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網路對社會發展起了哪些推進作用
對現代社會而言,計算機網路的普及的發展,將會對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十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網路作為一種生產和生活工具被人民廣泛接納和使用之後,計算機網路的作用將會變得更為巨大。
首先,網路將會推動社會生產力以更快的速度發展。人類社會經歷好幾次技術革命,而計算機網路時代到來,宣告了一場新的科技革命的到來。計算機和網路時代的主要元素就是信息,通過計算機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將會空前加快,人們了解信息、傳遞信息的渠道將增多、速度將變快,信息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也將會變的更強。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將會推動與信息相關產業的進步與發展,如生物技術和電子技術等。而一些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技術也都將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巨大發展,從而促使科技作為人類社會第一生產力的地位顯得更為突出,甚至可能會讓科學技術逐漸上升為一種獨立的力量進入物質生產過程,並成為決定生產力大小的決定性要素。
在計算機網路時代,信息將會變成一個重要的社會資源,將會成為社會發展所要依賴的綜合性要素,而藉助於網路,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會變的更為簡單。我們可以通過建立專門的社會、行業、企業和個人的信息網路和信息資料庫,使社會經濟的各個部門都能夠把企業生產和經營決策建立在及時、准確和科學的信息基礎上,從而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其次,對於個人來說,通過使用計算機和網路,人類的工作和勞動方式也將會發生許多改變。生產活動有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三個要素,勞動者也就是人是生產活動開展的主體,他們將決定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以及勞動方式的選擇。同時,幾個生產要素也是相互作用,他們的合作程度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生產的效率和結果。
再次,計算機網路將會開辟電子化管理的時代。通過計算機網路,將會給政府部門的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方式和方法。未來電子化的政府管理模式可能會得以實現。
最後,計算機網路對老百姓生活的改變也將產生極大的影響。通過計算機和網路,我們在今後可以擁有一個新的公共和私人的生領域,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出現了嶄新的形式。網路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加方便,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使世界的距離變的越來越小。
由此可見,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將會對人類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將會引起社會的生產和生活的革命性變化,將會推動人類文明向更高的階段發展。
以上供參考。
② 互聯網發展帶給我們的好處
互聯網發展帶給我們的好處是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發布。從購物、繳費、訂票等生活應用的革新,到網約車、共享單車等新事物如雨後春筍,越來越多的人體驗到了與時代發展同步的獲得感。可以說,從單一的技術發明,到覆蓋衣食住行用的隨處可見,互聯網「越來越像空氣」,彌漫在每一個人周圍。
不僅如此,如果說,生活方式的進步是網路力量最直觀的彰顯,那麼在公共領域帶來的價值嬗變和制度進步,成為互聯網時代不容忽視的特徵。微博微信成為社會輿論的組成部分,廣播直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2)網路進步到哪裡擴展閱讀:
應當說,互聯網在精神領域掀起了一場頭腦風暴,「多元價值、凝聚共識,提倡共享,實現多贏」等理念深入人心,由此誕生的「互聯網思維」不僅被行業奉為圭臬,也在全面深化改革、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有著深刻的現實啟迪和實踐意義。
而對更多的普通人而言,最大的觸動就在於,信息壁壘的消弭,讓芸芸大眾不僅享受技術進步帶來的生活便利,也增強了每一個網民在社會公共生活當中的參與感和現場感。
