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系統主要完成數據信息的收集、存儲、處理和輸出任務,並提供各種網路資源。計算機系統根據在網路中的用途可分為兩類:主計算機和終端。 X主計算機(Host) 主計算機負責數據處理和網路控制,並構成網路的主要資源。主計算機又稱主機,它主要由大型機、中小型機和高檔微機組成,網路軟體和網路的應用服務程序主要安裝在主機中,在區域網中主機稱為伺服器(Server)。 X終端(Terminal) 終端是網路中數量大、分布廣的設備,是用戶進行網路操作、實現人--機對話的工具。一台典型的終端看起來很像一台PC機,有顯示器、鍵盤和一個串列介面。與PC機不同的是終端沒有CPU和主存儲器。在區域網中,以PC機代替了終端,既能作為終端使用又可作為獨立的計算機使用,被稱為工作站(Workstation)。 2、數據通信系統 數據通信系統主要由通信控制處理機、傳輸介質和網路連接設備等組成。 X通信控制處理機 通信控制處理機主要負責主機與網路的信息傳輸控制,它的主要功能是:線路傳輸控制、差錯檢測與恢復、代碼轉換以及數據幀的裝配與拆裝等。在以互動式應用為主的微機區域網中,一般不需要配備通信控制處理機,但需要安裝網路適配器,用來擔任通信部分的功能。 X傳輸介質傳輸介質是傳輸數據信號的物理通道,將網路中各種設備連接起來。常用的有線傳輸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廣線;無線傳輸介質有無線電微波信號、激光等。 X網路互連設備 網路互連設備是用來實現網路中各計算機之間的連接、網與網之間的互聯、數據信號的變換以及路由選擇等功能,主要包括中繼器(Repeater)、集線器(HUB)、數據機(Modem)、網橋(Bridge)、路由器(Router)、網關(Gateway)和交換機(Switch)等。 3、網路軟體和網路協議 軟體一方面授權用戶對網路資源的訪問,幫助用戶方便、安全的使用網路,另一方面管理和調度網路資源,提供網路通信和用戶所需的各種網路服務。網路軟體一般包括網路操作系統、網路協議、通信軟體以及管理和服務軟體等。 X網路操作系統(NOS) 網路操作系統是網路系統管理和通信控制軟體的集合,它負責整個網路的軟、硬體資源的管理以及網路通信和任務的調度,並提供用戶與網路之間的介面。 目前,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有:UNIX、Windows NT、Windows 2000 Server、Netware和Linux。UNIX是唯一跨微機、小型機、大型機的網路操作系統。 X網路協議網路協議是實現計算機之間、網路之間相互識別並正確進行通信的一組標准和規則,它是計算機網路工作的基礎。 在Internet上傳送的每個消息至少通過三層協議:網路協議(network protocol),它負責將消息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傳輸協議(transport protocol),它管理被傳送內容的完整性;應用程序協議(Application protocol),作為對通過網路應用程序發出的一個請求的應答,它將傳輸轉換成人類能識別的東西。 一個網路協議主要由語法、語義、同步三部分組成。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作出何種應答;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❷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組成,以及各個組成部分的作用
計算機網路由七層組成:
1、物理層:傳遞信息需要利用一些物理傳輸媒體,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物理層的任務就是為上層提供一個物理的連接,以及該物理連接表現出來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特性,實現透明的比特流傳輸。
2、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負責在2個相鄰的結點之間的鏈路上實現無差錯的數據幀傳輸。在接收方接收到數據出錯時要通知發送方重發,直到這一幀無差錯地到達接收結點,數據鏈路層就是把一條有可能出錯的實際鏈路變成讓網路層看起來像不會出錯的數據鏈路。
3、網路層:網路中通信的2個計算機之間可能要經過許多結點和鏈路,還可能經過幾個通信子網。網路層數據傳輸的單位是分組。網路層的主要任務是為要傳輸的分組選擇一條合適的路徑,使發送分組能夠正確無誤地按照給定的目的地址找到目的主機,交付給目的主機的傳輸層。
4、傳輸層:傳輸層的主要任務是通過通信子網的特性,最佳地利用網路資源,並以可靠與經濟的方式為2個端系統的會話層之間建立一條連接通道,以透明地傳輸報文。傳輸層向上一層提供一個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務,使會話層不知道傳輸層以下的數據通信的細節。
