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想出版一款網路游戲,該游戲應當遵循哪些法律法規能否具體
網路游戲行業屬於互聯網信息服務業的子行業之一,受到相關政府部門監督管理及行業協枝埋會自律監管。行業行政主管單位包括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文化部、國家版權局等部門,以上相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對涉及特定領域或內容的互聯網信息服務實施監督管理。本行業的自律監管機構包括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游戲出版物工作委員會(游戲日報註:現已變更為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游戲出版工作委員會)和中國軟體行業協會游戲軟體分會。
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負責擬訂並組織實施工業、通信業、信息化的發展規劃,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制定並組織實施工業、通信業的行業規劃、計劃和產業政策,制訂技術政策、技術體質和技術標准等工作,具體包括統籌規劃公用通信網、互聯網、專用通信網,依法監督管理電信與信息服務市場,負責通信資源的分配管理及國際協調,推進電信普遍服務,並承擔通信網路安全及相關信息安全管理的責任。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主要負責擬訂互搜伏聯網出版和數字出版發展規劃,管理措施並組織實施,制定互聯網和數字出版的相關行業標准,負責對出版互聯網游戲作品進行審批,對網路和數字出版的出版內容、出版活動實施監管,對網路游戲出版行業進行監督和引導。第十二屆全猛漏螞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方案將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的職責整合,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互聯網和網路游戲行業的監管政策未來仍可能發生變化。
文化部對網路游戲行業實施內容監管和行政許可管理,主要負責擬訂互聯網文化市場發展及行政指引、政策和規劃,指導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對提供互聯網文化產品及其服務的互聯網文化單位實行審批及備案制度,監察互聯網文化內容及懲罰違反相關國家法律法規的行為,對網吧等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實行經營許可證管理。
Ⅱ 自己開發的游戲如何保護產權
由滑前陵於不是專項發明,不存在特殊性,因此不能申請專利。但是可以去申請版權。
版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類型,它是由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攝影和電影攝影等方面的作品組成。其中,也包括游戲的開發版權保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作品本身涉及抄襲或者裡面存在違規的內容,也是不會被申請成功的。申請之前最好先自己做以下排查。
申請步驟:
申請人提交登記申請材料——登記機構核查接收材料——悔棚通知繳費—信戚—申請人繳納登記費用——登記機構受理申請——審查——製作發放登記證書——公告。
材料准備:
(1)著作權登記申請表。
(2)申請人的身份證明。
(3)權利歸屬證明。
(4)作品的樣本,即游戲的成品。
(5)作品說明書,內容包括創作意圖、創作過程、獨創性三方面,主要是為了介紹作品的特殊性。申請人需要在說明書上進行簽章。
(6)如果委託他人代為申請的,還應提交申請人的授權書以及代理人的身份證明。
辦理周期:
一般來說,在材料齊全的情況下,一個半月的時間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拿到版權證明。
Ⅲ 網路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例有哪些,快
一個關於網路域名侵犯商標權的案例——福建親親集團的
原告 福建親親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福建省晉江五里工業區。
法定代表人 吳火爐,董事長。
委託代理人 吳建設,福建亞太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長。
