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教學資源庫建設

計算機網路教學資源庫建設

發布時間:2022-04-11 03:57:12

A. 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隨著我國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息化教育已經在高職院中不斷的進步和發展,成為必然的教育趨勢,大多數高職院校牢牢把握這樣的教育機會,並投入足量的資金建立了以校園信息化網路為中心及設施齊全的信息化教育平台。對提高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能力,辦學水平起到了推動作用。與此同時在高職院校建設信息化管理和建設中,存在著方向不明確,認識不明了以及解決方法不利等諸多原因,我們還需要進一步關注這一問題,並就現在我國高職院校建設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更深一步的思考。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提出教育信息化這一概念。早在一九九三年九月,美國總統柯林頓正式的提出了「信息化高速公路」這一教育建設方案,主要是以網路的發展為中心點綜合系統的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在社會中的各個領域的廣泛發展與應用。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改革中把信息技術應用在教育領域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途徑。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特點是,在教學過程當中廣泛的應用通過計算機網路通信和多媒體為媒介的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主要表現在學習自主性,資源廣泛性,教材信息化以及環境虛擬性等。信息化教育核心思想是培養實踐性高素質人才,教育信息化建設既是一種教育觀念也是一種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過程。
一教育信息化在高職院校中的建設現狀

我國綱要中有明確的提出過教育信息化技術建設具有著革命發展性作用,一定要高度重視,不可忽視。並且把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成為我國教育的整體戰略中,提前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設。此後的十年,基本上已經覆蓋了各鄉鎮各學校的教育中。在高職院校中建設教育信息化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同時還是高職院校完成突破性發展的有效方式。我國目前正處於現代化信息建設轉變時期,正需要大量的技術性人才。所以,就我國未來的發展而言,在高職院校中建設教育信息化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
近些年來,在高職院校中建設教育信息化已經取得了較為優異的成績,並為我國培養出一系列技術性人才。就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建設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度而言,主要存在的現狀表現在兩方面:
(一)在高職院校中信息化建設理念落後

教育信息化建設在高職院校中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並且跟不上當地經濟服務的發展目標。就整體而言,我國高職院校建設教育信息化理念比較落後,與此同時還會有部分學校領導對信息化建設的建設性認識不明確,甚至會錯誤的認為在高職院校建設教育信息化教學在培養技術性人才上起到舉無輕重的作用,並且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並沒有實質性的作用。造成了信息化教育在高職院校中的發展較慢,並且對信息化建設的組織機構體系的認識不足,最終造成教育信息化在高職院校中建設較為遲緩,造成校園信息整合及校園信息網路平台等不利的影響。

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信息化建設沒有完善的認識和理解,缺少現代化信息教育技術的教學模式,在已往教學過程中對信息化教學應用較少,嚴重阻礙了教育新信息化建設在高職院校的廣泛引用,制約了高職院校突破性的可持續性發展,並阻礙了我國高職院校在當地經濟的促進作用的發揮。
(二)在高職院校中教育信息化建設無法滿足需要

國家教育部在開展信息化技術教學試點,強有力的促進了我國高職院校信息化教育建設的廣泛應用,但是同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的整體投入相比,信息化建設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並沒有得到高度重視,連我國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的獨特性和重要性認識不清,就整體的教育發展而言沒有充分的體現出信息化教育的應用價值。在骨幹類院校和示範類院校建設信息化教育過程中,並沒有對信息化教育提出完整的要求和規劃,這就不能和我國的地區與國家的教育水平保持相同,在政策層面不能充分展現出教育信息化建設在高職院校和當地服務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教育信息化建設在基礎設施方面存在著不足,學校與地區之間信息化建設的差別之大,影響了高職院校對技術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二教育信息化建設在高職院校中未來發展前景

我國長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綱要中有提出不斷大力的發展我國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教育在高職院校建設過程中有著戰略性的位置,結合當前我國在高職院校中建設信息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優異成績,主要提出以下幾點作為教育信息化建設在高職院校中未來發展前景的建議。
(一)樹立科學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目標

教育信息化建設在高職院校中發展比較晚,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缺少一定的經驗,會很容易的接受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同時,我國高職院校在教學模式方面具有較為獨特之處,這主要體現在既不和中職院校相同,也不和普通高等院校相同。所以,教育信息化在高等院校中一定要立足於實際,在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目標時一定要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做好充分的考慮,並且積極的採用超前的理念和先進的技術設備,將教育信息化教學和技術充分的結合在一起,推進高職院校的發展和教育改革。
(二)政府的推動作用較為明顯

2010年度我國教育部工作會議上提出,在推進良好的教育資源共享上做好充分的准備。提高教學質量和教育的發展主要靠信息技術起革命性作用,要高度重視。堅持不懈的較快教育信息化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推進教學方式,教育內容以及教學手段。教育信息化在高職院校應用過程當中,我們要利用商業運營體制強有力的發揮當地經濟的導向作用,做好信息化建設應當有以下幾個目標。

一是在高職院校中建設網路信息學習平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機會;二是建設信息化資源共享的應用型學習平台;三是建立以VPN為網路基礎方式平台,進一步實現高師院校網路社會性服務功能,達到信息化資源共享的社會化服務功能。不斷的實現教育信息化教學,教學成就展示以及校企合作實例等一系列資源信息共享,不斷打造成我國高職院校信息化資源建設的公共服務性學習體系。
(三)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引入商業性運行體制

隨著我國緊急技術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中廣泛應用信息化教育模式,並需要完善的系統作為支撐。因此在學院各個領導帶領下實現了以教學服務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並和多媒體軟體開發商兩者共同實現信息化校園學習平台先進設施的維護和運營,建設一個以高效,優質和持久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網路校園運行體制。為高職院校學生和社會公眾提供了不受空間限制並且每一個人都可參與的高素質學習服務,並為服務於終身熱愛學習和全民學習的技術型和學習型社會人才做貢獻。
(四)在高職院校完善新信息化建設的組織

完善地方,國家和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貫穿於整個校園管理結構,進一步強化政府對我國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的領導,明確我國政府在提高高職院校教育的方法,建立部門參與,政府領導責任分明以及分工合理的高職院校信息化校園建設體制,將教育信息化建設在高職院校中正式的納入我國地方和國家信息化整體發展的規劃和戰略中去。爭取有關部門在資金,技術以及項目方面上給予大量的鼓勵和支持。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已經成立了專門建設信息化校園的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對教育信息化建設在高職院校的專項統籌規劃評估與管理。依靠上級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和研究機構等開展課程人員開發和培訓等技術性服務。
(五)在高職院校課程中建立教學資源庫

以我國教育部中教育資源建設的規范為主要根據,以多媒體,模擬教室,計算機網路課程,公共資源,數字圖書館以及專業性文獻資源為核心,促進高職院校課程教學資源系統,資源管理系統和綜合性文獻資源系統的建設,推進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從內容上和傳統的教學資源向知識管理轉型,從結構角度上從鬆散的資源型素材向結構性資源素材轉化,從形態上而言從靜止的技術性資源轉向動態性資源,在資源管理方面由單一的信息資源管理向知識資源管理轉變,不斷實現教學信息化資源的多樣性,開放性,標准性。構建專業性教學課程,公共性教學課程等不同種類齊全的信息化資源資料庫,滿足高職院校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和專業性學習的需求。隨著我國高職院校教育的整體提高,教育信息化檢核在高職院校中起到了突飛猛進的作用,並且未來的發展前景更為廣闊。我們應該積極不斷的探索和具有大膽的創新精神,以更快和更好的推進高職院校教育的可持續性教育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當前對高職院校建設教育信息化有較多的研究,並已有一部分研究取得優異的成績。教育信息化建設在高職院校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要想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整體教育質量,就一定要不斷的推進速教育信息化建設應用,堅持不懈地在高職院校中應用多媒體信息化網路數字教學,切合實際的提高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在高職院校中建設教育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才會進一步的提高高職院校整體的教學質量。

