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什麼是同步線路計算機網路

什麼是同步線路計算機網路

發布時間:2024-11-19 14:36:05

什麼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簡單地說,計算機網路就是通過電纜、電話線或無線通訊將兩台以上的計算機互連起來的集合。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經歷了面向終端的單級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對計算機網路和開放式標准化計算機網路三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氣)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計算機網路分類
1.按網路的地理位置分類
計算機網路按其地理位置和分布范圍分類可以分成區域網、廣域網和城域網三類。
(1)區域網 LAN(Local Area Network)
區域網是指一個局部區域內的、近距離的計算機互聯組成的網,通常採用有線方式連接,分布范圍一般在幾米到幾公里之間(小於10公里)。例如一座大樓內或相鄰的幾座樓之間互聯的網。一個單位內部的聯網多為區域網。
(2)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
廣域網是指遠距離的計算機互聯組成的網,分布范圍可達幾千公里乃至上萬公里,甚至跨越國界、洲界,遍及全球范圍。網際網路就是一種典型的廣域網。
(3)城域網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城域網的規模主要局限在一個城市范圍內,是一種介於廣域網和區域網之間的網路,分布范圍一般在十幾公里到上百公里之間。
2.按傳輸介質分類
計算機網路按其傳輸介質分類可以分成有線網和無線網兩大類。
(1)有線網
有線網又有兩種之分,一是採用同軸電纜和雙絞線連接的網路;二是採用光導纖維作傳輸介質的網路。後者又稱為光纖網。
採用同軸電纜和雙絞線連接的網路比較經濟,安裝方便,但傳輸距離相對較短,傳輸率和搞干擾能力一般;光纖網則傳輸距離長,傳輸率高(可達數千兆 bps),且抗干擾能力強,安全性好,但價格較高,且需高水平的安裝技術,目前尚未普及。
(2)無線網
採用空氣作傳輸介質、用電磁波作傳輸載體的網路。聯網方式靈活方便,但聯網費用較高,目前正在發展,前景看好。
3.按網路的拓撲結構分類
網路的拓撲結構是指網路中通信線路和站點(計算機或設備)的幾何排列形式。計算機網路按其拓撲結構分類可以分為星型網、環形網和匯流排型網三類。
(1) 星型網
網上的站點通過點到點的鏈路與中心站點相連。特點是增加新站點容易,數據的安全性和優先順序易於控制,網路監控易實現,但若中心站點出故障會引起整個網路癱瘓。
(2) 環形網
網上的站點通過通信介質連成一個封閉的環形。特點是易於安裝和監控,但容量有限,增加新站點困難。
(3)匯流排型網
網上所有的站點共享一條數據通道。特點是鋪設電纜最短,成本低,安裝簡單方便;但監控較困難,安全性低,若介質發生故障會導致網路癱瘓,增加新站點也不如星型網容易。

早期的計算機系統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設備安裝在單獨的大房間中,後來出現了批處理和分時系統,分時系統所連接的多個終端必須緊接著主計算機。50年代中後期,許多系統都將地理上分散的多個終端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到一台中心計算機上,這樣就出觀了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
終端:一台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包括CRT控制器和鍵盤,無GPU內存。
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近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但這樣的通信系統己具備了通信的雛形。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
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了資源子網。
兩個主機間通信時對傳送信息內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種情況下的應答信號都必須遵守一個共同的約定,稱為協議。
在ARPA網中,將協議按功能分成了若干層次,如何分層,以及各層中具體採用的協議的總和,稱為網路體系結構,體系結構是個抽象的概念,其具體實現是通過特定的硬體和軟體來完成的。
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網路得到迅猛的發展。
第二代網路以通信子網為中心。這個時期,網路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循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准化的網路。
IS0在1984年頒布了0SI/RM,該模型分為七個層次,也稱為0SI七層模型,公認為新一代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基礎。為普及區域網奠定了基礎。
70年代後,由於大規模集成電路出現,區域網由於投資少,方便靈活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迅猛的發展,與廣域網相比有共性,如分層的體系結構,又有不同的特性,如區域網為節省費用而不採用存儲轉發的方式,而是由單個的廣播信道來連結網上計算機。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從80年代末開始,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路技術,多媒體,智能網路,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計算機網路:將多個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由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的系統。
從定義中看出涉及到三個方面的問題:
(1)至少兩台計算機互聯。
(2)通信設備與線路介質。
(3)網路軟體,通信協議和NOS

