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代表什麼
概述《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GB50174-2008)將於2009年的6月1日起實施,其中有不少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同時原有的《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GB50174-93)將終止使用。
比特網(Chinabyte)記者有幸采訪了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編制組組長、中國電子工程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鍾景華先生,請他對機房新標准進行了詳盡解讀。
新規范名稱有內涵關注機房發展的人們可能會注意,新標準的名稱是《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沒有延用之前的《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或改為數據中心設計規范。
鍾景華一語道破了其中的緣由:「在規范立項之初,編制組考慮到如果仍然延續《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這一名稱可能會過於局限。
現代的機房名稱很多,有數據中心、信息中心、電腦中心、計算機房等等,如何讓這個規范涵概更廣,成為大家關注的一個問題。
」
然而無論機房名稱怎樣,歸根到底其傳輸、存儲、運算的都是電子信息。
所以,編制組最終把新規范定義為《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它不僅涵概傳統的計算機機房,並將所有具有電子信息傳輸、存儲、運算功能的場所都歸入其中。
讓不同級別的數據中心都有據可依在《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立項時,編制組就為規范制定了四個要求:科學性、先進性、協調性和可實施性。
現代數據中心的規模、應用和需求各不相同,如何讓不同級別的數據中心都有據可依?即如何實現可實施性?鍾景華介紹:「當時編制組和們認為一定要將機房分級,而這恰恰與當時還沒看出版的美國通信行業協會標准TIA/EIA-942《數據中心通信設施標准》不謀而合。
」立項會議後幾個月TIA/EIA-942來到了中國,編制組馬上進行了翻譯,認為新標準的分級不能完全參照TIA-942,因為其中的T3級並不附合中國國情。
T3要求系統採用「一用一備」的運行方式,在主用系統檢修時直接切換市電工作,這一做法在電源質量比較好的情況下可行,但國內電源諧波和瞬間斷電情況較多,如果直接用市電,可能造成信息丟失、傳輸錯誤或者造成設備的損壞。
最終,新規范將電子信息系統機房根據使用性質、管理要求及其在經濟和社會中的重要性劃分為A、B、C。
對應TIA/EIA-942的T4,B級對應TIA/EIA-942的T2,C級對應TIA/EIA-942的T1。
T3可以歸類為,但是很勉強,需要在設計時完善。
這是新規范與舊規范相比最大的特點。
除此以外,新規范中增加了術語和符號、機房分級標准、電磁屏蔽、網路布線、機房監控與安全防範五個章節和附錄。
充份關注節能環保「據統計2006年美國境內數據中心耗電量為600億度,佔美國全年耗電量的1.5%,到2011年這一數字將超過1000億度。
只是這些數字還不夠直觀,我舉兩個例子:一是三峽水電站一共設置了32台發電機組,如果全部開啟一年的發電量也就是1000億度;二是全國照明用電,包括家庭、辦公和生產耗費的照明電,全年約為1000億度。
」鍾景華說到。
節能是數據中心的一個非常重要話題,新規范中特別增加了關於大型數據中心節能的條文。
規范7.4.13條規定,空調設計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選擇採用以下節能措施:大型機房宜採用水冷冷水機組空調系統;北方地區採用水冷冷水機組的機房,冬季可利用室外冷卻塔作為冷源,通過熱器對空調冷凍水進行降溫;空調系統可採用電製冷與自然冷卻相結合的方式。
