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業單位考試的計算機(網路管理)類包括哪些
計算機(大類)類 計算機及應用、計算機情報、計算機應用與維護、計算機原理與維修、計算機輔助制圖、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組織與系統結構、計算機器件與設備、計算機科學理論、計算機通信、計算機控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工程、計算機教育、計算機信息管理與計算機系統、計算機應用與信息管理、計算機技術與維修、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安全、
計算機(軟體)類 計算數學及其應用軟體、信息與計算科學、計算機軟體、計算機(軟體)、計算機軟體及應用、計算機軟體與科學、軟體工程、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
計算機(網路管理)類 計算機網路工程、圖文信息與網路技術、計算機網路、多媒體與網路技術、計算機信息與網路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網路工程技術、計算機網路管理、計算機應用與網路管理、計算機網路與信息管理、計算機網路及電子商務、計算機網路及多媒體應用、信息管理與網路技術、信息工程與網路技術、信息與網路技術、網路技術與信息處理、網路工程、網路傳播、通信與網路技術、網路安全、網路監察
以上是專業目錄,供你參考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事業單位考試信息匯總::zgsydw./
具體考試內容:
1、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歷史唯物主義。
2、 *** 思想概論: *** 思想形成與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 理論、「 *** 」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4、當代中國的 *** 與政治:中國的國體與政體、中央 *** 與地方 *** 、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務。
5、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價值取向、道德修養、行為規范。
6、法律知識:法學基礎理論、憲法、刑法、民法、商法、經濟法、行政法及行政訴訟法等(報考全省法院、檢察院系統法律專業職位的加試內容,包括上述范圍及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知識)。
7、語文基礎知識和公文寫作:漢字、詞彙、語法、修辭、文學常識,黨政機關公文基本知識、常用公文寫作、常用事務文書寫作、公文處理。
8、經濟知識和科技知識:微觀經濟、宏觀經濟、國際經濟、金融經濟、產業經濟,科技創新、科學前沿、科技常識。
9、歷史知識: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現代史。
10、其他知識:最新的時政知識。
行測:言語理解,邏輯分析,數量關系,資料分析,常識部分,其中常識部分部分包括公共基礎的知識點,但並不是全部。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計算機網路工程、圖文信息與網路技術、計算機網路、多媒體與網路技術、計算機信息與網路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網路工程技術、計算機網路管理、計算機應用與網路管理、計算機網路與信息管理、計算機網路及電子商務、計算機網路及多媒體應用、信息管理與網路技術、信息工程與網路技術、信息與網路技術、網路技術與信息處理、網路工程、網路傳播、通信與網路技術、網路安全、網路監察 信息安全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親,你可以到【中公事業單位網站】---》【考試題庫】----》【專業知識】有詳細的計算機題目。希望能夠幫到你。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一、計算機網路的概念 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 備和線路由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的系統。 [要求學生總結]從定義中看出涉及到三個方面的問題: (1)至少兩台計算機互聯。 (2)通信設備與介質。 (3)網路軟體,通信協議和NOS 每一個廠商所製作的網路設備都有所區別, 為了使他們之間可以進行通信,相互之間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 即協議表示。 二、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組成。 1、網路硬體 連接設備伺服器具工作站工作站工作站 (1) 伺服器(server):是整個網路的核心,在管理網路的同時, 也為網路用戶服務,根據功能不同,又可分為文件伺服器, 列印伺服器、通信伺服器、備份伺服器, 它實際上是一台配置比較好的計算機。 (2) 工作(workstation):連接到網路伺服器上的計算機, 可以實現資源共享。 (3) 外圍設備:用於將伺服器和工作站連接的設備。起通信作用。 2、網路軟體:對硬體進行全面的管理使實現通信和資源共享。 (1)網路操作系統 (2)網路通信軟體 三、計算機網路的作用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數據通信 (2) 對分散對象的實時集中控制與管理功能 在各種信息管理系統中都要進行資料庫集中管理, 如各種網路版的信息決策系統,及C/S,B/S結構的應用, 常見於企業(INTRANET)信息管理, *** 機構的辦公自動化中。 3)資源共享功能 文件,列印,數據,應用軟體共享服務,可以建立通信服務, 傳真服務等。 (4)均衡負荷與分布式處理功能 在分布式下操作系統管理下將一個大任務分解成一個個小任務, 分散到網上不同計算機上執行。 (5)綜合信息服務功能 ,電子郵件,BBS,電子商務,虛擬社區,大學, 遠程登錄,聯機會議。 四、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到今已是第四代,早期的計算機高度集中, 都是放在一個大房子里,後來出現了分時和批處理, 20世紀50年代出現了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1、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以單個計算機聯住多個終端組成的,如美國的飛機訂票系統。 2、第二代計算機網路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多個主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 這樣的多個主計算機都是具有自主處理能力的, 它們之間不存在主從關系, 主樣的多個主計算機互聯的網路才是目前常稱的計算機網路。 典型代表是ARPA網,(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 計劃 局組建) 主要有4個主要節點組成。 也是我們現在INTERNET發展的鄒型。 ARPA網中有專門的通信處理機負責線路的互聯這個設備叫( 介面報文處理機IMP), 當主機要發信時只要把信發往與之相聯的IMP就行了, 然後由IMP負責找到對方的IMP把信發出去, IMP採用存貯轉發的方式,當線路有空閑時再發。 這樣ARPA網就形成了兩級子網的結構。通信子源和資源子網。 3、第三代計算機網路-----國際標准化網路 在ARPA網時代,雖然網路分成了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 但網路之間的體系統結構與協議標準的不統一限制了計算機網路的發 展。國際標准化組織ISO頒布了「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為網路之間的互提供了可能。所有的通信設備,軟體, 協議都遵循OSI模型。 4、第四代計算機網路 現在的網路已經是INTERNET時代,向著互連,高速, 寬頻方向發展。網上的各種應用也豐富起來,虛擬大學,虛擬社區, 電子商務,VOD系統等等。對我們的生活已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五、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用於計算機網路分類的標准很多,如拓撲結構,傳輸介質, 應用協議等。但是這些標准只能反映網路某方面的特徵, 最能反映網路技術本質特徵的分類標準是分布距離, 按分布距離分為LAN,MAN,WAN,INTERNET。 1.區域網: 幾米——10公里 小型機,微機大量推廣後發展起來的,配置容易,速率高, 4Mbps—2GbpS。 位於一個建築物或一個單位內,不存在尋徑問題,不包括網路層。 2.都市網: 10公里——100公里 對一個城市的LAN互聯,採用IEEE802.6標准, 50Kbps——l00Kbps,位於一座城市中。 3.廣域網: 也稱為遠程網,幾百公里——幾千公里。 發展較早,租用專線,通過IMP和線路連接起來,構成網狀結構, 解決循徑問題,速率為9.6Kbps——45Mbps 如:郵電部的CHINANET,CHINAPAC, 和CHINADDN網。 4.互聯網: 並不是一種具體的網路技術, 它是將不同的物理網路技術按某種協議統一起來的一種高層技術。 常用的網路通信協議 一、協議的概念 網路中不同的工作站,伺服器之間能傳輸數據,源於協議的存在。 隨著網路的發展,不同的開發商開發了不同的通信方式。 為了使通信成功可靠,網路中的所有主機都必須使用同一語言, 不能帶有方言。 因而必須開發嚴格的標準定義主機之間的每個包中每個字中的每一位 。這些標准來自於多個組織的努力,約定好通用的通信方式, 即協議。這些都使通信更容易。 協議的定義----計算機網路中實現通信必須有的一些約定。 可用硬體和軟體實現。 由ISO(國際標准化組織)於1978年提出OSI(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它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通信協議規定為七層:物理、數據鏈路、 網路、傳輸、會話、表示、應用層。 已經開發了許多協議,但是只有少數被保留了下來。 