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思科第八章計算機網路

思科第八章計算機網路

發布時間:2025-04-15 17:58:48

1. 計算機網路----廣播域和沖突域

在乙太網中,如果某個CSMA/CD網路上的兩台計算機在同時通信時會發生沖突,那麼這個CSMA/CD網路就是一個 沖突域 (collision domain)。如果乙太網中的各個網段以集線器連接,因為不能避免沖突,所以它們仍然是一個沖突域。

沖突域是在同一個網路上兩個比特同時進行傳輸則會產生沖突;在網路內部數據分組所產生與發生沖突的這樣一個區域稱為沖突域,所有的共享介質環境都是一個沖突域,在共享介質環境中一定類型的沖突域是正常行為。

集線器是一種物理層設備,本身不能識別MAC地址和IP地址,當集線器下連接的主機設備間傳輸數據時, 數據包是以廣播的方式進行傳輸 ,由每一台主機自己眼中MAC地址來確定是否接收。

這種情況下,同一時刻由集線器連接的網路中只能傳輸一組數據,如果發生沖突則需要重傳。 集線器下連接的所有埠共享整個帶寬,即所有埠為一個沖突域 ,如圖所示。

交換機則是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設備,在接收到數據後,通過查找自身系統MAC地址表中的MAC地址與埠對應關系,將數據傳送到目的埠。

交換機在同一時刻可進行多個埠之間的數據傳輸,每一埠都是獨立的物理網段,連接在埠上的網路設備獨自享有全部的帶寬。因此, 交換機起到了分割沖突域的作用, 每一個埠為一個沖突域 ,如圖所示。

二層交換機工作在數據鏈路層。

是基於MAC地址的基礎上對數據包的轉發。內部的ASIC的晶元來實現硬體轉發。

二層交換機的埠發送和接受數據獨立,從而可以將各埠歸屬於不同的沖突域,從而有效的隔離了沖突。

廣播是一種信息的傳播方式, 指網路中的某一設備同時向網路中所有的其它設備發送數據,這個數據所能廣播到的范圍即為廣播域 (Broadcast Domain)。

在傳輸中當不知道目的MAC地址時,需要在網段內廣播當前子網下所有的節點,相應的廣播報文以及目的MAC查找失敗報文會向所有埠轉發,因此會消耗大量的網路帶寬。而 二層交換機只能隔離沖突域,不能隔離廣播域。

沖突域是基於第一層(物理層)

廣播域是基於第二層(鏈路層)

兩個交換機相連,廣播域變大,數量不變,減少了可用帶寬。沖突域數量增加。

路由器不傳播任何廣播流量,路由器能同時分割沖突域和廣播域。

基本概念:

廣播域:是基於第二層(鏈路層)的,是指網路中能接收任一設備發出的廣播幀的所有設備的集合。 廣播域就是說如果站點發出一個廣播信號後能接收到這個信號的范圍 。通常來說一個區域網就是一個廣播域。廣播域內所有的設備都必須監聽所有的廣播包,如果廣播域太大了,用戶的帶寬就小了,並且需要處理更多的廣播,網路響應時間將會長到讓人無法容忍的地步。

沖突域:是基於第一層(物理層)的,在同一個沖突域中的每一個節點都能收聽到所有被發送的幀。 一個站點向另一個站點發出信號,除目的站點外,有多少站點能收到這個信息,這些站點就構成一個沖突域 。  

廣播域和沖突域的計算:

集線器(HUB)所有埠都在同一個廣播域、沖突域內,所以 HUB不能分割沖突域和廣播域。

交換機(Switch)所有埠都在同一個廣播域內,而 每一個埠就是一個沖突域 ,所以 交換機能分割沖突域,但分割不了廣播域 。但是,虛擬區域網(Vlan)技術的交換機可以隔離廣播域。

路由器(Router)的每個埠屬於不同的廣播域、沖突域。

也可以這樣理解:

HUB屬於第一層設備所以分隔不了沖突域;

交換機和網橋屬於第二層設備所以能分割沖突域;

路由器屬於第三層設備,所以既能分割沖突域又能分割廣播域。

例1:

由於交換機和集線器都不能隔離廣播域,所以圖中只有1個廣播域。

集線器不隔離沖突域,交換機隔離沖突域,共有5個沖突域。(交換機的一個埠就算一個沖突域,左邊的交換機有四個,中間的交換機除去左邊共享的一個,還有一個,共有5個。)

例2:

只有路由器能隔離廣播域,因為路由器有2個介面,所以有2個廣播域。

交換機和路由器能隔離沖突域,路由器有2個埠,劃分了兩個沖突域,右邊的交換機劃分了4個沖突域,所以一共有2+4=6個,因此有6個沖突域。交換機連接路由器的那個埠也是屬於一個沖突域。路由器下兩個沖突域,交換機下4個沖突域,換句話說,左面1個,右邊5個,一共6個。交換機有4個埠連接主機,一個埠連接路由器,因為交換機每個埠就是一個沖突域,所以路由器右邊有5個沖突域。

見 https://bbs.51cto.com/viewthread.php?tid=679885&extra=&page=1 思科認證。這道題軟考也出過,但是軟考答案是錯的。關鍵就在於交換機連接路由器的那個埠也是屬於一個沖突域。

2. 計算機網路技術主要學哪些課程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主要課程有:
資料庫原理與SQLSERVER,Oracle資料庫管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網路安全管理與維護技術,HTML與JavaScript,網路後期維護與運營。


網路規劃、設計方向:Linux系統及網路管理、網路伺服器配置與管理、路由器交換機配置與管理、構建企業網路、網路綜合布線技術、網路測試與故障診斷、網路入侵的檢測與防範。


網站設計方向:ASP動態網站建設、JAVA網路程序開發,php伺服器端腳本語言。Dreamwearver firework Flash網頁設計,div+css網頁布局。


計算機網路技術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知識,具備良好的個人、人際交往能力, 具備計算機網路系統設計、實施、運維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3. 學計算機網路技術對初學者來說需要看什麼

初學者的話原理就看謝希仁老師的《計算機網路》比較合適(第五版、第六版都可以)。內容方面對於初學者肯定是夠豐富的,難度也不是太大,講得比較詳細,比較好理解。

後續的實驗(命令)方面的話,看你是學的思科體系還是華為體系了。這兩個體系的命令有一些區別,但大致意思差別不大。這兩種體系的書籍在網上都可以找到很多。

作為初學者看了上面那本《計算機網路》基本對網路就有個初步的認識了,如果想繼續研究得更細致可以花時間研究研究《TCP/IP協議》。

拓展資料:

1、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2、《計算機網路(第5版)》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來,於1994年、1999年和2003年分別出了修訂版。2006年8月本教材通過了教育部的評審,被納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計算機網路》的第5版,在內容和結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修改。

全書分為10章,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和原理體系結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應用層、網路安全、網際網路上的音頻/視頻服務、無線網路和下一代網際網路等內容。各章均附有練習題。此外,附錄A給出了部分習題的答案和提示。隨書配套的光碟中,有全書課件和作者教學中經常遇到的150多個問題及解答,計算機網路最基本概念的演示(PowerPoint文件),以及《計算機網路(第5版)》引用的全部RFC文檔等,供讀者參閱。

計算機網路-網路

4. 計算機網路總結:計算機網路重點知識總結

《計算機網路》課程總結

目錄

一、 對老師的印象

二、 對計算機網路的認識

三、 計算機網路實踐課程的學習歷程與收獲

四、灶悉叢 計算機網路筆記整理

五、 總結

對老師的印象

一、 整體印象

對於老師的印象應該追溯到上個學期,上個學期選了短學期的課《數據結構課程設計》,當時選擇這門課的時候並沒有考慮自己是否對它了解

只是為了單純的湊學分。但是通過第一節課的了解,感覺天都塌了下來。這個課的基礎是C 語言和《數據結構》,這兩門課我其實都沒有學過,我感覺老師說的真的很對,沒有學過這些就可以退掉這門課,我們果斷退掉了這門課。當時對老師的印象就是很嚴格,要求很高,後來我們想想其實是對課程本身的一種恐懼感。

二、二次印象

老師真是太敬業啦,其實從老師進教室的那一刻就看出老師挺著肚子,有了寶寶。當時就想,老師都這樣了為什麼還要來上課,很是佩服老師的敬業精神。而且以前陸大嚴格的影響全都被老師的講課的內容所掩蓋,我沒有上過老師的課,但第一次上老師的就感覺老師教的很好,其實大學里好多老師的學歷很高,但有些老師真的不會講課,至少讓大部分同學感覺他講的不好。但是我感覺老師在講課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

三、對同學的態度

在《計算機網路課程設計》的實驗課上,老師給我們操作演示,為每一個學生悉心指導,我覺得老師真的很親民,對於網路的搭建,老師給我們演示了web 服務的構建,DNS 伺服器和FTP 的設置,以及最終的客戶端設置,很少有老師這樣耐心指導。最後老師收作業的方式也是很好,避免了有的同學投機,我覺得很不錯。

