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計算機網路 傳輸層的定址方法
OSI網路體系結構的分層:
1.物理層
2.數據鏈路層
3.網路層
4.傳輸層
5.會話層
6.表示層
7.應用層
其中,第二層交換基於MAC地址信息,第三層交換基於網路層信息,如IP
地址。
答案補充
你所指的層是不是指osi的分層?定址指的是什麼?網路定址、主機定址、域名定址?
答案補充
那大概就是上面說的東西了。一般來說我們在地址欄輸入
網址,這個網址稱為域名。接著通過DNS伺服器將其轉化為ip地址,二者是一一對應的。ip地址(InternetProtocolAddress)是主機在Internet上的唯一標志(它是一串4組由圓點分割的數字組成的,其中每一組數字都在0-256之間,如:0-255.0-255.0-255.0-255.0-255;如,202.202.96.33就是一個主機伺服器的IP地址。
答案補充
基本上ip是整個網際網路體系結構(即我們平常所說的TCP/IP體系結構)的核心所在。IP地址就包含了網路部分和主機部分(這里你首先得了解網際網路是小的網路組成的,internet就是inter-net,即小網路互連構成的大網路)。當然從具體的轉換細節上還存在其他的地址。
比如,ip數據包是由一個路由器傳到另一個路由器的。而如何使用ip地址找到正確的物理網路,又得把ip地址映射到物理的網路地址,常用的一種方法是地址解析協議(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l,ARP),再進一步地,還需要用到mac地址。ip地址只是一個邏輯上的地址。
網路是一個很復雜的龐大的系統,我現在的水平暫時無法用很簡短的語言清晰地描述其過程。更詳細的內容你感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些計算機網路方面的書。
答案補充
有兩個概念最好能理解下:
MAC地址(位於數據鏈路層)
介質訪問控制(Media
區域網
Control)地址一般位於網卡中,用於標識網路設備,控制對網路介質的訪問。例如,網路設備要訪問傳輸電纜(網線,位於物理層),必須具備一個MAC
地址,發送的數據要到達目的地,必須知道目的地的MAC地址。因為一個網卡具有唯一的MAC地址,所以又叫做物理地址。
網路地址(位於網路層)
因為一個網路地址可以根據邏輯分配給任意一個網路設備,所以又叫邏輯地址。網路地址通常可分成網路號和主機號兩部分,用於標識網路和該網路中的設備。採用不同網路層協議,網路地址的描述是不同的,如IPX,以PAD.0134.02d3.es50為例,PAD為網路號,而
0134.02d3.es50是標識該網路中設備的主機號。IP協議則用32位二進制來表示網路地址,一般就叫做IP地址。MAC地址用於網路通信,網路地址是用於確定網路設備位置的邏輯地址。
『貳』 1結合計算機網路各層次的工作原理簡述一數據從計算機A傳到B的過程。2試比較擁塞和流量控制的區別和聯系
OSI模型的7個層次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為了和方便講解數據傳輸的過程,我就從最上層應用層將起(第一層是物理層,千萬別搞反了,這是初學者很容易犯的錯誤)
-------應用層:為用戶訪問網路提供一個應用程序介面(API)。數據就是從這里開始產生的。
--------表示層:既規定數據的表示方式(如ACS碼,JPEG編碼,一些加密演算法等)!當數據產生後,會從應用層傳給表示層,然後表示層規定數據的表示方式,在傳遞給下一層,也就是會話層
--------會話層:他的主要作用就是建立,管理,區分會話!主要體現在區分會話,可能有的人不是很明白!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當你與多人同時在聊QQ的時候,會話層就會來區分會話,確保數據傳輸的方向,而不會讓原本發給B的數據,卻發到C那裡的情況!
