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網卡設備
網路適配器又稱網卡或網路介面卡(nic),英文名networkinterfacecard。它是使計算機聯網的設備。平常所說的網卡就是將pc機和lan連接的網路適配器。網卡(nic) 插在計算機主板插槽中,負責將用戶要傳遞的數據轉換為網路上其它設備能夠識別的格式,通過網路介質傳輸。它的主要技術參數為帶寬、匯流排方式、電氣介面方式等。它的基本功能為:從並行到串列的數據轉換,包的裝配和拆裝,網路存取控制,數據緩存和網路信號。目前主要是8位和16位網卡。 網卡必須具備兩大技術:網卡驅動程序和i/o技術。驅動程序使網卡和網路操作系統兼容,實現pc機與網路的通信。i/o技術可以通過數據匯流排實現pc和網卡之間的通信。網卡是計算機網路中最基本的元素。在計算機區域網絡中,如果有一台計算機沒有網卡,那麼這台計算機將不能和其他計算機通信,也就是說,這台計算機和網路是孤立的。 網卡的不同分類:根據網路技術的不同,網卡的分類也有所不同,如大家所熟知的atm網卡、令牌環網卡和乙太網網卡等。據統計,目前約有80%的區域網採用乙太網技術。根據工作對象的不同務器的工作特點而專門設計的,價格較貴,但性能很好。就兼容網卡而言,目前,網卡一般分為普通工作站網卡和伺服器專用網卡。伺服器專用網卡是為了適應網路服種類較多,性能也有差異,可按以下的標准進行分類:按網卡所支持帶寬的不同可分為10m網卡、100m網卡、10/100m自適應網卡、1000m網卡幾種;根據網卡匯流排類型的不同,主要分為isa網卡、eisa網卡和pci網卡三大類,其中isa網卡和pci網卡較常使用。isa匯流排網卡的帶寬一般為10m,pci匯流排網卡的帶寬從10m到1000m都有。同樣是10m網卡,因為isa匯流排為16位,而pci匯流排為32位,所以pci網卡要比isa網卡快。 網卡的介面類型:根據傳輸介質的不同,網卡出現了aui介面(粗纜介面)、bnc介面(細纜介面)和rj-45介面(雙絞線介面)三種介面類型。所以在選用網卡時,應注意網卡所支持的介面類型,否則可能不適用於你的網路。市面上常見的10m網卡主要有單口網卡(rj-45介面或bnc介面)和雙口網卡(rj-45和bnc兩種介面),帶有aui粗纜介面的網卡較少。而100m和1000m網卡一般為單口卡(rj-45介面)。除網卡的介面外,我們在選用網卡時還常常要注意網卡是否支持無盤啟動。必要時還要考慮網卡是否支持光纖連接。 網卡的選購:據統計,目前絕大多數的區域網採用乙太網技術,因而重點以乙太網網卡為例,講一些選購網卡時應注意的問題。購買時應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B. 電腦網卡在哪個位置。
無線網卡一般都是裝在主板的PCI插槽上,因此要想看到無線網卡就要拆機。
1、插在USB口上,像隨身WIFI之類的都可以做無線網卡使用,這些基本上都是插在USB介面上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2、插在PCI或ISA插槽,這類無線網卡以「卡」的形式出現,需要插入電腦的插槽中,安裝相應驅動才能正常工作。
3、筆記本的無線網卡,可能直接貼焊在主板之上。
電腦網卡主要功能:
1、數據的封裝與解封
發送時將上一層傳遞來的數據加上首部和尾部,成為乙太網的幀。接收時將乙太網的幀剝去首部和尾部,然後送交上一層。
2、鏈路管理
主要是通過CSMA/CD(帶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協議來實現。
3、數據編碼與解碼
即曼徹斯特編碼與解碼。其中曼徹斯特碼,又稱數字雙向碼、分相碼或相位編碼(PE),是一種常用的的二元碼線路編碼方式之一,被物理層使用來編碼一個同步位流的時鍾和數據。在通信技術中,用來表示所要發送比特 流中的數據與定時信號所結合起來的代碼。 常用在乙太網通信,列車匯流排控制,工業匯流排等領域。
C. 電腦中的網卡是干什麼的
網卡,是電腦連接網路必不可少的硬體設備。
一、網卡的功能
1、數據的封裝與解封
發送時將上一層交下來的數據加上首部和尾部,成為乙太網的幀。接收時將乙太網的幀剝去首部和尾部,然後送交上一層。
2、鏈路管理
主要是CSMA/CD,帶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協議的實現。
3、編碼與解碼。
D. 網卡是干什麼的
連接網路的.
