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率、帶寬、吞吐量、時延、時延帶寬積、往返時間rtt、利用率
計算機發送出的信號都是數字形式的。比特(bit)是計算機中的數據量的單位,也是資訊理論中使用的信息量單位。英文字bit來源binary
digit(一個二進制數字),因此一個比特就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一個1或0。網路技術中的速率指的是鏈接在計算機網路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的速率,也稱為數據率(data
rate)或者比特率(bit
rate)。速率的單位是b/s(比特每秒)或者bit/s,也可以寫為bps,即bit
per
second。當數據率較高時,可以使用kb/s(k=10^3=千)、mb/s(m=10^6=兆)、gb/s(g=10^9=吉)或者tb/s(t=10^12=太)。現在一般常用更簡單並不是很嚴格的記法來描述網路的速率,如100m乙太網,而省略了b/s,意思為數據率為100mb/s的乙太網。這里的數據率通常指額定速率。
Ⅱ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些
速率、帶寬、吞吐量、時延、時延帶寬積、往返時間RTT、利用率
Ⅲ 計算機網路主要的性能指標有哪些
1、速率
2、帶寬
3、吞吐量
4、時延
5、時延帶寬積
6、往返時間RTT
7、利用率
Ⅳ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有哪些簡述其概念。
對網路性能分析的方法有三種:測量監測技術、數學分析方法、計算機模擬模擬分析。
因此,我們可把網路性能評估模型分為三大類:
(1)測量模型
(2)模擬模型
(3)分析模型
Ⅳ 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包括哪些
(1)運算速度。運算速度是衡量計算機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通常所說的計算機運算速度(平均運算速度),是指每秒鍾所能執行的指令條數,一般用「百萬條指令/秒」(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來描述。同一台計算機,執行不同的運算所需時間可能不同,因而對運算速度的描述常採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CPU時鍾頻率(主頻)、每秒平均執行指令數(ips)等。微型計算機一般採用主頻來描述運算速度,例如,Pentium/133的主頻為133 MHz,PentiumⅢ/800的主頻為800 MHz,Pentium 4 1.5G的主頻為1.5 GHz。一般說來,主頻越高,運算速度就越快。
(2)字長。計算機在同一時間內處理的一組二進制數稱為一個計算機的「字」,而這組二進制數的位數就是「字長」。在其他指標相同時,字長越大計算機處理數據的速度就越快。早期的微型計算機的字長一般是8位和16位。目前586(Pentium, Pentium Pro, PentiumⅡ,PentiumⅢ,Pentium 4)大多是32位,現在的大多數人都裝64位的了。
(3)內存儲器的容量。內存儲器,也簡稱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訪問的存儲器,需要執行的程序與需要處理的數據就是存放在主存中的。內存儲器容量的大小反映了計算機即時存儲信息的能力。隨著操作系統的升級,應用軟體的不斷豐富及其功能的不斷擴展,人們對計算機內存容量的需求也不斷提高。目前,運行Windows 95或Windows 98操作系統至少需要 16 M的內存容量,Windows XP則需要128 M以上的內存容量。內存容量越大,系統功能就越強大,能處理的數據量就越龐大。
(4)外存儲器的容量。外存儲器容量通常是指硬碟容量(包括內置硬碟和移動硬碟)。外存儲器容量越大,可存儲的信息就越多,可安裝的應用軟體就越豐富。目前,硬碟容量一般為10 G至60 G,有的甚至已達到120 G。
以上只是一些主要性能指標。除了上述這些主要性能指標外,微型計算機還有其他一些指標,例如,所配置外圍設備的性能指標以及所配置系統軟體的情況等等。另外,各項指標之間也不是彼此孤立的,在實際應用時,應該把它們綜合起來考慮,而且還要遵循「性能價格比」的原則。
Ⅵ 微型計算機的主要技術指標有哪些
1、運算速度
