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的序號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的序號

發布時間:2024-10-24 15:12:54

計算機網路及應用的目錄

1計算機網路概論
1.1計算機網路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第二代計算機---計算機網路階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20世紀6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國防部領導的遠景研究規劃局ARPA提出要研製一種嶄新的網路對付來自前蘇聯的核攻擊威脅。因為當時,傳統的電路交換的電信網雖已經四通八達,但戰爭期間,一旦正在通信的電路有一個交換機或鏈路被炸,則整個通信電路就要中斷,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迴電路,還必須重新撥號建立連接,這將要延誤一些時間。這個新型網路必須滿足一些基本要求:
1:不是為了打電話,而是用於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送。
2:能連接不同類型的計算機。
3:所有的網路節點都同等重要,這就大大提高了網路的生存性。
4:計算機在通信時,必須有迂迴路由。當鏈路或結點被破壞時,迂迴路由能使正在進行的通信自動地找到合適的路由。
5:網路結構要盡可能地簡單,但要非常可靠地傳送數據。
根據這些要求,一批專家設計出了使用分組交換的新型計算機網路。而且,用電路交換來傳送計算機數據,其線路的傳輸速率往往很低。因為計算機數據是突發式地出現在傳輸線路上的,比如,當用戶閱讀終端屏幕上的信息或用鍵盤輸入和編輯一份文件時或計算機正在進行處理而結果尚未返回時,寶貴的通信線路資源就被浪費了。
分組交換是採用存儲轉發技術。把欲發送的報文分成一個個的「分組」,在網路中傳送。分組的首部是重要的控制信息,因此分組交換的特徵是基於標記的。分組交換網由若干個結點交換機和連接這些交換機的鏈路組成。從概念上講,一個結點交換機就是一個小型的計算機,但主機是為用戶進行信息處理的,結點交換機是進行分組交換的。每個結點交換機都有兩組埠,一組是與計算機相連,鏈路的速率較低。一組是與高速鏈路和網路中的其他結點交換機相連。注意,既然結點交換機是計算機,那輸入和輸出埠之間是沒有直接連線的,它的處理過程是:將收到的分組先放入緩存,結點交換機暫存的是短分組,而不是整個長報文,短分組暫存在交換機的存儲器(即內存)中而不是存儲在磁碟中,這就保證了較高的交換速率。再查找轉發表,找出到某個目的地址應從那個埠轉發,然後由交換機構將該分組遞給適當的埠轉發出去。各結點交換機之間也要經常交換路由信息,但這是為了進行路由選擇,當某段鏈路的通信量太大或中斷時,結點交換機中運行的路由選擇協議能自動找到其他路徑轉發分組。通訊線路資源利用率提高:當分組在某鏈路時,其他段的通信鏈路並不被通信的雙方所佔用,即使是這段鏈路,只有當分組在此鏈路傳送時才被佔用,在各分組傳送之間的空閑時間,該鏈路仍可為其他主機發送分組。可見採用存儲轉發的分組交換的實質上是採用了在數據通信的過程中動態分配傳輸帶寬的策略。
1.1.1計算機網路的歷史
1.1.2現代網路結構的特點
1.1.3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趨勢
1.2計算機網路概念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1.3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
1.4計算機網路分類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的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的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氣)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要學習網路,首先就要了解的主要網路類型,分清哪些是我們初級學者必須掌握的,哪些是的主流網路類型。
1.4.1按拓撲結構分類
1.4.2按網路控制方式分類
1.4.3按網路作用范圍分類
1.4.4其他分類方式
思考題
2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
2.1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2.1.1層次結構
層次結構(hierarchy)
一種計算機操作系統的構成方法。
它是根據信息的類型、級別、優先順序等一組特定的規則排列的一群硬體或軟體項目。
這種結構的最大特點就是將一個大型復雜的系統分解成若干單向依賴的層次,從而確保程序的可靠性和易讀性,也便於人們對系統進行局部修改。
在面向對象編程中,hierarchy映射為父類和子類之間的關系。
UNIX操作系統就是採用層次結構實現結構設計
2.1.2網路協議
網路協議的定義: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例如,網路中一個微機用戶和一個大型主機的操作員進行通信,由於這兩個數據終端所用字元集不同,因此操作員所輸入的命令彼此不認識。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當然,對於不相容終端,除了需變換字元集字元外。其他特性,如顯示格式、行長、行數、屏幕滾動方式等也需作相應的變換。
2.1.3介面與服務的概念
2.1.4ISO/OSI參考模型
2.1.5TCP/IP體系結構
2.1.6TCP/IP與OSI/RM的比較
2.2數據通信基礎
2.2.1數字信號與模擬信號數字信號指幅度的取值是離散的,
數字信號指幅度的取值是離散的,幅值表示被限制在有限個數值之內。二進制碼就是一種數字信號。二進制碼受雜訊的影響小,易於有數字電路進行處理,所以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數字信號特點抗干擾能力強、無雜訊積累
在模擬通信中,為了提高信噪比,需要在信號傳輸過程中及時對衰減的傳輸信號進行放大,信號在傳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疊加上的雜訊也被同時放大。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加,雜訊累積越來越多,以致使傳輸質量嚴重惡化。
模擬信號是指信息參數在給定范圍內表現為連續的信號。 或在一段連續的時間間隔內,其代表信息的特徵量可以在任意瞬間呈現為任意數值的信號。
主要是與離散的數字信號相對的連續的信號。模擬信號分布於自然界的各個角落,如每天溫度的變化,而數字信號是人為的抽象出來的在幅度取值上不連續的信號。電學上的模擬信號主要是指幅度和相位都連續的電信號,此信號可以被模擬電路進行各種運算,如放大,相加,相
乘等。
模擬信號是指用連續變化的物理量表示的信息,其信號的幅度,或頻率,或相位隨時間作連續變化,如廣播的聲音信號,或圖像信號等。
2.2.2通信系統模型
2.2.3數據傳輸方式
2.2.4串列通信與並行通信
2.2.5數據通信方式
2.2.6信道及其傳輸特性
2.3傳輸介質
2.3.1雙絞線
2.3.2同軸電纜
2.3.3光纜
2.3.4自由空間
2.4多路復用技術
2.4.1頻分多路復用FDM技術
2.4.2時分多路復用TDM技術
2.4.3光波分多路復用WDM技術
2.5數據交換技術
2.5.1線路交換
2.5.2報文交換
2.5.3分組交換
2.6流量控制
2.6.1流量控制概述
2.6.2滑動窗口協議
2.7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議HDLC
2.7.1數據鏈路連接管理方式
2.7.2HDLC配置和數據傳輸工作方式
2.7.3HDLC幀格式
2.8網路層協議
2.8.1路由選擇
2.8.2IP技術
2.9IPv6
2.9.1IPv6的特點
2.9.2IPv6地址空間分配
2.9.3IPv6地址類型
2.9.4特殊IPv6地址
2.9.5IPv6地址表示法
2.9.6我國現有IPv6總數和分配
2.9.7從IPv4到IPv6的演進