有人曾經這樣比喻網路,說它是看世界的窗口和望遠鏡。「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藉助互聯網羽翼,我們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但最重要的是,會讓我們思考得更深,行走得更穩。
③ 中國在互聯網的幫助下 取得了哪些方面的進步和成就
互聯網給與我們社會的進步:
互聯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響我們的社會生活、改變我們的傳統觀念。
毋庸置疑,互聯網首先是一場技術革命。互聯網不僅改變了我們的消費方式,中國的生產、製造、商業流通形態也因電子商務的縱深推進而發生著一次天翻地覆的革命。網路社區的出現,為我們架構了一個完全平等的、開放的、去中心化的平台,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傳播者」,而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收者」。我們欣喜地發現自己也擁有了「製造輿論」的能力,於是一場誕生於網路的話語狂歡頓時席捲全國。
傳統媒體不能報道、不願報道、不去報道的事件在網路中被不斷傳播,無限放大,網路輿情開始深刻地影響政治生活。而「心直口快的網路社區」與「恪守宣傳口徑的傳統媒體」展示的中國圖景,卻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樣看來,互聯網又絕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技術革命與政治革命、社會革命是無法分開的。事實上,互聯網正在推動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生深刻的變革。
以下是記者訪問前雅虎中國總裁謝文的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互聯網將極大推動人的解放
記者:就互聯網對中國的影響而言,單純的技術層面我們這次不多聊,但是我想我們可以先釐清,互聯網對技術時代某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帶來了哪些全新的革命。
謝文:我想最根本的是所謂「去中心化」。互聯網和以往的通訊系統、交流系統、媒體系統最大的區別在於它沒有中心。每個節點、每個成員,無論從技術層面上講還是邏輯層面上講,都是平等的。人們之間是互動,而不是廣播,這一點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
記者:你說的去中心化,其實與啟蒙時代以來弘揚個體價值有點脈承關系。整個西方的啟蒙主義,一直以來都是在倡導這種個體主體意識。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在某種程度上,在效果上促進了西方啟蒙主義所倡導的東西。而互聯網的這一價值,在集體主義意識根深蒂固的中國文化傳統里,意義顯得更加積極。
謝文:當年美國國防部設計互聯網是為了保證蘇聯的導彈不至於把通訊中心炸毀了,這個系統就倒了,所以要求所有參加系統的每一個都不會因為另外一個點壞掉了。說穿了就有點像咱們這個社會一樣,你干什麼和我干什麼互不幹擾。可是電視、廣播、報紙都是有中心的,電視我不播、報紙我沒賣,你就不能看。互聯網不是,互聯網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平等的,從任何角度切入都可以的一個體系。虛擬的網路世界比我們現實世界更加平等、開放,更加傾向弱勢群體。
記者:就像你提的平等性,它又是一個多樣化很有差異性的。
謝文:既然人人可以參與,機會是平等的,所以就有無窮盡的演員,都在網上發出自己的聲音,試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存在於網路世界,呈現給我們的網路世界就是多樣化的,無中心的。
記者: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可能讓人重新去思考人和人,人和國家,人和各種組織之間的關系問題。
謝文:現實社會當中必然存在組織化、等級化、層級化的結構。為什麼現實社會當中有那麼多層級化?就是因為時間、空間的局限,為了有效才會出現城市和各種組織。在現實生活當中,如果大家都個性化,你根本找不到你所需要的信息或者服務。而在網上,正因為去掉了物理的空間和時間,所以它就自然呈現出了一種一步到位。
記者:這種技術上的一步到位,在實際效果上把人的解放推到了一個相對徹底的地步。
謝文:這是局部的,還不是真實意義上、完全意義上人的解放,他使人的數字化的形象和他願意傳達給別人的信息能夠比較方便、比較低成本的得到傳播。真實的社會裡面,窮與富的差別仍然存在,不會因為有了網路世界就一下子消除,但是將一步一步來嘛。
記者:交換的成本很低,平等的目標應該是越來越快地在實現。
在網上,首先是自我存在,然後是自我表達、自我展示,再然後是與其他人的互動,這些都極大地降低了互聯網以前的現實社會中的麻煩、損耗,從而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生存和交往的效率。