簡單版:
網卡是電腦中一個網路設備的硬體
如果用電話線撥號上網,只要數據機,也就是貓就可以了
如果要上ADSL等寬頻,就必須要用網卡
網卡分「主板集成」和「獨立」兩種
具體版:
網卡也叫「網路適配器」,英文全稱為「Network Interface Card」,簡稱「NIC」,網卡是區域網中最基本的部件之一,它是連接計算機與網路的硬體設備。無論是雙絞線連接、同軸電纜連接還是光纖連接,都必須藉助於網卡才能實現數據的通信。
網卡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整理計算機上發往網線上的數據,並將數據分解為適當大小的數據包之後向網路上發送出去。對於網卡而言,每塊網卡都有一個唯一的網路節點地址,它是網卡生產廠家在生產時燒入ROM(只讀存儲晶元)中的,我們把它叫做MAC地址(物理地址),且保證絕對不會重復。
我們日常使用的網卡都是乙太網網卡。目前網卡按其傳輸速度來分可分為10M網卡、10/100M自適應網卡以及千兆(1000M)網卡。如果只是作為一般用途,如日常辦公等,比較適合使用10M網卡和10/100M自適應網卡兩種。如果應用於伺服器等產品領域,就要選擇千兆級的網卡。
E. 網路適配器(網卡)的作用是什麼,工作在哪一層
一、網路適配器(網卡)的作用:
1、數據的封裝與解封
發送時將上一層交下來的數據加上首部和尾部,成為乙太網的幀。接收時將乙太網的幀剝去首部和尾部,然後送交上一層。
2、鏈路管理
主要是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帶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協議的實現
3、編碼與解碼
即曼徹斯特編碼與解碼。
二、網路適配器(網卡)工作在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在數據鏈路層負責CSMA/CD協議,在物理層負責將數據轉化成0101數字信號。
(5)計算機網路中網卡工作在擴展閱讀
網卡的工作原理:
網卡並不是獨立的自治單元,因為網卡本身不帶電源而是必須使用所插入的計算機的電源,並受該計算機的控制。因此網卡可看成為一個半自治的單元。當網卡收到一個有差錯的幀時,它就將這個幀丟棄而不必通知它所插入的計算機。
當網卡收到一個正確的幀時,它就使用中斷來通知該計算機並交付給協議棧中的網路層。當計算機要發送一個IP數據報時,它就由協議棧向下交給網卡組裝成幀後發送到區域網。隨著集成度的不斷提高,網卡上的晶元的個數不斷的減少,雖然現在個廠家生產的網卡種類繁多,但其功能大同小異。
F. 網卡在網路層次中的結構和主要功能
網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簡稱NIC),也稱網路適配器,是電腦與區域網相互連接的設備。網卡的功能主要有兩個:一是將電腦的數據封裝為幀,並通過網線(對無線網路來說就是電磁波)將數據發送到網路上去;二是接收網路上其它設備傳過來的幀,並將幀重新組合成數據,發送到所在的電腦中。網卡能接收所有在網路上傳輸的信號,但正常情況下只接受發送到該電腦的幀和廣播幀,將其餘的幀丟棄。然後,傳送到系統CPU做進一步處理。當電腦發送數據時,網卡等待合適的時間將分組插入到數據流中。接收系統通知電腦消息是否完整地到達,如果出現問題,將要求對方重新發送。
分層的原則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分層思想主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功能分工的原則:即每一層的劃分都應有它自己明確的與其他層不同的基本 [被屏蔽廣告]功能。