2.9.8IPv6現有實驗網路
2.10運輸層協議
2.10.1UDP協議
2.10.2TCP協議
2.11客戶機/伺服器計算模式
2.11.1客戶機/伺服器計算模式的概念
2.11.2客戶機/伺服器應用方式思考題
3典型網路通信技術
3.1區域網
3.1.1區域網的特點
3.1.2區域網的分類
3.1.3區域網的組成
3.1.4區域網介質訪問控制方式
3.2乙太網
3.2.110Base5
3.2.210Base2
3.2.310BaseT
3.2.410BaseF
3.2.5100Mbps乙太網
3.2.61000Mbps乙太網
3.2.7萬兆乙太網
3.3FDDI網路
3.3.1FDDI的拓撲結構
3.3.2FDDI的工作原理
3.3.3FDDI的特點
3.3.4FDDI的應用環境
3.4幀中繼技術
3.4.1幀中繼技術簡介
3.4.2幀中繼的優點
3.4.3幀中繼的應用
3.5ATM技術
3.5.1ATM產生的背景
3.5.2ATM的基本原理
3.6虛擬區域網
3.6.1虛擬網路的基本概念
3.6.2虛擬區域網的實現技術
3.6.3虛擬網路的優點
3.7無線區域網
3.7.1無線區域網標准
3.7.2無線區域網的主要類型
3.7.3無線網路接入設備
3.7.4無線區域網的配置方式
3.7.5個人區域網
3.7.6無線區域網的應用
3.7.7無線區域網的發展趨勢
思考題
4計算機網路設備
4.1伺服器
4.1.1伺服器的性能特點
4.1.2伺服器的主要外觀特點
4.1.3伺服器的分類
4.2數據機
4.2.1數據機概述
4.2.2數據機分類
4.2.3傳輸協議
4.3網卡
4.3.1網卡的作用
4.3.2網卡的分類
4.4集線器
4.4.1集線器概述
4.4.2集線器的缺點
4.4.3集線器的分類
4.5交換機
4.5.1交換機概述
4.5.2交換機的特點
4.5.3交換機與集線器的區別
4.5.4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4.5.5交換機的分類
4.6路由器
4.6.1路由器概述
4.6.2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4.6.3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區別
4.6.4路由器的發展過程及趨勢
4.6.5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4.6.6路由器的分類
4.7防火牆
4.7.1防火牆概念
4.7.2防火牆的基本特徵
4.7.3防火牆的主要功能
4.7.4防火牆的分類
4.8計算機網路組成實例
4.8.1某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網路中心組網實例
4.8.2會議中心的無線組網實例
思考題
5計算機網路互連
5.1網路互連概述
5.1.1網路互連的必要性
5.1.2網路互連的基本原理
5.1.3網路互連的類型
5.1.4網路互連的方式
5.2網路互連設備
5.2.1中繼器
5.2.2網橋
5.2.3網關
5.2.4網路互連設備的比較
思考題
6網路操作系統
6.1操作系統及網路操作系統概述
6.1.1操作系統概述
6.1.2網路操作系統概述
6.2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
6.2.1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的發展與演變
6.2.2WindowsNT操作系統
6.2.3Windows2000操作系統
6.3Unix操作系統
6.3.1Unix操作系統的發展
6.3.2Unix操作系統組成和特點
6.3.3Unix操作系統的網路操作
6.4Linux操作系統
6.4.1Linux操作系統的發展
6.4.2Linux操作系統的特點和組成
6.5NetWare操作系統
6.5.1NetWare操作系統的發展
6.5.2NetWare操作系統的組成
6.5.3NetWare操作系統的特點
6.5.4IntranetWare操作系統
思考題
7互聯網
7.1Internet概述
7.1.1Internet概念
7.1.2Internet組成部分
7.1.3Internet主要功能
7.1.4Internet邏輯結構
7.1.5Internet的特點
7.2Internet發展歷程
7.3我國Internet發展
7.3.1發展歷程
7.3.2目前發展情況
7.4Internet工作模式
7.4.1C/S模式運作過程
7.4.2B/S模式
7.4.3C/S模式與B/S模式的比較
7.5Internet基本文件形式
7.5.1RFC及RFC編輯者
7.5.2RFC處理過程
7.5.3RFC分類
7.6Internet的組織和運營管理
7.6.1Internet管理者
7.6.2我國Internet管理者
7.7Internet提供的服務
7.7.1域名系統
7.7.2文件傳輸協議
7.7.3遠程登錄TELNET
7.7.4電子郵件
7.7.5超文本傳輸協議
7.7.6搜索引擎
7.7.7多媒體網路應用
7.7.8Internet其他服務
7.8Internet接入技術
7.8.1Internet骨幹網
7.8.2Internet接入網
7.8.3電話撥號接人
7.8.4專線接入
7.8.5ISDN接入
7.8.6xDSL接入
7.8.7HFC接入
7.8.8光纖接入
7.8.9無線接入
7.8.10電力線接入
7.9網路連接測試
7.10網路存儲
7.10.1SAS和NAS
7.10.2SAN存儲結構
思考題
8Intranet與Extranet
8.1Intranet概述
8.1.1Intranet的概念及發展
8.1.2Intranet使用的主要技術
8.1.3Intranet的特點
8.1.4Intranet功能與服務
8.2Intranet體系結構與組成
8.2.1Int.ranet體系結構
8.2.2Intranet網路組成
8.3Intranet中基於Web的資料庫應用
8.3.1Web資料庫應用的三層體系結構
8.3.2資料庫與Web的交互
8.4Extranet
8.4.1Extranet概述
8.4.2Internet與Intranet及Extranet的比較
思考題
9計算機網路安全與管理
9.1網路安全概述
9.1.1網路安全
9.1.2網路安全策略
9.1.3網路安全措施
9.2計算機網路的安全問題
9.2.1計算機網路遭受的威脅
9.2.2漏洞
9.3防火牆的基本技術
9.3.1包過濾(packetfiltering)技術
9.3.2代理服務(proxy)技術
9.3.3監測技術
9.3.4防火牆的配置和體系結構
9.4數據加密與隱藏技術
9.4.1加密/解密演算法和密鑰
9.4.2密碼體制
9.4.3數字簽名
9.4.4密鑰分配
9.4.5數據隱藏技術
9.5數字證書、數字認證與公鑰基礎設施
9.5.1數字證書
9.5.2數字認證
9.5.3公鑰基礎設施
9.6反病毒技術
9.6.1病毒概述
9.6.2常用反病毒技術
9.6.3網路病毒及其防治
9.7檢測技術
9.7.1檢測技術概述
9.7.2入侵檢測技術
9.7.3漏洞掃描技術
9.7.4入侵檢測和漏洞掃描系統模型
9.7.5檢測產品的部署
9.7.6入侵檢測系統的新發展
9.8無線區域網安全技術
9.8.1無線區域網的安全問題
9.8.2無線區域網安全技術
9.9其他安全技術
9.9.1IC卡技術
9.9.2面像識別技術
9.9.3網路欺騙技術
9.10網路管理
9.10.1網路管理概述
9.10.2網路管理的定義和目標
9.10.3網路管理的基本功能
9.10.4網路管理模型
9.10.5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NMP)
9.10.6公共管理信息服務/公共管理信息協議(CMIS/(2MIP)
9.10.7公共管理信息服務與協議(CMOT)
9.10.8區域網個人管理協議(LMMP)
9.10.9電信管理網路(TMN)
9.11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法律與道德規范
思考題
10網路系統集成、規劃與設計
10.1網路系統集成
10.2網路系統集成的目標方法和內容
10.2.1目標
10.2.2方法
10.2.3內容
10.3網路規劃與設計
10.3.1網路系統規劃及設計的一般步驟與原則
10.3.2需求分析及系統目標
10.3.3網路規劃方案
10.3.4網路系統性能的保證與評價
10.4網路系統設計範例介紹
思考題
參考文獻