2.互聯網對社會有極強的重組作用
謝文:現在總的大趨勢是,隨著一代代新人的出現,互聯網滲透人們生活,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正在極速地擴大。
記者:這些年我也一直在觀察一些人,尤其是一些所謂的公共知識分子。從他們剛開始進入互聯網,到這10年下來,他們的狀態、理解力、視野,都有很大的進步。而且這種進步還不只是來自於外在的資源整合,我看到更多的是他們內在的進步。
謝文:因為方式都變了。比如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把陳凱歌這個人都給改造了。原來以為自己和若干個寡頭、媒體搞好關系就可以,自己公關去營造一個形象,沒想到出了胡戈這樣一個小人物弄一下,大家的博客、帖子一轟,陳凱歌先是非常不忿地抗議,到最後一下變得很低調、很務實了。過去精英控制媒體、控制言論渠道,可以生活在自己想像中的那麼一個環境,現在不可能了。像這樣的東西對整個社會是有相當大的重組作用的。
記者: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這樣一個官僚制科層化的社會,那種一廂情願的控制思維是根深蒂固的。
謝文:這個是一個過程,像你們年輕人可能總覺得慢,像我們年紀比較大有過經歷的人,我反而感覺到一種大勢所趨。和其他國家、其他社會相比較而言,我覺得互聯網對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開放、改革是有著實質性的巨大的作用。
中國社會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當中,正好趕上了技術進步、趕上了互聯網的出現。我們得慶幸,就是這時間的陰錯陽差,使得我們和其他某些國家和地區在走向現代化開放過程的類似階段相比,我們的成本低得多。
3.互聯網互動將引導公眾學會對話
謝文:在我出國之前,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和世界基本上是隔絕的。我們有限的一點信息是通過一些間接的方式傳進來,得到的外部世界的概念完全是支離破碎的,甚至是扭曲的、過時的。有了互聯網以後,現在20多歲的人看世界,只要你願意看,你獲得世界的景象就完整得多、豐滿得多、及時得多,而成本接近於零。現在真的是可以「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現在就變成了傳統媒體跟著網路媒體的步伐在前進,這是一種話語權的轉變。以前的媒體,有點精英的潛意識,而現在是網民的行為在引導著人們應該看什麼、關注什麼。這種無中心,把精英打到地面上來,我覺得就形成了中國走向現代化、民主化的一種社會基礎,沒有什麼神聖不可侵犯的偶像,沒有什麼不可以討論的話題。這種社會自動調節,就使整個社會顯得比較健康。
記者:但是在這種泛技術論的觀念支撐下,這個過程當中有沒有你所擔心的問題?
謝文:這和市場經濟理念相似,只要是充分地開放、平等地競爭,優勝劣汰。活下來的自有他的理由。精英思想、嚴肅文章會自動去它該去的地方。當然可能存在一種情況,就是誰掌握了這個平台,誰掌握這個技術好一點、早一點、快一點,他就可能在某一個時期享有更大的發言權和影響力。但是和過去比是進步。
記者:可能這種擔心顯得太遙遠了一些,西方的哲人也在思考所謂技術統治的時代所帶來的種種問題。
謝文:我不認為互聯網在技術上有什麼了不起,遠遠沒有達到軟體業的高技術。當然這里邊有些問題肯定是有。就是在當信息充分流動,人人都可以參與,信息傳播互動的成本接近於零的時候,是不是還應該有一定的游戲規則?
記者:近期的群體性事件,基本都發生在縣市層面。這些地方的互聯網應用又是相對薄弱的。表面看來這之間有些錯位,但正是這種錯位給我們的思考和行動打開了新的空間。
謝文:這二者之間沒有因果關系。你不能說社會動亂多了是互聯網傳播的,也不能說沒有互聯網就不容易出事。甕安事件,從後來的報道看,屬於地方政府對人民的利益訴求不管不問,結果乾柴烈火一點就著,那個事和互聯網其實沒關系。
所以我覺得,互聯網作為一個社會工具的確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但是這種過程還是被人們,被現有的社會結構、社會力量所駕馭的,所以不要消極地、被動地、抵觸地去看問題。貨幣流通得越多,市場經濟越好,同樣,信息流動的越多,社會也越健康。
4.互聯網將推動中國變革
記者:一開始你就提了一個概念叫去中心化,後來我們又聊到互聯網本身會對現實結構帶來影響或者是造成沖擊。反觀整個政治生態,利益生態,大體而言還是一個一元化的結構,稱不上是一個絕對的、堅固的一元化,它是一個帶有諸多韌性的相對彈性的一元結構。我們將互聯網對中國現實結構的影響放在一個長時段來考慮的話,互聯網的去中心化趨勢,到底會對現在的社會結構帶來多大的影響?
謝文:互聯網應該是最基礎的、持續不斷的社會推動力之一,能夠和它並列的力量我覺得不多。互聯網不簡單是一個媒體,它使人們在虛擬空間中展開生活。中國的現代化過程中很多過去看來必然要經過的歷史階段,通過互聯網就一步到位了,這就是互聯網帶來的可能。
記者:但是研究群體無意識的人就很擔心,當一個系統完全自由,開放,每個人都可以自我展示、自我表達、自我行動的時候,會不會出現另外的問題?