委託代理人 林文淵,福建亞太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職員。
被告 郝文中,女,1957年3月21日生,漢族,哈爾濱市道外區親親食品經銷部業主,住哈爾濱市道外區南極街副48號-2號。
委託代理人 張克軍,黑龍江銀盛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福建親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親親公司)與被告郝文中計算機網路域名侵犯商標權糾紛一案,本院於2005年2月23日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於2005年3月31日不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託代理人吳建設、林文淵,被告委託代理人張克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親親公司訴稱:原告是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股份制企業,始創於1985年。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原告秉持「以人為本、創造價值、立足本土、展望世界」的經營理念,勵精圖治,拼搏進取,目前下轄9家控股子公司,擁有員工2萬人,其中國內外中高級經營管理及技術人才300多人,在全國建立了完整的銷售網路,年銷售額超10億元,已發展成為國內知名的食品生產企業。原告於1992年在國際分類第30類商品上注冊了第614573號「親親」商標,後又不斷改進商標,並於2004年在第29類商品上注冊了第3293585號「 」商標,在第30類商品上注冊了第3293583號「 」商標,同時,原告也申請注冊了「 」商標的防禦商標和聯合商標,形成了完整的商標保護體系。到目前為止,原告及其子公司在廣告宣傳方面投入累計達3億元,其中,2002年至2004年投入1.4億元,廣告覆蓋范圍遍及全國,使「 」商標成為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原告生產的「 」牌蝦條、薯片(條)系列產品,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在全國同行業中居第一位;生產的「 」牌果凍系列產品,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在全國同行業中居第二位。
2005年,原告發現被告在互聯網上注冊了中文域名「中國親親」和英文域名「www.qinqin-cn.com」,惡意侵害原告的合法權益,給原告的經營造成了經濟損失。請求法院判令:1.認定原告的「 」注冊商標為馳名商標;2.被告立即停止對原告「 」注冊商標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和侵權行為;3. 被告的中文域名「中國親親」和英文域名「www.qinqin-cn.com」交由原告使用;4.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人民幣30萬元。
被告郝文中辯稱:被告是合法注冊和使用中文域名「中國親親」和英文域名「www.qinqin-cn.com」,原告的「親親」商標僅限於食品,與被告在網上所注冊的域名無關;原告要求賠償損失30萬元沒有法律依據。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在本院開庭審理過程中,原告和被告為證明各自訴辯主張的事實成立,舉示了證據並發表了質證意見。
原告親親公司舉示的證據有:
證據1、原告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主要內容為:原告的經營范圍為銷售膨化食品、果凍等。
證據2、原告的商標證書。主要內容為:第614573號商標注冊證,商標「親親及圖」,核定使用商品第30類膨化食品,注冊有效期限自1992年10月20日起;第3293585號商標注冊證,商標「 」,核定使用商品第29類果凍等,注冊有效期限自2004年2月7日起;第3293583號商標注冊證,商標「 」,核定使用商品第30類玉米花、蝦味條、膨化土豆片等,注冊有效期限自2004年2月28日起。
證據3、哈爾濱市道外區公證處的《公證書》。主要內容為: 哈爾濱市道外區公證處2005年2月3日公證證明:被告在互聯網上注冊了中文域名「中國親親」和英文域名「www.qinqin-cn.com」,使用「親親食品」的標識,用於銷售果凍和膨化食品等。
證據4、1993年9月購買「親親蝦條袋」包裝物的發票。證明:原告已在使用「親親」商標。
證據5、原告控股的多個子公司的營業執照、工商登記檔案和商標使用許可合同。證明:原告在全國各地擁有多家子公司,其膨化食品、果凍等產品均使用「 」商標。
