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正朝著一個發展進步的方向前行,在此進程中,信息網路化的飛速發展與普及已是大勢所趨,社會各行各業之間的競爭也隨之日益激烈,並且較之以前倍增了許多壓力,因為信息網路化在給社會帶來許多便捷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無限的挑戰.俗話說得好:「愛拼才會贏.」做任何事都應該有股拼闖勁,正視挑戰、直面挑戰,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迎接挑戰.挑戰並非一件可怕之事,恰恰因為有了挑戰,人類才迎難而上,克服困難,最終得以進步,所以,面對當今信息網路化給我們帶來的挑戰,不必畏懼,只要理清思路,冷靜思考,一定可以找到應對的良策.
信息網路化帶來的挑戰是多方面、多角度以及多層次的,所以,應對難度相當大.筆者認為,應該採取找特例、樹典型的方法來開啟這項繁重的工作,也就是說,一開始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把所有挑戰都解決、戰勝,一切需要從實際出發,必先探索、研究一個充滿挑戰的領域,通過把這個開荒導航的領域研究透徹,找出科學合理的應對措施,然後,再以點帶面,用類似的手法去應對剩餘的各項挑戰,最後使所有問題迎韌而解.
現今社會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社會,我們可以把研究重點先放在經濟發展領域.不難看出,信息網路化給中國經濟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首先,表現在發展速度的差距上: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政治、經濟的總體格局保持和平與發展的同時,經濟全球化步伐迅猛加快,科技進步的發展趨勢日新月異.許多先進發達國家的信息網路化極大地推動了該國經濟的發展,如果我們不加快速度奮力追趕,那麼,與發達國家在經濟總量上的差距只會越拉越大.其次,信息網路化使我國面臨數字分化的挑戰,也有人管這個叫做信息鴻溝.有條件者可以上網,能從網上得到更多的信息資源.無條件只有徘徊在網路的大門之外,這點表現得非常突出.國與國之間,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網路鴻溝存在明顯差距.周邊國家信息網路化也在對我們提出挑戰.在發達國家進行大規模信息網路化建設的同時,亞洲許多國家也在竭盡全力地推進國家的信息網路化建設.周邊國家都在利用信息網路化發展自己的經濟,並已經取得顯著的成效.這對我們是嚴峻的挑戰,也是前進的動力,我們一定要努力拚博,使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信息鴻溝降到最低.再次,信息網路化對法規制度也存在挑戰.盡管我們已經有自己的法律法規,但仍存在著種種不能適應信息化發展的因素,所以,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比如,當下最常見的侵犯信息知識產權的事件經常發生,信息知識產權還沒有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護;信息知識產權資本化的進程也還受到種種制約,如此之類.
面對信息網路化帶來的這些挑戰,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思前想後,最好的應對措施就是嚴格按照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的精神,充分利用信息網路化的優勢來為我國經濟服務.因為「十五」計劃提出:建設一批重大高技術工程,主要是高速寬頻信息網等;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建設信息技術設施,提高網路容量和傳輸速度;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推動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的廣泛應用;發展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所以,只要這些工作做好了,信息網路化所帶來的種種挑戰都將被我們戰勝,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為營造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對這些挑戰的深刻認識,應對的措施具體應該歸納為以下幾條:
第一,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信息網路化得到穩步發展,應該通過制定相關政策來保障和推動.國務院出台的《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相關部門應當乘勢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利用稅收政策、采購政策、資本市場的政策來推動信息網路化領域的技術創新,從而提高信息網路化的發展水平,縮短與發達國家在信息網路化上的差距.
第二,理清思路,站在一個高度來認識信息網路化建設是關繫到現代化建設全局發展的戰略決策,是國家信息網路化建設重要且關鍵的戰略.要知道信息網路化不單單只是建立幾個信息企業或者是生產幾千萬台電腦,更重要的是要推進國民經濟的建設以及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信息網路化使我們面臨現實信息差距的挑戰,如果我們不加快發展,那與發達國家之間的信息能力將產生越來越大的懸殊.所以,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一定要快速而高效,建設寬頻高速傳輸網路要繼續,高速互聯網也要全力發展;高度重視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網的三網融合;提高通信普遍服務水平,以沿海發達城市的發展速度來帶動加快西部信息化進程,從而全面提高我國信息網路化的水平.
第三,著重發展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具體是指提高信息化裝備能力;突破產業發展在集成電路、軟體、信息平台等方面的技術瓶頸;積極引導和推動數字技術的應用;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加速產品更新換代,爭取在眾多領域盡快取得技術上的突破,以此推進信息產業的升級發展.
第四,將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各部門進行廣泛實際的應用,具體是指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服務信息化;推動企業信息化;加快電子商務的發展;統籌規劃,實施信息化重大工程等.通過信息網路化的建設,使國民經濟各部門在生產方式、經營手段等方面都有比較大的改變,提高整個國民經濟的效率和素質,全力應對信息網路化帶來的挑戰.
