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列舉工作在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的各種網路連接和互連設備
物理層的主要設備:中繼器、集線器。
數據鏈路層主要設備:二層交換機、網橋
網路層主要設備:路由器
傳統交換機從網橋發展而來,屬於OSI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設備。它根據MAC 地址定址,通過站表選擇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維護由交換機自動進行。路由器屬於OSI第三層即網路層設備,它根據 IP 地址進行定址,通過路由表路由協議產生。交換機最大的好處是快速,由於交換機只須識別幀中MAC 地址,直接根據MAC 地址產生選擇轉發埠演算法簡單,便於ASIC實現,因此轉發速度極高。但交換機的工作機制也帶來一些問題。
從過濾網路流量的角度來看,路由器(在網路層實現互連的設備)的作用與交換機和網橋非常相似。但是與工作在網路物理層、從物理上劃分網段的交換機不同,路由器使用專門的軟體協議從邏輯上對整個網路進行劃分。
網橋工作在數據鏈路層,將兩個 LAN 連起來,根據 MAC 地址來轉發幀,可以看作一個「低層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根據網路地址如IP 地址進行轉發)。遠程網橋通過一個通常較慢的鏈路(如電話線)連接兩個遠程LAN,對本地網橋而言,性能比較重要,而對遠程網橋而言,在長距離上可正常運行是更重要的。
網橋與路由器的比較:網橋並不了解其轉發幀中高層協議的信息,這使它可以同時以同種方式處理 IP、IPX等協議,它還提供了將無路由協議的網路(如NetBEUI)分段的功能。由於路由器處理網路層的數據,因此它們更容易互連不同的數據鏈路層,如令牌環網段和乙太網段。網橋通常比路由器難控制。像IP等協議有復雜的路由協議,使網管易於管理路由;IP等協議還提供了較多的網路如何分段的信息(即使其地址也提供了此類信息)。而網橋則只用 MAC 地址和物理拓撲進行工作。因此網橋一般適於小型較簡單的網路。
網橋不同於中繼器和集線器:網橋是通過邏輯判斷而確定如何傳輸幀。這個邏輯是基於乙太網的協議的,符合 OSI的第二層規范。所以網橋可以被看作是第二層的設備。
中繼器(Repeater )是連接網路線路的一種裝置,常用於兩個網路節點之間物理信號的雙向轉發工作。中繼器工作於OSI的物理層,是最簡單的網路互聯設備,主要完成物理層的功能,負責在兩個節點的物理層上按位傳遞信息,完成信號的復制、調整和放大功能,以此來延長網路的長度。由於存在損耗,在線路上傳輸的信號功率會逐漸衰減,衰減到一定程度時將造成信號失真,因此會導致接收錯誤。中繼器就是為解決這一問題而設計的。它完成物理線路的連接,對衰減的信號進行放大,保持與原數據相同。一般情況下,中繼器用於完全相同的兩類網路的互連。
集線器(HUB)屬於數據通信系統中的基礎設備,它和雙絞線等傳輸介質一樣,是一種不需任何軟體支持或只需很少管理軟體管理的硬體設備。它被廣泛應用到各種場合。集線器工作在區域網(LAN)環境,像網卡一樣,應用於OSI參考模型第一層,因此又被稱為物理層設備。集線器內部採用了電器互聯,當維護LAN 的環境是邏輯匯流排或環型結構時,完全可以用集線器建立一個物理上的星型或樹型網路結構。在這方面,集線器所起的作用相當於多埠的中繼器。其實,集線器實際上就是中繼器的一種,其區別僅在於集線器能夠提供更多的埠服務,所以集線器又叫多口中繼器。
自己整理的,希望能對你有點幫助:)
❷ 在網路互連設備中,使用在數據鏈路層上的是什麼