⑵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和構成

(1)計算機網路的定義 : 利用通信線路和設備,將分散在不同地點、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按網路協議互相通信,在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控制下實現網路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換的系統。 網路是現代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結合的產物。

(2)主計算機、終端、通信處理機、通訊設備、集中器、信號變換器、通信線路、路由器。

⑶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如下:
計算機網路就是通過線路互連起來的、資質的計算機集合,確切的說就是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終端及其附屬設備用通信設備和通信線路連接起來,並配置網路軟體,以實現計算機資源共享的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的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的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我們所能看到的區域網主要是以雙絞線為代表傳輸介質的乙太網,那隻不過是我們所看到都基本上是企、事業單位的區域網,在網路發展的早期或在其它各行各業中,因其行業特點所採用的區域網也不一定都是乙太網,在區域網中常見的有:乙太網(Ethernet)、令牌網(Token Ring)、FDDI網、非同步傳輸模式網(ATM)等幾類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⑷ 計算機網路的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 1
1.1.1 計算機網路的形成 1
1.1.2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2
1.2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及分類 3
1.2.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 3
1.2.2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3
1.2.3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4
1.3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5
1.4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 5
1.5 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和標准化組織 9
1.5.1 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9
1.5.2 標准化組織與管理機構 12
1.6 計算機網路參考模型 14
1.6.1 OSI參考模型 14
1.6.2 TCP/IP參考模型 16
1.6.3 具有5層協議的體系結構 18
習題一 19
第2章 物理層 21
2.1 物理層的基本概念 21
2.1.1 物理層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務 21
2.1.2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24
2.2 物理層下的傳輸媒體 30
2.2.1 雙絞線 31
2.2.2 同軸電纜 31
2.2.3 光纜 32
2.2.4 地面微波傳輸 33
2.2.5 衛星通信 33
2.3 信道復用技術 34
2.3.1 頻分復用 34
2.3.2 波分復用 34
2.3.3 時分復用 35
2.3.4 碼分復用 36
2.4 數字傳輸技術 38
2.4.1 數據編碼技術 38
2.4.2 數據傳輸技術 43
2.4.3 數據交換技術 44
2.5 寬頻接入技術 49
2.6 物理層網路設備 51
習題二 51
第3章 數據鏈路層 53
3.1 數據鏈路層概述 53
3.1.1 數據鏈路層的基本概念 53
3.1.2 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功能 54
3.1.3 數據鏈路層提供的服務 55
3.1.4 數據幀 56
3.2 數據鏈路層的幾種技術 58
3.2.1 差錯控制技術 58
3.2.2 差錯控制的應用 64
3.2.3 流量控制技術 64
3.3 數據鏈路層協議 65
3.3.1 停止等待協議 65
3.3.2 滑動窗口協議 67
3.4 數據鏈路層設備 70
3.4.1 網橋 70
3.4.2 二層交換機 72
習題三 74
第4章 區域網與廣域網 76
4.1 區域網 76
4.1.1 區域網概述 76
4.1.2 區域網體系結構 82
4.2 乙太網 87
4.3 虛擬區域網 91
4.4 高速乙太網 94
4.5 廣域網 100
4.5.1 廣域網的標准協議介紹 101
4.5.2 HDLC協議 101
4.5.3 點對點協議 105
4.5.4 X.25協議的數據鏈路層 107
4.5.5 幀中繼的數據鏈路層 108
4.5.6 ATM的數據鏈路層 110
習題四 113
第5章 網路層 115
5.1 網路層的基本概念 115
5.1.1 網路層需要解決的問題 115
5.1.2 網路層的地位與功能 116
5.1.3 網路層提供的兩種服務 116
5.1.4 網路互連的基本概念 118
5.2 網際協議 118
5.2.1 IPv4 119
5.2.2 IP地址 119
5.2.3 ARP與RARP 125
5.2.4 劃分子網和構造超網 130
5.2.5 無分類域間路由選擇(CIDR)技術 138
5.2.6 網路地址轉換NAT技術 141
5.2.7 IP數據報與報頭格式 145
5.2.8 IP數據報的分片和重組 148
5.3 網際控制報文協議(ICMP) 151
5.3.1 ICMP的功能 152
5.3.2 ICMP報文的封裝 152
5.3.3 ICMP報文的類型 152
5.3.4 ICMP報文 155
5.4 路由技術基礎 159
5.4.1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159
5.4.2 路由器的結構 163
5.4.3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64
5.4.4 路由選擇策略 165
5.4.5 自治系統和層次路由選擇協議 167
5.4.6 內部網關協議RIP和OSPF 167
5.4.7 外部網關協議(BGP) 176
5.5 IP多播與IGMP 179
5.5.1 IP多播的基本概念 179
5.5.2 在區域網實現多播 181
5.5.3 IGMP和多播路由選擇協議 181
習題五 184
第6章 傳輸層 187
6.1 傳輸層概述 187
6.1.1 傳輸層的幾個概念 187
6.1.2 傳輸層的基本功能 191
6.1.3 TCP/IP體系結構中的傳輸層 194
6.2 傳輸控制協議(TCP) 195
6.2.1 TCP概述 195
6.2.2 TCP的連接 195
6.2.3 TCP的功能和特點 196
6.2.4 TCP報文 197
6.2.5 可靠傳輸的工作原理 200
6.2.6 TCP的連接與釋放 203
6.2.7 TCP的傳輸控制 206
6.2.8 TCP的流量控制 210
6.2.9 TCP的擁塞控制 211
6.3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216
6.3.1 UDP概述 216
6.3.2 UDP報文格式 217
6.4 運輸層的典型應用 219
6.4.1 幾個常用的TCP/IP命令 219
6.4.2 網路編程介面 221
習題六 232
第7章 應用層 234
7.1 應用層概述 234
7.1.1 應用層簡介 234
7.1.2 客戶/伺服器模型 235
7.1.3 TCP/IP應用層協議 236
7.2 域名系統 236
7.2.1 域名系統概述 236
7.2.2 網際網路的域名結構 237
7.2.3 域名伺服器和域名解析 238
7.3 萬維網(WWW) 245
7.3.1 WWW概述 245
7.3.2 統一資源定位地址(URL) 246
7.3.3 超文本傳送協議(HTTP) 247
7.3.4 通過Cookie實現用戶與伺服器的交互 255
7.3.5 Web代理伺服器和條件GET方法 256
7.3.6 HTML與網站設計 257
7.4 文件傳送協議(FTP) 260
7.4.1 FTP概述 260
7.4.2 FTP的工作過程 260
7.4.3 簡單文件傳送協議(TFTP) 264
7.5 遠程登錄協議(Telnet) 266
7.6 電子郵件(E-mail) 268
7.6.1 E-mail概述 268
7.6.2 E-mail的工作過程 269
7.6.3 簡單郵件傳送協議(SMTP) 270
7.6.4 郵件讀取協議POP3和IMAP 273
7.6.5 郵件報文格式 276
7.6.6 基於萬維網的電子郵件 278
7.7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 279
7.7.1 DHCP概述 279
7.7.2 DHCP的工作過程 280
7.7.3 DHCP的報文格式 281
習題七 284
第8章 網路管理 286
8.1 網路管理概述 286
8.1.1 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 286
8.1.2 網路管理的功能 287
8.2 網路管理模型 288
8.3 網際網路標準的管理框架 290
8.4 管理信息結構 291
8.5 管理信息庫 295
8.6 SNMP的協議數據單元與SNMP報文格式 297
習題八 302
第9章 網路安全 304
9.1 網路安全概述 304
9.2 密碼技術 309
9.3 認證 313
9.4 網路訪問控制 316
9.4.1 訪問控制技術 316
9.4.2 防火牆技術 317
9.4.3 防火牆配置案例分析 318
9.5 網路安全檢測 320
9.6 網際網路的層次安全技術 321
9.6.1 網際層安全協議 322
9.6.2 傳輸層安全協議SSL/TLS 323
9.6.3 應用層安全協議 325
習題九 327
第10章 網路新技術 329
10.1 無線網路 329
10.1.1 概述 330
10.1.2 無線區域網 332
10.1.3 無線個域網 336
10.1.4 無線城域網 337
10.2 多媒體網路 338
10.2.1 概述 338
10.2.2 流式存儲音頻/視頻 340
10.2.3 實時流協議 342
10.2.4 互動式音頻/視頻 344
10.3 下一代網際網路 351
10.3.1 創建IPv6的原因 351
10.3.2 IPv6的地址空間 353
10.3.3 IPv6分組的格式 356
10.3.4 網際報文控制協議(ICMPv6) 361
10.3.5 IPv4向IPv6過渡技術概述 364
10.3.6 IPv6的應用現狀 365
習題十 366
附錄A 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368
參考文獻 372

