1. 網路技術包含哪些內容
計算機網路技術包含的兩個主要技術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 如果你要成為一個網路工程師要學的技術就很多 1:計算機與網路知識 1. 計算機系統知識 1.1 硬體知識 1.1.1 計算機結構 計算機組成(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存儲器、I/O部件) 指令系統(指令、定址方式、CISC、RISC) 多處理器(緊耦合系統、松耦合系統、陣列處理機、雙機系統、同步) 處理器性能 1.1.2 存儲器 存儲介質(半導體存儲器、磁存儲器、光存儲器) 存儲系統 主存與輔存 主存類型,主存容量和性能 主存配置(主存奇偶校驗、交叉存取、多級主存、主存保護系統) 高速緩存 輔存設備的性能和容量計算 1.1.3 輸入輸出結構和設備 I/O介面(中斷、DMA、通道、SCSI、並行介面、通用介面匯流排、RS-232、USB、IEEE1394、紅外線介面、輸入輸出控制系統、通道) 輸入輸出設備類型和特性 1.1.4 嵌入式系統基礎知識 1.2 操作系統知識 1.2.1 基本概念 操作系統定義、特徵、功能及分類(批處理、分時、實時、網路、分布式) 多道程序 內核和中斷控制 進程和線程 1.2.2 處理機管理、存儲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作業管理 進程的狀態及轉換 進行調度演算法(分時輪轉、優先順序、搶占) 死鎖 存儲管理方案(分段與分頁、虛存、頁面置換演算法) 設備管理的有關技術(Spooling、緩沖、DMA、匯流排、即插即用技術) 文件管理 共享和安全(共享方式、可靠性與安全性、恢復處理、保護機制) 作業的狀態及轉換 作業調度演算法(先來先服務、短作業優先、高響應比優先) 1.3 系統配置方法 1.3.1 系統配置技術 系統架構模式(2層、3層及多層C/S和B/S系統) 系統配置方法(雙機、雙工、熱備份、容錯、緊耦合多處理器、松耦合多處理器) 處理模式(集中式、分布式、批處理、實時系統、Web計算、移動計算) 1.3.2 系統性能 性能設計(系統調整、響應特性) 性能指標、性能評估(測試基準、系統監視器) 1.3.3 系統可靠性 可靠性計算(MTBF、MTTR、可用性、故障率) 可靠性設計(失效安全、軟失效、部件可靠性及系統可靠性的分配及預估) 可靠性指標和可靠性評估,RAS(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維護性) 2. 系統開發和運行基礎知識 2.1 系統開發基礎知識 2.1.1 需求分析和設計方法 需求分析 結構化分析設計 面向對象設計 模塊設計、I/O設計、人機界面設計 2.1.2 開發環境 開發工具(設計工具、編程工具、測試工具、CASE) 集中開發環境 2.1.3 測試評審方法 測試方法 評審方法 測試設計和管理方法(注入故障、系統測試) 2.1.4 項目管理基礎知識 制定項目計劃 質量計劃、管理和評估 過程管理(PERT圖、甘特圖、工作分解結構、進度控制、關鍵路徑) 配置管理 人員計劃和管理 文檔管理(文檔規范、變更手續) 開發組織和作用(開發組成員、項目經理) 成本管理和風險管理 2.1.5 系統可審計性 審計方法、審計跟蹤 在系統中納入和可審計性 2.2 系統運行和維護知識 2.2.1 系統運行 系統運行管理(計算機系統、網路) 系統成本管理 系統運行(作業調度、數據I/O管理、操作手冊) 用戶管理(ID注冊和管理) 設備和設施管理(電源、空調設備、設備管理、設施安全和管理) 系統故障管理(處理手續、監控,恢復過程、預防措施) 安全管理 性能管理 系統運行工具(自動化操作工具、監控工具、診斷工具) 系統轉換(轉入運行階段、運行測試、版本控制) 系統運行服務標准 2.2.2 系統維護 維護的類型(完善性維護、糾錯性維護、適應性維護、預防性維護) 維護的實施(日常檢查、定期維護、預防性維護、事後維護、遠程維護) 硬體維護,軟體維護,維護合同 3. 