第五,加大經濟體制的改革,尤其是加快生產信息產品的大型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採取股權多元化、主板市場和二板市場上市、債轉股等措施,使國有信息產品生產和運營企業加快轉變經營機制,真正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做足准備信息網路化帶來的相關挑戰.
第六,加速普及全民的信息網路化知識.信息化關繫到我們民族在這個網路信息時代的崛起與發展,所以,普及全民的信息化知識十分必要.某種程度上,信息網路化知識擁有量的多少和程度的深淺,不僅關系著個人在未來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前景,更重要的是還影響到一個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此外,要不斷拓展信息技術領域的國際合作,為我國的信息網路化爭取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信息網路化建設不是在封閉的環境中進行的,而是要在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中進行的.所以,我國應通過對外開放學習強國的發展模式,利用成熟的信息技術來發展自己,力爭實現跨越式發展,全力迎接並戰勝挑戰.
綜上所述,信息網路化帶來的挑戰固然艱巨,應對起來也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應該堅信,通過以上這一系列的應對措施,我們一定能戰勝困難,挑戰成功.所以,我們應該將信息網路化帶來的挑戰視為一種動力,努力應對,滿懷希望迎接下一個發展與飛躍!
⑵ 《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有哪些內容
《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主要內容:
「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正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著戰略性和全局性的影響。
積極發揮中國互聯網已經形成的比較優勢,把握機遇,增強信心,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有利於重塑創新體系、激發創新活力、培育新興業態和創新公共服務模式,對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2)我國應在網路普及上做出哪些行動擴展閱讀:
《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是由國務院在2015年07月01日成文,發布於2015年07月04日,其發文字型大小為國發〔2015〕40號,主要圍繞「互聯網+」進行講述如何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進一步促進社會發展。
文件背景
近2015年來,中國在互聯網技術、產業、應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已具備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的堅實基礎,但也存在傳統企業運用互聯網的意識和能力不足、互聯網企業對傳統產業理解不夠深入、新業態發展面臨體制機制障礙、跨界融合型人才嚴重匱乏等問題,亟待加以解決。為加快推動互聯網與各領域深入融合和創新發展,充分發揮「互聯網+」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重要作用,現就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提出意見。
⑶ 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出爐 11大重點領域哪些由發改委牽頭
12月14日,工信部印發《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行動計劃(2015-2018年),提出到2018年,互聯網與製造業融合進一步深化,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指導意見》明確了「互聯網+」的十一個重點行動領域:創業創新、協同製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慧以及七項保障支撐行動。並明確鼓勵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等。
該行動計劃由發改委牽頭組織實施,在11項重點領域中,有7項重點領域由發改委牽頭(位列第一單位為牽頭單位,見下文標注)。而在保障支撐方面,發改委則肩負著實施重大工程包、加快社會徵信體系建設、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市場准入、結合「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開拓國際市場,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等關鍵要任。
總體思路
順應世界「互聯網+」發展趨勢,充分發揮我國互聯網的規模優勢和應用優勢,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築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
堅持改革創新和市場需求導向,突出企業的主體作用,大力拓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
基本原則 堅持開放共享;堅持融合創新;變革轉型;堅持引領跨越;堅持安全有序。
發展目標 到2018年,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基於互聯網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互聯網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互聯網成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網路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網路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互聯網+」新經濟形態初步形成,「互聯網+」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明確11項重點行動
一、 「互聯網+」創業創新
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創新驅動作用,以促進創業創新為重點,推動各類要素資源聚集、開放和共享,大力發展眾創空間、開放式創新等,引導和推動全社會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等負責,列第一位者為牽頭部門,下同)
1.強化創業創新支撐;2.積極發展眾創空間;3.發展開放式創新。
二、「互聯網+」協同製造。
推動互聯網與製造業融合,提升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水平,加強產業鏈協作,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協同製造新模式。在重點領域推進智能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網路化協同製造和服務型製造,打造一批網路化協同製造公共服務平台,加快形成製造業網路化產業生態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共同牽頭) 1.大力發展智能製造。2.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製。3.提升網路化協同製造水平。4.加速製造業服務化轉型。
三、「互聯網+」現代農業