鍾景華解釋:大型機房通常指數千至數萬平方米的機房。
在這類機房中,安裝的設備多、發熱量大、空調負荷大,而水冷冷水機組的能效比高,可節約能源,提高空調製冷效果。
在北方冬季還可利用室外冷卻塔作為冷源,通過熱器對空調冷凍水進行降溫,進一步節約了能源。
新規范中關於節能的條文還很多,例如機櫃的擺放方式、照明光源、機房窗戶設置等細節,充分體現了對節能環保的關注。
新規范中的強制條文「建設部101號文中明確表示《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中的第6.3.2、6.3.3、8.3.4、13.2.1、13.3.1為強制性條文,」鍾景華為比特網記者介紹:「這五條強制性條文都涉及到生命安全和節能環保的內容。
」第6.3.2條規定,電子信息系統機房的耐火等級不能低於2級。
第6.3.3條規定,當或B級電子信息系統機房位於其他建築物內時,主機房與其它部位之間應設置火極不低於2小時的隔牆,隔牆上的門應採用甲級防火門。
第8.3.4條規定,電子信息系統機房內所有設備的金屬外殼、各類金屬管道、金屬線槽、建築物金屬結構等必須進行等電位連接並接地。
第13.2.1條規定,採用管網式潔凈氣體滅火系統或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的主機房,應同時設置兩種火災探測器,且火災報警系統應與滅火系統聯動。
第13.3.1條規定,凡設置潔凈氣體滅火系統的主機房,應配置專用空氣呼吸器或氧氣呼吸器。
以上五條都涉及了人身和設備安全的條文,必須嚴執行。
另外,關於強制條文在規范的說明部分都有明確的解釋。
要求高於國家規定的編制過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速度平均是2.5年一代,而《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從1993年實施至今已經進入了第15個年頭。
而早2005年初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在對標准進行整理時發現原有的標准已不能適用於現代數據中心的設計要求時便向建設部和信息產業部提出了修編的申請,並得到了相關部委的高度重視,很快發文委託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對標准進行修編。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標準的編制要分四個階段,分別是准備階段、徵求意見稿階段、送審稿階段和報批稿階段。
然而《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的編制工作遠遠超出了這四個階段。
鍾景華介紹:「准備初期編制組調研了40多個機房,取得3000多個數據,並編寫200多頁的調研報告,並且還研究和翻譯了美國通信行業協會的TIA-942《數據中心通信設施標准》、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的IEEE-1100《電子設備供電和接地作規程》等相關國外標准,吸取了其中適合中國國情的部分。
」從調研到草稿完成經歷了一年的時間,之後編制組按照建設部的規定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向全社會徵求意見階段,期間收集意見330餘條。
意見中很多涉及很多機房疑難問題,如何取捨編制組慎之又慎,並對每一條不採納的意見都回復了具體的理由。
比如關於機房接地的意見,編制組邀請了國內知名的王紅宇等對每條意見進行分析、討論,徹底解決了長久以來對於機房接地的爭論,除此以外編制組還組織了並於供電、空調、綜合布線及消防等方面的意見研討會。
此後,又經歷了徵求意見稿修改、送審稿討論和修改、報批稿修改等階段。
最終,建設部於2008年11月12日發布第101號公告,批准了《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規范,從立項到批准經歷3年多的時間。
與舊標准相比,新標準的內容更加科學和更具實施性,然而整個編寫過程卻比舊標准縮短了一半的時間。