那些協議的淘汰有多中原因---設計不好、實現不好或缺乏支持。 而那些保留下來的協議經歷了時間的考驗並成為有效的通信方法。 當今區域網中最常見的三個協議是MICROSOFT的NETBE UI、NOVELL的IPX/SPX和交叉平台TCP/IP。 二、NETBEUI協議 NETBEUI是為IBM開發的非路由協議, 用於攜帶NETBIOS通信。 是面向幾台到幾百台的計算機的工作組而設計的。 優點是:效率高、速度快、內存開銷少、易於實現。 NETBEUI缺乏路由和網路層定址功能, 因為它不需要附加的網路地址和網路層頭尾, 所以很快並很有效且適用於只有單個網路或整個環境都連接起來的小 工作組環境。缺點:因為不支持路由, 所以NETBEUI永遠不會成為企業網路的主要協議。一般而言, 橋接NETBEUI網路很少超過200台主機。 三、IPX/SPX協議 IPX是NOVELL用於NETWARE客戶端/ 伺服器的協議群組,避免了NETBEUI的弱點。但是, 帶來了新的不同弱點。 IPX具有完全的路由能力,可用於大型企業網。 它包括32位網路地址,在單個環境中允許有許多路由網路。 該協議用於NOVELL網中。 不適用於WIN98操作系統的網路。 四、TCP/IP協議 每種網路協議都有自己的優點,但是只有TCP/ IP允許與Inter完全的連接。TCP/ IP是在60年代由麻省理工學院和一些商業組織為美國國防部開發 的,即便遭到核攻擊而破壞了大部分網路,TCP/ IP仍然能夠維持有效的通信。 ARPANET就是由基於協議開發的, 並發展成為作為科學家和工程師交流媒體的Inter。 TCP/IP同時具備了可擴展性和可靠性的需求。 不幸的是犧牲了速度和效率(可是:TCP/ IP的開發受到了 *** 的資助)。 Inter公用化以後,人們開始發現全球網的強大功能。 Inter的普遍性是TCP/IP至今仍然使用的原因。 常常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用戶就在自己的PC上安裝了TCP/ IP棧,從而使該網路協議在全球應用最廣。五、 如何選擇網路通信協議 網路通信協議的選擇影響到網路的速度和性能,在選擇時, 要考慮到網路的規模、兼容性、管理是否方便、 網路的速度是否快等方面。 1、WINDOWS系列的網路 如果是小型的WINDOWS NT伺服器/工作站網路,應該選擇NETBEUI協議,速度快; 如果是大型的要訪問互聯網,則要加裝TCP/IP。 如果WIN95的工作站只安裝了TCP/IP, 不能加入到WINDOWS NT域。 2、NOVELL網路 用戶端要接入NOVELL網,則加入IPX/SPX協議 3、WINDOWS,NOVELL網混合 混合網必須加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 若還要與互聯網相連則還要加入TCP/IP協議。 六、IP地址 1、IP地址: Inter網是由不同物理網路互連而成, 不同網路之間實現計算機的相互通信必須有相應的地址標識, 這個地址標識稱為IP地址。 IP地址提供統一的地址格式即由32Bit位組成, 由於二進制使用起來不方便,用戶使用「點分十進制」方式表示。 IP地址唯一的標識出主機所在的網路和網路中位置的編號, IP地址分為網路號和主機號兩部分。如:IP地址:192. 168.0.1。 2、按照網路規模的大小,常用IP地址分為以下三類: A:這類地址的特點是以0開頭,第一位元組表示網路號,第二、三、 四位元組表示網路中的主機號,網路數量少, 最多可以表示126個網路號, 每一網路中最多可以有16777214個主機號。 0******* ******** ******** ******** l—126 0—255 0—255 1—254 B:這類地址的特點是以l0開頭,第一、二位元組表示網路號, 第二、三位元組表示網路中的主機號, 最多可以表示16384個網路號, 每一網路中最多可以有66534個主機號。 10****** ******** ******** ******** 128一191 0—255 0—255 1—254 C:這類地址的特點是以110開頭,第一、二、 三位元組表示網路號,第四位元組表示網路中的主機號, 網路數量比較多,可以有2097152個網路號, 每一網路中最多可以有254個主機號。 110***** ******** ******** ******** 192—233 0—255 0—255 1—254 D、E:這兩類的IP地址第一段數字范圍為224— 239和240—254,是保留以後用的。計算機網路的其它知識 一、IP地址的規定: 1、網路號不能以127開頭,第一位元組不能全為0, 也不能全為l。 2、主機號不能全為0,也不能全為l。 所以不存在IP地址為255.255.255.255與0.0. 0.0。 3、127.0.0.1為本機IP地址, 不能作為網路上某台主機的IP地址。 二、子網掩碼 1、作用:為了快速確定IP地址的哪部分代表網路號, 哪部分代表主機號,判斷兩個IP地址是否屬於同一網路, 就產生的子網掩碼的概念,子網掩碼按IP地址的格式給出。 2、 A、B、C類IP地址的默認子網掩碼如下: A: 255.O.O.0 B: 255.255.0.O C: 255.255.255.0 3、子網掩碼的計算: 用子網掩碼判斷IP地址的網路號與主機號的方法是用IP地址與相 應的子網掩碼進行與運算,可以區分出網路號部分和主機號部分。 如10.68.89.1是A類IP地址, 所以默認子網掩碼為255.0.0,O, 分別轉化為二進制進行與運算後,得出網路號為10。再如202. 30.152.3和202.30.152.80為C類 IP地址,默認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 進行與運算後得出二者網路號相同,說明兩主機位於同一網路。4、 劃分子網: 子網掩碼的另一功能是用來劃分子網。在實際應用中, 經常遇到網路號不夠的問題,需要把某類網路劃分出多個子網, 採用的方法就是將主機號標識部分的一些二進制位劃分出來用來標識 子網。 步驟: (1) 將要劃分的子網數目轉換為2的M次方,如要分為8個子網,8= 2的3次方。若為6則取大的也為2的3次方。 (2) 將M按高序佔用主機地址M位後轉為十進制。如M= 3為11100000轉為十進制為224。 (3) 如果是C類網,則子網掩碼為255.255.255.224. 如果為B類網,則子網掩碼為255.255.224.0, 如果為A類網,則子網掩碼為255.224.0.0 三、域名系統及DNS伺服器: 1、域名系統: 與IP地址相比, 人們更喜歡使用具有一定含義的字元串來標識Inter網上 的計 算機,因此,在Inter中, 用戶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命名自己的計算機, 這樣就可能在Inter網上出現重名的機會, 如提供服務的主機都命名為,提供E— MAIL服務的主機都命名為MAIL等, 這樣就不能唯一的標識Inter網的主機位置。 為了避免重Inter網協會採取了在主機名後加上後綴名的 方法,這個後綴名稱為域名,用來標識主機的區域位置, 域名是通過申請合法得到的。這樣, 在Inter網上的主機就可以用「主機名.域名」 的方式唯一的標識。如:.TONGJI.EDIJ. CN名字中為主機名,由伺服器管理員命名,TONGJI. EDU.CN 為域名,由伺服器管理員申請合法可以使用。 域名具有一定的區域層次隸屬關系,一般結構形式為「區域層次名. 機構名.國別名」,TONGJI表示同濟大學, EDU表示國家教育機構部門,CN表示中國。. TONGJI.EDU. CN就表示中國教育機構同濟大學的主機。 Inter協會規定機構性域名有七類,分別為: COM:商業機構組織。 EDU:教育機構組織。 INT:國際機構組織。 GOV: *** 機構組織。 MIL:軍事機構組織。 NET:網路機構組織。 0RG:非贏利機構組織。 地理性國別域名,對於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名稱: CN 中國 US 美國 JP 日本 FR 法國 AU 澳大利亞 CA 加拿大 UK 英國 找得好累啊,希望對lz有幫助吧。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2015年度省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統考筆試採取「1+X」的考試模式,「1」為公共科目,即公共基礎知識(一)或公共基礎知識(二),「X」為文秘類等6個專業科目(專業考試科目見附件)。公共科目為必考科目,應聘管理崗位的人員考《公共基礎知識(一)》,應聘專業技術崗位的人員考《公共基礎知識(二)》。凡報考崗位表備注欄中標注「1+X」的考生,還需參加相對應的專業科目考試。
《公共基礎知識(一)》的主要內容:政治、經濟、法律、人文、管理、國情省情等常識,判斷推理,言語理解與表達,寫作;
《公共基礎知識(二)》的主要內容:政治、經濟、法律、人文、自然、科技、國情省情等常識,判斷推理,資料分析,英語,寫作;
專業科目考試的主要內容:招聘崗位所需的主要專業基礎知識等。
更多安徽省公務員考試信息,請關註:安徽人事考試網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事業單位考試計算機崗位考試的內容,有的會涉及計算機相關知識,或者有的招考在面試的環節中可能有上機操作的可能,具體的需要參考招聘公告中的要求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你可以網路一下計算機網路管理筆試真題,基本都是那些內容。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筆試的設計的內容比較多,有類似公務員考試的選擇題,包括常識(文學歷史,也有一兩道時事常識),言語理解與表達,邏輯思維,推理題等等;還有計算機的英語,都是選擇題;還有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知識;最後就是專業知識(語文)的考題。 卷面是百分制的,但專業知識占的比重最大。
事業單位具體要看是哪個地區的,一般公共基礎中包含計算機基礎,主要是計算機基本操作
2. 網路分類包括哪些
問題一:網路類型有哪幾種 一、按網路的地理位置分類1.區域網(lan):一般限定在較小的區域內,小於10km的范圍,通常採用有線的方式連接起來。
2.城域網(man):規模局限在一座城市的范圍內,10~100km的區域。
3.廣域網(wan):網路跨越國界、洲界,甚至全球范圍咐橘亂。
目前區域網和廣域網是網路的熱點。區域網是組成其他兩種類型網路的基礎,城域網一般都加入了廣域網。廣域網的典型代表是internet網。
4.個人區域網(PAN):個人區域網就是在個人工作地方把屬於個人使用的電子設備(如便攜電腦等)用無線技術連接起來的網路,因此也常稱為無線個人區域網WPAN,其范圍大約在10m左右。二、按傳輸介質分類1.有線網:採用同軸電纜和雙絞線來連接的計算機網路。
同軸電纜網是常見的一種連網方式。它比較經濟,安裝較為便利,傳輸率和抗干擾能力一般,傳輸距離較短。