網路技術 3.1 網路體系結構 網路拓撲結構 OSI/RM 應用層協議(FTP、TELNET、SNMP、DHCP、POP、SMTP、HTTP) 傳輸層協議(TCP、UDP) 網路層協議IP(IP地址、子網掩碼) 數據鏈路層協議(ARP、RARP、PPP、SLIP) 物理地址(單播、廣播、組播) 3.2 編碼和傳輸 3.2.1 調制和編碼 AM、FM、PM、QAM PCM、抽樣 3.2.2 傳輸技術 通信方式(單工/半雙工/全雙工、串列/並行、2線/4線) 差錯控制(CRC、海明碼、奇偶校驗、比特出錯率) 同步控制(起停同步、SYN同步、標志同步、幀同步) 多路復用(FDM、TDM、WDM) 壓縮和解壓方法(JPEG、MPEG、MH、MR、MMR、遊程長度) 3.2.3 傳輸控制 競爭系統 輪詢/選擇系統 基本規程、多鏈路規程、傳輸控制字元、線路控制 HDLC 3.2.4 交換技術(電路交換、存儲轉發、分組交換、ATM交換、幀中繼) 3.2.5 公用網路和租用線路 3.3 網路 3.3.2 網路分類
2. 請問互聯網技術包括哪些
1、感測技術
這是人的感覺器官的延伸與拓展,最明顯的例子是條碼閱讀器;
2、通信技術
這是人的神經系統的延伸與拓展,承擔傳遞信息的功能;
3、計算機技術
這是人的大腦功能延伸與拓展,承擔對信息進行處理的功能。
(2)網路技術分為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互聯網的功能分類:
通訊(即時通訊,電郵,微信,網路HI)
社交(Facebook,微博,人人,QQ空間,博客,論壇,朋友圈等)
網上貿易(網購,售票,轉賬匯款,工農貿易)
雲端化服務(網盤,筆記,資源,計算等)
資源的共享化(電子市場,門戶資源,論壇資源等,媒體(視頻、音樂、文檔)、游戲,信息)
服務對象化(互聯網電視直播媒體,數據以及維護服務,物聯網,網路營銷,流量,流量nnt等)
3. 互聯網技術包括哪些技術,詳細介紹每項技術的特點
互聯網技術是指在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建立的一種信息技術[1]。互聯網技術通過計算機網路的廣域網使不同的設備相互連接,加快信息的傳輸速度和拓寬信息的獲取渠道,促進各種不同的軟體應用的開發,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互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是進入信息社會的標志。
中文名
互聯網技術
外文名
Internet Technology
定義
在計算機技術上建立的信息技術
簡稱
IT
組成
硬體、軟體、應用
互聯網技術有3種含義,分別指硬體、軟體和應用。
第一層是硬體,主要指數據存儲、處理和傳輸的主機和網路通信設備;
第二層是指軟體,包括可用來搜集、存儲、檢索、分析、應用、評估信息的各種軟體,它包括我們通常所指的ERP(企業資源計劃)、CRM(客戶關系管理)、SCM(供應鏈管理)等商用管理軟體,也包括用來加強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軟體、輔助分析的DW/DM(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軟體等;
第三層是指應用,指搜集、存儲、檢索、分析、應用、評估使用各種信息,包括應用ERP、CRM、SCM等軟體直接輔助決策,也包括利用其它決策分析模型或藉助DW/DM等技術手段來進一步提高分析的質量,輔助決策者作決策(強調一點,只是輔助而不是替代人決策)。
有些人理解的互聯網技術把前二層合二為一,統指信息的存儲、處理和傳輸,後者則為信息的應用;也有人把後二層合二為一,則劃分為前硬後軟。通常第三層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但事實上卻是唯有當信息得到有效應用時IT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也才真正實現了信息化的目標。信息化本身不是目標,它只是在當前時代背景下一種實現目標比較好的一種手段。
卡爾的互聯網技術是指什麼呢?在那篇文章裡面他並沒有明確提出,不過他提到信息技術的核心功能--數據存儲、處理和傳輸。從他推理的邏輯來看,即從蒸汽機、鐵路、電報電話、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過來的,還用摩爾定律來佐證主機和光纖的發展。
4. 網路技術的分類組成
網路依據什麼劃分,又是如何組成的呢?