鍾景華還從新規范的角度為數據中心建設提了幾條建議,首先要量力而行,數據中心投資費用非常高,建設成本平均要1.5萬/平米,新規范中、B級、C級機房的投資差別是相當大的,一定要根據自己企業的性質、數據中心的重要性來定出數據中心建設的級別。
第二,數據中心建設一定要考慮標准化和模塊化,這也是節省投資和運行費用的重要因素。
最後,鍾景華談到,按照建設部的委託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正在編制《電子信息系統機房環境檢測標准》,專門解決目前檢測沒有依據、沒有方法的問題。
其中包括了數據中心溫度、濕度、電源質量、布線等參數如何檢測的規范標准,將於2010年完成。
另外,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還承擔了建設部委託的編制《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與施工的國家標准圖集》任務,圖集可以幫助設計和施工人員理解規范,目前圖集已經出版。
B. 什麼是統籌法
統籌法,它是以網路圖反映、表達計劃安排,據以選擇最優工作方案,組織協調和控制生產(項目)的進度(時間)和費用(成本),使其達到預定目標,獲得更佳經濟效益的一種優化決策方法。
1957年,美國化學公司Du Pont的M.R.Walker與Rand通用電子計算機公司的J.E.Kelly為了協調公司內部不同業務部門的工作,共同研究出關鍵路線方法(簡記作 CPM).首次把這一方法用於一家化工廠的籌建,結果籌建工程提前兩個月完成.隨後又把這一方法用於工廠的維修,結果使停工時間縮短了47個小時,當年就 取得節約資金達百萬元的要觀效益。
1958年,美國海軍武器規劃局特別規劃室研製含約3000項工作任務的北極星導彈潛艇計劃,參與的廠商達11000多家.為了有條不紊地實施如此復雜的 工作,特別規劃室領導人W.Fazar積極支持與推廣由專門小組創建的計劃評審技術(簡記作PERT).結果研製計劃提前兩個完成,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CPM在民用企業與PERT在軍事工業中的顯著成效,自然引起了普遍的重視.在很短的時間內,CPM與PERT就被應用於工業、農業、國防與科研等等復雜 的計劃管理工作中,隨後又推廣到世界各國.在應用推廣CPM與PERT的過程中,又派生出多種各具特點,各有側重的類似方法.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各種有所 不同的方法,其基本原理都源於CPM與PERT。
CPM與PERT兩種方法實質上大同小異,因此,人們把CPM與PERT及其他類似方法統稱為統籌法。
網路計劃技術最適用於大規模工程項目,工程愈大,非但人們的經驗難以勝任,就是用以往的某些管理方法(例如反映進度與產量的線條圖等方法)來進行計劃控制也愈加困難.相反地在項目繁多復雜的情況下,網路計劃是可以大顯身手。
1962年,我國科學家錢學森首先將網路計劃技術引進國內。1963年,在研究國防科研系統SI屯子計算機的過程中,採用了網路計劃技術,使研製任務提前完成.計算機的性能穩定可靠,隨 後,經過我國數學家華羅庚對網路計劃技術的大力推廣,終於使這一科學的管理技術在中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鑒於這類方法共同具有「統籌兼顧、合理安排」的 特點,我們又把它們稱為統籌法,網路圖也稱統籌圖,本節主要講述統籌法的基本思想。
統籌法的基本思想
現在通過對例1的分析,來了解統籌法的基本思想。
設表1是某部件生產計劃中有關項目的明細表。
表1
項目工期(天)代號設計鍛模10A製造鍛模15B生產鍛模10C製造木模25D生產鑄件15E設計工裝20F製造工裝40G
作出該部件的生產計劃流程圖並加以分析,再提出使完工期縮短的改進措施。
分析
本例可稱為「生產過程的優化問題」,衡量的數量指標是「完成工程的時間」越短越好.鑒於工廠生產的實際情況,可知明細表中所列各項目的先後順序關系不允許 更動,也中可能對任一項目進行分解.例如,依照工藝過程,必須先製造木模,才能去生產鑄件,這樣就可得到圖1 所示的生產計劃流程的一個方案。
圖1
表從圖1中可見,A、D、F三個項目同時開工,隨後分成三條支路.先考察上、中、下三條支路上各項目總共所費的時間,具體地說,有
