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網路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
正面影響
1.網路對大學生智力素質的影響
網路的開放性和方便性、內容的多樣性和廣泛性,為大學生提供了1個廣闊的學習空間,大大拓寬了大學生的求知途徑,有助於大學生開闊視野、促進學業,學生可以在這個廣闊的空間里自由翱翔;網路可以為大學生提供1種自由、輕松、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網路可以讓你忘記1天的疲憊,網路可以讓你忘記1天的煩惱,網路可以讓你緩解遇到的壓力,另外網路游戲可以開發你的智力,有助於發揮創新能力;既然剛才談到網路是1個廣闊無比的空間,它的裡面1定存在著太多新鮮和1些對於你來說是未知的東西,這就有助於鍛煉大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2.網路對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影響
網路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大學生訪問這些網站,參加網站開展的各項教育活動,有助於增強愛國、愛黨意識,有助於強化道德主體意識與地位。同時通過互聯網,大學生可以學到在實際生活中難以見到的東西,畢竟網路的速度很快,大學生能盡早的接納新東西。
3.網路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
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信息的快速傳遞,以及1些通過電話聯系建立的新的人際關系,有助於引導啟發大學生培養和形成學習、效率、開放等現代觀念;網路通信縮短了人與人彼此之間的空間距離,這也就是讓大學生有了更大交往的范圍;新的人際交往方式的建立為大學生在現實社會中能更多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更方便的尋找自己的空間;網路還為大學生即將走向社會化提供了1個很好的「操練場」,有助於大學生能更好的表現自己。
負面影響
世間的事物都有雙刃性,「禍福相隨,利弊相生」就是事物的本質特點,網路當然也不例外。網路就像1條巨龍,它既帶來雨水的滋潤,又帶來了狂風的肆虐,既撒下了文明又席捲來了文化垃圾。對於大學生而言,資源的豐富和資源的共享導致了大學生的懶惰,懶得思考,懶得動手。比如課後習題,網上有答案,很多同學是藉助答案完成作業,根本就沒有思考問題的所以然。另外,網路本身有1定的不完善,網路里的東西很多,難免不好的東西也包含其中。由於大學生的心理發育還不夠10分成熟,缺乏對網路的甄別能力,再則,大學生的自治能力也不強,很容易陷入泥潭。此外還有少數學生沉溺於網上聊天和游戲而忽略了學習,網路產生這樣的結果未免太離譜了。還有的學生上網造成道德水平下降,網路用語是那麼的低俗,甚至是不堪入耳。更厲害的是****文化的傳播,腐蝕了無數大學生的心靈,由此引發的犯罪現象也是歷歷在目。
B. 網路文化特徵的三大特徵
互聯網是有著巨大吸引力的虛擬空間。在這里,人們可以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展現自己的閃光點,並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獲得尊重、友情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對於很多人來說,現實生活中難有這樣的機會。因此,網路文化具有「補償性」特徵。
既然是補償性文化,就必然夾帶著很多牢騷和不滿。網路上出現的很多問題,其根源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通過在網上發泄,以補償難以實現的願望。正是由於這種原因,網路成為一種社會安全閥,為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訴求和情緒宣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渠道,客觀上起到化解情緒、緩和矛盾的作用。社會上的不公平、工作中的重壓、懷才不遇的感慨,都可以通過網路進行發泄,並得到呼應,從而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滿足感。
由於人們樂於在網上反映自己的喜怒哀樂,傾瀉積累的不平和怨氣,對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面的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網路成了反映民情的最好渠道,成了社會的晴雨表。政府部門不但可以從網上看到民眾的基本心態和社會的主要問題之所在,還可以有意識地利用網路,對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大事件,廣泛徵求民眾的意見,使決策更具科學性,有著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通過群體討論,無論最初的意見是哪一種傾向,其觀點都會被強化,稱之為群體極化效應。人們普遍有著從眾傾向,並希望自己表現得更加突出,於不知不覺中把原有的觀點推向極端化。網路具有實時性、互動性和開放性,使得在極短時間內,數量巨大的人群捲入到討論之中。人們相互攀比、逐步強化,產生了極其強大的群體極化效應。