---這是面向應用的上三層,而我們是研究數據傳輸的方式,所以這里說的比較簡要,4下層是我們重點研究的對象
--------傳輸層:他的作用就是規定傳輸的方式,如可靠的,面向連接的TCP。不可靠,無連的UDP。數據到了這里開始會對數據進行封裝,在頭部加上該層協議的控制信息!這里我們通過具體分析TCP和UDP數據格式來說明
首先是TCP抱文格式,如下圖
我們可以看到TCP抱文格式:
第1段包括源埠號和目的埠號。源埠號的主要是用來說明數據是用哪個埠發送過來的,一般是隨即生成的1024以上的埠號!而目的埠主要是用來指明對方需要通過什麼協議來處理該數據(協議對應都有埠號,如ftp-21,telnet-23,dns-53等等)
第2,3段是序列號和確認序列號,他們是一起起作用的!這里就涉及到了一個計算機之間建立連接時的「3次握手過程」首先當計算機A要與計算機B通信時,首先會與對方建立一個會話。而建立會話的過程被稱為「3次握手」的過程。這里我來詳細將下「3次握手」的過程。首先計算機A會發送一個請求建立會話的數據,數據格式為發送序號(隨即產生的,假如這里是序號=200),數據類型為SYN(既請求類型)的數據,當計算機B收到這個數據後,他會讀取數據裡面的信息,來確認這是一個請求的數據。然後他會回復一個確認序列號為201的ACK(既確認類型),同時在這個數據里還會發送一個送序號SYN=500(隨即產生的),數據類型為SYN(既請求類型)的數據 。來請求與計算機建立連接!當計算機A收到計算機B回復過來的信息後,就會恢復一個ACK=501的數據,然後雙方就建立起連接,開始互相通信!這就是一個完整的「3次握手」的過程。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之所以說TCP是面向連接的,可靠的協議,就是因為每次與對方通信之前都必須先建立起連接!
我們接下來分析第4段,該段包括頭部長度,保留位,代碼位,WINDOWS(窗口位)。頭部長度既是指明該數據頭部的長度,這樣上層就可以根據這個判斷出有效的數據(既DATA)是從哪開始的。(數據總長度-頭部長度=DATA的起始位置),而保留位,代碼位我們不需要了解,這里就跳過了!而窗口位是個重點地!他的主要作用是進行提高數據傳輸效率,並且能夠控制數據流量。在早期,數據傳輸的效率是非常的低的。從上面的「3次握手」的過程我門也可以看出,當一個數據從計算機A發送給B後,到等到計算機收到數據的確認信息,才繼續發送第2個數據,這樣很多時間都浪費在漫長的等待過程中,無疑這種的傳輸方式效率非常的低,後來就發明了滑動窗口技術(既窗口位所利用的技術),既計算機一次性發送多個數據(規定數量),理想情況是當最後個數據剛好發送完畢,就收到了對方的確認第1個數據的信息,這樣就會繼續發送數據,大大提高了效率(當然實際情況,很復雜,有很多的因素,這里就不討論了!),由於控制的發送的數量,也就對數據流量進行了控制!
第5段是校驗和,緊急欄位。校驗和的作用主要就是保證的數據的完整性。當一個數據發送之前,會採用一個散列演算法,得到一個散列值,當對方受到這個數據後,也會用相同的散列演算法,得到一個散列值並與校驗和進行比較,如果是一樣的就說明數據沒有被串改或損壞,既是完整的!如果不一樣,就說明數據不完整,則會丟棄掉,要求對方重傳! 緊急欄位是作用到代碼位的。這里也不做討論
後面的選項信息和數據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下面我們在來分析UDP數據抱文的格式。如下圖
這里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UDP的數據要少很多。只包含源斷口,目的埠。長度,校驗和以及數據。這里各欄位的作用與上面TCP的類似,我就不在重新說明了。這里明顯少了序列號和確認序列號
,既說明傳輸數據的時候,不與對方建立連接,只管傳出去,至於對方能不能收到,他不會理的,專業術語是「盡最大努力交付」。這里可能就有人回有疑問,既然UDP不可靠。那還用他干什麼。「存在即是合理」(忘了哪為大大說的了)。我門可以看出UDP的數據很短小隻有8位元組,這樣傳輸的時候,速度明顯會很快,這是UDP最大的優點了。所以在一些特定的場合下,用UDP還是比較適用的
--------網路層:主要功能就是邏輯定址(尋IP地址)和路由了!當傳輸層對數據進行封裝以後,傳給網路層,這時網路層也會做相同的事情,對數據進行封裝,只不過加入的控制信息不同罷了!
下面我們還是根據IP數據包格式來分析。如圖:
我們可以看到數據第1段包含了版本,報頭長度,服務類型,總長度。這里的版本是指IP協議的版本,即IPV4和IPV6,由於現在互連網的高速發展,IP地址已經出現緊缺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開發出了IPV6協議,不過IPV6現在只是在一部分進行的實驗和應用,要IPV6完全取代IPV4還是會有一段很長的時間的!報頭長度,總長度主要是用來確認數據的的位置。服務類型欄位聲明了數據報被網路系統傳輸時可以被怎樣處理。例如:TELNET協議可能要求有最小的延遲,FTP協議(數據)可能要求有最大吞吐量,SNMP協議可能要求有最高可靠性,NNTP(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網路新聞傳輸協議)可能要求最小費用,而ICMP協議可能無特殊要求(4比特全為0)。
第2段包含標識,標記以及段偏移欄位。他們的主要作用是用來進行數據重組的。比如你在傳送一部幾百M的電影的時候,不可能是電影整個的一下全部傳過去,而已先將電影分成許多細小的數據段,並對數據段進行標記,然後在傳輸,當對方接受完這些數據段後,就需要通過這些數據標記來進行數據重組,組成原來的數據!就好象拼圖一樣
第3段包含存活周期(TTL),協議,頭部校驗和!存活周期既數據包存活的時間,這個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沒有存活周期,那麼這個數據就會永遠的在網路中傳遞下去,很顯然這樣網路很快就會被這些數據報塞滿。
存活周期(TTL值)一般是經過一個路由器,就減1,當TTL值為0的時候路由器就會丟棄這樣TTL值為0的數據包!
