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形成過程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形成過程

發布時間:2022-01-30 06:31:04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過程分哪四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劃分為幾個階段 每個階段各有何特點
答: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信網:其特點是計算機是網路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圍繞中心計算機分布在各處,呈分層星型結構,各終端通過通信線路共享主機的硬體和軟體資源,計算機的主要任務還是進行批處理,在20世紀60年代出現分時系統後,則具有互動式處理和成批處理能力.
(2)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網由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組成,以通信子網為中心,不僅共享通信子網的資源,還可共享資源子網的硬體和軟體資源.網路的共享採用排隊方式,即由結點的分組交換機負責分組的存儲轉發和路由選擇,給兩個進行通信的用戶段續(或動態)分配傳輸帶寬,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線路的利用率,非常適合突發式的計算機數據.
(3)形成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為了使不同體系結構的計算機網路都能互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提出了一個能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聯成網的標准框架—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這樣,只要遵循OSI標准,一個系統就可以和位於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標準的其他任何系統進行通信.

❷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體系結構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復雜的具有綜合性技術的系統,為了允許不同系統實體互連和互操作,不同系統的實體在通信時都必須遵從相互均能接受的規則,這些規則的集合稱為協議(Protocol)。
系統指計算機、終端和各種設備。
實體指各種應用程序,文件傳輸軟體,資料庫管理系統,電子郵件系統等。
互連指不同計算機能夠通過通信子網互相連接起來進行數據通信。
互操作指不同的用戶能夠在通過通信子網連接的計算機上,使用相同的命令或操作,使用其它計算機中的資源與信息,就如同使用本地資源與信息一樣。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為不同的計算機之間互連和互操作提供相應的規范和標准。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復雜的具有綜合性技術的系統,為了允許不同系統實體互連和互操作,不同系統的實體在通信時都必須遵從相互均能接受的規則,這些規則的集合稱為協議(Protocol)。

1、系統指計算機、終端和各種設備。

2、實體指各種應用程序,文件傳輸軟體,資料庫管理系統,電子郵件系統等。

3、互連指不同計算機能夠通過通信子網互相連接起來進行數據通信。

4、互操作指不同的用戶能夠在通過通信子網連接的計算機上,使用相同的命令或操作,使用其它計算機中的資源與信息,就如同使用本地資源與信息一樣。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可以從網路體系結構、網路組織、網路配置三個方面來描述,網路組織是從網路的物理結構和網路的實現兩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網路配置是從網路應用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的布局,硬體、軟體和通信線路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網路體系結構是從功能上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結構。

(3)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形成過程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由多個互連的結點組成,結點之間要不斷地交換數據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條不紊地交換數據,每個結點就必須遵守一整套合理而嚴謹的結構化管理體系·計算機網路就是按照高度結構化設計方法採用功能分層原理來實現的,即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內容。

通常所說的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即在世界范圍內統一協議,制定軟體標准和硬體標准,並將計算機網路及其部件所應完成的功能精確定義,從而使不同的計算機能夠在相同功能中進行信息對接。

一、計算機系統和終端

計算機系統和終端提供網路服務界面。地域集中的多個獨立終端可通過一個終端控制器連入網路。

二、通信處理機

通信處理機也叫通信控制器或前端處理機,是計算機網路中完成通信控制的專用計算機,通常由小型機、微機或帶有CPU的專用設備充當。在廣域網中,採用專門的計算機充當通信處理機:在區域網中,由於通信控制功能比較簡單,所以沒有專門的通信處理機,而是在計算機中插入一個網路適配器(網卡)來控制通信。

三、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

通信線路是連接各計算機系統終端的物理通路。通信設備的採用與線路類型有很大關系:如果是模擬線路,在線中兩端使用Modem(數據機);如果是有線介質,在計算機和介質之間就必須使用相應的介質連接部件。

四、操作系統

計算機連入網路後,還需要安裝操作系統軟體才能實現資源共享和管理網路資源。如: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等。

五、網路協議

網路協議是規定在網路中進行相互通信時需遵守的規則,只有遵守這些規則才能實現網路通信。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