互聯網放大了個體行為影響,聚合了個體行為能量。原本一些分散在各處、被社會忽略的少數人聚集起來,形成了小的群體,並有著不斷增大的趨勢。善的力量是如此,惡的力量也是如此。在現實生活中分散的、不受人注意的丑惡現象,往往能通過網路集中地反映出來。這是有的人對網路文化大加抨擊的主要原因之一。實際上,在網路文化中,這些丑惡現象及其散布者只佔有很小的比重。
網路文化的極端性特徵,可以迅速把「善」放到最大,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德、推動制度完善。現實生活中的一切丑惡和不公平現象,都會在網上被曝光,迅速被正義的洪流所淹沒。2005年,湖北佘祥林「殺妻」冤案曝光,網路輿論大嘩,促使死刑核准權收歸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山西黑磚窯事件在網上披露後,迅速引起媒體關注,帶來整治非法用工專項行動。網路形成的「群體極化」現象,有助於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科學精神。網上關於華南虎照片真偽的熱議,反映了人們對真理的追求,對社會浮躁現象的反思,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質疑。 網路文化是「草根文化」,有著很強的大眾性。從互聯網上可以及時搜集到大量信息,使得少數人對信息和知識的壟斷難以為繼。人們不再仰視專家和學者,而是將他們的觀點與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比較、進行分析,從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傳統媒介上,普通民眾缺少話語權。只有在網路上,他們才能暢敘胸懷、指點江山,表現出對傳統的顛覆和對權威的挑戰。
去年,一批受到廣大群眾喜愛的網路歌手及其成名歌曲,成為很多著名音樂家的批評對象,甚至有人稱,「網路歌曲的泛濫成災讓內地流行音樂倒退15年」。專家的評價和普通大眾的評價有著很大分歧。網路歌曲《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等沒有經過任何宣傳,迅速唱遍大江南北,達到家喻戶曉的地步。它們曲調歡快、語言詼諧,比喻奇妙,符合當前普通大眾的審美標准。不可否認,大眾文化中確實存在著一些低級趣味的東西。但是,它們只佔很小比例,而且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
對於網路文化的另一個指責是「娛樂化」。有人說,「現在的網路被嚴重地娛樂化、游戲化、低俗化,網路從高科技的工具退化為使人們玩物喪志並進而危害社會的玩具。」這句話很讓人費解。人的本性之一就是追求快樂。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壓力巨大的社會中,人們通過網路去尋找快樂、緩解緊張的情緒,又何錯之有?數學大師陳省身認為數學是快樂的,對數學有著濃厚而執著的興趣,把數學看成生活的一部分。被人們視為從事「嚴肅事業」的科學家,如果在研究中沒有感受到快樂,是無法支撐下去的,更何況普通的民眾呢?在緊張的工作之餘,來一點忙中偷閑、忙中取樂,又有何不可?
網路文化的大眾性,使之成為提升人類智慧的重要途徑。通過網路構築整個社會的神經系統,將低智商轉化為高智商,將相互分離的個別人的智慧,轉化為更高層次的組織智慧、國家智慧和人類智慧。維基網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讓每個人都成為網路全書的編撰者,貢獻出自己在某一領域的專門知識。維基網路收錄的詞條數,是大英網路全書的15倍。與後者相比較,維基網路容量更大,更具時效性,而且在許多主題上更加深刻。
當今世界,文化已成為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十七大報告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由於民眾的廣泛參與,由於脫離了地域的限制,網路文化在樹立國家形象、發揚光大中華文明、培育網路文化產業等方面,都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扮演著傳統媒體無法替代的重要角色。
C. 網路文化受大家歡迎,它有哪些特點
對我們自身來說,也看到了現在網路文化已經非常的受大家的歡迎了,畢竟我們自己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也是受益於這樣的一些網路文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的一些文化,所以我們自己的一些生活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而這樣的一些影響也是可正面性可負面性的。如果我們自己運用不好這樣的一些網路文化,很有可能就會深受這樣的一些網路文化的攻擊。所以對於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們也會發現網路互聯網的存在的確是讓一些虧燃人他們自己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幫助,因為現在自媒體的時代已經是日新月異了。
而且對於這樣的一扮空拿些網友來說,也會感覺到我們自己說的這樣的一件是不符合客觀規律的話,他們就會感覺到十分的不能夠忍受。而且這個時候我們很有可能會遭受到網路暴力的攻擊,對我們財產稅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威脅。