證據6、原告的廣告合同、發票、廣告圖冊、廣告片、媒體報道和廣告監測報告。主要內容為:從1992年至2004年,原告投入廣告、媒體宣傳報道累計達3億元,其中2002至2004年共投入1.4億元。證明:原告的「 」商標已在全國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中國的馳名商標。
證據7、原告及其產品和商標的榮譽證書。主要內容為: 1999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食品工業優秀企業」稱號;2001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認定為「中國名優食品」;2000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認定為「國家質量達標食品」單位;2004年被中國質量檢驗協會評為「(2000年—2004年)國家質量檢測合格產品」;2002年被中國質量協會評為「質量信譽跟蹤產品」;1998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電視廣告推薦品牌」;2003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企業家委員會評為「全國安全優質食品承諾活動承諾企業」;1992年被中國消費者報社、中國消費者協會消費指導工作委員會、中國技術監督報社評為「北京晉江名優產品展銷會參展榮譽獎」;2002年被福建省著名商標認定委員會評為「福建省著名商標」;1998年被福建省著名商標認定委員會評為「福建省著名商標」;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評為「福建名牌產品」等。證明:原告的「 」商標已在全國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中國的馳名商標。
證據8、有關行業協會、各地政府及經濟發展局的證明。主要內容為:原告及其子公司2002年年生產量達1007萬箱,終端銷售額8.12億元,利稅1.07億元; 2003年年生產量達1071萬箱,終端銷售額8.63億元,利稅1.17億元;2004年年生產量達1287萬箱,終端銷售額10.41億元,利稅1.39億元,在全國同行中排名前列。
證據9、原告各地經銷商部分名單和區域代理合同。主要內容為:原告與近兩千家全國主要經銷商訂立了101份經銷合同。證明:原告在全國已建立了完整的銷售網路和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
證據10、原告形成商標保護體系的商標注冊證和商標管理制度。主要內容為:原告在相關商品上分別申請注冊了「 」商標的防禦商標和聯合商標,並於2002年1月8日獲得美國商標注冊證。證明:原告已形成全方位完整的保護「 」商標體系。
證據11、國家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福建省中心檢驗所、咸陽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等20份國家、省市級檢驗中心對原告產品的質量檢測報告。證明:原告的產品質量優良,具有很高知名度。
證據12、處罰決定書。證明:原告的「 」商標是馳名商標,在全國各地受到保護。
證據13、產品及包裝袋10件。證明:原告一直在實際使用「 」商標。
被告認為:對原告的證據1、2、5、6、7、9、10、13無異議;證據3隻能證明被告注冊了中文域名「中國親親」和英文域名「www.qinqin-cn.com」,但不能證明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商標權;證據4不能證明原告的主張;證據8、12與本案無關;證據11不能直接證實原告的「 」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
被告郝文中舉示了以下證據:
被告郝文中的哈爾濱市道外區親親食品經銷部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主要內容為:經營范圍銷售小食品。
原告對被告的證據沒有異議。
綜合分析各方當事人的訴辯主張和舉示的證據及發表的質證意見,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原告的「 」商標是否為馳名商標;被告在互聯網上注冊和使用中文域名「中國親親」和英文域名「www.qinqin-cn.com」是否侵犯了原告的商標權,構成不正當競爭。