⑸ 計算機網路按其工作模式可以分為哪幾種

可分為:電路交換網,分組交換網,報文交換網。

其他分類
按照網路的傳輸技術:廣播式網路,點對點式網路。
根據其工作模式分為:對等網,客服機/伺服器網路。
按傳輸介質分為:有線網,光纖網,無線網。
按拓撲機構分為:星型,匯流排型,環型,樹型,網狀。
按通信距離分為:區域網(LocalAreaNetwork,LAN)、,廣域網(WideAreaNetwork,WAN)和城域網(MetropolitanAreaNetwork,MAN)。

計算機網路定義:
將分散在不同地點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用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連接起來,再配以相應的網路軟體,以實現數據傳輸和資源共享的集合。

⑹ 計算機網路知識點

一、計算機網路概述

1.1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按照網路的作用范圍:廣域網(WAN)、城域網(MAN)、區域網(LAN);

按照網路使用者:公用網路、專用網路。

1.2 計算機網路的層次結構

TCP/IP四層模型與OSI體系結構對比:

1.3 層次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

各層之間是相互獨立的;

每一層需要有足夠的靈活性;

各層之間完全解耦。

1.4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

速率:bps=bit/s 時延:發送時延、傳播時延、排隊時延、處理時延 往返時間RTT:數據報文在端到端通信中的來回一次的時間。

二、物理層

物理層的作用:連接不同的物理設備,傳輸比特流。該層為上層協議提供了一個傳輸數據的可靠的物理媒體。簡單的說,物理層確保原始的數據可在各種物理媒體上傳輸。

物理層設備:

中繼器【Repeater,也叫放大器】:同一區域網的再生信號;兩埠的網段必須同一協議;5-4-3規程:10BASE-5乙太網中,最多串聯4個中繼器,5段中只能有3個連接主機;

集線器:同一區域網的再生、放大信號(多埠的中繼器);半雙工,不能隔離沖突域也不能隔離廣播域。

信道的基本概念:信道是往一個方向傳輸信息的媒體,一條通信電路包含一個發送信道和一個接受信道。

單工通信信道:只能一個方向通信,沒有反方向反饋的信道;

半雙工通信信道:雙方都可以發送和接受信息,但不能同時發送也不能同時接收;