謝文:咱們千萬不要把互聯網極端化,就好像現在社會已經被互聯網所操縱了。互聯網始終是一個平台,現在社會平台主體還是人,還是在一定的社會結構下變化。唯一的就是信息流動加速了,成本極低,所以免去了過去很多障礙。其他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依然在起作用,無非是大家可以選擇到底是主動利用,還是被動躲避甚至對抗。所以不會出現「互聯網無政府主義」。
美國互聯網程度比我們至少要深十年八年,美國社會依然故我,應該說進步很大。奧巴馬當選,85%的捐款來自互聯網小額捐款,奧巴馬就不用向大財團磕頭了。歷史上第一次民主黨的捐款超過共和黨一倍。這不是誰設計的,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結果,連民主黨自己都大吃一驚。
我很多美國朋友都說,沒想到一個美國黑人可以當總統,還是伊斯蘭背景的。你一定說這是互聯網造成的,不是。但是因為有了這個平台,加速了歷史進程,降低了歷史前進的成本,這就夠了。而且我不認為會出現那種人們難以控制,人們都說不可以的事情。
記者:從互聯網年輕人對前輩的話語挑戰來看,這一代年輕人,對「文革」以來作為一個整體的上一代知識階層是不滿意的。
謝文:中國的所謂作家階層,吃著老本,由於一個非常老化的結構,放在一個特殊地位上,自我膨脹。他們面對網路作家態度,一開始仇恨、蔑視,後來惶恐。過去是因為社會經濟條件不夠,使得發言權控制在一小撮知識精英手裡,現在是優勝劣汰。
記者:通過傳統作家對網路寫手的態度轉變,這種社會交換和認同模式,以後所謂的政治精英、經濟精英可能也將踏上這樣一條相似的道路。
謝文:應該是。信息傳播加快,對政治和經濟來說主要是正面影響,所以政治精英和商業精英失去的比較少;但是對知識來說,過去壟斷知識、壟斷信息的知識精英階層是失去最多的,所以知識精英的失落感最突出。
記者:更准確地說,整個互聯網的出現,對根深蒂固的控制觀、壟斷觀是嚴重的沖擊。這種控制觀不僅僅是政府的治理思維,在很多普通人身上同樣明顯。
謝文:我們用英文叫soft control(軟控制),互聯網對這塊是有了根本的摧毀。過去都是因為地域、信息不對稱,信息傳播有成本,經過選擇才成了某種社會秩序或者某種利益切割。現在這個東西盪然無存了,我覺得聰明人就趕快適應、趕快利用。
記者:我非常認同你這個觀點,互聯網對中國的革命性影響正剛剛開始。尤其是你剛才說的這種互動關系,這將把生物意義上的共生關系發揮到極致,它不僅僅是個體之間的,甚至是個體與任何組織乃至國家之間的共生。
謝文:有人擔心有了IM(即時通訊軟體)、twitter(微博客),錯誤的東西會造成摧毀性的傳播,沒那事,不會因為信息的傳播而造成人們基本價值觀念的改變。所以要熱情擁抱、充分利用,趕緊跟上歷史前進步伐才是最好的辦法。
記者:在互聯網這個場域里,它不僅僅是商業利益的切割和爭奪,還是一個社會諸多價值觀交換和磨合的場所,他們在發生很激烈的觀念沖突,每一次爭論之後,各自都回去不斷地修正自己的立場、觀念,你會發現這個過程在持續不斷地往前走,而這種觀念的交換,會對我們固有的意識形態本身造成巨大的潛在影響。
謝文:現在一個中等的網站一天有幾百萬人看都很正常,一些知名的門戶網站可能有上億人看。這已經超過壟斷媒體的影響力了。這個時候不去擁抱它,而是想辦法限制它,純粹就是逆水行舟。
記者:我看你博客上面還有一篇文章,裡面用來系統的這個概念,闡述了所謂的生態系統、凈化系統、智能系統三個層次,這個跟現實的系統聯系在一起思考的話,這方面你有沒有什麼更新的思考?