❹ 計算機網路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從產生到發展,總體來說可以分成4個階段。
第1階段: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為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萌芽階段。其主要特徵是:為了增加系統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共享,把小型計算機連成實驗性的網路。第一個遠程分組交換網叫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實現了由通信網路和資源網路復合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標志計算機網路的真正產生,ARPANET是這一階段的典型代表。
第2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是區域網絡(LAN)發展的重要階段,其主要特徵為:區域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開始進入產業部門。區域網技術是從遠程分組交換通信網路和I/O匯流排結構計算機系統派生出來的。1976年,美國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乙太網(Ethernet),它成功地採用了夏威夷大學ALOHA無線電網路系統的基本原理,使之發展成為第一個匯流排競爭式區域網絡。1974年,英國劍橋大學計算機研究所開發了著名的劍橋環區域網(Cambridge Ring)。這些網路的成功實現,一方面標志著區域網絡的產生,另一方面,它們形成的乙太網及環網對以後區域網絡的發展起到導航的作用。
第3階段: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計算機區域網絡的發展時期。其主要特徵是:區域網絡完全從硬體上實現了ISO的開放系統互連通信模式協議的能力。計算機區域網及其互連產品的集成,使得區域網與局域互連、區域網與各類主機互連,以及區域網與廣域網互連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綜合業務數據通信網路(ISDN)和智能化網路(IN)的發展,標志著區域網絡的飛速發展。1980年2月,IEEE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下屬的802區域網絡標准委員會宣告成立,並相繼提出IEEE801.5~802.6等區域網絡標准草案,其中的絕大部分內容已被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正式認可。作為區域網絡的國際標准,它標志著區域網協議及其標准化的確定,為區域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4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現在是計算機網路飛速發展的階段,其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網路化,協同計算能力發展以及全球互連網路(Internet)的盛行。計算機的發展已經完全與網路融為一體,體現了「網路就是計算機」的口號。目前,計算機網路已經真正進入社會各行各業,為社會各行各業所採用。另外,虛擬網路FDDI及ATM技術的應用,使網路技術蓬勃發展並迅速走向市場,走進平民百姓的生活。

❺ 簡述一下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過程及其特點

網路並不新鮮。在計算機時代早期,眾所周知的巨型機時代,計算機世界被稱為分時系統的大系統所統治。分時系統允許你通過只含顯示器和鍵盤的啞終端來使用主機。啞終端很像PC,但沒有它自己的CPU、內存和硬碟。靠啞終端,成百上千的用戶可以同時訪問主機。這是如何工作的?是由於分時系統的威力,它將主機時間分成片,給用戶分配時間片。片很短,會使用戶產生錯覺,以為主機完全為他所用。

在七十年代,大的分時系統被更小的微機系統所取代。微機系統在小規模上採用了分時系統。所以說,並不是直到七十年代PC發明後,才想出了今天的網路。

遠程終端計算機系統是在分時計算機系統基礎上,通過Modem(數據機)和PSTN(公用電話網)把計算機資源向地理上分布的許多遠程終端用戶提供共享資源服務的。這雖然還不能算是真正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但它是計算機與通信系統結合的最初嘗試。遠程終端用戶似乎已經感覺到使用"計算機網路"的味道了。

在遠程終端計算機系統基礎上,人們開始研究把計算機與計算機通過PSTN等已有的通信系統互聯起來。為了使計算機之間的通信聯接可靠,建立了分層通信體系和相應的網路通信協議,於是誕生了以資源共享為主要目的的計算機網路。由於網路中計算機之間具有數據交換的能力,提供了在更大范圍內計算機之間協同工作、實現分布處理甚至並行處理的能力,聯網用戶之間直接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信息交換的通信能力也大大增強。

1969年12月, Internet的前身--美國的ARPA網投入運行,它標志著我們常稱的計算機網路的興起。這個計算機互聯的網路系統是一種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技術使計算機網路的概念、結構和網路設計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它為後來的計算機網路打下了基礎。

