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技術與人文精神

計算機網路技術與人文精神

發布時間:2024-07-18 19:08:34

① 網文論︱網路文學與AI寫作:人機協同演化時代的文學之靈

項蕾

近幾年來,人工智慧業已成為一項常規的 社會 議題。自2016、2017連續兩年穀歌圍棋機器人AlphaGo與李世石、柯潔兩位世界級棋手舉世矚目的大戰以來,人工智慧似乎就從技術的高閣中走出,成為了大眾構想 科技 革命下人類未來生活樣態的最重要符號。如今,技術層面的開發與實踐,奇點臨近的展望與探討,多少工種有朝一日會為AI所取代的爭論和設想,與對SIRI只是個定鬧鍾機器的笑話式感慨和無數綜藝里被刻意喚起的「小度小度」融合在一起,構成了耐人尋味的圖景。而在這幅圖景背後,隱藏著一種普遍的心態:人工智慧勢必將劇烈地影響人類生活,但這改變似乎不會發生在當前看來切身即至的任意一天,所以態度的遲滯和流動是被允許的,人們需要在一場又一場隨意的討論中逐漸找到與人工智慧相處的舒適節奏——與那些正處於同種焦慮下的人一起。

讓AI輸出文字,其本質是以計算機語言實現對人類自然語言的模擬,隸屬於自然語言處理的范疇,是計算機科學以及人工智慧領域中極為核心的部分。對人類來說,語言,且尤其是文學語言,作為智能表現之一種,它有著非常特殊的蘊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語言都被視為人類獨有的、使其區別於動物的神聖能力,另外具有類似定位的還有使用工具、創造藝術的能力等——文學語言恰好處在發明語言和創造藝術兩者的交界地帶。雖然這一觀點後來為人類學的一系列實驗所證偽,但它至今仍然牢固地盤踞於人們的常識體系中:在大眾那裡,它扮演著人的本質這一重要角色。

早在智械危機成為每日與科學技術無涉的普通人也會熱議的話題之前,人類對自己何以為人而非其他存在物的問題就有過頗為漫長的追問和思考,並且現代以來尤為如此。機械技術與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空前的緊迫感,機器對諸多人類智能的追及使人不免時刻都要自問:人類的特殊性何在,有什麼是機器無法做到,而是只有我可以做到的?這個問題有過很多解答,比如自由意志,比如協作與共情,比如想像力和創造力……這些答案本身或許會隨著人對世界與自身認知的推進而慢慢失效過時,但是人卻始終需要相信,相信一定有什麼閃光的東西像是堅硬的、渾然的、不可拆解的核一般深處於人的內心,那是數理邏輯永遠也無法模仿和理解的、人之所以為人的原因。這種相信有許多具象的化身,文學性靈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種。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那些對AI文學寫作行為的評斷大致可以區分為以下幾種立場:維護人類本質高尚性的;認為AI沒有威脅無法比擬人類主體的;以及熱衷於在AI與自己之間建立想像性聯系的。在三者之中,前兩種觀念更具聲勢。它們其實由來已久,並非人工智慧寫作現象引發廣泛討論之後才在文學領域發生。例如,假設此刻回過頭去,把寫作型人工智慧這一主語替換為網路文學,我們會發現一切情況同樣匹配。質量低下品味粗陋有損文學之靈,通俗而已可堪一讀難登大雅之堂,AI在試圖進行文學創作時得到的那些評價,和網路文學自誕生至今逾二十年裡無數次經歷過的一模一樣。這是機緣巧合嗎?還是說,在這兩者背後,隱藏著什麼關鍵的共通之處觸發了主流輿論如此相似的反饋?

