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發展階段的圖

計算機網路發展階段的圖

發布時間:2024-12-26 07:19:57

Ⅰ 網路七層都有什麼

7.應用層:主要是為應用軟體擔供介面唑面使行就用程序能夠使用網路服務.
6.表示屋:1>數據的解碼和編碼;2>數據的加密和解密;3>數據的壓縮和解壓.
5.會話層:為了協調不同主機就用程序發出的業務請求和答應.
4.傳輸層:1>保證數據可靠傳輸;2>通過埠號區分上層服務.
3.網路層:1>為了網路設備提供邏輯地址;2>負現數據從源泉端發送到目地端;3>負責數據傳輸的尋徑和轉發.
2.鏈路層:1>數據鏈路層保證物理層和數據可靠的傳輸;2>提供對等網路層的服務和傳輸的帆數據;3>介質訪問子層和邏輯鏈路控制子層.
1.物理層:1>介面和某物理特性位的表示;2>傳輸數率;3>線路配置:設備與煤體的連接;4>物理拓撲;5>傳輸模式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經歷了幾代 2. 簡述一下自己所了解的計算機網路的應用

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是1946年問世的。半個世紀以來,計算機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在人類科技史上還沒有一種學科可以與電子計算機的發展相提並論。人們根據計算機的性能和當時的硬體技術狀況,將計算機的發展分成幾個階段,每一階段在技術上都是一次新的突破,在性能上都是一次質的飛躍。

1.第一階段 電子管計算機(1946~1957年)
主要特點是:
(1)採用電子管作為基本邏輯部件,體積大,耗電量大,壽命短,可靠性大, 成本高。
(2)採用電子射線管作為存儲部件,容量很小, 後來外存儲器使用了磁鼓存儲信息,擴充了容量。
(3)輸入輸出裝置落後,主要使用穿孔卡片,速度慢,容易出去使用十分不便。 (4)沒有系統軟體,只能用機器語言和匯編語言編程。

2.第二階段 晶體管計算機 (1958~1964年)
主要特點是:
(1)採用晶體管製作基本邏輯部件,體積減小,重量減輕,能耗降低,成本下降,計算機的可靠性和運算速度均得到提高。
(2)普遍採用磁芯作為貯存器,採用磁碟/磁鼓作為外存儲器。
(3)開始有了系統軟體(監控程序),提出了操作系統概念,出現了高級語言。

3.第三階段 集成電路計算機 (1965~1969年)
主要特點是:
(1)採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製作各種邏輯部件,從而使計算機體積小,重量更輕,耗電更省,壽命更長,成本更低,運算速度有了更大的提高。
(2)採用半導體存儲器作為主存,取代了原來的磁芯存儲器,使存儲器容量的存取速度有了大幅度的 提高,增加了系統的處理能力。
(3)系統軟體有了很大發展, 出現了分時操作系統, 多用戶可以共享計算機軟硬體資源。
(4)在程序設計方面上採用了結構化程序設計,為研製更加復雜的軟體提供了技術上的保證。

4.第四階段 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1970年至今)
主要特點是:
(1)基本邏輯部件採用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使計算機體積,重量,成本均大幅度降低,出現了微型機。
(2)作為主存的半導體存儲器,其集成度越來越高,容量越來越大;外存儲器除廣泛使用軟,硬磁碟外,還引進了光碟。
(3)各種使用方便的輸入輸出設備相繼出現。
(4)軟體產業高度發達,各種實用軟體層出不窮,極大地方便了戶。
(5)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計算機網路把世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6)多媒體技術崛起,計算機集圖象,圖形,聲音,文字,處理與一體,在信息處理領域掀起了一場革命,與之對應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實施當中。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都宣布開始新一代計算機的研究。普遍認為新一代計算機應該是智能型的,它能模擬日的智能行為,理解人類自然語言,並繼續向著微型化,網路化發展。 26

Ⅲ 計算機考試,要求畫出網路拓撲圖。要怎麼畫呢

網路拓撲圖如下:

網路拓撲結構是指用傳輸媒體互連各種設備的物理布局,就是用什麼方式把網路中的計算機等設備連接起來。拓撲圖給出網路伺服器、工作站的網路配置和相互間的連接,它的結構主要有星型結構、環型結構、匯流排結構、分布式結構、樹型結構、網狀結構、蜂窩狀結構等。

(3)計算機網路發展階段的圖擴展閱讀

每個端用戶都與兩個相臨的端用戶相連,因而存在著點到點鏈路,但總是以單向方式操作,於是便有上游端用戶和下游端用戶之稱;信息流在網中是沿著固定方向流動的,兩個節點僅有一條道路,故簡化了路徑選擇的控制;環路上各節點都是自舉控制。