本院確認:一、原告親親公司始創於1985年, 原告及其控股子公司自1993年起使用「親親」商標,經營范圍為銷售膨化食品、果凍等。二、原告擁有下列注冊商標權:第614573號商標注冊證,商標「親親及圖」,核定使用商品第30類膨化食品,注冊有效期限自1992年10月20日起;第3293585號商標注冊證,商標「 」,核定使用商品第29類果凍等,注冊有效期限自2004年2月7日起;第3293583號商標注冊證,商標「 」,核定使用商品第30類玉米花、蝦味條、膨化土豆片等,注冊有效期限自2004年2月28日起。原告還在相關商品上分別申請注冊了「 」商標的防禦商標和聯合商標,並於2002年1月8日獲得美國商標注冊證。三、原告及其控股子公司生產的產品,2002年年生產量為1007萬箱,終端銷售額8.12億元,利稅1.07億元;2003年年生產量為1071萬箱,終端銷售額8.63億元,利稅1.17億元;2004年年生產量為1287萬箱,終端銷售額10.41億元,利稅1.39億元。四、原告從1992年至2004年,投入廣告、媒體報道累計人民幣3億元,其中,2002至2004年共投入人民幣1.4億元。五、原告在全國已建立了完整的銷售網路和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六、國家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福建省中心檢驗所、咸陽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等20個國家、省、市級檢驗中心對原告產品的質量檢測報告證明,原告的產品質量優良。七、原告及其產品和商標獲得了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食品工業優秀企業」稱號、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認定為「中國名優食品」、中國質量檢驗協會評為「(2000年—2004年)國家質量檢測合格產品」、福建省著名商標認定委員會評為「福建省著名商標」、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電視廣告推薦品牌」、福建省人民政府評為「福建名牌產品」等多項榮譽。八、原告生產的「 」牌蝦條、薯片(條)系列產品,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在全國同行業中居第一位;原告生產的「 」牌果凍系列產品,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在全國同行業中居第二位。九、被告在互聯網上注冊了中文域名「中國親親」和英文域名「www.qinqin-cn.com」,使用「親親食品」的標識,用於銷售果凍和膨化食品等。十、被告郝文中的哈爾濱市道外區親親食品經銷部經營范圍為銷售小食品。
本院認為:馳名商標,是在國內、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知名度和較高信譽,為相當范圍消費者所熟知的商標。原告自1993年起使用「親親」商標用於果凍和膨化食品等商品,並自1992年起在相關商品上注冊了「親親」、「 」商標,其第614573號「親親及圖」注冊商標、第3293585號「 」注冊商標和第3293583號「 」注冊商標有效;原告還在相關商品上分別申請注冊了「 」商標的防禦商標和聯合商標,「親親qinqin」商標於2002年1月8日獲得美國商標注冊證;原告的商標具有顯著的獨特性;經國家和省、市有關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幾年來的檢測,原告的商品質量優良且穩定,原告及其產品和商標獲得了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等授予的眾多榮譽,被評為「中國名優食品」、「福建省著名商標」等,其生產的「 」牌蝦條、薯片(條)系列產品,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在全國同行業中居第一位,「 」牌果凍系列產品,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在全國同行業中居第二位;原告在全國已建立了完整的銷售網路和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投入了巨額廣告宣傳,其廣告的投入與銷售額呈正比增加;原告及其產品和商標在同行業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信譽,為相關消費者所熟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的規定,應認定原告的第3293585號「 」注冊商標和第3293583號「 」注冊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被告郝文中開設哈爾濱市道外區親親食品經銷部,是專門銷售小食品的個體工商戶,其對原告及其產品和商標在同行業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信譽、為相關消費者所熟知應當是明知的。