利用互聯網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培育一批網路化、智能化、精細化的現代「種養加」生態農業新模式,形成示範帶動效應,加快完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培育多樣化農業互聯網管理服務模式,逐步建立農副產品、農資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促進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農業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務部、質檢總局、食品葯品監管總局、林業局等負責) 1.構建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2.發展精準化生產方式。3.提升網路化服務水平。4.完善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四、「互聯網+」智慧能源。
通過互聯網促進能源系統扁平化,推進能源生產與消費模式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節能減排。加強分布式能源網路建設,提高可再生能源佔比,促進能源利用結構優化。加快發電設施、用電設施和電網智能化改造,提高電力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能源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負責) 1.推進能源生產智能化。 2.建設分布式能源網路。3.探索能源消費新模式。4.發展基於電網的通信設施和新型業務。
五、「互聯網+」普惠金融。
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全面提升互聯網金融服務能力和普惠水平,鼓勵互聯網與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的融合創新,為大眾提供豐富、安全、便捷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不同層次實體經濟的投融資需求,培育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型企業。(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網信辦等負責)
1.探索推進互聯網金融雲服務平台建設。
2.鼓勵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拓寬服務覆蓋面。
3.積極拓展互聯網金融服務創新的深度和廣度。
六、「互聯網+」益民服務
充分發揮互聯網的高效、便捷優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務消費成本。大力發展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加快發展基於互聯網的醫療、健康、養老、教育、旅遊、社會保障等新興服務,創新政府服務模式,提升政府科學決策能力和管理水平。(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質檢總局、食品葯品監管總局、林業局、旅遊局、網信辦、信訪局等負責)
1.創新政府網路化管理和服務。2.發展便民服務新業態。3.推廣在線醫療衛生新模式。
4.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5.探索新型教育服務供給方式。
七、「互聯網+」高效物流
加快建設跨行業、跨區域的物流信息服務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對接和使用效率。鼓勵大數據、雲計算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建設智能倉儲體系,優化物流運作流程,提升物流倉儲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和運轉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交通運輸部、網信辦等負責)
構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體系。2.建設深度感知智能倉儲系統。3.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調配體系。
八、「互聯網+」電子商務
鞏固和增強我國電子商務發展領先優勢,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行業電商和跨境電商,進一步擴大電子商務發展空間。電子商務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不斷深化,網路化生產、流通、消費更加普及,標准規范、公共服務等支撐環境基本完善。(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質檢總局、網信辦等負責)
1.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2.大力發展行業電子商務。3.推動電子商務應用創新。、4.加強電子商務國際合作。
九、「互聯網+」便捷交通
加快互聯網與交通運輸領域的深度融合,通過基礎設施、運輸工具、運行信息等互聯網化,推進基於互聯網平台的便捷化交通運輸服務發展,顯著提高交通運輸資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細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運輸行業服務品質和科學治理能力。
(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共同牽頭)1.提升交通運輸服務品質。 2.推進交通運輸資源在線集成。3.增強交通運輸科學治理能力。
十、「互聯網+」綠色生態
推動互聯網與生態文明建設深度融合,完善污染物監測及信息發布系統,形成覆蓋主要生態要素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動態監測網路,實現生態環境數據互聯互通和開放共享。充分發揮互聯網在逆向物流回收體系中的平台作用,促進再生資源交易利用便捷化、互動化、透明化,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商務部、林業局等負責)
1.加強資源環境動態監測。2.大力發展智慧環保。3.完善廢舊資源回收利用體系。 4.建立廢棄物在線交易系統。
十一、「互聯網+」人工智慧
依託互聯網平台提供人工智慧公共創新服務,加快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突破,促進人工智慧在智能家居、智能終端、智能汽車、機器人等領域的推廣應用,培育若干引領全球人工智慧發展的骨幹企業和創新團隊,形成創新活躍、開放合作、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
(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網信辦等負責)
1.培育發展人工智慧新興產業。2.推進重點領域智能產品創新。
3.提升終端產品智能化水平。
⑷ 面對互聯網加行動計劃大學生應該怎麼做
我們經常從電視或網路上獲取信息,但這些媒體如果使用不當,會有那一些不好效果?應該如何正確利用電視、網路等媒體?
正確使用媒體,獲得信息,更好的生活在一個信息規范,正確,即時的信息時代,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不要被別有用心的媒體所利用,學會正確的獲取信息和知識。
首先,我們要學會分析消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不要盲目的追捧媒體效應,眾口鑠金,對於一些有害的信息,我們應該杜絕,數譽必要的時候可以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比如,如果有媒體故意散布謠言
編造虛假信息,我們就可以通過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那麼,在此之前,要怎麼避免受害,正確的利用媒體為自己服務呢,現在的媒體太多了,我們也不能夠看清事實的真相,那麼,我們就要有選擇的挑選為我們服務的媒體,從而獲取信息,比如實力雄厚,規模較大的,網路信息可以登陸國內的大型網站,如新浪,搜狐,電視方面,那當然就是中央電視台了,報刊可以選擇國家級的和省級的報刊,就像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就是黨和國家的喉舌,上面的信息當然真實和全面了,
現代社會信息傳遞有那些方式?和以前的方式有什麼不同?
