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早期研究

計算機網路早期研究

發布時間:2022-03-06 00:18:18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程

中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早期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但受益於計算機網路設備行業生產技術不斷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場不斷擴大,我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發展十分迅速。近兩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逐漸消退,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獲得良好發展機遇,中國已成為全球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重點發展市場。
2010年我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有171家,全年實現銷售收入385.70億元,同比增長15.64%;實現利潤總額39.83億元,同比增長24.93%;產品銷售利潤為72.18億元,同比增長44.34%。2011年,在國內宏觀經濟向好的環境及電信產業投資高速增長產生的需求帶動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將繼續保持較好發展。2011年1-5月,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19.78%;利潤總額較上年同期增長48.61%;產品銷售利潤則較上年同期增長42.36%。
我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企業主要分布在華東和華南地區,其中又以廣東、江蘇、浙江三地企業分布最為集中,且是全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發展領先的地區,2010年行業銷售收入均在84億元以上。與此同時,四川、湖北及上海地區的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2010年銷售收入增長率均在30%以上。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階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20世紀6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國防部領導的遠景研究規劃局ARPA提出要研製一種嶄新的網路對付來自前蘇聯的核攻擊威脅。因為當時,傳統的電路交換的電信網雖已經四通八達,但戰爭期間,一旦正在通信的電路有一個交換機或鏈路被炸,則整個通信電路就要中斷,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迴電路,還必須重新撥號建立連接,這將要延誤一些時間。這個新型網路必須滿足一些基本要求:
1:不是為了打電話,而是用於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送。
2:能連接不同類型的計算機。
3:所有的網路節點都同等重要,這就大大提高了網路的生存性。
4:計算機在通信時,必須有迂迴路由。當鏈路或結點被破壞時,迂迴路由能使正在進行的通信自動地找到合適的路由。
5:網路結構要盡可能地簡單,但要非常可靠地傳送數據。
根據這些要求,一批專家設計出了使用分組交換的新型計算機網路。而且,用電路交換來傳送計算機數據,其線路的傳輸速率往往很低。因為計算機數據是突發式地出現在傳輸線路上的,比如,當用戶閱讀終端屏幕上的信息或用鍵盤輸入和編輯一份文件時或計算機正在進行處理而結果尚未返回時,寶貴的通信線路資源就被浪費了。
分組交換是採用存儲轉發技術。把欲發送的報文分成一個個的「分組」,在網路中傳送。分組的首部是重要的控制信息,因此分組交換的特徵是基於標記的。分組交換網由若干個結點交換機和連接這些交換機的鏈路組成。從概念上講,一個結點交換機就是一個小型的計算機,但主機是為用戶進行信息處理的,結點交換機是進行分組交換的。每個結點交換機都有兩組埠,一組是與計算機相連,鏈路的速率較低。一組是與高速鏈路和網路中的其他結點交換機相連。注意,既然結點交換機是計算機,那輸入和輸出埠之間是沒有直接連線的,它的處理過程是:將收到的分組先放入緩存,結點交換機暫存的是短分組,而不是整個長報文,短分組暫存在交換機的存儲器(即內存)中而不是存儲在磁碟中,這就保證了較高的交換速率。再查找轉發表,找出到某個目的地址應從那個埠轉發,然後由交換機構將該分組遞給適當的埠轉發出去。各結點交換機之間也要經常交換路由信息,但這是為了進行路由選擇,當某段鏈路的通信量太大或中斷時,結點交換機中運行的路由選擇協議能自動找到其他路徑轉發分組。通訊線路資源利用率提高:當分組在某鏈路時,其他段的通信鏈路並不被通信的雙方所佔用,即使是這段鏈路,只有當分組在此鏈路傳送時才被佔用,在各分組傳送之間的空閑時間,該鏈路仍可為其他主機發送分組。可見採用存儲轉發的分組交換的實質上是採用了在數據通信的過程中動態分配傳輸帶寬的策略。 Internet的基礎結構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演進,這三個階段在時間上有部分重疊。
1: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1969年美國國防部創建了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只是一個單個的分組交換網,所有想連接在它上的主機都直接與就近的結點交換機相連,它規模增長很快,到70年代中期,人們認識到僅使用一個單獨的網路無法滿足所有的通信問題。於是ARPA開始研究很多網路互聯的技術,這就導致後來的互聯網的出現。1983年TCP/IP協議稱為ARPAnet的標准協議。同年,ARPAnet分解成兩個網路,一個進行試驗研究用的科研網ARPAnet,另一個是軍用的計算機網路MILnet。1990,ARPAnet因試驗任務完成正式宣布關閉。
2:建立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1985年起,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就認識到計算機網路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1986年,NSF圍繞六個大型計算機中心建設計算機網路NSFnet,它是個三級網路,分主幹網、地區網、校園網。它代替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要部分。1991年,NSF和美國政府認識到網際網路不會限於大學和研究機構,於是支持地方網路接入,許多公司的紛紛加入,使網路的信息量急劇增加,美國政府就決定將網際網路的主幹網轉交給私人公司經營,並開始對接入網際網路的單位收費。
3:多級結構網際網路的形成:1993年開始,美國政府資助的NSFnet就逐漸被若干個商用的網際網路主幹網替代,這種主幹網也叫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SP,考慮到網際網路商用化後可能出現很多的ISP,為了使不同ISP經營的網路能夠互通,在1994創建了4個網路接入點NAP分別由4個電信公司經營,本世紀初,美國的NAP達到了十幾個。NAP是最高級的接入點,它主要是向不同的ISP提供交換設備,使它們相互通信。網際網路已經很難對其網路結構給出很精細的描述,但大致可分為五個接入級:網路接入點NAP,多個公司經營的國家主幹網,地區ISP,本地ISP,校園網、企業或家庭PC機上網用戶。