運算速度是衡量計算機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通常所說的計算機運算速度(平均運算速度),是指每秒鍾所能執行的指令條數,一般用「百萬條指令/秒」(mips,MillionInstructionPerSecond)來描述。同一台計算機,執行不同的運算所需時間可能不同,因而對運算速度的描述常採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CPU時鍾頻率(主頻)、每秒平均執行指令數(ips)等。微型計算機一般採用主頻來描述運算速度,例如,Pentium/133的主頻為133兆赫茲,PentiumⅢ/800的主頻為800兆赫茲,Pentium41.5G的主頻為1.5G赫茲。一般說來,主頻越高,運算速度就越快。
2、字長
計算機在同一時間內處理的一組二進制數稱為一個計算機的「字」,而這組二進制數的位數就是「字長」。在其他指標相同時,字長越大計算機處理數據的速度就越快。早期的微型計算機的字長一般是8位和16位。目前586(Pentium,PentiumPro,PentiumⅡ,PentiumⅢ,Pentium4)大多是32位,現在的大多數人都裝64位的了。
3、內存儲器的容量
內存儲器,也簡稱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訪問的存儲器,需要執行的程序與需要處理的數據就是存放在主存中的。內存儲器容量的大小反映了計算機即時存儲信息的能力。隨著操作系統的升級,應用軟體的不斷豐富及其功能的不斷擴展,人們對計算機內存容量的需求也不斷提高。目前,運行Windows95或Windows98操作系統至少需要16M的內存容量,WindowsXP則需要128M以上的內存容量。內存容量越大,系統功能就越強大,能處理的數據量就越龐大。
4、外存儲器的容量
外存儲器容量通常是指硬碟容量(包括內置硬碟和移動硬碟)。外存儲器容量越大,可存儲的信息就越多,可安裝的應用軟體就越豐富。目前,硬碟容量一般為10G至60G,有的甚至已達到120G。
5、I/O的速度
主機I/O的速度,取決於I/O匯流排的設計。這對於慢速設備(例如鍵盤、列印機)關系不大,但對於高速設備則效果十分明顯。例如對於當前的硬碟,它的外部傳輸率已可達20MB/S、4OMB/S以上。
6、顯存
顯存的性能由兩個因素決定,一是容量,二是帶寬。容量很好理解,它的大小決定了能緩存多少數據。而帶寬方面,可理解為顯存與核心交換數據的通道,帶寬越大,數據交換越快。所以容量和帶寬是衡量顯存性能的關鍵因素。
7、硬碟轉速
轉速(RotationalSpeed),是硬碟內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也就是硬碟碟片在一分鍾內所能完成的最大轉數。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碟檔次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碟的速度。
8、主頻
CPU的主頻,即CPU內核工作的時鍾頻率。通常所說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這個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頻」
Ⅶ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參數及指標主要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主要包括:
速率:b/s(bps)。如100M乙太網,實際是指100Mb/s。往往是指額定速率或標稱速率。
帶寬:數字信道所能傳送的最高速率。
吞吐量: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其絕對上限值等於帶寬。
時延(delay或latency):數據(一個報文或分組,甚至比特)從網路(或鏈路)的一段傳送到另一端的時間。也稱延遲。
發送時延:主機或路由器發送數據幀所需的時間,也就是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的時間。也成傳輸時延。
發送時延 = 數據幀長度(b) / 信道帶寬(b/s)
傳播時延:電磁波在信道中傳輸一定距離所需劃分的時間。
傳播時間 = 信道長度(m) / 傳輸速率(m/s)
處理時延:主機或路由器處理收到的分組所花費的時間。
排隊時延:分組在輸入隊列中等待處理的時間加上其在輸出隊列中等待轉發的時間。
總時延 = 發送時延 + 傳播時延 + 處理時延 + 排隊時延。對於高速網路鏈路,提高的是發送速率而不是傳播速率。