全雙工通信信道:雙方都可以同時發送和接收。

三、數據鏈路層

3.1 數據鏈路層概述

數據鏈路層在物理層提供的服務的基礎上向網路層提供服務,其最基本的服務是將源自網路層來的數據可靠地傳輸到相鄰節點的目標機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質上提供可靠的傳輸。

該層的作用包括: 物理地址定址、數據的成幀、流量控制、數據的檢錯、重發 等。

有關數據鏈路層的重要知識點:

數據鏈路層為網路層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

基本數據單位為幀;

主要的協議:乙太網協議;

兩個重要設備名稱:網橋和交換機。

封裝成幀:「幀」是 數據鏈路層 數據的基本單位:

透明傳輸:「透明」是指即使控制字元在幀數據中,但是要當做不存在去處理。即在控制字元前加上轉義字元ESC。

3.2 數據鏈路層的差錯監測

差錯檢測:奇偶校驗碼、循環冗餘校驗碼CRC

奇偶校驗碼–局限性:當出錯兩位時,檢測不到錯誤。

循環冗餘檢驗碼:根據傳輸或保存的數據而產生固定位數校驗碼。

3.3 最大傳輸單元MTU

最大傳輸單元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數據鏈路層的數據幀不是無限大的,數據幀長度受MTU限制.

路徑MTU:由鏈路中MTU的最小值決定。

3.4 乙太網協議詳解

MAC地址:每一個設備都擁有唯一的MAC地址,共48位,使用十六進製表示。

乙太網協議:是一種使用廣泛的區域網技術,是一種應用於數據鏈路層的協議,使用乙太網可以完成相鄰設備的數據幀傳輸:

區域網分類:

Ethernet乙太網IEEE802.3:

乙太網第一個廣泛部署的高速區域網

乙太網數據速率快

乙太網硬體價格便宜,網路造價成本低

乙太網幀結構:

類型:標識上層協議(2位元組)

目的地址和源地址:MAC地址(每個6位元組)

數據:封裝的上層協議的分組(46~1500位元組)

CRC:循環冗餘碼(4位元組)

乙太網最短幀:乙太網幀最短64位元組;乙太網幀除了數據部分18位元組;數據最短46位元組;

MAC地址(物理地址、區域網地址)

MAC地址長度為6位元組,48位;

MAC地址具有唯一性,每個網路適配器對應一個MAC地址;

通常採用十六進製表示法,每個位元組表示一個十六進制數,用 - 或 : 連接起來;

MAC廣播地址:FF-FF-FF-FF-FF-FF。

四、網路層

網路層的目的是實現兩個端系統之間的數據透明傳送,具體功能包括定址和路由選擇、連接的建立、保持和終止等。數據交換技術是報文交換(基本上被分組所替代):採用儲存轉發方式,數據交換單位是報文。

網路層中涉及眾多的協議,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協議,也是TCP/IP的核心協議——IP協議。IP協議非常簡單,僅僅提供不可靠、無連接的傳送服務。IP協議的主要功能有:無連接數據報傳輸、數據報路由選擇和差錯控制。

與IP協議配套使用實現其功能的還有地址解析協議ARP、逆地址解析協議RARP、網際網路報文協議ICMP、網際網路組管理協議IGMP。具體的協議我們會在接下來的部分進行總結,有關網路層的重點為:

1、網路層負責對子網間的數據包進行路由選擇。此外,網路層還可以實現擁塞控制、網際互連等功能;

2、基本數據單位為IP數據報;

3、包含的主要協議:

IP協議(Internet Protocol,網際網路互聯協議);

ICMP協議(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網際網路控制報文協議);

ARP協議(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

RARP協議(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協議)。

4、重要的設備:路由器。

路由器相關協議

4.1 IP協議詳解

IP網際協議是 Internet 網路層最核心的協議。虛擬互聯網路的產生:實際的計算機網路錯綜復雜;物理設備通過使用IP協議,屏蔽了物理網路之間的差異;當網路中主機使用IP協議連接時,無需關注網路細節,於是形成了虛擬網路。

IP協議使得復雜的實際網路變為一個虛擬互聯的網路;並且解決了在虛擬網路中數據報傳輸路徑的問題。

其中,版本指IP協議的版本,佔4位,如IPv4和IPv6;首部位長度表示IP首部長度,佔4位,最大數值位15;總長度表示IP數據報總長度,佔16位,最大數值位65535;TTL表示IP數據報文在網路中的壽命,佔8位;協議表明IP數據所攜帶的具體數據是什麼協議的,如TCP、UDP。

4.2 IP協議的轉發流程

4.3 IP地址的子網劃分

A類(8網路號+24主機號)、B類(16網路號+16主機號)、C類(24網路號+8主機號)可以用於標識網路中的主機或路由器,D類地址作為組廣播地址,E類是地址保留。

4.4 網路地址轉換NAT技術

用於多個主機通過一個公有IP訪問訪問互聯網的私有網路中,減緩了IP地址的消耗,但是增加了網路通信的復雜度。

NAT 工作原理:

從內網出去的IP數據報,將其IP地址替換為NAT伺服器擁有的合法的公共IP地址,並將替換關系記錄到NAT轉換表中;

從公共互聯網返回的IP數據報,依據其目的的IP地址檢索NAT轉換表,並利用檢索到的內部私有IP地址替換目的IP地址,然後將IP數據報轉發到內部網路。

4.5 ARP協議與RARP協議

地址解析協議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為網卡(網路適配器)的IP地址到對應的硬體地址提供動態映射。可以把網路層32位地址轉化為數據鏈路層MAC48位地址。

ARP 是即插即用的,一個ARP表是自動建立的,不需要系統管理員來配置。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協議指逆地址解析協議,可以把數據鏈路層MAC48位地址轉化為網路層32位地址。

4.6 ICMP協議詳解

網際控制報文協議(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可以報告錯誤信息或者異常情況,ICMP報文封裝在IP數據報當中。

ICMP協議的應用:

Ping應用:網路故障的排查;

Traceroute應用:可以探測IP數據報在網路中走過的路徑。

4.7網路層的路由概述

關於路由演算法的要求:正確的完整的、在計算上應該盡可能是簡單的、可以適應網路中的變化、穩定的公平的。

自治系統AS: 指處於一個管理機構下的網路設備群,AS內部網路自治管理,對外提供一個或多個出入口,其中自治系統內部的路由協議為內部網關協議,如RIP、OSPF等;自治系統外部的路由協議為外部網關協議,如BGP。

靜態路由: 人工配置,難度和復雜度高;

動態路由:

鏈路狀態路由選擇演算法LS:向所有隔壁路由發送信息收斂快;全局式路由選擇演算法,每個路由器計算路由時,需構建整個網路拓撲圖;利用Dijkstra演算法求源端到目的端網路的最短路徑;Dijkstra(迪傑斯特拉)演算法

距離-向量路由選擇演算法DV:向所有隔壁路由發送信息收斂慢、會存在迴路;基礎是Bellman-Ford方程(簡稱B-F方程);

4.8 內部網關路由協議之RIP協議

路由信息協議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應用層】,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演算法,較小的AS(自治系統),適合小型網路;RIP報文,封裝進UDP數據報。

RIP協議特性:

RIP在度量路徑時採用的是跳數(每個路由器維護自身到其他每個路由器的距離記錄);

RIP的費用定義在源路由器和目的子網之間;

RIP被限制的網路直徑不超過15跳;

和隔壁交換所有的信息,30主動一次(廣播)。

4.9 內部網關路由協議之OSPF協議

開放最短路徑優先協議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網路層】,基於鏈路狀態的路由選擇演算法(即Dijkstra演算法),較大規模的AS ,適合大型網路,直接封裝在IP數據報傳輸。

OSPF協議優點:

安全;

支持多條相同費用路徑;

支持區別化費用度量;

支持單播路由和多播路由;

分層路由。

RIP與OSPF的對比(路由演算法決定其性質):

4.10外部網關路由協議之BGP協議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邊際網關協議【應用層】:是運行在AS之間的一種協議,尋找一條好路由:首次交換全部信息,以後只交換變化的部分,BGP封裝進TCP報文段.

五、傳輸層

第一個端到端,即主機到主機的層次。傳輸層負責將上層數據分段並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傳輸。此外,傳輸層還要處理端到端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問題。

傳輸層的任務是根據通信子網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網路資源,為兩個端系統的會話層之間,提供建立、維護和取消傳輸連接的功能,負責端到端的可靠數據傳輸。在這一層,信息傳送的協議數據單元稱為段或報文。

網路層只是根據網路地址將源結點發出的數據包傳送到目的結點,而傳輸層則負責將數據可靠地傳送到相應的埠。

有關網路層的重點:

傳輸層負責將上層數據分段並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傳輸以及端到端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問題;

包含的主要協議:TCP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UDP協議(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

重要設備:網關。

5.1 UDP協議詳解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戶數據報協議),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協議。

UDP協議的特點:

UDP是無連接協議;

UDP不能保證可靠的交付數據;

UDP是面向報文傳輸的;

UDP沒有擁塞控制;

UDP首部開銷很小。

UDP數據報結構:

首部:8B,四欄位/2B【源埠 | 目的埠 | UDP長度 | 校驗和】 數據欄位:應用數據

5.2 TCP協議詳解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傳輸控制協議),是計算機網路中非常復雜的一個協議。

TCP協議的功能:

對應用層報文進行分段和重組;

面向應用層實現復用與分解;

實現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擁塞控制;

傳輸層定址;

對收到的報文進行差錯檢測(首部和數據部分都檢錯);

實現進程間的端到端可靠數據傳輸控制。

TCP協議的特點:

TCP是面向連接的協議;

TCP是面向位元組流的協議;

TCP的一個連接有兩端,即點對點通信;

TCP提供可靠的傳輸服務;

TCP協議提供全雙工通信(每條TCP連接只能一對一);

5.2.1 TCP報文段結構:

最大報文段長度:報文段中封裝的應用層數據的最大長度。

TCP首部:

序號欄位:TCP的序號是對每個應用層數據的每個位元組進行編號

確認序號欄位:期望從對方接收數據的位元組序號,即該序號對應的位元組尚未收到。用ack_seq標識;

TCP段的首部長度最短是20B ,最長為60位元組。但是長度必須為4B的整數倍

TCP標記的作用:

5.3 可靠傳輸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不可靠傳輸信道在數據傳輸中可能發生的情況:比特差錯、亂序、重傳、丟失

基於不可靠信道實現可靠數據傳輸採取的措施:

差錯檢測:利用編碼實現數據包傳輸過程中的比特差錯檢測 確認:接收方向發送方反饋接收狀態 重傳:發送方重新發送接收方沒有正確接收的數據 序號:確保數據按序提交 計時器:解決數據丟失問題;

停止等待協議:是最簡單的可靠傳輸協議,但是該協議對信道的利用率不高。

連續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自動重傳請求)協議:滑動窗口+累計確認,大幅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5.3.1TCP協議的可靠傳輸

基於連續ARQ協議,在某些情況下,重傳的效率並不高,會重復傳輸部分已經成功接收的位元組。

5.3.2 TCP協議的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讓發送方發送速率不要太快,TCP協議使用滑動窗口實現流量控制。

5.4 TCP協議的擁塞控制

擁塞控制與流量控制的區別:流量控制考慮點對點的通信量的控制,而擁塞控制考慮整個網路,是全局性的考慮。擁塞控制的方法:慢啟動演算法+擁塞避免演算法。

慢開始和擁塞避免:

【慢開始】擁塞窗口從1指數增長;

到達閾值時進入【擁塞避免】,變成+1增長;

【超時】,閾值變為當前cwnd的一半(不能<2);

再從【慢開始】,擁塞窗口從1指數增長。

快重傳和快恢復:

發送方連續收到3個冗餘ACK,執行【快重傳】,不必等計時器超時;

執行【快恢復】,閾值變為當前cwnd的一半(不能<2),並從此新的ssthresh點進入【擁塞避免】。

5.5 TCP連接的三次握手(重要)

TCP三次握手使用指令:

面試常客:為什麼需要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戶發送請求,此時伺服器知道客戶能發;

第二次握手:伺服器發送確認,此時客戶知道伺服器能發能收;

第三次握手:客戶發送確認,此時伺服器知道客戶能收。

建立連接(三次握手):

第一次: 客戶向伺服器發送連接請求段,建立連接請求控制段(SYN=1),表示傳輸的報文段的第一個數據位元組的序列號是x,此序列號代表整個報文段的序號(seq=x);客戶端進入 SYN_SEND (同步發送狀態);

第二次: 伺服器發回確認報文段,同意建立新連接的確認段(SYN=1),確認序號欄位有效(ACK=1),伺服器告訴客戶端報文段序號是y(seq=y),表示伺服器已經收到客戶端序號為x的報文段,准備接受客戶端序列號為x+1的報文段(ack_seq=x+1);伺服器由LISTEN進入SYN_RCVD (同步收到狀態);