㈡ 計算機網路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名稱分別叫什麼

計算機發展的四個階段是根據電子元件來劃分的。

集成電路是把許多晶體管、電阻、電容等構成的電路集成在一塊半導體材料上。集成電路按集成程度的不同有小規模、中規模、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之分。在一塊半導體材料上集成10個以上晶體管等元件的稱小規模集成電路,集成100個以上晶體管等元件的稱為中規模集成電路,集成1000個以上晶體管等元件的稱為大規模集成電路,集成10000個以上晶體管等元件的稱為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蹣跚學步

ENIAC是第一台真正能夠工作的電子計算機,但它還不是現代意義的計算機。ENIAC能完成許多基本計算,如四則運算、平方立方、sin和cos等。但是,它的計算需要人的大量參與,做每項計算之前技術人員都需要插拔許多導線,非常麻煩。

1946年美國數學家馮·諾依曼看到計算機研究的重要性,立即投入到這方面的工作中,他提出了現代計算機的基本原理:存儲程序控制原理(下面有專門討論),人們也把採用這種原理構造的計算機稱作馮·諾依曼計算機。根據存儲程序控制原理造出的新計算機EDSAC(Electronic Delay Storage Automatic Calculator,愛達賽克)和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愛達瓦克)分別於1949和1952年在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投入運行。EDSAC是世界上第一台存儲程序計算機,是所有現代計算機的原型和範本。EDVAC是最先開始研究的存儲程序計算機,這種機器里還使用了10000隻晶體管。但是由於一些原因,EDVAC到1952年才完成。

IBM公司於1952年開發出世界上最早的成功的商品計算機IBM701。隨著軍用和民用的發展,工業化國家的一批公司企業投入到計算機研究開發領域中,這可以看作是信息產業的開始。當時的人們完全沒有意識到計算機的潛在用途和發展,IBM公司在開始開發計算機時還認為「全世界只需要五台計算機」就足夠了。

