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人類與人之間能連接網路嗎

人類與人之間能連接網路嗎

發布時間:2024-12-04 22:01:45

㈠ 互聯網是否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說明你的理由和觀點

互聯網是否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說明你的理由和觀點?
首先,互聯網聯絡,其本身的存在,只是為了方便聯絡,而不是為了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換句話說,就是人們懶了,才會選擇用互聯網來相互聯絡。
然而,正因為有了互聯網,人們之間的聯絡,事實上反而變得疏遠了。
畢竟可以簡單省事的去交流,就沒必要去見面了,所以一旦沒有要緊事的話,人與人之間是不會特意聯系的。
所以,互聯網不具備增進感情的因素。

㈡ 網路使人親近辯題,求幫助,我是正方.

網路是一種聯系途徑,是一種獲取消息與交流的途徑有了網路我們可以便捷地與遠方的人通訊,與他們一起探討問題,一起工作,一起娛樂,這卻無 形中拉近了自己與朋友間的距離;甚至我們可以用網路結識天南地北的人 正方一辯:從前人們是天涯海角各一方,而今人們卻可以有網千里能相會,從前即使是小國 寡民,人們也是老死不相往來.而今人們卻可以千里姻緣一網牽.主席、評委,大家好!網 絡是由電子郵件組成的通訊脈絡, 它的出現使人與人除了正面交談以外, 還多了一種通訊管 道.它的出現讓人們的關心產生了量與質的改變,更親近.從宏觀而言,指的是全球人類減 少隔閡, 增加了解; 從微觀而言, 它指的是人與人之間從無到有從淺至深的一種情感轉變. 因 此,今天對方必須論證網路的出現讓人與人之間增加了隔閡,建立起了種種藩籬,並使得好 朋友反目成仇,如此對方的立場方能成立呀.而我方將從兩個層面來論證立場.第一,網路 的出現,使人們便於溝通.無論是文教還是科技,所有資訊,都可以在網上快速流通.這個 時候,我們不僅要問,當所有的醫學專家通過網路共享生機,為患病者朱麗而做出友善努力 工作的時候, 對方辯友如何還能說是網路讓人與人之間更疏遠了呢. 從華東水災到印尼華人 慘案,再到科索沃危機.全球人類都通過網路發揚互助友愛的精神,互表關懷,在個人聯系 方面,網路讓人類減少了時空的限制,讓人類可以自由加強個人聯系.今天我們留學在外, 但是卻可以在彈指之間和家人取得聯系.第二,網路提供了廣大的交流空間,讓人們呼朋喚 友,無論是文教還是科技,人們都可以在網上尋找到知音.站在歷史的這個角落之上,站在 歷史的交接點之上,我們回首過去,看到網路就是讓人們更加親近,更加熟識,而我們展望 未來還可以看到人類將與網路更加親近.謝謝 (陳詞注意:切記不可偏題 每次說完都要強調自己的觀點 最好是反問居多 不 要太拘謹 肢體語言也要豐富 最好能打動觀眾 要短而精煉 抓住對方例子中的 漏洞 然後再加以分析 特別是對方 論據中出現的 論據太片面)有人沉迷於網路,因此網路使人更疏遠。但是有許許多多嗜好都有人沉迷。有沉迷於讀書, 有沉迷於釣魚, 難道這樣就因此而告訴我們讀書和釣魚也使人更疏遠嗎?這可是不符合現今 的經驗法則啊!謝謝! 但對方認為網上交往是虛擬空間,然而美國聖地亞哥(聖迭戈)的教授卻告訴我們, 《新聞 周刊》也同時告訴我們,網上聯系提供了人們一個虛擬的社交,虛擬的社交摒棄生活,正是 因為這樣的情況,人們才能夠通過網路來聯系才可以更加親近哪。 我方完全承認網路上有一點, 但這些的弊病, 但是對方辯友有沒有忽略了在事實上還有許多 網路促進人間更親近的關系呢?我看看到美國有 5 萬多個爸爸媽媽互相聯系, 讓本來不相識 的父母們可以在網上互相交換交流育兒心得, 請問這種是更親近還是更疏遠的表現呢, 我們 更看到亞洲人環節促進人們洲際之間的交往, 這種關繫到底是更親近還是更疏遠呢, 千萬不 要因一漏萬哪!謝謝! 要在交流上更先進,一定是要面對面的交流才能做到的嗎 網路上的殘障兒父母俱樂部要傷心哀痛的父母互相交換心得, 彼此鼓勵, 請問這樣的扶持是 如何更疏遠的呢? 在這次的日本大地震中,網路上適時公布消息,讓大眾更及時地了解到日方的情況,及時的 知道親眾的消息,可以發動更多的人去幫你尋找,這不是更及時,假如沒有他們的幫助,你 認為單靠個人的力量會很快的尋找嗎?? 