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在計算機網路領域的摩爾定律晶元的運行

在計算機網路領域的摩爾定律晶元的運行

發布時間:2022-05-03 17:02:04

⑴ 介紹一下計算機的摩爾定律

什麼是摩爾定律?
摩爾在1965年文章中指出,晶元中的晶體管和電阻器的數量每年會翻番,原因是工程師可以不斷縮小晶體管的體積。這就意味著,半導體的性能與容量將以指數級增長,並且這種增長趨勢將繼續延續下去。1975年,摩爾又修正了摩爾定律,他認為,每隔24個月,晶體管的數量將翻番。

這篇文章發表的時候,晶元上的元件大約只有60種,而現在,英特爾最新的Itanium晶元上有17億個硅晶體管。

盡管這一定律後來成為里程碑似的東西,但這篇文章當時並沒有放在首要位置,文章所在的頁碼是114頁。

摩爾最近說:"當時,你不會想把這種東西放入你的檔案中的,我當時沒有想到它會如此的精確。"

為什麼是硅?

這是一個材料科學上奇跡。硅是是一種很好的半導體(它能夠導電,但同時也可以控制的方式進行的),盡管收縮,硅的晶體結構仍然能保持完整。

摩爾定律現在失效了嗎?

沒有,盡管很多分析師與企業的官員已經放言摩爾定律將過時,但它可能仍然發揮作用。

一些人,比如惠普實驗室的 Stan Williams與Phil Kuekes認為,到2010年,晶體管的收縮將成為一個問題。因此,廠商需要找到新的替代材料,比如惠普的"交叉開關"(crossbar switches)。

另外一些人,比如英特爾的科技戰略部主任 Paolo Gargini則宣稱,到2015年,製造商們才開始轉向混合晶元(hybrid chips),比如結合了傳統晶體管元素與新出現材料,比如納米線的晶元。到 2020年,新型晶元才會完全投入使用。

從理論的角度講,硅晶體管還能夠繼續縮小,直到4納米級別生產工藝出現為止,時間可能在2023年左右。到那個時候,由於控制電流的晶體管門(transistor gate) 以及氧化柵極(gate oxide)距離將非常貼近,因此,將發生電子漂移現象(electrons drift)。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晶體管會失去可靠性,原因是晶體管會由此無法控制電子的進出,從而無法製造出1和0出來。

(註:納米是衡量晶元的體積單位。一納米是一米的十億分之一。目前的晶元一般使用90納米工藝製造。)

如果失效會怎樣?

很難講。如果替代晶體管的材料永遠找不到,摩爾定律便會失效。如果替代材料出現了,那麼類似摩爾定律的規律將仍然出現。

最好的替代材料是什麼?

天知道?碳納米管,硅納米線晶體管,分子開關(molecular crossbars),相態變化材料( phase change materials),自旋電子(spintronics)目前都處於試驗階段。

盡管硅有局限性,但製造商與設計師們仍然喜歡這種材料。硅將繼續出現在某些設備當中。

摩爾表示:"我認為,硅技術仍然是製造復雜微結構及材料的基本方法。"

誰提出了摩爾定律?

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Carver Mead也參與了摩爾定律的提出。摩爾表示,20年來,他對人們稱他為摩爾定律創始人的做法受之有愧。英特爾的前官員David House曾經推斷說,晶體管的數量每18個月翻番。實際上,晶元的性能每隔18個月翻番一次。摩爾強調說,他從;從來沒有說過18個月。

摩爾定律不適合於硬碟驅動器的容量或者其它設備之上。摩爾開玩笑的說:"摩爾定律已經被應用於任何呈現指數級增長的東西上面,我很高興因此而獲得好評。"

翻番有何用途?