B. 我國近五年教育信息化提出的政策、計劃和推行的大的工程

如果你指的是「十一五」,國家主要提出了「校校通」工程、「農村遠程教育」工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升工程、教育資源建設等。
如果你指的是「十二五」,可以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首次將教育信息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具體內容如下: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路。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數字化教育服務體系,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充分利用優質資源和先進技術,創新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現有資源,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加快終端設施普及,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實現多種方式接入互聯網。重點加強農村學校信息基礎建設,縮小城鄉數字化差距。加快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中國教育衛星寬頻傳輸網升級換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標准,促進信息系統互聯互通。
(六 十)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加強網路教學資源庫建設。引進國際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網路學習課程。建立數字圖書館和虛擬實驗室。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創新網路教學模式,開展高質量高水平遠程學歷教育。繼續推進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使農村和邊遠地區師生能夠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術普及和應用。
(六十一)構建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制定學校基礎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學校管理信息化進程,促進學校管理標准化、規范化。推進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積累基礎資料,掌握總體狀況,加強動態監測,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級各類教育管理資源,搭建國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為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斷提高教育管理現代化水平。

C. 秦勇的學術簡介

十多年來工作在高校教學科研一線。先後講授了《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等專業技術基礎及專業課程,帶領計算中心教師在歷年廣東省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曾獲學校教學質量獎、優秀教學獎、計算機基礎教學目標達標獎、學校教學成果一、三等獎。指導學生獲2007年省「挑戰杯」二等獎。先後指導了五屆計算機應用技術、電路與系統等專業碩士研究生7人,在北京、深圳、廣州、珠海等地事業單位和高等學校就業。 主要致力於計算機網路中負載平衡理論與實現技術。光互連OTIS網路負載平衡理論、演算法和調度。QosR優化中的MCP等問題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廣東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項目1項、參與1項國家863項目的研究工作。主持或主要承擔完成了茂名、佛山、惠州、珠海等市科技計劃重點項目和產學研項目等多項縱向橫向課題29項,研究經費270多萬元,連續獲得學校「科研工作先進個人」稱號。其科研項目通過省級和地廳級鑒定各1項;獲茂名市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 近年來,在計算機學報、Discrete Mathematics、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相關國際會議、中文核心期刊、統計源刊物發表論文65篇。其中,被SCI收錄1篇、EI索引收錄17篇、ISTP收錄1篇。組建計算機網路學術團隊,通過團隊建設和成員的培養,團隊多名青年職工獲得廣東省高校「千百十」校級資格,多人晉升職稱並已具有獨立承擔科研項目的能力。先後主持學校辦公教學區校園網工程、學生宿舍1-4區寬頻網工程、教工宿舍寬頻網工程、廣東教科網茂名地區匯接中心接入工程等大型網路工程的設計,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主持完成了校園網基礎設施建設。爭取了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事業性投入。2003年以來,主持大規模社會化融資到位1170萬元,為學校節約了高額建設費。抓好教育網茂名地區匯接中心建設,現已有高州師范、茂名職業技術學院、茂名電大等校接入匯接中心,聯網中小學600多所。開發和主持開發面向本科教學的管理、教學、資源、服務四大平台58個MIS系統,製作引進維護了一大批教學資源,初步實現了教學過程和環節的網路化和信息化。網路多媒體教學平台資源庫建設為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供了網路輔助教學手段支持,校園網觀測點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評為優秀。組織建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路平台,先後組織參與開發了理論學習、時事政策、「兩課」輔導等20多個網站,在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方面取得成果。

D.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處理黑板和大屏幕投影之間的關系

教師要能夠正確處理黑板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關系,多媒體設備的提供僅用來輔助教學,不能過於依賴。
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推廣案例教學法等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把學生從被動地「聽」到「看」到積極思維的運動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組織老師研究同一課程的不同章節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改變黑板加粉筆為主的教學方式,採用聯機大屏幕投影儀進行直觀教學的課程,引進和製作與之相配套的CAI課件、電子教案,增加單位時間內的信息量,提高授課效率;研究多媒體教學弊端並提出克服辦法,形成公共的高質量的多媒體教案;充分利用計算機網路資源,建設和完善網路課件;加強教學資源庫建設,只有豐富、優化的教學資源,才能滿足個性化、多樣化的教與學的需求;鼓勵和培養有一定基礎的老師實施「雙語教學」。