計算機網路的類型有很多,而且有不同的分類依據。網路按交換技術可分為:線路交換網、分組交換網;按傳輸技術可分為:廣播網、非廣播多路訪問網、點到點網;
按拓樸結構可分為匯流排型、星型、環形、樹形、全網狀和部分網狀網路;按傳輸介質又可分為同軸電纜、雙絞線、光纖或衛星等所連成的網路。這里我們主要講述的是根據網路分布規模來劃分的網路: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和網間網。 -LAN(Local Area Network)
將小區域內的各種通信設備互連在一起所形成的網路,覆蓋范圍一般局限在房間、大樓或園區內。區域網的特點是:距離短、延遲小、數據速率高、傳輸可靠。
常見的區域網類型包括:乙太網(Ethernet)、令牌環網(TokenRing)、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FDDI)、非同步傳輸模式(ATM)等,它們在拓樸結構、傳輸介質、傳輸速率、數據格式等多方面都有許多不卜橋同。其中應用最廣泛的當屬乙太網―― 一種匯流排結構的LAN,是目前發展最迅速、也最經濟的區域網。
區域網的常用設備有:
*網卡(NIC) 插在計算機主板插槽中,負責將用戶要傳遞的數據轉換為網路上其它設備能夠識別的格式,通過網路介質傳輸。它的主要技術參數為帶寬、匯流排方式、電氣介面方式等。
*集線器(Hub) 是單一匯流排共享式設備,提供很多網路介面,負責將網路中多個計算機連在一起。所謂共享是指集線器所有埠共用一條數據匯流排,因此平均每個用戶(埠)傳遞的數據量、速率等受活動用戶(埠)總數量的限制。它的主要性能參數有總帶寬、埠數、智能程度(是否支持網路管理)、擴展性(可否級聯和堆疊)等。
*交換機(Switch) 也稱交換式集線器。它同樣具備許多介面,提供多個網路節點互連。但它的性能卻較共享集線器大為提高:相當於擁有多條匯流排,使各埠設備能獨立地作數據傳遞而不受其它設備影響,表現在用戶面前即是各埠有獨立、固定的帶寬。此外,交換機還具備集線器欠缺的功能,如數據過濾、網路分段、廣播控制等。
* 線纜 區域網的距離擴展需要通過線纜來實現,不同的區域網有不同連接線纜,如光纖、雙絞線、同軸電纜等。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的覆蓋范圍限於一個城市,對於市域網少有針對性的技術,一般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區域網或敗信廣域網來實現。 -WAN(Wide Area Network)
WAN連接地理范圍較大,常常是一個國家或是一個洲。其目的是為了讓分布較遠的各區域網互連,所以它的結構又分為末端系統(兩端的用戶集合)和通信系統(中間鏈路)兩部分。通信系統是廣域網的關鍵,它主要有以下幾種:
* 公共電話網 即PSTN(Public Swithed Telephone Network),速度9600bps~28.8kbps,經壓縮後最高可達115.2kbps,傳輸介質是普通電話線。它的特點是費用低,易於建立,且分布廣泛。
*綜合業務數字網即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也是一種撥號連接方式。低速介面為128kbps(高速可達2M),它使用ISDN線路或通過電信局在普通電話線上加裝ISDN業務。ISDN為數字傳輸方式,具有連接迅速、傳輸可靠等特點,並支持對方號碼識別。ISDN話費較普通電話略高,但它的雙通道使其能同時支持兩路獨立的應用,是一項對個人或小型辦公室較適合的網路接入方式。
* 專線 即Leased Line,在中國稱為DDN,是一種點到點的連接方式,速度一般選型枯猛擇64kbps~2.048Mbps。專線的好處是數據傳遞有較好的保障,帶寬恆定;但價格昂貴,而且點到點的結構不夠靈活。
* X.25網 是一種出現較早且依然應用廣泛的廣域網方式,速度為9600bps~64kbps;有冗餘糾錯功能,可 靠性高,但由此帶來的副效應是速度慢,延遲大;
*幀中繼即Frame Relay,是在X.25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較新技術,速度一般選擇為64kbps~2.048Mbps。幀中繼的特點是靈活、彈性:可實現一點對 多點的連接,並且在數據量大時可超越約定速率傳送數據,是一種較好的商業用戶連接選擇。
*非同步傳輸模式 即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一種信元交換網路,最大特點的速率高、延遲小、傳輸質量有保障。ATM大多採用光纖作為連接介質,速率可高達上千兆(109bps),但成本也很高。
