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述計算機網路的定義,OSI網路參考模型與TCP/IP協議的體系結構。
TCP/IP協議並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層參考模型。傳統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一種通信協議的7層抽象的參考模型,其中每一層執行某一特定任務。該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種硬體在相同的層次上相互通信。這7層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話路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而TCP/IP通訊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路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這4層分別為:
●應用層:應用程序間溝通的層,如簡單電子郵件傳輸(SMTP)、文件傳輸協議(FTP)、網路遠程訪問協議(Telnet)等。
●傳輸層:在此層中,它提供了節點間的數據傳送服務,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用戶數據報協議(UDP)等,TCP和UDP給數據包加入傳輸數據並把它傳輸到下一層中,這一層負責傳送數據,並且確定數據已被送達並接收。
●互連網路層:負責提供基本的數據封包傳送功能,讓每一塊數據包都能夠到達目的主機(但不檢查是否被正確接收),如網際協議(IP)。
●網路介面層:對實際的網路媒體的管理,定義如何使用實際網路(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來傳送數據。
2.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從字面理解就是把一台台計算機通過「網路」的形式連接起來,從而實現單機無法實現的功能。
計算機不解釋
而網路依其規模分,可以分為區域網(公司網),廣域網等
按其連接介質分又可以分為無線網路,有線網路,光網路等,
按其連接方式分又可以分為令牌網,對等網等諸多方式
一般我們的專家會將網路分成7層,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OSI模型,大多網路均離不開這種形式,而面向用戶的只是最頂端的用戶層,底層基本不用去了解
3.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
(3)計算機網路模型的定義擴展閱讀:
由於計算機網路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為了簡化其設計,通常採用結構化的設計方法。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指整個網路系統邏輯結構和功能分配。計算機網路系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將一個復雜系統分解成若干個容易處理的系統,然後分而治之,這種結構化設計方法是工程設計中最常見的手段。分層就是系統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層次結構的好處在於是每一層實現一種相對獨立功能。分層結構還有一與交流、理解和標准化。計算機網路的層次結構一般以垂直分層模型還表示。
4.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的精確定義並未統一。最簡單的定義是:一些互相連接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
你可以這樣理解,相互連接在一起的,能相互通信的計算機,並且每台計算機有獨立處理數據的能力(而不是啞終端)。
按覆蓋面積現在可分為4類:廣域網,城域網,接入網,區域網。
5. 在計算機網路中OSI和ISO分別是指什麼
計算機網路中的OSI,即OSI模型,指開放式通信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RM,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提出的一個試圖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連為網路的標准框架,簡稱OSI。這是一種事實上被TCP/IP 4層模型淘汰的協議。在當今世界上沒有大規模使用。
計算機網路中的ISO指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在80年代提出的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這個模型將計算機網路通信協議分為七層。這個模型是一個定義異構計算機連接標準的框架結構。這七層具有如下特點:
①網路中異構的每個節點均有相同的層次,相同層次具有相同的功能。
②同一節點內相鄰層次之間通過介面通信。
③相鄰層次間介面定義原語操作,由低層向高層提供服務。
④不同節點的相同層次之間的通信由該層次的協議管理,
⑤每層次完成對該層所定義的功能,修改本層次功能不影響其它層、
⑥僅在最低層進行直接數據傳送。
⑦定義的是抽象結構,並非具體實現的描述。
6. 計算機網路OSI參考模型
OSI是網路界的法律,主要目的是實現各廠商設備的兼容操作 OSI每層功能及特點
1、物理層:其作用是傳輸BIT信號,典型設備代表如HUB(集線器)。
2、數據鏈路層:包括LLC和MAC子層,LLC負責與網路層通訊,協商網路層的協議。MAC負責對物理層的控制。本層的典型設備是SWITCH(交換機)。
3、網路層:本層的作用是負責路由表的建立和維護,數據包的轉發。本層的典型設備是ROUTER(路由器)。
4、傳輸層:本層將應用數據分段,建立端到段的虛連接,提供可靠或者不可靠傳輸。
5、會話層:本層負責兩個應用之間會話的管理和維護。
6、表示層:本層解決數據的表示、轉換問題,是人機之間通訊的協調者,如進行二進制與ASCII碼的轉換。
7、應用層:本層是人機通訊的介面。典型的應用程序如FTP、HTTP等。
7. 在計算機網路中OSI是指什麼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縮寫,意為開放式系統互聯。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制定了OSI模型,該模型定義了不同計算機互聯的標准,是設計和描述計算機網路通信的基本框架。
OSI模型把網路通信的工作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8.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概念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指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模型,它是各層的協議以及層次之間的埠的集合。在計算機網路中實現通信必須依靠網路通信協議,目前廣泛採用的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1997年提出的開放系統互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參考模型,習慣上稱為ISO/OSI參考模型。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標准
由國際化標准組織ISO制定的網路體系結構國際標準是 OSI七層模型,但實際中應用最廣泛的是 TCP/IP體系結構。換句話說,OSI七層模型只是理論上的、官方制定的國際標准,而TCP/IP體系結構才是事實上的國際標准。這看起來是不可理喻的,但這卻是實際存在的,是一些歷史原因造成的,無疑這些原因又是復雜的。
OSI標準的制定者以專家、學者為主,他們缺乏實際經驗和商業驅動力,並且OSI標准自身運行效率也不怎麼好。與此同時,由於Inernet在全世界覆蓋了相當大的范圍,並且佔領市場的標準是TCP/IP體系結構,因此導致OSI標准沒有市場背景,也就只是理論上的成果,並沒有過多地應用於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