它們的數字基因,是目前看來可能性最高的正確答案。人工智慧自不必說,網路文學作為一種生產、流通於賽博空間中的文學形式,網路性本就是它的基本屬性。此外,網路文學書寫的故事與當下人們生活中的媒介經驗息息相關,如果說AI寫文是以機器語言模擬文學語言,那網路文學的創作者們則是在以自然語言,去復現一種同時建立於計算機語言和自然語言上的生命體驗。是的,盡管SIRI像個定鬧鍾機器,盡管「小度」在電視節目里只負責解答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但在更多驟然之間難以覺察的細節中,在人們深度介入切實度過的每一天里,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界限早已開始交融——衣食住行,喜怒哀樂,還有多少事情里沒有屏幕中介的影子?面對這前所未有的媒介之變,人們成型已久的知識、信念和價值體系還未做出同調的反應,而如寫作型人工智慧與網路文學這樣的實驗和潮流,則正暗含了某種更深層次的人的本質變化的外顯與表徵。它們因數字基因而遭遇到的排異反應,或許正在提示我們,在這個虛實迎來調和、人機協同演化的時代,文學性靈應被重新審視和界定。人文精神這一現代概念,是否過於建立在古登堡時代創作、敘述的方式和印刷媒介組成的文本模型之上,以至於在新的數字時代到來之際,它在應對人於此刻新生的潛在的靈性之潮時已有些力不從心。在捍衛文學的神聖、人類的本質時,實際捍衛的真是他們所想的東西嗎?在這捍衛的過程中,是否有更為幽微的可能性因此被忽視?

第三種心態的持有者們正展現了這種幽微的可能性。在「AI續寫」視頻的評論區,在網路文學的線上社群,都存在著這樣抱持更加開放態度的人。他們既能毫無障礙與負擔地在AI離譜的操作里尋找出似人的影子,戲謔地贊它「像歐亨利」、「配雨果獎」,也可以不在意人類所謂的獨特性、優越性,縱情仿照AI進行文學續寫來營造「以真亂假」的效果,在為人所自矜的文學性靈里 游戲 般地摻入人工智慧的成分。他們不會執著於經典性、文學性等既有概念,而是更在乎世界觀設定是否宏大瑰麗,人物設定又是否足夠吸引人心等等。對他們來說,人工智慧和網路文學都不具有那麼強烈的異質性,它們並不暗自謀劃代替人類或是總想著褻瀆文學,而只是日常世界的組成部分。也許正因為這一點,他們才能夠在進行數碼的創作、閱讀與交互時,坦然地以兼有數字邏輯與人文精神的心態浸入其中,從紙媒時代人之為人、文學之為文學的桎梏中脫身,接受並打開一種新的文學之靈的向度。

校對:劉威

計算機網路技術實驗心得體會,要詳細點!!!寫的好一百分送上,每個實驗寫一篇啊

【導言】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自身也在不斷改進。尤其實施新課程以來,無論是教育目標、教育內容,還是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和行為,以及教育評價,都發生著巨大的變革,對教師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認為,加強教師教育教學理論修養,夯實文化底蘊,提高教育教學技能,是全面實施新課程的基本保證。近年來,我們充分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優化校本培訓結構,實行「研訓一體化」為核心的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實現優質資源最大限度共享,優化教師學習研究的條件和環境,增加教師有效學習容量,提高教師研究質量,使教師不斷「超越自我」,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和研究水平的提升,不斷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從而達到實現教師教育現代化、深化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
一、課題的提出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信息網路化,科學技術加速發展,教育改革彼伏此起,一浪高於一浪。為了適應這種發展趨勢,世界各國加強教師教育,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在美國,中小學教師絕大多數是本科學歷,師資培訓主要有兩種觀點和趨勢:一是讓本科畢業生進入研究生院,接受專門的教師職業培訓,目的在於使這些學生具有寬廣的知識背景。小學教師要學習本科段文科課程;中學教師要學習所教專業的學術性課程,接受培訓的師范生將獲得文科碩士學位;另一種趨勢是:只對本科畢業生進行幾個星期的短期培訓,之後,直接讓他們在實際教學中獲得相關知識和經驗。但不管哪種方式進入教師行業的教師,每隔五年都要進行一次脫產學習,接受新的知識和技能,經過考核合格以後,才能再進入新的崗位。
作為職業教師,必須意識到自己是教育者,對人類發展要有深刻的理解,對兒童的教育有深遠影響,為此,必須有厚實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以及基於這些素質的實踐中的領導組織能力,有能力培養兒童熱情地生活、學習和自我思考,並有豐富的人文精神。在學校,教師應象有著不同品質和豐富個性的人力資源小組一樣,互相合作和協調,從而使作為一個組織的學校教育活動能得到持續發展。每位教師的技能和品質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會隨著他們的經驗的增長而變化、豐富,教師有必要依據職業、專業、能力、素質和興趣,終身不斷地提高,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主要途徑有兩條:一是教師自己每天的教育實踐以及認真的自我研修;二是任命機構組織進行的教師培訓。在當今的環境下,要求教師有統一的理想是不可能的,以終身的品質提高為基礎,確保所有教師普遍掌握基本的技能,擁有基本素質以及促進個人發展和其專業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只有這樣,學校才會有活力,其教育才會有能力。