5、會話層:在會話層以及以上各層中,數據的傳輸都以報文為單位,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以及維護應用之間的通信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6、表示層:這一層主要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要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OSI內部表示使用的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
7、應用層:這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求,以及提供網路與用戶軟體之間的介面服務。
(2)1計算機網路基本組成擴展閱讀:
傳輸層作為整個計算機網路的核心,是惟一負責總體數據傳輸和控制的一層。因為網路層不一定保證服務的可靠,而用戶也不能直接對通信子網加以控制,因此在網路層之上,加一層即傳輸層以改善傳輸質量。
傳輸層利用網路層提供的服務,並通過傳輸層地址提供給高層用戶傳輸數據的通信埠,使系統間高層資源的共享不必考慮數據通信方面和不可靠的數據傳輸方面的問題。
❸ 1.簡述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和主要功能。
1、組成: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2、功能: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可以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
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旁搏隱相連接的許多自運廳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3)1計算機網路基本組成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
(1)速率
計算機發送出的信號都是數字形式的。比特是計算機中數據量的單位,也是資訊理論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單位。
速率是計算機網路中最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速率的單位是bit/s(比特每秒)(即bit per second)。
(2)帶寬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吞吐量更經常地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顯然,吞吐量受網路的帶寬或網路的額定速率的限制。
(4)時延
時延是指數據(一個報文或分組,甚至比特)從網路(或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時延是個很重要的性能指標,它有時也稱為延遲或遲延。
(5)往返時間(RTT)
在計算機網路中,往返時間也是一個重要的性能指標,它表示從發送方發送數據開始,到發送銀孝方收到來自接收方的確認(接受方收到數據後便立即發送確認)總共經歷的時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
❹ 計算機網路主要由哪些部分組成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篇1
1、主計算機
在一般的區域網中,主機通常被稱為伺服器,是為客戶提供各種服務的計算機,因此對其有一定的技術指標要求,特別是主、輔存儲容量及其處理速度要求較高。根據伺服器在網路中所提供的服務不同,可將其劃分為文件伺服器、列印伺服器、通
信伺服器、域名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等。
2、網路工作站
除伺服器外,網路上的其餘計算機主要是通過執行應用程序來完成工作任務的,我們把這種計算機稱為網路工作站或網路客戶機,它是網路數據主要的發生場所和使用場所,用戶主要是通過使用工作站來利用網路資源並完成自己作業的。
3、網路終端
是用戶訪問網路的界面,它可以通過主機聯入
網內,也可以通過通信控制處理機聯入網內。
4、通信處理機
一方面作為資源子網的主機、終端連接的介面,將主機和終端連入網內;另一方面它又作為通
信子網中分組存儲轉發結點,完成分組的接收、校
驗、存儲和轉發等功能。
5、通信線路
通信線路(鏈路)是為通信處理機與通信處理機、通信處理機與主機之間提供通信信道。
6、信息變換設備
對信號進行變換,包括:數據機、無線通信接收和發送器、用於光纖通信的編碼解碼器等。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篇2
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除了各種網路硬體設備外,還必須具有網路軟體,那麼計算機網路軟體是由什麼組成的呢,一起來看看!