D. 大學生對網路文化的認識
網路系統在運磨纖衡行的過程中普遍具有無邊界、大容量的特點,故而能夠滿瞎做足任何人群的上網需求,並為其合法的豎液提供相關數據信息。事實上,正是由於網路文化的多樣性以及自由性,才在最大程度上打破了傳統文化的限制,為網民提供了自由對話的空間。
E. 當代大學生流行文化現象有哪些
一、目前大學生流行文化表現方式
1、流行語
流行的時尚文化給語言帶來了無窮的活力,新詞語不斷的涌現出來形成了一種流行語。流行語就成了現今大學生當中相互交流時必不可少的方式,成了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高校流行的的流行語大體上可分為網路流行語和影視流行語。比如在大學生當中比較流行的網路語言有:「有木有」、「神馬」、「給力」、「御姐」、「蘿莉」、「正太」、「hold住」、「神馬都是浮雲」、「我爸是李剛」、「高富帥、矮窮矬」、「白富美」等等。電視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媒體,在人們生活中成了重要的信息傳遞載體。每當春節的時候春晚節目中的形形色色的台詞也將成為人們當中新一代的流行語。例如:「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麼聊齋」、「打敗你的不是天真,是『無鞋』」、「智商余額不足」等等。這些影視語言剛出現不久就出現在大學生的日常語言當中。
2、消費的流行時尚
社會不斷地在發展,社會的目光也突然地轉向關注個性、時尚的時候,思想活躍、喜歡追求新鮮事物的大學生當然不會落後緊跟時尚的潮流,成為流行時尚的風向標。大學生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意外,注重別致的發型、換新款手機、泡吧、進健身房、旅遊熱、網購等等,總之一切顯得自己「更時尚」的事情,都會沖擊大學生的價值體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對於新型手機的追求,各種智能手機、音樂手機等等都是大學生追逐的對象。Iphone、三星、HTC、SONY等等都是大學生當中最流行的品牌。大學生們為了這些流行的東西不惜花重金買這些電子產品,更有甚者不惜省吃儉用不吃不喝來攢錢來買這些所謂的「時尚品」。
當代大學生的節約意識的淡薄,突出的表現在社會交際方面。社會交際包括大學生談戀愛,已被大學生看做是大學中必修的一門「課程」。現在大學校園中比較流行「人際投資」,無論是過生日、考試得高分、入選學生幹部、比賽得獎都要請客。
3、文化的流行時尚
音樂是最擅長於抒發情感、最能撥動人心弦的藝術形式。流行音樂的產生也無疑是另一種流行的時尚。流行音樂的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並被廣大群眾所喜愛,被廣泛傳唱或欣賞。對新事物很敏銳的大學生也已然成為流行音樂的最佳追隨者。從最初的「港台風」直至後來流行的「歐美風」、「拉丁風」、「日風」、「韓流風」,流行音樂在校園中的每一個角落流動。
游戲文化已成為時尚大學生流行的休閑娛樂方式。那些時尚、前衛大學生當然也絕不會放過這個時尚的機會。更有些游戲出品公司也專門找一些各大著名高等學府來選拔時尚、前衛、了解游戲的學生來為他們的游戲產品做代言,這樣更使得大學門湧入這個風潮。游戲的吸引力是非常強大的,玩它的隊伍越來越壯觀不僅是男生現下女生當中玩游戲的也非常多。
大學生們還喜歡從影視劇當中可以提取信息,從而讓他們「走在時尚的尖端」。大學生們對於時尚元素是非常敏感的,他們可以很很容易的從影視文化當中現下流行的服飾飾品,也有些大學生可以隨口就能說出影視劇當中的經典台詞,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
4、 服飾的流行時尚
服飾流行時尚對於現代大學生的穿著打扮及行為舉止構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流行時尚信息鋪天蓋地,在當今社會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大學生可以從網路、雜志報紙、電影電視中,可以了解到各種各樣的時尚信息。電視模仿秀、明星訪談、歐美大片以及韓劇等都對大學生的穿著打扮及舉止行為都構成了巨大影響。不論是「歐美風」還是「韓流」,新的文化概念或是新的信息所帶來的新的時尚觀念,都可能得到大學生隨時隨地的模仿和表達。這種模仿與表達的狀態對大學生來說,他們既是時尚的文化受眾,同時又是對時尚文化起到推動的作用。
二、大學生追求流行文化的心理特點
1、求新的慾望
作為時代的驕子,大學生在進入大學校園之前,都是對大學校園有著美好的憧憬和嶄新的期待的。可是正當他們踏入校園時,那些暫時的新鮮感和憧憬會逐漸退去,迎面而來的是繁重的學業與未來就業帶來的壓力。而這時,外面的花花世界與校園三點一線的乏味節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種落差心理必定使大學生產生挫敗感。原本美好的願望在現實面前必須低頭,現實的壓力是他們心生失落、厭煩的情緒。這時流行時尚元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他們通過對服飾、話語的了解、模仿與創新,一定程度上求新慾望得到了滿足。所以,多姿多彩的校園流行文化就應運而生了。
2、自我防禦和自我顯示意識
普遍的大學生可以透過這種補償方式得到一些自信和暫時的精神滿足感。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出大學生的特殊心理狀態:既希望追隨大潮,求同,和周圍的人群環境相融合,不想被人看成很「另類」,通過對共性的順從獲得心理的安全感;又想要「存異」顯示與眾不同,而後獲得精神上的優越感。