上支路 10+15+10=35
中支部 25+15=40
下支部 20+40=60
比較之,可見F與G兩個項目合成的下支部所花時間最長。該部件生產計劃的完工期實質上受F與G兩個項目工時的制約。
設想一下,即使A、B、C、D、E都如期完工,但是由於F、G還在進行中,先完工的人員與設備如不及時利用只能閑置起來,造成所謂「窩工」現象,這就是生 產了浪費,要是有可能重新調配力量,適當地讓A、B、C、D或D、E慢點完工,同時力求F、G快點完工,那麼就可能縮短工程的完工期.於是可以採取如下措 施:把上支部或中支部上的資源(人員、設備等)適當抽調一部發到下支路上去,以加快完工期.當然,這里已設被抽調的資源適用於下支部上的項目。例如,設計 鍛模(A)的人也要會設計工裝(F)。從而可以去支援F。此外,從某項目上被抽調的資源數量必須適當,抽調過多,原項目的完工時間將大為延長,反過來又會 影響完工期。
因此,時間最長的那條支路對於完工期起著關鍵的作用,所以被稱為關鍵路線。
可見統籌法基本思想,簡單地說就是:向關鍵路線要時間,向非關鍵路線要資源,以達到預期目標的最優。
統籌法主要由互相關聯的三部分內容組成:
1、統籌圖概念及繪圖規劃;
2、統籌圖各參數的計演算法;
3、統籌圖的調整與優化。
統籌圖的繪制
統籌圖的結點都一律畫成圓圈,實質上,統籌圖上正是一個含時間因素的作業流程圖。
(一)術語與符號
凡是要完成一項工作任務,都稱為一項工程。為了將統籌圖應用到編制工程的實施計劃中,統籌圖必須具備兩個功能:
(1)能完整而系統地反映出工程自始而終的全過程;
(2)能確切而邏輯地表示出工程各方面的內在關系。
因此,在研究和應用網路計劃技術之前,先要熟悉有關的網路符號與工程術語。
1、工序
工程中各個環節上相對獨立的活動稱為工序。各道工序按照工藝技術或組織管理上的要求,邏輯地依序排列而組成一個工程;反之,對一個工程進行科學而合理的分解,就得出一道道工序,工序必定要消耗資源或時間,工序總假設為要消耗一定的時間或費用。
工序以箭線來表示,在統籌圖中,箭線的兩側分別標上該道工序的代號(標在上、左側),與完成該工序所需要的時間數據(通常以h為單位稱為工時,以d為單位稱為工期,標在下、右側)。
為了確切而邏輯地表示工程中各方面的內在關系,有時必須在統籌圖中人為地添設虛加的工序,稱為虛工序.並且以虛箭線來表示,通常虛工序不寫代號及時間數據 (或時間為0).實質上,虛工序的功能僅僅表示有關工序之間的邏輯關系(銜接,依存或制約等關系),它不消耗資源與時間.在具體實施計劃時,虛工序並不出 現。
2、結點
工序開工這一事件稱為該工序的開工結點,又稱箭尾結點(即表示工序的箭線的起點):工序完工這一事件稱為該工序的完工結點,又稱箭頭結點(即表示工序的箭 線的終點).兩者統稱為結點。每道工序的開工與完工的兩個結點,稱為該工序的相關結點.如果一道工序的完工結點同時為另一道工序的開工結點,那麼這兩道工 序稱為相鄰工序,且前者稱為後者的緊前工序,後者稱為前者的緊後工序.換言之,這樣的結點即是緊前工序的完工結點又是緊後工序的開工結點.凡是以某結點為 開工或完工結點的工序都稱為該結點的相關工序。
結點以圓圈來表示,在統籌圖中,由於結點反映在時間軸上是表現為一個時刻,所以我們在圓圈的內部標上結點的編號常用非負整數來表示。除了表示工程開工的始 終點與表示工程完工的終結點以外,統籌圖中的其他結點都是其相鄰工序(包括虛工序)的時間分界點。圖1中的小圓圈就是尚未編號的結點。
必須指出,虛工序的兩個相關結點,雖然編號不同,但是實際上反映同一時刻,這是因為虛工序並不消耗時間之故。
3、統籌圖
將表示工序的箭線與表示結點的圓圈組合起來,標上工序時間,就成為一個賦權的有向圖,即統籌圖。
(二)繪制統籌圖的方法
1、統籌圖中不能出現迴路。也就是說在統籌圖中不允許出現a為b的緊前工序,b為c的緊前工序,c為d的緊前工序,d又為a的緊工序的工序互為牽制的情況,因為這在實際情況中是不允許的。
2、不能有兩個工序同時有相同起點與相同終點。即一條箭線只能表示一個工序。
3、統籌圖中只能有一個起點和一個終點。
4、引入虛工序,為了不違反第2和第3規劃,有時需虛設工序。
一項工程的工序之間的關系如表2所示,其統籌圖如圖3
圖2 圖3
工序緊前工序a――b――ca,bdc
工程中各個環節上相對獨立的活動稱為工序。
如果一道工序的完工結點同時為另一道工序的開工結點,那麼這兩道工序稱為相鄰工序,且前者稱為後者的緊前工序,後者稱為前者的緊後工序。