被告未經原告許可,在互聯網上注冊中文域名「中國親親」和英文域名「www.qinqin-cn.com」,使用「親親食品」的標識,用於銷售果凍和膨化食品等,其域名與原告的馳名商標相同和相似,足以造成相關消費者的誤認,主觀上具有明顯的「傍名牌」惡意,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損害了原告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已構成計算機網路域名侵犯商標權,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綜上所述,原告的訴訟請求有理,本院予以支持;被告的抗辯不成立,本院不予採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十四條、第五十六條第一款、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三)項,《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第五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第六條和第八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郝文中立即停止侵犯原告福建親親股份有限公司「 」商標權的行為;
二、被告郝文中立即停止使用中文域名「中國親親」和英文域名「www.qinqin-cn.com」;
三、中文域名「中國親親」和英文域名「www.qinqin-cn.com」由原告福建親親股份有限公司注冊使用;
四、被告郝文中賠償原告福建親親股份有限公司經濟損失30萬元,於本判決生效後10日內付清。
案件受理費7,760元由被告郝文中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並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於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劉亞軍
審判員劉淑華
代理審判員常榆德
二○○六年四月十六日
書記員何 洋
Ⅳ 游戲ip控制權是什麼
游戲知識所笑粗顫屬權。
IP是intellectualproperty的縮寫,是指知識產權,因此游戲ip控制權也叫做游戲知識所屬權。在游戲行業中,IP產品通常指取得文學、影視、熱門游戲授權使用其角色、形象、圖像、文字、情節等所製作的游戲產品。游戲IP也就是游戲所擁有的知識產權。
網路游戲知識產權歸屬客體:
(一)歸屬軟體著作權權利人:
著作權法第十一條規定,作品權利屬於創作作品的權利人。第十六條規定,軟體構成特殊職務作品的,作者僅享有署名權,其餘權利屬於軟體開發者等。據此,網路游戲軟體的權屬一般情形下應當屬於程凳斗序編寫人或者屬於網路游戲開發公司等客體。
(二)歸屬美術作品著作權碰敗權利人:
根據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的規定,美術作品的著作權歸作者。但是當原告以網路游戲單幅截圖作為美術作品來請求保護的情況時,究竟權利歸屬美術作者例如漫畫家,還是歸屬網路游戲開發公司,必須結合網路游戲的電影作品權利歸屬來考慮,不能簡單化地認為其權利歸屬美術作者本人。
Ⅳ 網路知識產權的侵權方式有哪幾種
網路知識產權侵權種類
1、網頁網站抄襲復制侵權
就一個網頁來說,一般都是由文字、圖畫、錄音、活動影像等多媒體的元素構成。網頁可以作為「匯編作品」,以及其內任何一部分作品,都受到著作權的保護。只要該網頁內容的選擇或編排具有獨創性,具體內容構成作品。則對其抄襲、復制等行為就涉嫌侵權行為。
2、網路上傳和下載侵權
網路上傳,將現實世界的作品,包括文字、影視、音樂等數字化後上傳到虛擬的網路空間,就得尊重原著作權人的權利。如果未經權利人許可(包括默視同意),將其作品數字化後上傳到網上,就構成侵權。我國2001年修訂的《著作權法》明確將此種行為定性為侵犯了作者的信息網路傳播權。
與網路上傳相對應,將網路上創作的作品下載,並以非電子化的方式出版、發行、傳播等行為,在未經權利人許可,又不屬於著作權的「合理使用」時,就涉嫌構成侵權。因為網路創作受著作權保護,所以出版社、圖書音像公司如未經授權將該作品下載並出版發行,就構成侵權。
3、網路轉載侵權
報刊,出版社無權擅自在數字化媒體上使用或者許可他人使用已發表的單個作品。在我國有個例外,即報刊轉載的「強制許可」:已在報刊上登載的作品,除著作權人聲明或者報刊社受著作權人委託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以外,可以在網路上進行轉載,但應按照有關規定支付報酬、註明出處。但網站轉載、摘編作品超過有關報刊轉載作品范圍的,應當認定為侵權。
4、網路鏈接侵權