晶體管數量翻倍帶來的好處可以總結為:更快,更小,更便宜。根據摩爾定律,晶元設計師的主要任務便是縮小晶體管的大小,然後讓晶元能夠容納越多的晶體管。晶體管的增加可以讓設計師為晶元添加更多的功能,比如3D顯卡,從而節約成本。

晶體管的增加也能夠讓設計師將精力放在依靠晶元的總體性能上。由於新舊晶元的體積一一樣,因此新款晶元的成本與舊款晶元一樣。

另外,小的晶體管意味著電子不需要傳得過遠,從而提升了晶元的性能。

摩爾定律如何影響實際產品?

摩爾定律讓生產找到了提升其產品性能的途徑。18年前,"華爾街"這部電影裡面的麥克爾道格拉斯拿的手機象一塊磚,而現在,晶體管數量的增加讓多功能手機得以出現,電視,7百萬象素照相機,MP3 音樂播放器都能夠融於小小的一隻手機當中。

功能更加強大,價格更加便宜的晶元讓軟體開發商們得以開發出既時通訊,3D游戲以及網頁瀏覽器這樣的東西。

技術難點在哪裡

將電流弄進晶體管相當困難,晶體管會發熱,這是一個問題。一些晶體管結構,譬如氧化柵極,僅有幾個原子那麼薄,因此很容易漏電。

硅的出路在何方?

趨勢是將硅應用到新地方。未來幾年,各種才起步的公司希望在牆壁上,傢具中甚至野生動物身上嵌入感測器。微流體晶元(Microfluidics Chip)可以讓醫生用筆記本電腦獲知許多病人的身體狀況。

經濟方面的影響有哪些

僅有幾個行業會受此影響。汽車製造商們已經表示將會改造汽車內部的茶托(cup holders )以及汽車的外形,因為汽車的引擎不會朝令夕改。

摩爾定律對於經濟健康嗎?

是也不是。專門衡量摩爾定律的一個規則叫做Rock定律。Rock定律說,晶元工廠的組裝成本每四年會翻番。現在,新的組裝工廠會耗資數十億美元。出於成本原因,絕大多數的晶元公司現在並不擁有組裝工廠。

華爾街的分析師,未來學家,甚至晶元企業的官員一直在表示,高昂的成本將終結或者減弱摩爾定律的使用。

摩爾還做了哪些別的預測?

摩爾還是預測過家用電腦以及電子表。 上個世紀70年代初,在電子學雜志的,摩爾還預測了"奧弗辛斯基效應應用電子標准內存"(Ovonics Unified Memory)。

並不是摩爾說的每樣東西都變為了現實。他曾經預測說,現在的晶圓(wafers)直徑會達到56英寸,現在的晶圓直徑已經突破了12英寸。
參考資料:http://huishushudema.blogchina.com/

⑵ IT產業中的摩爾定律是什麼

IT產業第一定律:摩爾定理

</FONT>

1965年4月,美國《Electronics(電子學)》雜志刊登了一篇並不起眼的文章,文章提出「當電路所包含的元件數目上升時,單位成本就會下降」的規律,並預言微處理器晶元的電路密度每隔一年將翻番。文章作者戈登·摩爾(Gordon E. Moore)當時任Fairchild半導體公司研發部主任。摩爾做夢也不會想到三年後,由他合作創辦的英特爾(Intel)公司會成為世界的頂級企業,而那則名不見經傳的預言也逐步演化為一則業界公認的定律,領跑全球計算機業發展四十年。

從概念到理論

1929年,戈登·摩爾出生於美國的一個臨海小鎮。出於對化學的喜愛,踏上求學之路後摩爾一口氣拿下了物理化學博士學位。1956年,摩爾進入肖克利實驗室,開始了向計算機領域的轉型。摩爾性情沉著平靜,思路活躍敏捷,對於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難題他總能找到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進入20世紀60年代,集成電路的發展剛剛邁出蹣跚的腳步。1965年的一天,摩爾無意中拿出尺子畫了張草圖,他突然發現,如果縱軸代表晶元的增長情況,橫軸為時間,那麼畫出的曲線會延伸呈現很有規律的幾何增長。由此,摩爾做出一個大膽的預言:「當電路所包含的元件數目上升時,單位成本就會下降。到1975年,在單塊硅晶元上面會被塞進去6.5萬個元器件。」而在當時,同樣大小的一塊晶元只能容納60個元件。摩爾的發現發表在當年第35期《電子》雜志上,文章強調:工藝技術的進步使計算機性能保持幾何級數增長,這種增長非常有規律,微處理器晶元的電路密度以及它潛在的計算能力每隔一年會翻番。