八十年代初,隨著PC個人微機應用的推廣,PC聯網的需求也隨之增大,各種基於PC互聯的微機區域網紛紛出台。這個時期微機區域網系統的典型結構是在共享介質通信網平台上的共享文件伺服器結構,即為所有聯網PC設置一台專用的可共享的網路文件伺服器。PC是一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計算機,每個PC機用戶的主要任務仍在自己的PC機上運行,僅在需要訪問共享磁碟文件時才通過網路訪問文件伺服器,體現了計算機網路中各計算機之間的協同工作。由於使用了較PSTN數率高得多的同軸電纜、光纖等高速傳輸介質,使PC網上訪問共享資源的數率和效率大大提高。這種基於文件伺服器微機網路對網內計算機進行了分工:PC機面向用戶,微機伺服器專用於提供共享文件資源。所以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客戶機/伺服器模式。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非常復雜的系統,計算機之間相互通信涉及到許多復雜的技術問題,為實現計算機網路通信,計算機網路採用的是分層解決網路技術問題的方法。但是,由於存在不同的分層網路系統體系結構,它們的產品之間很難實現互聯。為此,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84年正式頒布了"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國際標准,使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實現了標准化。

進入九十年代,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以及建立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基礎上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特別是1993年美國宣布建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後,全世界許多國家紛紛制定和建立本國的NII,從而極大地推動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網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目前,全球以美國為核心的高速計算機互聯網路即Internet已經形成,Internet已經成為人類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識寶庫。而美國政府又分別於1996年和1997年開始研究發展更加快速可靠的互聯網2(Internet 2)和下一代互聯網(Next Generation Internet)。可以說,網路互聯和高速計算機網路正成為最新一代的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方向

❻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由什麼組成

兩種網路結構:一種是OSI7層體系結構,一種是TCP/IP四層體系結構。

❼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經歷了: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信網、分組交換網、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形成、Internet等幾個階段

