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互連網路類型
互連網路分為靜態和動態兩大類。靜態互連網路中的每個開關元件與固定結點相連,建立被動連接路徑,適用於分布計算機系統和計算機網路。動態互連網路允許結點與邊界開關元件連接,動態建立主動可控通信路徑,多用於多處理器系統中的並行進程間通信。靜態互連網路要求每個結點的連接數相對較小且均衡,通信路徑長度適度,具有良好的對稱性和路徑冗餘,便於高效定址,同時具備良好的擴展性。靜態互連網路通常採用環形、立方體、樹形、網格和匯流排等基本拓撲結構,並通過改進、結合、遞歸和映射等方法產生更多復雜結構。動態互連網路按照輸入輸出、連接能力、互連類型和開關元件類型等不同特性分類,包含完全交叉開關、基準全排列網路、細胞互連陣列等技術。動態互連網路的性能主要由連接能力和級數決定,價格則通過開關點數衡量。
靜態互連網路強調結構的簡潔性和可靠性,通過合理設計確保信息流量的均勻分布和高效傳輸。如環形、主方體形、樹形(含星形)、網格形和匯流排型等基本拓撲結構,能夠滿足各種網路應用需求。此外,通過增加邊數、結合基本圖形、遞歸生成、地址映射和尋優等方法,靜態互連網路能夠產生更多復雜和優化的結構。這些結構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拓撲選擇,還進一步提升了網路性能和靈活性。例如,直接改進基本圖形以增加邊數,形成帶弦形等結構(圖4a);結合不同基本圖形形成立方體連接環(圖4b)和多樹結構(圖4c);以及通過地址映像函數確定網路拓撲,實現高效路徑演算法(圖未顯示)。動態互連網路則側重於適應性和靈活性,通過不同的分類標准,如雙邊、單邊和折疊網路,阻塞、重安排和無阻塞網路,連接器、集中器、擴展器和分組器,以及交叉開關、交換開關和細胞開關等,實現高度定製化和高效的通信路徑。完全交叉開關(圖5a)和基準全排列網路(圖5b)展示了動態互連網路模塊化和高頻率傳輸能力的發展趨勢。而細胞互連陣列(圖5c)則體現了更適合大規模集成的結構形式,促進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
互連網路的技術性能主要由連接能力和級數來衡量,這是綜合反映其帶寬指標的關鍵因素。動態互連網路的性能價格比則通過開關點數來表示,反映了其成本效益。這些特點使得動態互連網路在多處理器系統、大規模集成領域以及對通信靈活性和高效性有較高要求的應用場景中具有顯著優勢。
由開關元件按一定拓撲結構和控制方式構成的網路以實現計算機系統內部多個處理機或多個功能部件間的相互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