雖然計算機具有本質的通用性,但計算機的硬體只提供了解決各種計算問題的物質基礎,要將計算機應用到解決任何問題的具體實踐中,使用者都必須編寫出有關的程序或者軟體。早期計算機在這方面是非常難用的,人們需要用很不符合人的習慣的二進制編碼形式寫程序,既耗費日時,又容易出錯。這種狀況大大地限制了計算機的廣泛應用。

五十年代前期,計算機領域的先驅者們就開始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1954年,IBM公司約翰·巴克斯領導的小組開發出第一個得到廣泛重視,後來被廣泛使用(至今仍在使用)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FORTRAN。FORTRAN語言的誕生使人們可以用比較習慣的符號形式描述計算過程,這大大地提高了程序開發效率,也使更多的人樂於投入到計算機應用領域的開發工作中。FORTRAN語言推動著IBM的新機器704走向世界,成為當時最成功的計算機,也將IBM公司推上計算機行業龍頭老大的地位。軟體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發展,許多新型計算機不斷被開發出來,計算機的功能越來越強,速度越來越快。與此同時,計算機科學理論的研究和計算機技術的研究開發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人們開始進一步研究計算過程的本質特徵、程序設計的規律、計算機系統的硬體結構和軟體結構。一些新的程序設計語言,如Algol60、COBOL、LISP等被開發出來,軍用和民用科學計算仍然是計算機應用的主要領域,計算機也開始在商務數據處理領域嶄露頭角。一些新的研究和應用領域,如人工智慧、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等也露出了萌芽。

穩步發展

1965年IBM公司推出了360系列計算機,開始了計算機作為一種商品的發展史的一個新階段。操作系統、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編譯系統等基本軟體在這時已經初步成型,這些勾勒出那個年代計算機系統的基本框架。360計算機採用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第一次提出了系列計算機的概念,不同型號的機器在程序指令的層次上互相兼容,它們都配備了比較完備的軟體。360以及隨後的370系列計算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從七十年代開始,美國和日本的一些公司開始生產與IBM機器兼容的大型計算機,打破了IBM公司的壟斷局面,推動了計算機行業的價格競爭和技術進步。

在另一個方面,以DEC(數據設備公司)為代表的一批企業開始開發小型、低價格、高性能的計算機,統稱為小型計算機。這類計算機主要用於教育部門、科學研究部門和一般企業部門,用於各種科學技計算和數據處理工作,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其他類型的計算機也逐漸被開發出來。其中重要的有為解決大規模科學與工程計算問題(民間的或者軍事的問題)而開發的巨型計算機,這類計算機通常裝備了的多個數據處理部件(中央處理器,CPU),這些部件可以同時工作,因而能大大提高了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另一類常見的計算機被稱為工作站,通常在企業或科研部門中由個人使用,主要用於圖形圖像處理、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開發等專門領域。

到了六十年代末,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在一顆集成電路晶元上能夠製造出的電子元件數已經突破1000的數量級,這就使在一個晶元上做出一台簡單的計算機成為可能。1971年Intel公司的第一個微處理器晶元4004誕生,這是第一個做在一個晶元上的計算機(實際上是計算機的最基本部分,CPU),它預示著計算機發展的一個新階段的到來。1976年蘋果計算機公司成立,它在1977年推出的APPLE II計算機是早期最成功的微型計算機。這種計算機性能優良、價格便宜,時價只相當於一台高檔家電。這種情況第一次使計算機有可能走入小企業、商店、普通學校,走入家庭成為個人生活用品。計算機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從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它開始從科學研究和大企業應用的象牙塔中走了出來,逐漸演化成為普通百姓身邊的普通器具。