1971年,英特爾公司生產出第一個晶元4004,內含2300個晶體管,其後英特爾8080接踵而來,其內部集成晶體管個數翻了一番,達到5000個。不過,這與摩爾最初的預言還存在一定差距。為了保證計算的精確性,1975年摩爾對這一規律進行了修正,將翻番的時間從一年調整為兩年。其後這一時間又被調整為兩者的平均值:18個月。

摩爾發現的規律像一個神奇的咒語,被其後數十年晶元發展的實際情況所驗證,人們稱它為信息產業中的「摩爾定律」。 英特爾也在「摩爾定律」為中心的研發方向下,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業。

挑戰極限

20世紀6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卻提出一個另類的想法:如果我們從米出發,向微觀世界挺進,人類的工程完全可以向下延伸九個量級,即納米。

摩爾定律下的集成電路世界其實就是人們向微觀世界發起挑戰的嘗試。根據這一定律計算,到2010年,一個晶元上晶體管的數量將超過十億個。為了在單位面積的晶元上集成更多的晶體管元件,就要求不斷地提高微加工的技術。除了不斷減小元器件尺寸,還必須通過線路設計來解決增加功能、減少功耗與散熱的問題。

由於製造晶體管使用的材料(金屬氧化物、硅、金屬電極)自身的物理特性,決定了這種形式的晶體管的尺寸下限,因此隨著Intel一輪又一輪的新主頻CPU問世,這種結構的尺度潛力也即將被壓榨乾凈。除了開發出新型材料,CPU的製造工藝也在不斷地改進。從早期的0.35微米,逐步升級為0.28微米、0.18微米、0.13微米再到現在的90納米,以及未來的65納米。根據最新的資料,將於2005年底量產的英特爾「安騰」系列「Montecito」處理器,其內部將集成17億個晶體管。

摩爾定律是否會遭遇技術極限?有專家預測當製造晶元的技術達到線寬30納米時,現有技術可能難以繼續發展。然而,取代目前集成電路製造技術的納米技術至今仍未發展成熟,這將預示著摩爾定律的終結。

摩爾定律一直直接主導了PC的升級換代,也間接主導整個IT產業的升級換代。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更新,以「摩爾定理」為核心,速度至上、主頻為王的時代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電腦虎)

摩爾定理的創始人——戈登·摩爾

摩爾定理一直以來主導著行業的發展

⑶ 在計算機網路領域的摩爾定律,晶元的運算速度每多少個月翻一番

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來的。

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3)在計算機網路領域的摩爾定律晶元的運行擴展閱讀

摩爾定律的發展歷程:1965年4月19日,《電子學》雜志(Electronics Magazine)第114頁發表了摩爾撰寫的文章〈讓集成電路填滿更多的組件〉,文中預言半導體晶元上集成的晶體管和電阻數量將每年增加一倍。

1975年,摩爾在IEEE國際電子組件大會上提交了一篇論文,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對摩爾定律進行了修正,把每年增加一倍改為每兩年增加一倍,而普遍流行的說法是每18個月增加一倍。但1997年9月,摩爾在接受一次采訪時聲明,他從來沒有說過每18個月增加一倍,而且SEMATECH路線圖跟隨24個月的周期。

⑷ 摩爾定律是怎麼回事

什麼是摩爾定律?
摩爾在1965年文章中指出,晶元中的晶體管和電阻器的數量每年會翻番,原因是工程師可以不斷縮小晶體管的體積。這就意味著,半導體的性能與容量將以指數級增長,並且這種增長趨勢將繼續延續下去。1975年,摩爾又修正了摩爾定律,他認為,每隔24個月,晶體管的數量將翻番。

這篇文章發表的時候,晶元上的元件大約只有60種,而現在,英特爾最新的Itanium晶元上有17億個硅晶體管。

盡管這一定律後來成為里程碑似的東西,但這篇文章當時並沒有放在首要位置,文章所在的頁碼是114頁。

摩爾最近說:"當時,你不會想把這種東西放入你的檔案中的,我當時沒有想到它會如此的精確。"

為什麼是硅?