謝文:我那個說法特指互聯網自身的情況。互聯網最早其實是最簡單的通訊工具。就是我們簡單地模仿了一個郵局,模仿了一個電話,後來又模仿了一個媒體,現在我們要模仿這個社會。這個社會的真實生態是什麼樣的,自然邏輯是什麼樣的,互聯網到了那個階段就可以很粗糙地一步一步地開始模仿整個社會了。當這個階段過去以後,它非常有可能反客為主,變成人們依託互聯網作為自己生活的基點,再開始自己的真實生活,那就變成非常現代或者是後現代了。
現在隨著手機也3G了以後,你隨身攜帶一個信息中心,隨時隨地地獲取信息、發布信息、與人互動。當然現在3G手機還不夠好,但是這個過程我覺得幾年後會往前走非常明顯的一大步。這個過程不是哪一個人,也不是哪一個公司,是千家萬戶共同在努力,它是一個歷史進程。大家的合力產生了社會的巨大進步,這個過程是在潛移默化地前進。
④ 為什麼說說網路推動社會進步
2.1網路改變世界
1、為什麼說網路改變世界?
(1)網路豐富日常生活。
(2)網路推動社會進步。
2、網路豐富日常生活體現在哪些方面?
①網路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
②互聯網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
③網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
3、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或網路的優勢。)
結交朋友、查閱資料、學習新知、購買物品、尋醫問葯、休閑娛樂。
4、網路推動社會進步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網路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網路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③網路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台。
5、網路對保障公民的哪些權利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6、網路中存在哪些消極影響?(或網路的弊端。)
①網路信息良莠不齊。②沉迷網路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③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
7、侵犯隱私的行為表現、危害。
①表現:信息泄露、手機竊聽、窺密偷拍等。
②危害:這些行為會給被侵害人造成困擾和傷害,給社會帶來恐慌和不安。
2.2合理利用網路
1、我們如何合理利用網路?
①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要學會「信息節食」。③學會辨析網路信息,讓謠言止於智者,自覺抵制不良信息。④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路參與者。
2、如何做到「信息節食」?
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該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於網路。
3、網路生活的基本准則。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4、如何做一名負責的網路參與者?
不製造和傳播謠言,不泄露他人隱私,不惡意攻擊他人,不宣洩極端負面情緒,……
5、如何傳播網路正能量?
①我們要充分利用網路平台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向有關部門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表達我們的訴求,為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②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路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
⑤ 網路是如何推動社會進步的
網路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促進了人財物的流動,推動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了經濟發展生平;
網路促進了民主政治的進步。互聯網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有利於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網路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台。互聯網提高了文化傳播的速度,促進了創新資源的合作與共享。
⑥ 網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
互聯網信息網路化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多角度以及多層次的。
面對互聯網的便利,我們越來越依賴網路了。在生活中如何看待這種影響呢?
互聯網上的信息非常豐富,五花八門,帶給我們很多便利。然而,無形之中我們每天都感覺脫離不了網,在家的時候網斷了或者信號不好心情就比較差,心情會有點焦慮。究竟如何正視互聯網的影響呢?我們要堅信一點,互聯網是時代發展的方向,它的好處遠遠大於壞處的。
互聯網消除了信息壁壘。
無論是我們想學的,想做的,想認識的,基本上都是可以從網路上解決的。互聯網讓我們的學習成本變的很低,現在只要是想學的,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教程!能自學、愛鑽研的人可以很快的成長起來,變的越來越優秀,讓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變大。現在的世界需要更加專業,但又更加全面的人才,而互聯網給了大家這樣的學習機會。