我方不是說今天不要面對面的溝通,而是要澄清網路並沒有影響人與人面對面溝通的情況, 對方剛剛說到,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沉迷於網路,但是今大有許許多多的人沉迷於讀書,請 對方告訴我們讀書以及閱讀也使人們的關系更疏遠嗎? 今天要使人與人增加信任感, 第一步是不是要有一個交往的空間, 交往的機會呢?而網路就 是提供這一個交往的空間,交往的機會,讓我們許許多多從不認識的人到認識的人,從沒有 交往到有交往,這就是整個親近的過程。對方為什麼就一定要看信任呢?要知道,信任的基 礎就是要有交往啊。 對呀,該下網時就下網,今天我們沒有說要每一個人都沉迷於網路。而且,沉迷並不是網路 所帶來的,對方自由人告訴我們,今天要使人與人更親近,我們要有距離,我們要有交往過 後才會有信任,這就是交往的基礎。但對方辯友不要這基礎,他只告訴我們,我們要馬上信 任,馬上互相交心,但這和平常人交往的經驗是有沖突的。「因為我們要信任,要深交,首 先就必須要有一個交往的機會,但對方今天完全忽略這個機會,完全忽略要交往。要親近的 這個機會。因此。今天是更親近的…… 一辨陳詞謝謝主席,各位評委,同學們,大家下午好: 千里相隔萬里,網情緊連;天涯牽手海角,網緣不斷。 眾所周知,親近是指感情上的親密而接近,從主觀方面來說,它是人們心裡的一種意願,從 客觀方面來看,它的實現需要一種渠道來支持,而我們所謂的更親近則是指從無到有,從淺 入深的情感轉變過程即一種情感狀態。 當人們有了親近的主觀意願之後, 為了更親近狀態的 實現,我們需要承載交流和溝通的工具。而網路即由電子元件組成的通訊脈絡,它的出現即 為人們的交流和溝通提供了新的渠道。 而它本身所具有的各種特性, 便更好的為人們的親近 提供了趨向性。 因此在我們很好的借用了網路這一新的交流溝通工具之後, 它使人們更親近 了。 在此,我方需強調的一點是,網路的交流和溝通僅是一種新的交流方式,它絕無排他性, 因此我方決不否認人與人進行面對面交流可拉進距離,使人們的關系更親近。 下面,我方將從以下兩個層面來論證我方立場: 第一, 網路是一種更便於人們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它在人們有了想要親近的意願以 後,恰時的為人們提供了便於實現意願的渠道,而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即資源共享性,信 息高效性, 空間距離縮小性, 促使了人們更好的交流和溝通, 使得人們之間的關系更親近了。 醫學資源共享,拯救垂危生命;遠度重洋,遊子借網一解鄉愁;異國異鄉,友人相訴衷腸。 面對網路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而帶給我們的種種便利,我們還能否認網路使人親近了嗎? 第二, 網路的出現及使用可以讓人與人之間更好的交流和溝通。從前,人們是天涯 海角各一方,而今,人們卻可以由網千里能相會;從前即使是小國寡民,人們也是老死不相 往來,而今人們卻可以千里姻緣一網牽,網路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通訊渠道,它促使了我 們更好的交流和溝通。 大洋彼岸的人們只需輕輕撥下號碼, 便可以迅速地達到情感交流的目 的,電子郵件,網路視頻,語音聊天等等網路所特有的優越性,只要你恰當地使用,我們就 能更迅速的傳遞,接收各種信息,拉進彼此交流的距離,使人們的關系更親近。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網路應時而生,它發揮著自己的功能,方便著人們的溝通和交流, 從宏觀上講,讓我們居住的星球變成了「地球村」 ;從微觀上講,讓人與人之間有了更多的 聯系,更多的溝通,更多的交流。 所以,綜上所述,我方觀點是;網路使人更親近。謝謝。 自由辯論陳詞正方三辯:各位,如果書信也能促進人們的關系的話,那麼為什麼電子郵件就不能使人們的 關系更親近呢? 反方二辯:請問對方,你願意要你女朋友的一封電子郵件虛幻玫瑰呢,還是要你所愛的 女朋友送來沾著汗漬的情書,一枝新鮮的玫瑰呢? 