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中通常使用三種交換技術:電路交換技術、報文交換技術、分組交換技術。
⑵ 互聯網技術包括哪些技術,詳細介紹每項技術的特點
互聯網技術是指在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建立的一種信息技術[1]。互聯網技術通過計算機網路的廣域網使不同的設備相互連接,加快信息的傳輸速度和拓寬信息的獲取渠道,促進各種不同的軟體應用的開發,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互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是進入信息社會的標志。
中文名
互聯網技術
外文名
Internet Technology
定義
在計算機技術上建立的信息技術
簡稱
IT
組成
硬體、軟體、應用
互聯網技術有3種含義,分別指硬體、軟體和應用。
第一層是硬體,主要指數據存儲、處理和傳輸的主機和網路通信設備;
第二層是指軟體,包括可用來搜集、存儲、檢索、分析、應用、評估信息的各種軟體,它包括我們通常所指的ERP(企業資源計劃)、CRM(客戶關系管理)、SCM(供應鏈管理)等商用管理軟體,也包括用來加強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軟體、輔助分析的DW/DM(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軟體等;
第三層是指應用,指搜集、存儲、檢索、分析、應用、評估使用各種信息,包括應用ERP、CRM、SCM等軟體直接輔助決策,也包括利用其它決策分析模型或藉助DW/DM等技術手段來進一步提高分析的質量,輔助決策者作決策(強調一點,只是輔助而不是替代人決策)。
有些人理解的互聯網技術把前二層合二為一,統指信息的存儲、處理和傳輸,後者則為信息的應用;也有人把後二層合二為一,則劃分為前硬後軟。通常第三層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但事實上卻是唯有當信息得到有效應用時IT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也才真正實現了信息化的目標。信息化本身不是目標,它只是在當前時代背景下一種實現目標比較好的一種手段。
卡爾的互聯網技術是指什麼呢?在那篇文章裡面他並沒有明確提出,不過他提到信息技術的核心功能--數據存儲、處理和傳輸。從他推理的邏輯來看,即從蒸汽機、鐵路、電報電話、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過來的,還用摩爾定律來佐證主機和光纖的發展。
⑶ 網路交換技術有哪些
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
數據交換的基本概念:
通常將數據在通信子網中各節點間的數據傳輸過程稱為數據交換。
網路中常用的數據交換技術可分為兩大類:線路交換和存儲轉發交換,其中存儲轉發交換技術又可分為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
簡介:
電路交換
(circuit switched network)
電路交換是相對於分組交換的一個概念。電路交換要求必須首先在通信雙方之間建立連接通道。在連接建立成功之後,雙方的通信活動才能開始。通信雙方需要傳遞的信息都是通過已經建立好的連接來進行傳遞的,並且這個連接也將一直被維持到雙方的通信結束。
在某次通信活動的整個過程中,該連接將始終佔用著連接建立開始時通信系統分配給它的資源(通道、帶寬、時隙、碼字等等),這也體現了電路交換區別於分組交換的本質特徵。
電路交換的特點是:數據傳輸可靠、迅速、有序,但線路利用率低、浪費嚴重,不適合計算機網路。
報文交換
(message switched network)
是數據交換的三種方式之一,報文整個地發送,一次一跳。報文交換是分組交換的前身,是由列奧納德·克萊因饒克於1961年提出的。
報文交換的主要特點是:存儲接受到的報文,判斷其目標地址以選擇路由,最後,在下一跳路由空閑時,將數據轉發給下一跳路由。報文交換系統現今都由分組交換或電路交換網路所承載。
報文交換採用"存儲-轉發"方式進行傳送,無需事先建立線路,事後更無需拆除。它的優點是:線路利用率高、故障的影響小、可以實現多目的報文;缺點是:延遲時間長且不定、對中間節點的要求高、通信不可靠、失序等,不適合計算機網路。
報文的優點是:高效、靈活、迅速、可靠、經濟,但存在如下的缺點:有一定的延遲時間、額外的開銷會影響傳輸效率、實現技術復雜等。
分組交換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分組交換是一種數位通信網路。它將資料組合成適當大小的區塊,稱為封包,再通過網路來傳輸。這個傳送封包的網路是共享的,每個單位都可以獨立把封包再傳送出去,而且配置自己需要的資源。
封包交換的基本原則是最佳化的使用連線負載能力,最小化回應時間,以及增進通訊的健全性。
分組交換適用於計算機網路,在實際應用中有兩種類型:虛電路方式和數據報方式。虛電路方式類似"線路交換",只不過對信道的使用是非獨占方式;數據報方式類似"報文交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計算機網路交換技術