E. 如何實施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教學設計

21世紀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的時代,其實質是教育的競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計算機網路的迅猛發展,人類將步入信息時代,因而導致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將隨之而改變。特別是在教育領域,網路、多媒體與教育的結合,將會徹底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內容、方法,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我們職業教育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以教育技術為突破口,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一、教育信息化是職教改革的必然趨勢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水平仍然偏低,傳統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技術、和教育手段都已不能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水平,顯得陳舊落後;許多優秀的教學資源得不到廣泛推廣,學生的學習主要依賴於教師課堂授課,依賴於教科書,知識來源單調,與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匹配。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各職業院校的現代教育設施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學生不能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利用日益普及的計算機及網路來學習知識,而容易沉迷於電腦游戲及網上聊天,不僅沒有提高學習興趣與主動性,還耽誤了學習時間,不利於學生素質提高。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設計創新,避免現代信息爆炸對學生及教學的不利影響,是我們面對21世紀發展教育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現代教育是建立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科技發展需要的以培養創造性人才為目的的新型現代化教育體系。現代教育技術不僅僅是一種手段,它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職業教育要想出特色,就必須走職業教育信息化之路。職業教育信息化不是計算機、網路、職業教育的簡單相加,而是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學習與現代信息網路技術的有機融合,從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教育模式、技術手段、教育評價的動態系統。要實現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師掌握信息技術運用成為他們所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讓教師如何具備信息技術素質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將來的教師隨著學校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裝備的改善,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將無法勝任。而現代信息技術環境為信息教育的開展提供了重要保證。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對學與教的過程和學與教的資源進行設計、開發、使用、評價和管理,是一個有待於開發和探討的課題。二、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任何科學理論都必須建立在幾條基本假設的基礎上,社會科學領域中的理論更是如此。教學設計理論是一種研究如何經系統設計來引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的理論。我們可以假設學習發生和維護的充分條件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即教學設計理論中的第二條假設);(一)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准備(知識經驗和生理能力)。(二)有效的學習動力維持系統,包括興趣、情感、態度、動機、意志、性格等因素。(三)有效的學習外部活動系統,指學習的具體活動,比如:記預習筆記、做練習、討論、互助、制定表格、畫概念圖等。學習行為和活動的設計依據是認知策略和協作學習策略。(四)有效的學習環境,指學習資源(包括信息資源和活動空間設施)和學習工具的有效整合。(五)有效的信息傳遞,它不是指信息的閱讀和呈現工具。而是指信息的組織,即學習信息資源的組織結構,信息的呈現形式和傳遞順序。在以上的五方面充分條件中,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准備是不能設計的,而其它四個方面是可以設計的。學習動力系統不是一個可以直接設計的物化系統,它的設計基於其它三個系統設計。教學設計的設計對象有三(教學設計理論中的第三條假設):1、學習活動的設計。按照建構主義思想,學習者學習和發展的動力來源與學習者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學習者認知技能的發展、情感態度的變化都應歸因於這種相互作用。站在學習者的角度看,這種相互作用便是學習活動。因此,學習活動的設計必須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來看待。學習活動的設計最終表現為學習任務的設計,通過規定學習者所要完成的任務目標、成果形式、活動內容、活動策略和方法來引發學習者學習內部的認識加工和思維,從而達到發展學習者心理機能的目的。2、學習環境的設計。從設計者的角度看,學習環境是學習資源(特指媒體資源)和學習工具的組合,這種組合實際上是旨在實現某種目標的有機整合。在學習活動發生時,學習環境又被稱為學習情景,其中必然包含人際關系要素。學習環境的設計主要表現為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的整合活動。在設計時也應考慮人際支持的實施方案,但人際支持通常表現為一種觀念而不是具有嚴格操作步驟的實施法則。3、媒體傳遞的設計。媒體傳遞設計的任務是決定通過何種媒體形式,按照何種呈現順序,以什麼樣的組織形式向學習者傳遞信息。課堂講授的設計及教學媒體材料的設計和開發就屬於這個層面的活動。媒體傳遞是最邊緣層次的設計活動。以上將教學設計活動劃分為三個層面,旨在提醒教學設計者學習環境和媒體的設計並不是教學設計的全部。在很長一段時間,教學設計領域主要是集中在媒體傳遞層面上的活動。隨著網路的普及,網路環境的開放性,資源的豐富性,資源的易獲取性等特徵使教學設計者將設計重點從媒體傳遞的設計逐漸轉向學習環境的設計並繼而將設計重點放在學習活動上成為可能。三、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模式設計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變革越來越依仗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當前,在許多職業院校已經建立了校園網並與互聯網連通,建設了教學資源庫,還建設了不少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教室,這已為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搭建平台。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建新型的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一個理想的教學環境,將是教學改革成功的關鍵。根據教育傳播理論,教學過程可以看作為一個信息的傳播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包含教師、媒體、學生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不同的組合方式,將形成不同的教學模式,適應不同的教學環境,在不同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有著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模式目前應用的有三種: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基於網路環境的個別教學模式;校園網支持的合作學習模式。(一)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傳統的課堂教學環境中引入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模式。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選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製作CAI教學課件,通過媒體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這里指的媒體包括教師自身的言傳、身教、也包括多媒體計算機和各種現代化視聽媒體。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增大了教學的信息量,也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單一性,學生接受來自教師、計算機和各種媒體傳遞的教學信息,經過大腦的加工處理,轉換為知識。盡管教學內容的呈現圖文並茂、聲形結合、生動活潑,而在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創新方面存在有明顯的不足,人機交互的過程與作用極為有限。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不僅僅在於教學內容的圖文並茂、生動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科學性來激發。這是一種典型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仍處於一種被動地接受信息的地位。(二)基於網路環境的個別教學模式:網路環境是一個開放的環境,是一個鼓勵自主學習的環境,是一個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可以在任何有上網條件的地方,利用聯網的計算機在校園網或網際網路上獲取各種信息進行學習,學生在學習中存在問題,也可以通過網路向教師咨詢,教師不直接向學生傳授教學內容,只是間接地輔導學生。這是一種完全以學生為中心的個別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它是以「自我向導、自我激勵、自我控制」為特徵的學習,也就是學生能夠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才可能取得學習效果。否則,只是盲目的瀏覽學習,其效果甚微。(三)校園網支持的合作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建立在校園網路及資源庫支持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安排教學計劃,實施網上教學,批改學生作業,進行網上或面對面的指導,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學生可以個別學習,也可以分組合作學習,或者自願結合合作學習,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和方式的權利。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要倡導「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物,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然而,許多學校都建設了校園網,但由於資金與技術等問題,校園網信息資源貧乏,多媒體系統的超文本特性的技術開發及其與網路特性的結合明顯不足,使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沒有得到充分地應用和有機的結合。通過對以上三種教學模式的分析,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每種教學模式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轉變,但仍各存其缺失。如何將三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有機的結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為學生提供一個理想的教學環境,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有待於我們不斷的探討和研究。四、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方法設計創新(一).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觀念的更新在教育領域中,信息技術並沒有生成劃時代的新觀念,確切地說,信息技術使原先的一些先進的、前衛的教學觀念的實現成為可能,使先進的教學設計理論的接受和應用成為可能。因而,我們在進行教學方法設計時應該樹立三個全新的觀念:一是樹立全新的學生觀。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由原來處於被動地位轉變為主動參與,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和意義構建的主體。二是樹立全新的媒體觀。教學媒體由原來作為教師講解的輔助工具轉變為學生的認知工具。三是樹立全新的教學觀。教學方法由原來單純的基於歸納或演繹的「教師一言堂」的講解轉變為基於「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會話商討」和「意義建構」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及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二)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機整合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導致教育領域徹底變革的決定性因素,它必將導致教學內容、手段、方法、模式乃至教學思想、觀念、理論的根本轉變。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特徵是教育信息資源的利用和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網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是需要不斷探討的課題,據調查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模式。現在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基本上還停留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CAI階段,這與我們真正意義上要達到的整合還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必須開發基於網路的教學支持平台,特別是基於Web的協作平台,才能完成整合的質的習躍。在基於網路的教學支持平台上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將會對教學過程、教學形式及教學效果產生巨大的變化:1、教學形式的變化。由於信息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原有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課堂學習、分組討論、協作學習並存教學模式,學生也可以通過校園網路的學生論壇。2、學習方式的變化。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學習知識,通過校園網路,進行自主探索學習、互動協作學習,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去主動建構知識。培養學生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和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3、教學內容的擴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將過去傳統的、靜態的書本教材形式轉變為有圖文並茂、聲像俱佳構成的多媒體教學內容,同時可將音像教材、基於網路特性的CAI課件置於校園網上,供學生自學。這樣,極大地豐富和擴展了書本知識,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掌握知識。4、教師作用的變化。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領航者、指導者和組織者。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知識源,教師不能把傳授知識作為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設計教學方案上,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包括: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創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協作意識和信息交流能力等),培養學生使用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興趣,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F. 談談目前網路教育存在的問題有哪些以及未來的展望

網路教育存在的問題:網路教學平台建設滯後、網路教學資源質量不高、網路教學手段不完善、網路教學的質量評價不力

1、網路教學平台建設滯後:網路教學平台包括支持網路教學的硬體設施和軟體系統。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普及,網路教學的基礎設施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帶寬和傳輸質量仍然是影響網路教育的瓶頸。