2.隔離穩定的原則:即層與層的結構要相對獨立和相互隔離,從而使某一層內容或結構的變化對其他層的影響小,各層的功能、結構相對穩定。
3.分支擴張的原則:即公共部分與可分支部分劃分在不同層,這樣有利於分支部分的靈活擴充和公共部分的相對穩定,減少結構上的重復。
4.方便實現的原則:即方便標准化的技術實現。
層次的劃分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的互連,它的基本功能是網路通信。網路通信根據網路系統不同的拓撲結構可歸納為兩種基本方式:第一種為相鄰結點之間通過直達通路的通信,稱為點到點通信;第二種為不相鄰結點之間通過中間結點鏈接起來形成間接可達通路的通信,稱為端到端通信。很顯然,點到點通信是端到端通信的基礎,端到端通信是點到點通信的延伸。
點到點通信時,在兩台計算機上必須要有相應的通信軟體。這種通信軟體除了與各自操作管理系統介面外,還應有兩個介面界面:一個向上,也就是向用戶應用的界面;一個向下,也就是向通信的界面。這樣通信軟體的設計就自然劃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模塊,形成用戶服務層US和通信服務層CS兩個基本層次體系。
端到端通信鏈路是把若干點到點的通信線路通過中間結點鏈接起來而形成的,因此,要實現端到端的通信,除了要依靠各自相鄰結點間點到點通信聯接的正確可靠外,還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在中間結點上要具有路由轉接功能,即源結點的報文可通過中間結點的路由轉發,形成一條到達目標結點的端到端的鏈路;第二,在端結點上要具有啟動、建立和維護這條端到端鏈路的功能。啟動和建立鏈路是指發送端結點與接收端結點在正式通信前雙方進行的通信,以建立端到端鏈路的過程。維護鏈路是指在端到端鏈路通信過程中對差錯或流量控制等問題的處理。
因此在網路端到端通信的環境中,需要在通信服務層與應用服務層之間增加一個新的層次來專門處理網路端到端的正確可靠的通信問題,稱為網路服務層NS。
對於通信服務層,它的基本功能是實現相鄰計算機結點之間的點到點通信,它一般要經過兩個步驟:第一步,發送端把幀大小的數據塊從內存發送到網卡上去;第二步,由網卡將數據以位串形式發送到物理通信線路上去。在接收端執行相反的過程。對應這兩步不同的操作過程,通信服務層進一步劃分為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
對於網路服務層,它的功能也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建立、維護和管理端到端鏈路的功能;二是進行路由選擇的功能。端到端通信鏈路的建立、維護和管理功能又可分為兩個側面,一是與它下面網路層有關的鏈路建立管理功能,另一是與它上面端用戶啟動鏈路並建立與使用鏈路通信的有關管理功能。對應這三部分功能,網路服務層劃分為三個層次:會晤層、傳輸層和網路層,分別處理端到端鏈路中與高層用戶有關的問題,端到端鏈路通信中網路層以下實際鏈路聯接過程有關的問題,以及路由選擇的問題。
對於用戶服務層,它的功能主要是處理網路用戶介面的應用請求和服務。考慮到高層用戶介面要求支持多用戶、多種應用功能,以及可能是異種機、異種OS應用環境的實際情況,分出一層作為支持不同網路具體應用的用戶服務,取名為應用層。分出另一層用以實現為所有應用或多種應用都需要解決的某些共同的用戶服務要求,取名為表示層。
綜上所述,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分為相對獨立的七層:應用層、表示層、會晤層、傳輸層、網路層、鏈路層、物理層。這樣,一個復雜而龐大的問題就簡化為了幾個易研究、處理的相對獨立的局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