正方二辯:可是我可不能 24 小時都跟我的男朋友在一起呀,我要來北京辯論的話,就必 須要跟他分開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我要和他交往的話,通過電子郵件更快速,更甜在心 里哪。(掌聲) 反方一辯:所以呀,電子郵件只是為你與你的男朋友交流提供了一種手段,但你最後還 是要回到馬來西亞與你的男朋友擁抱才感到親近哪。(掌聲) 正方一辯:今天我們沒說過面對面的交談不會讓人更親近,我們是說網路讓人更親近。 因此對方也承認了通過網路上由於郵件的這樣一種聯系方式, 我們的確可以和遠在天邊的人 取得聯系而更為親近哪。 反方二辯:所以今天我們的問題就是如何適當地利用網路,現在事實擺在面前,在美國 居然連自己的鄰居都不認識,當你走出這幢公寓的大門時,看到的都是冰冷的眼光對著你, 你感到什麼樣的親近呢? 正方三辯:對方辯友要論證這個論點,首先就必須清清楚楚與大家交代,到底網路如何 使我不想認識我的鄰居, 如果提不出實際理論, 是不是說這個論點就沒有了立論的基礎架構 呢?(掌聲) 反方二辯:據調查機關調查,之所以他不認識鄰居,就是因為他們在家中過多地與網路 媒體為伴。 正方二辯:對方辯友這樣子說來,是不是有欠根據呀。美國聖地亞哥(聖迭戈)大學教 授就告訴我們,人要有交往的心態,因為人要交朋友,對方卻說因為網路使人不要交朋友, 這些我方可不能相信哪。 反方三辯:互聯網上盡可胡說,所以互聯網成為胡粘網,在這樣辯論真理的辯壇,請問 對方辯友, 我們哪位辯手說了要大家不交往朋友呢?還有, 對方辯友剛才只說的是信息交流, 等於感情交流嗎? 正方一辯:信息交流和感情交流之間能夠畫上一個絕對分割號嗎?我們知道有交流的信 息,人們才能夠交流感情啊!(掌聲) 反方二辯:我們並沒有說畫上絕對的感情號,但是,請問你們的老母親是希望你回家替 她捶捶背,揉揉腰呢,還是更希望你偶爾給她一個電子郵件呢? 正方三辯:對方辯友要論正這個網路使人更疏遠這個論點的話,那就首先請你論證給我 看,今天我上網的時候,我從此這些天就留在北京,我不再回我的老家,不再給我的媽媽揉 揉背,捶捶肩了,如果這樣能夠講的話,那對方辯友更甚的論點才能成立呀!(掌聲) 反方一辯:剛才我方已經一再講明了,你最終還是要替你母親揉揉肩,才能親近哪。 (掌 聲) 正方二辯:對方辯友,現在我跟我母親相隔兩地,通過網路我們將心比心地進行交流, 向她報平安,這樣也是網路讓我拉近我跟我母親之間的關系呀,按照對方辯友這樣的說法, 我可是要一輩子都要在家裡,才能跟我母親親近喲。(掌聲) 反方三辯:難道網路真的能夠將心比心嗎?現在在香港和台灣發生多起網路非禮案件。 對方辯友,當網路躥出幾條色狼的時候,恐怕這位窈窕淑女可自身難保哇!(掌聲) 正方三辯:這點我方就似乎有點不大了解了,請問一下今天美國 5 萬多個爸爸媽媽互綴, 如何躥出幾條色狼來干擾這些父母呢?今天亞洲網上跨洲際的了解出現, 請問又是如何讓這 些色狼匆匆躥出來的呢? 反方二辯:但是中國互聯網路中心調查顯示,60%的家長都擔心子女過分沉迷於網路, 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缺少了與父母的交流, 另一方面往往是因為他們自己感情控制不住, 做出 一些很遺憾的事情。 正方一辯:對方說用網際網路來聯系,不能夠讓人將心比心,那麼想請問對方同學,中 國設立的愛線交流網路究竟如何能夠讓人與人之間更加疏遠呢?(掌聲) 反方二辯:愛線交流網路,我們並不認識這個網路,但是我們要看實際情況,有多少人 在這個網上投入自己的愛心呢? 正方二辯:對方竟然說沒有這個網路,請對方到網路上去查一查吧。我再想請問對方辯 友,是不是一定要經過面對面的交流才能算是更親近呢? 反方三辯:感情究竟發源於現實空間還是網路上?請問對方辯友,今天我們在北京,北 京是以四合院其樂融融的文化著稱, 但是北京零點公司的調查顯示, 現在北京有六成的人和 自己的鄰居只有點頭之交。 請問對方辯友, 人類技術進步必然導致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嗎? 正方二辯:這個點頭之交是網路帶來的嗎?請論證。 反方三辯:每一個時代者。有一個時代的背景。剛才主席還講了信息時代已經來臨,信 息時代的工具是什麼?是電腦哇,是網路啊! 