2、網路教學資源質量不高:教師對網路教育的特點缺乏研究,同時缺少足夠的技術培訓,沒有很好地掌握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如資料庫技術、課件製作技術以及網路技術等。教師只是簡單地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提供素材、教案、習題及相關輔助材料,造成教學內容表現形式單一、內容更新速度慢、自主學習的資源不足等問題。

3、網路教學手段不完善:完善的網路教學手段是保證網路教學質量的基礎,雖然視頻廣播、網頁發布、視頻會議和BBS以及同步交流與非同步交流技術日趨完善,但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實時交流,仍然存在技術和現實的障礙。我國許多學校的網路課件就是把老師的教案電子化後傳輸給學生,在一定意義上只能說是一種新的函授和電大。

4、網路教學的質量評價不力:傳統的教學評價很大程度上是針對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設計的,評價的內容以課本書面知識為主,評價結果不能有效地反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創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評價主體過於集中。

網路教育未來的展望:

1、製作相關網路教育的法令法規,提供網路遠程教育技術標准和質量保證體制。以法律的形式明確網路教育的各級教學單位,規定其權利、責任、義務,對其教學活動進行規范化管理。同時,建立相應的網路技術標准、質量監控和評價機構,為保證網路教育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2、跟蹤國際網路教育技術標准研究工作,引進相關國際標准,根據我國教育實際情況修訂與創建各項技術標准,最終形成有本國特色的現代網路教育技術標准體系,並形成一支信息化教育標准研究隊伍。

3、推廣網路教育技術標准,完善一致性測試體系。提高開發者應用行業協會提供的適當工具進行產品自律測試的意識,同時完善教育信息化技術標准測試中心、標准認證中心和仲裁中心的職能和技術,通過行政力量來推廣產品標准化的權威測試。

G. 如何有效地開展學校教育資源庫建設工作

關於學校資源庫建設的思考

資源庫建設的意義及分類:

1、意義:隨著Internet 技術向寬頻、高速、多媒體方向的發展,它以更具人性化的應用方式推動著教育的信息化的飛速前進。學校資源的建設,為教育教學現代化搭起了有利的平台,然而,學校網路資源庫具有網際網路上資源庫無法替代的作用,建設適合學校教育教學實際需要的資源庫是校園網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商品化的資源庫無法提供學校個性的教育資源的情況下,在校園網中自建資源庫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建設一個規范的、內容豐富的、開放性的和具有「校本特色」的資源庫對學校更快的發展搭建了有利平台。

2、分類:

(1)媒體素材,包括文本類素材、圖形(圖像)類素材、音頻類素材、視頻類素材、動畫類素材五大類。

(2)試題庫

(3)課件與網路課件,是對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實施相對完整教學的軟體。可分為網路版和單機運行的課件。網路版的課件需要能在標准瀏覽器中運行,並且能通過網路教學環境被大家共享,而單機運行的課件可通過網路下載後到本地計算機上來運行。

(4)教學案例

(5)文獻資料,有關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規、條例和規章制度,對重大事件的記錄、重要文章、書籍等。

(6)常見問題解答,針對某一具體領域最常出現的問題給出全面的解答。

(7)資源目錄索引,列出某一領域中相關的網路資源地址鏈接和非網路資源的索引。

(8)網路課程,通過網路表現的某些門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路教學支撐環境。

資源庫資料的來源途徑

在資源庫建設本著應用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發揮校園網的優勢,建設共享的網路資源群,推進教育教學的創新;加強資源建設應用研究,提高資源的應用效率。

1、網上整合,隨著互聯網上的數據不斷膨脹,其中不乏大量有價值的教育資源,眾多的教育網站是自建資源庫重要的資源來源。特別是有些教學學科類的教師個人網站,對於某一門學科的資料收集比較全面,教學資源、教案和課件都有,這些網站對教學資源都進行了整理和分類,將這些資源導入資源庫比較方便。可以將這些網站的有關資源下載,然後加入資源庫中。

2、自創特色。自建資源庫中的教育資源主要來源於網際網路、各類教育光碟、電教資料和教育軟體及自己設計製作開發的教育教學資源。

(1)各類教育光碟是由各出版社出版的正式電子出版物,品種較多,比如教育論文、多媒體課件等,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教育光碟,將其中的資源導入資源庫。

(2)學校都積累了大量的電教資料,如教學示教錄像片、教學音帶和各種擴展學習的音像資料等。平時,由於受學習場地和時間的限制,這些音像資料的利用率是比較低的,現在可以將這些音像資料轉製成數字文件加入到資源庫中,教師通過校園網就可以隨時地調用這些教學資料供教學中使用,學生也可以在個性化的學習中隨時使用這些音像資源。

(3)教育軟體主要分成輔助教學軟體和教學管理軟體兩大類,對於其中的一些資料性軟體可以將他們的教育資料導入資源庫。

(4)教學資源庫建設必須由全體教師共同完成。通常學科教師是這類資源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經過教育技術理論與技術培訓,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再結合豐富的學科教學經驗,可以製作出教學所需的各類課件。

(5)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他們的經驗更貼近於資源庫使用者的需求,教師群體和學生群體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學資源的源泉。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包括教師的亮點展示材料、教育教學案例、論文、學生中的小發明小論文等上傳資源庫中,使師生通過網路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互相促進。學校本著「博採眾長」的態度,採取多種途徑為教師們獲取資源創造條件。

3、外部采購

按照新課程改革的需求,可以根據學科和教育的需要,選擇實用性比較強的材料購買,充實到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庫中,包括配套教案、試題、光碟、課件、素材、影音、教育資料等。這些資料經過有經驗的教師加工整理對教育教學具有實用價值,這種材料包括學校購買和教師個人購買。

教育資源庫必須是開放的、動態的。豐富的資源不可能一步到位,學校要經常用優秀教師的教案、課堂實錄、優秀課件、優秀學生的成果、Internet上的相關內容更新、充實教育資源庫。

學校資源庫建設的要求:

教育教學資料庫是以知識點為基礎的,按一定檢索和分類規則進行整理歸納,包括圖形、表格、文字、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維信息的集合。我們從公開發行的素材庫光碟和Internet教育資源站點中,篩選、整理出教學中需要的素材,直接將他們收集到素材資源庫。通過一些軟體處理,把現成的教學軟體、數字視頻等光碟材料中有用的部分,還原成可以再使用的獨立部件,收集到素材資源庫。

1.媒體素材的要求:

⑴ 文本素材要求:由於漢字採用的是GB碼統一編碼和存儲,存儲格式一般為TXT、Word、WPS等。書本文字的數字化,把教育教學中要用到的一些文字背景資料輸入電腦,保存成html格式,方便在網上傳輸;

⑵ 圖形、圖像的要求:彩色圖像的顏色數不少於256色,掃描解析度不低於72dpi。圖片的數字化我們使用掃描儀、數碼相機,將圖片資料轉換成計算機存儲的圖像文件,並轉換成jpg或gif格式,使文件變小,易於存儲和傳送;

⑶ 音頻素材的要求:數字化音頻的採集頻率不低於11KHZ,存儲格式為WAV、MP3、MIDI或流式音頻格式,數字化音頻以WAV格式為主,用於欣賞的音樂為MP3,MIDI設備錄制的音樂使用MIDI格式,語音採用標準的普通話配音。