⑷ 常見的網路互連方式
10.1 網路互連概述
網路互連是指將不同的網路連接起來,以構成更大規模的網路系統,實現網路間的數據通信、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
10.1.1 網路互連的必要性
ISO/OSI雖然問世多年,但實際運行中各種現有的特定網路並不一定都採用OSI七層模型。OSI所採用的通信子網和現有的多種網路產品,它本身就決定了各種類型的通信子網一直共存下去。
網路互連可以改善網路性能,主要體現在提高系統的可靠性、改進系統的性能、增加系統保密性、建網方便、增加地理覆蓋范圍等幾方面。
隨著商業需求的推動,特別是Internet的深入人心,網路互連技術已成為實現如Internet這樣的大規模網路通信和資源共享的關鍵技術。
10.1.2 網路互連的基本原理
1. 網路互連的要求
由於不同的網路間可能存在各種差異,因此對網路互連有如下要求:
(1)在網路之間提供一條鏈路,至少需要一條物理和鏈路控制的鏈路。若不存在鏈路,一個網路的信息就不可能傳輸到另一個網路中去。
(2)提供不同網路結點的路由選擇和數據傳送。
(3)提供網路記賬服務,記錄網路資源使用情況,提供各用戶使用網路的記錄及有關狀態信息。
(4)在提供網路互連時,應盡量避免由於互連而降低網路的通信性能。
(5)不修改互連在一起的各網路原有的結構和協議。這就要求網路互連設備應能進行協議轉換,協調各個網路的不同性能,這些性能包括:
① 不同的編址方式:每個網路有不同的端點名字、編址方法、定址方式和目錄保持方案,需要提供全網編址方法和目錄服務。
② 不同的最大分組長度:在互連網路中,分組從一個網路送到另一網路時,往往需要分成幾部分,稱為分段。不同的網路存在著不同的分組大小。
③ 不同的傳輸速率:在互連網路中,不同網路的傳輸速率可能不同。
④ 不同的時限:對連接的傳送服務總要等待回答響應,如超時後仍沒有接到響應,則需要重傳。但在互連網路中,數據傳送有時需要經過多個網路,這需要更長時間,應該設定合適的超時值,以防不必要的重傳。
⑤ 不同的網路訪問機制:對不同網路上的多個結點,結點和網路之間的訪問機制可以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⑥ 差錯恢復:各個網路有不同的差錯恢復功能。互連網路的服務既不要依賴也不要影響各個網路原來的差錯恢復能力。
⑦ 狀態報告:不同的網路有不同的狀態報告,對互連網路還應該提供網路互連的活動信息。
⑧ 路由選擇技術:網內的路徑選擇一般依靠各個網特有的故障檢測和擁擠控制技術。而互連網路應提供不同網路之間進行路徑選擇的能力。
⑨ 用戶訪問控制:不同的網路有不同的用戶訪問控制方法,用於管理用戶對網路的訪問許可權。互連網路需要具有對不同的用戶訪問許可權的控制能力。
⑩ 連接和無連接服務:不同的網路可能提供面向連接的服務,也可能提供無連接的數據報服務。互連網路的服務不應該依賴於原來各個網路所提供的服務類型。
當源網路發送分組到目的網路要跨越一個或多個外部網路時,這些性能差異會使得數據包在穿過不同網路時產生很多問題。網路互連的目的就在於提供不依賴於原來各個網路特性的互連網路服務。
2. 網路互連的層次
不同目的的網路互連可以在不同的網路分層中實現。由於網路間存在不同的差異,也就需要用不同的網路互連設備將各個網路連接起來。根據網路互連設備工作的層次及其所支持的協議,可以將網間設備分為中繼器、網橋、路由器和網關,如圖10.1所示。
(1)物理層
用於不同地理范圍內的網段的互連。通過互連,在不同的通信介質中傳送比特流,要求連接的各網路的數據傳輸率和鏈路協議必須相同。
工作在物理層的網間設備是中繼器、集線器。
用於擴展網路傳輸的長度,實現兩個相同的區域網段間的電氣連接。它僅僅是將比特流從一個物理網段復制到另一個物理網段,而與網路所採用的網路協議(如TCP/IP、IPX/SPX、NETBIOS等)無關。物理層的互連協議最簡單,互連標准主要由EIA、ITU-T、IEEE等機構制定。集線器就是多埠的中繼器。
(2)數據鏈路層
用於互連兩個或多個同一類型的區域網,傳輸幀。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網間設備是橋接器(或橋)、交換機。
橋可以將兩個或多個網段互連,如果信息不是發向橋所連接的網段,則橋可以過濾掉,避免了網路的瓶頸。區域網的連接實際上是MAC子層的互連,MAC橋的標准由IEEE802的各個分委員會開發。
(3)網路層
主要用於廣域網的互連中。網路層互連解決路由選擇、阻塞控制、差錯處理、分段等問題。
工作在網路層的網間設備是路由器、第三層交換機。
路由器提供各種網路間的網路層介面。路由器是主動的、智能的網路結點,它們參與網路管理,提供網間數據的路由選擇,並對網路的資源進行動態控制等。路由器是依賴於協議的,它必須對某一種協議提供支持,如IP、IPX等。路由器及路由協議種類繁多,其標准主要由ANSI任務組X3S3.3和ISO/IEC工作組TC1/SC6/WG2制定。
(4)高層
用於在高層之間進行不同協議的轉換,它也為最復雜。工作在第三層以上的網間設備稱為網關,它的作用是連接兩個或多個不同的網路,使之能相互通信。這種「不同」常常是物理網路和高層協議都不一樣,網關必須提供不同網路間協議的相互轉換。最常見的如將某一特定種類的區域網或廣域網與某個專用的網路體系結構相互連接起來。
10.1.3 網路互連的類型