現代社會信息傳遞方式很多,人們可以通過傳統的報紙,電視,還有現代化的通訊設備,互聯網,等等獲得最新的信息,最有代表的現代化信息傳遞應該就是互聯網了,方便,快捷,和以往的比如報紙和電視比較,最大的不同就是內容更廣泛,即時,便捷
二、我們經常從電視或網路上獲取信息,但這些媒體如果使用不當,會有那一些不好效果?應該如何正確利用電視、網路等媒體?
正確使用媒體,獲得信息,更好的生活在一個信息規范,正確,即時的信息時代,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不要被別有用心的媒體所利用,學會正確的獲取信息和知識。
首先,我們要學會分析消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不要盲目的追捧媒體效應,眾口鑠金,對於一些有害的信息,我們應該杜絕,必要的時候可以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比如,如果有媒體故意散布謠言薯大段
編造虛假信息,我們就可以通過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那麼,在此之前,要怎麼避免受害,正確的利用媒體為自己服務呢,現在的媒體太多了,我們也不能夠看清事實的真相,那麼,我們就要有選擇的挑選為我們服務的媒體,從而獲取信息,比如實力雄厚,規模較大的,網路信息可以登陸國內的大型網站,如新浪,搜狐,電視方面,那當然就是中央電視台了,報刊可以選擇國家級的和省級的報刊,就像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就是黨和國家的喉舌,上面的信息當然真實和全面了,
三、究竟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那些影響?
信息傳遞方式在今天看來,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是最大的一個好處,可以縮短人們獲取信息的時間,從而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時間就是金錢嘛,打個比方,20年前,你只能通過看報紙來獲取信息,那時的電視還沒普及,最快你也要第2天才能看到,而現代化的通訊設備,讓我們獲取信息的時間大大縮短,比如你是一位商人,今天上午國家出台了什麼政策,國際上仿旁發生了什麼事情,那你下午,甚至中午吃飯的時間,就已經了解了,信息傳遞速度越快,人們的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相應的就大大提高了,以前炒股要去股市,現在炒股在家裡用電腦就可以了,以前生意談判,要做火車飛機跑老遠,現在,只要你打開電腦,或者用行動電話,就可能會做成一單生意,相比之下,現代化的通訊設備為人們節約了大量的時間
我們不能把它當作一個娛樂的東西,其實媒體可以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學習上的啊,生活上的等等都可以 和成本
隨著計算機的誕生和日益普及,從80年代初開始已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文化——計算機文化。而隨著網路的誕生和迅猛發展,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計算機文化」的老提法已被「信息文化」或「網路文化」這類新提法所取代。根據目前國內外大多數計算機教育專家的意見,衡量「信息文化」或「網路文化」素質高低的依據,是與「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實際能力。這種與信息獲取、分析、加工、利用有關的知識可以簡稱之為「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相應的能力可以簡稱之為「信息能力」。這種知識與能力既是「信息文化」水平高低和信息素質優劣的具體體現,又是信息社會對新型人材培養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達不到這方面的要求,將無法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生活與競爭的需要,就會被信息社會所淘汰。體現這種文化的知識與能力(即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信息能力),在信息社會中已和體現傳統文化的「讀、寫、算」方面的知識與能力一樣重要,不可或缺。換句話說,「讀、寫、算、信息」已成為信息社會中文化基礎的四大支柱。從這個意義上完全可以說,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就相當於信息社會的「文盲」。
非常感謝主辦方給我們這樣一個機會,在網路上來討論這個富於時代感的辯題。我們認為今天的辯題是一個利弊判斷的問題,它的關鍵就在於衡量的標准。我方認為,這個衡量標准就是青少年個性形成和發展的要求。如果對方的標准與我方的不同,就涉及到兩個標准本身的比較問題。我方將結合時代背景和內外因的辯證法,從必要性、主體有利性以及弊端可控性等方面來詳細地論證網路有利於青少年個性的形成。
首先,必要性。這涉及我們辯題中的兩個對象:網路和青少年在現實中的關系。
當今社會的信息化發展進程與網路的規模擴張和高速發展已密不可分。我們面對的網路不僅只是一種技術手段和工具,更重要是它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新的文化形態。一方面,網路是社會信息的高效傳播者,迅速反應著當前各種社會現象,多方位地體現著人們的信念、價值觀等文化內涵;另外一方面,網路向當代人展現了一個新世界、新空間,它具有明顯的開放性、互動性、無國界性,虛擬性,應用的趨勢必然是全社會的廣泛參與。今天我們討論在這樣時代背景中的青少年,數字經濟之父泰普斯科特稱他們為「網路世代」。 網路成為他們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 「網路世代」在與網路一同成長。這樣,青少年群體的成長所包含的各方面自然是不應當疏遠網路這一外界要素的,顯然對一個人的活動、生活具有直接的影響的個性就是其中涉及的重要方面,網路承載的資源是個性形成的必要養分。
其次,主體有利性。在此進一步分析網路與青少年個性形成的關系。
⑸ 我國目前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來解決網路安全問題
取「混合」防禦措施解決網路安全問題
如果對一名企業的CIO說:包括貴公司在內的大多數企業的網路安全機制不堪一擊。他會是什麼表情?