第三次: 客戶對伺服器的同一連接進行確認.確認序號欄位有效(ACK=1),客戶此次的報文段的序列號是x+1(seq=x+1),客戶期望接受伺服器序列號為y+1的報文段(ack_seq=y+1);當客戶發送ack時,客戶端進入ESTABLISHED 狀態;當服務收到客戶發送的ack後,也進入ESTABLISHED狀態;第三次握手可攜帶數據;

5.6 TCP連接的四次揮手(重要)

釋放連接(四次揮手)

第一次: 客戶向伺服器發送釋放連接報文段,發送端數據發送完畢,請求釋放連接(FIN=1),傳輸的第一個數據位元組的序號是x(seq=x);客戶端狀態由ESTABLISHED進入FIN_WAIT_1(終止等待1狀態);

第二次: 伺服器向客戶發送確認段,確認字型大小段有效(ACK=1),伺服器傳輸的數據序號是y(seq=y),伺服器期望接收客戶數據序號為x+1(ack_seq=x+1);伺服器狀態由ESTABLISHED進入CLOSE_WAIT(關閉等待);客戶端收到ACK段後,由FIN_WAIT_1進入FIN_WAIT_2;

第三次: 伺服器向客戶發送釋放連接報文段,請求釋放連接(FIN=1),確認字型大小段有效(ACK=1),表示伺服器期望接收客戶數據序號為x+1(ack_seq=x+1);表示自己傳輸的第一個位元組序號是y+1(seq=y+1);伺服器狀態由CLOSE_WAIT 進入 LAST_ACK (最後確認狀態);

第四次: 客戶向伺服器發送確認段,確認字型大小段有效(ACK=1),表示客戶傳輸的數據序號是x+1(seq=x+1),表示客戶期望接收伺服器數據序號為y+1+1(ack_seq=y+1+1);客戶端狀態由FIN_WAIT_2進入TIME_WAIT,等待2MSL時間,進入CLOSED狀態;伺服器在收到最後一次ACK後,由LAST_ACK進入CLOSED;

為什麼需要等待2MSL?

最後一個報文沒有確認;

確保發送方的ACK可以到達接收方;

2MSL時間內沒有收到,則接收方會重發;

確保當前連接的所有報文都已經過期。

六、應用層

為操作系統或網路應用程序提供訪問網路服務的介面。應用層重點:

數據傳輸基本單位為報文;

包含的主要協議:FTP(文件傳送協議)、Telnet(遠程登錄協議)、DNS(域名解析協議)、SMTP(郵件傳送協議),POP3協議(郵局協議),HTTP協議(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6.1 DNS詳解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統)【C/S,UDP,埠53】:解決IP地址復雜難以記憶的問題,存儲並完成自己所管轄范圍內主機的 域名 到 IP 地址的映射。

域名解析的順序:

【1】瀏覽器緩存,

【2】找本機的hosts文件,

【3】路由緩存,

【4】找DNS伺服器(本地域名、頂級域名、根域名)->迭代解析、遞歸查詢。

IP—>DNS服務—>便於記憶的域名

域名由點、字母和數字組成,分為頂級域(com,cn,net,gov,org)、二級域(,taobao,qq,alibaba)、三級域(www)(12-2-0852)

6.2 DHCP協議詳解

DHCP(Dynamic Configuration Protocol:動態主機設置協議):是一個區域網協議,是應用UDP協議的應用層協議。作用:為臨時接入區域網的用戶自動分配IP地址。

6.3 HTTP協議詳解

文件傳輸協議(FTP):控制連接(埠21):傳輸控制信息(連接、傳輸請求),以7位ASCII碼的格式。整個會話期間一直打開。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TCP,埠80】:是可靠的數據傳輸協議,瀏覽器向伺服器發收報文前,先建立TCP連接,HTTP使用TCP連接方式(HTTP自身無連接)。

HTTP請求報文方式:

GET:請求指定的頁面信息,並返回實體主體;

POST:向指定資源提交數據進行處理請求;

DELETE:請求伺服器刪除指定的頁面;

HEAD:請求讀取URL標識的信息的首部,只返回報文頭;

OPETION:請求一些選項的信息;

PUT:在指明的URL下存儲一個文檔。

6.3.1 HTTP工作的結構

6.3.2 HTTPS協議詳解

HTTPS(Secure)是安全的HTTP協議,埠號443。基於HTTP協議,通過SSL或TLS提供加密處理數據、驗證對方身份以及數據完整性保護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Royalic/article/details/119985591

⑺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網路基礎11.1 計算機網路概述11.1.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11.1.2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過程11.1.3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21.2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與服務61.2.1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61.2.2 計算機網路的服務71.2.3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71.2.4 按網路結構分類81.3 網路的拓撲結構91.3.1 網路拓撲的定義91.3.2 網路拓撲結構的分類及其特點91.4 計算機網路的應用與發展101.4.1 計算機網路的應用101.4.2 計算機網路帶來的問題111.4.3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11習題一12第2章 數據通信基礎142.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142.1.1 數據和信號142.1.2 數據通信142.1.3 信道、帶寬、數據傳輸速率142.1.4 數據的傳輸方式162.2 數據傳輸技術162.2.1 基帶傳輸162.2.2 頻帶傳輸162.2.3 寬頻傳輸172.2.4 串列通行與並行通信172.2.5 同步技術172.3 多路復用技術172.3.1 頻分多路復用FDM182.3.2 時分多路復用TDM182.3.3 波分多路復用 WDM182.4 數據交換技術192.4.1 電路交換192.4.2 報文交換202.4.3 分組交換202.4.4 信元交換212.5 差錯控制技術232.5.1 差錯產生的原因與差錯類型232.5.2 誤碼率232.5.3 檢錯碼與糾錯碼232.5.4 常用檢錯碼242.5.5 差錯控制機制242.5.6 數據編碼調制技術25習題二25第3章 網路體系結構273.1 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273.1.1 基本概念273.1.2 層次結構283.2OSI 參考模型283.2.1OSI 模型的分層原則293.2.2OSI 模型各層的基本功能293.3TCP/IP 模型313.4 網路標准化組織333.4.1 標準的重要性333.4.2 標准化組織33習題三34第4章 網路協議與應用354.1 網路協議354.1.1 應用層協議354.1.2 傳輸層協議394.1.3 網路層協議414.1.4 數據鏈路層協議494.2 其他網路通信協議494.2.1 IPX/SPX協議494.2.2 NetBEUI協議50習題四50第5章 計算機網路設備525.1 傳輸介質525.1.1 雙絞線及相關製作工具525.1.2 同軸電纜555.1.3 光纖565.2 網卡575.2.1 網卡的分類575.2.2 網卡的選購585.3 中繼器585.4 集線器595.4.1 集線器概述595.4.2 集線器的分類605.4.3 集線器的選購605.5 網橋615.5.1 網橋概述615.5.2 網橋的分類615.5.3 網橋與中繼器的比較625.6 交換機625.6.1 交換機概述625.6.2 交換機的工作原理645.6.3 交換機技術655.6.4 交換機的分類655.6.5 交換機的選購685.6.6 交換機配置概述695.6.7 交換機與集線器的比較725.7 路由器735.7.1 路由器概述735.7.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745.7.3 路由器的分類745.7.4 路由器的選購755.7.5 路由器和交換機的比較765.8 網關765.8.1 網關概述765.8.2 網關分類775.9 網路設備綜合785.9.1 網路設備埠類型785.9.2 交換機之間的連接795.9.3 單播/多播/廣播835.9.4 網路設備經典比喻 84習題五84第6章 區域網技術866.1 IEEE 802標准系列866.2 乙太網(IEEE 802.3)標准876.2.1 乙太網和OSI模型876.2.2 CSMA/CD的工作原理876.2.3 收發器896.2.4 乙太網的工作原理906.3 無線區域網通信916.3.1 WLAN的技術標