這是一個材料科學上奇跡。硅是是一種很好的半導體(它能夠導電,但同時也可以控制的方式進行的),盡管收縮,硅的晶體結構仍然能保持完整。

摩爾定律現在失效了嗎?

沒有,盡管很多分析師與企業的官員已經放言摩爾定律將過時,但它可能仍然發揮作用。

一些人,比如惠普實驗室的 Stan Williams與Phil Kuekes認為,到2010年,晶體管的收縮將成為一個問題。因此,廠商需要找到新的替代材料,比如惠普的"交叉開關"(crossbar switches)。

另外一些人,比如英特爾的科技戰略部主任 Paolo Gargini則宣稱,到2015年,製造商們才開始轉向混合晶元(hybrid chips),比如結合了傳統晶體管元素與新出現材料,比如納米線的晶元。到 2020年,新型晶元才會完全投入使用。

從理論的角度講,硅晶體管還能夠繼續縮小,直到4納米級別生產工藝出現為止,時間可能在2023年左右。到那個時候,由於控制電流的晶體管門(transistor gate) 以及氧化柵極(gate oxide)距離將非常貼近,因此,將發生電子漂移現象(electrons drift)。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晶體管會失去可靠性,原因是晶體管會由此無法控制電子的進出,從而無法製造出1和0出來。

(註:納米是衡量晶元的體積單位。一納米是一米的十億分之一。目前的晶元一般使用90納米工藝製造。)

如果失效會怎樣?

很難講。如果替代晶體管的材料永遠找不到,摩爾定律便會失效。如果替代材料出現了,那麼類似摩爾定律的規律將仍然出現。

最好的替代材料是什麼?

天知道?碳納米管,硅納米線晶體管,分子開關(molecular crossbars),相態變化材料( phase change materials),自旋電子(spintronics)目前都處於試驗階段。

盡管硅有局限性,但製造商與設計師們仍然喜歡這種材料。硅將繼續出現在某些設備當中。

摩爾表示:"我認為,硅技術仍然是製造復雜微結構及材料的基本方法。"

誰提出了摩爾定律?

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Carver Mead也參與了摩爾定律的提出。摩爾表示,20年來,他對人們稱他為摩爾定律創始人的做法受之有愧。英特爾的前官員David House曾經推斷說,晶體管的數量每18個月翻番。實際上,晶元的性能每隔18個月翻番一次。摩爾強調說,他從;從來沒有說過18個月。

摩爾定律不適合於硬碟驅動器的容量或者其它設備之上。摩爾開玩笑的說:"摩爾定律已經被應用於任何呈現指數級增長的東西上面,我很高興因此而獲得好評。"

翻番有何用途?

晶體管數量翻倍帶來的好處可以總結為:更快,更小,更便宜。根據摩爾定律,晶元設計師的主要任務便是縮小晶體管的大小,然後讓晶元能夠容納越多的晶體管。晶體管的增加可以讓設計師為晶元添加更多的功能,比如3D顯卡,從而節約成本。

晶體管的增加也能夠讓設計師將精力放在依靠晶元的總體性能上。由於新舊晶元的體積一一樣,因此新款晶元的成本與舊款晶元一樣。

另外,小的晶體管意味著電子不需要傳得過遠,從而提升了晶元的性能。

摩爾定律如何影響實際產品?

摩爾定律讓生產找到了提升其產品性能的途徑。18年前,"華爾街"這部電影裡面的麥克爾道格拉斯拿的手機象一塊磚,而現在,晶體管數量的增加讓多功能手機得以出現,電視,7百萬象素照相機,MP3 音樂播放器都能夠融於小小的一隻手機當中。

功能更加強大,價格更加便宜的晶元讓軟體開發商們得以開發出既時通訊,3D游戲以及網頁瀏覽器這樣的東西。

技術難點在哪裡?