❽ 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原理

計算機網路由多個互連的結點組成,結點之間要不斷地交換數據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條不紊地交換數據,每個結點就必須遵守一整套合理而嚴謹的結構化管理體系.計算機網路就是按照高度結構化設計方法採用功能分層原理來實現的,即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內容.
網路體系結構及協議的概念
網路體系和網路體系結構
網路體系(Network Architecture):是為了完成計算機間的通信合作,把每台計算機互連的功能劃分成有明確定義的層次,並規定了同層次進程通信的協議及相鄰之間的介面及服務.
網路體系結構:是指用分層研究方法定義的網路各層的功能,各層協議和介面的集合.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計算機的網路結構可以從網路體系結構,網路組織和網路配置三個方面來描述,網路組織是從網路的物理結構和網路的實現兩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網路配置是從網路應用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的布局,硬體,軟體和和通信線路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網路體系結構是從功能讓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結構.
網路體系結構最早是由IBM公司在1974年提出的,名為SNA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指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模型和各層協議的集合
結構化是指將一個復雜的系統設計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容易處理的子問題,然後加以解決.
層次結構是指將一個復雜的系統設計問題分成層次分明的一組組容易處理的子問題,各層執行自己所承擔的任務.
計算機網路結構採用結構化層次模型,有如下優點:
各層之間相互獨立,即不需要知道低層的結構,只要知道是通過層間介面所提供的服務
靈活性好,是指只要介面不變就不會因層的變化(甚至是取消該層)而變化
各層採用最合適的技術實現而不影響其他層
有利於促進標准化,是因為每層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務都已經有了精確的說明
網路協議
協議(Protocol)
網路中計算機的硬體和軟體存在各種差異,為了保證相互通信及雙方能夠正確地接收信息,必須事先形成一種約定,即網路協議.
協議:是為實現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
網路協議三要素:語法,語義,交換規則(或稱時序/定時關系)
注:通信協議的特點是:層次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實體(Entity)
實體:是通信時能發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軟硬體設施
介面(Interface)
介面:是指網路分層結構中各相鄰層之間的通信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SI/RM)
OSI/RM參考模型
基本概述
為了實現不同廠家生產的計算機系統之間以及不同網路之間的數據通信,就必須遵循相同的網路體系結構模型,否則異種計算機就無法連接成網路,這種共同遵循的網路體系結構模型就是國際標准——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即OSI/RM.
ISO 發布的最著名的ISO標準是ISO/IEC 7498,又稱為X.200建議,將OSI/RM依據網路的整個功能劃分成7個層次,以實現開放系統環境中的互連性(interconnection), 互操作性(interoperation)和應用的可移植性(portability).
分層原則
ISO將整個通信功能劃分為7個層次,分層原則如下:
網路中各結點都有相同的層次
不同結點的同等層具有相同的功能
同一結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介面通信
每一層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並向其上層提供服務
不同結點的同等層按照協議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
第七層
應用層
第六層
表示層
第五層
會話層
第四層
傳輸層
第三層
網路層
第二層
數據鏈路層
第一層
物理層
OSI/RM參考模型
OSI/RM的配置管理主要目標就是網路適應系統的要求.
低三層可看作是傳輸控制層,負責有關通信子網的工作,解決網路中的通信問題;高三層為應用控制層,負責有關資源子網的工作,解決應用進程的通信問題;傳輸層為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的介面,起到連接傳輸和應用的作用.
ISO/RM的最高層為應用層,面向用戶提供應用的服務;最低層為物理層,連接通信媒體實現數據傳輸.
層與層之間的聯系是通過各層之間的介面來進行的,上層通過介面向下層提供服務請求,而下層通過介面向上層提供服務.
兩個計算機通過網路進行通信時,除了物理層之外(說明了只有物理層才有直接連接),其餘各對等層之間均不存在直接的通信關系,而是通過各對等層的協議來進行通信,如兩個對等的網路層使用網路層協議通信.只有兩個物理層之間才通過媒體進行真正的數據通信.
當通信實體通過一個通信子網進行通信時,必然會經過一些中間節點,通信子網中的節點只涉及到低三層的結構.
OSI/RM中系統間的通信信息流動過程
在OSI/RM中系統間的通信信息流動過程如下:發送端的各層從上到下逐步加上各層的控制信息構成的比特流傳遞到物理信道,然後再傳輸到接收端的物理層,經過從下到上逐層去掉相應層的控制住信息得到的數據流最終傳送到應用層的進程.
由於通信信道的雙向性,因此數據的流向也是雙向的.
比特流的構成:
數據DATA應用層(DATA+報文頭AH,用L7表示)表示層(L7+控制信息PH)會話層(L6+控制信息SH)傳輸層(L5+控制信息TH)網路層(L4+控制信息NH)數據鏈路層(差錯檢測控制信息DT+L3+控制信息DH)物理層(比特流)
OSI/RM各層概述
物理層(Physical Layer)
直接與物理信道直接相連,起到數據鏈路層和傳輸媒體之間的邏輯介面作用.