不幸的是,這是正在發生的事實。盡管企業已經竭盡所能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安全預算佔到整個IT投資的重要比例,攻擊仍然頻繁發生。在美國聯邦調查局進行的調查中,美國87%的公司和個人的計算機在2005年發生過安全事故,發生3次安全事故以上的企業占總數的一半以上。
安全投資不斷增加,但事故依舊頻仍,似乎企業所部署的安全級別總是難以追上它們所承受的實際風險。按照安全專家的解釋來說就是「木桶原理」—也許企業選擇了最好的安全產品,但如果在安全策略上存在漏洞的話,安全產品的性能將會大打折扣。《2005 年全球信息安全調查》也顯示,企業將其安全預算的50% 用於「日常操作和事故響應」,僅將17% 的預算用於完成「更關鍵的戰略項目」。
小時候看武俠片,一種叫鐵布衫的功夫讓人心馳神往—任憑對手腳打拳踢,刀槍不入,沒事人似的。如今,讓CIO們頭疼的是—怎樣才能給網路也穿上一層刀槍不入的鐵布衫?
這需要追溯到攻擊產生源頭—黑客。目前,日益成熟的黑客工具包、惡意軟體構造模塊化正在導致威脅數量與日俱增,從發現新漏洞到發起針對該漏洞的特定攻擊之間的時間大大縮短。
就實際情況而言,這段時間在2004年平均是每30天,而在 2005 年上半年迅速縮短為6天。攻擊行為的產生已經比大多數機構為漏洞打補丁的反應快得多,這樣,企業網關不能僅僅依靠傳統的攻擊特徵檢測技術來抵禦新的威脅。
黑客攻擊手法的變化大大改變了網路安全的部署方式。首先,利用管理補丁程序進行防禦的效果微乎其微,因為提供補丁程序的速度遠遠低於發起攻擊的速度。其次,防病毒和入侵檢測產品不能及時更新,無法在攻擊的早期階段提供防禦,需要能主動阻止威脅在整個網路蔓延的安全解決方案。最後,除主動應對外,還需要在企業防線中引入更多的檢測機制,包括提高應用程序層可見性的檢測機制。總之,由於現代威脅越來越難以應對,也就需要採取「混合」防禦措施來織就企業安全的「鐵布衫」。
網路安全問題已經超越了簡單的策略,它不僅僅局限在某個點運用某項技術解決某個特定的威脅,而是需要以網路安全技術為基礎的整合網關產品,並且能兼顧企業跨廠商、跨平台、跨產品的要求。
從這個角度,全面的網關解決方案應該具有以下特點:主動(能夠防禦未知威脅)、全面(將所有企業內外的攻擊源頭阻擋在外)、高效(經濟實惠)。對賽門鐵克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概念,而是立即可以部署的實際解決方案——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Symantec Network Security,SNS)和網關安全解決方案 (Symantec Gateway Security,SGS)。
SNS提供實時內嵌網路入侵預防和檢測,可以阻止網路周邊環境以及內網的威脅,幫助各組織防範蠕蟲、惡意攻擊和復雜的多變體攻擊。SGS則整合了防火牆、入侵防護、入侵檢測、防病毒、內容過濾、VPN以及反垃圾郵件等多項技術。藉助遍布180多個國家的20000 多個事件感測器,賽門鐵克響應中心可以對新產生的威脅和漏洞趨勢做出廣泛而迅速的洞察。
另外,SGS與SNS都可以通過賽門鐵克企業信息安全架構(Symantec Enterprise Security Architecture)下的外掛程序,提供集中式管理;或者同各種網路管理框架(如HP OpenView和IBM Tivoli)進行集成。企業可以利用企業級事件的日誌記錄和報告功能,評估安全基礎架構的整體有效性,實現運營目標,以及在企業內部發布安全信息。(
⑹ 十八大以來我國互聯網發展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十八大以來我國互聯網發展取得九大成就:
1、著力加強互聯網發展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完善了網路強國推進體制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適應發展形勢和面臨趨勢,及時加強了我國互聯網發展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成立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確立了建設網路強國的重大戰略目標,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加快實施和推進網路強國建設,五年來網路空間國際競爭力持續不斷提高。
2、大力推動互聯網和經濟發展領域深度融合,促進了經濟發展新動能培育。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根據國際國內發展形勢,及時做出了經濟新常態重要戰略判斷,制定和實施了「互聯網+」、大數據等發展戰略,積極推進以互聯網應用為主要特徵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讓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五大發展理念深度融入到經濟發展各領域,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應用已經深刻改變經濟發展各領域組織模式、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加速,新服務、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培育和增多,有效適應和引領了經濟新常態。
3、積極深化互聯網在社會發展領域普及應用,促進了信息惠民便民和利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醫療、文化、社保、養老等領域與互聯網加快深度融合,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養老等新業態促進了優質資源流動,促進了城鄉協調和共享發展。電子商務應用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電子商務交易額從2012年的7.89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年底的22.97萬億元,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移動支付模式快速普及應用,加速推進我國邁向無現金社會時代,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和社交通信等移動互聯網應用正在為我國人民創造一種令很多國家嚮往和羨慕的新生活方式,科技改變未來因互聯網應用正在加速實現。