3、 時尚的個別差異
當時尚在大學生中開始發展之時,當代大學生群體間因為物質基礎、家庭條件、個人文化素質、現有知識水平和對新鮮事物敏感度的高低等因素差異,在追求流行時尚的方式上會表現出多樣化的差別特徵。差異性是讓大學生內部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與動態化的基本原因。個體間的差異性性與群體內的多元性都與時尚的個別差異特徵相適應,其次現實這些特徵的同時也會受到社會轉型這一大背景的影響。
F. 網路文化很有特點,它有哪些分支
生活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網路的發展真的是越來越快了,而且他也是逐漸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現在在我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出門只需要帶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的。所以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就是網路文化很有特點,它有哪些分支呢?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在我個人看來,其實我覺得主要有主要有積極的文化以及消極的文化,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應該要更多的去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對於每一個人而言,等我們在接受這些網路文化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學會去辨別。對那些落後的文化,我們應該要自覺的抵觸。以上就是我總結的一些對於這一問題的相關認識。
G. 網路文化很有特點,你有哪些認識與了解
我個人理解網路文化具有:虛擬,大眾化和個性化,共享,開放多元,時效性等特點。
以上即是我對互聯網文化特點的幾點認識和理解,互聯網文化已經成為網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尤其在手機互聯網的推動下,我們享受到了互聯網帶來的便捷,也無形之中在推動著互聯網文化的發展,未來我們應當以行動讓互聯網文化更好更健康的發展。
H. 網路文化對青少年的思維方式有影響
問題1:所謂的「快餐文化」就是一種非傳統的文化獲取方式,通俗地講就是人們在瀏覽他們所需的資料的時候,只是以一種「心不在焉」的態度去深入體會所查的對象。從另一方面來講,凡是具有吸引力但是其內容卻極為平淡無味,只是刺激一下人們的眼球,但是對於人們來說卻毫無意義的自以為是很潮流的內或肆容就統稱為「快餐文化」。
問題2:「網路信息潮」的擴展,在無形當中就會使青少年逐步地散失了自己對事物的審美觀。他們在這種潮流的「熏陶」中,他們的思維就會停留在網路世界衫掘轎,漸漸的他們的大腦中的想像空間就已被排擠出自己的思維空間,就連最基礎的想像力也會散失。
問題3:這一系列的文字說明了青少年的娛樂方式在退化,他們的自我意識也在淡化。散備當今的青少年不注重實踐教育,而卻興起了平板教育,對於文化的認識,他們的程度還不是很深,反而對做好的食物感興趣,這一切表明大多數的青少年沒有明確自我的方向,還不能深刻體會自己的價值。
I. 網路文化的特徵包括哪些
網路文化就目前而言,主要特徵有網路文化的衍生性,決定了網路文化必須具有很強的繼承性特徵,網路文化的人氣傳播性,決定了網路文化的非中心性特徵,網路文化技術基礎的網路化,決定了網路文化的開放性特徵,網路文化的集群化,決定了網路文化的多樣性特徵,網路文化的信息化,決定了網路文化的及時性特徵,網路文化的民俗性,決定了網路文化的繁理性特徵還包括三大特徵補償性極短性大眾型
J. 網路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文化活動、文化方式、文化產品、文化觀念。
網路文化是現實社會文化的延伸和多樣化的展現,同時也形成了其自身獨特的文化行為特徵、文化產品特色和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特點。網路文化是一種只在互聯網上流通,而較少為非網民所知的獨有文化。
由於網路於全世界流通,各地的自身文化在被「提上」網路予人認識之外,也同時在網上被同化、融合、產生,甚至衍生成現實世界的文化,有些網上文化又會因著本身已經存在的同類演變出來,故此變化和傳送的速度很快。
網路文化分類
1、廣義文化
廣義的網路文化是指網路時代的人類文化,它是人類傳統文化、傳統道德的延伸和多樣化的展現。
2、狹義文化
狹義的網路文化是指建立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網路技術以及網路經濟基礎上的精神創造活動及其成果,是人們在互聯網這個特殊世界中,進行工作、學習、交往、溝通、休閑、娛樂等所形成的活動方式及其所反映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等方面的總稱,包含人的心理狀態、思維方式、知識結構、道德修養、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和行為方式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