廣域網與區域網的區別在於:線路通常需要付費。多數企業不可能自己架設線路,而需要租用已有鏈路,故廣域網的大部分花費用在了這里。人們常常考慮如何優化使用帶寬,將「好刀用在刀刃上」。
廣域網常用設備有:
*路由器(Router)廣域網通信過程根據地址來尋找到達目的地的路徑,這個過程在廣域網中稱為路由(Routing)。路由器負責在各段廣域網和區域網間根據地址建立路由,將數據送到最終目的地。
*數據機(Modem) 作為末端系統和通信系統之間信號轉換的設備,是廣域網中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分為同步和非同步兩種,分別用來與路由器的同步和非同步串口相連接,同步可用於專線、幀中繼、X.25等,非同步用於PSTN的連接。 我們曾介紹了IP地址的格式和分類,這里所指的都是現行的IPv4―它是一個32位二進制數,因此總地址容量為232,也即有數億個左右。而按照TCP/IP協議(同很多其它協議一樣)的規定,相互聯接的網路中每一個節點都必須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地址來作為標識,那麼很顯然,相對前文日益增長的用戶數,現有IP地址資源已不堪重負,很快將被用光―有預測表明,以Internet發展速度計算,所有IPv4地址將在2005~2010年間分配完畢。
解決IP地址缺乏的辦法之一是想辦法延緩資源耗盡的時間,目前最廣泛應用的技術當屬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網路地址翻譯)―它使企業用戶在內部網路應用中採用自行定義的地址,只在需要作Internet訪問時才翻譯為合法的Internet地址;它的最大好處是用戶加入Internet時不需更改內部地址結構,而只需在內外交界處實施地址轉換,並且能夠實現多個用戶復用同一合法地址,從而大大節省地址資源;但作NAT轉換的同時也增加了網路的復雜性,何況它並不能阻止可用地址越來越減少的趨勢。
作為對IPv4問題的解決,一種新的IP地址定義應運而生,它便是下文講的IPv6。
5. 計算機網路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技術
3. 網路技術
3.1 網路體系結構
·網路拓撲結構
·OSI/RM
·應用層協議(FTP、TELNET、SNMP、DHCP、POP、SMTP、HTTP)
·傳輸層協議(TCP、UDP)
·網路層協議IP(IP地址、子網掩碼)
·數據鏈路層協議(ARP、RARP、PPP、SLIP)
·物理地址
3.2 編碼和傳輸
3.2.1調制和編碼
·AM、FM、PM、QAM
·PCM、抽樣
3.2.2 傳輸技術
·通信方式(單工/半雙工/全雙工、串列/並行、2線/4線)
·差錯控制(CRC、海明碼、奇偶校驗、比特出錯率)
·同步控制(起停同步、SYN同步、標志同步、??同步)
·多路復用(FDM、TDM、WDM)
·壓縮和解壓縮方法(JEPG、MPEG、MH、MR、MMR、遊程長度)
3.2.3 傳輸控制
·競爭系統
·輪詢/選擇系統
·基本規程、多鏈路規程、傳輸控制字元、線路控制
·HDLC
3.2.4 交換技術(電路交換、儲存轉發、分組交換、ATM交換、??中繼)
3.2.5 公用網路和租用線路
3.3 網路
3.3.1 網路分類
·按地域范圍分類(LAN、MAN、WAN)
·按服務分類(網際網路、企業內部網)
·按傳輸媒體分類(電話、數據、視像)
·按電信網分類(駐地、接入、骨幹)
3.3.2 LAN
·LAN拓撲(匯流排型、星型、令牌匯流排)
·訪問控制系統(CSMA/CD、令牌環、令牌匯流排)
·LAN間的連接、LAN-WAN連接、對等連接、點對點連接
·高速LAN技術(千兆乙太網)
·無線LAN
3.3.3 MAN常用結構
3.3.4 WAN與遠程傳輸服務
·租用線路服務、線路交換服務、分組交換服務
·ISDN、VPN、幀中繼、ATM、IP連接服務
·衛星通信服務、移動通信服務、國際通信服務
3.3.5 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概念(網際互連設備、TCP/IP、IP路由、DNS、代理伺服器)
·電子郵件(協議、郵件列表)
·Web(HTTP、瀏覽器、URL、HTML、XML)
·文件傳輸(FTP)
·搜索引擎(全文搜索、目錄搜索、智能搜索)
·QoS、CGI、VoIP
3.3.6 接入網與接入技術
3.3.7 網路性質
·有關線路性能的計算(傳輸速度、線路利用率、線路容量、通信量、流量設計)
·性能評估
·排隊論的應用
3.4 網路通信設備
3.4.1 傳輸介質和通信電纜
·有線/無線介質(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無線電波、光、紅外線)
·分配線架(IDF)、主配線架(MDF)
3.4.2 各類通信設備
