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SI模型,即開放式通信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OSI/RM),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提出的一個標准框架,旨在使各種計算機網路在全球范圍內互連。該模型簡稱為OSI。
2. OSI/RM協議由ISO制定,其核心目的是為開發者提供一個通用的概念框架,以便開發出能夠解釋並連接不同系統的完善協議。
3. OSI模型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劃分為七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為:
- 物理層:負責將數據轉換為可通過物理介質傳送的電子信號。
- 數據鏈路層:決定訪問網路介質的方式,負責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同時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
- 網路層:負責數據包在網路中的路由選擇,確保數據包經過大型網路傳輸到達目的地。
- 傳輸層:提供端到端的可靠連接,並處理錯誤恢復和流量控制。
- 會話層:允許用戶使用簡單易記的名稱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
- 表示層:負責協商數據交換的格式,確保一個系統的應用層所發送的信息能被另一個系統的應用層理解。
- 應用層:作為用戶的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介面,提供網路服務到最終用戶的途徑。
2. iso/osi是什麼
ISO/OSI是指「計算機網路的開放系統互連模型」。該體系結構標準定義了網路互聯的七層框架(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即OSI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在這一框架下進一步詳細規定了每一層的功能,以實現開放系統環境中的`互連性、互操作性和應用的可移植性。
ISO/OSI參考模型只是描述了一些概念,用來協調進程間通信標準的制定。在OSI范圍內,只有在各種的協議是可以被實現的而各種產品只有和OSI的協議相一致才能互連。這也就是說,OSI參考模型並不是一個標准,而只是一個在制定標准時所使用的概念性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