將電流弄進晶體管相當困難,晶體管會發熱,這是一個問題。一些晶體管結構,譬如氧化柵極,僅有幾個原子那麼薄,因此很容易漏電。

硅的出路在何方?

趨勢是將硅應用到新地方。未來幾年,各種才起步的公司希望在牆壁上,傢具中甚至野生動物身上嵌入感測器。微流體晶元(Microfluidics Chip)可以讓醫生用筆記本電腦獲知許多病人的身體狀況。

經濟方面的影響有哪些?

僅有幾個行業會受此影響。汽車製造商們已經表示將會改造汽車內部的茶托(cup holders )以及汽車的外形,因為汽車的引擎不會朝令夕改。

摩爾定律對於經濟健康嗎?

是也不是。專門衡量摩爾定律的一個規則叫做Rock定律。Rock定律說,晶元工廠的組裝成本每四年會翻番。現在,新的組裝工廠會耗資數十億美元。出於成本原因,絕大多數的晶元公司現在並不擁有組裝工廠。

華爾街的分析師,未來學家,甚至晶元企業的官員一直在表示,高昂的成本將終結或者減弱摩爾定律的使用。

摩爾還做了哪些別的預測?

摩爾還是預測過家用電腦以及電子表。 上個世紀70年代初,在電子學雜志的,摩爾還預測了"奧弗辛斯基效應應用電子標准內存"(Ovonics Unified Memory)。

並不是摩爾說的每樣東西都變為了現實。他曾經預測說,現在的晶圓(wafers)直徑會達到56英寸,現在的晶圓直徑已經突破了12英寸。

麥特卡夫定律
乙太網的發明人鮑勃·麥特卡夫告訴我們:網路價值同網路用戶數量的平方成正比,即 N 個聯結能創造 N2 的效益。如果將機器聯成一個網路,在網路上,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到所有其他人的內容。

⑸ 在計算機網路領域的摩爾定律,晶元的運算速度每多少個月翻一番

這個說的是計算機晶元發展的趨勢,而不是指一個晶元會在出廠後有什麼變化
請參考一下資料
摩爾定律是指ic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名譽董事長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經過長期觀察發現得之。
計算機第一定律——摩爾定律moore定律1965年,戈登·摩爾(gordonmoore)准備一個關於計算機存儲器發展趨勢的報告。他整理了一份觀察資料。在他開始繪制數據時,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趨勢。每個新晶元大體上包含其前任兩倍的容量,每個晶元的產生都是在前一個晶元產生後的18-24個月內。如果這個趨勢繼續的話,計算能力相對於時間周期將呈指數式的上升。moore的觀察資料,就是現在所謂的moore定律,所闡述的趨勢一直延續至今,且仍不同尋常地准確。人們還發現這不光適用於對存儲器晶元的描述,也精確地說明了處理機能力和磁碟驅動器存儲容量的發展。該定律成為許多工業對於性能預測的基礎。在26年的時間里,晶元上的晶體管數量增加了3200多倍,從1971年推出的第一款4004的2300個增加到奔騰ii處理器的750萬個。
由於高純硅的獨特性,集成度越高,晶體管的價格越便宜,這樣也就引出了摩爾定律的經濟學效益,在20世紀60年代初,一個晶體管要10美元左右,但隨著晶體管越來越小,直小到一根頭發絲上可以放1000個晶體管時,每個晶體管的價格只有千分之一美分。據有關統計,按運算10萬次乘法的價格算,ibm704電腦為1美元,ibm709降到20美分,而60年代中期ibm耗資50億研製的ibm360系統電腦已變為3.5美分。到底什麼是"摩爾定律'"?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版本":
1、集成電路晶元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每隔18個月就翻一番。
2、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一倍,而價格下降一半。
3、用一個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每隔18個月翻兩番。
以上幾種說法中,以第一種說法最為普遍,第二、三兩種說法涉及到價格因素,其實質是一樣的。三種說法雖然各有千秋,但在一點上是共同的,即"翻番"的周期都是18個月,至於"翻一番"(或兩番)的是"集成電路晶元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是整個"計算機的性能",還是"一個美元所能買到的性能"就見仁見智了。

⑹ IT行業有個摩爾定律,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摩爾定律?