正方二辯:以前也有人擔心說,電話的出現會使人的關系更疏遠,但是這個優慮有產生 嗎?請問這么個情況之下,網路又怎麼會步上電話的後塵哪。 反方一辯:電話只是人們交流的一種手段,現在港澳很多人到了春節已經不去面對面的 交流了,而是通過電話問候一聲,這如何使人們更親近呢? 正方一辯:對方說了,電話是讓人們交流的一種手段,因此今天我們說網路也是讓人們 交流的一種手段, 我們可沒鼓勵對方的同學用了網路讓你和你的家人親近之後就不要回家了 呀。(掌聲) 反方三辯:連網路上一種現實空間裡面的形體語言——擁抱,憤怒都無法在虛擬空間中 使用,我不曉得對方辯友如何論正出了更加親近。 正方二辯:我很希望能夠跟我母親擁抱,但是事實上無法做到這一點,因為有時間空間 上的限制,但是網路替我解決了這個問題,我不感激網路的話,我感激誰呀?(掌聲) 反方二辯:請不要老是陶醉在你個人的一些事情上,我們今天指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在學 網路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 請問對方, 到底這些使人更加親近的身體語言在網路上能不能夠 實現? 正方一辯:對方剛才說要談廣大群眾,那麼我想請問對方同學,當華東水災發生的時候, 當印尼華人慘案發生的時候, 你們能否認網路的使用讓這些人與人之間更疏遠了嗎? (掌聲) 反方一辯:確實,我們非常感謝網路為我們和印尼華僑之間加了一條紐帶。但是如果我 們常想與印尼華僑接觸,拍拍他的肩膀,擁抱他一下,表示我的慰問,我如何做到呢? 正方三辯:只有拍拍肩膀才是更親近嗎?今天從毫不相識到相知相交,從漠不關心到相 互關懷,這不是更親近,難道是更疏遠嗎?(掌聲) 反方三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太相識。連天涯淪落人都要到現實空間裡面來相 逢相知,請問對方辯友,你難道能夠依賴網路建立一種感情嗎? 正方二辯:那下個時代沒有網路啊,對方辯友。現在這個時代有網路,我們能通過網路 去幫助印尼華僑,雖然我沒有辦法用手拍拍他們,但是我的誠意他們是能夠感受到的,這樣 的關系對方說要更疏遠的話,肯定我感到非常傷心哪!(掌聲) 反方二辯:按照對方理論,這么說來汽車取代了馬車,交通工具變質了,那麼父子關系 也改善了。 正方三辯:對方辯友,對方立論交通工具和網路到底有什麼直接關系,我想我們都看不 出來。 但是我更看出來的就是今天殘障兒父母俱樂部讓父母在網上交換育兒心得, 這種可是 更親近的表現。 反方一辯:我方已經多次強調,那隻是一種手段。對方辯友剛才說相知相交,你如何與 他人成為知己呀, 畢竟還是要面對面確定他呀, 不然你怎麼知道你的對面是一個人而不是一 個披著羊皮的狼呢。(掌聲) 正方二辯:現在對方是不是就向我們承認了這個手段是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呢?而 人們也樂意用這個手段來幫助他們解決事實上時間、空間上所不能做到的呢? 反方三辯:拉近距離就等於使人們的心靈更加親近了嗎?對方辯友,怎麼熟視無睹我方 提出的論證觀點呢。(時間到) 反方一辯:那對方是否要告訴我們,只有你和你的家人遠隔一方的時候,你和你的家人 之間的親情才是更親近啊!(時間到)謝謝 自由發言時間正自由人: (掌聲)對方剛才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他們竟然認為只有面對面和父母 捶捶肩, 按摩按摩才能夠使我們和其他人之間的關系更親近。 但如果沒有見面就不能夠更親 近嗎?書信是沒有通過面對面來傳達的, 書信使人們更親近呢還是更疏遠呢?相信大家都會 選擇更親近吧。對方又告訴我們網上存在著許許多多不以為然的事情,比如犯罪、欺騙及色 情等等, 但是要知道, 這種種的問題和今天我們談的辯題更疏遠有什麼直接關系呢?對方並 沒有給我們論證這一點,就泛泛而談地告訴我們,因為網路有人在犯罪,有人進入色情網, 因此使人們更疏遠。這是不能夠成立的,對方又告訴我們今天有人沉迷於網路之上,因此網 絡使人更疏遠。但是,許許多多的人也沉迷於其他種種活動,如下棋、釣魚等等。對方該告 訴我們下棋、釣魚也使人更疏遠了嗎?不,這都是休閑活動。不能夠論證您方更疏遠,而且 也不是網路所帶來的。