·線路終端設備、多路設備、交換設備、轉接設備
·線路連接設備(數據機、DSU、NCU、TA、CCU、PBX)
3.5 網路連接設備
·網際連接設備(網卡、網橋、生成樹網橋、源路由網橋、路由器、中繼器、集線器、交換機)
3.6 網路軟體系統
3.6.1 網路操作系統
·網路操作系統的功能、分類和特點
·網路設備驅動程序(ODI、NDIS)
·網路通信的系統功能調用(套接字API)
·RPC
·TP Monitor
·分布式文件系統
·網路設備共享
3.6.2 網路管
·網路管理的功能域(安全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計費管理)
·網路管理協議(CMIS/CMIP、SNMP、RMON、MIB-II)
·網路管理工具(ping、traceroute、NetXray、Analyzer、Sniffer)
·網路管理平台(OpenView、NetView、SunNet、Manager)
·分布式網路管理
3.6.3 網路應用與服務
·WWW
·FTP文件傳輸
·電子郵件
·Telnet
·信息檢索
·視頻點播
·網路會議
·遠程教育
·電子商務
·電子政務
·CSCW和群
4.網路安全
4.1 安全計算
4.1.1 保密性和完整性
·私鑰和公鑰加密標准(DES、IDES、RSA)
·認證(數字簽名、身份認證)
·完整性(SHA、MDS)
·訪問控制(存取許可權、口令)
4.1.2 非法入侵和病毒的防護
·防火牆
·入侵檢測
·VPN、VLAN
·安全協議(IPSec、SSL、ETS、PGP、S-HTTP、TLS)
·硬體安全性
·計算機病毒保護
4.1.3 可用性
·文件的備份和恢復
4.1.4 安全保護
·個人信息控制
·匿名
·不可跟蹤性
4.1.5 LAN安全
·網路設備可靠性
·應付自然災害
·環境安全性
·UPS
4.2 風險管理
4.2.1 風險分析和評估
4.2.2 應付風險對策
·風險預防(風險轉移、風險基金、計算機保險)
·意外事故預案(意外事故類別、應付意外事故的行動預案)
4.2.3 內部控制
·安全規章制度
·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
5.標准化知識
5.1 標準的制定和獲取
5.1.1 標準的制定和獲取過程
5.1.2 環境和安全性評估標准化
5.2 信息系統基礎設施標准化
5.2.1 標准
·國際標准(ISO、IEC)與美國標准(ANSI)
·國家標准(GB)
·行業標准與企業標准
5.2.2 開放系統(X/Open,OSF,POSIX)
5.2.3 數據交換標准(EDIFACT、SETP、XML)
5.2.4 安全性標准
·信息系統安全措施
·計算機防病毒標准
·計算機防非法訪問標准
·CC標准
·BS7799標准
5.3 標准化組織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EC、IETF、IEEE、IAB、W3C)
·美國標准化組織
·歐洲標准化組織
·中國國家標准化委員會
6.信息化基礎知識
·信息化意識
·全球信息化趨勢、國家信息化戰略、企業信息化戰略和策略
·企業信息化資源管理基礎知識
·互聯網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
·個人信息保護規則
7.計算機專業英語
·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基本詞彙
·能正確閱讀和理解計算機領域的英文資料
考試科目2:網路系統設計與管理
1.網路系統分析與設計
1.1 網路系統的需求分析
1.1.1 應用需求分析
·應用需求的調研(應用系統性能、信息產業和接收點、數據量和頻度、數據類型和數據流向)
·網路應用的分析
1.1.2 現有網路系統分
·現有網路系統結構調研(伺服器的數量和位置、客戶機的數量和位置、同時訪問的數量、每天的用戶數。每次使用的時間、每次數據傳輸的數據量、網路擁塞的時間段、採用的協議、通信模式)
·現有網路體系結構分析
1.1.3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待實現的功能)
·通信需求(期望的通信模式)
·性能需求(期望的性能)
·可靠性需求(希望的可靠性)
·安全需求(安全性標准)
·維護和運行需求(運行和維護費用)
·管理需求(管理策略)
1.2 網路系統的設計
1.2.1 技術和產品的調研和評估
·收集信息
·採用的技術和產品的比較研究
·採用的技術和設備的比較要點
1.2.2 網路系統的設計
·確定協議
·確定拓撲結構
·確定連接(鏈路的通信性能)
·確定結點(結點的處理能力)
·確定網路的性能(性能模擬)
·確定可靠性措施
·確定安全性措施(安全措施的調研,實現安全措施的技術和設備的評估)