⑷ 視頻素材的要求:主要格式有AVI格式、QuickTime格式、MPEG格式。在網上實時傳輸供實時教學使用的視頻類素材使用流式媒體格式(rm、wm、asf)。

⑸ 動畫素材的要求:存儲格式一般為GIF格式和Flash格式、AVI動畫格式。

2.試題庫要求

試題庫可以和遠程教學管理系統通訊,可以在不同的遠程教學管理系統中運行,並具備對試題的查詢、單個錄入、批量錄入、刪除、修改、組卷、統計分析、自動屬性值校正等功能。

3.課件、網路課件的要求:課件庫中的課件可以和遠程教學管理系統通訊,可以在不同的遠程教學管理系統中運行。具備課件產生的評估數據機制,保證不同的工具可以對數據進行分析。單機上運行的課件,能夠運行於win9x以上的版本。對於一些基於靜態網頁的課件,能夠通過標準的web瀏覽器訪問,與瀏覽器運行的硬體平台無關。課件運行沒有故障。

4.教學案例的要求:案例統一製作成HTML網頁。由學校信息技術組按要求統一製作成模板,各任課教師直接導入即可。

5.文獻資料要求:應符合文本素材最低的技術要求。

6.常見問題解答要求:問題解答中的有關媒體素材,符合媒體素材庫的要求。問題要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實際參考價值,包括問題的正文、問題的解答、參考資料和關鍵詞等內容。

7、網路課程的要求:與網上的課程鏈接應正確,且能與網上的課程能進行同步的更新。

加強對學校資源庫的管理。

根據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庫自身的性質,資源庫不是資源的簡單集合,要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實現教育教學資源共享,更好的為教學、為開展德育教育奠定基礎,促進我校教學工作的開展。充分發揮學校網路管理教師的技術才能,不斷對學校的資源庫進行維護和更新,使資源種類齊全、科學。包括:

⑴ 資源管理。

資源管理模塊的操作對象是資源庫中的各類資源,在進行操作時要保證內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這一模塊具備的功能主要包括:

資源上載:允許在線的教師和教育工作人員進行單個或多個資源的上載。

資源下載:注冊用戶可以下載免費的資源。

資源審核:審核管理員主要負責對教師上載的資源進行評審,以確定是否發布該資源。

資源查詢:用戶根據查詢條件,輸入關鍵字查詢相應的資源。

資源刪除:資源審核員或系統管理員可以刪除不符合標准和過期的資源。

資源使用率的統計分析:對各種資源瀏覽和下載次數的統計,對此資源可進行評星,提高許可權進行獎勵。

⑵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員主要負責對整個系統的維護工作,以保證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擴展性及對並發訪問的支持。應具備的功能有:

資源庫系統的初始化:屬性、參數數據入庫

訪問控制:對訪問本資源庫系統的用戶數量的控制,可採取限定IP或限定訪問流量的方法。

安全控制:使用防火牆等措施以保證系統不受病毒侵蝕和黑客的攻擊。

⑶ 用戶管理。

教育資源庫有其特定的用戶群,其中應為不同用戶賦予各自的許可權,從而確保系統的安全性和資源的質量。一般可以包括:系統管理員、資源審核員、教師、學生和遊客(未注冊用戶),如有特殊的需求,還可視具體情況而變動。其許可權設置如下:

系統管理員應對資料庫系統有完整的控制權,允許他以瀏覽器方式通過Internet實施管理和維護,掌握所有用戶的情況,並具有初始化資源庫系統和審核注冊用戶的許可權。

資源審核員:根據管理員分配的許可權,主要負責對相應學科下的資源進行審核和管理。

教師:主要負責對某一特定學科的資源進行管理,包括瀏覽、查詢、使用和上載和審核該學科的資源。

學生:可以瀏覽、查詢、上載和下載資源庫中的資源。

遊客:可以瀏覽、查詢和上載資源。

校園資源庫建設的過程及步驟

准備階段

成立校園資源庫建設領導小組

按學科分類以年級組為單位成立素材收集小組

對素材收集小組成員進行集中培訓,明確目的及掌握正確的收集方法

初步制定資源庫建設應用制度

實施階段

(1)在學校進行初步實驗。素材收集小組按要求搜集、整理,建立各學科的資源庫,定時上傳至學校資源庫,審核後正式入庫,隨時做好記錄。

(2)初步建立一套教師參與資源庫建設,應用資源庫的評估方案。

(3)完善豐富資源庫,形成一套適合本校教學實際的資源庫。建立一個用於拓展資源庫的「各教育站點鏈接的網頁及用於意見反饋、經驗交流」的論壇。

(4)加強教師培訓,在校園網的應用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網路資源備課,豐富自己教學內容,學生也可以根據個人愛好、興趣瀏覽網上資源,提高教師的以下基本技能:①上網搜集下載教學資源能力。②自製適合本校教學特點的簡單課件的能力。③校內資源庫上傳、下載操作技能。

(5)建立考核機制,將教師對校園網的使用列入教師日常考核,從而鼓勵教師使用資源庫,對使用好的老師進行獎勵。

充分發揮資源庫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1、利用資源庫資源開展教學活動。

①完善教師的培養體系,由資源庫技術教師組織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認識水平和技術能力,幫助教師認識信息資源的特點,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網路資源知識,掌握有關操作方法。

②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開展探究式教學、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獲取信息、辨別信息、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創造性。由於資源庫內容全面,素材豐富,具有各學科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技術,包括不同級別、不同年齡段教師的先進教學實踐經驗,啟發教師教學的新思路,充實豐富的教學素材,培養教師創新素質。

③利用資源庫中的資源對教師進行校本培訓,發揮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樹立典型。把教師的先進教學經驗上傳到資源庫中,使每位教師及時地學習到別人的教學經驗,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學信息,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④利用網路資源沖浪,汲取精華實行改革創新。現在我校基本上每個辦公室和教室都有計算機網路終端,使網路無處不有,教師可以自由在網上沖浪,在網上自由交流自己的教學經驗,汲取別人的優點,改進自己的工作,每位教師在注冊後可以進入學校的論壇發表自己對教學工作的認識,發表自己的看法。

⑤組織教師開展利用資源庫中的資源開展評優課比賽,考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怎樣讓資源庫中的資源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如課件、案例、試題試卷等,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少走彎路,為教學工作的堂堂清、日日清創造時間保障,以達到周周清、月月清,完成好教師的教學工作

2、充分利用資源庫中的資源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活動。

⑴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

教育需要改革,網路改變教育。網路不僅正在改變我校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也進一步拓寬了我校德育工作的渠道。我校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資源庫中的德育資源,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開闊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智慧、提升學生的道德境界。

① 發揮資源庫的資源作用,營造良好育人氛圍

在資源庫中將開設「學生之聲」、「名師指點」、 「咨詢服務」、「校園生活」、「請您留言」、「觀摩鑒賞」、「活動天地」 「家庭教育」、「班主任」、「我的博客」等許多欄目,鼓勵學生道出自己的迷茫與困惑。學校領導和老師在網上主動與學生交流、溝通,解答學生和家長提出的各種問題,學生和家長也可在網上與學校領導、老師就各種問題展開討論,使互聯網真正成為架在學校與家長、學生之間的橋梁,發揮著其特有的德育功能。在網上「活動天地」中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如:觀看愛國影片、欣賞健康歌曲、讀書教育徵文、交流活動後的感想、推薦自己喜歡的文章等。從而營造網上主流文化,引導網路文化發展。

