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計算機網路中,流量控制裡面的traffic和flow有什麼區別它們倆好像都是譯作流量,但是有何區別呢
自己理解的
traffic應該是 通信量 (靜態的)舉例:手機這個月的流量用了200M,這里的流量用traffic。
flow應該是 一段時間內流動的數量 (動態的)
如果流量控制里是控制總的流量應該用traffic,如果控制單位時間內流通的數據量就應該用flow。
不知是否對你有幫助。
② 在計算機網路考試中,問:TCP流量控制中,滑動窗口的特點。有誰能總結一下
只有在接收窗口向前滑動時(與此同時也發送了確認),發送窗口才有可能向前滑動。
收發兩端的窗口按照以上規律不斷地向前滑動,因此這種協議又稱為滑動窗口協議。
當發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都等於 1時,就是停止等待協議。
當發送窗口大於1,接收窗口等於1時,就是回退N步協議。
當發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均大於1時,就是選擇重發協議。
協議中規定,對於窗口內未經確認的分組需要重傳。這種分組的數量最多可以等於發送窗口的大小,即滑動窗口的大小n減去1(因為發送窗口不可能大於(n-1),起碼接收窗口要大於等於1)。
③ 計算機網路中的「流量控制」是什麼意思
打個比如:你家的水管只有一條,如果只有一個水龍頭用,你可開到最大,但如果10個水龍頭同時開到最大放水,這個時候有可能有1個或幾個能放出水來!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流量控制』
在計算機網路中也一樣,當網路帶寬這有2M的時候,有幾十台機在這個網路中同時上網,這時你有可能就需要做『流量控制 '!
~~~~
④ 擁塞控制與流量控制之間有何異同
擁塞控制與流量控制兩者之間由3點不同,相關介紹具體如下:
一、兩者的特點不同:
1、擁塞控制的特點:擁塞控制基 於 終端的資源控制僅需設定一條規則,即可限定每台終端的帶寬使用上限,同時可以設定每台終端的會話數量,防止由一病毒等原囚造成的網路資源耗盡。
2、流量控制的特點:流量控制基於內容進行會話識別可以通過高速的深層協議分析,識別每一個網路會話所屬的應用,可以針對某種協議進行攔截或者制定相應的帶寬分配策略,而傳統的路由器和防火牆等網路設備只能根據埠進行最初級的識別。
二、兩者的主要方法不同:
1、擁塞控制的主要方法:擁塞控制的主要控制方法有緩沖區域分配法、分組丟棄法、定額控製法。
2、流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流量控制的最主要方法,是引入QoS的概念,從通過為不同類型的網路數據包標記,從而決定數據包通行的優先次序。
三、兩者的實質不同:
1、擁塞控制的實質:到達通信子網中某一部分的分組數量過多,使得該部分網路來不及處理,以致引起這部分乃至整個網路性能下降的現象,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網路通信業務陷入停頓,即出現死鎖現象。
2、流量控制的實質:一種利用軟體或硬體方式來實現對電腦網路流量的控制。用於控制數據機與計算機之間的數據流,具有防止因為計算機和數據機之間通信處理速度的不匹配而引起的數據丟失。
⑤ 在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中,鏈路層和傳輸層中的流量控制有何區別
效果不同,手法也有些不同,目的差不多。但是目前很少鏈路層做流量控制了。
⑥ 計算機中,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
流量控制是端到端的控制,例如A通過網路給B發數據,A發送的太快導致B沒法接收(B緩沖窗口過小或者處理過慢),這時候的控制就是流量控制,原理是通過滑動窗口的大小改變來實現。
擁塞控制是A與B之間的網路發生堵塞導致傳輸過慢或者丟包,來不及傳輸。防止過多的數據注入到網路中,這樣可以使網路中的路由器或鏈路不至於過載。擁塞控制是一個全局性的過程,涉及到所有的主機、路由器,以及與降低網路性能有關的所有因素。
2、機制不同。
流量控制機制:
設主機A向主機B發送數據。雙方確定的窗口值是400.再設每一個報文段為100位元組長,序號的初始值為seq=1,大寫ACK表示首部中的卻認為為ACK,小寫ack表示確認欄位的值。
接收方的主機B進行了三次流量控制。第一次把窗口設置為rwind=300,第二次減小到rwind=100最後減到rwind=0,即不允許發送方再發送過數據了。這種使發送方暫停發送的狀態將持續到主機B重新發出一個新的窗口值為止。
擁塞控制機制:
慢開始和擁塞避免。
發送報文段速率的確定,既要根據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又要從全局考慮不要使網路發生擁塞,這由接收窗口和擁塞窗口兩個狀態量確定。
接收端窗口是接收端根據目前的接收緩存大小所許諾的最新窗口值,是來自接收端的流量控制。擁塞窗口是發送端根據自己估計的網路擁塞程度而設置的窗口值,是來自發送端的流量控制。
(6)計算機網路流量控制的特點擴展閱讀:
一條TCP連接有時會因等待重傳計時器的超時而空閑較長的時間,慢開始和擁塞避免無法很好的解決這類問題,因此提出了快重傳和快恢復的擁塞控制方法。
快重傳演算法並非取消了重傳機制,只是在某些情況下更早的重傳丟失的報文段(如果當發送端接收到三個重復的確認ACK時,則斷定分組丟失,立即重傳丟失的報文段,而不必等待重傳計時器超時)。慢開始演算法只是在TCP建立時才使用。
⑦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特徵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特徵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也稱計算機通信網。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
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7)計算機網路流量控制的特點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路也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單機到多機的發展過程,其發展過程大致可以細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
20世紀50~60年代,計算機網路進入到面向終端的階段,以主機為中心,通過計算機實現與遠程終端的數據通信。
第二階段:多台計算機互連的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是以通信子網為中心的網路階段(又稱為「計算機-計算機網路階段」),它是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由若乾颱計算機相互連接成一個系統,即利用通信線路將多台計算機連接起來,實現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通信。
第三階段:面向標准化的計算機網路。
20世紀70年代末至20世紀80年代初,微型計算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為了適應辦公自動化的需要,迫切要求將自己擁有的為數眾多的微型計算機、工作站、小型計算機等連接起來,以達到資源共享和相互傳遞信息的目的,而且迫切要求降低聯網費用,提高數據傳輸效率。
第四階段:面向全球互連的計算機網路。
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數字通信的出現,計算機網路進入到第4個發展階段,其主要特徵是綜合化、高速化、智能化和全球化。1993年美國政府發布了名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行動計劃」 的文件,其核心是構建國家信息高速公路。
這一時期在計算機通信與網路技術方面以 高速率、高服務質量、高可靠性等為指標, 出現了高速乙太網、VPN、無線網路、P2P網路、NGN等技術,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與應用滲入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進入一個多層次的發展階段。
⑧ 在計算機網路中TCP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的作用
控制了帶寬,維持了秩序!!提供一定的QOS ( 網路服務質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