在網路互連設備中,使用在數據鏈路層上的是網橋。
網橋用於連接網路分支,其工作在數據鏈路層,是擴展網路物理范圍的設備之一。
交換機的名稱源於交換技術,它是一種針對集線器的不足應運而生的設備,交換機一般工作在數據鏈路層,是區域網中最常用的設備。現在,出現了第三層交換機,工作在網路層,它可以完成普通路由器的部分或全部功能。
路由器是網際網路中的核心設備,能識別數據的目的地址所在的網路,並能從多條路徑中選擇最佳的路徑發送數據,工作在網路層,不僅能連接同種網路,還可以連接不同類型的網路,同時又具備了網橋擴展網路范圍的功能。路由器能劃分子網,有效避免廣播風暴。
網關又稱網間連接器、協議轉換器。網關在傳輸層上可以實現網路互連,是最復雜的網路互連設備。
(2)數據鏈路與網路連接擴展閱讀
網橋優點
1、過濾通信量。網橋可以使用區域網的一個網段上各工作站之間的信息量局限在本網段的范圍內,而不會經過網橋溜到其他網段去。
2、擴大了物理范圍,也增加了整個區域網上的工作站的最大數目。
3、可使用不同的物理層,可互連不同的區域網。
4、提高了可靠性。如果把較大的區域網分割成若干較小的區域網,並且每個小的區域網內部的信息量明顯地高於網間的信息量,那麼整個互連網路的性能就變得更好。
❸ 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有何區別
鏈路層是為網路層提供數據傳送服務的,這種服務要依靠本層具備的功能來實現,如下:
① 鏈路連接的建立,拆除,分離.
② 幀定界和幀同步.鏈路層的數據傳輸單元是幀,協議不同,幀的長短和界面也有差別,但無論如何必須對幀進行定界.
③ 順序控制,指對幀的收發順序的控制.
④ 差錯檢測和恢復。還有鏈路標識,流量控制等等.差錯檢測多用方陣碼校驗和循環碼校驗來檢測信道上數據的誤碼,而幀丟失等用序號檢測.各種錯誤的恢復則常靠反饋重發技術來完成.
網路層向運輸層提供服務,主要任務是為從終端點到終端點的信息傳送作( 網橋或路由器)。
數據鏈路層將本質上不可靠的傳輸媒體變成可靠的傳輸通路提供給網路層。在IEEE802.3情況下,數據鏈路層分成了兩個子層,一個是邏輯鏈路控制,另一個是媒體訪問控制。
❹ 為啥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鏈接不是網路與網路之間的鏈接
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如果建立連接,那麼只能是同一個節點內部的連接。所以並不是網路與網路之間的連接。
❺ 網路層與數據鏈路層的區別是什麼啊高手來哈!
鏈路層是為網路層提供數據傳送服務的,這種服務要依靠本層具備的功能來實現,如下:
① 鏈路連接的建立,拆除,分離.
② 幀定界和幀同步.鏈路層的數據傳輸單元是幀,協議不同,幀的長短和界面也有差別,但無論如何必須對幀進行定界.
③ 順序控制,指對幀的收發順序的控制.
④ 差錯檢測和恢復。還有鏈路標識,流量控制等等.差錯檢測多用方陣碼校驗和循環碼校驗來檢測信道上數據的誤碼,而幀丟失等用序號檢測.各種錯誤的恢復則常靠反饋重發技術來完成.
網路層向運輸層提供服務,主要任務是為從終端點到終端點的信息傳送作( 網橋或路由器)。
數據鏈路層將本質上不可靠的傳輸媒體變成可靠的傳輸通路提供給網路層。在IEEE802.3情況下,數據鏈路層分成了兩個子層,一個是邏輯鏈路控制,另一個是媒體訪問控制
❻ 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的基本功能是什麼有什麼聯系
首先我們從計算機裡面的數據出發吧,比如qq寫入的信息是最原始的,也就是應用層的工作,然後表示層,是傳輸的編碼,是用什麼編碼傳輸數據,有可能還包括加密的過程.而會話層主要進行端對端的連接的建立維持和斷開.這三部分是端對端的連接.