②利用資源庫資源,強化班集體建設,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

根據學校資源庫資源開展的德育活動,作為班主任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高度的資源共享,可以迅速從網上搜索到自己所需的資源;通過互聯網實現快速的信息傳播,能夠在第一時間知道世界上發生的大事,掌握教育動態。更有力地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

正確引導學生瀏覽和運用資源庫種資源的方法,組織學生根據這些資源開展有意義的活動,以此來提高班集體的向心力;利用網上查閱資料、提取整理等,用power point製作成了幻燈片,開展生動活潑的小學生生活指導課和主題隊活動;在網上建立自己的博客,方便自己和同學或老師的交流。

⑵開展形式多樣的班主任培訓

①班主任可以通過網上學習,擴大自己的視野,提高理論水平,博採眾長,使每位班主任教師及時地學習到別人的教育經驗,從而不斷改進自己的德育觀念,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②學校及時將一些班主任的優秀教育案例、上級有關指示精神等傳輸給每位班主任。

③班主任可以利用網上資源來開展班級活動。如:觀摩他人的小學生生活指導課、下載一些德育課件等。

④班主任在獲取他人信息的同時,可以在網上交流自己的教育經驗,起到互相促進,互相提高的作用。

⑶充分利於家校聯系,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我們在網上為家長們提供學校的最新動態、介紹教育孩子的經驗,讓家長們聆聽孩子們的心聲,交流家長教育孩子的心得,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在家中的一些表現,解答家長教育孩子的疑問和困惑。

⑷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為學生開設心理知識論壇,為學生排憂解惑,突出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性格教育、耐挫教育、人際關系教育等,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①幫助學生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又難於啟齒的心理問題,通過網路咨詢解答,使學生樂於接受。

②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解析一些生活案例。

③為學生提供簡單易懂的青春期健康知識,幫助其健康成長。

H. 如何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運用技術

時代在變遷,也使得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也必須具備信息處理能力。世界上的各個國家也在不同程度上重視著對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教育。將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也必將會加快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普及作用。校園網內蘊含著大量的網路資源,且每位在校同學都可以免費使用或者是以較低的費用進行使用,因而還是比較經濟的。利用校園網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會使得整合更加的方便、可靠、經濟和實用。
一、信息技術與教學改革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在現代社會里,計算機網路是傳遞信息的一種主要技術,信息技術對教育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漸漸認識到信息技術給教學改革所帶來的契機。從上世紀80 年代起,廣大教師們已經感受到了信息技術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此外,人們也越來越注
意到,信息技術帶來的絕不僅是教學手段的改變,更是對教學模式、教學理論帶來的變化。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社會的客觀需要性也使得教學的內容和目標必須要做出相應的改變。因此,新的課程內容設置及教學方式等都必須要將信息技術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給考慮進去。基於信息技術的教學改革,需要以信息技術作為基礎,對教學體系進行改革,使得教學內容、方法、形式以及目標等都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這些改變將會反映在組織形式、教育學制、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專業設置等方方面面,這一系列的改變都是具有深遠意義的。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含義及實際意義
「整合」的含義不是簡單的將課程與信息技術進行疊加。實際上,將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的真正含義就是在課程的教學和學習活動中使用信息技術,以便能夠以更高的質量來完成相應的課程目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整合」是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的有機成分。為了更好的進行整合,教師在備課時要在明白教學需求的基礎上,找出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完成課程目標。
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方法就目前形勢來看,將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存在著三個問題:其一,老師的計算機水平還不夠高,更別說將計算機應用於教學了;其二,還未找到通過計算機來舉辦課程整合活動的途徑;其三,沒有足夠的教學資源,且老師也缺乏適當的工具型軟體。
為應對上述幾個問題,可採用如下方法:
①為了提高老師們的計算機水平,可以在全校老師中展開計算機培訓課程,提高老師們的計算機理論知識水平和將計算機應用於教學中的水平;
②結合學校所開設的課程,學校應當要積極建立好各門課程的教學資源庫,以便為老師教學提供充分的教學資源。為了建立好資源庫,應當首先要進行素材收集,由於每門課程的素材不一樣,所以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要將所收集到的素材依據課程性質進行分類,最後就可以建立教學資源庫了。為建好資源庫,應當遵循幾個原則:其一,建立資源庫的目的就是促使教師能夠更好的完成課程目標,所以必須要保證資源庫不與教學目的相悖;其二,資源庫必須要實用,並且適用於各門課程的教學和學生的自學;其三,所建立的資源庫必須要及時的更新,人對知識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因此資源庫中的教學資源必須要跟得上時代的步伐,要不斷地更新和充實資源庫,以便滿足全校師生的需求;其四,要對資源庫進行管理,否則資源利用率會很低,甚至可能會導致教
學資源的損毀和流失。
四、校園網的優越性及如何利用校園網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校園網是指能夠為全校師生提供教學資源、科研資源和綜合信息服務的寬頻多媒體網路。因此,校園網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等提供了先進的信息化教學平台。此外,在校園網上還可以運行多媒體教室的軟體開發平台、教室的備課系統、教學資料庫和考試資料庫等。因此,校園網內蘊含了豐富的
網路資源和教學資源。
1. 通過校園網的資源共享這一基本功能為課程的整合提供技術上的支撐校園網上有很多的教學資源庫,而這些庫里的豐富的信
息資源是可以被全校的老師所利用的。為了使這些信息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就必須要做到能夠使所有的老師們都能夠共享這些信息資源,從而可使校園網上的資源能夠分工協作。有兩種共享模式可供選擇:
①類別型共享模式