這里協議不是指具體的協議(ip,ipx等)而是一個編號,來代表相應的協議!頭部校驗和,保證數據餓完整性
後面的源地址(源IP地址),說明該數據報的的來源。目的地址既是要發送給誰
--------數據鏈路層:他的作用主要是物理定址(既是MAC地址)當網路層對數據封裝完畢以後,傳給資料庫鏈路層。而資料庫鏈路層同樣會數據楨進行封裝!同樣我們也也好是通過數據報文格式來分析
這個報文格式比較清晰,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包含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總長度,數據,FCS
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肯明顯是指明數據針的來源及目的,總長度是為了確認數據的位置,而FCS是散列值,也是用來保證數據的完整性。但這里就出現一個問題,當對方接受到了這個數據針而向上層傳送時,並沒有指定上層的協議,那麼到底是IP協議呢還是IPX協議。所以後來抱文格式就改了,把總長度欄位該為類型欄位,用來指明上層所用的協議,但這樣一來,總長度欄位沒有了,有效數據的起誓位置就不好判斷了!所以為了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又將數據鏈路層分為了2個字層,即LLC層和MAC層。LLC層在數據里加入類型欄位,MAC層在數據里加入總長度欄位,這樣就解決這個問題了
-------物理層:是所有層次的最底層,也是第一層。他的主要的功能就是透明的傳送比特流!當數據鏈路層封裝完畢後,傳給物理層,而 物理層則將,數據轉化為比特流傳輸(也就是01010111....00),
當比特流傳到對方的機器的物理層,對方的物理層將比特流接受下來,然後傳給上層(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將數據組合成楨,並對數據進行解封裝,然後繼續穿給上層,這是一個逆向的過層,指導傳到應用層,顯示出信息!
以上就是一個數據一個傳輸的完整過程!
『叄』 電腦上網數據的傳輸過程
在網卡上設置好ip地址,然後把你想要共用的盤設為共享,你在你的電腦上輸入他的ip地址就可以看到他的資料了,比如說你的是192。168。1。2,那他的就可以設成192。168。1。3,你在你的電腦上面輸入\\192.168.1.3就行了,但前面斜杠一定要是向這邊的\\記得嗎,
『肆』 計算機網路數據傳輸有哪兩種方法
tcp傳輸和UDP傳輸。
『伍』 計算機網路實驗圖解步驟
1、首先自己要了解實驗目的,了解實驗網路的基本結構,再用筆在草稿上畫好網路拓撲圖。
2、按照網路拓撲圖在軟體中添加相應網路設備,並用軟體中的網線連接好。
3、按照自己想要實現的功能對路由器進行編程。
『陸』 計算機網路實驗實訓操作,這個怎麼做具體步驟是什麼
比如說你參加具體的一個組建網路過程。如,硬體的選配、網路物理的連接、網路節點參數的設置、網路調試等,包括以下幾部分: 1、具體工作 2、問題發現 3、解決辦法
『柒』 計算機網路實驗總結怎麼寫啊
1、實驗室的設備概述;
2、實驗室的功能概述;
3、實驗室所承擔的實驗內容;
4、實驗室的社會功能:如培訓等;
5、實驗室的管理;
6、總結。
『捌』 兩台電腦在網路中的數據傳輸經過那些步驟
我暫且按我的理解說說吧。
先看一下計算機網路OSI模型的七個層次:
┌—————┐
│ 應用層 │←第七層
├—————┤
│ 表示層 │
├—————┤
│ 會話層 │
├—————┤
│ 傳輸層 │
├—————┤
│ 網路層 │
├—————┤
│數據鏈路層│
├—————┤
│ 物理層 │←第一層
└—————┘
而我們現在用的網路通信協議TCP/IP協議者只劃分了四成:
┌—————┐
│ 應用層 │ ←包括OSI的上三層
├—————┤
│ 傳輸層 │
├—————┤
│ 網路層 │
├—————┤
│網路介面層 │←包括OSI模型的下兩層,也就是各種不同區域網。
└—————┘
兩台計算機通信所必須需要的東西:IP地址(網路層)+埠號(傳送層)。
兩台計算機通信(TCP/IP協議)的最精簡模型大致如下:
主機A---->路由器(零個或多個)---->主機B
舉個例子:主機A上的應用程序a想要和主機B上面的應用程序b通信,大致如下
程序a將要通信的數據發到傳送層,在傳送層上加上與該應用程序對應的通信埠號(主機A上不同的應用程序有不同的埠號),如果是用的TCP的話就加上TCP頭部,UDP就加上UDP頭部。
在傳送成加上頭部之後繼續嚮往下傳到網路層,然後加上IP頭部(標識主機地址以及一些其他的數據,這里就不詳細說了)。