在這個時期中另一項有重大意義的發展是圖形技術和圖形用戶界面技術。計算機誕生以後,一直以一種單調乏味的字元行式的面孔出現在使用者面前,這樣的命令形式和信息顯示形式,即復雜又不直觀的人機交互方式,如果說專業工作者還可以容忍的話,大眾就很難接受和使用了。為了面向普通百姓,計算機需要一種新的表現形式。Xerox公司Polo Alto研究中心(PARC)在七十年代末開發了基於窗口菜單按鈕和滑鼠器控制的圖形用戶界面技術,使計算機操作能夠以比較直觀的、人容易理解的形式進行,為計算機的蓬勃發展做好了技術准備。Apple公司完全仿照PARC的技術開發了它的新型Macintosh個人計算機(1984),採用了完全的圖形用戶界面,取得巨大成功。這個事件和1983年IBM推出的PC/XT計算機一起,啟動了微型計算機蓬勃發展的大潮流。

另一項影響深遠的研究也是從七十年代中開始的,這就是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研究。早期的計算機都是孤立工作的,許多人圍著一台計算機,通過各種終端設備使用計算機完成自己的工作,使用計算機內部存儲的信息。當人們想把數據或程序從一台計算機弄到另一台計算機去時,通常需要做物理的物質的移動:把存好數據程序的磁帶(或磁碟)從一台計算機的外部設備搬到另一台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容易想到,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傳輸的實際上就是信息,為什麼信息不能通過電信號傳輸呢?為什麼不能把兩台計算機用電子線路連接起來,通過這種線路在計算機之間傳輸信息呢?當然,由於在這里需要傳輸的是數字信號,要保證可靠的傳輸、正確的接收,需要一些專門的硬體設備和相應的軟體。簡單地把兩台計算機連接起來並不很困難,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人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這是一大片等待開墾的肥沃土地:為什麼不能把更多的計算機連接起來呢?相距遙遠的計算機難道不能連在一起嗎?

突飛猛進

從八十年代後期開始,計算機發展進入了一個突飛猛進,甚至可以說是瘋狂發展的時期。推動這種迅猛發展的動力是多方面的。包括:

技術進步導致計算機的性能飛速提高,與此同時計算機的價格大幅度降低。在計算機領域有一條非常有名的定律,被稱為「莫爾定律」,由美國人G. Moore在1965年提出。該定律說,同樣價格的計算機核心部件(CPU)的性能大約18個月提高一倍。這個發展趨勢已經延續了三十多年。60年代中期是IBM 360誕生的年代,那時計算機的一般價格在百萬美元的數量級,性能為每秒十萬到一百萬條指令的樣子。而今天的普通微型機,每秒可以執行數億條指令,價格還不到那時計算機的千分之一,而性能達到那時計算機的大約一千倍。也就是說,在這段不長的時間里,計算機的性能價格比提高了超過一百萬倍。這種進步來源於CPU設計理論、方法和技術的不斷創新,以及集成電路製造工藝的飛速進步。這種驚人的發展速度至今還沒有減緩的徵兆。與此同時,計算機存儲系統的容量也飛速增加,加工飛速下降。三十多年來,單位容量的內存、外存價格下降的幅度與計算機相當,今天普通微型機的內、外存容量早已是IBM360一類大型計算機的成百上千倍。正是計算機性能和價格的這種發展,導致小規模的企業商店,以至個人和家庭都能用得起性能很高的計算機。

計算機專業人員開發出了易用的圖形形式的人機界面,並且已經開發出大量能夠幫助普通人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程序系統。這兩個方面的發展都是意義重大的。計算機易用性和有用性的提高使更多的人能夠接受它、願意使用它。使用人群的擴大,銷售市場的蓬勃發展進一步推動計算機產業為普通人開發各種各樣應用系統。許多成功應用系統的出現又反過來促使更多的人加入計算機用戶的隊伍。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隨著計算機的增加,人們對在不同計算機之間共享各種信息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要求把許多計算機常規性地連接到一起,能夠方便地使用其他計算機所能夠提供的各種信息資源,包括存儲在那裡的信息本身、計算機的信息存儲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等。計算機網路發展的早期,人們建立起許許多多局部性的小型網路,也建立起一些行業部門專用的或者跨部門的遠距離網路。八十年代以後得到迅猛發展的Internet使人真正看到了計算機網路的巨大威力和無窮無盡的應用潛力。