對計算機網路的認識

一、定義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二、發展歷程

1.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其實計算機的發展速度遠超過人們的想像,在20世紀50年代,人們利用通信線路,將多台終端設備連接到一台計算機上,構成「主機-終端」系統,這里的終端不能夠單獨進行數據處理,僅能完成簡單的輸入輸出,所有數據處理和通信處理任務均由計算機主機完成。現在的終端指的就是一台獨立的計算機,不僅可以輸入輸出,還可以處理數據。其實這個時期並不算是真正的計算機網路,應該稱為偽計算機網路。

2.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

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獨立的終端有了處理數據的能力,例如美國的

ARPAnet 網路。第二代計算機網路主要用於傳輸和交換信息,因為沒有成熟的操作系統,資源共享不高。

3.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

70年代,出現了許多協議,比如TCP/IP協議。其主要特徵就是所有的計算機遵守同一種網路協議,突出資源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

4.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

90年代開始,微電子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光通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為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信息綜合化和傳輸高速化是第四代計算機網路的特點。

三、網路傳輸媒體

網路傳輸媒體也稱,傳輸介質或傳輸媒介。就好像一條條水管,所有的自來水從自來水廠到家裡,都要經過水管,水管相當於一種媒介。分為有線傳輸和無線傳輸。在傳輸過程中要盡可能保證信號的真實性,所以對於有線傳輸的材質等要求比較高。

四、網路拓撲

由於在大二時沒有學《網路技術基礎》,所以這個學期同時學《網路技術基礎》和《計算機網路》,前一門課是後一門課的基礎,在學習網路拓撲機構的時候,了解到其實總體分為,星型和匯流排型,對於這個為了更好的理解拓撲結構,我們搭建了一個小型的網路。可以實現三個實驗室,每個實驗室中的計算機可以相互通信,不同實驗室中計算機不可以通信,其實可以形成了樹型結構。以下是我利用思科的一個軟體做的一個網路拓撲結構:

計算機網路課程設計的學習過程與收隱櫻獲

一、小組的建立

1. 一開5個人,對於實驗任務一直不太理解,只知道要配置三個伺服器,分別是DNS 伺服器配置、FTP 配置、WEB 伺服器配置,一個客戶端的配置。在還有一周的時間就要叫作業的時候,我們重新組隊,進行認真分析。

2. 實驗內容對於實驗的能容,每個配置都講了很多,比較詳細。但最讓人不能理解的就是必須在Windows server 2003系統下進行操作,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只能在實驗室做,其實我們的能力有限,在實驗室的兩節課根本不夠。我們通過學習老師的操作過程,大致了解了配置方法,但是並沒有真正理解最後的內在關系。我們在周一晚課時,去實驗室進行實驗。在操作的過程中,我們不斷遇到各種問題,我們通過網路查資料,翻看老師的課件和實驗例子,不斷的改進,後來我突然明白了他們的內在聯系。

3. 具體的原理:首先要配置web 和ftp ,在設置IP 地址時要選擇自身計算機的IP 地址,web 需要建立一個網站首頁,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html 文件。ftp 可以傳輸文件,所以要在設置ftp 的電腦上新建一個路徑,按照老師的要求將小組作業存放在這個路徑下。此時可以通過訪問web 和ftp 的IP 進行網頁的瀏覽和作業的檢查。但是IP 地址不方便記憶,所以要通過DNS 伺服器為每個IP



置域名。DNS 設置域名是從後往前設置的,依次是新建域,新建區域,新建主機,例如 ,這樣就可以通過域名進行訪問。最後就是客戶端,其實這個是最簡單的,只需要將首選DNS 伺服器的IP 地址改成配置DNS 伺服器的那台計算機的IP 地址就可以啦,這樣就可以在任何一台電腦上訪問web 和ftp 。

4. 收獲:最大的收獲就是一定要去做,親自動手去做才能發現問題。實踐去做才能有所收獲,在最後成功的那一刻,會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是無法被任何其他事情所代替,困難問題是有,但這不是一個奮斗的年紀嗎?

計算機網路筆記整理

總結

一、認識

對於計算機的認識是在小學開始,但從小學到大學基本上沒有什麼深刻的認識改變。只是特別淺層次的認識,比如可以用計算機打字,可以上網查資料,可以玩游戲,可以看視頻,可以聽歌等等。隨著計算機的快速發展,網路的搭建使計算機的價值得到了最大的體現。計算機網路到底怎麼連接計算機的,到底是什麼組成了那個看不見的網路。

二、收獲

1. 首先我知道計算機網路的分類組成,知道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是什麼意思。知道學校其實就是一個區域網,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的172.18.20.5無線網其實就是區域網。