Ⅱ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多台電腦連接在一起,能夠實現電腦相互間信息的互相交換,並可共享電腦資源的系統,就是計算機網路。

可以分為:(1)按網路的交換功能分類: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混合交換;
(2)按網路的拓撲結構分類:匯流排型結構、星型結構、環形結構、蜂窩結構(是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產生而產生的);
(3)按作用范圍的大小分類:區域網(LAN)、廣域網(WAN)、城域網。

世界上公認的、最成功的第一個遠程計算機網路是在1969年,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 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後來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計算機網路發展迅猛,應運而生了兩種國際通用的最重要的體系結構,即TCP/IP體系結構和國際標准化組織的OSI體系結構。

特點:
1.極強的時效性
2.廣泛的傳播面
3.多媒體化的信息
4.突破線形限制的超鏈接方式
5.不斷增強的互動性
6.靈活多變的傳播形式
最大的特點是網路的傳播互動性。

網路通信協議,是網路中(包括互聯網)傳遞、管理信息的一些規范。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在區域網中用得的比較多的是IPX/SPX。用戶如果訪問Internet,則必須在網路協議中添加TCP/IP協議。TCP主要指傳輸控制協議,而IP協議指互聯網路協議。

Ⅲ 計算機網路問題,概念有點混。不要復制。謝謝啊

題主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非同步傳輸和同步傳輸的區分吧?那麼我先回答第一個!
先來理解一下他們存在的必要性吧。

在網路通信過程中,通信雙方要交換數據,需要高度的協同工作。為了正確的解釋信號,接收方必須確切地知道信號應當何時接收和處理,因此定時是至關重要的。在計算機網路中,定時的因素稱為位同步。同步是要接收方按照發送方發送的每個位的起止時刻和速率來接收數據,否則會產生誤差。通常可以採用同步或非同步的傳輸方式對位進行同步處理。

1. 非同步傳輸(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非同步傳輸將比特分成小組進行傳送,小組可以是8位的1個字元或更長。發送方可以在任何時刻發送這些比特組,而接收方從不知道它們會在什麼時候到達。一個常見的例子是計算機鍵盤與主機的通信。按下一個字母鍵、數字鍵或特殊字元鍵,就發送一個8比特位的ASCII代碼。鍵盤可以在任何時刻發送代碼,這取決於用戶的輸入速度,內部的硬體必須能夠在任何時刻接收一個鍵入的字元。

非同步傳輸存在一個潛在的問題,即接收方並不知道數據會在什麼時候到達。在它檢測到數據並做出響應之前,第一個比特已經過去了。這就像有人出乎意料地從後面走上來跟你說話,而你沒來得及反應過來,漏掉了最前面的幾個詞。因此,每次非同步傳輸的信息都以一個起始位開頭,它通知接收方數據已經到達了,這就給了接收方響應、接收和緩存數據比特的時間;在傳輸結束時,一個停止位表示該次傳輸信息的終止。按照慣例,空閑(沒有傳送數據)的線路實際攜帶著一個代表二進制1的信號,非同步傳輸的開始位使信號變成0,其他的比特位使信號隨傳輸的數據信息而變化。最後,停止位使信號重新變回1,該信號一直保持到下一個開始位到達。例如在鍵盤上數字「1」,按照8比特位的擴展ASCII編碼,將發送「00110001」,同時需要在8比特位的前面加一個起始位,後面一個停止位。

非同步傳輸的實現比較容易,由於每個信息都加上了「同步」信息,因此計時的漂移不會產生大的積累,但卻產生了較多的開銷。在上面的例子,每8個比特要多傳送兩個比特,總的傳輸負載就增加25%。對於數據傳輸量很小的低速設備來說問題不大,但對於那些數據傳輸量很大的高速設備來說,25%的負載增值就相當嚴重了。因此,非同步傳輸常用於低速設備。

2. 同步傳輸(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同步傳輸的比特分組要大得多。它不是獨立地發送每個字元,每個字元都有自己的開始位和停止位,而是把它們組合起來一起發送。我們將這些組合稱為數據幀,或簡稱為幀。