·網路設備的選擇,制定選擇標准(成本、性能、容量、處理量、延遲),性能指標的一致性,高級測試的必要性,互連性的確認。
1.2.3 新網路業務運營計劃
1.2.4 設計評審
1.3 網路系統的構建和測試
1.3.1 安裝工作
·事先准備
·過程監督
1.3.2 測試和評估
·連接測試
·安全性測試
·性能測試
1.3.3 轉換到新網路的工作計劃
2 網路系統的運行、維護管理、評價
2.1網路系統的運行和維護
2.1.1 用戶措施
·用戶管理、用戶培訓、用戶協商
2.1.2 制定維護和升級的策略和計劃
·確定策略
·設備的編制
·審查的時間
·升級的時間
2.1.3 維護和升級的實施
·外部合同要點
·內部執行要點
2.1.4 備份與數據恢復
·數據的存儲於處置
·備份
·數據恢復
2.1.5 網路系統的配置管理
·設備管理
·軟體管理
·網路配置圖
2.2 網路系統的管理
2.2.1 網路系統的監視
·網路管理協議(SNMP、MIB-2、RMON)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性能(LAN控制器)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故障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安全(入侵檢測系統)
·性能監視的檢查點
·安全監視的家查點
2.2.2 故障恢復分析
·故障分析要點(LAN監控程序)
·排除故障要點
·故障報告撰寫要點
2.2.3 系統性能分析
·系統性能要點
2.2.4危害安全的對策
·危害安全情況分析(調查損失情況,收集安全信息,查找原因)
·入侵檢測要點
·對付計算機病毒的要點(查殺病毒措施)
2.3 網路系統的評價
2.3.1 系統評價
·系統能力的限制
·潛在的問題分析
·系統評價要點
2.3.2 改進系統的建議
·系統生命周期
·系統經濟效益
·系統的可擴充性
·建議改進系統的要點
3.網路系統實現技術
3.1 網路協議
·商用網路協議(SNA/APPN、IPX/SPX、AppleTalk、TCP/IP)
·商務協議(XML、CORBA、COM/DCOM、EJB)
·Web服務(WSDL、SOAP、UDDI)
3.2 可靠性設計
·硬體高可靠性技術
·軟體高可靠性技術
·系統維護高可靠性技術
·容錯技術
·通信質量
3.3 網路設施
3.3.1 xDSL數據機
3.3.2 ISDN路由器
·介面
·功能(非通信控制功能、NAT功能)
3.3.3 FRAD(幀裝配/拆除)、CLAD(信元裝配/拆裝)
·介面
·功能
3.3.4 遠程訪問伺服器
·功能和機制
3.3.5 辦公室個人手持系統(PHS)
·數字無繩電話的功能特性
3.3.6 中繼式HUB
·倍速集線器(功能和機制)
3.3.7 L2、L3、L4及多層交換機功能和機制
3.3.8 IP路由器功能和控制
3.3.9 虛擬網(功能與機制)
3.3.10 與其他協議的共存(多協議路由器、IP隧道)
3.4 網路應用服務
3.41 地址服務
·機制、DHCP、IPv6(機制和傳輸技術)
3.4.2 DNS(功能、機制)
·域名、FQDN
3.4.3 電子郵件(功能、機制)
·SMPT、POP、MIME、IMAP4、LDAP
·郵件列表
·Web Mail
3.4.4 電子新聞(功能和機制、NNTP)
3.4.5 Web服務(功能和機制、HTTP)
3.4.6 負載分布(Web交換)
3.4.7 電子身份驗證(功能、機制、認證授權、電子證書)
3.4.8 服務機制
·服務供應商、供應商漫遊服務、撥號IP連接、CATV連接、IPD電話、網際網路廣播、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移動通信、EZweb、主機服務提供者、EDI(規則、表單、Web EDI)、B2B、B2C、ASP
、數據中心
4.網路新技術
4.1 光纖網
·ATM-PDS、STM-PDS
·無源光網PON(APON、EPON)
4.2 無線網
·行動電話系統(WLL、WCDMA、CMDA2000、TD-SCDMA)
·高速固定無線接入(FWA)
·802.11a、802.11b、802.11g
·微波接入(MMDS LMDS)
·衛星接入
·藍牙接入
4.3 主幹網
·IPoverSONET/SDH
·IPoverOptical
·IPoverDWDM
4.4 通信服務
·全天候IP連接服務(租用線路IP)
·本地IP網(NAPT)
·IPv6
4.5 網路管理
·基於TMN的網路管理
·基於CORBA的網路管理
4.6 網格計算
6. 網路技術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
網路技術
network techniques
