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路侵權的管轄地是哪裡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信息網路侵權行為實施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計算機等信息設備所在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包括被侵權人住所地。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2. 網路侵權的管轄法院在哪裡
網路侵權的管轄法院在侵權行為地、被告住所地。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信息網路侵權行為實施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計算機等信息設備所在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包括被侵權人住所地。網路侵權的行為包括如下幾種:
1、未經許可,擅自將網路作品通過傳統媒體進行傳播;
2、未經許可,擅自將傳統媒體上已發表的作品通過網路媒體進行傳播;
3、未經許可,擅自將他人網路作品通過網路媒體轉載、傳播,由於保護知識產權的權利意識不強或者其他原因,往往權利人的網路作品擅自被他人轉載,即使做出不得轉載的權利要求,由於網路著作權的維權存在著諸多困難,加之網路侵權行為的泛濫,網路作品權利人的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4、網路鏈接隱形侵權,網路鏈接是一種網路技術,它能夠使用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編輯包含標記指令的文本文件,在兩個不同的文檔或者是同一個文檔的不同部分之間建立聯系,從而使得訪問者可以通過鏈接來達到訪問和瀏覽被鏈接文件或網頁的目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條
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3. 網路知識產權權利保護的途徑有哪些
網路知識產權侵權的保護方法:
1、通過版權登記、商標注冊等相關法律手段進行保護;
2、通過文件加密、授權許可等技術手段進行保護;
3、網路知識產權侵權的其他保護方法。
【法律依據】
2021年6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二)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竊他人作品的。
4. 網路版權保護應該怎麼去實施
網路版權保護應該怎麼去實施?在立法保護方面,隨著我國深入推進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立法和司法解釋工作得到加強,網路版權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網路版權保護應該怎麼去實施主要保護制度1.《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有網路版權保護的相關內容,明確了信息網路傳播權是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還規定了技術保護措施和權利管理信息以及網路版權的鄰接權等內容。2.2006年國務院頒布事實的《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是專門關於網路版權保護的行政法規。3.2005年,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國家版權局和信息產業部聯合頒布了《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規定了網路版權行政保護的適用范圍、實施網路版權行政保護的管理部門和管轄權,確定了權利人的通知和互聯網內容提供者的反通知制度,界定了版權權利人、互聯網內容提供者、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在保護網上著作權方面的責任及免責情形,並規定了相應的處罰措施。4.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通過了《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年進行了修改。互聯網時代,涉及版權問題更加繁雜,因為互聯網的便捷,讓一些學術、影視等網路侵權行為屢見不鮮,媒體也常有報道。互聯網作為一把雙刃劍,滑鼠點點、鍵盤敲敲,復制黏貼人家的成果分分秒秒就成了某些剽竊者的囊中之物,不僅讓原創者苦不堪言,也大大地敗壞了網路原創的風氣。因為維權難,有的原創作者選擇忍氣吞聲。殊不知,這樣的容忍反而助長了互聯網原創權益推進的難度,比如有紅極一時的網路小說,竟是藉助專門的網路資料庫搜索拼接而成;有些擁有海量用戶的媒體平台,自動轉載他人新聞作品,既沒獲得授權也不標明來源。這些剽竊者打折擦邊球,就如網路毒瘤,在原創與剽竊之間不斷吞噬著原創的版權,為自己的不勞而獲謀取多重效益。
5. 如何保護網路版權
網路著作權的保護規定:
1、傳統著作權適用法律保護的范圍對網路著作權依然適用。
2、對網路著作權,我國法律新增了著作權中的信息網路傳播權,擴大了以往傳統著作權的保護范圍。
3、針對計算機信息方面我國加大了對網路著作權的監管力度和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網路作品可以向網路著作權相關登記中心進行登記,既方便了管理也有利於著作權的保護。
網路著作權的侵權行為認定:
1、未經網路著作權人許可,隨意在網上發表其作品的;
2、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網上的;
3、私自篡改他人網路作品,添加或更改作品署名的;
4、剽竊他人網路作品的;
5、未經網路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6、使用他人網路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十一條 著作權屬於作者,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
6. 網路著作權保護措施有哪些
法律分析:網路著作權保護措施:1、調解。著作權侵權糾紛和合同糾紛都可以通過調解解決。2、仲裁。仲裁機構依照一定的仲裁程序對當事人的糾紛進行裁決的糾紛解決方式。3、訴訟。通過向人民法院起訴,利用訴訟程序解決著作權糾紛的一種方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四十九條 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