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網路侵權適用哪裡的法律

網路侵權適用哪裡的法律

發布時間:2023-04-15 08:49:38

Ⅰ 網路財產侵權是在哪裡起訴的

一、網路財產侵權怎麼起訴
1、網路財產侵權起訴,具體如下:
(1)寫好訴狀;
(2)立案後看自己的案子歸哪個審判庭管,然後給被告送達開庭傳票;
(3)開庭,在法庭上各自陳述事實和理由;
(4)法院經過審理後下達判決書讓雙方簽字領取;
(5)領取後15日內都沒有上訴的話判決就生效;
(6)判決書中會規定生效後幾日內讓被告支付欠款。
2、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四條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在該解釋中,針對日益活躍的信息網路,專門就侵權行為實施地以及侵權結果發生地,進行了更為具體明確的界定。
二、起訴的材料是什麼
起訴的材料,具體如下:
1、起訴狀正本1份,並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注意加蓋公章,並且由法定代理人簽名。
2、營業執照的復印件1份。用於證明當事人的主體資格。
3、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證明1份,由單位出具,加蓋公章。法定代理人的身份證復印件1份。
4、證明訴訟請求的基本證據。因案件不同,所提交的證據也不同。基本證據即可,不需要全部提交。
5、授權委託手續。有則提交,沒有委託的,則不需要提交。

Ⅱ 網路版權的侵權怎麼處理

(1)收集網路侵權的證據,例如對侵權內容進行截圖、拍照等;
(2)要求網路服務經營者刪除侵權內容,並提供侵權用戶的聯系方式;
(3)和侵權人協商侵權賠償問題,如果協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侵權人承擔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等責任,網路服務者有過錯的,可以一並起訴網路服務者。
一、怎麼舉報網路侵權
1、及時保留證據。被侵權人在網上發現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時,要及時保存相關網頁,並注重時間的連續性,最好用公證方式保全證據。
2、起訴網路服務提供商。考慮到網路的隱蔽性,被侵權人難以確定侵權人真實身份的情況下,可以直接起訴網路服務提供商。起訴後法院會責令網路服務商提供涉嫌侵權的網路用戶個人信息。
3、注意管轄權。
(1)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2)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
(3)對難以確定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4)涉及域名的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4、注意訴訟時效。網路侵權的訴訟時效為3年,超過訴訟時效才去起訴的,法院會不支持原告的訴求。但是如果起訴時侵權行為依然存在的,法院可以判決侵權者承擔侵權責任。
二、網路著作權侵權承擔何種責任
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網路著作權侵權行為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刑事責任。
1、民事責任。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包括了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2、行政責任。
(1)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可處以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主要用於提供網路服務的計算機等設備。
(2)警告,沒收違法所得,沒收主要用於避開、破壞技術措施的裝置或者部件;情節嚴重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提供網路服務的計算機等設備,並可處以10萬元以下的罰款。
法律依據
《刑法》
第二百一十七條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其徒刑,並處罰金: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
(2)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
(3)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4)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
(5)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Ⅲ 網路侵權案件管轄權

法律分析:被侵權人住所地屬於侵權結果發生地。被侵權人對網路服務提供者的間接侵權行為提起訴訟,應依據民事訴訟法有關侵權行為的管轄規定來確定,其中可以侵權結果發生地的人民法院來管轄。網路服務提供者的間接侵權行為的侵權結果發生地至少為兩個:一是網路服務提供者的網路平台。如網路用戶將有損他人名譽的內容置於其中,從而使不知情的第三人上網點讀,便可產生對被侵權人的社會評價等降低的不良損害後果。二是被侵權人的住所地。網路用戶如果在網路平台上針對他人的名譽等實施侵害的,如果該網路平台的服務提供者經通知不加以消除,由此會造成對被侵權人更嚴重的損害後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九條 高級法院管轄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第二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二)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Ⅳ 網路侵權案件中的管轄依據

法律分析: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涉及域名的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李段告住所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對難以確定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發現該域哪早譽名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 第二十五條 信息網路侵權行為實施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計算機等信息設備所在地,侵權結果發睜鬧生地包括被侵權人住所地。

Ⅳ 網路侵權行為的管轄法院。

法律分析: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九條 高級法院管轄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第二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二)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Ⅵ 網路侵權的法律法規