4、多層次完善互聯網發展法制環境,保障了互聯網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下,我國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建設進程明顯加快,先後在網路安全、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網路約車、網路借貸、互聯網廣告、互聯網直播、網路出版、網路交易價格監管、網路支付、網路募捐、移動智能終端軟體預置等領域出台了一大批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及時填補了新業態監管的空白,有效地防範了新業態風險發生,特別是《網路安全法》的出台,極大優化了互聯網發展法制環境,夯實網路強國建設法制保障。
5、持續強化網路空間全面整頓治理,促進了網路空間規范和有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各級網信、工信、公安、文化、工商、新聞出版廣電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在個人信息保護、互聯網新聞、互聯網網站、網路直播、網路賭博、互聯網文化、互聯網金融、電信詐騙、移動應用、互聯網賬號、雲服務等多個領域持續開展各類專項治理行動,劍指網路頑疾,保持高壓態勢,形成持續震懾,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的環境正在逐步形成。
6、大力加強互聯網治理國際交流合作,提高了網路空間治理國際話語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參與互聯網治理國際交流和合作,連續召開了三次世界互聯網大會以及中美、中英、中新等互聯網論壇,尤其是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出了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應該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五點主張,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贊賞,大大提高了我國在全球互聯網治理領域國際地位和話語權。
7、加快構建高速寬頻移動信息基礎設施,夯實了網路經濟發展基礎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實施「寬頻中國」戰略,積極加快網路寬頻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於2013年12和2015年2月發放了4G TD-LTE網路牌照和4G FDD-LTE網路牌照,2017年又發布了促進NB-IoT網路建設相關政策,網路基礎設施加速升級,寬頻普及提速和降費年年持續大力推進,固定家庭寬頻普及率、行動電話普及率、4G用戶數量別從2012年年底的40.1%、82.5部/百人、0戶提高到67%、96.2部/百人、7.7億戶,信息通信領域多項指標躍居世界第一。
8、積極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速了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積極發展「互聯網+」政務,推行「一號、一窗、一網」服務,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推進數據共享,打通信息孤島,創新監管和服務模式,實現了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宏觀調控、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等治國理政能力不斷增強,營商環境顯著改善,雙創活力蓬勃激發,依法治國深入推進,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續降低,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9、普及推廣互聯網全面創新發展思維,激發了大眾創新和萬眾創業活力。「互聯網+」、大數據等國家戰略的實施讓互聯網思維成為了當下中國思維和觀念創新的最強音,網路化、平台化和生態化企業組織模式,眾包、眾創、眾籌、眾扶資源配置模式,移動服務、個性化定製、網路製造、遠程運維等服務模式,已經深刻改變了大眾對資源稟賦、特權資源、區位優勢、階層固化等影響創新創業要素的認識,人人皆想創新創業、人人皆能創新創業正在全面開啟活力中國建設,不僅有效地適應和引領了經濟新常態,更是調動和激活了創新發展的大眾基礎。
⑺ 網路文明建設作文
網路文明建設作文
網路文明建設作文,網路的運用很廣泛,網路更是呈現給我們人一個美麗而精彩的世界,眾所周知慢慢的網路成了大染缸,好的壞的接踵而至。以下分享網路文明建設作文。
今已進入信息化社會,互聯網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種網路平台儼然成為各類公共信息和意見的聚集地、輿論場,不乏出現不和諧聲音及問題,導致網路文明秩序被擾亂,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因此,倡導全民共建網路文明,用文明築牢「防火牆」,構建清朗、和諧、健康網路空間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
共建網路文明,應加強思想引導
網路文明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對於提高我國社會文明程度的意義重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加強網路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把握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發揮網路傳播優勢。
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努力運用科學理論、先進文化和正確價值取向佔領網路陣地,引領網路發展前進方向,激發廣大網民思想共振、情感共鳴、行動共進,推動我國網路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
