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網路生活中應遵循哪些道德規范
網路生活中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
1、網民應遵守的基本規范
(1)、正確使用網路工具
要遵守網路法規,遵守職業道德,尊重民族感情,遵守國際網路道德公約。
(2)、健康進行網路交往
網路已成為一種人際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們可以通過網路收發郵件、實時聊天、視頻會議、網上留言、網上交友等。網路交往要做到誠實無欺,不應該通過網路進行色情、賭博活動,更不能在BBS或論壇上侮辱、誹謗他人。
應通過網路開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動,在網路交往中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易相信、約會網友,避免受騙上當。
(3)、自覺避免沉迷網路
適度的上網對學習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長時間沉迷於網路對人的身心健康有極大損害。現實中存在著一些人上網成癮,沉迷於網路而不能自拔,進而導致耽誤學業、甚至放棄學業或家庭破裂的現象。
(4)、養成網路自律精神
網路的虛擬性以及行為主體的匿名隱蔽特點,大大削弱了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使得道德規范所具有的外在壓力的效用明顯降低。
在這種情況下,個體的道德自律成了維護網路道德規范的基本保障。「慎獨」是一種道德境界,信息時代十分需要,在網路生活中培養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監督的網路空間里,自覺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2、網站應遵守的基本道德規范
(1)、不以任何形式傳播內容有害或不健康的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
(2)、不提供不文明聲訊、簡訊等服務;不運行帶有暴力、色情內容的游戲。
(3)、嚴格管理社區、論壇、博客、評論、聊天室等互動欄目,及時清理與文明辦網、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相違背的不健康信息,大興樹新風、促和諧的網路文明風尚。
(4)、自覺健全、細化網站管理制度,規范操作流程,強化監督機制;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加強社會責任感,形成行業自律意識。
(5)、開設舉報電話、舉報郵箱,建立全天候舉報制度,對網民反映的問題認真整改,加強溝通,不斷提高網路媒體的社會公信力,自覺接受行業管理與社會監督。
(1)網路參與者需提高哪些道德素質擴展閱讀:
網路道德規范是網路法律規范的重要補充。
針對網路中存在的問題,為了維護國家的網路和信息安全,國家制定了《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這些法規明確規定了利用互聯網實施的各種違法行為及其處罰辦法。
但是,由於網路社會的全球性、隱匿性、開放性、自由性和異化性,決定了不可能完全依賴法律來約束網路行為,因為即便有了非常詳盡和嚴密的法律,面對眾多的邊緣行為和網上犯罪,法律往往鞭長莫及,防不勝防。
由於道德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經過長期實踐自然形成的,並依靠社會的輿論、傳統的習慣力量和人們的信念來維持,而且道德規范所調整的范圍要比法律所調整的范圍廣泛,所以網路行為更多的更為重要的是必須由道德這個更具有普遍約束力和影響力的行為規范來調整。
因此,網路道德規范就成為了網路法律規范的重要補充,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維護網路安全和保障網路的健康發展。
B. 網路主體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要做到哪些方面
1、理論修養:要求共產黨員要自覺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改造世界觀。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思想上的進步才能有行動上的先進。因此,每個黨員都應當把加強理論修養擺在突出地位,自覺地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
2、政治修養:共產黨員是「特殊材料製成的人」。所謂「特殊」,根本的就是共產黨員要有遠大的理想,有堅定的信念。同時,共產黨員還是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論者,總是善於把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最終理想同近期目標結合起來,既不忘大目標,又立足現在,為黨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而奮斗。
3、思想道德修養:中國共產黨人不是聖賢。但是,堅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養成良好的生活作風,永遠是共產黨員進行思想道德修養的目標。只有如此,黨員才能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侵蝕,自覺防腐倡廉,拒腐防變。
4、能力修養: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不僅體現在思想和覺悟上,更應該體現在要有真本領上。因此,面對知識經濟時代和建立學習型社會要求,共產黨員應該帶頭不斷學習更新知識,不斷加強自身知識和能力修養,這樣才能真正發揮一個先鋒戰士的應有作用。
5、組織紀律性修養:中國共產黨有著嚴格的組織紀律和組織原則,它們使黨保持著團結和統一,保持著堅強的戰鬥力。如果這些紀律和原則被破壞,黨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因此,共產黨員必須要加強組織紀律性修養,必須要有很強的組織紀律觀念,帶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黨紀黨規以及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
6、作風修養:作風是政黨的形象,是群眾判斷政黨的重要依據。所以,作風建設事關黨的生死存亡。這就要求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黨的形象,加強作風修養,樹立公僕意識,保持同人民群眾的緊密聯系,誠心誠意地為人民謀利益。