互聯網擴大了交友圈子。
互聯網讓交友沒有地域的限制,可以接觸到更多優秀的人。好友變多了,選擇變多了,找到合適伴侶的機會也增加了。隨著互聯網漸漸普及,網路上出現了很多社交網站以及一些即時聊天工具。這樣,你可以及時的在互聯網上和親朋好友分享你的照片或者視頻什麼。所以說,社交網站在一定程度上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
互聯網可以讓大家找到自己喜歡的圈子和喜歡的人,相反,騙子也魚目混珠,關鍵還是要有辨識的能力。
互聯網豐富了我們的業餘生活。
互聯網對於我們的社會生活影響極深,網上娛樂非常之多。電影,運動賽事,音樂會,游戲等等,這些娛樂活動都可以在互聯網上觀看到,這是互聯網帶給我們的一個重要的影響。同時,在線購買這些活動的門票等等,為人們參加娛樂活動提供便利。
互聯網極大的提升了我們的工作效率。
⑦ 網路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有哪些作用
網路將會推動社會生產力以更快的速度發展計算機和網路時代的主要元素就是信息,通過計算機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將會空前加快,人們了解信息、傳遞信息的渠道將增多、速度將變快,信息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也將會變的更強。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將會推動與信息相關產業的進步與發展,如生物技術和電子技術等。
通過計算機網路的連接,人們可以足不出戶的完成工作和學習任務,可以讓大家節約出更多的時間去處理一些其他的事,使人們在行動甚至是思想上都得到了解放。通過網路進入生產過程,我們可以把原先大量的人力支配的生產環節節約出來,讓他們去從事更為靈活的生產活動。
⑧ 網路在哪些方面改進了我們的生活
世界經濟學家說:「不管你現在做什麼或有什麼想法,你必須要迎接到互聯網,然後適應互聯網,除此之外你無選擇。」
十年前,當老百姓對互聯網、網際網路還是十分陌生的概時候,網路就挾著現代文明對二十一世紀的憧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闖入了我們的生活。幾年來,隨著計算機產業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是也其他任何一個行業里所不可想像的,就像一匹脫了韁的野馬,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馳騁著。相信當時絕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網路將會對我們現實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經過幾年的迅速發展之後,人們逐漸認識到網路漸漸成為我們生活的不可分隔的一部分,我們現在的生活需要互連網,以後的生活將依賴互連網,這不是危言聳聽,網路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從最初的撥號上網到ISDN,從ADSL到光纖接入,網路的技術在飛速的提高著。網路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了越來越大的改變。網路不僅給你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也給你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以前需要在大堆的書本里去查找資料,現在,只有你在搜索引擎里,敲入幾個字,你所需要的資料只要幾秒鍾就能找到了;以前要從電視、報刊、收音機這些傳播媒體上得知一些國家大事,新聞動態等,現在,你只要在網上搜索就可以得知最新最快的新聞;以前,相隔兩地的朋友們要可以用寫信的方式來保持聯系,現在,朋友們都用E-mail保持聯系,還可以在用QQ、MSN等等進行及時聊天;以前,想知道最新推出了什麼新款的衣服,得到犧牲一天的時間去逛街,又累又不一定有結果,現在想看有什麼時尚新款的品牌衣服,只要到「品牌之家chinapp.com」上面滑鼠動動就有自己想知道的答案了;以前,看電影得到電影院里去看,現在,只要上網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你想看的電影了;以前,喜歡外地的某些東西,得要托那裡的朋友幫買了寄來,現在,在網上就可以購物,在網上直接支付,就可以馬上買到你所喜歡的。
網路的廣泛應用,也給企業帶了更多的好處,它節省了很多不必要的人員開銷,不必要的中間過程,以及很多可能會發生的錯誤,現在有許許多多的企業,都是藉由網路平台來完成一筆筆的交易。很多大型小型的企業也都不約而同的採取企業網站的方式在互連網上展示自己,讓人們了解它們。
網路改變生活,我想上網的朋友們一定都是深有體會的,所有網民在生活工作上應該都是有所改變的。從找資料,看新聞,發郵件,尋品牌到網上購物,大家有目共睹,這是每個網民都可以體會到的,互聯網還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方式。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弊端,有了互聯網,很多人都變懶了,許許多多的人,寧可呆在電腦前消磨時光,也不願花時間和親人朋友相聚,這樣導致了親情友情的疏遠了;冰冷的E-mail取代了那些帶著熟悉筆跡的信了,信可以永久的保留著,E-mail卻隨時可以刪除;許許多的人沉迷在虛幻網路聊天和網路游戲中,難以自拔,跟現實生活越離越遠。網路也被一些心懷不軌的人所利用,產生了許多網路詐騙、病毒以及不良信息等等危害著社會不健康的內容,只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那樣網路才能更好服務於我們的生活,來改變我們的生活,使我國的經濟建設更進一步。