1、網路操作系統
網路操作系統是網路軟體中最主要的軟體,用
於實現不同主機之間的用戶通信,以及全網硬體和軟體資源的共享,並向用戶提供統一的、方便的網路介面,便於用戶使用網路。目前網路操作系統有三大陣營:UNIX、NetWare和Windows。目前,我國最廣泛使用的是Windows網路操作系統。
2、網路協議軟體
網路協議是網路通信的數據傳輸規范,網路協
議軟體是用於實現網路協議功能的軟體。
目前,典型的網路協議軟體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IEEE802標准協議系列等。其中,
TCP/IP是當前異種網路互連應用最為廣泛的網路協
議軟體。
3、網路管理軟體
網路管理軟體是用來對網路資源進行管理以及對網路進行維護的軟體,如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記費管理、安全管理、網路運行狀態監視與統計等。
4、網路通信軟體
是用於實現網路中各種設備之間進行通信的軟體,使用戶能夠在不必詳細了解通信控制規程的情況下,控制應用程序與多個站進行通信,並對大量的通信數據進行加工和管理。
5、網路應用軟體
網路應用軟體是為網路用戶提供服務,最重要的特徵是它研究的重點不是網路中各個獨立的計算機本身的功能,而是如何實現網路特有的功能。
❺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和體系結構
一、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組成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它由許多計算機軟體、硬體和通信設備組合而成。下面對一個計算機網路所需的主要部分,即伺服器、工作站、外圍設備、網路軟體作簡要介紹。
1.伺服器(Server)
在計算機網路中,伺服器是整個網路系統的核心,一般是指分散在不同地點擔負一定數據處理任務和提供資源的計算機,它為網路用戶提供服務並管理整個網路,它影響著網路的整體性能。一般在大型網路中採用大型機、中型機和小型機作為網路伺服器,可保證網路的可靠性。對於網點不多,網路通信量不大,數據安全性要求不太高的網路,可以選用高檔微機作網路伺服器。根據伺服器在網路中擔負的網路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文件伺服器、通信伺服器和列印伺服器等。在小型區域網中,最常用的是文件伺服器。一般來說網路越大、用戶越多、伺服器負荷越大,對伺服器性能要求越高。
2.工作站(Workstation)
工作站有時也稱為「節點」或「客戶機(Client)」,是指通過網路適配器和線纜連接到網路上的計算機,是網路用戶進行信息處理的個人計算機。它和伺服器不同,伺服器是為整個網路提供服務並管理整個網路,而工作站只是一個接入網路的設備,它保持原有計算機的功能,作為獨立的計算機為用戶服務,同時又可按一定的許可權訪問伺服器,享用網路資源。
工作站通常都是普通的個人計算機,有時為了節約經費,不配軟、硬碟,稱為「無盤工作站」。
3.網路外圍設備
是指連接伺服器和工作站的一些連線或連接設備,如同軸電纜、雙絞線、光纖等傳輸介質,網卡(NIC)、中繼器(Repeater)、集線器(Hub)、交換機(Switch)、網橋(Bridge)等,又如用於廣域網的設備:數據機(Modem)、路由器(Router)、網關(Gateway)等,介面設備:T型頭、BNC連接器、終端匹配器、RJ45頭、ST頭、SC頭、FC頭等。
4.網路軟體
前面介紹的都是網路硬體設備。要想網路能很好地運行,還必須有網路軟體。
通常網路軟體包括網路操作系統(NOS)、網路協議軟體和網路通信軟體等。其中,網路操作系統是為了使計算機具備正常運行和連接上網的能力,常見的網路操作系統有UNIX、Linux、Novell Netware、Windows NT、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XP等;網路協議軟體是為了各台計算能使用統一的協議,可以看成是計算機之間相互會話使用的語言;而運用協議進行實際的通信則是由通信軟體完成的。
網路軟體功能的強弱直接影響到網路的性能,因為網路中的資源共享、相互通信、訪問控制和文件管理等都是通過網路軟體實現的。
二、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所謂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是指網路中各結點(包括連接到網路中的設備、計算機)的地理分布和互連關系的幾何構形,即網路中結點的互連模式。
網路的拓撲結構影響著整個網路的設計、功能、可靠性和通信費用等指標,常見的網路拓撲結構有匯流排型、星型、環型等,通過使用路由器和交換機等互連設備,可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更大網路。
1.匯流排型
在匯流排型結構中,將所有的入網計算機接入到一條通信傳輸線上,為防止信號反射,一般在匯流排兩端連有終端匹配器如圖6-1(a)。匯流排型結構的優點是信道利用率高,可擴充性好,結構簡單,價格便宜。當數據在匯流排上傳遞時,會不斷地「廣播」,第一節點均可收到此信息,各節點會對比數據送達的地址與自己的地址是否相同,若相同,則接收該數據,否則不必理會該數據。缺點是同一時刻只能有兩個網路結點在相互通信,網路延伸距離有限,網路容納的節點數有限。在匯流排上只要有一個結點連接出現問題,會影響整個網路運行,且不易找到故障點。