網路互連可分為LAN-LAN、LAN-WAN、LAN-WAN-LAN、WAN-WAN四種類型。
1. LAN-LAN
LAN互連又分為同種LAN互連和異種LAN互連。同構網路互連是指符合相同協議區域網的互連,主要採用的設備有中繼器、集線器、網橋、交換機等。而異構網的互連是指兩種不同協議區域網的互連,主要採用的設備為網橋、路由器等設備。LAN互連如圖10.2所示。
2. LAN-WAN
是目前常見的方式之一,用來連接的設備是路由器或網關,具體如圖10.3所示。
3. LAN-WAN-LAN
這是將兩個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LAN通過WAN實現互連,連接設備主要有路由器和網關。
4. WAN-WAN
通過路由器和網關將兩個或多個廣域網互連起來,可以使分別連入各個廣域網的主機資源能夠實現共享。
10.1.4 網路互連解決方案
網路互連是網路層需要解決的問題。網路互連可以採用面向連接的和面向非連接的兩種解決方案。
1. 面向連接的解決方案
面向連接的解決方案要求兩個節點在通信時建立一條邏輯通道,所有的信息單元沿著這條邏輯通道傳送。路由器將一個網路中的邏輯通道連接到另一個網路中的邏輯通道,最終形成一條從源節點至目的節點的完整通道。
如圖10.4所示,主機A和主機B通信時形成了一條邏輯通道。該通道經過網路1、網路2和網路4,並利用中間系統I和中間系統M連接起來。一旦通道建立起來,主機A和主機B之間的信息傳輸就會沿著該通道進行。面向連接的解決方案要求互聯網中的每一個物理網路(如圖10.4中的網路1、網路2、網路3和網路4)都能夠提供面向連接的服務,但這樣的要求在實際中是不現實的。
2. 面向非連接的解決方案
在面向非連接的解決方案中主機A和主機B之間通信時並不需要建立邏輯通道。網路中的數據單元獨立對待,這些數據單元經過一系列的網路和路由器,最終到達目的節點。
如圖10.5所示為一個面向非連接的解決方案示意圖。當主機A需要發送一個數據單元D1到主機B時,主機A首先進行路由選擇,判斷D1到達主機B的最佳路徑。如果它認為D1經過路由器I到達主機B是一條最佳路徑,那麼主機A就將數據單元D1投遞給路由器I。路由器I收到主機A發送的數據單元D1後,根據自己掌握的路由信息為D1選擇一條到達主機B的最佳路徑,從而決定將D1傳遞給路由器M還是K。這樣,D1經過多個路由器的中繼和轉發,最終到達目的主機B。如果主機A需要發送另外一個數據單元D2到達主機B,那麼主機A同樣需要對D2進行路由選擇。由於網路設備對每一個數據單元的路由選擇是獨立進行的,所以,數據單元D2到達目的主機B可能經過了一條與D1完全不同的路徑。
目前流行的互聯網就是採用了面向非連接的解決方案。
IP協議是面向非連接的互聯網解決方案中最常用的協議。支持IP協議的路由器稱為IP路由器,IP協議處理的數據單元叫做IP數據報
⑸ 常見的數據交換技術有哪些
消息交換、電路交換、分組交換。 數據交換技術主要是電路交換、分組交換和ATM(非同步傳輸)。電路交換是通過交換節點在一對站之間建立專用通信信道的一種直接通信方式。分團纖組交換不需要預先建立物理路徑。只要前線空閑,就分組發送。在接收到分組之後,中間節點可以轉發它,而不需要等待所有分組都被接收。ATM是一種結合了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優點的傳輸模式。該技術適用於高帶寬和多媒體傳輸,可用於高速傳輸語音、數據、圖形和電視信號。通信子網是由若干網路節攜好點和鏈路按照一定的拓撲結構互連而成的網路。中間的這些交換節點有時被稱為交換設備。這些交換設備不處理流經它們的數據,而只是將數據從一台交換設備傳輸到另一台交換設備,直到數據到達目的地。子網是為所有進入子網的數據提供完整傳輸路徑的路徑,實現辯或鉛這種數據路徑的技術稱為「數據交換技術」。
⑹ 常用的區域網傳輸技術有(給出任意三種)
在區域網中常用的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和光導纖維等。
一、雙絞線
雙絞線是由兩條外面被覆塑膠類絕緣材料、內含銅纜線,互相絕緣的雙線互相纏繞,絞合成螺旋狀的一種電纜線。雙絞線可減少發送中信號的衰減、減少串擾及雜訊、並改善了對外部電磁干擾的抑制能力。 它是由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 發明的。一百多年來,一直用於電話網。
二、同軸電纜
同軸電纜是一種電線及信號傳輸線,一般是由四層物料造成:最內里是一條導電銅線,線的外面有一層塑膠圍攏,絕緣體外面又有一層薄的網狀導電體,然後導電體外面是最外層的絕緣物料作為外皮。根據尺寸來分同軸電纜則有不同標准規格,從1/8英寸到9英寸直徑不等。
三、光纖維電纜
光導纖維電纜簡稱光纖電纜或光纜。隨著對數據傳輸速度的要求不斷提高,光纜的使用日益普遍。對於計算機網路來說,光纜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光纜由纖芯。包層和護套層組成。其中纖芯由玻璃或塑料製成,包層由玻璃製成,護套由塑料製成。
(6)網路互用技術有哪些擴展閱讀:
機理
區域網(LocalAreaNetwork,LAN),又稱內網。指覆蓋局部區域(如辦公室或樓層)的計算機網路。按照網路覆蓋的區域(距離)不同,其他的網路類型還包括個人網、城域網、廣域網等。