圖2中a無緊前工序,b無緊前工序,c的起點為3,而結點3為工序a,b的終點,故c的緊前工序為a,b,同樣d緊前工序也為a,b,與表 2給出工序關系不一致,故圖2不是所求統籌圖.在圖3中,工序c的起點為4,而結點4為a的終點,也為虛工序的終點,由虛工序的 特點,相當於將結點3合並到結點4,但並不等於結點3與結點4重合,也與將結點4合並到結點3有別,所以結點4也為b的終點,於是工序c的緊前工序為a和 b。
雖然圖3正確地反映出表2給出工序關系,但不滿足規劃3,於是虛設一個工程起點0和終點7以及四上虛工序,得圖4在一般的統籌圖 中,如有一個以上的起點,我們可以虛設另一個點,然後以該點為虛工序的起點,原起點為虛工的終點,引若干虛工序,即可將統籌圖化為一個起點.對於有一個以 上的終點的統籌圖,可以類似地化到一個終點。
進一步可以去掉不必要的虛工序,將圖4簡化為圖5。
圖4圖5
5、平行作業
如果有多個工序可以同時開工,而完工允許有先後,作業流程的這一環節稱為平行作業,顯見,平行作業最有利於縮短工程完工時間,所以只要有可能,應該盡量採用平行作業.下列給出了平行作業的畫法。
設某工程的工序明細表如表3所示,其統籌圖如圖6。
表6
工序工時緊前工序A4―B3AC5AD2AE2B,C,D
工程中各個環節上相對獨立的活動稱為工序。
如果一道工序的完工結點同時為另一道工序的開工結點,那麼這兩道工序稱為相鄰工序,且前者稱為後者的緊前工序,後者稱為前者的緊後工序。
圖6
在A完工後,B、C、D同時開工,並有一個公共的緊後工序E.此時按習慣畫法,在平行作業的各工序中將工時最長的工序選出一個來(本你只有C是工時最長的 工序),把這個工序對應的箭線按排在統籌圖平行作業環節的中間部位,箭頭直指緊後工序的箭尾結點.在平行作業中的其他各工序的箭頭結點後要添設虛工序對應 的箭線,虛箭線的箭頭直指緊後工序的箭尾結點。
6、交叉作業
如果某種任務是多次重復多道工序的作業,那麼可以把各次作業中的各道工序穿插起來進行。這樣的工作方式稱為交叉作業。交叉作業也非常有利於縮短工程完工時間,所以只要有可能,也應該盡量採用。
某農場有3000公頃土地,在夏收時同一塊地土上必須先割(a工序),再耕地(b工序),最後播種(c工序)。若各工序工期均需12天。統籌圖如圖7,夏收需36天完成,顯然趕為上時節。
圖7
實際上不可能等3000公頃全部收割完後再去耕地,同時另一作業隊收割另一部分,幾個工序交叉進行。如果將a=a1+a2,b=b1+b2,c=c1+c2,個工期為6天,各工序的相互關系如表4。此時統籌圖如圖8,夏收夏種需24天。
表4
工序a1a2b1b2c1c2緊前工序-a1a1a2,b1b1b2,c1
如果a=a1+a2+a3,b=b1+b2+b3,c=c1+c2+c3。各工期為4天,工序相互關系如表5,統籌圖如圖9:
表5
工序緊前工序工序緊前工序a1-b3a3,b2a2a1c1b1a3a2c2b2,c1b1a1c3b3,c2b2a2,b1
圖 9
此時統籌圖要復雜許多,但總工期縮短至20天,比沒有交叉作業需36天少近一半時間。
統籌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統籌法在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應用
施工組織設計是一種指導施工的技術經濟文件。為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必須從工程的全局出發,按照客觀的施工規律和當時、當地的具體條件,統籌考慮施工過程中人力、資金、材料、機械和施工方法等主要因素,對整個工程進度和資源消耗做出科學安排,這就是施工組織設計。它能保證工程在一定時空內實現有組織、有計劃、有秩序地實施,科學地安排和利用人力、物力,不出現冗員、窩工、物資設備閑滯等現象,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經濟效果,多快好省地完成建設任務。
市政建設工程量大,路線長,面積廣,涉及到社會各個方面、各個行業、千家萬戶,受周圍環境影響大,不可能預見到施工中的全部發展和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必須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不斷修改、完善,以保證施工順利進行。