網路鏈接價值和技術的優越性受到重視。一般認為普通鏈接提供的是鏈接通道服務,設鏈者如同引路人,其伺服器只存儲了包含鏈接對象網址的超文本標記語言指令組成的文檔,既沒有復制也未傳播被鏈接的內容,因此並不侵權。即使侵權也屬於間接(幫助)侵權,即提供鏈接通道的服務者在知道鏈接指向的是侵權作品時,有義務及時停止鏈接通道服務以「抑制侵權」。否則構成幫助侵權。
5、P2P軟體侵權
P2P軟體 是早期個人對傳技術的新發展。P2P可以說是繼萬維網之後互聯網的最偉大的革命,今天幾乎每個網民都在用此種方式,自由從網上下載數字音樂和電影。使用P2P下載文件時,實際侵權人是用戶。如果用戶未經權利人允許,擅自上傳或下載作品的行為,就不屬於為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他人已發表作品的合理使用,其行為侵犯了權利人的復制權和信肢掘息網路傳播權。
如果P2P服務者明知用戶侵權仍然提供服務,或者經權利人提出確有證據的警告後,仍不採取移除侵權內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權後果的,則要承擔與該網路用戶的共同(或幫助)侵權責任。如此一來,P2P服務提供者往往成為成千上萬的侵權用戶的替罪羊,因為追究單個的網路用戶既不合算,也沒有治本。
不過,上述原則也確立了網路服務提歷行核供者的避風港製度。即自動提供上傳、存儲、鏈接或搜索服務,且對存儲或傳輸的內容不進行任何編輯、修改或選擇的服務者,並沒有義務審查上傳、存儲、鏈接或搜索的內容是否侵犯他人版權,而僅承擔在接到權利人通知後移出相關內容的義務。這就為Google、網路這樣的搜索引擎營造了生存之機,因為它們並無義務審查所提供的內容是否侵權。
6、域名搶注侵權
最典型的體現在馳名商標的搶註上。一般指行為人出於從他人商標中牟利的目的,惡意注冊並出賣域名。基本特徵表現為:將他人知名的商標、商號等商業標志搶先注冊為域名,自己並不使用,而是為了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轉讓以牟利。也有的是為了損害馳名商標持有人的聲譽,誤導公眾。這都是惡意搶注域名的不正當行帶兆為。 涉及圖標等著作權侵權問題。
7、網路游戲侵權
隨著網路游戲產業成為互聯網經濟的亮點,網路游戲侵權事件越來越頻繁了。侵權者一般通過盜取網路游戲源代碼,破壞技術保護措施,以「私服」 、「外掛」 等方式從事互聯網游戲的侵權盜版活動。最典型的方式是私自架設伺服器,運營他人享有著作權的網路游戲。
詳細你可看這里:http://www.nelawyer.net/anli/zscq/53.html
Ⅵ 網路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有哪些
網路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方式: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擅自進行發表、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擅自進行網路信息傳播、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版式設計、表演、錄音錄像製品或者廣播、電視上的權利管理信息、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剽竊他人作品、其他侵權行為。
【法律依據】
《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二)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竊他人作品的;
(六)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視聽作品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七)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
Ⅶ 游戲侵權問題,詳見下方描述
知識產權是創意經濟基石,若無良好的知識產權環境創意產業根本無法發展。在美國做文化創意產業是十分幸福的,在美國做音樂只要能出一首名曲,每年都會有版稅收入到你的銀行賬戶,這就是知識產權保護帶來的豐厚收入。
知識產權是一種財產權利,載體為有形的智慧表達,是基於人類智力活動所產生的一種特有權利。
法律意義的知識產權特指:商標、專利、版權、商業秘密等四個方面
1. 著作權(版權):著作權保護表達方式,不保護思想。
中國法律: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作成果;
美國法律:Copyright 最開始特指復制的權利,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保護對象擴大為一切有形的獨創性的作品,包括文學,藝術,音樂,設計,音視頻等。