早期的區域網網路技術都是各不同廠家所專有,互不兼容。後來,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推動了區域網技術的標准化,由此產生了IEEE 802系列標准。這使得在建設區域網時可以選用不同廠家的設備,並能保證其兼容性。
這一系列標准覆蓋了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和無線等多種傳輸介質和組網方式,並包括網路測試和管理的內容。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出現,這一系列標准仍在不斷的更新變化之中。
乙太網(IEEE 802.3標准)是最常用的區域網組網方式。乙太網使用雙絞線作為傳輸介質。在沒有中繼的情況下,最遠可以覆蓋200米的范圍。最普及的乙太網類型數據傳輸速率為100Mb/s,更新的標准則支持1000Mb/s和10Gb/s的速率。
其他主要的區域網類型有令牌環和FDDI(光纖分布數字介面,IEEE 802.8)。令牌環網路採用同軸電纜作為傳輸介質,具有更好的抗干擾性;但是網路結構不能很容易的改變。FDDI採用光纖傳輸,網路帶寬大,適於用作連接多個區域網的骨幹網。
近兩年來,隨著802.11標準的制定,無線區域網的應用大為普及。這一標准採用2.4GHz 和5.8GHz 的頻段,數據傳輸速度最高可以達到300Mbps和866Mbps。
區域網標準定義了傳輸介質、編碼和介質訪問等底層(一二層)功能。要使數據通過復雜的網路結構傳輸到達目的地,還需要具有定址、路由和流量控制等功能的網路協議的支持。
TCP/IP(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路協議)是最普遍使用的區域網網路協議。它也是互聯網所使用的網路協議。其他常用的區域網協議包括,IPX、AppleTalk等。
⑺ 請問互聯網技術包括哪些
1、感測技術
這是人的感覺器官的延伸與拓展,最明顯的例子是條碼閱讀器;
2、通信技術
這是人的神經系統的延伸與拓展,承擔傳遞信息的功能;
3、計算機技術
這是人的大腦功能延伸與拓展,承擔對信息進行處理的功能。
(7)網路互用技術有哪些擴展閱讀:
互聯網的功能分類:
通訊(即時通訊,電郵,微信,網路HI)
社交(Facebook,微博,人人,QQ空間,博客,論壇,朋友圈等)
網上貿易(網購,售票,轉賬匯款,工農貿易)
雲端化服務(網盤,筆記,資源,計算等)
資源的共享化(電子市場,門戶資源,論壇資源等,媒體(視頻、音樂、文檔)、游戲,信息)
服務對象化(互聯網電視直播媒體,數據以及維護服務,物聯網,網路營銷,流量,流量nnt等)
⑻ 互聯網接入技術有哪些
問題一:互聯網的接入方式有哪些? 1. 撥號連接
(1)普通撥號方式(A)以這種方式撥號上網需要一個設備:MODEM (B)需要ISP提供的上網帳號(C)建立連接 (2)一線通(ISDN) 2. 區域網連接
問題二:常見的網路接入技術有哪些? 1.光纖接入
2.同軸電纜接入
3.銅線接入
4.無線接入
問題三:網路接入方式有哪幾種啊 1. 撥號連接
(1)普通撥號方式
(A)以這種方式撥號上網需要一個設備:MODEM
它是英文數據機的縮寫。中文俗稱「貓」。因為普通的電話網路,傳輸的是模擬信號,而電腦處理的是數字信號。如果把數字信號轉變成模擬信號的過程叫做調制,相反的過程就是解調。數據機就擔當這個作用。它分為內置式與外置式兩種。內置MODEM是插在電腦主板上的一個卡;很多品牌電腦都預裝了內置MODEM,如果是後來添加,很多人會選擇外置式MODEM。預裝的內置MODEM通常已經安裝好了驅動程序,只須將電話線接頭(俗稱水晶頭,因為它白色透明)接入主機箱後面的MODEM提供的介面就是。外置MODEM是將電話線接頭插入MODEM,隨設備自帶了一條MODEM與電腦的連接線, 該連接線一端接MODEM,一端接電腦主機上的串列介面,你可以參閱隨設備的說明書。至於驅動程序的安裝,MODEM都是所謂的PnP設備(plug and play,即插即用),windows會自動探測與安裝。總之,不需要什麼專業知識,新手都可清賣以搞得掂的。
(2)一線通(ISDN)
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中文名稱是綜合業務數字網,中國電信將其俗稱為「一線通」。 它是八十年代末在國際上興起的新型通信方式。同樣的一對普通電話線原來只能接一部電話機,所以原來的撥號上網就意味著這個時候不能打電話。而申請了ISDN後,通過一個稱為NT的轉換盒,就可以手慧同時使用數個終端,您可一面在INTERNET網上沖浪,一面打電話或進行其它數據通信。雖然仍是普通電話線,NT的轉換盒提供給用戶的卻是兩個標準的64KB/S數字信道,即所謂的2B+D介面。一個TA口接電話機,一個NT口接電腦。它允許的最大傳輸速率是128KB/S,是普通MODEM的三至四倍,所以,它的普及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傳統通信觀念的重大革新。裝機與通信費用與普通電話相近,近一兩年才在國內主要城市開通業務,同樣可到電信局的營業網點申請,當然也就成為目前撥號上網的首先方式。
3.ADSL:
ADSL是英文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的英文縮寫,ADSL技術是運行在原有普通電話線上的一種新的高速寬頻技術,它利用現有的一對電話銅線,為用戶提供上、下行非對稱的傳輸速率(帶寬)。