雙絞線網是目前最常見的連網方式。它價格便宜,安裝方便,但易受干擾,傳輸率較低,傳輸距離比同軸電纜要短。
2.光纖網:光纖網也是有線網的一種,但由於其特殊性而單獨列出,光纖網採用光伍正導纖維作傳輸介質。光纖傳輸距離長,傳輸率高,可達數千兆bps,抗干擾性強,不會受到電子監聽設備的監聽,是高安全性網路的理想選擇。不過由於其價格較高,且需要高水平的安裝技術,所以現在尚未普及。
3.無線網:採用空氣作傳輸介質,用電磁波作為載體來傳輸數據,目前無線網聯網費用較高,還不太普及。但由於聯網方式靈活方便,是一種很有前途的連網方式。
區域網常採用單一的傳輸介質,而城域網和廣域網採用多種傳輸介質。三、按網路的拓撲結構分類網路的拓撲結構是指網路中通信線路和站點(計算機或設備)的幾何排列形式。
1.星型網路:各站點通過點到點的鏈路與中心站相連。特點是很容易在網衡檔絡中增加新的站點,數據的安全性和優先順序容易控制,易實現網路監控,但中心節點的故障會引起整個網路癱瘓。
2.環形網路:各站點通過通信介質連成一個封閉的環形。環形網容易安裝和監控,但容量有限,網路建成後,難以增加新的站點。
3.匯流排型網路:網路中所有的站點共享一條數據通道。匯流排型網路安裝簡單方便,需要鋪設的電纜最短,成本低,某個站點的故障一般不會影響整個網路。但介質的故障會導致網路癱瘓,匯流排網安全性低,監控比較困難,增加新站點也不如星型網容易。
樹型網、簇星型網、網狀網等其他類型拓撲結構的網路都是以上述三種拓撲結構為基礎的。 四、按通信方式分類1.點對點傳輸網路:數據以點到點的方式在計算機或通信設備中傳輸。星型網、環形網採用這種傳輸方式。
2.廣播式傳輸網路:數據在共用介質中傳輸。無線網和匯流排型網路屬於這種類型。
編輯本段五、按網路使用的目的分類1.共享資源網:使用者可共享網路中的各種資源,如文件、掃描儀、繪圖儀、列印機以及各種服務。internet網是典型的共享資源網。
2.數據處理網:用於處理數據的網路,例如科學計算網路、企業經營管理用網路。
3.數據傳輸網:用來收集、交換、傳輸數據的網路,如情報檢索網路等。
目前網路使用目的都不是唯一的。六、按服務方式分類1.客戶機/伺服器網路:伺服器是指專門提供服務的高性能計算機或專用設備,客戶機是用戶計算機。這是客戶機向伺服器發出請求並獲得服務的一種網路形式,多台客戶機可以共享伺服器提供的各種資源。這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種網路類型。不僅適合於同類計算機聯網,也適合於不同類型的計算機聯網,如......>>
問題二:計算機網路的分類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分類,人們按照不同分方式主要分成以下幾類:1.按網路覆蓋范圍劃分區域網
城域網
廣域網
國際互聯網
匯流排型網路
星形網路
環型網路
樹狀網路
混合型網路
有線網
無線網
公用網
專用網
問題三:網路有哪些分類方法? 看你從哪方面來說了,計算機網路可按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
(1)從網路結點分布來看,可分為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LAN)、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WAN)和城域網(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區域網是一種在小范圍內實現的計算機網路,一般在一個建築物內,或一個工廠、一個事業單位內部,為單位獨有。區域網距離可在十幾公里以內,信道傳輸速率可達1~20Mbps,結構簡單,布線容易。廣域網范圍很廣,定以分布在一個省內、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廣域網信道傳輸速率較低,一般小於0.1Mbps,結構比較復雜。城域網是在一個城市內部組建的計算機信息網路,提供全市的信息服務。目前,我國許多城市正在建設城域網。
(2)按交換方式可分為線路交換網路(Circurt Switching)、報文交換網路(Message Switching)和分組交換網路(Packet Switching)。
線路交換最早出現在電話系統中,早期的計算機網路就是採用此方式來傳輸數據的,數字信號經過變換成為模擬信號後才能在線路上傳輸。報文交換是一種數字化網路。當通信開始時,源機發出的一個報文被存儲在交換器里,交換器根據報文的目的地址選擇合適的路徑發送報文,這種方式稱做存儲-轉發方式。分組交換也採用報文傳輸,但它不是以不定長的報 *** 傳輸的基本單位,而是將一個長的報文劃分為許多定長的報文分組,以分組作為傳輸的基本單位。這不僅大大簡化了對計算機存儲器的管理,而且也加速了信息在網路中的傳播速度。由於分組交換優於線路交換和報文交換,具有許多優點,因此它已成為計算機網路的主流。
(3)按網路拓撲結構可分為星型網路、樹型網路、匯流排型網路、環型網路和網狀網路等
問題四:網路技術有哪些具體分類 你說的這些真的是很難分,他們都不是一種分類標准,
其實最大范圍內可以分為一、軟體 二、硬體
軟體包括了你說的 編程,平面設計 圖像處理 ,後面你再說的那些什麼photoshop,flash,3dmax都是圖像處理的工具,至於你說的C語言是編程用到的語言,也可以說是一種工具,
而硬體就是計算機上確實存在的東西,就是你的機箱,電源,主板,硬碟,滑鼠,鍵盤等你能看到的東西,
你可以學維修這些東西,也可以學賣這些東西,當然你賣這些東西的前提是你懂,呵呵,所以你要從懂這些東西開始,目前你要學的我感覺應該是懂最基礎的東西,計算機的硬體組成和用途,然後再來選擇你要學什麼,硬體的學習東西就是你懂得維修,更高深點你知道他們都是怎麼運行的,不過維修學出來已經能夠用它來賺錢了,
再來說下軟體,我學的是軟體開發,也就是編程(編程序),(程序就是軟體,我都感覺我在廢話,不知道你的了解程度到哪我說的這些你應該能看懂吧,如果看不懂,建議你不要這么盲目地就開始選擇自己要學的方向,因為你還沒有入門,),不過你說的那些現在都不錯,圖像處理,大城市小城市都有用,編程就要到大城市了,廣告也適用於大小城市,
下面再來說一下你列舉的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多媒體,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軟體技術,等等,這些一般都是大學裡面開的課程,我在大學裡面學的就是計算機軟體技術,主要就是軟體卡發(也就是編程),這些都是書面語,計算機應用其實沒什麼主要的方向可言,什麼都學,什麼都不精通,也就是到社會上你找工作不好找,因為你什麼都不精通,計算機多媒體,就是用來做些多媒體技術,比如flash,圖片,而你說的廣告,就需要這個了,你想啊,廣告嘛,要聲音吧,要圖像吧,要動畫吧,都是多媒體,這個比較有意思,並且男生女生比例不失調,學軟體的就太恐怖了,我們全班30個人7個女的,全系150人,不到30個女的,並且漂亮的也沒幾個,呵呵,這些是玩笑話了,不過卻是事實,圖像處理就是一門技術,就是把圖片變得漂亮清楚一些,有專門的職業需要這門技術,比如照相館里就很需要(前提是你要學好),計算機網路主要工作地點是網吧,我個人認為,如果你不是什麼大牌學校或者很有能力,去大公司當他們的網路管理員的機會很小,不過看你的愛好了,信息管理就是搞資料庫,和軟體開發聯系有點緊密,應用電子技術這個我也不太清楚了,感覺應該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差不多吧,通信技術呵呵是和移動啊聯通啊這些通信公司對口的,具體學什麼我不清楚,
最後總結一句,學軟體硬體都很不錯,關鍵是看你喜歡哪樣了,但是前提是你兩方面都要懂一點,照你目前提這個問題的幼稚程度上看來,你還需要補習一下什麼是計算機,還有他的發展歷史,謝謝
問題五:計算機網路有哪些類型? 多台電腦連接在一起,能夠實現電腦相互間信息的互相交換,並可共享電腦資源的系統,就是計算機網路。
可以分為:(1)按網路的交換功能分類: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混合交換;
(2)按網路的拓撲結構分類:匯流排型結構、星型結構、環形結構、蜂窩結構(是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產生而產生的);
(3)按作用范圍的大小分類:區域網(LAN)、廣域網(WAN)、城域網。
世界上公認的、最成功的第一個遠程計算機網路是在1969年,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 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後來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計算機網路發展迅猛,應運而生了兩種國際通用的最重要的體系結構,即TCP/IP體系結構和國際標准化組織的OSI體系結構。
特點:
1.極強的時效性
2.廣泛的傳播面
3.多媒體化的信息
4.突破線形限制的超鏈接方式
5.不斷增強的互動性
6.靈活多變的傳播形式
最大的特點是網路的傳播互動性。【瀟湘團隊通信分支 陽陽~】 真誠為您服務,幫您解決問題!願您有一個舒適溫馨的好心情!O(∩_∩)O~。(就職於中國通信建設工程第一局,權威的保證)
問題六:網路有哪些分類方法?乙太網屬於哪類網路 看你從哪方面來說了,計算機網路可按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
(1)從網路結點分布來看,可分為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LAN)、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WAN)和城域網(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區域網是一種在小范圍內實現的計算機網路,一般在一個建築物內,或一個工廠、一個事業單位內部,為單位獨有。區域網距離可在十幾公里以內,信道傳輸速率可達1~20Mbps,結構簡單,布線容易。廣域網范圍很廣,可以分布在一個省內、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廣域網信道傳輸速率較低,一般小於0.1Mbps,結構比較復雜。城域網是在一個城市內部組建的計算機信息網路,提供全市的信息服務。目前,我國許多城市正在建設城域網。
(2)按交換方式可分為線路交換網路(Circurt Switching)、報文交換網路(Message Switching)和分組交換網路(Packet Switching)。
線路交換最早出現在電話系統中,早期的計算機網路就是採用此方式來傳輸數據的,數字信號經過變換成為模擬信號後才能在線路上傳輸。報文交換是一種數字化網路。當通信開始時,源機發出的一個報文被存儲在交換器里,交換器根據報文的目的地址選擇合適的路徑發送報文,這種方式稱做存儲-轉發方式。分組交換也採用報文傳輸,但它不是以不定長的報 *** 傳輸的基本單位,而是將一個長的報文劃分為許多定長的報文分組,以分組作為傳輸的基本單位。這不僅大大簡化了對計算機存儲器的管理,而且也加速了信息在網路中的傳播速度。由於分組交換優於線路交換和報文交換,具有許多優點,因此它已成為計算機網路的主流。