2. 商標:商標是將某商品或服務標明是某具體個人或企業所生產或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的顯著標志。
中國:以注冊為准,未經注冊不得使用商標符號,得不到中國法律的保護;
美國: 使用在先,商標不注冊依然可在本州范圍內基於普通法得到州法保護,但商標侵權案件屬聯邦法院管轄,若沒有注冊,聯邦法院不會受理商標侵權案件。
3. 專利:基於一項發明創造受到專利法保護的獨享權益,可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設計專利。
4. 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是企業的財產權利。
二、知識產權侵權類型 (游戲為例)
1. 常見的著作權侵權類型
字體侵權
圖片侵權
視頻、音頻侵權
UI 抄襲
人物(原畫)抄襲
場景抄襲(游戲地圖)
抄襲源代碼
其中字體侵權可能會被很多公司忽略,殊不知字體也是有版權的。想必很多公司都收到過方正的商業投訴信函。為避免字體侵權,游戲公司及設計師朋友可考慮直接使用開源字槐侍顫體,推薦大家使用谷歌開源中英文字體系列。
2. 商標侵權
未經授權使用他人商標,尤其是游戲名稱,比如刀塔傳奇(DOTA ARENA),DOTA 為 V 社注冊商標,這種情現象在 GP 和蘋果商店非常談改普遍,因為這樣可以蹭別人的流量,但這種做法非常短視,一旦游戲起了規模,誰蹭誰的流量還很難說。
3. 專利侵權
中國專利不保護游戲玩法,美國專利保護玩法,所以可以大膽抄襲中國游戲公司的玩法,但要注意玩法和 UI 關系比較模糊,UI 是受到版權法保護的,所以大家在借鑒創新過程中應格外注意 UI 的設計。
4. 侵犯商業秘密
商業秘密保護的范圍非常廣,任何專屬於企業的經營信息都屬於商業秘密,任何人未經公司同意泄露商業秘密屬於違法行為,情節嚴重者可能觸犯刑法。員工離職加入對手公司或商業間諜行為容易引發商業秘密泄露,在國內可通過競業限制來防止員工離職後加入對手公司。侵犯商業秘密易引火燒身。比如,某些換皮游戲比較暴力會直接通過黑市購買熱門游戲的源代碼。這種操作方式容易觸發刑法,導致犯罪,所以相關的工程師還是要謹慎點,別為了公司把自己搭進去。
再如,蘋果前無人駕駛工程師被 FBI 起訴,目前被美國限制出境。大家可以參考文章《出海公司,當心你的秘密》。
三、如何規避知識產權侵權
1. 游戲換皮
換皮要徹底,差異化 UI 設計,地圖、場景、原畫、特效等最好原創。
可同時借鑒多家公司,以尋找不同的設計元素
這方面蘋果公司的做法值借鑒。蘋果革命性地推出了 MAC 和 IPHONE 等產品,和蘋果不斷的借鑒積累是分不開的。
2. 游戲美術
任何非原創的素材都存在版權問鉛敗題:字體、圖片、視頻、音樂、動效等,盡量使用開源免費素材。
可購買原創素材或對原創素材進行二度創作。
3. 買量的同學請注意
不要通過某些平台直接盜用他人 creatives:包括視頻、圖片等
可參考他人創意,利用自己的素材製作廣告。
盡量避免使用知名IP或熱門游戲誘導用戶下載。
如果沒有任何創意,可借鑒參考進行必要的修改,直接抄襲容易被人投訴。
四、如何保護好自己的知識產權
申請中美軟體著作權(游戲本身),申請中美設計專利(游戲中場景、UI、人物、地圖等),申請中美商標(游戲名稱),積極進行知識產權布局,提前做好防禦工作;
與游戲核心設計人員簽署保密協議和競業限制,避免因員工離職或泄密引發游戲抄襲;
上線後對重大版本更新進行互聯網取證,留存必要的證據;
一旦發現換皮游戲,應積極取證,嚴重的情況下可請公證機關對證據進行公證;
一旦發現換皮游戲上線 GP、蘋果商店,一定要第一時間發投訴郵件、DMCA 下架通知到應用商店,積極利用輿論等打擊對方,這種投訴必須遵循最大壓力原則,即必須准時而急迫;
如果游戲已發行海外,發投訴到蘋果或谷歌商店不起作用,也不用氣餒,可考慮在中、美同時起訴侵權方,若經濟負擔重,可考慮先行國內起訴。
五、美國 Appstore 和 GP 知識產權規則
1. GP 規則
未經授權不得使用他人受版權保護的內容;
未經授權不得使用他人商標;
內容類 APP 應確保內容取得版權方授權。
2. 蘋果 APPSTORE
在 App 中不得使用受法律保護的第三方內容(例如商標、版權作品、專利設計等);
不得使用蘋果公司產品名稱,商標、logo 等,不可暗示產品和蘋果公司存在任何關聯。
如何回復來自蘋果或谷歌的投訴信
蘋果和谷歌都是美國公司都需遵守美國法律。《千禧年法案》和《美國商標法》是處理數字侵權領域中兩部重要的法律。如果有人在應用中未經授權使用你的圖片或商標,你可以向蘋果和谷歌發出 DMCA 下架通知。
3. DMCA 下架通知
如果你的游戲或 App 被別人抄襲,可考慮向平台發出 DMCA 下架通知:
A physical or electronic signature (i.e., /s/NAME) of a person authorized to act on behalf of the owner of the right that is allegedly infringed.