C. 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介紹
1、正確使用網路工具、健康進行網路交往、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2、應當正確使用網路,提高對網路內容和信息的鑒別力,積極運用網路傳播正能量,使網路成為開闊學習視野、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工具。
3、健康進行網路交往。應通過網路開展健康有益的人際交往,積極參與網路文化的建設與管理,進行有利於個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養的網路交往。
4、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易相信、約會網友,避免受騙上當,避免給自己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帶來危害。
5、自覺避免沉迷網路。應當從自己的身心健康出發,合理安排上網時間,理性對待網路。
6、養成網路自律精神。應當在網路生活中培養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進網路生活的健康與和諧。
D. 如何加強網路道德自律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要在網路上動一些歪心思,不要夢想從網路中謀取不正當的利益。2、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不要觸犯網路上的紅線,當一個文明的網民。3、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要劍走偏鋒,行一些偏門,從而害人害己,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要在網路上動一些歪心思,不要夢想從網路中謀取不正當的利益。
2、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不要觸犯網路上的紅線,當一個文明的網民。
3、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要劍走偏鋒,行一些偏門,從而害人害己,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4、不信謠傳謠,判斷哪些信息是真實的,哪些信息是不可信的,不信的堅決不信,不要充當網路上的幫凶。
網路:
在數學上,網路是一種圖,一般認為專指加權圖。網路除了數學定義外,還有具體的物理含義,即網路是從某種相同類型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模型。在計算機領域中,網路是信息傳輸、接收、共享的虛擬平台,通過它把各個點、面、體的信息聯繫到一起,從而實現這些資源的共享。網路是人類發展史來最重要的發明,提高了科技和人類社會的發展。
E. 大學生應當如何遵守網路生活的道德要求
其實和現實中的道德要求一樣,只是網路道德沒有約束的,要看你如何遵守了。比如誠實、誠信、不犯法等
F. 怎樣踐行網路道德 網路道德的特點
一.1、是開展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網民的思想政治素質。網路道德問題的治本之道,是要用科學理論武裝人們的頭腦,使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是開展網路道德素質教育,提高網民的道德素質和道德修養。由於網路道德運行機制受阻,社會輿論的作用減弱,因此,加強網路道德主體以「自律」為特徵的道德教育尤為重要。同時,要提高網民的善惡鑒別力,分清那些行為是合法的、善的,那些行為是非法的、惡的。
3、是要大力開展網路法制教育,著力提高網民遵守網路游戲規則的法律意識,做遵紀守法的網民。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根治網路不道德行為,使網路社會在有序中實現發展。
網路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畫面,同時,美好的網路生活也需要我們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創造。讓我們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響應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的號召,作為新世紀大學生,我們應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自尊、自律,上文明網,文明上網。
4、所謂網路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調節網路時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網路道德是時代的產物,與信息網路相適應,人類面臨新的道德要求和選擇,於是網路道德應運而生。網路道德是人與人、人與人群關系的行為法則,它是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行為規范,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判斷標准。
5、網路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精神,是人們對網路持有的意識態度、網上行為規范、評價選擇等構成的價值體系,是一種用來正確處理、調節網路社會關系和秩序的准則。網路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則創造性地完善社會關系和自身,其社會需要除了規范人們的網路行為之外,還有提升和發展自己內在精神的需要。 網路道德的基本原則:誠信、安全、公開、公平、公正、互助。網路道德的特點是:自主性 、多元性 、開放性。
信息時代的網路媒介是傳播先進思想理念的重要平台,這種特殊的平台在信息交流方面占據著很大的優勢,能夠形成一種史無前例的網路信息環境。網路環境中的信息知識是不分國界、不分地區的,與人們的傳統認識、道德觀念也大不相同。網路環境對大學生的 學習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國許多高校紛紛加強校園網路建設,並將網路環境下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來對待。因為,網路像一把「雙刃劍」,給思想品德教育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網路環境下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復雜性,做好調查研究,不斷探索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對策。