分布式拓撲結構缺點為連接線路用電纜長,造價高;網路管理軟體復雜;報文分組交換、路徑選擇、流向控制復雜;在一般區域網中不採用這種結構。

端用戶設備因為故障而停機時也不會影響其它端用戶間的通信。同時它的網路延遲時間較小,傳輸誤差較低。但這種結構非常不利的一點是,中心系統必須具有極高的可靠性,因為中心系統一旦損壞,整個系統便趨於癱瘓。對此中心系統通常採用雙機熱備份,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Ⅳ 計算網路發展的三個階段,個階段技術特點

當今社會,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人們的生活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回想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階段,可以預見未來計算機網路發展的潛力,使我們對計算機網路有更好的期待.從計算機網路的發展來看,主要是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一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終端系統

計算機網路主要是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從20世紀50年代起步至今已經有50多年的發展歷程,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因為計算機主機相當昂貴,而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相對便宜,為了共享計算機主機資源和進行信息的綜合處理,形成了第一代的以單主機為中心的聯機終端系統.
在第一代計算機網路中,因為所有的終端共享主機資源,因此終端到主機都單獨佔一條線路,所以使得線路利用率低,而且因為主機既要負責通信又要負責數據處理,因此主機的效率低,而且這種網路組織形式是集中控制形式,所以可靠性較低,如果主機出問題,所有終端都被迫停止工作.面對這樣的情況,當時人們提出這樣的改進方法,就是在遠程終端聚集的地方設置一個終端集中器,把所有的終端聚集到終端集中器,而且終端到集中器之間是低速線路,而終端到主機是高速線路,這樣使得主機只要負責數據處理而不要負責通信工作,大大提高了主機的利用率.改進效果如下圖所示:

二以通信子網為中心的主機互聯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計算機網路不再極限於單計算機網路,許多單計算機網路相互連接形成了有多個單主機系統相連接的計算機網路,形如下圖:

這樣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網路體系有兩個特點:
①多個終端聯機系統互聯,形成了多主機互聯網路
②網路結構體系由主機到終端變為主機到主機
後來這樣的計算機網路體系在慢慢演變,向兩種形式演變,第一種就是把主機的通信任務從主機中分離出來,由專門的CCP(通信控制處理機)來完成,CCP組成了一個單獨的網路體系,我們稱它為通信子網,而在通信子網連基礎上接起來的計算機主機和終端則形成了資源子網,導致兩層結構體現出現.第二種就是通信子網逐規模漸擴大成為社會公用的計算機網路,原來的CCP成為了公共數據通用網.

三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化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路的逐漸普及,各種計算機網路怎麼連接起來就顯得相當的復雜,因此需要把計算機網路形成一個統一的標准,使之更好的連接,因為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化就顯得相當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了體系結構標准化的計算機網路.
為什麼要使計算機結構標准化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因為為了使不同設備之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更加緊密.第二個就是因為體系結構標准化是為了更好的實現計算機網路的資源共享,所以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化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Ⅳ 近10年的計算機有哪些發展 圖片

近10年的計算機 計算機 全稱: 電子計算機 早期稱作:微機 初期在香港商人之間被稱為:電腦 ,後引入國內,成為大眾最熟悉的名字。 電腦的學名為電子計算機,是由早期的電動計算器發展而來 的。1945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用於計算彈道。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工學院製造的,但它的體積龐大,佔地面積170多平方米,重量約30噸,消耗近100千瓦的電力。顯然,這樣的計算機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體管電子計算機誕生了,這是第二代電子計算機。只要幾個大一點的櫃子就可將它容下,運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現的是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最初的計算機由約翰·馮·諾依曼發明(那時電腦的計算能力相當於現在的計算器),有三間庫房那麼大,後逐步發展而成。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是電腦發展的最新階段。到1976年,由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成的「克雷一號」,使電腦進入了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明,使電子計算機不斷向著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統化的方向更新換代。20世紀90年代,電腦向「智能」方向發展,製造出與人腦相似的電腦,可以進行思維、學習、記憶、網路通信等工作。 進入21世紀,電腦更是筆記本化、微型化和專業化,每秒運算速度超過100萬次,不但操作簡易、價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甚至在某些方面擴展了人的智能。於是,今天的微型電子計算機就被形象地稱做電腦了。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由IBM於1981年推出。

Ⅵ 網路是怎麼產生的

一、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

追溯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它的演變可概括地分成三個階段:

(1)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構成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

(2)多個主計算機通過線路互聯的計算機網路。

(3)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遵循國際標准化協議的計算機網路。

所謂聯機系統,就是一台中央主計算機連接大量的在地理上處於分散位置的終端。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建立的半自動地面防空系統就是將地面的雷達和其他測量控制設備的信息通過通信線路匯集到一台中心計算機進行處理,開創了把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嘗試。這類簡單的「終端——通信線路——計算機」系統,成了計算機網路的雛形。嚴格地說,與以後發展成熟的計算機網路相比,存在著一個根本的區別。這樣的系統除了一台中心計算機外,其餘的終端設備都沒有自主處理的功能,還不能算計算機網路。但現在為了更明確地區別於後來發展的多個計算機互連的計算機網路,專稱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隨著連接的終端數目的增多,為了使承擔數據處理的中心計算機減輕負載,在通信線路和中心計算機之間設置了一個前端處理機FEP(Front End Processor)或通信控制器CCU(Communication Control Unit),專門負責與終端之間的通信控制,出現了數據處理和通信控制分工,從而更好地發揮中心計算機的數據處理能力。另外,在終端較集中的地區,設置集中器和多路復用器,它首先通過低速線路將附近群集的終端連至集中器或復用器,然後通過高速通信線路、數據機與遠程中心計算機的前端機相連,構成如圖4-14所示的遠程聯機系統,提高了通信線路利用率,節約了遠程通信線路的投資。

圖4-14 遠程聯機系統

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發展了若干個計算機互連的系統,開創了「計算機——計算機」通信的時代,並呈現出多處理中心的特點。以ARPA網為代表,標志著我們目前常稱的計算機網路的興起。20世紀60年代後期,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目前稱為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提供經費,聯合計算機公司和大學共同研製而發展起來的,主要目標是藉助於通信系統,使網內各計算機系統間能夠相互共享資源,最終導致一個實驗性的4個節點網路開始運行並投入使用。目前ARPA網仍在繼續運行之中,已經擴展到連接數百台計算機,地理上不僅跨越美國本土,而且通過衛星鏈路連接夏威夷和歐洲的節點。ARPA網是一個成功的系統,它在概念、結構和網路設計方面都為後繼的計算機網路打下了基礎。

二、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計算機網路可分為兩種子網: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如圖4-15所示。

圖4-15 計算機網路的構成

(一)資源子網

資源子網提供訪問的能力,資源子網由主計算機、終端控制器、終端和計算機所能提供共享的軟體資源和數據源(如資料庫和應用程序)構成。主計算機通過一條高速多路復用線或一條通信鏈路連接到通信子網的結點上。

終端用戶通常是通過終端控制器訪問網路的。終端控制器能對一組終端提供幾種控制,因而減少了終端的功能和成本。

(二)通信子網

通信子網是由用作信息交換的結點計算機NC和通信線路組成的獨立的數據通信系統,它承擔全網的數據傳輸、轉接、加工和變換等通信處理工作。

網路結點提供雙重作用:一方面作資源子網的介面,同時也可作為對其他網路結點的存儲轉發結點。作為網路介面結點,介面功能是按指定用戶的特定要求而編制的。由於存儲轉發結點提供了交換功能,故報文可在網路中傳送到目的結點。它同時又與網路的其餘部分合作,以避免擁塞並提供網路資源的有效利用。
參考資料:我也不知道我是從那裡看的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發展階段的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網路安全的小詩或順口溜 瀏覽:520
車機移動網路狀態斷開連接 瀏覽:68
如何設置兩台機共享網路 瀏覽:431
麗江酒店網路營銷 瀏覽:832
路由器和網路電視連接失敗 瀏覽:660
小米8數據網路連不上怎麼解決 瀏覽:356
w10一體機怎麼設置無線網路 瀏覽:715
貴州互聯網網路營銷 瀏覽:508
校園計算機網路解決方案怎麼寫 瀏覽:162
如何看網路培訓機構是正規的 瀏覽:990
語文網路用語有哪些 瀏覽:299
網路綜合線是什麼型號的 瀏覽:915
4芯光纖可以轉換多少網路信息點 瀏覽:561
水星的網路信號放大器有輻射嗎 瀏覽:351
愷英網路海外發行游戲有哪些 瀏覽:689
移動網路怎樣申請的 瀏覽:315
公司網路營銷實施計劃 瀏覽:387
note33g網路設置 瀏覽:331
怎麼計算可用網路數 瀏覽:556
建材行業網路推廣有哪些優勢 瀏覽:40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