非對稱主要體現在上行速率(最高640Kbps)和下行速率(最高8Mdps)的非對稱性上。上行(從用戶到網路)為低速的傳輸,可達640Kbps;下行(從網路到用戶)為高速傳輸,可達8Mbps。它最初主要是針對視頻點播業務開發的,隨著技術的發展,逐步成為了一種較方便的寬頻接入技術,為電信部門所重視。通過網路電視的機頂盒,可以實現許多以前在低速率下無法實現的網路應用。
4.DSL: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數字用戶環路)技術是基於普通電話線的寬頻接入技術,它在同一銅線上分別傳送數據和語音信號,數據信號並不通過電話交換機設備,減輕了電話交換機的負載;並且不需要撥號,一直在線,屬於專線上網方式。DSL包括ADSL、RADSL、HDSL和VDSL等等。
5.VDSL:
VDSL(Very-high-bit-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oop)是高速數字用戶環路,簡單地說,VDSL就是ADSL的快速版本。使用VDSL,短距離內的最大下傳速率可達55Mbps,上傳速率可達19.2Mbps,甚至更高答薯逗。 ......>>
問題四:互聯網的接入方式有哪幾種? 一、光纖直接入戶,這是最先進的方法,速度快,掉線少,可能成本這要高一些。
二、LAN,就是光纖到一個小區或者到一座樓,然後,運營商在那裡經過光電轉換,用LAN線(一種六芯線)到各用戶,在本小區或一座樓內形成一個小的區域網。這種方法也較為穩定,網速快。以上兩種都有固定的IP地址。
三、ADSL,這是網通或電信公司利用現有的固定電話的電話線將網際網路接入到用戶的方法,特點是,用虛擬撥號(PPPoE),在用戶有上網要求時,局端分配給用戶一個動態的IP地址。網速基本上能達到LAN的速度,網速快,不需要再單獨放線到戶。比起光纖和LAN穩定性稍差點。費用便宜。
四、撥號上網,速度慢,穩定性差,現在基本上不用了。
不管哪種方法,都需要到運營商那裡辦理手續。網通或電信。
問題五:簡述常用的Internet接入方式有哪些? 1.PSTN撥號: 使用最廣泛
PSTN(Published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用電話交換網)
2.ISDN撥號:通話上網兩不誤
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綜合業務數字網)
3.DDN專線: 面向集團企業
DDN是英文Digital Data Network的縮寫
4.ADSL: 個人寬頻流行風
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
5.VDSL: 更高速的寬頻接入
VDSL比ADSL還要快。
6.Cable-modem: 用於有線網路
Cable-Modem(線纜數據機)
7.無源光網路接入: 光纖入戶
PON(無源光網路)技術是一種點對多點的光纖傳輸和接入技術
8.LMDS接入: 無線通信
這是目前可用於社區寬頻接入的一種無線接入技術
9.LAN:技術成熟成本低
LAN方式接入是利用乙太網技術,採用光纜+雙絞線的方式對社區進行綜合布線
問題六:4種常見接入互聯網的方式 1、普通撥號接入,方便,只要能通話電話線和一個數據機就可以了,無需申請,價格在我們這邊是4.5元一個小時,速度差,適合臨時上網,收發點郵件。
2、ADSL撥號接入,需要申請辦理,需要一個電話和ADSL數據機,一般是包月或包年服務,包年從500到一千多不等。速度較快,適合長期在一個固定地方上網的人群,服務商如電信,網通等。
3、小區寬頻接入,服務商很多,先是將光纖接入小區,接入費好像是一兆每個月2000元,注意這個一兆和ADSL的一兆是有區別的。再分到各戶,速度快用的人越多,價格越便宜,當然速度也分被分攤得越多,相對速度就下來了。
4、無線上網,適合於筆記本電腦,配合無線網上使用,需要購買聯通的CDMA或移動的GPRS卡,速度慢,價格貴。只能瀏覽簡單的信息和收發一些郵件。
問題七:目前互聯網接入方式有哪些? 目前互聯網接入方式有:電話撥號接入、專線接入、ADSL接入、LAN接入、無線接入。
問題八:現階段接入互聯網有哪些主方式?各種接入互聯網的特點是什麼 電商,網站,微信,APP、、、、、當然現在,最流行的還是APP,各種APP推廣
問題九:互聯網有哪些接入方法?各適合什麼類型的用戶? 互聯網的接入方式
互聯網的接入方式有多種,下面只詳細介紹個人用戶的最關心的接入方式,即:你擁有一台PC,如何上網?
1. 撥號連接 (1)普通撥號方式(A)以這種方式撥號上網需要一個設備:MODEM
(B)需要ISP提供的上網帳號
(C)建立連接 (2)一線通(ISDN)2. 區域網連接
問題十:無線接入Internet的技術有哪些? 雖然現在已有不少的方案和協議來確保Internet網上的聯機商揣交易的可靠進行,但真正適用並將主宰市場的技術和產品目前尚不明確。另外,Internet是一個無中心的...
⑼ 網路的應用技術方式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應用 --企業信息網路
●企業信息網路是指專門用於企業內部信息管理的計算機網路,它一般為一個企業所專用,覆蓋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部門,在整個企業范圍內提供硬體、軟體和信息資源的共享.
