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產生於

計算機網路產生於

發布時間:2022-01-06 11:09:12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

一、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

追溯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它的演變可概括地分成三個階段:

(1)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構成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

(2)多個主計算機通過線路互聯的計算機網路。

(3)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遵循國際標准化協議的計算機網路。

所謂聯機系統,就是一台中央主計算機連接大量的在地理上處於分散位置的終端。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建立的半自動地面防空系統就是將地面的雷達和其他測量控制設備的信息通過通信線路匯集到一台中心計算機進行處理,開創了把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嘗試。這類簡單的「終端——通信線路——計算機」系統,成了計算機網路的雛形。嚴格地說,與以後發展成熟的計算機網路相比,存在著一個根本的區別。這樣的系統除了一台中心計算機外,其餘的終端設備都沒有自主處理的功能,還不能算計算機網路。但現在為了更明確地區別於後來發展的多個計算機互連的計算機網路,專稱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隨著連接的終端數目的增多,為了使承擔數據處理的中心計算機減輕負載,在通信線路和中心計算機之間設置了一個前端處理機FEP(Front End Processor)或通信控制器CCU(Communication Control Unit),專門負責與終端之間的通信控制,出現了數據處理和通信控制分工,從而更好地發揮中心計算機的數據處理能力。另外,在終端較集中的地區,設置集中器和多路復用器,它首先通過低速線路將附近群集的終端連至集中器或復用器,然後通過高速通信線路、數據機與遠程中心計算機的前端機相連,構成如圖4-14所示的遠程聯機系統,提高了通信線路利用率,節約了遠程通信線路的投資。

Ⅱ 計算機網路技術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並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資料庫、網路、感測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於信息共享,網路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網路可以構造地區性的網路、企事業內部網路、區域網網路,甚至家庭網路和個人網路。網路的根本特徵並不一定是它的規模,而是資源共享,消除資源孤島。

Ⅲ 計算機網路產生於19世紀50年代對嗎

D

Ⅳ 計算機網路是如何產生的

1969年美國國防部創建了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只是一個單個的分組交換網。

產生的原因:20世紀6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國防部領導的遠景研究規劃局ARPA提出要研製一種嶄新的網路對付來自前蘇聯的核攻擊威脅。

因為當時,傳統的電路交換的電信網雖已經四通八達,但戰爭期間,一旦正在通信的電路有一個交換機或鏈路被炸,則整個通信電路就要中斷,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迴電路,還必須重新撥號建立連接,這將要延誤一些時間。

(4)計算機網路產生於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Ⅳ 最早的計算機網路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最早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最早的計算機網路是通過通信線路將遠方終端資料傳送給主計算機處理,形成一種簡單的聯機系統。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路也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單機到多機的發展過程。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令人矚目,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建立的遠程網,80年代迅速興起的區域網,到90年代先進的、能夠提供足夠帶寬的交換式網路技術的產生、普及與應用,以及ATM、千兆乙太網、全光纖網等高速網路技術的誕生與發展;從僅有4個節點的遠程網發展到覆蓋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大型互聯網。
目前,計算機網路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辦公自動化、企業管理與生產過程式控制制、金融與商業電子化、軍事、科研、教育信息服務、醫療衛生等領域。在我國,計算機網路也正在迅猛地發展。據CNNIC 2005年1月的統計,我國上網計算機總數達4160萬台,上網人數已有9400萬人,建立的網站已達66萬個,連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國的帶寬為74429Mbps。計算機網路正在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方式與生活方式,

Ⅵ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和發展經過了哪幾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從產生到發展,總體來說可以分成4個階段。 第1階段: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為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萌芽階段。其主要特徵是:為了增加系統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共享,把小型計算機連成實驗性的網路。第一個遠程分組交換網叫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實現了由通信網路和資源網路復合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標志計算機網路的真正產生,ARPANET是這一階段的典型代表。 第2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是區域網絡(LAN)發展的重要階段,其主要特徵為:區域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開始進入產業部門。區域網技術是從遠程分組交換通信網路和I/O匯流排結構計算機系統派生出來的。1976年,美國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乙太網(Ethernet),它成功地採用了夏威夷大學ALOHA無線電網路系統的基本原理,使之發展成為第一個匯流排競爭式區域網絡。1974年,英國劍橋大學計算機研究所開發了著名的劍橋環區域網(Cambridge Ring)。這些網路的成功實現,一方面標志著區域網絡的產生,另一方面,它們形成的乙太網及環網對以後區域網絡的發展起到導航的作用。 第3階段: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計算機區域網絡的發展時期。其主要特徵是:區域網絡完全從硬體上實現了ISO的開放系統互連通信模式協議的能力。計算機區域網及其互連產品的集成,使得區域網與局域互連、區域網與各類主機互連,以及區域網與廣域網互連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綜合業務數據通信網路(ISDN)和智能化網路(IN)的發展,標志著區域網絡的飛速發展。1980年2月,IEEE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下屬的802區域網絡標准委員會宣告成立,並相繼提出IEEE801.5~802.6等區域網絡標准草案,其中的絕大部分內容已被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正式認可。作為區域網絡的國際標准,它標志著區域網協議及其標准化的確定,為區域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4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現在是計算機網路飛速發展的階段,其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網路化,協同計算能力發展以及全球互連網路(Internet)的盛行。計算機的發展已經完全與網路融為一體,體現了「網路就是計算機」的口號。目前,計算機網路已經真正進入社會各行各業,為社會各行各業所採用。另外,虛擬網路FDDI及ATM技術的應用,使網路技術蓬勃發展並迅速走向市場,走進平民百姓的生活。

