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Windows命令檢查電腦是否被裝木馬
一些基本的命令往往可以在保護網路安全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幾條命令的作用就非常突出。 檢測網路連接 如果你懷疑自己的計算機上被別人安裝了木馬,或者是中了病毒,但是手裡沒有完善的工具來檢測是不是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那可以使用Windows自帶的網路命令來看看誰在連接你的計算機。具體的命令格式是:netstat -an這個命令能看到所有和本地計算機建立連接的IP,它包含四個部分——proto(連接方式)、local address(本地連接地址)、foreign address(和本地建立連接的地址)、state(當前埠狀態)。通過這個命令的詳細信息,我們就可以完全監控計算機上的連接,從而達到控制計算機的目的。 禁用不明服務 很多朋友在某天系統重新啟動後會發現計算機速度變慢了,不管怎麼優化都慢,用殺毒軟體也查不出問題,這個時候很可能是別人通過入侵你的計算機後給你開放了特別的某種服務,比如IIS信息服務等,這樣你的殺毒軟體是查不出來的。但是別急,可以通過「net start」來查看系統中究竟有什麼服務在開啟,如果發現了不是自己開放的服務,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禁用這個服務了。方法就是直接輸入「net start」來查看服務,再用「net stop server」來禁止服務。 輕松檢查賬戶 很長一段時間,惡意的攻擊者非常喜歡使用克隆賬號的方法來控制你的計算機。他們採用的方法就是激活一個系統中的默認賬戶,但這個賬戶是不經常用的,然後使用工具把這個賬戶提升到管理員許可權,從表面上看來這個賬戶還是和原來一樣,但是這個克隆的賬戶卻是系統中最大的安全隱患。惡意的攻擊者可以通過這個賬戶任意地控制你的計算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可以用很簡單的方法對賬戶進行檢測。 首先在命令行下輸入net user,查看計算機上有些什麼用戶,然後再使用「net user+用戶名」查看這個用戶是屬於什麼許可權的,一般除了Administrator是administrators組的,其他都不是!如果你發現一個系統內置的用戶是屬於administrators組的,那幾乎肯定你被入侵了,而且別人在你的計算機上克隆了賬戶。
B. 網路型病毒與計算機網路安全分析
網路型病毒與計算機網路安全分析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茄碧跡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網路型病毒與計算機網路安全分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著網路型病毒的自我完善,對計算機網路造成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將網路型病毒的種類進行一定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提高計算機網路的安全。那麼,網路型病毒是怎麼影響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呢?
摘要: 文章主要針對網路型病毒與計算機網路安全進行分析,結合當下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為現狀,從慧巧網路型病毒的特徵、網路型病毒的傳播形式、計算機網路安全防護方式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主要目的在於更好的推動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發展。
關鍵詞:網路型病毒;計算機網路;網路安全
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更好的推動了計算機網路的普及。更好的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計算機網路安顫並全問題也逐漸被人們所關注。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離不開計算機技術,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時網路型病毒也隨著產生,進一步對計算機網路安全造成威脅。如何對網路型病毒進行防護好與治理成長為了計算機網路安全的主要問題。
1、網路型病毒的體征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病毒也相繼誕生。
計算機病毒的形成主要是人們編寫的相關計算機程序,並具有極強的破壞力。
隨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計算機病毒也在不斷地完善與進化。
隨著第一例計算機病毒的爆發,對網路造成了嚴重的破話,大面積網路的癱瘓與數據盜取給人們的經濟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下,傳統的計算機病毒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一種網路型病毒被發現,它具有著以往計算機病毒的相關特點,對計算機網路的破壞更加嚴重。
網路型病毒也有許多的種類,在沒有計算機網路是他們往往潛伏在電子設備中,並不會其進行攻擊。
網路型病毒以其獨特的傳播方式使其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幾乎可以隱藏於任何文件或程序中。
同時也有的網路型病毒是獨立存在的並不隱藏於文件程序之中。
但它們都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對用戶的計算機網路設備進行破壞並對用戶的相關信息進行盜取或篡改,嚴重威脅用戶的經濟安全。
由於網路型的種類過於龐大與復雜並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加大了人們清理病毒的難度。
有些網路型病毒的主要功能則僅是對用戶的計算機系統進行攻擊,並不去盜取用和的相關信息。
這種類型的病毒通過掃描系統的相關漏洞發起對網路設備發起攻擊,使其系統發生癱瘓。