最近一位著名的素質教育專家對網路痛加指責,痛斥網路巨頭們賺的是昧心錢,指責是網路游戲令許多孩子沉溺網路,荒蕪學業,是網路色情讓有些年輕人胡思亂想,喪失道德。這種觀點贏得了不少學生家長的贊同,多數學生家長認為網路不是好東西,對孩子充滿了誘惑。彷彿世風日下,道德淪喪,好人學壞,一切都是網路的錯。
平心而論,果真如此嗎?不!網路只是我們手中的一種工具,就像一把刀一樣,既可以為我們所用,如果使用不善,也會傷到我們自身。大多數人沉迷於網路是因為對現實的不滿足或者是無力改變現實中的現狀,從而寄情於網路來盡情的表現自己,從虛擬的成功中得到現實中所難以獲得的滿足感。
難道你不覺得,網路正在改變著人們生活的方式和內容。在互聯網上,我們既可以看報讀書,也可以求診問醫;既可以聊天交友,也可以沖浪遊戲;你可以方便地看電影電視,也可以足不出戶寫信購物。它能讓你的感情盡情揮灑,嬉笑怒罵甚至惡作劇,也能夠讓你創作發明,發揮你的聰明才智。他就如一個潘多拉魔盒,裡面五彩繽紛,精彩紛呈,對你誘惑無窮;他就像大海,可以任你劈波斬浪,奔向理想的遠方;也可以讓你漫不經心地徜徉在沙灘上,讓你繾綣的柔情在這里釋放……
但是,不可否認網路在有益人們生活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不少遺憾。黃色信息泛濫;游戲推陳出新。這的確給青少年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不少人經不住誘惑,沉溺其中,交友漸減少,親情漸疏遠,感情變冷漠,思維變荒誕。學生荒蕪學業,成人影響工作;意志薄弱者經不起誘惑,違法犯罪,違背公德;感情單純者,上當受騙,離家出走,尋求虛擬生活。
但因此就否認網路對現代文明的推動作用,和對網民的正面影響,是不公正的。諾貝爾發明了,大大解放生產力,但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正是的威力,使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上億人喪生。現在的阿富汗、中東、伊拉克,每天都有數十人因而喪命。這是的罪惡,但因此就否定諾貝爾的發明,恐怕人人都認為不可能。
網路也一樣,盡管我們有些人痛加指責,恨不能將其鏟除而後快,但任憑你如何痛恨,你怎麼也不可能否認這是科學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果,你怎麼也不能否認現在人們的政治、文化、工作和生活已經永遠離不開網路。任何事物都可能是雙刃劍。汽車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方便,小偷也可以開著去搶錢;火箭可以發射衛星,也可以發射導彈。河裡能淹死人,不能說河不好,海里常翻船,不能將海填滿。網路也是是矛盾的統一體。就看我們如何利用,如何管理。
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一名大學生而言,網路是我們必須認真學習並掌握的一門必修課,既不為其所傷,也不要沉浸在虛擬的網路游戲當中,真真正正的把它當作我們以後的一門工具來掌握,學習有益的方面,摒棄有害的東西。從而為作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網路已經實實在在地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無法迴避,也不可能開倒車,我們只能正確面對,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加強監督,管理科學,讓網路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生活。
⑨ 網路推進社會進步在政治方面有哪些表現
網路推進社會進步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政務網路公開與政務網路化辦理,節省人力物力,加快老百姓辦理速度。二是老百姓可以網路參與政務,表達自己意見,促進政策的修改和實施,也促進了民主政治發展、對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政府開拓這樣的網路渠道的作用:
1、有利於中央政府更深入地了解社情民意,履行法定職責,更好地服務人民;
2、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使人們更加便利、有序參與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對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發揮著重要作用;等等。
(9)網路進步到哪裡擴展閱讀:
建設「網路生態文明」,需政府部門嚴格監管。政府需繼續加大網路空間的整治力度,把任務扛起來、把責任擔起來,各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明確任務、細化分工、落實責任,形成各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統籌推進網路生態整治工作,營造一個干凈、和諧、積極、向上、文明的網路環境。
政府在嚴監管的過程中同時應加快法制化進程,填補網路治理空白,網路制度的建設需要及時推進,有關部門要根據網路生態本身的特點開展」清網行動」,加強監管,嚴格標准,讓網路生態環境早日制度化、常態化,在網路空間里,法律法規必須得到尊重,人民群眾的利益必須得到保護。
⑩ 互聯網的進步,將來社會是什麼樣的
個人認為,互聯網的發展和進步,會給將來社會帶來如下的變化:
首先,人們獲取知識和資源的途徑越來越便捷,資源的優質性也會有很大提升。隨著5G網路的發展普及,各種電子設備的應用,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在任何地方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識。信息獲取的便捷性,讓大家不在拘泥於一家之言,而是有了更多的言論自由。
所以對於互聯網發展,我們也要帶著辯證的眼光看問題。互聯網的發展給人們的衣食住行和工作帶來了諸多便利,但互聯網發展中存在的弊端也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