然後傳給下層到數據鏈路層封裝成幀,最後到物理層變成二進制數據經過編碼之後向外傳輸。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經過許多各種各樣的區域網,舉個例子:
主機A--->(區域網1--->路由器--->區域網2)--->主機B
這個模型比上面一個稍微詳細點,其中括弧裡面的可以沒有也可能有一個或多個,這個取決於你和誰通信,也就是主機B的位置。
主機A的數據已經到了具體的物理介質了,然後經過區域網1到了路由器,路由器接受主機A來的數據先經過解碼,還原成數據幀,然後變成網路層數據,這個過程也就是主機A的數據經過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在路由器上面的一個反過程。
然後路由器分析主機A來的數據的IP頭部(也就是在主機A的網路層加上的數據),並且修改頭部中的一些內容之後繼續把數據傳送出去。
一直到主機B收到數據為止,主機B就按照主機A處理數據的反過程處理數據,直到把數據交付給主機B的應用程序b。完成主機A到主機B的單方向通信。
這里的主機A、B只是為了書寫方便而已,可能通信的雙方不一定就是個人PC,伺服器與主機,主機與主機,伺服器與伺服器之間的通信大致都是這樣的。
再舉個例子,我們開網頁上網路:
就是我們的主機瀏覽器的這個應用程序和網路的伺服器之間的通信。應用成所用的協議就是HTTP,而伺服器的埠號就是熟知埠號80.
大致過程就是上面所說,其中的細節很復雜,任何一個細節都可以寫成一本書,對於非專業人員也沒有必要深究。
『玖』 計算機的實操過程
1.顯卡的介面分為 PCI 、SCSI、 AGP 。2.交換式乙太網的物理結構是 ,邏輯結構是 。3.主板上的PCI-E、IDE、代表插音效卡網卡電視卡之類、以前的硬碟介面,現在一般只接光碟機。 4.連接雙絞線的水晶頭又稱RJ45連接器 。 5.計算機硬體系統的內部設備分別是 中央處理器 、內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 。 6.組裝電腦時一定要等各個硬體設備都組裝完成後才可以通電 。7.安裝操作系統第一步應該先進入BIOS里設置第一啟動設備為光碟機 。8.計算機硬體系統的外部設備 人機交互設備、計算機信息的存儲設備 、機-機通信設備 。 9.POWER SW RESET SW HDD LED SPEAKER 分別是什麼意思,power sw 是控制電腦的開關,短接一下電腦會啟動 power led 是電源指示燈 電腦啟動以後常亮的燈
reset sw 是重啟鍵的連線hdd led 是硬碟指示燈 硬碟工作的時候他會閃 speaker 是報警喇叭,正常啟動「滴」的一聲,不正常會有其他類型聲音 。 10.OSI參考模型分別是 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二、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1.計算機網路能夠提供共享的資源有 。A.硬體資源和軟體資源 B.軟體資源和信息C.信息 D.硬體資源、軟體資源和信息2.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A.信道的帶寬越寬,可以傳輸的數據傳輸率越高B.信道的帶寬越寬,可以傳輸的數據傳輸率越低C.信道的帶寬和數據傳輸率無關D.信道的帶寬和數據傳輸率在數值上相等3.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模型和各層協議的集合稱之為 。A.計算機網路協議 B.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C.計算機網路拓樸結構 D.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4.OSI參考模型的結構劃分為7個層次,其中下面4層為 。A.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和傳輸層B.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和會話層C.物理層、數據鏈路層、表示層和傳輸層D.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和應用層5.廣域網WAN覆蓋的地理范圍可達 。A.數千米 B.數十千米C.數百千米 D.數千千米6.Internet採用 協議進行信息傳送。A.TCP/IP B.IPX/SPX兼容C.NetBEUI D.以上三種均可7.