2. 知道計算機之間是通過傳輸媒體完成傳輸,有形媒介和無形媒介,知道雙絞線是什麼,我們宿舍里用的網線就是雙絞線,裡面有八根線,每兩根在一起。

3. 計算機的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其實要經過一個復雜的程序,從一個用戶到另一個用戶,數據分別要經過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最終的物理層。

4. 所有的資源共享得益於遵照相同的協議,例如TCP/IP協議,不同的層次之間也會有一個標準的協議進行傳輸。

5.了解IP 地址的組成,網路號,主機號,A 類、B 類、C 類。路由器IP 地址的配置,網路傳輸過程中的加密等問題。

5. 計算機網路中硬體連接設備有哪些

中繼器,集線器,網關,網橋,路由器,交換器,數據機

6.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它通常由哪些部分構成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經濟和電信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計算機網路設備市場極為活躍,思科、Juniper、阿爾卡特朗訊、3COM等國際知名品牌早已為國人所熟知,華為、中興等國產品牌也進入高端市場,並在國際市場上取得重大發展。國內外廠商對中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的一致看好,一方面促進了國內網路設備及電信行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使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競爭最為激烈的國家之一。但近年來中國電信投資持續快速增長,計算機網路設備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了共同的發展。

7. 計算機網路學什麼

1計算機網路技術到底學的是什麼

網路技術工程師指的是能夠從事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設計、建設、運行和維護工作。熟悉主流操作系統,比如windows、linux、unix,掌握常用軟體的安裝調試,TCP/IP知識,掌握常見route的配置和調試,掌握綜合布線和網路集成的有關知識,熟悉設備的選型和網路拓撲的設計,做到組網科學、合理、安全、性能價格比最高,熟悉伺服器的安裝調試,磁碟陣列,能夠及時學習和掌握主流的網路技術。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主要學習軟體和網路。

1、計算機網路專業的學習當然首先會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讓你學會用電腦,然後的課程就有,《綜合布線技術》《通信設備安裝與防護 》這個是通信設備的正確安裝是網路工程的基礎。還有《網路基礎 》《OSI參考模型》《TCP/IP》《乙太網技術》這個就是區域網,《廣域網技術 》《交換機及基本配置》《路由器及基本配置》《網路架構》《大型網路組網方案》《防火牆技術》等,包括後面還要對linux系統進行學習

2、從軟體來說: 大一的時候學習C語言,java,然後學資料庫,學HTML,然後學習jsp,javaWEB開發,一直學到了struct 2,對於軟體這一塊,都是一路學下來的。網路原理就是對那七大層的學習/從物理層到應用層,學網路互連技術,就是對交換機和路由器的配置。

2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介紹

1.主要課程

資料庫原理與SQLSERVER,Oracle資料庫管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網路安全管理與維護技術,HTML與JavaScript,網路後期維護與運營,網路規劃、設計方向:Linux系統及網路管理、網路伺服器配置與管理、路由器交換機配置與管理、構建企業網路、網路綜合布線技術、網路測試與故障診斷、網路入侵的檢測與防範;網站設計方向:ASP動態網站建設、JAVA網路程序開發,php伺服器端腳本語言,Dreamwearver firework Flash網頁設計,div+css網頁布局。

2.專業就業方向

網路工程

能夠根據企業需求為企業完成網路設計、組建,完成網路設備的選購、安裝和配置,完成伺服器的選購和配置等。掌握網路設計、組建的方法;掌握網路設備的選購、安裝和配置方法;掌握伺服器的配置和選購方法。

包括計算機網路產品的銷售、安裝、維護與用戶培訓工作。熟練掌握各種網路設備的性能特徵;掌握市場營銷的策略。

閱讀全文

與思科第八章計算機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功縣移動網路電視 瀏覽:229
網路連接自動掉線是什麼原因 瀏覽:132
多節點什麼網路取得基礎性勝利 瀏覽:259
tcl網路電視如何設置會員 瀏覽:786
集成電腦怎樣連無線網路 瀏覽:53
多台電腦網路布線 瀏覽:821
怎麼聯接網路設置 瀏覽:567
網路聊天一塊錢是什麼意思 瀏覽:936
手機掃碼支付要網路嗎 瀏覽:973
參考書目計算機網路 瀏覽:116
無線網路用不用線 瀏覽:177
買電腦沒網路可以裝嗎 瀏覽:395
手機怎麼設置網路不太好 瀏覽:457
移動網路上網圖片出不來 瀏覽:372
網路彩票哪個正規 瀏覽:295
路由器要跟哪個搭配才會有網路 瀏覽:305
海康監控網路設置基本配置 瀏覽:243
網路伺服器哪個最好用 瀏覽:174
網路用語hp是什麼意思 瀏覽:415
網路適配器下沒有無線網卡 瀏覽:98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