謝謝! (掌聲) 正方總結陳詞正方三辯:大家好!首先讓我先針對對方辯友所犯下的幾個錯誤加以糾正。第一,對方辯友 的第一個論證是說, 今天由於網路是人機交流, 有了這個人機交流, 人們必然忽略人面交流, 因此使人更親近。我想告訴各位,這個論點犯下兩個基本錯誤。一是用網路難道真的忽略了 人面交流嗎?今天我在家也上網,難道您就能憑此論斷說,從此我就隱居在室內,和電腦共 在一起,我就不出來與人交往了嗎?不,我一樣和人交往,但是我從此用網路和全世界各地 的人民有更多的交往。二是對方辯友告訴我們說:今天要非見面不可,人們的關系才會更親 近,那我就很不了解了,今天我寫信給我家裡人,請問一下我和家裡人的關系是不是更疏遠 了呢?今天我們更知道的是網路是一種非見面的交流法,是一種心對心也可以交流的方法, 為什麼對方辯友拚命告訴我們只有面對面才叫做有交流呢。 第二, 對方辯友的第二個論點是 說,由於網路上的人用匿名和人交往,因此這個使人們關系更疏遠。這個論點我也感到非常 奇怪,我和筆友交往,我用的是筆名,難道您就能憑此論斷說,我和筆友的交往之間是越來 越疏遠了嗎?第三,對方辯友的第三個論點告訴我們說,用網路者會有一點點的弊病出現, 他們提出了色情網,他們提出了一些謠言,我方完全承認這一點。但是我想舉一個例子請教 大家,今天飛機也會有飛機失事,也會有動機這種流弊的出現,但是我們因為飛機有飛機失 事,還有劫機事件,我們就論斷說,飛機它不會使人更快到達目的地,因為,它有流弊,這 樣的邏輯推論能夠成立嗎?(掌聲) 我方今天的論點是建立在一個更親近的觀念之上,更親近是在質和量兩個方面的。在質 方面,人們從漠不相識到現在相識相交,是更親近;在量方面,從以前疏於交往到今天平民 溝通,也是更親近。下面我將從三個論點論證我方立場,第一,網際網路的出現,使人們打 破國界隔閡, 打破文化的這種樊籬, 我們知道網路的遍布是縱橫四海, 不管你是在亞洲歐洲, 你可以通過亞洲人環節, 你可以通過歐洲聯盟與舉人交往, 這種打破國界的隔閡是更親近還 是更疏遠呢?第二,網路成功地喚起了人們相互援助、相互關心的心靈,印尼華僑慘遭屠宰 事件,南斯拉夫科索沃慘遭轟炸事件,在網路上得到眾人支持,就是一個鐵證。第三,網路 成功地打破了時間隔閡,今天不管你是身在遠方,還是在地球的另一端,我可以通過網路和 你瞬間交流。從以前疏於溝通到今大通過網路能夠頻頻交往,這種關系如果不叫更親近,是 不是如對方辯友所說的叫做更疏遠呢?謝謝! (掌 四辯總結陳詞四辯(我自己的): 主席,評委,大家好: 剛才對方辯友的滔滔大論說得我心潮澎湃, 辯論賽後對方辯友可不可以告訴我你們的 QQ 號碼?我想咱們在賽場後通過 QQ 聊天一定會更加親近的。然而冷靜下來之後,我又不得 不指出對方辯友剛才說詞中的幾處瑕疵。 對方辯友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太完美主義。認為人非要見面關系才更親近,可現實社會 中,夫妻見面怒火生,冤家碰頭眼圈紅的現象比比皆是啊。所話說「人情一把鋸,你不來, 我不去」,現實給你網路這樣一把人情鋸,為啥不用呢?沒有親近的渴望,一切交流都不會 拉近心靈的距離,有了網路,便使人們的交流多了一條便利的渠道啊! 對方辯友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太膽小主義。認為人會沉迷於網路的不良信息而疏遠與現 實人的親近,按對方辯友的邏輯,還有許多人沉迷於讀書,沉迷於釣魚,難道就因此告訴我 們讀書和釣魚也要被取消了?那如果你害怕送給女朋友的玫瑰花刺手而不敢拿, 乾脆送狗尾 巴花兒得了。 對剛辯友犯的第三個錯誤就是太空想主義,認為網路只是虛擬的社區,毫無感情可言。 然而,網路是客觀真實存在的工具,人們將其冠以「網」「絡」二字的乳名,就說明人們已經承 認它具有網的聚攏的特性。對方辯友說網路沒有白紙黑字來的真切,可是有了網路,莫說黑 體字,就是宋體字、方塊字,楷書、隸書、行書、草書都行啊! 網路打破了地域時間的隔閡,以前是「海內存知己,你們在哪裡」,現在是「天涯若比鄰, 四海皆兄弟」!靠的是什麼?正是網路!人們常說牛郎織女的愛被一條銀河隔著,每年只有 七夕才能相會,然而有了網路,莫說是銀河,即使是金河,鑽石河、瑪瑙河、翡翠河也無法 阻擋他們的甜言蜜語,親親我我啊! 事實勝於雄辯,網路使人親近!