數據幀的第一部分包含一組同步字元,它是一個獨特的比特組合,類似於前面提到的起始位,用於通知接收方一個幀已經到達,但它同時還能確保接收方的采樣速度和比特的到達速度保持一致,使收發雙方進入同步。

幀的最後一部分是一個幀結束標記。與同步字元一樣,它也是一個獨特的比特串,類似於前面提到的停止位,用於表示在下一幀開始之前沒有別的即將到達的數據了。

同步傳輸通常要比非同步傳輸快速得多。接收方不必對每個字元進行開始和停止的操作。一旦檢測到幀同步字元,它就在接下來的數據到達時接收它們。另外,同步傳輸的開銷也比較少。例如,一個典型的幀可能有500位元組(即4000比特)的數據,其中可能只包含100比特的開銷。這時,增加的比特位使傳輸的比特總數增加2.5%,這與非同步傳輸中25 %的增值要小得多。隨著數據幀中實際數據比特位的增加,開銷比特所佔的百分比將相應地減少。但是,數據比特位越長,緩存數據所需要的緩沖區也越大,這就限制了一個幀的大小。另外,幀越大,它占據傳輸媒體的連續時間也越長。在極端的情況下,這將導致其他用戶等得太久。

同步傳輸方式中發送方和接收方的時鍾是統一的、字元與字元間的傳輸是同步無間隔的。

非同步傳輸方式並不要求發送方和接收方的時鍾完全一樣,字元與字元間的傳輸是非同步的。

同步與非同步傳輸的區別

1,非同步傳輸是面向字元的傳輸,而同步傳輸是面向比特的傳輸。

2,非同步傳輸的單位是字元而同步傳輸的單位是楨。

3,非同步傳輸通過字元起止的開始和停止碼抓住再同步的機會,而同步傳輸則是以數據中抽取同步信息。

4,非同步傳輸對時序的要求較低,同步傳輸往往通過特定的時鍾線路協調時序。

5,非同步傳輸相對於同步傳輸效率較低。
-----------------------我是優雅分割線--------------------

虛電路虛電路又稱為虛連接或虛通道,虛電路交換是分組交換的兩種傳輸方式中的一種。在通信和網路中,虛電路是由分組交換通信所提供的面向連接的通信服務。在兩個節點或應用進程之間建立起一個邏輯上的連接或虛電路後,就可以在兩個節點之間依次發送每一個分組,接受端收到分組的順序必然與發送端的發送順序一致,因此接受端無須負責在收集分組後重新進行排序。虛電路協議向高層協議隱藏了將數據分割成段,包或幀的過程。

信元交換又叫ATM(非同步傳輸模式),是一種面向連接的快速分組交換技術,它是通過建立虛電路來進行數據傳輸的。
信元交換技術是一種快速分組交換技術,它結合了電路交換技術延遲小和分組交換技術靈活的優點。信元是固定長度的分組,ATM採用信元交換技術,其信元長度為53位元組。信元頭5位元組,數據48位元組。
交換技術方面,經歷了: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信元交換的過程。
在信元中包括CRC校驗和,其生成公式為X^8+X^2+X+1,校驗和只是對信元頭進行校驗。
ATDM信元傳輸採用非同步時分復用(A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Multioles),又稱統計復用(Statistic Multiptx)。信息源隨機地產生信息,因為信元到達隊列也是隨機的。高速的業務信元來得十分頻繁、集中,低速的業務信元來得很稀疏。這些信元都按順序在隊列中排隊,然後按輸出次序復用到傳輸線上。具有同樣標志的信元在傳輸線上並不對應某個固定的時間間隙,也不是按周期出現的,信息和它在時域的位置之間沒有關系,信息只是按信頭中的標志來區分的。而在同步時分復用方式(如PCM復用方式)中,信息以它在一幀中的時間位置(時隙)來區分,一個時隙對應著一條信道,不需要另外的信息頭來表示信息的身份。
VPI欄位用於選擇一條特定的虛通路,VCI欄位在一條選定的虛通路上選擇一條特定的虛電路。當進行VP交換時,是選擇一條特定的虛通路。
若在交換過程中出現擁塞,該信息被記錄在信元的PT中。

Ⅳ 計算機網路是什麼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01、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通過通信設備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軟體的支持下,實現彼此之間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的整個系統。

02、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是數據通信和資源共享。

03、資源共享主要是指哪些資源?