你好, 網路侵權 的法律 法規 內容如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 民事糾紛 案件,在依法行使裁量權時,應當兼顧權利人、網路服務提供者和社會公眾的利益。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信息網路,包括以計算機、電視機、固定電話機、行動電話機等電子設備為終端的計算機互聯網、廣播電視網、固定通信網、移動通信網等信息網路,以及向公眾開放的區域網絡。 第三條 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未經許可,通過信息網路提供權利人享有信息網路傳播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構成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行為。 通過上傳到網路伺服器、設置共享文件或者利用文件分享軟體等方式,將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置於信息網路中,使公眾能夠在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以下載、瀏覽或者其他方式獲得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實施了前款規定的提供行為。 第四條 有 證據 證明網路服務提供者與他人以分工合作等方式共同提供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構成共同 侵權行為 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其 承擔連帶責任 。網路服務提供者能夠旅盯證明其僅提供自動接入、自動傳輸、信息存儲空間、搜索、鏈接、文件分享技術等網路服務,主張其不構成共同侵權行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五條 網路服務提供者以提供網頁快照、縮略圖等方式實質替代其他網路服務提供者向公眾提供相關作品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構成提供行為。 前款規定的提供行為不影響相關作品的正常使用,且未不合理損害權利人對該作品的合法權益,網路服務提供者主張其未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六條 原告有初步證據證明網路服務提供者提供了相關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但網路服務提供者能夠證明其僅提供網路服務,且無過錯的,人民法院不應認定為構成侵權。 第七條 網路服務提供者在提供網路服務時教唆或者幫助網路用戶實施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其承擔 侵權責任 。 網路服務提供者以言語、芹晌推介技術支持、獎勵積分等方式誘導、鼓勵網路用戶實施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構成教唆侵權行為。 網路服務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未採取刪除、屏蔽、拆首和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或者提供技術支持等幫助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構成幫助侵權行為。 第八條 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網路服務提供者的過錯,確定其是否承擔教唆、幫助侵權責任。網路服務提供者的過錯包括對於網路用戶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行為的明知或者應知。 網路服務提供者未對網路用戶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的行為主動進行審查的,人民法院不應據此認定其具有過錯。 網路服務提供者能夠證明已採取合理、有效的技術措施,仍難以發現網路用戶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不具有過錯。 第九條 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網路用戶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的具體事實是否明顯,綜合考慮以下因素,認定網路服務提供者是否構成應知: (一)基於網路服務提供者提供服務的性質、方式及其引發侵權的可能性大小,應當具備的管理信息的能力; (二)傳播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類型、知名度及侵權信息的明顯程度; (三)網路服務提供者是否主動對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進行了選擇、編輯、修改、推薦等; (四)網路服務提供者是否積極採取了預防侵權的合理措施; (五)網路服務提供者是否設置便捷程序接收侵權通知並及時對侵權通知作出合理的反應; (六)網路服務提供者是否針對同一網路用戶的重復侵權行為採取了相應的合理措施; (七)其他相關因素。 第十條 網路服務提供者在提供網路服務時,對熱播影視作品等以設置榜單、目錄、索引、描述性段落、內容簡介等方式進行推薦,且公眾可以在其網頁上直接以下載、瀏覽或者其他方式獲得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其應知網路用戶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 第十一條 網路服務提供者從網路用戶提供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中直接獲得經濟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對該網路用戶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的行為負有較高的注意義務。 網路服務提供者針對特定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投放廣告獲取收益,或者獲取與其傳播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存在其他特定聯系的經濟利益,應當認定為前款規定的直接獲得經濟利益。網路服務提供者因提供網路服務而收取一般性廣告費、服務費等,不屬於本款規定的情形。 第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具體情況,認定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應知網路用戶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 (一)將熱播影視作品等置於首頁或者其他主要頁面等能夠為網路服務提供者明顯感知的位置的; (二)對熱播影視作品等的主題、內容主動進行選擇、編輯、整理、推薦,或者為其設立專門的排行榜的; (三)其他可以明顯感知相關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為未經許可提供,仍未採取合理措施的情形。 第十三條 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權利人以書信、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提交的通知,未及時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明知相關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行為。 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認定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的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是否及時,應當根據權利人提交通知的形式,通知的准確程度,採取措施的難易程度,網路服務的性質,所涉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類型、知名度、數量等因素綜合判斷。 第十五條 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管轄 。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難以確定或者在境外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第十六條 本規定施行之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 著作權 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21〕11號)同時廢止。 本規定施行之後尚未終審的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本規定。本規定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本規定。

閱讀全文

與網路侵權適用哪裡的法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悅盒連接無線網路 瀏覽:165
中國電信改移動網路 瀏覽:288
如果網線沒接好網路會出什麼問題 瀏覽:590
疫情期間網路異常活躍 瀏覽:844
網路打車平台投訴找哪個部門 瀏覽:682
搶單軟體顯示網路異常是咋回事 瀏覽:787
網路分析儀測量相位校準設置 瀏覽:256
mp3電腦傳歌需要網路嗎 瀏覽:28
不能拉黑的網路電話哪個好 瀏覽:264
周口下樓無線網路管理中心 瀏覽:696
網路欺詐金額多少錢才能立案 瀏覽:746
如何做一張網路虛擬電話卡 瀏覽:46
如何打開共享網路搜索 瀏覽:29
如何看待網路的普及和危害 瀏覽:537
蘋果xr玩游戲網路卡頓 瀏覽:367
邢台淘寶網路運營電話多少 瀏覽:540
手機的網路經常斷開 瀏覽:575
黑鯊手機wifi網路連接受限 瀏覽:362
怎麼查看同一網路下的其他電腦 瀏覽:72
網路核相儀公司有哪些 瀏覽:17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