㈢ 網路社會中人們交往關系的變化。

人際傳播的基本功能就是協調人際關系,交流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統一社會態度並支配他人行動等。通常情況下,人際傳播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之間藉助語言和非語言符號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動。人際傳播的最大特點是體現了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的信息互動過程,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意見、感情的交流與溝通行為,是人際關系得以建立、維持和發展的潤滑劑。人際傳播可以是面對面的信息傳播,也可以是藉助傳播媒介進行的傳播。由於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人際傳播現在越來越藉助於現代傳播媒介進行溝通,由此,也出現了許多新的交流方式,本文將從網路人際傳播涉及的各種復雜因素來闡釋網路社會對傳統人際傳播的影響及其自身的發展特點。
一、交換理論與網路人際傳播的現實發展
社會交換論的創立者喬治·C·霍曼斯認為,人與人直接的、面對面的互動與交換是人類行為的基本形式,它由功利需要推動,通常交換雙方都理性地計算代價與報酬。廣義的社會交換不僅指交換緊缺物質產品,還應包括情感的交流,這種情感交流主要包括人們之間對贊同、尊重、依從、愛等情感方面的交換與交流。比如,交往者自身的年齡、資歷、社會地位、知識或專長等都可以作為人際互動中的投資因素產生作用。人們一般選擇那些與自己在社會地位或其它方面相近的人進行互動,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物以類聚」。在這種融洽的條件下,交往者可以相互擁有肯定的情感或通過交往活動能夠得到相互報償,這將進一步促進雙方的交往。
在日常生活中,由於社會的變遷與社會關系的日益復雜性,社會交往的成本與所承擔的風險是比較高的。顯然,網路交往在成本和風險這兩個方面都已降至相對較低的層次。當然,網路人際關系中的資源交換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可以說,在網上人們最需要得到的利益或回報是精神和情感上的滿足、安慰和愉悅。其中,除了交流信息這一普遍性資源外,主要是一些特殊性的資源得到廣泛交換,比如認可、尊重、關心、愛與情感等。「在網路人際關系的不同發展階段,雙方能交換或共享的資源並不相同,即交換的能力會有強弱變化,各自得到的回報也並不一定是對等的。有些人只想找個臨時的傾聽者,但多數人在參與網路交流時,還是期待與他人在精神或情感方面有對等的交流或交換。」①上述這些特殊性資源在日常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變得越來越稀缺,而網路空間則有效克服了現實中的各種交流壁壘。網路空間畢竟不同於物理現實,在這個吻合人的內在需求的、內心生活的自由舞台上,要實現這些交換畢竟是比較容易的。對大多數聊友來說,雙方的交流過程既可能是達成資源交換的手段,有時交流過程本身也可能是目的。換言之,交流行為和過程本身即為一種親密的共享。
網路虛擬社會的形成和發展,就充分體現了這種交換與交流的雙重需要,不但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改變了原有的社會結構形式,形成了與現實社會並存的社會存在的新形式,而且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和活動方式,形成了人類的虛擬生活方式。虛擬化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新趨勢。BBS、網路在線通訊、電子郵件、博客(群)、跨地域性的內部網路、電子購物、網路角色扮演游戲等多種網路應用程序組成了數以百計的網路虛擬社區。
根據社區成員需求的不同特點,虛擬社區可進一步分為興趣型社區、關系型社區、娛樂型社區、事務型社區等。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整個網路社會就是一個虛擬的現實世界,一切現實社會的基本構成要素在網路社會里都有所體現,即使是現實社會里各種類型的社會組織,在網路社會里也都有各種高級的復製版本,如,網路志願者組織、虛擬旅館、網路超市,換言之,某些虛擬社區和虛擬社會組織具有類似傳統社會組織的突出特點。總之,網民在這些不同類型的社區里可以產生虛擬交往,並具有用無風險發泄取代日常行為規范的特點。
二、心理學視域下的網路人際傳播的本體化存在
人際傳播是人類傳播活動中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形式,一切其它形式的傳播都無不以人際傳播為基礎,都是人際傳播的某種延伸或變形。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際傳播也經歷著不斷變革,這種變革的表現形式就是人際傳播媒介的日新月異。互聯網作為一種嶄新媒介就承載著人際傳播新型工具的作用,互聯網的人際傳播功能伴隨著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而不斷增加新的應用模式,並迅速介入人們的生活,給人際傳播帶來了深刻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互聯網作為人際傳播的媒介和交往方式。