下一層是傳輸層,主要包括埠和進程,表示用什麼進程連接通信,比如說對方用qq進行信息傳遞,這邊有qq,msn,yahoo,那麼為什麼就只有qq能夠接受到信息呢?這個功能識別就是靠傳輸層的作用了.
下面三層是點到點的連接.
網路層
寫上ip
指明數據傳輸的路,
是快速的定址,是能快速找到去往的路.
數據鏈路層是在網路層封裝的基礎上封裝mac地址是精確的定址.當找到網關,在這個基礎上定位哪台主機.然後最後物理層是原始的比特流傳輸,傳輸二進制0和1.
呵呵
我還是比較籠統的
不過能系統地了解整個過程
❼ 數據鏈路層和乙太網是啥關系
數據鏈路層和乙太網:
一、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
數據鏈路層分為邏輯鏈路控制子層(Logical Link Control)和介質訪問控制子層(Media Access Control);LLC子層在軟體中行MAC子層在硬體中執行; LLC子層的功能主要用於確定幀所使用的網路層協議,此信息允許多個第3層協議(如IPv4,IPv6和IPX)使用相同的網路介面和介質; MAC子層的功能主要根據介質的物理信號要求和使用的數據鏈路層協議類型,提供數據鏈路層編址和數據分解方法。也就是根據介質類型要求確定源MAC地址和目標MAC地址並且加上幀頭幀尾和FCS(錯誤檢測);
二、
拓撲: 在不同的網路拓撲中,我們採用受控還是爭用的方式訪問介質。在早期的乙太網多路訪問中,我們使用爭用這種機制,爭用顧名思義就是用搶的;受控是令牌環所採用的機制,它主要是根據輪流的方式來進行;
三、
CSMA/CD(帶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的工作過程:
四、
ARP的工作原理:
五、
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六、
沖突域和廣播域:CSMA/CD是英文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ed 的縮寫,可把它翻成「載波偵察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或「帶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所謂載波偵聽(carrier sense),意思是網路上各個工作站在發送數據前都要匯流排上有沒有數據傳輸。若干數據傳輸(稱匯流排為忙),則不發送數據;若無數據傳輸(稱匯流排為空),立即發送准備好的數據。所謂線路訪問(multiple access)意思是網路上所有工作站收發數據共同使用同一條匯流排,且發送數據是廣播式的。所謂沖突(collision),意思是,若網上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工作站同時發送數據,在匯流排上就會產生信號的混合,哪個工作站都同時發送數據,在匯流排上就會生信號的。混合,哪個工作站都辨別不出真正的數據是什麼。這種情況稱數據沖突又稱碰撞。為了減少沖突發生後又的影響。工作站在發送數據過程中還要不停地檢測自己發送的數據,有沒有在傳輸過程中與其它工作站的數據發生沖突,這就是沖突檢測(collision detected)。CSNM/CD媒體訪問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如下:先聽後說,邊聽邊說;一旦沖突,立即停說;等待時機,然後再說;聽,即監聽、檢測之意;說,即發送數據之意。上面幾句話在發送數據前,先監聽匯流排是否空閑。若匯流排忙,則不發送。若匯流排空閑,則把准備好的數據發送到匯流排上。在發送數據的過程中,工作站邊發送檢測匯流排,是否自己發送的數據有沖突。若無沖突則繼續發送直到發完全部數據;若有沖突,則立即停止發送數據,但是要發送一個加強沖突的JAM信號,以便使網路上所有工網站都知道網上發生了沖突,然後,等待一個預定的隨機時間,且在匯流排為空閑時,再重新發送未發完的數據。
❽ 鏈路與數據鏈路的區別
數據鏈路可以粗略地理解為數據通道。物理層要為終端設備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其
連接.媒體是長期的,連接是有生存期的.在連接生存期內,收發兩端可以進行不等的一次或多次數
據通信.每次通信都要經過建立通信聯絡和拆除通信聯絡兩過程.這種建立起來的數據收發關系就
叫作數據鏈路.而在物理媒體上傳輸的數據難免受到各種不可靠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差錯,為了彌補
物理層上的不足,為上層提供無差錯的數據傳輸,就要能對數據進行檢錯和糾錯.數據鏈路的建立,
拆除,對數據的檢錯,糾錯是數據鏈路層的基本任務.