各個領域的電子化、計算機化浪潮洶涌澎湃。計算機應用發展經歷了許多階段,從開始階段主要用於政府機構、商務產業部門的內部數據處理,後來有各種廣泛計算機化的用戶服務系統。這些方面較早的成功範例是航空機票預訂系統和銀行的客戶服務系統。今天的現代化企業已經從內到外全面地計算機化了:從社會、用戶需求分析,產品設計開發、模擬試驗,生產管理、原材料采購存儲,到最後的產品銷售和客戶服務,以及各種供銷信息的統計分析,沒有一個環節離得開計算機。可以說,現代化企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用計算機武裝到了牙齒並能夠在企業運行的各方面充分發揮了計算機的作用。

總而言之,計算機及其應用飛速發展的最重要外部推動力是社會的需求,內部的發展動力是計算機硬體軟體理論、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它們又是互相推動的。

㈢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1.第1階段: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為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萌芽階段。

其主要特徵是:為了增加系統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共享,把小型計算機連成實驗性的網路。第一個遠程分組交換網叫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實現了由通信網路和資源網路復合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

2.第2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是區域網絡(LAN)發展的重要階段。

其主要特徵為:區域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開始進入產業部門。區域網技術是從遠程分組交換通信網路和I/O匯流排結構計算機系統派生出來的。

1976年,美國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乙太網(Ethernet),它成功地採用了夏威夷大學ALOHA無線電網路系統的基本原理,使之發展成為第一個匯流排競爭式區域網絡。

3.第3階段: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計算機區域網絡的發展時期。

其主要特徵是:區域網絡完全從硬體上實現了ISO的開放系統互連通信模式協議的能力。

計算機區域網及其互連產品的集成,使得區域網與局域互連、區域網與各類主機互連,以及區域網與廣域網互連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綜合業務數據通信網路(ISDN)和智能化網路(IN)的發展,標志著區域網絡的飛速發展。

4.第4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現在是計算機網路飛速發展的階段。

其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網路化,協同計算能力發展以及全球互連網路(Internet)的盛行。計算機的發展已經完全與網路融為一體,體現了「網路就是計算機」的口號。

拓展資料: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計算機網路向用戶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兩個,即連通性和共享。

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㈣ 早期研究計算機網路的目的

早期計算機領域中幾個熱門研究課題,成果多、文獻量大。路徑選擇的主要目的是在網路中選擇最佳路徑 ,將源站點發送的報文信息高速、有效地傳送到目的站點,其側重點是提高網路服務質量、減少延遲時間、降低傳輸費用。衡量路徑選擇演算法好壞的標准包括:①報文信息以最短的時間、最短的路徑或最少的費用,傳送到目的地。②演算法簡單、易於實現、適應性強(能適應網路故障和結構變化所帶來的影響)。③不過重增加網路和結點的開銷(包括處理機時間、存儲容量 、信息傳輸量等)。④有助於改善網路性能、保持穩定的吞吐率、降低平均傳輸延遲時間、均衡網路負載等。典型路徑選擇演算法有擴散式路徑選擇、隨機式路徑選擇、固定路徑選擇、自適應路徑選擇等。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一組用於規劃、設計、組建計算機網路所需遵循的原則和依據,包括層次結構、功能劃分、協議規范、過程描述等內容。對計算機網路發展最有影響的網路體系結構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建議的開放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型 。它是通過體系模型、服務定義和協議規范3 個抽象級別,逐步深入、逐步細化加以制定和描述的。體系結構模型是OSI 最高級別的抽象,它從功能和概念級上建造了一個抽象的、具有層次結構的體系模型,刻畫了開放系統的整體性能 、結構要素 、行為特徵、層次關系 、數據格式等內容 。OSI 體系結構模型由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運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等7層組成。服務定義是OSI低一級別的抽象,它更詳細地定義每層提供的服務,規定各層的外特性和層間抽象介面,但不涉及是否實現和如何實現的細節。協議規范是 OSI最低級別的抽象,它精確地定義某層實體為了協同工作和交互活動所需傳送控制信息的語義和語法,以及採用什麼樣的規程去分析、解釋和加工它們。體系結構模型進一步發展趨向是研究、制定網路應用體系結構模型,目的是為網路用戶創造良好的運行環境和開發環境。例如,一些網路專家在 OSI模型的基礎上,提出開放應用體系結構(OAA)模型的設想。OAA由操作環境和開發維護環境兩部分組成。