二、網路環境下大學生思想品德的現狀
1、鑒別判斷能力下降,理想與價值觀迷失。當代大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較強,這主要歸因於學校和社會上的各種培訓、各類媒體、計算機網路、通訊網路、各種社團等獲取知識的渠道。大學生獲取的知識量已遠遠超出了學校教育的范圍,而且超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想像,但是,無論學生家長、教師,還是學生本人,由於對知識「爆炸當量」的心理准備不足,造成了大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對知識鑒別、判斷能力的欠缺;同時,隨著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正確的價值選擇變得更加困難,直接導致大學生的價值沖突更加直接、更加劇烈;而世界各國、東西方價值觀念在學生頭腦中的碰撞也更加直接、更加激烈。 2、過度強調自我,社會公德失范。大學生的自我評價很高,他們自我意識的覺醒與日俱增,他們渴望獨立,期盼一個沒有約束、完全屬於他們自己的足夠大的時空;由於長期生活在大家庭中,他們的獨立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培養和鍛煉,心理素質滯後於身體素質,心理年齡落後於生理年齡,這使社會和家庭難以完全接受其渴望獨立的期盼。這就導致學生與學校、家庭、社會發生沖突,以及代溝的擴大,有些學生心胸狹隘,不懂得寬容和妥協;有些學生思想偏激,對學校的管理制度反感;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自我約束與自我管理能力差,對社會道德的約束產生抵觸。 3、思想網站功能缺乏,內容簡單,難以發揮思想教育的功能。雖然我國許多高校都已建立了思想品德教育網站,但是,這些網站還未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存在多種問題:如教育模式落後、教育方法簡單化、教育過程形式化,網站面目呆板,沒有感染力與親和力;網站上相關內容簡單羅列,信息面狹窄,或內容泛化,缺乏個性,影響力不大;功能簡單,針對性弱,有效性差,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甚至有些高校至今沒有開設思想品德教育的網路平台。 以上這些現狀與問題,都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亟待探索有效對策。
此外,要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優化網路育人環境,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時也要做好心理咨詢輔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網路上與生活中為學生解決思想中的難題。最後,要設立網上思想品德教育問卷調查、學生信箱等,及時與學生交流、溝通,掌握學生思想動態,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 5.加強祖國傳統文化教育與信念教育。要堅持從正面教育入手,切實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要通過中國文化傳統教育,培養師生對祖國濃厚的民族情感,提高愛國覺悟,不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堅定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的信心和決心;要始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不斷研究新情況,探索新途徑,努力開創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
G. 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們在網路生活中為了維護正常的網路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則,是社會公德規范在網路空間的運用和擴展。在網路生活中培養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進網路生活的健康與和諧。
網路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蓋面廣的特點,可以成為大學生學習、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網路也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極大地促進社會的發展,又可能因使用不當或缺乏規范而損害社會公德、妨礙社會的發展。網路的健康發展不僅需要高科技作為重要條件,而且離不開倫理道德作為其發展的支撐力量。
H. 網路主體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要做到哪些方面
網路主體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要做到
1、提高自己的道德修 養水平 。
2、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層次 。
3、堅決同不道德的網路行為作斗爭。
大眾傳播時代,大眾傳播機構控制的內容的生產。在經營目標的驅使下,傳媒必須面對市場,把自己的信息或服務作為商品在市場上「銷售」出去。以至於,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為了滿足消費者各類需求,大眾不惜把自己扮丑扮丑再扮丑,批量生產出,標准化,商業性,平面化的媚俗大眾文化,以迎合消費者,真正地成為了人民幣的喉舌。這種單衣,低級,庸俗的內容,嚴重的降低了大眾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身陷其中的大眾只能貪婪的吸允,欲罷不能,因為文化的單調性只能嗜此文化為命。進入網路時代後,當更多的主體享受著傳播權的同時,也意味著更多的文化,及信息的產品的豐富,網路中,多元化的文化相互碰撞,激盪出更多火花,提供著更多的精神食糧給更多的大眾。
信源的傳播者即是傳播主體,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家已經不再是唯一的傳播主體, NGO 、跨國公司、個人、甚至黑客恐怖分子皆成為了傳播主體。這里將對網路傳播主體多元化帶來的影響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