大多數網路型病毒主要是相關違法分子為盜取、篡改客戶的信息數據使用的程序。
隨著計算機網路在我國的普及,我國也曾發生過多起大規模的網路型病毒爆發事件,並對我國網路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2、網路型病毒的傳播形式與分類
2.1網路型病毒的種類
隨著網路型病毒的自我完善,對計算機網路造成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將網路型病毒的種類進行一定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提高計算機網路的安全。
但是由網路型病毒的特殊性,網路病毒的種類界限也相當模糊。
在對網路型病毒的種類進行確定過程中,人們在對網路型病毒的種類確定過程中經常根據其使用的平台、傳播的形式等對進行分類,不能對網路型病毒進行有效科學的種類確定。
在對其種類進行確定時應根據其攻擊的方式進行種類的確定可以更好的對其進行預防,提高計算機網路安全。
以這種方式進行種類的確定可將網路型病毒分為木馬病毒與蠕蟲病毒兩大種類。
蠕蟲種類的病毒是計算機網路中最常見的'網路型病毒,也是破壞最強的。
蠕蟲病毒主要是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傳播與自我復制,幾何可以隱藏與任何軟體程序之中。
最早的蠕蟲病毒的只有在DOS環境中,在屏幕上出現類似蠕蟲的東西對計算機網路設備進行攻擊。
蠕蟲病毒利用自身的編程數據可以在傳播過程中進行自我復制的傳播或只將自身的某種功能傳播到其他電子網路設備上。
同時蠕蟲種類的網路型病毒並不用將自己隱藏的其他軟體程序中。
這種類型的病毒主要有兩種運行程序,程序在計算機網路設備上運行就主動的對設備的相關文件進行掃描,通過漏洞與病毒植入者進行聯系,盜取被害者的相關信息。
曾爆發的「尼姆亞」病毒就屬於蠕蟲病毒的一種。
同時2007年在我國大規模爆發的「熊貓燒香」也屬於蠕蟲病毒。
他們都是通過系統的相關漏洞讓計算機網路設備自行對網路進行連接,將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網路的共享,為用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網路型病毒的另一種類木馬病毒,人們都應該十分熟悉。
木馬病毒的運行過程中主要是通過網路等途徑向用戶的網路設備中植入木馬的伺服器部分,然後通過對控制器部分的操作對用戶網路設備的信息進行盜取與篡改。
木馬病毒在用戶網路設備上運行時通常在暗中將數據傳送出去。
木馬病毒是不能自己獨自運行的,他需要對用戶進行一定的吸引與誘惑,可能是一個小游戲或有趣的文件,在用戶打開時木馬病毒開始進行信息盜取與破壞。
2.2網路型病毒的傳播形式
網路型病毒在傳播過程中主要利用信息數據傳送的方式進行傳播。其中主要是通過ElectronicMail(電子郵件)以及網頁進行傳播。網路型病毒在通過ElectronicMail傳播時通常隱藏在附件之中,在用戶對附件進行下載時病毒才會開始運行。也有些發展完善的網路型病毒直接依附在電子郵件之上,在用戶打開郵件的一瞬間進行破壞。
相關黑客在編寫病毒程序過程中經常利用及腳本來編寫病毒程序。通過腳本更好的對病毒程序進行完善,使其具有主動傳播的能力。Dropper.BingHe2.2C、Dropper.Worm.Smibag都是通過這種形式進行傳播的網路型病毒。
同時在用戶瀏覽網頁過程中,一些網頁為了更好的吸引用戶的注意力都會在網頁中加入某段的程序,這段程序正式網路型病毒的主要隱藏目標。用戶在瀏覽網頁時如果打開這種程序網路型病毒就會進行破壞。
3、提高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方法
3.1建立依附於文件病毒的處理方法
網路型病毒在傳播過程中出了在電子郵件以及網頁傳播之外還依附隱藏與相關的文件之中進行傳播,在用戶點開文件後病毒開始運行並對用戶的信息進行盜取與破壞。用戶應該建立對這種病毒檢測殺毒程序,在遇到病毒時可以之間將病毒進行粉碎處理,更好的提高計算機網路的安全。
3.2計算機網路工作站保護技術的提升
隨著人們對網路安全問題的重視,如何更好的提高計算機網路安全成為了有待解決的主要問題。計算機網路工作站保護技能的提升,可以很高的提高計算機網路安全。
在網路型病毒越來越完善的今天,其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大規模的傳播,對我國的計算機網路產生影響,如2007年的熊貓燒香以及尼姆亞的傳播都對我國的計算機網路造成嚴重破壞。計算機網路工作站保護技術的提升可以更好阻礙相關病毒的傳播。
計算機網路工作站在提升保護技術過程中可以進行反病毒軟體的安裝使用。積極的對計算機網路工作站的情況進行檢測,更好阻礙病毒的傳播。同時還可以利用病毒防護卡對病毒的傳播進一步的進行阻礙,防止計算機網路受到網路化病毒的攻擊,提高計算機網路安全。
但在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的推動下網路型病毒也在不斷的完善。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該不斷的對病毒防禦卡進行升級優化,使其可以更好的對病毒進行過阻礙防護。
計算機網路工作站在防護病毒時還可以利用相關病毒防禦晶元,並將其與計算機進行結合更好的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對發展的病毒進行粉碎性處理,使計算機網路在運行過程中更好的對網路病毒進行防範。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網路型病毒不斷的進行優化,網路型病毒以其特殊的傳播性與強大的破壞性嚴重的威脅著計算機網路安全,人們通過對病毒攻擊的方式對病毒進行種類的確定,並通過科學的技術方法提高計算機網路安全,促進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姚渝春,李傑,王成紅.網路型病毒與計算機網路安全[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09).
[2]張士波.網路型病毒分析與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J].矽谷,2013(01).
[3]吳澤.淺談對網路型病毒分析與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的探討[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