共建網路文明,應加強依法管治
嚴格執法是保證網路安全、防止網路倫理失范的重要保障。因此,各級網信部門要強化依法管網治網,合理利用自身管理權力與職責,加強網路執法統籌協調,規范網路信息傳播秩序,大力懲治網路違法犯罪,加大對網路暴力、「飯圈」亂象等網路不文明行為的整治力度,積極動員廣大網民參與監督。
同時,要創新網路普法方式,讓普法宣傳更「走心」,需迎合當前網路傳播趨勢,運用直播帶「貨」、文藝普法等接地氣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深入開展網路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宣傳普及工作,增強公民法律意識和法治素養,讓人們在網路生活中切實做到用道德良知和法律規范要求自己。
共建網路文明,應人人當做踐行
網路生態良好關繫到每位公民的利益,建設美好網路精神家園人人有責。作為新時代網民,我們要做理性自律的踐行者。網上交流要注重內容健康向上,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不信謠、不傳謠,不發布、不轉發各類有害信息,決不能出現有辱人格、有損國格或其他不當言論。
作為新時代網民,要做維護網路文明的先鋒隊。要積極跟有害信息作斗爭,敢於對不良信息亮劍,積極維護健康文明有序網路環境。作為新時代網民,要做倡導網路文明的傳播者。網路社會發展需要正義陽光、需要文明道德、需要善行義舉來引領前行,這就亟需廣大網民積極弘揚社會正氣,為愛國愛黨點贊,為奮斗進取加油,廣泛傳播向善向上向好義舉,讓網路空間永葆風清氣正。
踐行網路文明,人人有責。讓我們一起爭當倡導文明新風、凈化網路環境的踐行者,共同攜手為建設美好網路文明社會而努力。
若說網路,可能會有兩方別派,一方覺網路無論對日常生活亦或對工作有極大的好處、方便;而另一方會覺網路顛倒是非黑白、曲直,對些許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是了,網路就是如此,正如道家老子先生所認知的: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兩面。網路亦是如此,有黑,亦有白;有正,亦有反。可是,人們又是否想過,對立兩面是可相互轉化的。
我曾在網路上看到些許的文章,確是顛倒了事物的實意;但我也看到過些許文章,寫的自然是極好的,不但把世界上的事物寫的「清白」,且亦反映了當下這個世界的丑惡、虛偽。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有人寫文章會顛倒實意,而有人會寫出深度、奧義呢?
我想,是因為寫文的人性格、心裡不似罷;亦或有些人看到事物的苗頭就「妄下斷語」,而有些人卻會看清事物再作言論。然,在如今社會里大多是前者頗多、後者略少些罷了。這種現象,深刻的表現出了許多東西,也反映了當代人的素質、修養等。
我每每看到那些惡語相向、顛倒是非黑白的文章時,我會疑問,是有著怎樣心理的人才會寫出如此之文章,又是如何有那所謂的「勇氣」發表的,當他看到自己的文章或被唾棄、或被贊同時,又是何表情與心理的呢?
再看看那些正能量的好文章,我們會被感動、震撼,因為我們心懷正義之心,我們心存善念之舉,我們心向光明之道,我們常懷感念之愛。正因為如此,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生活中常有感動、正能量陪伴,而這些感動、正能量需要網路來傳達,傳達給每一個人,讓我們心存善念,讓這份溫暖輻射你我。
縱觀我們學校、我們身邊,處處充滿這份溫暖:老師的誨人不倦,同學的互幫互助,課上的爭相發言,課下的交流探討,競技場上的吶喊助威,大家的齊心協力……
作為學生的我,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我不會去學那些惡語連篇的人發表言論,更不會追隨顛倒黑白的作者,我會更多的掌握文化知識,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好網民。
當代大學生不僅生活在現實的物質世界中,還成長在一個豐富多彩的互聯網世界裡。同時,大學生也是互聯網的主要使用者,是網民的主體、互聯網運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互聯網影響和塑造著青年學生,青年學生也影響和塑造著互聯網。
構建清朗文明的網路空間,讓互聯網成為真實便捷的知識庫、溫暖可靠的朋友圈、文明理性的輿論場,是我們當代大學生共同的願望,也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應擔負起的青春責任。為增強同學們自覺抵禦網上不良信息的意識和能力,養成健康、科學、文明的網路生活方式。在此,我們特向全校同學發出如下倡議:
一、文明上網,傳播美好,弘揚新風尚。網路不能成為文明荒原,與現實社會一樣,需要堅守和傳遞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崇尚奮斗、崇尚美德的思想觀念,為勵志進取點贊,為好人善舉點贊,對假惡丑現象堅決說不,讓我們的網路空間風清氣正、充滿陽光。
二、理性上網,明辨是非,釋放正能量。網路中,可以宣洩對現實的不滿,也可以對某件事情提出質疑,這是網路的真實性,但這一切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作保障,文明的語言為基礎,這樣不僅體現自我涵養,同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的第一步。
網路上的思想探討本是常態,但面對當前一些片面極端的思潮、別有用心的言論,我們要拿出青年的正義感和擔當精神,理直氣壯地倡導正確思想、駁斥錯誤言論,不讓網路成為消減國家發展信心、消解民族凝聚力、妨礙社會平安穩定、影響青年健康成長的負面輿論場。
三、依法上網,嚴格自律,提高媒介素養。網路不能成為法外之地,人人在網上知法守法,網路秩序才有規范,網路才能健康發展。我們要自覺對網上行為負責,講誠信、守底線、不信謠、不傳謠,遠離網路欺詐、網路暴力,用從自身做起的點滴努力,為法治網路、法治國家建設添磚加瓦。
網路空間文明的建設,青年大學生不做置身事外的旁觀者,而要做勇於擔當的生力軍。這是因為,時代的進步中,有青年的責任;祖國的夢想中,有青年的夢想。
網路空間文明,看我青年力量!親愛的同學們,網路在我們面前展現了一幅嶄新的生活畫面,美好的網路生活需要我們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創造。讓我們樹立起正確使用網路、遵守法律、法規的意識,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網路生活方式!