(3)按網路拓撲結構可分為星型網路、樹型網路、匯流排型網路、環型網路和網狀網路等
問題七:計算機網路的分類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可按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
(1)從網路結點分布來看,可分為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LAN)、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WAN)和城域網(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區域網是一種在小范圍內實現的計算機網路,一般在一個建築物內,或一個工廠、一個事業單位內部,為單位獨有。區域網距離可在十幾公里以內,信道傳輸速率可達1~20Mbps,結構簡單,布線容易。廣域網范圍很廣,可以分布在一個省內、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廣域網信道傳輸速率較低,一般小於0.1Mbps,結構比較復雜。城域網是在一個城市內部組建的計算機信息網路,提供全市的信息服務。目前,我國許多城市正在建設城域網。
(2)按交換方式可分為線路交換網路(Circurt Switching)、報文交換網路(Message Switching)和分組交換網路(Packet Switching)。
線路交換最早出現在電話系統中,早期的計算機網路就是採用此方式來傳輸數據的,數字信號經過變換成為模擬信號後才能在線路上傳輸。報文交換是一種數字化網路。當通信開始時,源機出的一個報文被存儲在交換器里,交換器根據報文的目的地址選擇合適的路徑發送報文,這種方式稱做存儲-轉發方式。分組交換也採用報文傳輸,但它不是以不定長的報 *** 傳輸的基本單位,而是將一個長的報文劃分為許多定長的報文分組,以分組作為傳輸的基本單位。這不僅大大簡化了對計算機存儲器的管理,而且也加速了信息在網路中的傳播速度。由於分組交換優於線路交換和報文交換,具有許多優點,因此它已成為計算機網路的主流。
(3)按網路拓撲結構可分為星型網路、樹型網路、匯流排型網路、環型網路和網狀網路。
問題八:現在的網路有哪幾種分類 一、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及分類 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氣)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要學習網路,首先就要了解目前的主要網路類型,分清哪些是我們初級學者必須掌握的,哪些是目前的主流網路類型。 雖然網路類型的劃分標准各種各樣,但是從地理范圍劃分是一種大家都認可的通用網路劃分標准。按這種標准可以把各種網路類型劃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四種。區域網一般來說只能是一個較小區域內,城域網是不同地區的網路互聯,不過在此要說明的一點就是這里的網路劃分並沒有嚴格意義上地理范圍的區分,只能是一個定性的概念。下面簡要介紹這幾種計算機網路。 1。 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LAN) 通常我們常見的「LAN」就是指區域網,這是我們最常見、應用最廣的一種網路。現在區域網隨著整個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提高得到充分的應用和普及,幾乎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區域網,有的甚至家庭中都有自己的小型區域網。很明顯,所謂區域網,那就是在局部地區范圍內的網路,它所覆蓋的地區范圍較小。區域網在計算機數量配置上沒有太多的限制,少的可以只有兩台,多的可達幾百台。一般來說在企業區域網中,工作站的數量在幾十到兩百台次左右。在網路所涉及的地理距離上一般來說可以是幾米至10公里以內。區域網一般位於一個建築物或一個單位內,不存在尋徑問題,不包括網路層的應用。 這種網路的特點就是:連接范圍窄、用戶數少、配置容易、連接速率高。目前區域網最快的速率要算現今的10G乙太網了。IEEE的802標准委員會定義了多種主要的LAN網:乙太網(Ethernet)、令牌環網(Token Ring)、光纖分布式介面網路(FDDI)、非同步傳輸模式網(ATM)以及最新的無線區域網(WLAN)。這些都將在後面詳細介紹。 2。 城域網(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這種網路一般來說是在一個城市,但不在同一地理小區范圍內的計算機互聯。這種網路的連接距離可以在10 ̄100公里,它採用的是IEEE802.6標准。MAN與LAN相比擴展的距離更長,連接的計算機數量更多,在地理范圍上可以說是LAN網路的延伸。在一個大型城市或都市地區,一個MAN網路通常連接著多個LAN網。如連接 *** 機構的LAN、醫院的LAN、電信的LAN、公司企業的LAN等等。由於光纖連接的引入,使MAN中高速的LAN互連成為可能。 城域網多採用ATM技術做骨幹網。ATM是一個用於數據、語音、視頻以及多媒體應用程序的高速網路傳輸方法。ATM包括一個介面和一個協議,該協議能夠在一個常規的傳輸信道上,在比特率不變及變化的通信量之間進行切換。ATM也包括硬體、軟體以及與ATM協議標准一致的介質。ATM提供一個可伸縮的主幹基礎設施,以便能夠適應不同規模、速度以及定址技術的網路。ATM的最大缺點就是成本太高,所以一般在 *** 城域網中應用,如郵政、銀行、醫院等。 3。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WAN) 這種網路也稱為遠程網,所覆蓋的范圍比城域網(MAN)更廣,它一般是在不同城市之間的LAN或者MAN網路互聯,地理范圍可從幾百公里到幾千公里。 因為距離較遠,信息衰減比較嚴重,所以這種網路一般是要租用專線,通過IMP(介面信息處理)協議和線路連接起來,構成網狀結構,解決循徑問題。這種城域網因為所連接的用戶多,總出口帶......>>
3. 網路信息安全包括哪六個基本方面分別簡單說明它們的含義
主機安全(系統的安全windows、linux;數據的安全;安全協議等);
網路攻防(防火牆、VPN、蜜罐蜜網、遠程訪問、木馬等);
病毒攻防(文件型病毒、宏病毒、腳本病毒、蠕蟲病毒和郵件病毒等);
容災備份(文件恢復、raid應用、雙機熱備等);
生物特徵(指紋識別、面部識別和熱感應等)。
(一)搜索引擎信息
如今的時代,還沒有用過搜索引擎的人還真是不能算是一個玩互聯網的人,搜索引擎在人們日常上網中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替代品,個中原因不詳談。而筆者表達的是,網路信息保護,首先要擔心的就是搜索引擎,網路一下就知道、360綜合搜索、搜狗、搜搜等搜索引擎,是否會主動的消除用戶的信息,因為我們都知道只要在上面搜索一些信息,搜索引擎都顯示出來,如果從這方面還不進行保護的話,所謂的網路信息的保護談何而來。所以這也是筆者的最大擔憂的地方,搜索引擎是否會真的把這些信息而隱藏,就像搜索一些人的時候,會提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索結果未予顯示」的提示,值得深思。
(二)網站的注冊資料庫
網路有很多的需要用到用戶信息注冊的地方,大型門戶網站、大型論壇、微博、SNS社區、IM工具等,用戶的大量的信息都是存在在這些地方,那麼作為這些資源的掌控者而言,有該如何做,有該如何約束,而且用戶留下信息的肯定不止一個地方,那麼如何判斷信息泄露的方,如何評估?都是需要考慮的地方。
另外一點就是,哪些信息是用戶認為可以泄露的,哪些S是不可的。就這些需要注冊的的網站來說,每個網站需要的注冊條件都是不一樣的,有些是要郵箱、有些又要電話號碼,郵箱還好說,畢竟是可以隨便注冊的東西,但是電話號碼就不是,那麼這邊的保護有是如何?該如何規定。我們都知道如今新浪微博注冊需要用到身份證號碼以及姓名,筆者也是估測新浪可以已經跟官方身份證信息管理的建立資料庫通道,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引發一些問題,網路是自由的,如果網路都是用真實是身份,會讓網路本身的神秘感進而消失,而且很多的網路的功能都會失去一些意義,比如匿名評論、匿名的舉報等都會因為實名而引起改變。所以信息的保護不需要第三方插手是最好的,完全有獨立的部門來掌控是一個做法。
(三)收集信息的手段
網路上有很多收集信息的方式,比如什麼調查、什麼活動等,一是為了調查或活動,二也是為了收集用戶資料庫,對於這些的方式,該如何的規定,是否規定某些的信息不能列入其中的范圍裡面等,都是值得思考的。網路上很多打著這些旗號的騙子,相信很多人都深受其害,筆者曾經也被欺騙過,很多人都是如筆者當時的心理:一肚子怒火,但是後來還是自我安慰的沒事了,隨後事情習慣了後,就沒有感覺,當信息泄露成為習慣,就是最危險的時候,也就是為什麼「人肉搜索」每個人都害怕,一旦被搜索過,這輩子的生活都備受影響。
互聯網人士黃嘉榔認為網路信息的安全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人,人心正,則事正;沒有相關的利益鏈條存在的就不會有那麼多挖空心思人去做這些事情。
網路信息安全的基本屬性有哪些?試給出具體實例分析。
網路信息安全的基本屬性有:完整性、可用性、機密性、可控性、抗抵賴性 。
具體實例:
完整性:電子郵件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刪除、修改、偽造等。
可用性:網站服務能夠防止拒絕服務攻擊。
機密性:網路管理賬號口令信息泄露將會導致網路設備失控。
可控性:管理者可以控制網路用戶的行為和網上信息傳播。
抗抵賴性:通過網路審計,可以記錄訪問者在網路中的活動。
信息安全包括數據安全和網路安全。
企業在獲得「大數據時代」信息價值增益的同時,卻也在不斷的累積風險。首先是黑客竊密與病毒木馬的對企業信息安全的入侵;大數據在雲系統中進行上傳、下載、交換的同時,極易成為黑客與病毒的攻擊對象。而「大數據」一旦被入侵並產生泄密,則會對企業的品牌、信譽、研發、銷售等多方面帶來嚴重沖擊,並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其次是內部員工對企業數據的非法竊取或因疏忽造成的丟失,「日防夜防,家賊難防」是目前企業信息安全中普遍存在的尷尬,因為在工作過程中,企業員工不可避免的需要接觸到企業核心數據或內部機密,其中不乏別有用心者對有價值的信息數據進行刻意的復制、截留、甚至外泄,一旦在企業內部發生泄密,使企業信息安全遭到威脅,其破壞力將遠遠超過外部泄密所產生的影響,給企業帶來的甚至是滅頂之災。