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製成的,那時,隨著火炮的發展,彈道計算日益復雜,原有的一些計算機已不能滿足使用要求,迫切需要有一種新的快速的計算工具。這樣,在一些科學家、工程師的努力下,在當時電子技術已顯示出具有記數、計算、傳輸、存儲控制等功能的基礎上,電子計算機就應運而生了。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命名為"埃尼阿克",是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埃克特等人研製成功的。它裝有 18 000多隻電子管和大量的電阻、電容,第一次用電子線路實現運算。"埃尼阿克"每秒能做 5 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如果用當時最快的機電式計算機做40點彈道計算,需要兩小時,而"埃尼阿克"只要3秒鍾,這在當時,的確已是很了不起的成績。然而"埃尼阿克"還不完善,實際上它沒有存儲器,只有用電子管做的寄存器,僅僅能寄存10個數碼。當需要換算別的題目時,得重新焊接連線,很費時間。從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至今,雖僅約40年的歷史,可已經歷了"四代"的變革,第一代是電子管計算機,第二代是晶體管計算機,第三代是集成電路計算機,第四代是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目前正在向第五代--會思考的機器過渡,從而向人們展現人類將製造出"會思考"的機器的美好前景。

㈤ 計算機網路技術最早是為美國什麼服務而研製

㈥ 計算機網路研究始於哪個年代

計算機網路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正處於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國防部領導的遠景研究規劃局ARPA提出要研製一種嶄新的網路對付來自前蘇聯的核攻擊威脅。因為當時,傳統的電路交換的電信網雖已經四通八達,但戰爭期間,一旦正在通信的電路有一個交換機或鏈路被炸,則整個通信電路就要中斷,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迴電路,還必須重新撥號建立連接,這將要延誤一些時間。這個新型網路必須滿足一些基本要求:
1:不是為了打電話,而是用於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送。
2:能連接不同類型的計算機。
3:所有的網路節點都同等重要,這就大大提高了網路的生存性。
4:計算機在通信時,必須有迂迴路由。當鏈路或結點被破壞時,迂迴路由能使正在進行的通信自動地找到合適的路由。
5:網路結構要盡可能地簡單,但要非常可靠地傳送數據。
根據這些要求,一批專家設計出了使用分組交換的新型計算機網路。而且,用電路交換來傳送計算機數據,其線路的傳輸速率往往很低。因為計算機數據是突發式地出現在傳輸線路上的,比如,當用戶閱讀終端屏幕上的信息或用鍵盤輸入和編輯一份文件時或計算機正在進行處理而結果尚未返回時,寶貴的通信線路資源就被浪費了。
分組交換是採用存儲轉發技術。把欲發送的報文分成一個個的「分組」,在網路中傳送。分組的首部是重要的控制信息,因此分組交換的特徵是基於標記的。分組交換網由若干個結點交換機和連接這些交換機的鏈路組成。從概念上講,一個結點交換機就是一個小型的計算機,但主機是為用戶進行信息處理的,結點交換機是進行分組交換的。每個結點交換機都有兩組埠,一組是與計算機相連,鏈路的速率較低。一組是與高速鏈路和網路中的其他結點交換機相連。注意,既然結點交換機是計算機,那輸入和輸出埠之間是沒有直接連線的,它的處理過程是:將收到的分組先放入緩存,結點交換機暫存的是短分組,而不是整個長報文,短分組暫存在交換機的存儲器(即內存)中而不是存儲在磁碟中,這就保證了較高的交換速率。再查找轉發表,找出到某個目的地址應從那個埠轉發,然後由交換機構將該分組遞給適當的埠轉發出去。各結點交換機之間也要經常交換路由信息,但這是為了進行路由選擇,當某段鏈路的通信量太大或中斷時,結點交換機中運行的路由選擇協議能自動找到其他路徑轉發分組。通訊線路資源利用率提高:當分組在某鏈路時,其他段的通信鏈路並不被通信的雙方所佔用,即使是這段鏈路,只有當分組在此鏈路傳送時才被佔用,在各分組傳送之間的空閑時間,該鏈路仍可為其他主機發送分組。可見採用存儲轉發的分組交換的實質上是採用了在數據通信的過程中動態分配傳輸帶寬的策略。