●根據企業經營管理的地理分布狀況,企業信息網路既可以是區域網,也可以是廣域網,既可以在近距離范圍內自行鋪設網路傳輸介質,也可以在遠程區域內利用公共通信傳輸介質,它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技術基礎。
●在企業信息網路中,業務職能的信息管理功能是由作為網路工作站的微型計算機提供的,進行日常業務數據的採集和處理,而網路的控制中心和數據共享與管理中心由網路伺服器或一台功能較強的中心主機實現,對於分布於廣泛區域的分公司、辦事處、庫房等異地業務部門,可根據其業務管理的規模和信息處理的特點,通過遠程模擬終端、網路遠程工作站或區域網遠程互連實現彼此間的互連。
●目前,企業信息網路已成為現代代企業的重要特徵和實現有效管理的基礎,通過企業信息網路,企業可以擺脫地理位置所帶來的不便,對廣泛分布於各地的業務進行及時、統一的管理與控制,並實現全企業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從而大大提高企業在全球化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企業信息網路實例:
計算機網路應用 --聯機事物處理
●聯機事務處理是指利用計算機網路,將分布於不同地理位置的業務處理計算機設備或網路與業務管理中心網路連接,以便於在任何一個網路節點上都可以進行統一、實時的業務處理活動或客戶服務。
●聯機事務處理在金融、證券、期貨以及信息服務等系統得到廣泛的應用。
●例如金融系統的銀行業務網,通過撥號線、專線、分組交換網和衛星通信網覆蓋整個國家甚至於全球,可以實現大范圍的儲蓄業務通存通兌,在任何一個分行、支行進行全國范圍內的資金清算與劃撥。
●在自動提款機網路上,用戶可以持信用卡在任何一台自動提款機上獲得提款、存款及轉帳等服務。
●在期貨、證券交易網上,遍布全國的所有會員公司都可以在當地通過計算機進行報價、交易、交割、結算及信息查詢。 此外,民航訂售票系統也是典型的聯機事務處理,在全國甚至全球范圍內提供民航機票的預訂和售票服務。
計算機網路應用 --POS系統
POS(Point Of Sales)系統是基於計算機網路的商業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它將櫃台上用於收款結算的商業收款機與計算機系統聯成網路,對商品交易提供實時的綜合信息管理和服務。
●商業收款機本身是一種專用計算機,具有商品信息存儲、商品交易處理和銷售單據列印等功能,既可以單獨在商業銷售點上使用,也可以作為網路工作站在網路上運行。
●POS系統將商場的所有收款機與商場的信息系統主機互連,實現對商場的進、銷、存業務進行全面管理,並可以與銀行的業務網通信,支持客戶用信用卡直接結算。
●POS系統不僅能夠使商業企業的進、銷、存業務管理系統化,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並且能夠與整個企業的其他各項業務管理相結合,為企業的全面、綜合管理提供信息基礎,並對經營和分析決策提供支持。
計算機網路應用 --電子郵件系統
●電子郵件系統是在計算機及計算機網路的數據處理、存儲和傳輸等功能基礎之上,構造的一種非實時通信系統。
●電子郵件的基本原理是:在計算機網路主機或伺服器的存儲器中為每一個郵件用戶建立一個電子郵箱(開辟一個專用的存儲區域),並賦予一個郵箱地址,郵件發送者可以在計算機網路工作站(如PC機)上,進行郵件的編輯處理,並通過收件人的電子信箱地址表明郵件目的地;郵件發出後,網路通信設備根據郵件中的目的地址,確定最佳的傳輸路徑,將郵件傳輸到收件人所在的網路主機或伺服器上,並存入相應的郵箱中;收件人可隨時通過網路工作站打開自己的郵箱,查閱所收到的郵件信息。
●先進的電子郵件系統可以提供「文本信箱」、「語音信箱」、「圖形圖象信箱」等多種類型的電子郵政功能,支持數據、文字、語音、圖形、圖象等多媒體郵件,並且可以將各種各樣的程序、數據文件作為郵件的附件隨電子郵件發送。因此可以構造許多基於電子郵件的網路應用。
●目前,全球范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都是通過基於分組交換技術的數據通信網提供的。隨著網路能力的提高和網路用戶的增加,電子郵政將逐漸替代傳統的信件投遞系統,成為人們廣泛應用的非實時通信手段。
計算機網路應用 --電子數據交換系統
●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簡稱EDI)是以電子郵件系統為基礎擴展而來的一種專用於貿易業務管理的系統,它將商貿業務中貿易、運輸、金融、海關和保險等相關業務信息,用國際公認的標准格式,通過計算機網路,按照協議在貿易合作者的計算機系統之間快速傳遞,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業務處理過程。
●由於EDI可以取代以往在交易者之間傳遞的大量書面貿易文件和單據,因此,EDI有時也被稱為無紙貿易。
●EDI的應用是以經貿業務文件、單證的格式標准和網路通信的協議標准為基礎的。商貿信息是EDI的處理對象,如訂單、發票、報關單、進出口許可證、保險單和貨運單等規范化的商貿文件,它們的格式標準是十分重要的,標准決定了EDI信息可被不同貿易夥伴的計算機系統所識別和處理。 EDI的信息格式標准普遍採用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制訂並推薦使用的EDIFACT標准。
●EDI適用於需處理與交換大量單據的行業和部門,其業務特徵是交易頻繁、周期性作業、大容量的數據傳輸和數據處理等。目前EDI在歐洲、北美、大洋洲及亞太地區的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國家應用相當普及,有些國家已明確規定,對使用EDI技術的進口許可證、報關單等貿易文件給予優先審批和處理,而對書面文件延遲處理。國際EDI應用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我國EDI工作的開展,1991年我國就成立了「中國促進EDI應用協調小組」,並加入了國際上的相關組織,EDI的應用開發納入了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經貿委、海關、銀行、運輸等系統以及部分省市已開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與應用工作,有些已開始了試運行。從目前科技發展水平來看,實現EDI已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一個管理問題。