⑻ 計算機網路中,什麼叫網路號和主機號

1. 為了確定某個計算機的網路號,需將該計算機的IP地址與子網掩碼進行按位與操作。
2. 首先,將IP地址和子網掩碼轉換為二進制形式。以IP地址201.120.17.8和子網掩碼255.255.255.0為例:
- IP地址二進制:11001001.01111000.00010001.00001000
- 子網掩碼二進制: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3. 進行按位與操作:
- 網路號二進制:11001001.01111000.00010001.00000000
- 網路號十進制:201.120.17.0
4. 因此,該計算機的網路號是201.120.17.0。
5. 網路號和主機號是IP地址的兩個組成部分。網路號用於標識不同的網路,而主機號用於標識同一網路中的不同設備。
6. 在IPv4地址中,網路號和主機號的位數是預先定義的。A類網路使用最高8位作為網路號,B類網路使用前16位作為網路號,C類網路使用前24位作為網路號。
7. 計算網路號和主機號的過程如下:
- 將IP地址和子網掩碼轉換為二進制形式。
- 與子網掩碼進行按位與操作得到網路號。
- 對網路號取反得到子網掩碼,再與IP地址進行按位與操作得到主機號。
8. 子網劃分和子網掩碼的計算是為了更有效地使用IP地址空間,適應不同規模的物理網路,並實現網路的層次結構。子網掩碼通過將IP地址的主機號部分進一步劃分為子網號和主機號,使得一個IP地址能夠標識更細分的網路。
9. IP地址的網路號和主機號位數是根據IP地址的類別預先確定的。為了明確區分網路號和主機號,引入了子網掩碼,它是一個32位的二進制數字,左邊是網路位,用二進制數字「1」表示,右邊是主機位,用二進制數字「0」表示。
10. 假設IP地址為「192.168.1.1」,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其中「1」有24個,表示IP地址左邊的24位是網路號;「0」有8個,表示IP地址右邊的8位是主機號。這樣的配置確保了子網掩碼能夠明確指出IP地址中的網路號和主機號部分,對於基於TCP/IP協議的網路至關重要。

⑼ 計算機網路概述

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l計算機網路是一組自治計算機互連的集合

2.計算機的基本功能 

資源共享,分布槐桐盯式處理與負載均衡, 綜合信息服務

3. 計算機網路的演進

4. 計算機的網路類型

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通常指幾千米以內的,可以通過某種介質互聯的計算機、列印機、modem或其他設備的集合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城域網,MAN覆蓋范圍為中等規模,介於鉛和區域網和廣域網之間,通常是在一個城市內的網路連接(距離為10KM)

WAN(Wide Area NetWork)廣域網分布式距離遠,他通過各種類型的串列連接,以便在更大的地區區域內實現接入

5. 網路拖結構

6.電路交換與分組

電路交換: 基於電話網的電路交換

優點:延時小、透明傳輸。

缺點:帶寬固定,網路資源利用率低,初始連接建立慢

什麼是透明傳輸:透明傳輸是指不管所傳數據是什麼樣的比特組合,都應當能夠在鏈路上傳送。當所傳數據中的比特組合恰巧與某一個控制信息完全一樣時,就必須採取適當的措施,使接收方不會將這樣的數據誤認為是某種控制信息。這樣才能保證 數據鏈路層 的傳輸是透明的。

分組交換:以分組為單位存儲轉發

優點:多路復用,網路資源利用率高

缺點:延時打,實用性差,設備功能復雜

7.衡量計算機網路的主要標准

·帶寬

描述在一定時間范圍內能夠從一個節點傳送到另一個節點的數據量,通常以bps為單位

·延時

描述網路上數據從一個節點傳送到另一個節點所經歷的時間

計算機網路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綜合信息服務、負載均衡與分布式處理等基本功能

計算機網路的類型可以按照地域、拓撲結構、數據交換的形式及網路組件等不同類型進行分類

衡量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輪慧有很多種,其中帶寬和延遲最為重要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的定義的序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顯示wifi無網路連接怎麼辦 瀏覽:601
未來5g網路選用什麼路由器 瀏覽:937
手機網路到了外地為什麼會卡 瀏覽:790
無線網路燈不亮是因為什麼 瀏覽:648
nova75g網路設置方法 瀏覽:316
網路流怎麼用 瀏覽:155
蘋果手機怎麼讓網路更強 瀏覽:706
馬自達公司的網路是什麼 瀏覽:764
新鄉網路營銷推薦 瀏覽:38
電子健康網路老是響應超時怎麼辦 瀏覽:598
千兆網路速度不限速設置 瀏覽:763
全國哪個學校網路安全學科好 瀏覽:928
電腦端千牛訂單打開網路很差是什麼原因 瀏覽:603
怎麼關掉蘋果網路提示 瀏覽:769
哪個網路電話可以不顯示自己號 瀏覽:88
違反網路安全法第44條處多少罰款 瀏覽:758
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 瀏覽:339
怎麼才能找到你用的網路的密碼 瀏覽:103
長城電視怎麼連接手機網路 瀏覽:413
三室一廳無線網路方案 瀏覽:75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