因為信息的文件類型、目標形式、運行平台和創作方式等不盡相同,使得不同的信息具有不同的特徵。因此,可以將資料庫中不同的信息資源按照其所具有的不同的特徵分類別進行處理,即把不同的信息資源以文件的形式放到不同的子目錄中去,這樣做也方便用戶搜索某一特定類別的信息資源。
②雙庫並存共享模式
這一共享模式是針對前一種共享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出的。類別型共享模式的精髓就是對信息進行歸類並按類別存儲下來,但實際中的信息資源是很多的,因此僅按照類別進行搜索是很費事的。採用應用和類別雙庫並存的共享方式就可以彌補類別型共享模式的不足。此種共享模式的主要思想就是在建立信息資源庫時,同時建立應用和類別這兩個資料庫。
2. 通過校園網開發積件,並以組合平台的方式實現課程的整合所謂「積件」,就是指將各門課程的內容分解為獨立的知識點(這種知識點就是積件),然後再將這些知識點存儲在資源庫中。由於實際中的教學課件存在局限性,積件便應運而生。總而言之,積件是一種教學軟體模式。 3. 利用校園網使得整合更加完美利用校園網,不僅可以鏈接到本校的資源庫,還可以鏈接到其他學校的資源庫,甚至是可以直接與網際網路連接起來。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校園網可以與其他學校的資源庫進行互訪,各個學校之間的資源可以共享,取長補短,這更是增加了可獲得的信息資源量,使得課程的整合更加的完美。
五、結論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必定會推動現代教育的發展,學生們的自學能力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也必定會大大提高。因此如何進行課程的整合是很關鍵的問題。如今各個學校也基本有了自己的校園網,通過校園網可以促進信息資源的共享,也同時促進了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
參考文獻
[1]李旭然.淺談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整合[J].青春歲月
[2]王永剛.運用校園網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J].科技創新
與應用
[3] 喻玲玲,鍾志賢.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誤區及其
對策探析[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作者簡介:顧建華 女 1972.10出生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 副教授 從事計算機應用方面的教學。
本文來自2011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項研究課題:基於校園網環境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與應用研究。目前,全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各個學校安裝了完備的現代教育設備。教育教學活動越來越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它能夠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靜止的內容動態化,以便於學生獲取准確深刻的直觀感知,從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認識。但也從認識上存在一定的誤區。作用:
一、利用電教媒體可以更好地激發與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利用電教媒體來展示最新的科技動態,可以將文字、圖像、色彩、聲、樂融合在一起,來展示化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展示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以便調動學生的探索熱情,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
二、利用電教媒體可以突出物質變化的過程,探索變化的規律化學雖說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但中學實驗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實驗儀器、設備和葯品的限制,顯示出一定的局限性。有了電教媒體的技術,我們就可以使變化過程由「微觀」變為「宏觀」,由「抽象」變為「形象」,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物質變化規律的可尋性,以加深學生對物質變化規律的理解。例如:我們所做的麵粉的爆炸實驗,利用電教媒體的技術我們可以使這樣的爆炸由原來的一秒鍾變為一分鍾,讓其變化過程慢慢地展示在我們的面前,這樣可使學生自己去對實驗中物質的變化規律進行歸納總結,也加深了學生對爆炸這種特殊現象發生條件的理解。
三、利用電教媒體的技術可以突破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教科書中每章節都有若干個教學難點。如何解決這些教學過程中的知識難點也是教學的任務之一。我們如能藉助於電教媒體的技術,將這些難點通過實物形象地展示出來。例如在講原子結構時,可以將原子的結構圖製作成動畫形式來展示,為何原子不顯電性?當得、失電子時,又為何變成帶電的微粒?帶何種電荷?離子化合物形成過程如何?這些本來微觀世界的知識在我們藉助於電教媒體的技術使它們成為「宏觀世界」,通過運動展示,可使學生更清晰地掌握電子在這些知識中的重要作用。
四、利用電教媒體的技術可以優化課堂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把很大一部分時間用在板書上,節奏慢,課堂容量小的不足。利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同時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粉筆加黑板的單一、呆板的表現形式,能將抽象、生澀、陌生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可以增大課堂容量,提前編課件,把必需的板書和習題提前寫好,上課時只需輕輕一點即可達到效果。又可反復再現知識綱點及網路結構,這樣既可節省時間,又
可把更多的時間用來提高學生的能力,或輔導學生,提高了時間的利用率,提高了學習效果。
五、利用電教媒體的技術模擬演示實驗,可以優化實驗,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部分,既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課堂上教師做的演示實驗,只有講台前面幾排的學生才看得清楚實驗現象,後面很多學
生都看不清楚。若採用電教媒體,可放大很多倍並能從不同的視角觀察實驗現象,增強實驗的可見度,強化實驗的演示
效果,從而達到完成教學的目的。
六、弊端及誤區:
1. 僅追求它的「外在美」,忽視它的「內在美」,忽視對教學的干擾. 一些課件背景五顏六色,學生無法看清字幕;
課前就是一段躁人的音樂,似乎是活躍課堂氣氛,實際上是擾亂了學生思維. 化學課必須實在,落到實處,不能只講究
華麗的外表.
2. 重視課堂的「教」,忽視與學生的互動和情感交流.學生上課就會象看電影一樣,只看屏幕,不看老師. 使雙邊的活動更少. 有的化學課件把教案搬上屏幕,以「電子板書」代替「黑板板書」,上課教師只需點擊滑鼠,對其它教
學手段置之不理,使課堂由「人灌」變成「機灌」這些只是簡單應用了計算機的演示功能,教師成了播放員,學生成了
觀眾.
3. 過分追求快節奏
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固然可以節省教師作圖、板書時間,加快課堂節奏,增加課堂知識點,但有時欲速則不達. 當學生正在思考這一頁的問題時,屏幕已經顯示到下一頁的內容. 或者當學生正在解題過程中,屏幕上巳經顯示出標准答
案——解題思路、步驟、結果,反而使學生可能會放棄自己
的思考,不利於學生的獨立思考。
總之,恰當的應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信息量,又優化了教學過程,突破了教學難點,提高了教學效果,但要注意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存在的不足。