根據權威數據統計,2013年內81%的企業信息安全泄密類問題發生在體系內部(內部人員過失泄密或主動竊密),由外部黑客攻擊、系統漏洞、病毒感染等問題帶來的信息泄密案例,合計僅有12%,而內部體系造成的泄密損失是黑客攻擊的16倍,是病毒感染的12倍。
所以現在很多企業和 *** 機構,尤其是稅務機構都會部署像UniBDP這種數據防泄露系統和網路准入控制系統這類網路安全管理系統,主要因為這類管理系統可以對各個電腦終端的安全狀態、接入設備,對重要級敏感數據的訪問行為、傳播進行監控,並進行員工操作流程記錄、安全事件定位分析,保障他們的數據安全和網路安全。
所以根據調查數據和分析下信息安全產品的市場走向就可以看出,信息安全主要為數據安全和網路安全兩方面。
這個問得太大了。
是不是網路?太久了,都快忘記了。
信息安全包括數據安全和網路安全。
網路信息安全是一個關系國家安全和 *** 、社會穩定、民族文化繼承和發揚的重要問題。其重要性,正隨著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越來越重要。網路信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它主要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特徵:
網路信息安全特徵 保證信息安全,最根本的就是保證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徵發揮作用。因此,下面先介紹信息安全的5 大特徵。
1. 完整性
指信息在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過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壞和非丟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樣性,使信息能正確生成、存儲、傳輸,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徵。
2. 保密性
指信息按給定要求不泄漏給非授權的個人、實體或過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絕有用信息泄漏給非授權個人或實體,強調有用信息只被授權對象使用的特徵。
3. 可用性
指網路信息可被授權實體正確訪問,並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況下能恢復使用的特徵,即在系統運行時能正確存取所需信息,當系統遭受攻擊或破壞時,能迅速恢復並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網路信息系統面向用戶的一種安全性能。
4. 不可否認性
指通信雙方在信息交互過程中,確信參與者本身,以及參與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實同一性,即所有參與者都不可能否認或抵賴本人的真實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樣性和完成的操作與承諾。
5. 可控性
指對流通在網路系統中的信息傳播及具體內容能夠實現有效控制的特性,即網路系統中的任何信息要在一定傳輸范圍和存放空間內可控。除了採用常規的傳播站點和傳播內容監控這種形式外,最典型的如密碼的託管政策,當加密演算法交由第三方管理時,必須嚴格按規定可控執行。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內容,即需保證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未授權拷貝和所寄生系統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圍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範商業企業機密泄露、防範青少年對不良信息的瀏覽、個人信息的泄露等。網路環境下的信息安全體系是保證信息安全的關鍵,包括計算機安全操作系統、各種安全協議、安全機制(數字簽名、消息認證、數據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統,如UniNAC、DLP等,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脅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統(包括硬體、軟體、數據、人、物理環境及其基礎設施)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信息服務不中斷,最終實現業務連續性。
信息安全學科可分為狹義安全與廣義安全兩個層次,狹義的安全是建立在以密碼論為基礎的計算機安全領域,早期中國信息安全專業通常以此為基準,輔以計算機技術、通信網路技術與編程等方面的內容;廣義的信息安全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從傳統的計算機安全到信息安全,不但是名稱的變更也是對安全發展的延伸,安全不在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將管理、技術、法律等問題相結合的產物。本專業培養能夠從事計算機、通信、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金融等領域的信息安全高級專門人才。
包括系統安全和數據安全兩方面
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主要涉及到信息傳輸的安全、信息存儲的安全以及對網路傳輸信息內容的審計三方面。 鑒別鑒別是對網路中的主體進行驗證的過程,通常有三種方法驗證主體身份。一是只有該主體了解的秘密,如口令、密鑰;二是主體攜帶的物品,如智能卡和令牌卡;三是只有該主體具有的獨一無二的特徵或能力,如指紋、聲音、視網膜或簽字等。 口令機制:口令是相互約定的代碼,假設只有用戶和系統知道。口令有時由用戶選擇,有時由系統分配。通常情況下,用戶先輸入某種標志信息,比如用戶名和ID號,然後系統詢問用戶口令,若口令與用戶文件中的相匹配,用戶即可進入訪問。口令有多種,如一次性口令,系統生成一次性口令的清單,第一次時必須使用X,第二次時必須使用Y,第三次時用Z,這樣一直下去;還有基於時間的口令,即訪問使用的正確口令隨時間變化,變化基於時間和一個秘密的用戶鑰匙。這樣口令每分鍾都在改變,使其更加難以猜測。 智能卡:訪問不但需要口令,也需要使用物理智能卡。在允許其進入系統之前檢查是否允許其接觸系統。智能卡大小形如信用卡,一般由微處理器、存儲器及輸入、輸出設施構成。微處理器可計算該卡的一個唯一數(ID)和其它數據的加密形式。ID保證卡的真實性,持卡人就可訪問系統。為防止智能卡遺失或被竊,許多系統需要卡和身份識別碼(PIN)同時使用。若僅有卡而不知PIN碼,則不能進入系統。智能卡比傳統的口令方法進行鑒別更好,但其攜帶不方便,且開戶費用較高。 主體特徵鑒別:利用個人特徵進行鑒別的方式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目前已有的設備包括:視網膜掃描儀、聲音驗證設備、手型識別器。 數據傳輸安全系統 數據傳輸加密技術 目的是對傳輸中的數據流加密,以防止通信線路上的竊聽、泄漏、篡改和破壞。如果以加密實現的通信層次來區分,加密可以在通信的三個不同層次來實現,即鏈路加密(位於OSI網路層以下的加密),節點加密,端到端加密(傳輸前對文件加密,位於OSI網路層以上的加密)。 一般常用的是鏈路加密和端到端加密這兩種方式。鏈路加密側重與在通信鏈路上而不考慮信源和信宿,是對保密信息通過各鏈路採用不同的加密密鑰提供安全保護。鏈路加密是面向節點的,對於網路高層主體是透明的,它對高層的協議信息(地址、檢錯、幀頭幀尾)都加密,因此數據在傳輸中是密文的,但在中央節點必須解密得到路由信息。端到端加密則指信息由發送端自動加密,並進入TCP/IP數據包回封,然後作為不可閱讀和不可識別的數據穿過互聯網,當這些信息一旦到達目的地,將自動重組、解密,成為可讀數據。端到端加密是面向網路高層主體的,它不對下層協議進行信息加密,協議信息以明文形式傳輸,用戶數據在中央節點不需解密。 數據完整性鑒別技術 目前,對於動態傳輸的信息,許多協議確保信息完整性的方法大多是收錯重傳、丟棄後續包的辦法,但黑客的攻擊可以改變信息包內部的內容,所以應採取有效的措施來進行完整性控制。 報文鑒別:與數據鏈路層的CRC控制類似,將報文名欄位(或域)使用一定的操作組成一個約束值,稱為該報文的完整性檢測向量ICV(Integrated Check Vector)。然後將它與數據封裝在一起進行加密,傳輸過程中由於侵入者不能對報文解密,所以也就不能同時修改數據並計算新的ICV,這樣,接收方收到數據後解密並計算ICV,若與明文中的ICV不同,則認為此報文無效。 校驗和:一個最簡單易行的完整性控制方法是使用校驗和,計算出該文件的校驗和值並與上次計算出的值比較。若相等,說明文件沒有改變;若不等,則說明文件可能被未察覺的行為改變了。校驗和方式可以查錯,但不能保護數據。 加密校驗和:將文件分成小快,對每一塊計算CRC校驗值,然後再將這些CRC值加起來作為校驗和。只要運用恰當的演算法,這種完整性控制機制幾乎無法攻破。但這種機制運算量大,並且昂貴,只適用於那些完整性要求保護極高的情況。 消息完整性編碼MIC(Message Integrity Code):使用簡單單向散列函數計算消息的摘要,連同信息發送給接收方,接收方重新計算摘要,並進行比較驗證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的完整性。這種散列函數的特點是任何兩個不同的輸入不可能產生兩個相同的輸出。因此,一個被修改的文件不可能有同樣的散列值。單向散列函數能夠在不同的系統中高效實現。 防抵賴技術 它包括對源和目的地雙方的證明,常用方法是數字簽名,數字簽名採用一定的數據交換協議,使得通信雙方能夠滿足兩個條件:接收方能夠鑒別發送方所宣稱的身份,發送方以後不能否認他發送過數據這一事實。比如,通信的雙方採用公鑰體制,發方使用收方的公鑰和自己的私鑰加密的信息,只有收方憑借自己的私鑰和發方的公鑰解密之後才能讀懂,而對於收方的回執也是同樣道理。另外實現防抵賴的途徑還有:採用可信第三方的權標、使用時戳、採用一個在線的第三方、數字簽名與時戳相結合等。 鑒於為保障數據傳輸的安全,需採用數據傳輸加密技術、數據完整性鑒別技術及防抵賴技術。因此為節省投資、簡化系統配置、便於管理、使用方便,有必要選取集成的安全保密技術措施及設備。這種設備應能夠為大型網路系統的主機或重點伺服器提供加密服務,為應用系統提供安全性強的數字簽名和自動密鑰分發功能,支持多種單向散列函數和校驗碼演算法,以實現對數據完整性的鑒別。 數據存儲安全系統 在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的信息主要包括純粹的數據信息和各種功能文件信息兩大類。對純粹數據信息的安全保護,以資料庫信息的保護最為典型。而對各種功能文件的保護,終端安全很重要。 資料庫安全:對資料庫系統所管理的數據和資源提供安全保護,一般包括以下幾點。一,物理完整性,即數據能夠免於物理方面破壞的問題,如掉電、火災等;二,邏輯完整性,能夠保持資料庫的結構,如對一個欄位的修改不至於影響其它欄位;三,元素完整性,包括在每個元素中的數據是准確的;四,數據的加密;五,用戶鑒別,確保每個用戶被正確識別,避免非法用戶入侵;六,可獲得性,指用戶一般可訪問資料庫和所有授權訪問的數據;七,可審計性,能夠追蹤到誰訪問過資料庫。 要實現對資料庫的安全保護,一種選擇是安全資料庫系統,即從系統的設計、實現、使用和管理等各個階段都要遵循一套完整的系統安全策略;二是以現有資料庫系統所提供的功能為基礎構作安全模塊,旨在增強現有資料庫系統的安全性。 終端安全:主要解決微機信息的安全保護問題,一般的安全功能如下。基於口令或(和)密碼演算法的身份驗證,防止非法使用機器;自主和強制存取控制,防止非法訪問文件;多級許可權管理,防止越權操作;存儲設備安全管理,防止非法軟盤拷貝和硬碟啟動;數據和程序代碼加密存儲,防止信息被竊;預防病毒,防止病毒侵襲;嚴格的審計跟蹤,便於追查責任事故。 信息內容審計系統 實時對進出內部網路的信息進行內容審計,以防止或追查可能的泄密行為。因此,為了滿足國家保密法的要求,在某些重要或涉密網路,應