我國教師教育在九五期間取得很大發展。教師數量迅速增加,教師結構得到了有效調整。1995年到2000年,小學專任教師從560萬增加到590萬,教師學歷合格率不斷提高,1995年到2000年,小學教師學歷不達標的由11.15%下降到3.14%;現在正加快實現小學教師由中等師范學歷向大專學歷過渡,這個過渡將在2010年完成。近年來各級政府和學校都採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師隊伍的學歷達標率。但是我國教師教育培訓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不能適應時代要求和教育發展的需要,加強和改進教師教育工作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教育改革發展中一個永恆的主題。實現這個任務要靠教師教育。「校本培訓」是教師繼續教育的最主要、最經濟,也是最有效的一種形式。
近幾年來,國內對校本培訓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與探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時全國已經有相當數量的地區具備了比較好的教育城域網路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但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如何運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優化的校本培訓還是一個嶄新的領域,另外,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向縱深發展,廣大教師是實施新課程的主力軍,搞好教師新課程培訓至關重要,因而,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進行這方面的實驗研究,探索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校本培訓的路子,對於教師教育的信息化和現代化,構建科學的、具有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師教育評價與管理體系,使課程改革落到實處,促進教師發展、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的意義
信息化時代的教師教育和科研工作必須登上信息化平台,才能獲得跨越式發展。以教師的發展為本,教師教育應該運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作為突破口,只有這樣,才能開創教師教育的新局面,全面提高我校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才能帶來教師教育的高效益,才能大面積地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通過本課題研究和實驗,必然促使實現優質教育資源最大限度的共享,有利於實現教師教育現代化,從而促使教師「超越自我」,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不斷提高科學研究的質量和水平,必然有利於推進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盡快適應新一輪課改的需要,不斷改善教師自身的教學行為,為即將全面鋪開使用課程標准和實驗教材提供成功的實踐經驗和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有利於構建教師繼續教育和教育科研的評價與管理體系,從而加快基礎教育發展步伐,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供高質量的師資隊伍。
三、實驗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是一項綜合性的實踐研究。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教師繼續教育,充分使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實現優質資源最大限度共享,優化教師學習研究的條件和環境,增加教師有效學習容量,提高教師研究質量,使教師不斷「超越自我」,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和研究水平的提升,不斷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從而達到實現教師教育現代化、深化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