功能:提供建立,維護和釋放物理連接的方法,實現在物理信道上進行比特流的傳輸.
傳送的基本單位:比特(bit)
物理層的內容:
1)通信介面與傳輸媒體的物理特性
物理層協議主要規定了計算機或終端DTE與通信設備DCE之間的介面標准,包括介面的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規程特性
2)物理層的數據交換單元為二進制比特:對數據鏈路層的數據進行調制或編碼,成為傳輸信號(模擬,數字或光信號)
3)比特的同步:時鍾的同步,如非同步/同步傳輸
4)線路的連接:點—點(專用鏈路),多點(共享一條鏈路)
5)物理拓撲結構:星型,環型,網狀
6)傳輸方式:單工,半雙工,全雙工
典型的物理層協議有RS-232系列,RS449,V.24,V.28,X.20,X.21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通過物理層提供的比特流服務,在相鄰節點之間建立鏈路,對傳輸中可能出現的差錯進行檢錯和糾錯,向網路層提供無差錯的透明傳輸.
主要負責數據鏈路的建立,維持和拆除,並在兩個相鄰機電隊線路上,將網路層送下來的信息(包)組成幀傳送,每一幀包括一定數量的數據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為了保證數據幀的可靠傳輸應具有差錯控制功能.
功能:是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鏈路上實現可靠的數據傳輸
傳送的基本單位:幀(Frame)
數據鏈路層內容:
1)成幀:是因要將網路層的數據分為管理和控制的數據單元
2)物理地址定址:標識發送和接收數據幀的節點位置,因此常在數據頭部加上控制信息DH(源,目的節點的地址),尾部加上差錯控制信息DT
3)流量控制:即對發送數據幀的速率進行控制,保證傳輸正確.
4)差錯控制:在數據幀的尾部所加上的尾部控制信息DT
5)接入控制:當多個節點共享通信鏈路時,確定在某一時間內由哪個節點發送數據
常見的數據鏈路層協議有兩類:一是面向字元型傳輸控制規程BSC;一是面向比特的傳輸控制規程HDLC
流量控制技術
(1)停-等流量控制:發送節點在發送一幀數據後必須等待對方回送確認應答信息到來後再發下一幀.接收節點檢查幀的校驗序列,無錯則發確認幀,否則發送否認幀,要求重發.
存在問題:雙方無休止等待(數據幀或確認幀丟失),解決辦法發送後使用超時定時器;重幀現象(收到同樣的兩幀),解決辦法是對幀進行編號
適用:半雙工通信
(2)滑動窗口流量控制:是指對於任意時刻,都允許發送端/接收端一次發送/接收多個幀,幀的序號個數稱為發送/接收窗口大小
適用:全雙工
工作原理:以幀控制段長為8位,則發送幀序號用3bit表示,發送窗口大小為WT=5,接收窗口大小為WR=2為例來說明
發送窗口
01234
12345
重發1
34567
56701
接收窗口
01(0對1錯)
12(1等2對)
12(正確)
34(正確)
……
滑動窗口的大小與協議的關系:
WT >1,WR=1,協議為退回N步的ARQ(自動反饋請求)
WT >1,WR>1,協議為選擇重傳的ARQ
WT =1,WR=1,協議為停-等式的ARQ
網路層(Network Layer)
又稱為通信子網層,是計算機網路中的通信子網的最高層(由於通信子網不存在路由選擇問題),在數據鏈路層提供服務的基礎上向資源子網提供服務.
網路層將從高層傳送下來的數據打包,再進行必要的路由選擇,差錯控制,流量控制及順序檢測等處理,使發送站傳輸層所傳下來的數據能夠正確無誤地按照地址傳送到目的站,並交付給目的站傳輸層.
功能:實現分別位於不同網路的源節點與目的節點之間的數據包傳輸(數據鏈路層只是負責同一個網路中的相鄰兩節點之間鏈路管理及幀的傳輸),即完成對通信子網正常運行的控制.
關鍵技術:路由選擇
傳送信息的基本單位:包(Packer)
網路層採用的協議是X.25分組級協議
網路層的服務:
面向連接服務:指數據傳輸過程為連接的建立,數傳的維持與拆除連接三個階段.如電路交換
面向無連接服務:指傳輸數據前後沒有連接的建立,拆除,分組依據目的地址選擇路由.如存儲轉發
網路層的內容:
邏輯地址定址:是指從一個網路傳輸到另一個網路的源節點和目的節點的邏輯地址NH(數據鏈路層中的物理地址是指在同一網路中)
路由功能:路由選擇是指根據一定的原則和演算法在傳輸通路中選出一條通向目的節點的最佳路由.有非適應型(有隨機式,擴散式,固定式路選法)和自適應型(有孤立的,分布的,集中的路選法)兩種選擇演算法
流量控制:
擁塞控制:是指在通信子網中由於出現過量的數據包而引起網路性能下降的現象.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是計算機網路中的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的介面和橋梁,完成資源子網中兩節點間的直接邏輯通信.
傳輸層下面的三層屬於通信子網,完成有關的通信處理,向傳輸層提供網路服務;傳輸層上面的三層完成面向數據處理的功能,為用戶提供與網路之間的介面.由此可見,傳輸層在OSI/RM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整個網路體系結構的關鍵.
功能:實現通信子網端到端的可靠傳輸(保證通信的質量)
信息傳送的基本單位:報文
傳輸層採用的協議是ISO8072/3
會話層(Session Layer)
又稱為會晤層,是利用傳輸層提供的端到端的服務向表示層或會話層用戶提供會話服務.
功能:提供一個面向用戶的連接服務,並為會話活動提供有效的組織和同步所必須的手段,為數據傳送提供控制和管理.
信息傳送的基本單位:報文
會話層採用的協議是ISO8326/7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層處理的是OSI系統之間用戶信息的表示問題,通過抽象的方法來定義一種數據類型或數據結構,並通過使用這種抽象的數據結構在各端系統之間實現數據類型和編碼的轉換.
功能:數據編碼,數據壓縮,數據加密等工作
信息傳送的基本單位:報文
表示層採用的協議是ISO8822/3/4/5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是計算機網路與最終用戶間的介面,是利用網路資源唯一向應用程序直接提供服務的層.
功能:包括系統管理員管理網路服務所涉及的所有問題和基本功能.
信息傳送的基本單位:用戶數據報文
應用層採用的協議有:用於文件傳送,存取和管理FTAM的ISO8571/1~4;用於虛終端VP的ISO9040/1;用於作業傳送與操作協議JTM的ISO8831/2;用於公共應用服務元素CASE的ISO8649/50
Internet的體系結構
Internet是由無數不同類型的伺服器,用戶終端以及路由器,網關,通信線路等連接組成,不同網路之間,不同類型設備之間要完成信息的交換,資源的共享需要有功能強大的網路軟體的支持,TCP/IP就是能夠完成互聯網這些功能的協議集.
http://www.51test.net/