4. 信息傳輸的網路類型有幾種
分類: 電腦/網路 >> 互聯網
問題描述:
答對有賞
解析:
傳輸類型有TCP/IP和PDR兩個
網路類型知多少
我們經常聽到inter網、星形網等名詞,它們表示什麼?是怎樣分類的?下面列舉了常見的網路類型及分類方法並簡單介紹其特徵。
一、按網路的地理位置分類
1.區域網(lan):一般限定在較小的區域內,小於10km的范圍,通常採用有線的方式連接起來。
2.城域網(man):規模局限在一座城市的范圍內,10~100km的區域。
3.廣域網(wan):網路跨越國界、洲界,甚至全球范圍。
目前區域網和廣域網是網路的熱點。區域網是組成其他兩種類型網路的基礎,城域網一般都加入了廣域網。廣域網的典型代表是inter網。
二、按傳輸介質分類
1.有線網:採用同軸電纜和雙絞線來連接的計算機網路。
同軸電纜網是常見的一種連網方式。它比較經濟,安裝較為便利,傳輸率和抗干擾能力一般,傳輸距離較短。
雙絞線網是目前最常見的連網方式。它價格便宜,安裝方便,但易受干擾,傳輸率較低,傳輸距離比同軸電纜要短。
2.光纖網:光纖網也是有線網的一種,但由於其特殊性而單獨列出,光纖網採用光導纖維作傳輸介質。光纖傳輸距離長,傳輸率高,可達數千兆bps,抗干擾性強,不會受到電子監聽設備的監聽,是高安全性網路的理想選擇。不過由於其價格較高,且需要高水平的安裝技術,所以現在尚未普及。
3.無線網:採用空氣作傳輸介質,用電磁波作為載體來傳輸數據,目前無線網聯網費用較高,還不太普及。但由於聯網方式靈活方便,是一種很有前途的連網方式。
區域網常採用單一的傳輸介質,而城域網和廣域網採用多種傳輸介質。
三、按網路的拓撲結構分類
網路的拓撲結構是指網路中通信線路和站點(計算機或設備)的幾何排列形式。
1.星型網路:各站點通過點到點的鏈路與中心站相連。特點是很容易在網路中增加新的站點,數據的安全性和優先順序容易控制,易實現網路監控,但中心節點的故障會引起整個網路癱瘓。
2.環形網路:各站點通過通信介質連成一個封閉的環形。環形網容易安裝和監控,但容量有限,網路建成後,難以增加新的站點。
3.匯流排型網路:網路中所有的站點共享一條數據通道。匯流排型網路安裝簡單方便,需要鋪設的電纜最短,成本低,某個站點的故障一般不會影響整個網路。但介質的故障會導致網路癱瘓,匯流排網安全性低,監控比較困難,增加新站點也不如星型網容易。
樹型網、簇星型網、網狀網等其他類型拓撲結構的網路都是以上述三種拓撲結構為基礎的。
四、按通信方式分類
1.點對點傳輸網路:數據以點到點的方式在計算機或通信設備中傳輸。星型網、環形網採用這種傳輸方式。
2.廣播式傳輸網路:數據在共用介質中傳輸。無線網和匯流排型網路屬於這種類型。
五、按網路使用的目的分類
1.共享資源網:使用者可共享網路中的各種資源,如文件、掃描儀、繪圖儀、列印機以及各種服務。inter網是典型的共享資源網。
2.數據處理網:用於處理數據的網路,例如科學計算網路、企業經營管理用網路。
3.數據傳輸網:用來收集、交換、傳輸數據的網路,如情報檢索網路等。
目前網路使用目的都不是唯一的。
六、按服務方式分類
1.客戶機/伺服器網路:伺服器是指專門提供服務的高性能計算機或專用設備,客戶機是用戶計算機。這是客戶機向伺服器發出請求並獲得服務的一種網路形式,多台客戶機可以共享伺服器提供的各種資源。這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種網路類型。不僅適合於同類計算機聯網,也適合於不同類型的計算機聯網,如pc機、mac機的混合聯網。這種網路安全性容易得到保證,計算機的許可權、優先順序易於控制,監控容易實現,網路管理能夠規范化。網路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伺服器的性能和客戶機的數量。目前針對這類網路有很多優化性能的伺服器稱為專用伺服器。銀行、證券公司都採用這種類型的網路。
2.對等網:對等網不要求文件伺服器,每台客戶機都可以與其他每台客戶機對話,共享彼此的信息資源和硬體資源,組網的計算機一般類型相同。這種網路方式靈活方便,但是較難實現集中管理與監控,安全性也低,較適合於部門內部協同工作的小型網路。
七、其他分類方法
如按信息傳輸模式的特點來分類的atm網,網內數據採用非同步傳輸模式,數據以53位元組單元進行傳輸,提供高達1.2gbps的傳輸率,有預測網路延時的能力。可以傳輸語音、視頻等實時信息,是最有發展前途的網路類型之一。
另外還有一些非正規的分類方法:如企業網、校園網,根據名稱便可理解。
從不同的角度對網路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每種網路名稱都有特殊的含意。幾種名稱的組合或名稱加參數更可以看出網路的特徵。千兆乙太網表示傳輸率高達千兆的匯流排型網路。了解網路的分類方法和類型特徵,是熟悉網路技術的重要基礎之一。
5. 計算機網路分類方法
一、區域網:
1、通常我們常見的「LAN」就是指區域網,這是我們最常見、應用最廣的一種網路。區域網隨著整個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提高得到充分的應用和普及,幾乎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區域網,有的甚至家庭中都有自己的小型區域網。
二、城域網:
2、這種網路一般來說是在一個城市,但不在同一地理小區范圍內的計算機互聯。這種網路的連接距離可以在10——100公里,它採用的是IEEE802.6標准。MAN與LAN相比擴展的距離更長,連接的計算機數量更多,在地理范圍上可以說是LAN網路的延伸。
三、廣域網:
這種網路也稱為遠程網,所覆蓋的范圍比城域網(MAN)更廣,它一般是在不同城市之間的LAN或者MAN網路互聯,地理范圍可從幾百公里到幾千公里。因為距離較遠,信息衰減比較嚴重,所以這種網路一般是要租用專線,通過IMP(介面信息處理)協議和線路連接起來,構成網狀結構,解決循徑問題。
四、無線網:
隨著筆記本電腦和個人數字助理等攜帶型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和發展,人們經常要在路途中接聽電話、發送傳真和電子郵件閱讀網上信息以及登錄到遠程機器等。
(5)計算機網路包括六類信息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也稱計算機通信網。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
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6. 計算機網路知識點
一、計算機網路概述
1.1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按照網路的作用范圍:廣域網(WAN)、城域網(MAN)、區域網(LAN);
按照網路使用者:公用網路、專用網路。
1.2 計算機網路的層次結構
TCP/IP四層模型與OSI體系結構對比:
1.3 層次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
各層之間是相互獨立的;
每一層需要有足夠的靈活性;
各層之間完全解耦。
1.4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
速率:bps=bit/s 時延:發送時延、傳播時延、排隊時延、處理時延 往返時間RTT:數據報文在端到端通信中的來回一次的時間。
二、物理層
物理層的作用:連接不同的物理設備,傳輸比特流。該層為上層協議提供了一個傳輸數據的可靠的物理媒體。簡單的說,物理層確保原始的數據可在各種物理媒體上傳輸。
物理層設備:
中繼器【Repeater,也叫放大器】:同一區域網的再生信號;兩埠的網段必須同一協議;5-4-3規程:10BASE-5乙太網中,最多串聯4個中繼器,5段中只能有3個連接主機;
集線器:同一區域網的再生、放大信號(多埠的中繼器);半雙工,不能隔離沖突域也不能隔離廣播域。
信道的基本概念:信道是往一個方向傳輸信息的媒體,一條通信電路包含一個發送信道和一個接受信道。
單工通信信道:只能一個方向通信,沒有反方向反饋的信道;
半雙工通信信道:雙方都可以發送和接受信息,但不能同時發送也不能同時接收;
全雙工通信信道:雙方都可以同時發送和接收。
三、數據鏈路層
3.1 數據鏈路層概述
數據鏈路層在物理層提供的服務的基礎上向網路層提供服務,其最基本的服務是將源自網路層來的數據可靠地傳輸到相鄰節點的目標機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質上提供可靠的傳輸。
該層的作用包括: 物理地址定址、數據的成幀、流量控制、數據的檢錯、重發 等。
有關數據鏈路層的重要知識點:
數據鏈路層為網路層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
基本數據單位為幀;
主要的協議:乙太網協議;
兩個重要設備名稱:網橋和交換機。
封裝成幀:「幀」是 數據鏈路層 數據的基本單位:
透明傳輸:「透明」是指即使控制字元在幀數據中,但是要當做不存在去處理。即在控制字元前加上轉義字元ESC。
3.2 數據鏈路層的差錯監測
差錯檢測:奇偶校驗碼、循環冗餘校驗碼CRC
奇偶校驗碼–局限性:當出錯兩位時,檢測不到錯誤。
循環冗餘檢驗碼:根據傳輸或保存的數據而產生固定位數校驗碼。
3.3 最大傳輸單元MTU
最大傳輸單元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數據鏈路層的數據幀不是無限大的,數據幀長度受MTU限制.