圖6-1 網路拓撲結構
2.星型
在星型結構中,以中央結點為中心,其他結點都與中央結點相連。每台計算機通過單獨的通信線路連接到中央結點,由該中央結點向目的結點傳送信息,如圖6-1(b),因此,中央結點必須有較強的功能和較高的可靠性。
在已實現的網路拓撲結構中,這是最流行的一種。跟匯流排型拓撲結構相比,它的主要的優勢是一旦某一個電纜線段被損壞了,只有連接到那個電纜段的主機才會受到影響,結構簡單,建網容易,便於管理。缺點是該拓撲是以點對點方式布線的,故所需線材較多,成本相對較高,此外中央結點易成為系統的「瓶頸」,且一旦發生故障,將導致全網癱瘓。
3.環型
在環型結構中,如圖6-1(c)所示,各網路結點連成封閉環路,數據只能是單向傳遞,每個收到數據包的結點都向它的下一結點轉發該數據包,環游一圈後由發送結點回收。當數據包經過目標結點時,目標結點根據數據包中的目標地址判斷出是自己接收,並把該數據包拷貝到自己的接收緩沖中。
環型拓撲結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網路管理比較簡單,實時性強。缺點是:成本較高,可靠性差,網路擴充復雜,網路中若有任一結點發生故障都會使整個網路癱瘓。
三、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
要弄清網路的體系結構,需先弄清網路協議是什麼。
網路協議是兩台網路上的計算機進行通信時使用的語言,是通信的規則和約定。為了在網路上傳輸數據,網路協議定義了數據應該如何被打成包、並且定義了在接收數據時接收計算機如何解包。在同一網路中的兩台計算機為了相互通信,必須運行同一協議,就如同兩個人交談時,必須採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和語速。
由於網路結點之間的連接可能是很復雜的,因此,為了減少協議設計的復雜性,在制定協議時,一般把復雜成分分解成一些簡單成分,再將它們復合起來,而大多數網路都按層來組織,並且規定:(1)一般是將用戶應用程序作為最高層,把物理通信線路作為最低層,將其間再分為若干層,規定每層處理的任務,也規定每層的介面標准;(2)每一層向上一層提供服務,而與再上一層不發生關系;(3)每一層可以調用下一層的服務傳輸信息,而與再下一層不發生關系。(4)相鄰兩層有明顯的介面。
除最低層可水平通信外,其他層只能垂直通信。
層和協議的集合被稱為網路的體系結構。為了幫助大家理解,我們從現實生活中的一個例子來理解網路的層次關系。假如一個只懂得法語的法國文學家和一個只懂得中文的中國文學家要進行學術交流,那麼他們可將論文翻譯成英語或某一種中間語言,然後交給各自的秘書選一種通信方式發給對方,如圖6-2所示。
圖6-2 中法文學家學術交流方式
下面介紹兩個重要的網路體系結構:OSI參考模型和TCP/IP參考模型。
1.OSI參考模型
由於世界各大型計算機廠商推出各自的網路體系結構,不同計算機廠商的設備相互通信困難。為建立更大范圍內的計算機網路,必然要解決異構網路的互連,因而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1977年提出「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即著名的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將計算機網路規定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等七層,受到計算機界和通信界的極大關注。
2.TCP/IP參考模型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協議是Internet使用的通信協議,由ARPANET研究中心開發。TCP/IP是一組協議集(Internet protocol suite),而TCP、IP是該協議中最重要最普遍使用的兩個協議,所以用TCP/IP來泛指該組協議。
TCP/IP協議的體系結構被分為四層:
(1)網路介面層 是該模型的最低層,其作用是負責接收IP數據報,並通過網路發送出去,或者從網路上接收網路幀,分離IP數據報。
(2)網路層 IP協議被定義駐留在這一層中,它負責將信息從一台主機傳到指定接收的另一台主機。主要功能是:定址、打包和路由選擇。
(3)傳輸層 提供了兩個協議用於數據傳輸,即傳輸控制協議TCP和通用數據協議UDP,負責提供准確可靠和高效的數據傳送服務。
(4)應用層 位於TCP/IP最高層,為用戶提供一組常用的應用程序協議。例如:簡單郵件傳輸協議SMTP、文件傳協議FTP、遠程登錄協議Telnet、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該協議是後來擴充的)等。隨著Internet的發展,又開發了許多實用的應用層協議。
圖6-3是TCP/IP模型和OSI模型的簡單比較:
圖6-3 TCP/IP模型和OSI模型的對比
❻ 計算機網路由哪幾部分組成
計算機網路由資源子網、通信子網以及協議構成。
1、資源子網是由若干個主機組成,資源子網向各個用戶提供服務;
2、通信子網是由一些專用的節點交換機和連接這些節點的通信鏈路組成;
3、一系列的協議是這些協議是為在主機之間或主機和子網之間的通信而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