研究的基本內容:如何創建有利於學校組織、教師個人繼續教育校本培訓的信息技術環境;如何構建信息環境下校本培訓模式;構建一支素質的教師隊伍。
研究重點:本課題研究的重點是如何在教師教育活動中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以及建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校本培訓的新模式。
研究難點:如何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建立教師繼續教育和科學研究有效結合的新模式,以及對這種模式有效運轉的管理機制和評價辦法。
四、研究假設及界定
1、研究假設: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教師繼續教育,豐富教育教學內容,改變教育教學方式,有利於教師確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人才觀和學生觀。通過組織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校本培訓,把教師從繁重的復雜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潛心於教育科研,使教師獲得並掌握全新的學習方法,提高教師知識的佔有量,為教師提供創造性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促進教師學習現代碼教學理論,提高業務素質以及教學能力,研究能力、信息能力。
2、假設界定:全校教師均為該項課題的研究對象。
五、實驗周期
本課題實驗研究為期3年(2002年1月——2005年12月)
1、准備階段:(2002年1月-2002年7月)
主要工作:
(1)成立學校實驗課題級和實驗領導機構,分析課題研究所具備的條件,包括硬、軟體:實驗硬體、科研經費來源、實驗的手段、方法等。
(2)制訂落實課題研究方案。
(3)落實實驗人員、經費的籌劃以及實驗教師的培訓。
(4)診斷教師教學現狀、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及文化底蘊。
2、實施階段(2002年8月-2004年12月)
主要工作:
(1)按實驗計劃開展研究,研究解決實驗過程中的有關問題,按實驗目標要求檢查驗收實驗階段性成果,做到每學期一小結,每學年一總結,並把實驗情況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
(2)建立健全實驗研究檔案,指定專人負責收集整理編寫實驗研究有關資料,做好實驗配套資料的建設工作,確保實驗順利進行。
(3)組織實驗教師到區內外先進實驗點參觀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4)探索網路技術優化教師繼續教育的基本途徑及方法。
3、總結階段(2005年1月——2005年12月)
主要工作:
(1)繼續完善深化網路技術在優化教師繼續教育的模式。