研究網路一般規律和計算方法的技術。又稱統籌法。網路技術是用網路圖的形式把一項任務的有關活動有機地組成一個整體,並通過分析和計算求得最優化效果的技術。是一種編制工程速度計劃,並對計劃實行科學管理的有效方法。網路技術的基礎是網路圖,基本方法是先編制網路圖,再利用網路圖優化工程計劃。
網路圖是由工序(箭)、節點(圓圈)、線路、時間參數和時間坐標四大部分構成的。工序指工程中的備料等工藝程序;節點是一種表示工程開始、結束或工序分界的符號,通常用圓圈內標上數碼編號表示,如①②等;線路是按順序或邏輯關系連結起來的工序所組織的道路,通常用雙實線或粗實線表示;時間參數分工序工時和節點參數兩種,前者指該工序從開工到完工所耗時間,一般用數目字標注在工序下方;節點參數包括節點、節早和節遲,節早指最早能夠開工時間。節遲指最遲必須開工時間;時間坐標分累積日期坐標和日歷日期坐標,一般置於網路圖的上方或下方。
編制網路圖的步驟:①分解工程。②列出工序清單。③畫出草圖。④計算網路時間並標上草圖。⑤找出關鍵線路(消耗時間最長、決定工程總工期的線路)、算出總工期。⑥調整布局配置時間坐標。
調整和優化網路計劃的根本途徑可以歸納為:向關鍵線路要時間,向非關鍵線路要資源。
7. 計算機網路技術包括哪些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路是按照網路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連接介質可以是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載波或通信衛星。計算機網路具有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功能,具有對共享數據資源集中處理及管理和維護的能力。計算機網路可按網路拓撲結構、網路涉轄范圍和互聯距離、網路數據傳輸和網路系統的擁有者、不同的服務對象等不同標准進行種類劃分。一般按網路范圍劃分為:(1)區域網(LAN);(2)城域網(MAN);(3)廣域網(WAN)。區域網的地理范圍一般在10千米以內,屬於一個部門或一組群體組建的小范圍網,例如一個學校、一個單位或一個系統等。廣域網涉轄范圍大,一般從幾十千米至幾萬千米,例如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洲際網路,此時用於通信的傳輸裝置和介質一般由電信部門提供,能實現較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城域網介於LAN和WAN之間,其范圍通常覆蓋一個城市或地區,距離從幾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計算機網路由一組結點和鏈絡組成。網路中的結點有兩類:轉接結點和訪問結點。通信處理機、集中器和終端控制器等屬於轉接結點,它們在網路中轉接和交換傳送信息。主計算機和終端等是訪問結點,它們是信息傳送的源結點和目標結點。
計算機網路技術實現了資源共享。人們可以在辦公室、家裡或其他任何地方,訪問查詢網上的任何資源,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辦公自動化、工廠自動化、家庭自動化的發展。
21世紀已進入計算機網路時代。計算機網路極大普及,計算機應用已進入更高層次,計算機網路成了計算機行業的一部分。新一代的計算機已將網路介面集成到主板上,網路功能已嵌入到操作系統之中,智能大樓的興建已經和計算機網路布線同時、同地、同方案施工。隨著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緊密結合和同步發展,我國計算機網路技術飛躍發展。
8. 互聯網技術有哪些
1、感測技術
感測技術同計算機技術與通信一起被稱為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從物聯網角度看,感測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作為第二屆杭州物聯網暨感測技術應用高峰論壇,推進我國感測器產業化快速發展。
2、通信技術
通信技術,又稱通信工程(也作信息工程、電信工程,舊稱遠距離通信工程、弱電工程)是電子工程的重要分支,同時也是其中一個基礎學科。該學科關注的是通信過程中的信息傳輸和信號處理的原理和應用。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電磁波、聲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過電脈沖,從發送端(信源)傳輸到一個或多個接受端(信宿)。
3、計算機技術
計算機技術的內容非常廣泛,可粗分為計算機系統技術、計算機器件技術、計算機部件技術和計算機組裝技術等幾個方面。