在基於數字化構成的網路社會空間中,人們可以和身處其他國家和地區網路之中的任何一個人聯系交往。這種「虛擬交往」加大了人際傳播的多元性和便捷性,促進了主體交往活動效率的提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網路拉近了人們之間的信息傳遞距離。雖然人們的交往對象范圍得到擴展,但網路人際交往的偶然性也使萍水相逢的交流對象之間缺乏信任。基於這種情況,可以看到,這種網路交往方式摒除了人際傳播的物理距離,但與此同時,它所帶來的「不信任」和「懷疑」態度卻拉長了人們交往的心理距離。產生「不信任」的直接原因就是網路交往中存在太多不願表露真實自我和提供虛假信息的交往個體,使人們無法對網路媒介產生信任。從人們選擇網路文本聊天這種人際交往手段的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就不難發現其中的奧秘。總的說來,人們之所以選擇這種方式進行交流是因為它符合了人際傳播主體普遍的「自我掩藏」心理,使其能獲得比傳統人際交往更有力的掩飾方式。這種心理狀態又可細分為兩種情況:
一方面,交往中害怕被他人感知。《現代心理學》教程告訴我們:「個人為了保持其心理上的安全感,會不自覺地與別人保持相當的距離,甚至企圖在其周圍劃出一片屬於自己的空間,不希望別人侵入。」因為有這種對他人侵入的「怕」,使人在感知他人的過程中產生了被他人感知的「怕」。而通過網路文本建立起來的交往方式,由於其「非面對面」性,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很好的不被直接感知的交往方式。
另一方面,交往中害怕被他人拒絕。在羅傑斯的人格自我論中曾提到過一種觀點,即個體根據直接性經驗與評價性經驗形成自我觀念時,對別人懷有一種強烈的尋求積極關注的心理傾向。所謂積極關注,簡言之,就是好評,希望別人以積極的態度支持自己。在這種渴望獲得「積極評價」的心理驅動下,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就會產生害怕被別人拒絕的心理,與此同時,具有渴望被他人認同的強烈心理訴求,這就使得人們希望在人際交往中塑造一個有別於真實自我的形象,突出某些方面的優點、掩藏某些方面的弱點,並且希望別人按照自己設計的最佳自我形象留下印象。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人際傳播中都混有真相和假相。人們之所以選擇網路交往,就是因為可以在交往中按自己的期望,塑造一個不同於「本相」的「假相」,塑造一個更容易為他人所接受的形象和身份。在網上,沒有硬性規定一定要使用有關個人屬性的真實信息來進行交流,也正因為如此,通過網路文本交往的人們可以隨意虛構若干種身份來構築個人魅力。在網路交往中,只要一個人願意,隨時都可以把真實的自我掩藏起來,隨時都有無數個塑造自我表現的機會,雖然帶有虛擬性,但是畢竟滿足了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可見,網路文本聊天的交往方式將人們「自我掩藏」的心理強化了,逐漸使人們相信在網路交往中信息的失真、對他人感知的不完整是自然而然的、是理所應當的。在這種認識下,通過網路文本聊天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是在「非信任」的基礎上的(特別是在陌生人之間)。網路這種新媒介雖然拉近了人們人際交往的物理距離,但是疏遠了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②
三、網路人際傳播中的個人身份確認與網路負面因素治理
個體的真實性身份問題一直是網路社會中爭議最多的問題,也是網路負面因素綜合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以下將從兩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一方面,從本質上說,互聯網社會人際傳播的負面問題產生於網民身份的虛擬性。
網路社會(虛擬社會)的核心困難就是沒有可靠的身份識別信號,每一個潛在對話者都可以自由進入和退出,從而人們無法確立關於交往能力(包括道德素養)的恰當的准入限制。於是,當行為不發生負外部性時,這一網路社會是可以維持的。否則,任何網路社會都難以長期存在。這一定理稱為「關於互聯網社會的無名氏定理」。③這一定理代表了網路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不過這則定律卻是一把雙刃劍,在造福社會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一些不穩定因素。