路徑MTU:由鏈路中MTU的最小值決定。
3.4 乙太網協議詳解
MAC地址:每一個設備都擁有唯一的MAC地址,共48位,使用十六進製表示。
乙太網協議:是一種使用廣泛的區域網技術,是一種應用於數據鏈路層的協議,使用乙太網可以完成相鄰設備的數據幀傳輸:
區域網分類:
Ethernet乙太網IEEE802.3:
乙太網第一個廣泛部署的高速區域網
乙太網數據速率快
乙太網硬體價格便宜,網路造價成本低
乙太網幀結構:
類型:標識上層協議(2位元組)
目的地址和源地址:MAC地址(每個6位元組)
數據:封裝的上層協議的分組(46~1500位元組)
CRC:循環冗餘碼(4位元組)
乙太網最短幀:乙太網幀最短64位元組;乙太網幀除了數據部分18位元組;數據最短46位元組;
MAC地址(物理地址、區域網地址)
MAC地址長度為6位元組,48位;
MAC地址具有唯一性,每個網路適配器對應一個MAC地址;
通常採用十六進製表示法,每個位元組表示一個十六進制數,用 - 或 : 連接起來;
MAC廣播地址:FF-FF-FF-FF-FF-FF。
四、網路層
網路層的目的是實現兩個端系統之間的數據透明傳送,具體功能包括定址和路由選擇、連接的建立、保持和終止等。數據交換技術是報文交換(基本上被分組所替代):採用儲存轉發方式,數據交換單位是報文。
網路層中涉及眾多的協議,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協議,也是TCP/IP的核心協議——IP協議。IP協議非常簡單,僅僅提供不可靠、無連接的傳送服務。IP協議的主要功能有:無連接數據報傳輸、數據報路由選擇和差錯控制。
與IP協議配套使用實現其功能的還有地址解析協議ARP、逆地址解析協議RARP、網際網路報文協議ICMP、網際網路組管理協議IGMP。具體的協議我們會在接下來的部分進行總結,有關網路層的重點為:
1、網路層負責對子網間的數據包進行路由選擇。此外,網路層還可以實現擁塞控制、網際互連等功能;
2、基本數據單位為IP數據報;
3、包含的主要協議:
IP協議(Internet Protocol,網際網路互聯協議);
ICMP協議(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網際網路控制報文協議);
ARP協議(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
RARP協議(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協議)。
4、重要的設備:路由器。
路由器相關協議
4.1 IP協議詳解
IP網際協議是 Internet 網路層最核心的協議。虛擬互聯網路的產生:實際的計算機網路錯綜復雜;物理設備通過使用IP協議,屏蔽了物理網路之間的差異;當網路中主機使用IP協議連接時,無需關注網路細節,於是形成了虛擬網路。
IP協議使得復雜的實際網路變為一個虛擬互聯的網路;並且解決了在虛擬網路中數據報傳輸路徑的問題。
其中,版本指IP協議的版本,佔4位,如IPv4和IPv6;首部位長度表示IP首部長度,佔4位,最大數值位15;總長度表示IP數據報總長度,佔16位,最大數值位65535;TTL表示IP數據報文在網路中的壽命,佔8位;協議表明IP數據所攜帶的具體數據是什麼協議的,如TCP、UDP。
4.2 IP協議的轉發流程
4.3 IP地址的子網劃分
A類(8網路號+24主機號)、B類(16網路號+16主機號)、C類(24網路號+8主機號)可以用於標識網路中的主機或路由器,D類地址作為組廣播地址,E類是地址保留。
4.4 網路地址轉換NAT技術
用於多個主機通過一個公有IP訪問訪問互聯網的私有網路中,減緩了IP地址的消耗,但是增加了網路通信的復雜度。
NAT 工作原理:
從內網出去的IP數據報,將其IP地址替換為NAT伺服器擁有的合法的公共IP地址,並將替換關系記錄到NAT轉換表中;
從公共互聯網返回的IP數據報,依據其目的的IP地址檢索NAT轉換表,並利用檢索到的內部私有IP地址替換目的IP地址,然後將IP數據報轉發到內部網路。
4.5 ARP協議與RARP協議
地址解析協議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為網卡(網路適配器)的IP地址到對應的硬體地址提供動態映射。可以把網路層32位地址轉化為數據鏈路層MAC48位地址。
ARP 是即插即用的,一個ARP表是自動建立的,不需要系統管理員來配置。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協議指逆地址解析協議,可以把數據鏈路層MAC48位地址轉化為網路層32位地址。
4.6 ICMP協議詳解
網際控制報文協議(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可以報告錯誤信息或者異常情況,ICMP報文封裝在IP數據報當中。
ICMP協議的應用:
Ping應用:網路故障的排查;
Traceroute應用:可以探測IP數據報在網路中走過的路徑。
4.7網路層的路由概述
關於路由演算法的要求:正確的完整的、在計算上應該盡可能是簡單的、可以適應網路中的變化、穩定的公平的。
自治系統AS: 指處於一個管理機構下的網路設備群,AS內部網路自治管理,對外提供一個或多個出入口,其中自治系統內部的路由協議為內部網關協議,如RIP、OSPF等;自治系統外部的路由協議為外部網關協議,如BGP。
靜態路由: 人工配置,難度和復雜度高;
動態路由:
鏈路狀態路由選擇演算法LS:向所有隔壁路由發送信息收斂快;全局式路由選擇演算法,每個路由器計算路由時,需構建整個網路拓撲圖;利用Dijkstra演算法求源端到目的端網路的最短路徑;Dijkstra(迪傑斯特拉)演算法
距離-向量路由選擇演算法DV:向所有隔壁路由發送信息收斂慢、會存在迴路;基礎是Bellman-Ford方程(簡稱B-F方程);
4.8 內部網關路由協議之RIP協議
路由信息協議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應用層】,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演算法,較小的AS(自治系統),適合小型網路;RIP報文,封裝進UDP數據報。
RIP協議特性:
RIP在度量路徑時採用的是跳數(每個路由器維護自身到其他每個路由器的距離記錄);
RIP的費用定義在源路由器和目的子網之間;
RIP被限制的網路直徑不超過15跳;
和隔壁交換所有的信息,30主動一次(廣播)。
4.9 內部網關路由協議之OSPF協議
開放最短路徑優先協議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網路層】,基於鏈路狀態的路由選擇演算法(即Dijkstra演算法),較大規模的AS ,適合大型網路,直接封裝在IP數據報傳輸。
OSPF協議優點:
安全;
支持多條相同費用路徑;
支持區別化費用度量;
支持單播路由和多播路由;
分層路由。
RIP與OSPF的對比(路由演算法決定其性質):
4.10外部網關路由協議之BGP協議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邊際網關協議【應用層】:是運行在AS之間的一種協議,尋找一條好路由:首次交換全部信息,以後只交換變化的部分,BGP封裝進TCP報文段.