計算機技術包括:運算方法的基本原理與運算器設計、指令系統、中央處理器(CPU)設計、流水線原理及其在CPU設計中的應用、存儲體系、匯流排與輸入輸出。
利用網路,人們不僅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還可以交換資料、保持聯系、進行娛樂等。現在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已經和網路密不可分了。網路的實現,使單一的、分散的計算機有機地連成一個系統,它主要有以下功能:
1、資源共享
網路的主要功能就是資源共享。共享的資源包括軟體資源、硬體資源以及存儲在公共資料庫中的各類數據資源。網上用戶能部分或全部地共享這些資源,使網路中的資源能夠互通有無、分工協作,從而大大提高系統資源的利用率。
2、快速傳輸信息
分布在不同地區的計算機系統,可以通過網路及時、高速地傳遞各種信息,交換數據,發送電子郵件,使人們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3、提高系統可靠性
在網路中,由於計算機之間是互相協作、互相備份的關系,以及在網路中採用一些備份的設備和一些負載調度、數據容錯等技術,使得當網路中的某一部分出現故障時,網路中其他部分可以自動接替其任務。因此,與單機系統相比,計算機網路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4、易於進行分布式處理
在網路中,還可以將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或任務分解為若干個子問題或任務,分散到網路中不同的計算機上進行處理計算。這種分布處理能力在進行一些重大課題的研究開發時是卓有成效的。
5、綜合信息服務
在當今的信息化社會里,個人、辦公室、圖書館、企業和學校等,每時每刻都在產生並處理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是文字、數字、圖像、聲音甚至是視頻,通過網路就能夠收集、處理這些信息,並進行信息的傳送。因此,綜合信息服務將成為網路的基本服務功能。
9. 網路技術有哪些
1. 遠程登錄服務(Telnet)
2. 文件傳輸服洞碼務(FTP)
3. 電子郵件服務(E-Mail)
4. 網路新聞服務(Usenet)
5. 名址服務(Finger、Whois、X.500、Netfind)
6. 文檔查信氏詢索引服務(Archie、WAIS)
7. 信息瀏覽服務(Gopher、WWW)
8. 其它信息納坦哪服務(Talk、IRC、MUD)
10.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它主要涉及哪幾方面的技術它的主要功能是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功能
1、數據通信
數據通信是計算機網路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數據通信是依照一定的通信協議,利用數據傳輸技術在兩個終端之間傳遞數據信息的一種通信方式和通信業務。
2、資源共享
資源共享是人們建立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目的之一。計算機資源包括硬體資源、軟體資源和數據資源。硬體資源的共享可以提高設備的利用率,避免設備的重復投資,如利用計算機網路建立網路列印機。
(10)網路技術分為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意義:
1、網路是文化的載體。
人類的發展是一個文化積累的過程,人類文化的載體同樣也經歷了一個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國古代曾用過竹簡、帛等作為文化載體,引起文化載體最偉大最深刻變革的是紙的發明。
迄今為止,紙仍然是保存展現文化的最常用最便捷的載體。信息網路的出現,是在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上文化載體的又一次質的飛躍。
2、網路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
網路對於信息的轉輸功能,也是網路的基本功能之一,網路的這一功能,使之成為了一種新的傳播媒介。在現代社會,報紙是紙質媒體,廣播、電視是聲像媒體,網路被稱為報紙、廣播、電視之外的第四媒介。在信息網路中,信息資源的傳輸過程,就是文化的交流與傳播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