㈦ 計算機網路最早是用來做什麼的

計算機網路早期用於美國國防部,是為了實現區域網共享用的。美國早期各個軍事基地分散於不同的地方,遇到戰亂傳遞情報特別麻煩,所以就創造了早期用於快速傳遞情報,實現資源共享為目的的計算機網路ARPANET,這是美國高級研究計劃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的簡稱。

㈧ 最早的計算機網路是如何發明的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路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ARPAnet。 ARPAnet不僅進行了租用線互聯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而且做了無線、衛星網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其結果導致了TCP/IP問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1980年前後,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工作,並以ARPAnet為主幹網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並在 UNIX(BSD4.1)上實現了TCP/IP。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就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2個著名的科學教育網CSNET和BITNET先後建立。1984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規劃建立了13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及國家教育科技網。隨後替代了ARPANET的骨乾地位。 1988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6月,在連通Internet的計算機中,商業用戶首次超過了學術界用戶,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Internet成長速度一發不可收拾。

㈨ 最早研究計算機網路的目的是什麼

最早研究計算機網路的目的是共享計算資源。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的一內般的事物分類容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的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相關內容解釋:

除了在科學計算上的應用外,聯機系統在商業上也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如用於航空公司的自動訂票系統。航空公司在各售票點的窗口都裝一台終端,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到總部的大型計算機上。這樣,總部的計算機隨時可知道每個航班已經發售了多少票,各終端上的售票員也隨時可知道哪些航班還有餘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在發展聯機系統的同時,人們也在探索能不能將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使得一些計算機上的用戶能夠利用其他計算機強大的計算能力、昂貴的外部設備和豐富的信息資源。

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資助計算機網路的研究,於1969年12月建立了只有四台主計算機的ARPA網路。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網路,它就是今天網際網路的前身。ARPA網的成功引發了計算機網路研究的熱潮,這些研究為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隨後,以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和數字設備公司(DEC)為代表的各大計算機廠商幾乎都推出了自己的網路產品,但是計算機網路的普及是微型電子計算機(俗稱電腦)出現以後的事了。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早期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上的刀名有哪些 瀏覽:393
如何網路搜索區域便利店地址 瀏覽:380
東南汽車網路信號 瀏覽:387
無線網橋和有線網路哪個好用 瀏覽:513
為什麼有網路圖 瀏覽:561
蘋果變成2g網路 瀏覽:495
哪個平台看電視不用網路就可以的 瀏覽:974
華為連接網路失敗 瀏覽:16
有線電視網路連接線應該怎麼插 瀏覽:224
中國移動網路電視app怎麼查看 瀏覽:735
魅族手機續航對比網路 瀏覽:349
網路盒子的光信號沒亮怎麼辦 瀏覽:88
網路信號范圍小怎麼辦 瀏覽:498
更改網路設置無反應 瀏覽:291
電視網路好著為什麼wifi連不上 瀏覽:764
網路輔導哪個最好 瀏覽:565
電腦版沒有網路 瀏覽:804
現在網路最好的規格是多少 瀏覽:170
如何當網路廣播員 瀏覽:371
少年派中的網路密碼 瀏覽:38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