摩爾在1965年文章中指出,晶元中的晶體管和電阻器的數量每年會翻番,原因是工程師可以不斷縮小晶體管的體積。這就意味著,半導體的性能與容量將以指數級增長,並且這種增長趨勢將繼續延續下去。1975年,摩爾又修正了摩爾定律,他認為,每隔24個月,晶體管的數量將翻番。

這篇文章發表的時候,晶元上的元件大約只有60種,而現在,英特爾最新的Itanium晶元上有17億個硅晶體管。

盡管這一定律後來成為里程碑似的東西,但這篇文章當時並沒有放在首要位置,文章所在的頁碼是114頁。

摩爾最近說:「當時,你不會想把這種東西放入你的檔案中的,我當時沒有想到它會如此的精確。」

@@@@@@@@@@@@@@@@@@@@@@@@

今年是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著名的「摩爾定律」40周年。40年中,半導體晶元的集成化趨勢一如摩爾的預測,推動了整個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進而給千家萬戶的生活帶來變化。

1965年4月,當時還是仙童公司電子工程師的摩爾在《電子學》雜志上發表文章預言,半導體晶元上集成的晶體管和電阻數量將每年翻一番。1975年他又提出修正說,晶元上集成的晶體管數量將每兩年翻一番。

當時,集成電路問世才6年。摩爾的實驗室也只能將50隻晶體管和電阻集成在一個晶元上。摩爾當時的預測聽起來好像是科幻小說;此後也不斷有技術專家認為晶元集成的速度「已經到頂」。但事實證明,摩爾的預言是准確的。盡管這一技術進步的周期已經從最初預測的12個月延長到如今的近18個月,但「摩爾定律」依然有效。目前最先進的集成電路已含有17億個晶體管。

「摩爾定律」歸納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這40年裡,計算機從神秘不可近的龐然大物變成多數人都不可或缺的工具,信息技術由實驗室進入無數個普通家庭,網際網路將全世界聯系起來,多媒體視聽設備豐富著每個人的生活。

這一切背後的動力都是半導體晶元。如果按照舊有方式將晶體管、電阻和電容分別安裝在電路板上,那麼不僅個人電腦和移動通信不會出現,基因組研究到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等新科技更不可能問世。

「摩爾定律」還帶動了晶元產業白熱化的競爭。在紀念這一定律發表40周年之時,作為英特爾公司名譽主席的摩爾說:「如果你期望在半導體行業處於領先地位,你無法承擔落後於摩爾定律的後果。」從昔日的仙童公司到今天的英特爾、摩托羅拉、先進微設備公司等,半導體產業圍繞「摩爾定律」的競爭像大浪淘沙一樣激烈。

毫無疑問,「摩爾定律」對整個世界意義深遠。在回顧40年來半導體晶元業的進展並展望其未來時,信息技術專家們說,在今後幾年裡,「摩爾定律」可能還會適用。但隨著晶體管電路逐漸接近性能極限,這一定律終將走到盡頭。「摩爾定律」何時失效?專家們對此眾說紛紜。

美國惠普實驗室研究人員斯坦·威廉姆斯說,到2010年左右,半導體晶體管可能出現問題,晶元廠商必須考慮替代產品。英特爾公司技術戰略部主任保羅·加吉尼則認為,2015年左右,部分採用了納米導線等技術的「混合型」晶體管將投入生產,5年內取代半導體晶體管。還有一些專家指出,半導體晶體管可以繼續發展,直到其尺寸的極限——4到6納米之間,那可能是2023年的事情。