授權人或版權方簽名(電子簽名同樣有效)。
Identification of the righted work claimed to have been infringed. 侵權作品的身份(版權歸屬)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terial that is claimed to be infringing and information reasonably sufficient to permit the service provider to locate the material. 證據。
Information reasonably sufficient to permit the service provider to contact the complaining party, such as an address, telephone number, and, if available, an electronic mail address at which the complaining party may be contacted. 被侵權方的聯系信息。
A statement that the complaining party has a good faith belief that use of the material in the manner complained of is not authorized by the right owner. 聲明對方未經授權使用你的作品或商標。
A statement that the information in the notification is accurate, and under penalty of perjury, that the complaining party is authorized to act on behalf of the owner of the right that is allegedly infringed. 在作偽證便受處罰的前提下,聲明你所有信息是准確的,你是版權方代表或被侵權作品的版權方。
4. 如何回復 DMCA 下架通知
谷歌或者蘋果一旦接到 DMCA 下架郵件會立即聯系侵權人,並要求侵權人進行答復,但蘋果和谷歌的策略不同。谷歌根據情況可能會直接下架 App,而蘋果一般會發類似這樣的郵件給開發者:
we received a notice from XX Inc. (「Complainant」) that Complainant believes the app listed below infringes i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particular, Complainant believes you are infringing its right. Please see their comments below:
蘋果一般會把投訴郵件也發給侵權方,同時也抄送對方,建議雙方自行解決,但實際上自行很難解決。現在很多開發者開始到處發 DMCA 通知,成了恐嚇對手的慣用伎倆。當然如果真收到版權方的下架通知也,也不必過於緊張,我們大致可以按照下面的思路來解決:
首先確認清楚是否侵權。如果沒有,那麼就列出證據發給蘋果並要求對方出具證據。一般情況而言,若未涉及侵權,對方也很難找出有利證據。若無強有力的證據,可能就會處於待定(PENDING)狀態,除非對方拿到了法院的傳票,否則蘋果不會下架你的 App。所以重中之重是你自身沒侵權,否則蘋果很可能會下架你的產品。
如果涉及侵權,可行的做法是:移除侵權內容並向對方說明,但若對方不同意,蘋果下架你的產品。可重新向蘋果提交,但需注意不可再抄襲,否則賬戶可能會被 K 掉。
無論是否侵權都必須對蘋果的來信進行回復,否則可能會被蘋果下架。
六、總結
知識產權糾紛異常復雜,借鑒和抄襲非常普遍。所有原創游戲開發者都應當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旦發現侵權行為,應當積極維權,維權必須遵循最大壓力原則,直到對方妥協或下架游戲。
此外,換皮游戲一定要注意換皮要徹底,否則很容易引發訴訟,耽誤推廣的時間窗口。
Ⅷ 常見的網路侵權行為有哪些
常見的網路侵權行為有侵犯他人的人格權、財產利益和知識產權等。在網路上人格權受到侵犯的主要表現在姓名權、肖像權和名譽權上。網路雖然是一個虛擬世界,但是這個虛擬世界仍然受到法律的調整,人們在上網的時候言行舉止都必須要遵守法律規定,不得違反法律。Ⅸ 與網路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規定有
網路知識產權 的侵權行為方式按照傳統的知識產權的分類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一、網上 侵犯著作權 主要腔臘方式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46條、第47條的規定,凡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有不 符合法律規定 的條件,擅自利用受 著作權法保護 的作品的行為,即為侵犯著作權的行為。 網路著作權 內容侵權一般可分為三類: 1、對其他網頁內容完全復制; 2、雖對其他網頁的內容稍加修改,但仍然嚴重損害被抄襲網站的良好形象; 3、侵權人通過技術手段偷取其他網站的數據,非法做一個和其他網站一樣的網站,嚴重侵犯其他網站的權益。二、網上 侵犯商標權 主要方式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路銷售也成為貿易的手段之一,在網路交易中,我們了解網路商品的唯一途徑就是瀏覽網頁,點擊圖片,而網路的宣傳通常難以辨別真假,而對於明知是 假冒注冊商標 的商品仍然進行銷售,或者利用注冊商標用於商品、商品的包裝、廣告宣傳或者展覽自身產品,即以偷梁換柱的行為用來增加自己的營業收人,這是網上侵犯商標權的典型表現。網購行為的廣泛性,使得網店經營者越來越多,從電器到傢具,從服裝到配飾,應有盡有,而一些睜輪網店經營者更是公然在網路中低價 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 ,有的銷售行為甚至觸犯刑法,構成犯罪。三、網上 侵犯專利權 主要方式互聯網上侵犯專利權主要有下列四種表現行為: 1、未經許可,在其製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專利號的; 2、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專利技術的; 3、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專利技術的; 4、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的。
《 商標法 》第五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一)未經 商標注冊 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 商標 的; (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悉圓信易導致混淆的; (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四)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五)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七)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 知識產權 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 實施下列行為之一的,屬於 刑法 第二百一十六條規定的「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 (一)未經許可,在其製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專利號的; (二)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專利技術的; (三)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專利技術的; (四)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