⑽ 網路交換技術有哪些
1.電路交換技術
網路交換技術共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電路交換技術、報文交換技術、分組交換技術和ATM技術。公眾電話網(PSTN網)和移動網(包括GSM網和CDMA網)採用的都是電路交換技術,它的基本特點是採用面向連接的方式,在雙方進行通信之前,需要為通信雙方分配一條具有固定帶寬的通信電路,通信雙方在通信過程中將一直佔用所分配的資源,直到通信結束,並且在電路的建立和釋放過程中都需要利用相關的信令協議。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在通信過程中可以保證為用戶提供足夠的帶寬,並且實時性強,時延小,交換設備成本較低,但同時帶來的缺點是網路的帶寬利用率不高,一旦電路被建立不管通信雙方是否處於通話狀態,分配的電路都一直被佔用。
2.分組交換技術
電路交換技術主要適用於傳送和話音相關的業務,這種網路交換方式對於數據業務而言,有著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數據通信具有很強的突發性,峰值比特率和平均比特率相差較大,如果採用電路交換技術,若按峰值比特率分配電路帶寬則會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如果按照平均比特率分配帶寬,則會造成數據的大量丟失。其次是和語音業務比較起來,數據業務對時延沒有嚴格的要求,但需要進行無差錯的傳輸,而語音信號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失真但實時性一定要高。分組交換技術就是針對數據通信業務的特點而提出的一種交換方式,它的基本特點是面向無連接而採用存儲轉發的方式,將需要傳送的數據按照一定的長度分割成許多小段數據,並在數據之前增加相應的用於對數據進行選路和校驗等功能的頭部欄位,作為數據傳送的基本單元即分組。採用分組交換技術,在通信之前不需要建立連接,每個節點首先將前一節點送來的分組收下並保存在緩沖區中,然後根據分組頭部中的地址信息選擇適當的鏈路將其發送至下一個節點,這樣在通信過程中可以根據用戶的要求和網路的能力來動態分配帶寬。分組交換比電路交換的電路利用率高,但時延較大。
3.報文交換技術
報文交換技術和分組交換技術類似,也是採用存儲轉發機制,但報文交換是以報文作為傳送單元,由於報文長度差異很大,長報文可能導致很大的時延,並且對每個節點來說緩沖區的分配也比較困難,為了滿足各種長度報文的需要並且達到高效的目的,節點需要分配不同大小的緩沖區,否則就有可能造成數據傳送的失敗。在實際應用中報文交換主要用於傳輸報文較短、實時性要求較低的通信業務,如公用電報網。報文交換比分組交換出現的要早一些,分組交換是在報文交換的基礎上,將報文分割成分組進行傳輸,在傳輸時延和傳輸效率上進行了平衡,從而得到廣泛的應用。
4.ATM技術
分組交換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發展,出現了傳送話音業務的電路交換網路和傳送數據業務的分組交換網路兩大網路共存的局面,語音業務和數據業務的分網傳送,促使人們思考一種新的技術來同時提供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的優點,並且同時向用戶提供統一的服務,包括話音業務、數據業務和圖像信息,由此在20世紀80年代末由原CCITT提出了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的概念,並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技術——非同步傳輸模式(ATM)。ATM技術將面向連接機制和分組機制相結合,在通信開始之前需要根據用戶的要求建立一定帶寬的連接,但是該連接並不獨占某個物理通道,而是和其他連接統計復用某個物理通道,同時所有的媒體信息,包括語音、數據和圖像信息都被分割並封裝成固定長度的分組在網路中傳送和交換。ATM另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提出了保證QoS的完備機制,同時由於光纖通信提供了低誤碼率的傳輸通道,所以可以將流量控制和差錯控制移到用戶終端,網路只負責信息的交換和傳送,從而使傳輸時延減少,ATM非常適合傳送高速數據業務。從技術角度來講,ATM幾乎無懈可擊,但ATM技術的復雜性導致了ATM交換機造價極為昂貴,並且在ATM技術上沒有推出新的業務來驅動ATM市場,從而制約了ATM技術的發展。目前ATM交換機主要用在骨幹網路中,主要利用ATM交換的高速和對QoS的保證機制,並且主要是提供半永久的連接。
二、電路交換技術和分組交換技術的融合
1.綜合交換機技術
雖然ATM技術沒有讓人們實現「綜合業務」的夢想,但人們一直在尋找一種途徑試圖實現在一個網路上提供各種業務,電信運營商也希望能夠充分利用現網資源,盡量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業務。首先提出的技術就是綜合交換機技術,主要是通過對現有的電路交換網路進行改造,來達到同時支持電路交換和寬頻交換(包括ATM交換和IP交換)的目的。許多廠家也先後開發了綜合交換機,並且相關的行業標准《綜合交換機技術規范》也已經制定和頒布。綜合交換機具有窄帶交換機的功能,同時還要具有寬頻交換機的功能。目前的綜合交換機的實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採用混合交換節點的方式,在交換機內部配置有多個獨立交換矩陣,即電路交換矩陣、ATM和IP分組交換模塊,傳統的PSTN呼叫還主要由電路交換模塊進行處理,和寬頻相關的業務則交由寬頻分組處理模塊進行處理,當兩個模塊之間需要交互時需要進行協議轉換。另一種是採用融合交換節點的方式,綜合交換機內部基本上只有一個單一的ATM或IP交換矩陣,例如上海貝爾的寬頻交換機S12 P3S即直接採用ATM技術作為核心交換技術,所有的媒體信息都轉換成ATM信元在交換機內部進行處理,對外則同時支持電路交換網、ATM網和IP網。採用融合方式的綜合交換機由於內部已改為統一的交換平台,在靈活快速的業務部署方面有很大的優勢。綜合交換機由於綜合多種功能,所以造價也比較高,主要用在業務量較大的關口局和端局,不適合全網推行。