專家們預言,隨著半導體晶體管的尺寸接近納米級,不僅晶元發熱等副作用逐漸顯現,電子的運行也難以控制,半導體晶體管將不再可靠。「摩爾定律」肯定不會在下一個40年繼續有效。不過,納米材料、相變材料等新進展已經出現,有望應用到未來的晶元中。到那時,即使「摩爾定律」壽終正寢,信息技術前進的步伐也不會變慢。

⑺ 在計算機網路領域的摩爾定律每48個月一番是

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來的。

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7)在計算機網路領域的摩爾定律晶元的運行擴展閱讀:

1、集成電路晶元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每隔18個月就翻一番。

2、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一倍,而價格下降一半。

3、用一個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每隔18個月翻兩番。

⑻ 在計算機網路領域的摩爾定律是什麼

摩爾定律是指:IC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名譽董事長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經過長期觀察發現得之。

1965年,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准備一個關於計算機存儲器發展趨勢的報告,他整理了一份觀察資料,在他開始繪制數據時,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趨勢,每個新晶元大體上包含其前任兩倍的容量,每個晶元的產生都是在前一個晶元產生後的18~24個月內,如果這個趨勢繼續的話,計算能力相對於時間周期將呈指數式的上升。

「摩爾定律」意義

在摩爾定律應用的40多年裡,計算機從神秘不可近的龐然大物變成多數人都不可或缺的工具,信息技術由實驗室進入無數個普通家庭,網際網路將全世界聯系起來,多媒體視聽設備豐富著每個人的生活。

從技術的角度看,隨著矽片上線路密度的增加,其復雜性和差錯率也將呈指數增長,同時也使全面而徹底的晶元測試幾乎成為不可能。一旦晶元上線條的寬度達到納米(10^-9米)數量級時,相當於只有幾個分子的大小,這種情況下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將發生質的變化,致使採用現行工藝的半導體器件不能正常工作,摩爾定律也就要走到盡頭。

⑼ 計算機摩爾定律的詳細內容是什麼

1965年4月19日,時任仙童半導體公司研究開發實驗室主任的摩爾應邀為《電子學》雜志35周年專刊寫了一篇觀察評論報告,題目是:「讓集成電路填滿更多的元件」。摩爾應這家雜志的要求對未來十年間半導體元件工業的發展趨勢作出預言。據他推算,到1975年,在面積僅為四分之一平方英寸的單塊硅晶元上,將有可能密集65000個元件。他是根據器件的復雜性(電路密度提高而價格降低)和時間之間的線性關系作出這一推斷的,他的原話是這樣說的:"最低元件價格下的復雜性每年大約增加一倍。可以確信,短期內這一增長率會繼續保持。即便不是有所加快的話。而在更長時期內的增長率應是略有波動,盡管役有充分的理由來證明,這一增長率至少在未來十年內幾乎維持為一個常數。"這就是後來被人稱為"摩爾定律"的最初原型。

閱讀全文

與在計算機網路領域的摩爾定律晶元的運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電視如何看籃球賽 瀏覽:106
手機連接wifi沒網路電腦也沒網路 瀏覽:542
免費連接網路的軟體排行 瀏覽:678
怎麼樣才能導致網路異常電話中斷 瀏覽:523
網路音頻錄制軟體 瀏覽:364
杭州中國移動網路公司 瀏覽:678
網路信息安全指哪些問題 瀏覽:87
兩個網路插口互換路由器 瀏覽:33
電腦上的網路適配器怎麼安裝 瀏覽:359
網路工程軟考高級考哪個好 瀏覽:282
海島上網路信號怎麼解決 瀏覽:973
計算機網路實驗設置telnet 瀏覽:544
有線網路上不去什麼原因 瀏覽:435
計算機網路基礎教學心得 瀏覽:994
無線網路技術崗位 瀏覽:925
網路有多少人會送禮物 瀏覽:145
廣電網路新路由器換舊路由器安裝 瀏覽:977
路由器怎麼設置成多個網路 瀏覽:261
影響網路穩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瀏覽:984
如何查找網路制式 瀏覽:749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