Ⅶ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階段

第一代:遠程終端連接

20世紀60年代早期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主機是網路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鍵盤和顯示器)分布在各處並與主機相連,用戶通過本地的終端使用遠程的主機。

只提供終端和主機之間的通信,子網之間無法通信。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階段(區域網)

20世紀60年代中期

多個主機互聯,實現計算機和計算機之間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網、用戶資源子網。

終端用戶可以訪問本地主機和通信子網上所有主機的軟硬體資源。

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廣域網、Internet)

1981年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制訂:開放體系互聯基本參考模型(OSI/RM),實現不同廠家生產的計算機之間實現互連。

TCP/IP協議的誕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業務,大數據量)

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信息高速公路

ATM技術、ISDN、千兆乙太網

交互性:網上電視點播、電視會議、可視電話、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網路圖書館等高速、可視化。

Ⅷ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1.第1階段: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為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萌芽階段。

其主要特徵是:為了增加系統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共享,把小型計算機連成實驗性的網路。第一個遠程分組交換網叫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實現了由通信網路和資源網路復合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

2.第2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是區域網絡(LAN)發展的重要階段。

其主要特徵為:區域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開始進入產業部門。區域網技術是從遠程分組交換通信網路和I/O匯流排結構計算機系統派生出來的。

1976年,美國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乙太網(Ethernet),它成功地採用了夏威夷大學ALOHA無線電網路系統的基本原理,使之發展成為第一個匯流排競爭式區域網絡。

3.第3階段: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計算機區域網絡的發展時期。

其主要特徵是:區域網絡完全從硬體上實現了ISO的開放系統互連通信模式協議的能力。

計算機區域網及其互連產品的集成,使得區域網與局域互連、區域網與各類主機互連,以及區域網與廣域網互連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綜合業務數據通信網路(ISDN)和智能化網路(IN)的發展,標志著區域網絡的飛速發展。

4.第4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現在是計算機網路飛速發展的階段。

其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網路化,協同計算能力發展以及全球互連網路(Internet)的盛行。計算機的發展已經完全與網路融為一體,體現了「網路就是計算機」的口號。

拓展資料: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計算機網路向用戶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兩個,即連通性和共享。

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Ⅸ 計算機網路產生於哪一年

世界上公認的、最成功的第一個遠程計算機網路是在1969年,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
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

Ⅹ 計算機網路最早出現在哪個年代

計算機網路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

20世紀6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國防部領導的遠景研究規劃局ARPA提出要研製一種嶄新的網路對付來自前蘇聯的核攻擊威脅。因為當時,傳統的電路交換的電信網雖已經四通八達。

但戰爭期間,一旦正在通信的電路有一個交換機或鏈路被炸,則整個通信電路就要中斷,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迴電路,還必須重新撥號建立連接,這將要延誤一些時間。

(10)計算機網路產生於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

1、速率

網路技術中的速率指的是連接在計算機網路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的速率,它也稱為數據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速率是計算機網路中最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速率的單位是bit/s(比特每秒)(即bit per second)。

2、帶寬

帶寬本來是指某個信號具有的頻帶寬度。信號的帶寬是指該信號所包含的各種不同頻率成分所佔據的頻率范圍。例如,在傳統的通信線路上傳送的電話信號的標准帶寬是3.1kHz(從300Hz到3.4kHz,即話音的主要成分的頻率范圍)。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吞吐量更經常地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顯然,吞吐量受網路的帶寬或網路的額定速率的限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產生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連接不上網路了怎麼辦 瀏覽:981
重慶大學網路學院哪個專業好 瀏覽:275
換小米路由器電腦沒有網路 瀏覽:127
訓練網路的樣本需要多少 瀏覽:359
榮耀20網路加速設置 瀏覽:1001
列印機網路連接不在同一路由器 瀏覽:73
網路營銷和seo公司哪個好 瀏覽:263
手機優酷通過網路投屏 瀏覽:847
電腦新裝系統網路卡 瀏覽:899
手機易達電話就沒網路信號 瀏覽:673
海度網路科技怎麼樣 瀏覽:615
網路語言如何玩 瀏覽:51
蘋果手機蜂窩網路為1g 瀏覽:147
網路情報有哪些 瀏覽:566
電腦網路發現無法恢復 瀏覽:64
蘋果網路熱點怎麼分享給別人 瀏覽:466
網路官方對外漢語培訓價格是多少 瀏覽:318
路由器ap網路插哪個口 瀏覽:636
移動網路手機接入點代理怎麼設置 瀏覽:497
網路寫文章哪裡找 瀏覽:68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