這種不穩定的負面因素從何而來呢?答案就在於無法確立關於網路交往能力的恰當的准入限制。理性地分析這種狀況,從個人真實身份與網路人際傳播動機來看,人們使用網路不僅為了尋找信息,更為了尋求情感支持和歸屬感。大多數網上沖浪者都是為了尋找溝通、共性、同伴和集體感,實現自我認知和相互認知,這不僅僅是現實人際傳播的重要動機,同樣也是網路人際傳播的重要動機。可以說,「自我認知既是傳播主體對自身在網路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行為的認知,更是他人對自我的角色評價和角色期待。網路人際傳播主體首先要賦予自己一個網路角色,即使該角色或多或少與自身在現實中的角色相差甚遠。」④應該肯定,大多數人上網的心理動機和初衷是好的,身份確認與否也無傷大雅。但是在某些別有用心的網民渾水摸魚的心理動機的驅使下,這種網民身份的模糊性和虛假性就成為了「網戀欺騙」之類網路交往中惡性事件的萬惡之源,這無疑也使網路交往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大打折扣。我們也常常聽到在網路交往中「不可以輕信他人」之類的忠告,以至於形成了對網路「信息不真實」的先入為主的觀念。由於對他人的形象、身份等信息無法確認,人們對網路交往中他人提供信息的真實性都存在嚴重質疑。所以,目前,網路人際交往對象更多傾向於在現實生活中所認識的人之間進行交往,比如QQ上的「好友群」,而陌生的交往對象則僅限於一個單獨的名曰「陌生人」的網路群或MSN的共享空間之類,而對於完全開放的Blog,大多數人也只是記錄想法、發表意見,很少會與陌生人深交。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網路人際傳播過程,是一個從全面試探逐漸走向穩定的過程。也可以說,是一個廣種薄收的過程。個人真實身份在這種持續性傳播中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傳播主體間日益加深了解和信任的重要內容,也是雙方維持穩定傳播關系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從解決問題的手段上來說,網路人際傳播中負面因素的克服還需採取源頭治理的方式。
人生命之始本能的傳播就是人際傳播,當人際傳播從本能轉向自身控制的有意識的傳播時,這種傳播越發變得莫測了,人與人之間豐富而復雜的各種心理因素油然而生。換言之,網路人際傳播的不和諧成為了現實人際傳播諸多矛盾的導火線,這就意味著網路人際傳播過程中出現的倫理問題及網路人際傳播所引發的負面道德影響,如道德觀念淡化、道德行為失范、道德人格分裂等,將越來越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的重要來源。
有鑒於此,對網路人際傳播中負面因素的克服還需採取源頭治理的方式。網路傳播是網路技術不斷發展的產物,對其弊端的治理還需用技術的手段進行完善。如,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電腦會經常接收到大量的垃圾郵件和不良信息,這同樣是讓人很惱火的一件事。那麼,類似於這種由網路技術產生的負面效應問題還要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如,網路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可以通過一些相應的網路規范管理和網路技術屏蔽手段來加以適當地處理。為了保證互聯網的長期安定,也可以採用硬性規范措施,即採取互聯網實名登記制度和互聯網社區自治的相關配套制度進行相應管理。
綜上所述,人際傳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達到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溝通。網路人際溝通作為現實社會人際溝通的必要補充,若趨利避害,它完全可以有效地達到對人的情緒進行調控、對人際關系進行有效調整的效果,有利於建立起新型的人際關系,維護社會的穩定與發展。總之,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社會背景之下,人際傳播的手段日趨多元化,形式的變化不但沒有消解人際傳播內容的價值和意義,反倒進一步彰顯了人際傳播的本質屬性。▲

閱讀全文

與人類與人之間能連接網路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4g網路網速是多少bps 瀏覽:463
udp連接數怎麼限制多少不影響網路 瀏覽:991
如何讓網路電視開藍牙 瀏覽:976
微信裡面控制電信網路的軟體 瀏覽:925
網路教育專業哪個學校好 瀏覽:427
網路慢設置什麼dns 瀏覽:129
工信部網路安全責任 瀏覽:19
微信位置共享網路信號 瀏覽:32
二手手機網路哪個平台靠譜 瀏覽:510
網路平台屬哪個部門管 瀏覽:566
網路攝像頭監控哪個好 瀏覽:868
計算機網路技術對電信有影響嗎 瀏覽:219
路由器的網路密碼怎麼看 瀏覽:320
電腦連接不上列印機的網路原因 瀏覽:50
豆豆網路手機壁紙風景 瀏覽:894
溫州手機網路台風 瀏覽:225
哪種手機可以支持網路鎖 瀏覽:119
macbook如何配置無線網路 瀏覽:750
網路神魔小說有哪些 瀏覽:959
海爾電視無線網路 瀏覽:26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