資源共享包括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共享。

04、計算機網路根據其覆蓋范圍可分為哪三類?

計算機網路根據其覆蓋范圍可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

05、學校的校園網應該屬於(4)所說的哪一類?

校園網屬於區域網。

06、基於伺服器的網路與對等網有何區別?

基於伺服器的網路中由伺服器來管理網路,並為網路用戶提供共享服務,而在對等網中沒有專用伺服器,網路中的每台計算機即作為一台非專業伺服器管理自己的資源和用戶,為其他計算機提供軟硬體資源的共享服務。同時又可作為客戶機共享其他計算機的資源。

07、伺服器在網路中的作用是什麼?

伺服器在網路中的主要作用是管理網路,為網路用戶提供共享資源。

08、Internet可以為我們提供哪些服務?

Internet可以為我們提供多種服務如,電子郵件、文件傳輸、信息查詢、網上新聞、各種論壇和電子商務等。

09、什麼是網際網路上的IP地址?

IP地址是計算機在網際網路上的惟一標識。

10、IP供址通常是如何表示的?

IP地址由32位二進制數組成,寫成4組十進制數,每組之間有圓點隔開。
計算機網路到底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是指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及周邊設備,通過在網路操作系統中連接的通信線路,管理和協調網路管理軟體和網路通信協議,實現計算機系統的資源共享和信息傳輸計算機系統。

功能:信息的傳輸與共享

使用領域:互聯網

類 別:網路操作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的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的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計算機網路是什麼?
簡單地說,計算機網路就是通過電纜、電話線或無線通訊將兩台以上的計算機互連起來的 *** 。

按計算機聯網的地理位置劃分,網路一般有兩大類:廣域網和區域網。

Internet網(網際網路,許多人也稱其為"互聯網")是最典型的廣域網,它們通常連接著范圍非常巨大的區域。我國比較著名的中國科技信息網(NCFC)、中國公用計算機網(CHINANET)、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和中國公用經濟信息網(CHINAGBN)都屬於廣域網。

區域網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網路,例如:你所在的機關電大計算機網路就是一個區域網,我們通常也把它稱之為校園網。區域網通常也提供介面與廣域網相連。
1、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1、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 *** [TANE96]。

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是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因為沒有第三台計算機,因此不存在交換的問題。

最龐大的計算機網路就是網際網路。它由非常多的計算機網路通過許多路由器互聯而成。因此網際網路也稱為「網路的網路」。

2、網上學習優勢要大一些,因為計算機網路就是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在網上學習可以得到比單機上更多的內容。

3、所謂無線網路,既包括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全球語音和數據網路,績包括為近距離無線連接進行優化的紅外線技術及射頻技術,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可以和有線網路互為備份。

4、計算機網路確實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確保有用的資源為你所用即可
計算機網路屬於什麼通信
常見的網路通信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

TCP/IP協議

TCP/IP(Tran *** 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 協議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支持任意規模的網路,幾乎可連接所有伺服器和工作站。在使用TCP/IP協議時需要進行復雜的設置,每個結點至少需要一個「IP地址」、一個「子網掩碼」、一個「默認網關」、一個「主機名」,對於一些初學者來說使用不太方便。[1]

IPX/SPX及其兼容協議

IPX/SPX(Internetwork Packet Exchange/Sequences Packet Exchange,網際包交換/順序包交換)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協議集。IPX/SPX具有強大的路由功能,適合於大型網路使用。當用戶端接入NetWare伺服器時,IPX/SPX及其兼容協議是最好的選擇。但在非Novell網路環境中,IPX/SPX一般不使用。

NetBEUI協議

NetBEUI(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 , NetBios增強用戶介面)協議是一種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廣播型協議,安裝後不需要進行設置,特別適合於在「網路鄰居」傳送數

TCP/IP分層協議

TCP/IP參考模型是首先由ARPANET所使用的網路體系結構,共分為四層:網路介面層(又稱鏈路層)、網路層(又稱互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路來完成自己的需求。

每一層對應的協議有:

網路介面層協議:Ethernet 802.3、Token Ring 802.5、X.25、Frame relay、HDLC、PPP ATM等。

網路層協議:IP(Internet Protocol,英特網協議)、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控制報文協議)、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轉換協議)、RARP(Reverse ARP,反向地址轉換協議)。