I. 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應該包括哪些方面

技術素養、計劃與准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五個維度。

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能力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講解、啟發、示範、指導、評價等教學活動應具備的能力;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的能力為發展性要求,主要針對教師在學生具備網路學習環境或相應設備的條件下。

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所應具有的能力。本標准根據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與專業發展主線,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區分為技術素養、計劃與准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五個維度。

(9)計算機網路教學資源庫建設擴展閱讀: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要求規定:

1、依據課程標准、學習目標、學生特徵和技術條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確定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契合點。

2、設計有助於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信息化教學過程與學習活動。合理選擇與使用技術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機會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3、預見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可能遇到的問題,制訂應對方案。利用技術支持,轉變學習方式,有效開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J. 畢業論文:校園網的建設 無線網路技術的應用與實施方案

摘 要 隨著計算機網路通訊的飛速發展和應用的不斷普及,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正成為一種世界性行為,盡快盡早地建設校園網好處將是顯著的和長遠的。然而,管好、用好校園網才是網路建設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 校園網 現代教育技術 數字教育
面臨21世紀,社會的高度國際化、信息化使現代教育面臨著深刻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也因此受到沖擊。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必將導致教育教學領域的深刻改變,網路教學、遠程教學、教育資源共享的教育新時代正向我們走來,校園網路的建設,為建構現代教育新型教學教育模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如何充分發揮校園網的作用,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1 管好校園網,發揮校園網的作用
校園網概括地講是為學校師生提供教學、科研和綜合信息服務的寬頻多媒體網路。也就是利用先進的綜合布線技術構架安全、可靠、便捷的計算機信息傳輸網路;利用成熟、領先的計算機網路技術規劃計算機綜合管理系統的網路應用環境;利用全面的校園網路管理軟體、網路教學軟體為學校提供教學、管理和決策三個不同層次所需要的數據、信息和知識的一個覆蓋全校管理機構和教學機構的基於Internet/Intranet技術的大型網路系統。
建設校園網,豐富多彩、健康清新的校園網路文化將成為學校培養學生思維方式、道德品質、創造能力的新環境,成為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嶄新平台。同時對於轉變陳舊教育理念和手段,促進教學內容、方法、結構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起著決定性作用,尤其是對於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更具深遠的意義。
我國著名的空間科學家奠基人錢學森院士認為:21世紀教育是一個「人腦+電腦+網路」的教育。網路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形成將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內容的多元化和個性化學習帶來的生機和活力,同時對教育制度、教育管理等也將帶來巨大變化。然而,網路建成後,管好用好校園網,發揮網路的巨大功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應予以充分地研究和思考。
1.1 莫使校園網成擺設
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硬體,差不多每一年多、有的甚至幾個月就降價50%。有的學校資金短缺,建立一個校園網動輒投資上百萬元,但使用率嚴重不高甚至閑置,眼看著教育資源在浪費。造成這種局面的關鍵可能還是在於管理者的觀念。
一是沒有建立一個校園網教學與管理的環境。信息時代的到來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應用,極大地豐富了教育資源,同時也使教育風格更加精細和個性化,更使教育格局打破時空的局限更具開放性,同樣也豐富了教育手段,使教育更具高效率。因此,建立一個良好的校園網教學與管理的環境是發揮網路功能的基礎。在一個好的校園網環境里人們用計算機和網路進行工作、交流和學習,計算機改變了人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人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這是對教育的挑戰,也是為教育的改革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二是沒有建立教師利用網路技術教學的評估機制和學生學習的評價機制,沒有合理配置終端設備……。更新觀念,管理者應充分認識教育現代化首先是教育觀念現代化,通過各種手段,強化教師現代化教育意識,確立現代化教育新思路、新觀念,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深入教學改革。教師也要轉變陳舊教育理念和手段,促進教學內容、方法、結構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利用網路技術的先進、快捷充分為教育服務。也鼓勵、培養學生實現網上「個性化學習」,學會從網上獲取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努力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師利用網路技術教學的評估機制和學生學習的評價機制,為促進現代教育的發展、確保網路資源的開發利用,其有相當的重要性
1.2 網管人員的網路技術管理水平
網路功能的強弱、使用效率的高低、作用發揮的大小很大程度上依賴管理人員和使用人員的水平。網路建成後,學校應及時設置網路管理中心,需要安排至少兩個具有良好思想業務素質的網路管理人員來維護網路的正常運行,保證線路設備正常運轉,制訂校園網管理條例,負責網路的系統管理、信息管理、網頁維護,確保網路的暢通和安全,開展各種網路應用的培訓,推動各種管理軟體的使用和數據維護。並不斷對他們進行網路技術培訓,使他們成為網路技術應用和開發的骨幹。校園網路的管理涉及面大,范圍廣、技術要求高,需要學校各方面的配合和共同合作。
1.3 加強網路隊伍建設
要發揮校園網路的巨大能力,培養和培訓大批會使用計算機和網路的人才,加強網路隊伍的建設是確保校園網的運作和教育科研順利進行成敗的關鍵。這些人才應包括:網路管理、軟體技術、視音頻多媒體製作、素材資料收集、培訓維護等人員。要讓每個教師和學生懂得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馳騁,充分享受校園網帶來的方便快捷。學校應為通過信息技術考核的教職工和學生班級優先配置網路電腦,提高教師、學生學習和使用校園網的積極性,並建立教師利用網路技術教學的評估機制和學生學習的評價機制。這樣,才能充分體現校園網路的價值,提高網路的效價比。
2 用好校園網,應用才是它生存和發展的根本
硬體的建設可以在幾個月內完成,但基於校園網的應用則可能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去精心組織和實現,這是一項工作量大、技術復雜的長期任務。
2.1 應用方式和發展方向
校園網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學校管理和教學應用兩個方面:
學校管理是辦好一個學校的重要環節。充分利用現代網路技術為學校管理服務,信息化辦公、無紙化辦公,讓每個辦公室通過校園網進行辦公、管理和獲取校內外的信息,同時能夠通過網路進行即時通信和協同工作,加強對學校資源、教師和學生的充分調動和管理,可以提高學校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教學應用是校園網最主要應用。電子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教師資源中心、多媒體教室、網上學校、網路教室、課件製作中心、家長訪問系統、網上選課……。網路應用功能多種多樣,有待於不斷開發和完善,它的每一個功能都會使教育產生巨大的、多層次、多方面的變革,無論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人才觀念、教育結構還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學習方法等等都會帶來巨大的改革。社會在進步,教育同樣在不斷改革。
E-校園和現代遠程教育是校園網應用發展的方向:
「數字教育」是世紀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也是學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徵和長期任務。要實現教育信息化,必須先開展校園信息化,即數字化校園-E校園。數字化校園的營建將更充分體現「以教育教學為本,以教師學生為本」的思想。
現代遠程網路教育的形式將促使人們的教育觀念發生根本轉變:學歷教育不再是一勞永逸的了;終身學習是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人類社會人員提供多層次、多類型的教育服務,開放教學資源,實現校園網與互聯網、教育城域網互聯,共享國內外教育資源,了解教育發展的新局勢、新動態、新信息是校園網應用發展的另一個方向。
2.2 教育教學資源和網站的建設
校園網路的建設,為現代教育新型教育模式的建構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網路的開放性、交互性、共享性,使教育資源能夠被充分共享和利用。然而,網路僅僅是信息化的形式,豐富的共享信息資源庫才是信息化的實質內容。教育教學資源庫包括教育管理資源和教學資源兩大部分。在校園網平台上,建立教育教學資源庫,確保學校行政和教學管理的網路化,提供學校教師製作課件的環境、備課工具和資訊,確保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和充實、提高教學質量,同時讓計算機進課堂,為學生的互動式、自主探索學習提供充分的學習資源。
建立一個強大教育教學資源庫是勢在必行,否則,將不可避免地出現校園網使用上巨大的浪費。當然,資源庫的建設也不是容易的,尤其要把所有教材的知識點、文字、圖片、聲音、圖象等等都收集齊,又編輯入庫,真是談何容易,需要做長期的工作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協作,更需領導的組織和支持。
學校網站建設是一個對內提供服務,對外展示學校形象的窗口,也是校園網應用集中表現的地方。校園新聞、教學科研、網上圖書館、視頻點播、資源中心、家長訪問、網上選課、聊天室等等欄目的建設,傳遞信息、了解教育發展動態、反映教學發展變化、為師生提供思想交流的空間和舞台。因此必須加強網站建設的技術力量、加強信息的收集和編輯工作,為網站的信息資源提供保障,並使網站能更好地為適應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服務。
校園網的建設任重而道遠,它的功能有待於不斷的研究、開發、探索和創新。學校領導應以充分的支持和實踐,帶領廣大教師確立現代教育的新思想、新觀念,深入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和實踐,建好、管好、用好校園網,推動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桑新民.「網校」遠程教育模式的反思與暢想〔N〕.中國教育報,1999-06-28

論文質詢 [email protected]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教學資源庫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安全教育日活動心得 瀏覽:552
付網路平台費用哪個二級科目 瀏覽:444
13是什麼意思網路流行語 瀏覽:42
手機網路不關耗流量嗎 瀏覽:743
查看所用網路信號頻率 瀏覽:329
網路開賭博群怎麼舉報 瀏覽:144
對小紅書網路營銷微觀環境 瀏覽:359
空軍計算機網路技術需要幾級 瀏覽:179
網路電視接收信號 瀏覽:53
電腦乙太網沒有網路怎麼回事 瀏覽:216
魅族手機總是跳出無網路服務 瀏覽:189
網路有錢的人都在哪裡 瀏覽:553
電腦下載網路軟體 瀏覽:109
掃描槍網路不好怎麼辦 瀏覽:981
移動網路電影收費 瀏覽:745
計算機網路技術組織機構 瀏覽:250
能發網路獎狀的軟體 瀏覽:336
武侯新城網路安全培訓 瀏覽:163
為什麼手機網路總顯示不可用 瀏覽:970
路由器網路燈閃爍是因為什麼 瀏覽:87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