⑴鏈路層的主要功能
鏈路層是為網路層提供數據傳送服務的,這種服務要依靠本層具備的功能來實現。鏈路層應
具備如下功能:
① 鏈路連接的建立,拆除,分離.
② 幀定界和幀同步.鏈路層的數據傳輸單元是幀,協議不同,幀的長短和界面也有差別,但
無論如何必須對幀進行定界.
③ 順序控制,指對幀的收發順序的控制.
④ 差錯檢測和恢復。還有鏈路標識,流量控制等等.差錯檢測多用方陣碼校驗和循環碼校
驗來檢測信道上數據的誤碼,而幀丟失等用序號檢測.各種錯誤的恢復則常靠反饋重發
技術來完成.
⑵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協議
數據鏈路層協議是為發對等實體間保持一致而制定的,也為了順利完成對網路層的服務。主
要協議如下:
a. ISO1745--1975:"數據通信系統的基本型控制規程".這是一種面向字元的標准,利用10
個控制字元完成鏈路的建立,拆除及數據交換.對幀的收發情況及差錯恢復也是靠這些
字元來完成.ISO1155, ISO1177, ISO2626, ISO2629等標準的配合使用可形成多種鏈路
控制和數據傳輸方式.
b. ISO3309--1984:稱為"HDLC 幀結構".ISO4335--1984:稱為"HDLC 規程要素 ".
ISO7809--1984:稱為"HDLC 規程類型匯編".這3個標准都是為面向比特的數據傳輸控制
而制定的.有人習慣上把這3個標准組合稱為高級鏈路控制規程.
c. ISO7776:稱為"DTE數據鏈路層規程".與CCITT X.25LAB"平衡型鏈路訪問規程"相兼容.
⑶鏈路層產品
獨立的鏈路產品中最常見的當屬網卡,網橋也是鏈路產品。MODEM的某些功能有人認為屬於鏈
路層,對些還有爭議.
數據鏈路層將本質上不可靠的傳輸媒體變成可靠的傳輸通路提供給網路層。在IEEE802.3情況
下,數據鏈路層分成了兩個子層,一個是邏輯鏈路控制,另一個是媒體訪問控制
❾ 數據鏈路與鏈路有何區別電路接通了
數據鏈路與鏈路有何區別?電路接通了數據鏈路與鏈路,就是說一個是電子數據,另外一個是普通數據,他們是需要網路來連接的
❿ 簡述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的基本功能及這三層之間的聯系
物理層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
數據鏈路層的基本功能是:通過各種控制協議,將有差錯的物理信道變為無差錯的、能可靠傳輸數據幀的數據鏈路。
網路層基本功能是:通過路由選擇演算法,為報文或分組通過通信子網選擇最適當的路徑。
在計算機網路中由於各種干擾的存在,物理鏈路是不可靠的。因此,這一層的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層提供的比特流的基礎上,通過差錯控制、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錯的物理線路變為無差錯的數據鏈路,即提供可靠的通過物理介質傳輸數據的方法。
數據鏈路層中使用的物理地址(如MAC地址)僅解決網路內部的定址問題。在不同子網之間通信時,為了識別和找到網路中的設備,每一子網中的設備都會被分配一個唯一的地址。由於各子網使用的物理技術可能不同,因此這個地址應當是邏輯地址(如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