傳輸層協議: TCP(Tran *** 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

應用層協議: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傳輸協議)、TELNET(用戶遠程登錄服務協議)、DNS(Domain Name Service,是域名解析服務)、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簡單郵件傳輸協議)、NFS(Network File System,網路文件系統)、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
計算機網路的協議是什麼?
剛才說過網路體系結構的關鍵要素之一就是網路協議。而所謂協議(Protocol)就是對數據格式和計算機之間交換數據時必須遵守的規則的正式描述,它的作用和普通話的作用如出一轍。依據網路的不同通常使用Ethernet(乙太網)、NetBEUI、IPX/SPX以及TCP/IP協議。Ethernet是匯流排型協議中最常見的網路低層協議,安裝容易且造價便宜;而NetBEUI可以說是專為小型區域網設計的網路協議。對那些無需跨經路由器與大型主機通信的小型區域網,安裝NetBEUI協議就足夠了,但如果需要路由到另外的區域網,就必須安裝IPX/SPX或TCP/IP協議。前者幾乎成了Novell網的代名詞,而後者就被著名的Internet網所採用。
計算機網路應用要學什麼?
【熱心相助】

您好!您報的計算機網路應用5年,應當是大專吧?專業相同專業方向可以不同。

計算機網路應用專業的教學計劃設置如下:

(1)公共課、人文社科基礎、理科學科基礎可以適當參考其他院校的課程設置,其中重點考慮學分、學時的比例,我們認為應該加強人文社科基礎。

作為工程技術人員,因為在以後的職業經歷中,寫專業報告、科技文章、學術交流等都需要具有較強的文字能力,所以在公共課程階段應加強語文基本能力和語文工程應用能力的學習。

(2)專業基礎課程和實踐:C語言與C++、C 語言課程設計、電路分析及實習、模擬電子技術及實習、數字邏輯及實習、計算機組成原理及綜合實習、數據結構及課程設計、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及課程設計、計算機概論、操作系統及課程設計、資料庫原理與應用及課程設計、專業英語等。

其中《c語言與C++》課程作為專業基礎中恭基礎,分兩個學期修完,第一個學期完成基礎C的學習,第二個學期進行C++的深入學習,為以後的專業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通過以上課程的學習和實踐,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軟硬體角度的思維方式和基本的動手能力。

(3)專業課程和實踐:INTERNET技術及課程設計、計算機網路及課程設計、WEB資料庫技術及課程設計、網路應用與開發與課程設計、網路與信息安全、路由與交換技術及課程設計等。

以上課程之間和專業基礎課程之間保持了課程內容的連貫性和知識深度的發展,通過相應的實踐環節,加強專業能力訓練。

專業任選課程:軟體工程、多媒體技術、程序設計方法學、電子商務技術、密鑰學、編譯原理、語言程序設計、分布式計算技術、並行式計算技術等。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是什麼?
利用通信線路把分散的計算機連接起來的這樣一種組織形式稱為計算機網路。最簡單的網路可以是兩台計算機的互聯,更多見的則是一個局部區域甚至是全球范圍的計算機互聯。因此,對計算機網路更為確切的定義是:一個互聯的、自主的計算機 *** 。互聯是指用一定的通信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分散的多台計算機連接起來;自主是指網路中的每一台計算機都是平等的、獨立的,它們福間沒有明顯的主次之分

Ⅳ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Computer)是一種能接收和存儲信息,並按照存儲在其內部的程序(這些程序是人們意志的體現)對輸入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然後把處理結果輸出的高度自動化的電子設備。
==========================================================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
對「計算機網路」這個概念的理解和定義,隨著計算機網路本身的發展,人們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

早期的計算機系統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設備安裝在單獨的大房間中,後來出現了批處理和分時系統,

分時系統所連接的多個終端必須緊接著主計算機。50年代中後期,許多系統都將地理上分散的多個終端通過

通信線路連接到一台中心計算機上,這樣就出觀了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

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

終端:一台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包括CRT控制器和鍵盤,無GPU內存。

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

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近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但這樣的通信系統己具備了通信的雛形。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

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

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

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了

資源子網。

兩個主機間通信時對傳送信息內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種情況下的應答信號都必須遵守一個共