2.IP電話技術
綜合交換機主要是採用對電路交換機進行改造的方式來支持分組交換的方式,在探索電路交換技術和分組交換技術融合的過程中,人們同時也希望能夠利用分組網路來傳送話音業務,此時基於Web應用的出現,Internet網路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並最終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網路,人們使用Internet網路來得到各種服務。Internet網路是基於IP技術,屬於分組交換技術,採用盡力而為的方式,對每個分組根據路由信息和網路情況獨自進行傳輸和選路。Internet網路主要用來傳送數據業務,伴隨著Internet的巨大成功,已使IP技術成為未來信息網路的支柱技術,基於TCP/IP的網路技術不僅成為傳送數據業務的主導技術,而且傳統的電信運營商開始嘗試使用IP技術來傳送話音業務。現在傳統的電信運營商一般都組建了自己的IP網路,除了在IP網路上提供目前利潤相對較低的數據業務之外,運營商希望能夠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向用戶提供豐富的業務,最主要的是話音業務,目前話音業務仍然屬於運營上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最早出現的在分組網上傳送語音業務的應用就是IP電話技術。
IP電話技術目前已經成為人們比較熟悉的業務,主要採用H.323系列協議,包括負責呼叫建立的信令協議H.225和負責建立媒體通道的H.245協議,語音業務採用RTP分組的方式在IP網中進行傳輸。IP電話的語音質量雖然沒有傳統電路交換網向用戶提供的語音質量高,但H.323協議被普遍認為是目前在分組網上支持語音、圖像和數據業務最成熟的協議,目前在IP電話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世界上有很多利用H.323協議組建的VoIP網路正在運營。但H.323的有些缺點也很明顯。首先,H.323協議中的呼叫控制信令是以Q.931為基礎的。Q.931協議是一種基於UNI介面的協議,協議本身比較簡單,沒有關於NNI介面的定義。這在專用網內實現計算機-計算機的呼叫沒有問題,但要提供全國性業務及PSTN-to-PSTN連接則必須依賴NNI介面。其次,H.323網路中使用的是集中式的網關,網關要同時處理媒體流和信令流,在處理能力上也限制了H.323網路的發展。目前,ITU-T借鑒IETF相關規范的經驗,在進一步擴展和修訂H.323系列協議。另外,和SIP相比較,H.323協議的可擴展性較差,並且為了在H.323網路提供類似在電路交換網路上向用戶提供的業務,許多廠家都對H.323協議進行了擴展,所以不同廠家的H.323設備之間的互聯也是一個H.323網路發展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但是IP電話的成功應用和相當程度的市場佔有份額讓人們看到業務融合的曙光,人們逐漸認識在分組網上可以傳送話音業務,並且可以達到較為理想的通信效果。並且分組交換具有很多潛在的性能優點,一個優點是高效利用傳輸通道的通信能力,尤其是對突發傳輸更是如此。盡管語音所表現出的突發性沒有互動式數據那麼突出,但還是以突發期/靜音期的方式表現出一定的突發性。平均突發期的長度取決於所使用的靜音偵測器,在典型的電話交談中,單個語音源只有大約35-45%的時間里是活動的。另外一個優點是統計復用,這樣呼叫阻塞是所需平均帶寬,而不是峰值帶寬的函數。因此在傳輸控制,計費等方面的可以更靈活。正因為這些優點,網際網路語音應用,尤其是IP電話,已經成為「三網合一」大潮中最引人注目的應用之一。
三、軟交換技術
隨著IP電話技術的發展,通信業內基本上達成了未來電信網路的核心將採用分組交換技術的共識,並且在這種共識之下,針對目前IP電話技術所存在的缺點從技術角度進行了改進,首先是將網關呼叫控制和媒體交換的功能相分離,並最終提出了軟交換的概念。軟交換技術雖然仍然採用分組網路作為承載網路,但是從技術角度來講,軟交換技術仍然可以看作是交換技術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傳統的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網路在每個網路節點上都集中了太多的智能,在電路交換網路中,網路節點不僅要負責呼叫控制,處理所有和呼叫相關的信息,同時還需要負責進行話音通路的建立,同時,在電路交換網路中,許多業務都需要在網路節點上配置相關的業務邏輯,目前許多業務都需要在端局上作數據,這樣也制約了業務的及時提供。在以H.323網路為代表的分組交換網路中,如上所述網關設備也需要同時進行呼叫控制和媒體流的建立,分組的處理時延較長並且對網路節點的要求也比較高。軟交換技術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就是將呼叫控制、承載建立、業務邏輯相分離,各實體之間通過標準的協議進行連接和通信,在網上可更加靈活地提供業務。其中的軟交換設備實際上是一個基於軟體的分布式交換/控制平台,是實現傳統程式控制交換機「呼叫控制」功能的實體。它將呼叫控制功能從傳統的網關中分離出來,公開業務、控制、接入和交換間的協議,從而真正實現多廠家的網路運營環境,並可方便地引入多種業務。
採用軟交換技術組建電信網路正在從試驗階段走向商用階段,國內外的各個運營商都對軟交換技術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希望能夠利用軟交換技術來達到拓展業務種類、增加市場份額的目的。從標準的角度來講,國內外的標准機構都在加緊制定和軟交換技術相關的一系列技術規范,標准上不僅將軟交換技術作為固定網路發展的核心技術,而且移動網路也將軟交換技術作為未來網路的核心技術。軟交換技術從提出、發展到完善和成熟,還需要經歷技術的考驗和市場的考驗。但從技術的角度來講,軟交換技術的提出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技術背景,可以預見,軟交換技術必定會成為未來網路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