❾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組成結構

一、計算機系統和終端
計算機系統和終端提供網路服務界面。地域集中的多個獨立終端可通過一個終端控制器連入網路。
二、通信處理機
通信處理機也叫通信控制器或前端處理機,是計算機網路中完成通信控制的專用計算機,通常由小型機、微機或帶有CPU的專用設備充當。在廣域網中,採用專門的計算機充當通信處理機:在區域網中,由於通信控制功能比較簡單,所以沒有專門的通信處理機,而是在計算機中插入一個網路適配器(網卡)來控制通信。
三、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
通信線路是連接各計算機系統終端的物理通路。通信設備的採用與線路類型有很大關系:如果是模擬線路,在線中兩端使用Modem(數據機);如果是有線介質,在計算機和介質之間就必須使用相應的介質連接部件。
四、操作系統
計算機連入網路後,還需要安裝操作系統軟體才能實現資源共享和管理網路資源。如: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等。
五、網路協議
網路協議是規定在網路中進行相互通信時需遵守的規則,只有遵守這些規則才能實現網路通信。常見的協議有:TCT/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形成過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樣設置家中網路的密碼 瀏覽:298
無線網路防火場設置 瀏覽:53
網路套餐為什麼這么多 瀏覽:401
如何查是網路還沒是wifi不行 瀏覽:530
電腦自動連接網路按哪個鍵 瀏覽:399
網路rtk需要多少流量 瀏覽:384
寧夏網路會議哪個好 瀏覽:227
電腦網路沒問題玩游戲卡住 瀏覽:220
群暉換路由器後網路連接 瀏覽:659
網路盒子網速哪個快 瀏覽:781
廬江網路推廣公司哪裡有 瀏覽:361
康佳液晶電視怎麼連接有線網路 瀏覽:864
e2智能網路電腦 瀏覽:960
移動網路的數據英文是什麼 瀏覽:35
為什麼我電腦插網線沒有網路 瀏覽:924
出售網路課程需要什麼資質 瀏覽:434
手機設置解決網路延遲 瀏覽:974
2021網路春晚是幾號哪個台 瀏覽:54
小度連接無線網路有個斜杠 瀏覽:598
網路信號發生器是干什麼的 瀏覽:716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