以下關於WWW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國際互連網 B.萬維網C.綜合數據網 D.電子數據交換網8.計算機網路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下列哪個屬於區域網 。A.CHINADDN網 B.NOVELL網C.CHINANET網 D.INTERNET9.IE的程序文件為 。A.internet.exe B.explore.exe C.iexplore.exe D.ie.exe10.能將遠程系統上任何類型文件下載到本地的Internet服務是 。A.FTP B.BBSC.EMAIL D.瀏覽網站三、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10分)1.以資源共享觀點定義,計算機網路定義中重點強調了 幾個方面。A.計算機系統相互獨立B.各計算機系統用傳輸介質互聯C.計算機具有相同的數據格式D.全網採用統一的網路協議2.WWW服務採用客戶機/伺服器工作模式,客戶端通過瀏覽器軟體來訪問伺服器。目前常用的瀏覽器軟體有 。A.Internet Explorer B.PowerPoint C.Netscape Navigator D.Excel3.從功能的角度來看,區域網的特點包括 。A.用戶個數較少 B.網路傳輸速率高C.誤碼率高 D.使用費用低4.目前計算機網路中常用的傳輸介質可以分為有線介質和無線介質兩類。其中有線介質包括 。A.雙絞線 B.同軸電纜 C.光纖電纜 D.微波5.目前,計算網路中採用的數據傳輸速率單位可是 。A.b/s B. Kb/s C.Mb/s D.Gb/s 三、判斷題(每題1分,共10分,正確打「√」,錯誤打「×」)(√ )1.計算機網路中,當一台計算機的工作任務過重時,將部分任務轉交給基他計算機處理以實現整個網路中的各計算機負擔比較均衡。 (√ )2.快速乙太網的數據傳輸速率達到了1000 Mb/s。 (× )3.如果網路層採用的是數據報方式,則運輸層應採用面向連接的運輸服務以彌補服務質量的不足。 (× )4.ATM信元由53個位元組組成,包括前5個位元組的信元頭和後48位元組的欄位。(× )5.區域網中僅使用非屏蔽雙絞線。 (√ )6.目前最流行的家庭用戶上網方式為使用ADSL上網。(× )7.撥號接入使用網路協議是IPX/SPX協議。(× )8.區域網的邏輯結構是指區域網的邏輯地址。(√ )9.RJ-45介面連接的是雙絞線和雙絞線。(× )10.一個區域網的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總是相同的。四、簡答題(每題7分)1.計算機的發展分為幾代、特點分別是什麼?第一代:1946年-1957年為電子管時代;第二代:1958年-1964年為晶體管時代;第三代:1965年-1969年為中、小規模集成電路時代;第四代:1970年-1999年為大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第五代2000年至含今為智能化時代。 1.簡述區域網和廣域網的特點。1、為一個單位所擁有,地理范圍和站點數目均有限。
2、使用專用的通信線路,數據傳輸速率高。
3、通信時間延遲較低,可靠性較好。
4、能按廣播方式或組播方式(一個站向多個站發送信息)進行通信。2.簡述組裝計算機的步驟。1.安裝CUP到 CUP插槽(插槽有個小三角和CPU的一個角對應,CPU有4個角,其中有個角缺幾個針,就是這個角和小三角對應)安裝的時候不要用力呀,要是那幾百根針都對住了,稍用力一呀就可以進去了.
2.先把 內存插到主板上,
3.把主辦用螺絲固定在機箱
4.安裝顯卡
5.硬碟光碟機
6.安裝電源
7.連接電源線(最大的那個是主板電源線,有好幾個一樣的是 硬碟和光碟機的,自己看把,反正介面都一一對應 插不錯,就怕少插)
機箱內部線(開關2個按鈕、硬碟,開關指示燈、USB、機箱喇叭線、風扇線 這就個一定要注意,插錯了 有可能燒毀主板)
硬碟,光碟機傳輸線 這個很好安裝啊.
光碟機音頻線,這個線不用安裝了,現在都是數字音頻,根本不需要這根線了.
8.開機,如果聽到滴的一聲 ,就OK了. 把機箱的外殼安裝好就OK 結束了. 4.簡述IEEE 802系列標准。IEEE.802是國際標准化組織制定的關於開放系統互聯的一組協議。包括區域網的802.3,光纖網路等等。他是一組協議,定義了七層的網路模型5.區域網需要哪些設備?畫出區域網的示圖,然後註明該設備名稱。區域網設備主要有交換機,網線,網卡以及電腦終端,大一些的區域網可能還有路由器。圖這里就不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