⑻ 把我國建設成為網路強國須明確的重點有哪些
在網路強國建設方面,工信部將按照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的總體部署,圍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保障網路安全等重點任務,加快推動信息通信業轉型發展。
「信息通信業轉型包括宏觀定位、發展方向、產業體系、發展格局和管理能力上的轉型。」苗圩說。
具體來說,在宏觀定位上,要更強調信息通信業的基礎性、公共性定位,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開展網路提速降費行動,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在發展方向上,要把「兩化」融合作為信息通信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夯實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發展基礎。在產業體繫上,要加快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全力打造現代互聯網產業體系。在發展格局上,要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多種形式參與信息通信業投融資,形成多種主體相互競爭、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在管理能力上,要堅持發展、管理與安全並重,加快建設以互聯網管理為核心、基礎管理和網路信息安全為重心的行業監管體系。
⑼ 網路強國建設三年行動怎麼樣
從工信部等權威部門獲悉,2018年我國將正式啟動網路強國建設三年行動,圍繞城市和農村寬頻提速、5G網路部署、下一代互聯網部署等領域,加大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根據相關計劃,業內預計,未來我國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不但能推動相關產業和上下游產業鏈發展,還能為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奠定「硬體」基礎。
對於網路強國戰略,特別是加強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各界已形成共識,認為這將是奠定我國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硬體」基礎。網路基礎設施正在成為像公路、鐵路、電力系統一樣,能夠確保國民經濟順利發展的「硬體」,不但相關的互聯網上下游會成長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還將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和經濟轉型奠定物質基礎。
⑽ 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組織依法使用網路有哪些舉措
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組織依法使用網路有哪些舉措?
法制是一個進步的高等社會必備性質之一,公民法制意識的提高是社會健康發展的長遠制度安排,這就需要著增加法律宣傳途徑、加強政府執法力度。當前,法律制度愈加完善,網路的普及也讓法律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因此,善用網路媒介傳播平台,鞏固和拓展依法治國的有利局面和良好勢頭。
1.創新法律形成環境
所謂外部環境,主要是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經濟環境方面,就是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因為現代法律意識是商品經濟充分發展的產物。政治環境方面,就是要大力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推進政治活動程序和政治觀念的科學化。
文化環境方面,就是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所謂的內部環境,主要是指法制自身狀況。包括兩方面,一是建立和制定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基本理論和方針;二是著力提升知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
2.開展法制宣傳活動
社會主義的法制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意志的體現,其創制和實施都有賴於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參與。但是,廣大人民群眾法律知識的掌握、法制觀念的增強、正確法律觀點的確立,都需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來完成。
從80年代開始,經過多次普及法律常識活動,己取得明顯地成效,還要適宜新時期的發展要求,深入持久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這對進一步提升公民法律意識將起到重要作用。
3.實行依法治國方針
認識來源於實踐,社會上日常的法制實踐活動對公民法律意識的形成和提升,具有巨大的、現實的影響作用。
如果國家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都能嚴格地依法行政、依法辦案,就能真正顯示出社會主義法制的權威和力量,顯示出法制的嚴肅性和強制性,就能帶動、影響廣大人民群眾自覺遵守法律,並得到他們的信任。經過長期的重復實踐,就會形成固定的習慣和觀念,也就會不斷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識。
4.充分利用網路普法
利用大眾傳播媒體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提升公民法律意識是一種涉及面最廣、運用最多、影響最大的途徑。
所謂大眾傳播,就是通過某種媒體(如廣播、電視、報刊和網路等)向眾多對象傳遞思想和觀點的過程。大眾傳播,具有信息來源的普遍性,強烈的時效性和敏感性,廣泛的普及性,以及公眾教育機能等特徵。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傳播工具的普及率已大大提高,只要充分利用大眾傳播媒介,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就能產生迅速廣泛的影響,同時極容易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強大的輿論和氛圍,使社會主義法律意識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