時延帶寬積:傳播時延 * 帶寬。表示鏈路的容量。
5.往返時間RTT:從發送方發送數據開始,到發送發收到接收方的確認為止,所花費的時間。 6.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幾是被利用的(有數據通過)。而信道或網路利用率過高會產生非常大的時延。 當前時延=空閑時時延/(1-利用率)
Ⅷ 1,微型計算機的特點是什麼主要性能指標有哪些
1、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
由於採用了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從而使構成微型計算機所需的器件數目大為減少,體積大為縮小。
一個與小型機CPU功能相當的16位微處理器MC68000,由13 000個標准門電路組成,其晶元面積僅為(6.25×7.14)mm,功耗為1.25 W。
32位的超級微處理器80486,有120萬個晶體管電路,其晶元面積僅為(16×11)mm,晶元的重量僅十幾克。工作在50 MHz時鍾頻率時的最大功耗僅為3 W。
2、可靠性高、對使用環境要求低
微型計算機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以後,系統內使用的晶元數大大減少,接插件數目大幅度減少,簡化了外部引線,安裝更加容易。
加之MOS電路晶元本身功耗低、發熱量小,使微型計算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因而也降低了對使用環境的要求,普通的辦公室和家庭環境就能滿足要求。
3、結構簡單、設計靈活、適應性強
微型計算機多採用模塊化的硬體結構,特別是採用匯流排結構後,微型計算機系統成為一個開放的體系結構,系統中各功能部件通過標准化的插槽和介面相連,用戶選擇不同的功能部件(板卡)和相應外圍設備就可構成不同要求和規模的微型計算機系統。
微型計算機的五大性能指標分別是:存儲容量、字長、軟體配置情況、外設擴展能力、主頻。
(8)微量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有哪些擴展閱讀:
微型計算機系統從全局到局部存在三個層次:微型計算機系統、微型計算機、微處理器(CPU)。單純的微處理器和單純的微型計算機都不能獨立工作,只有微型計算機系統才是完整的信息處理系統,才具有實用意義。
一個完整的微型計算機系統包括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大部分。硬體系統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 含內存、外存和緩存)、各種輸入輸出設備組成,採用「 指令驅動」方式工作。
軟體系統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系統軟體是指管理、監控和維護計算機資源(包括硬體和軟體)的軟體。它主要包括:操作系統、各種語言處理程序、資料庫管理系統以及各種工具軟體等。
其中操作系統是系統軟體的核心,用戶只有通過操作系統才能完成對計算機的各種操作。應用軟體是為某種應用目的而編制的計算機程序,如文字處理軟體、圖形圖像處理軟體、網路通信軟體、財務管理軟體、CAD軟體、各種程序包等。
Ⅸ 微型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五種
微型電腦的五大性能指標是字長、主頻、內存容量、硬碟容量和性價比。
Ⅹ 微型計算機的五大性能指標是什麼
微型計算機的五大性能指標分別是:存儲容量、字長、軟體配置情況、外設擴展能力、主頻。
存儲容量:包括內存容量和外存容量,是衡量微型計算機中存儲能力的一個指標。內存容量以位元組為單位,分最大容量和裝機容量。
字長:
字長是計算機內部一次可以處理的二進制數的位數,有4位、8位、16位,高檔微型計算機字長為32位或64位。
軟體配置情況:
軟體配置情況直接影響微型計算機系統的使用和性能的發揮。通常應配置的軟體有:操作系統、計算機語言以及工具軟體等,另外還可配置資料庫管理系統和各種應用軟體。
外設擴展能力:
一台微型計算機可配置外部設備的數量以及配置外部設備的類型,對整個系統的性能有重大影響。如顯示器的解析度、多媒體介面功能和列印機型號等,都是外部設備選擇中要考慮的問題。
主頻:
主頻是指微型計算機中CPU的時鍾頻率,也就是CPU運算時的工作頻率。主頻越高,一個時鍾周期里完成的指令數越多,CPU的速度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