同的約定,稱為協議。

在ARPA網中,將協議按功能分成了若干層次,如何分層,以及各層中具體採用的協議的總和,稱為網路

體系結構,體系結構是個抽象的概念,其具體實現是通過特定的硬體和軟體來完成的。

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網路得到迅猛的發展。

第二代網路以通信子網為中心。這個時期,網路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

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循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准化的網路。

IS0在1984年頒布了0SI/RM,該模型分為七個層次,也稱為0SI七層模型,公認為新一代計算機網路體系

結構的基礎。為普及區域網奠定了基礎。

70年代後,由於大規模集成電路出現,區域網由於投資少,方便靈活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迅猛的發展

,與廣域網相比有共性,如分層的體系結構,又有不同的特性,如區域網為節省費用而不採用存儲轉發的方

式,而是由單個的廣播信道來連結網上計算機。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從80年代末開始,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路技術,多媒體,智能網

絡,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計算機網路:將

多個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由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的

系統。

從定義中看出涉及到三個方面的問題:

(1)至少兩台計算機互聯。

(2)通信設備與線路介質。

(3)網路軟體,通信協議和NOS

Ⅵ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計算我網路的發展主要結歷了哪四代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1] 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我網路的發展: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階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計算機的發展史:
第1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存儲器採用汞延遲線、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磁芯;外存儲器採用的是磁帶。軟體方面採用的是機器語言、匯編語言。應用領域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為主。
特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價格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2代:晶體管數字機(1958—1964年)
硬體方的操作系統、高級語言及其編譯程序。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10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性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集成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MSI、SSI),主存儲器仍採用磁芯。軟體方面出現了分時操作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序設計方法。特點是速度更快(一般為每秒數百萬次至數千萬次),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價格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准化等。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字處理和圖形圖像處理領域。
第4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機(1970年至今)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LSI和VLSI)。軟體方面出現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管理系統和面向對象語言等。特點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應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過程式控制制逐步走向家庭。
由於集成技術的發展,半導體晶元的集成度更高,每塊晶元可容納數萬乃至數百萬個晶體管,並且可以把運算器和控制器都集中在一個晶元上、從而出現了微處理器,並且可以用微處理器和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組裝成微型計算機,就是我們常說的微電腦或PC機。微型計算機體積小,價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它的功能和運算速度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過去的大型計算機。另一方面,利用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的各種邏輯晶元,已經製成了體積並不很大,但運算速度可達一億甚至幾十億次的巨型計算機。我國繼1983年研製成功每秒運算一億次的銀河Ⅰ這型巨型機以後,又於1993年研製成功每秒運算十億次的銀河Ⅱ型通用並行巨型計算機。這一時期還產生了新一代的程序設計語言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和網路軟體等。
隨著物理元、器件的變化,不僅計算機主機經歷了更新換代,它的外部設備也在不斷地變革。比如外存儲器,由最初的陰極射線顯示管發展到磁芯、磁鼓,以後又發展為通用的磁碟,現又出現了體積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讀光碟(CD—ROM)。

Ⅶ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另外,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發展歷程

中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早期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但受益於計算機網路設備行業生產技術不斷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場不斷擴大,我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發展十分迅速。

近兩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逐漸消退,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獲得良好發展機遇,中國已成為全球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重點發展市場。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同步線路計算機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安全預警演算法的研究及應用 瀏覽:592
警惕網路安全共創美好未來 瀏覽:491
在同一網路內找不到共享列印機 瀏覽:467
企業無線網路規劃與設計 瀏覽:897
別克君威怎麼沒有無線網路 瀏覽:430
網路經營范圍如何界定 瀏覽:155
網路營銷經典教科書 瀏覽:557
vivo重置網路設置會怎麼樣嗎 瀏覽:623
戶縣哪個網路運營商好 瀏覽:12
如何查找聯通網路的用戶名和密碼 瀏覽:759
vivoy3怎樣設置網路 瀏覽:590
12u網路機櫃是多少米 瀏覽:503
華為藍牙和無線網路打開不了 瀏覽:424
中石油2021網路安全 瀏覽:245
平板電腦如何接收無線網路 瀏覽:424
聯想主機連接網路 瀏覽:481
汕頭5g網路哪裡有 瀏覽:922
一加手機為什麼網路很卡 瀏覽:709
游龍網路如何快速獲得積分 瀏覽:85
網路如何做體驗 瀏覽:953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