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選擇從你計算機到網路的路由
路由演算法分為:靜態路由演算法跟動態路由演算法(又稱為 自適應路由選擇演算法)
靜態演算法分為:泛射路由演算法(擴散法) 固定路由演算法
動態路由演算法分為: 距離矢量路由演算法 鏈路狀態路由演算法
動態路由演算法,能夠比較好的適應網路流量,拓撲結構的變化,有利於改善網路的性能,但是由於演算法比較復雜,會增加網路的負擔,開銷比較大~!
最常見的動態路由演算法有兩種其演算法是:
距離矢量演算法.每個路由器維護一張路由表(既一個矢量),他以子網中的沒個路由器為索引,表中給出了當前已知的路由器到每個目標路由器的最佳距離,以及所使用的線路.通過在鄰居之間相互交換信息,路由器不斷更新他們的內部路由表. 一個路由器針對每個鄰居都執行一個距離加法計算,就可以發現最佳的到達目標路由器的估計值,然後在新的路由表中使用這個最佳估計值以及對應的線路.
鏈路狀態路由演算法.
1: 發現自己的鄰居.在每條線路上發送一個HELLO分組,另一端的路由器即返回一個應答來說明自己是誰~
2: 測量線路開銷.在線路上發送一個ECHO分組,另一端回送一個應答,算出往返時間,除2就得到合理的估計值.
3: 創建鏈路狀態分組.該分組內容首先是發送方的標示,接著是一個序列號(Seq)和年齡(Age),以及一個鄰居列表.對於每個鄰居也都要給出這個路由器到每個鄰居的延遲.
4: 發布鏈路狀態分組.首先使用泛射法發布鏈路狀態分組,為了控制泛射過程,每個分組都寶號一個序列號,序列號隨著每一個新的分組遞增.每個路由器紀錄下他所看到的分組列表中檢查這個新進來的分組,如果是一個重復分組則丟棄,.如果一個分組的序列號小於當前所看到過的來自該路由器的最大序列號,則將它看著過時分組拒絕,因為該路由器已經有了更新的數據.
5: 計算新路由.一旦一個路由器已經獲得了全部的鏈路狀態分組後,它就可以構造出完整的子網圖了.以為每條鏈路都已經被表示出來了.然後在路由器本地運行尋找最短路徑演算法,將該演算法得出的結果安裝在路由表裡,然後恢復正常的操作.
⑵ 計算機網路知識,路由器的主要功能。答案很多很雜,能給個標準的答案嗎比如說1。。。2.。。。3.。。
路由器的功能只有兩個:(計算機四級網路工程師第七章《路由器及其配置》)
1、路由選擇:路由器依據目的IP地址的網路部分,通過路由選擇演算法確定一條從源結點到達目的結點的最佳路由。
2、分組轉發:通常也稱為分組交換,主要按照路由選擇所指出的路由將數據分組從源結點轉發到目的結點。
⑶ 計算機網路-網路層-路由選擇協議
互聯網採用的 路由選擇協議主要是自適應的(即動態的)、分布式路由選擇協議 。由於以下兩個原因,互聯網採用分層次的路由選擇協議:
把整個互聯網劃分為許多較小的 自治系統 (autonomous system),一般都記為AS。自治系統AS是在單一技術管理下的一組路由器,而這些路由器使用一種自治系統內部的路由選擇協議和共同的度量。一個AS對其他AS表現出的是 一個單一的和一致的路由選擇策路 。
在目前的互聯網中,一個大的ISP就是一個自治系統。這樣,互聯網就把路由選擇協議劃分為兩大類,即:
(I) 內部網關協議IGP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即在一個自治系統內部使用的路由選擇協議,而這與在互聯網中的其他自治系統選用什麼路由選擇協議無關。目前這類路由選擇協議使用得最多,如RIP和OSPF協議。
(2) 外部網關協議EGP (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若源主機和目的主機處在不同的自治系統中(這兩個自治系統可能使用不同的內部網關協議),當數據報傳到一個自治系統的邊界時,就需要使用一種協議將路由選擇信息傳遞到另一個自治系統中。這樣的協議就是外部網關協議EGP。目前使用最多的外部網關協議是BGP的版本4(BGP4)。
自治系統之間的路由選擇也叫做域間路由選擇(interdomain routing),而在自治系統內部路由選擇叫做域內路由選擇(intradomain routing)。
圖4-31是兩個自治系統互連在一起的示意圖。每個自治系統自己決定在本自治系統內部運行哪一個內部路由選擇協議(例如,可以是RIP,也可以是OSP℉)。但每個自治系統都有一個或多個路由器(圖中的路由器R1和R2)除運行本系統的內部路由選擇協議外,還要運行自治系統間的路由選擇協議(BG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