統籌法是一項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方法,國外應用較廣泛。60年代初,華羅庚教授在我國推廣這項技術,取得了重大成果。統籌法在施工組織設計中有著重要作用。為了使施工人員更好地進行施工組織設計,本文如何著重介紹如何用網路圖來表達施工進度計劃。
網路圖又稱統籌圖,它是表示一項工程中各個環節或各個工序先後關系和所需時間的網狀圖。節點、箭線、由節點和箭線組成的線路是網路圖的3個要素。網路法是從工程實際出發繪制施工網路圖,分析各施工過程在網路中的地位,找出關鍵工序和關鍵線路,按照一定的目標,不斷調整網路,最後得出最優的施工進度方案。
要搞好施工組織進度計劃,必須做好以下工作:1.全面熟悉和認真審查圖紙,了解技術要求,摸清施工條件,做到心中有數。
2.確定工序名稱。
3.確定施工順序。
4.計算工程量。可按施工圖紙和各個工序范圍來計算工程量。若採用分段流水作業,還應分段計算工程量。
5.計算勞動力和機械台班用量。計算時,應根據已算出的工程量、現行定額和施工實際情況而定。
6.計算各工序的延續時間。
以上工作要認真完成,力求准確無誤,從而.保證施工進度計劃的可依性,確能起到正確指導施工的作用。
7.繪制網路圖。具有了前面6個條件後可以繪制網路草圖,獲得批准後再繪制正式網路圖。
(1)繪圖。繪制網路圖的繁簡程度,直接取決於工序劃分的粗細。供領導參考使用的網路圖,工序可劃分得粗一些,以使網路圖簡明、清晰,一目瞭然,便於抓關鍵;供具體指導施工的技術人員和生產調度人員使用的網路圖,工序劃分應當細一些,以便於及時發現問題,解決矛盾,正確指導施工。
對於比較復雜或工期較長的工程,網路圖也可分階段繪制,由粗略到細致逐步進行.先編制一個粗的網路圖(總網路圖),作為控制性的單位施工進度計劃;隨著工程的進展,再按分部工程、施工階段編制較細的網路圖(分網路圖)。在實際應用中,多採用雙代號網路圖(如圖1)。
(2)網路圖計算。
關鍵路線的計算通常不需要比較網路中所有路線的長度。通過工序的總時差就可以判斷出一道工序是不是關鍵工序,進而可以判斷出某條路線是不是關鍵路線。
某一工序的最早可能開工時間一與該工序相銜接的前導工序的最早可能開工時間與該前導工序持續時間之和。
某一工序當有多個與之相銜接的前導工序時,它的最早可能開工時間~該工序相銜接的各前導工序的最早可能開工時間與該前導工序相應的持續時間之和中的最大值。
某一工序最遲必須開工時間一該工序的後續工序最遲必須開工時間與該工序的持續時間之差。最遲必須開工時間受總工期的約束,而工序的最遲必須開工時間又受與它緊接的後續工序最遲必須開工時間的約束,因此各個工序必須開工時間是從最後一個工序開始,逆向箭頭方向連續計算的。
當我們逆著箭頭流向進行最遲必須開工時間計算時,常遇到與計算的工序相銜接的後續工序不止一個,而計算結果又不相同,這時應取其最小值。
總時差是最遲必須開工時間與最早可能開工時間的差值。當時差等於零時,說明這個工序只有一個開工時間,沒有任何機動的范圍,只能在規定的時間開工,並且要按規定的持續時間完工。這些工序稱為關鍵工序(見下圖)。
計劃的過程中,要用動態的觀點對待關鍵路線,經常注意主次矛盾的轉化,及時完善網路圖,如下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1,2)幾,4)(4,6)(6,7)總時差為零的工序,由它們組成的1一2一4一6一7是關鍵路線;工序(3,4)總時差為3天,當它的延續時間延長4天後,路線1一3一4一6一7也變成了關鍵路線(即兩條關鍵路線);當工序(3,4)延續時間延長5天,延長幅度大於其總時差時,關鍵路線1一2一4一6一7就變成了非關鍵路線。
必須注意,在同一個網路圖中,有時可能出現兩個以上的關鍵線路。這說明網路圖的關鍵工序多,機動餘地小。一般來說,計劃安排得越緊湊,關鍵線路就越多。同時還應注意,當採取有效措施之後,某些關鍵工序提前完工了,於是關鍵線路就可能發生轉移。反之,原來的非關鍵線路如果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其中某些非關鍵工序的完成時間推遲了,這條線路也可能轉化為關鍵線路。
8.網路優化。對已繪制好的網路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