五、傳輸層
第一個端到端,即主機到主機的層次。傳輸層負責將上層數據分段並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傳輸。此外,傳輸層還要處理端到端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問題。
傳輸層的任務是根據通信子網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網路資源,為兩個端系統的會話層之間,提供建立、維護和取消傳輸連接的功能,負責端到端的可靠數據傳輸。在這一層,信息傳送的協議數據單元稱為段或報文。
網路層只是根據網路地址將源結點發出的數據包傳送到目的結點,而傳輸層則負責將數據可靠地傳送到相應的埠。
有關網路層的重點:
傳輸層負責將上層數據分段並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傳輸以及端到端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問題;
包含的主要協議:TCP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UDP協議(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
重要設備:網關。
5.1 UDP協議詳解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戶數據報協議),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協議。
UDP協議的特點:
UDP是無連接協議;
UDP不能保證可靠的交付數據;
UDP是面向報文傳輸的;
UDP沒有擁塞控制;
UDP首部開銷很小。
UDP數據報結構:
首部:8B,四欄位/2B【源埠 | 目的埠 | UDP長度 | 校驗和】 數據欄位:應用數據
5.2 TCP協議詳解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傳輸控制協議),是計算機網路中非常復雜的一個協議。
TCP協議的功能:
對應用層報文進行分段和重組;
面向應用層實現復用與分解;
實現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擁塞控制;
傳輸層定址;
對收到的報文進行差錯檢測(首部和數據部分都檢錯);
實現進程間的端到端可靠數據傳輸控制。
TCP協議的特點:
TCP是面向連接的協議;
TCP是面向位元組流的協議;
TCP的一個連接有兩端,即點對點通信;
TCP提供可靠的傳輸服務;
TCP協議提供全雙工通信(每條TCP連接只能一對一);
5.2.1 TCP報文段結構:
最大報文段長度:報文段中封裝的應用層數據的最大長度。
TCP首部:
序號欄位:TCP的序號是對每個應用層數據的每個位元組進行編號
確認序號欄位:期望從對方接收數據的位元組序號,即該序號對應的位元組尚未收到。用ack_seq標識;
TCP段的首部長度最短是20B ,最長為60位元組。但是長度必須為4B的整數倍
TCP標記的作用:
5.3 可靠傳輸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不可靠傳輸信道在數據傳輸中可能發生的情況:比特差錯、亂序、重傳、丟失
基於不可靠信道實現可靠數據傳輸採取的措施:
差錯檢測:利用編碼實現數據包傳輸過程中的比特差錯檢測 確認:接收方向發送方反饋接收狀態 重傳:發送方重新發送接收方沒有正確接收的數據 序號:確保數據按序提交 計時器:解決數據丟失問題;
停止等待協議:是最簡單的可靠傳輸協議,但是該協議對信道的利用率不高。
連續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自動重傳請求)協議:滑動窗口+累計確認,大幅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5.3.1TCP協議的可靠傳輸
基於連續ARQ協議,在某些情況下,重傳的效率並不高,會重復傳輸部分已經成功接收的位元組。
5.3.2 TCP協議的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讓發送方發送速率不要太快,TCP協議使用滑動窗口實現流量控制。
5.4 TCP協議的擁塞控制
擁塞控制與流量控制的區別:流量控制考慮點對點的通信量的控制,而擁塞控制考慮整個網路,是全局性的考慮。擁塞控制的方法:慢啟動演算法+擁塞避免演算法。
慢開始和擁塞避免:
【慢開始】擁塞窗口從1指數增長;
到達閾值時進入【擁塞避免】,變成+1增長;
【超時】,閾值變為當前cwnd的一半(不能<2);
再從【慢開始】,擁塞窗口從1指數增長。
快重傳和快恢復:
發送方連續收到3個冗餘ACK,執行【快重傳】,不必等計時器超時;
執行【快恢復】,閾值變為當前cwnd的一半(不能<2),並從此新的ssthresh點進入【擁塞避免】。
5.5 TCP連接的三次握手(重要)
TCP三次握手使用指令:
面試常客:為什麼需要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戶發送請求,此時伺服器知道客戶能發;
第二次握手:伺服器發送確認,此時客戶知道伺服器能發能收;
第三次握手:客戶發送確認,此時伺服器知道客戶能收。
建立連接(三次握手):
第一次: 客戶向伺服器發送連接請求段,建立連接請求控制段(SYN=1),表示傳輸的報文段的第一個數據位元組的序列號是x,此序列號代表整個報文段的序號(seq=x);客戶端進入 SYN_SEND (同步發送狀態);
第二次: 伺服器發回確認報文段,同意建立新連接的確認段(SYN=1),確認序號欄位有效(ACK=1),伺服器告訴客戶端報文段序號是y(seq=y),表示伺服器已經收到客戶端序號為x的報文段,准備接受客戶端序列號為x+1的報文段(ack_seq=x+1);伺服器由LISTEN進入SYN_RCVD (同步收到狀態);
第三次: 客戶對伺服器的同一連接進行確認.確認序號欄位有效(ACK=1),客戶此次的報文段的序列號是x+1(seq=x+1),客戶期望接受伺服器序列號為y+1的報文段(ack_seq=y+1);當客戶發送ack時,客戶端進入ESTABLISHED 狀態;當服務收到客戶發送的ack後,也進入ESTABLISHED狀態;第三次握手可攜帶數據;
5.6 TCP連接的四次揮手(重要)
釋放連接(四次揮手)
第一次: 客戶向伺服器發送釋放連接報文段,發送端數據發送完畢,請求釋放連接(FIN=1),傳輸的第一個數據位元組的序號是x(seq=x);客戶端狀態由ESTABLISHED進入FIN_WAIT_1(終止等待1狀態);
第二次: 伺服器向客戶發送確認段,確認字型大小段有效(ACK=1),伺服器傳輸的數據序號是y(seq=y),伺服器期望接收客戶數據序號為x+1(ack_seq=x+1);伺服器狀態由ESTABLISHED進入CLOSE_WAIT(關閉等待);客戶端收到ACK段後,由FIN_WAIT_1進入FIN_WAIT_2;
第三次: 伺服器向客戶發送釋放連接報文段,請求釋放連接(FIN=1),確認字型大小段有效(ACK=1),表示伺服器期望接收客戶數據序號為x+1(ack_seq=x+1);表示自己傳輸的第一個位元組序號是y+1(seq=y+1);伺服器狀態由CLOSE_WAIT 進入 LAST_ACK (最後確認狀態);
第四次: 客戶向伺服器發送確認段,確認字型大小段有效(ACK=1),表示客戶傳輸的數據序號是x+1(seq=x+1),表示客戶期望接收伺服器數據序號為y+1+1(ack_seq=y+1+1);客戶端狀態由FIN_WAIT_2進入TIME_WAIT,等待2MSL時間,進入CLOSED狀態;伺服器在收到最後一次ACK後,由LAST_ACK進入CLOSED;
為什麼需要等待2MSL?
最後一個報文沒有確認;
確保發送方的ACK可以到達接收方;
2MSL時間內沒有收到,則接收方會重發;
確保當前連接的所有報文都已經過期。
六、應用層
為操作系統或網路應用程序提供訪問網路服務的介面。應用層重點:
數據傳輸基本單位為報文;
包含的主要協議:FTP(文件傳送協議)、Telnet(遠程登錄協議)、DNS(域名解析協議)、SMTP(郵件傳送協議),POP3協議(郵局協議),HTTP協議(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6.1 DNS詳解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統)【C/S,UDP,埠53】:解決IP地址復雜難以記憶的問題,存儲並完成自己所管轄范圍內主機的 域名 到 IP 地址的映射。
域名解析的順序:
【1】瀏覽器緩存,
【2】找本機的hosts文件,
【3】路由緩存,
【4】找DNS伺服器(本地域名、頂級域名、根域名)->迭代解析、遞歸查詢。
IP—>DNS服務—>便於記憶的域名
域名由點、字母和數字組成,分為頂級域(com,cn,net,gov,org)、二級域(,taobao,qq,alibaba)、三級域(www)(12-2-0852)
6.2 DHCP協議詳解
DHCP(Dynamic Configuration Protocol:動態主機設置協議):是一個區域網協議,是應用UDP協議的應用層協議。作用:為臨時接入區域網的用戶自動分配IP地址。
6.3 HTTP協議詳解
文件傳輸協議(FTP):控制連接(埠21):傳輸控制信息(連接、傳輸請求),以7位ASCII碼的格式。整個會話期間一直打開。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TCP,埠80】:是可靠的數據傳輸協議,瀏覽器向伺服器發收報文前,先建立TCP連接,HTTP使用TCP連接方式(HTTP自身無連接)。
HTTP請求報文方式:
GET:請求指定的頁面信息,並返回實體主體;
POST:向指定資源提交數據進行處理請求;
DELETE:請求伺服器刪除指定的頁面;
HEAD:請求讀取URL標識的信息的首部,只返回報文頭;
OPETION:請求一些選項的信息;
PUT:在指明的URL下存儲一個文檔。
6.3.1 HTTP工作的結構
6.3.2 HTTPS協議詳解
HTTPS(Secure)是安全的HTTP協議,埠號443。基於HTTP協議,通過SSL或TLS提供加密處理數據、驗證對方身份以及數據完整性保護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Royalic/article/details/11998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