(2)做好兩個階段及實驗周期全程的實驗研究總結、撰寫實驗研究報告等工作。
(3)收集資料及數據,迎接上級主管部門的評估驗收。
六、研究方法
1、文獻法。本課題研究屬於應用研究。積極吸收並充分利用國內外有關教師教育、培訓、學習的有關理論經驗,以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的研究成果是本課題的重要研究方法。
2、綜合分析法。對信息技術環境與學校組織、教師個人、校本培訓以及教學科研與教師培訓之間的關系進行理論分析、弄清楚現代信息技術對提高校本培訓、促進學校組織發展、教師個人發展、推進教育改革的影響和作用。
3、行動研究法。本課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在學校現有的網路環境基礎上,不斷開發,不斷完善,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分步實施,實現優質資源共享,發揮最大的教育效益。
七、研究過程的基本做法
(一)建立校本培訓的組織結構和運作管理
為了使校本培訓工作順利落實,讓教師們真正學有成效,學校建立了教師學習情況考核評估制度,主要是:
1、成立機構明確職責
成立培訓領導小組,由校長負總責,一名副校長負責組織實施。調動教導處、學科教研組等部門的力量,不斷完善有創新性、有活力的制度體系,包括課程制度、教學制度、教研製度、學習制度、財務制度、評價制度和獎勵制度等學校常規管理制度,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教師提供學習和研究的保障。明確領導的職責:
①制定培訓計劃及撰寫培訓總結;
②組織教師自學指定的教材內容,參加校本培訓學習以及校本教研;
③聘請校外教育教學專家及校內外輔導教師;
④落實培訓場地、時間、內容、主講教師和培訓設施;
⑤負責籌措培訓經費,培訓經費納入學校年度經費預算;
⑥負責教師自學和校內集中培訓的檢查、考核,登記學分;
⑦建立校本培訓教師電子檔案庫。
2、實行月考核制度
為了增強學習效果,實行「每月考核,達標有獎,落後受罰」的制度,進行同事互評、教研組評、學校領導小組評,教師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共同提高。學校領導小組每月對教師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的內容包括「名言錦句」、「教法集錦」、「教學後記」、「課例評議」等,考核的形式分為網頁製作、書面撰寫或背誦、現場評議三種。校本培訓考核合格者,學校給予適當的獎勵,下月兌現;按有關規定折算繼續教育學分,記入繼續教育證書;實行教師培訓與職稱評審、年度考核、評優評模「三掛鉤」制度。
3、定期交流總結
實施「2+1」工程。「2」就是教師每月自薦兩篇教學隨筆(後記)。教科室每月檢查評比並從中精選優秀者或展示,或宣讀,使資源共享,疑義相析。「1」指的是教師每學期至少閱讀一本理論書籍,並在學期結束時寫一篇讀書心得體會並進行交流。
加強課堂研究。成立以校長室為龍頭,教科室、教導處、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為主的隨堂聽課小組,採用「推門課、預約課、邀請課」等多種聽課形式進行互動式的聽課評課研討活動。每月每人聽課不少於4節。
舉辦「教研組風采展示」。教研組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精心准備「5個1」(一堂課、一份說課、評課、教案和一份教研組風采介紹),最後抽簽決定,由教研組的老師分別從上課、說課、評課和教研組風采介紹四個方面來展示所在教研組。對管理層面來說,針對「5個1」評出5個單項獎和1個綜合獎項。因為上課、說課、評課的人選都是臨時抽簽決定的,每個人都有可能代表教研組展示整體教研水平,為了集體的榮譽也為了個人的發展,教師們都會全身心參與整個活動,這極有利於實現個體發展和集體發展的有機統一。
召開總結交流會。每學期組織一次評估驗收活動,對每一位教師的發展情況作出評價。同時,要求教師交流自己在本學期的發展情況和體會。對成績優秀者給予表彰,對績效少的給予督促指導。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學習活動
在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的同時,我們加強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我校主要立足於校本培訓。在培訓中要求做到兩個結合:學習與應用相結合,應用與科研相結合,邊學邊用,在應用中鞏固提高。著重抓好三個覆蓋率:教師覆蓋率、學科覆蓋率、課時覆蓋率,要求人人都會使用計算機等現代教育技術裝備進行教學,會製作多媒體課件,各科的大部分課時都要使用計算機等多媒體上課。幾年來,學校舉辦計算機和網路操作技術培訓班9期,每期受訓人數都達到100%。還請專家到校培訓8次,外派教師參加各級培訓800多人次。現在全部任課教師都會製作多媒體課件,一半教師會製作網頁,20%教師具有網路開發能力。在城西小學,如果哪個教師還不會使用計算機,說明他是個「科盲」,那是羞恥的事,所以大家學計算機都很勤奮用功。
先進的教學裝備為學校實施現代化管理和教育教學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也為教師繼續教育和專業發展提供了廣闊便捷的平台。現在,教師們上課已不是單純使用課本、黑板、粉筆這些傳統的教學工具,而普遍使用了計算機、液晶投影機、實物展示儀等現代化裝備,根據教學內容需要給出文字、畫面、聲音等信息,學生們學得饒有興趣,課堂氣氛很活躍。教師們備課也用計算機備課。校建立了校園網站,的校園新聞、學校通知、教育科研、教師教案、繼續教育、家校連線等各方面內容,琳琅滿目,豐富多彩。計算機網路等裝備成為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利器、瞭望外界的窗口、學習探索的寶庫、提高專來技能和學校辦學水平的平台。
為了提高校本培訓的質量,學校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師情況,開展了「四個一」系列活動:「成長期」教師參與一項課題研究、讀一本與課題研究或素質教育相關的理論專著、執教一節研究課、撰寫一篇研究論文;「高原期」教師讀一本教育理論專著、執教一節示範課、進行一次說評課、舉行一次專題講座,並進行了常規月、教學開放月、新課程沙龍等校本培訓活動。
在活動中,注重引導教師向未來延伸,適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注重知識結構不同層次教師整體素質的逐步提高。評價制度的改革也在運行之中,對教師的評價定位於教師有無創新的意識、創新的能力,是否善於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體現在課堂教學上。通過營造競爭進取氛圍,注重活動的創新性、實效性,為不同層次的教師提供揚長舞台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活動的開展提升著教師素質,一個科研型、創新型的教師群體已日漸形成。
八、實驗研究的成效
(一)構建了網路技術優化教師繼續教育模式。
經過一系列嘗試探索,取得了較好的階段性成果,形成了一個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模式。這個模式的內涵是:以信息技術為平台,通過校本培訓、校本教研,達到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夯實教師的文化底蘊,強化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的教師專業化發展目標。模式是:構建一個網路學習平台——這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整合三種學習方式:個人自學研修、小組合作交流、專家引領輔導——這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從四個方面檢驗教師的學習效果:名言錦句、教法集錦、教學後記、課例評析——這是評價教師專業發展的指標。以上我們稱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校本研訓一體化「一三四模式」。流程圖如下:

1、構建一個網路學習平台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跨時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個性化,是網路環境下的現代化教育模式的優勢;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方便的獲取方式,是網路環境下的現代化教育模式的特徵;培養出一批能夠適應網路環境下的現代化教育模式,並能參與網路教育建設的優秀教師隊伍,是網路環境下的現代化教育發展的關鍵。基於這種理性的思考,從1996年開始,我校著於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建設,在我市是比較早的學校。經過幾年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共投入資金300多萬元,現在已具備較完善的規模。學校構建了計算機校園網,並與網際網路連接,安裝了雙向可控
多媒體教學系統,擁有計算機197台,60個工作站的計算機教室2間,多媒體語言實驗室1間,專用多媒體教室 4間,各個教師辦公室全部配備了計算機,30多個教室都配備了計算機、液晶投影機、實物展示儀、29寸彩色電視機,建立了教育信息資源庫,有教學素材300多G,教師自製和網上下載的課件素材1500多件,以及各科教學光碟、軟盤、錄像帶一大批。學校的現代化教學裝備達到了普及實驗教學縣(市)雙一類標准,是全市乃至全區教學裝備最好的中小學之一,被自治區教育廳定為全區「校校通」網路工程首批試點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並成為國家教育部「朝陽行動計劃」項目學校、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學校。
計算機校園網、騰圖衛星資源系統為實施校本培訓鋪設了一條寬廣通暢的平台。校園新聞、通知、公告、喜訊、電子教材、教案、教學資源等等一應俱全,每天瀏覽學校的網站已經成為了每個教師的必修課,學校的網站也已經成為學校實現現代化管理的必備平台,給我們學校的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便捷,也實實在在的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服務。
2、整合三種學習方式
(1)個人自學研修
學校結合當時的教育教學中心工作,向教師推薦有關學習書目,並購買學慣用書給教師自學。如2004年,把學習、實踐、驗證新課程理念作為校本培訓重點內容,要求教師閱讀名教授、名專家的名著名篇尤其是最新著作,例如朱慕菊的《走進新課程》、肖川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邢永富的《現代教育思想》、黃亢美的《小學語文創新教育探引》和《小學語文新理念教例評析》等書。同時要求教師上網查找閱讀有關這方面內容的文章。要求教師在領會作者精闢見解的基礎上,摘抄一些精彩深刻的句子(名言警句)加以反復熟讀背誦。每個月至少背熟10段,一年就有100段,四五年就有四五百段。長此以往,日積月累,教師們就能將先進的教育理論內化為自己的教育思想,將自己的教育理論基礎夯實,並用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國古代文人歷來提倡讀書要反復熟讀背誦經典名篇名句,城西小學這樣做,無疑是繼承這個優良傳統。
(2)小組合作交流
有個專家說得好:學習是共同合作的探險,而非一趟孤獨之旅。在教師個人自學研修的基礎上,學校要求教師互相研討交流,以達到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對於教師的合作學習,我們的做法是:
①科組教研活動。以年級教研組為單位,圍繞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技能和教學能力的目標,開展基本功訓練、說課、聽課、評課、分析研討、寫教學反思等活動,促進全體教師思想上和業務上的交流,從理論上和實踐上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②學科培訓活動。分學科組織教師集中輔導學習,堅持每周一集中,做到「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內容,每次培訓都要收到一定成效。
③開辟論壇交流。學校網站為教師開辟了培訓學習論壇,舉行「我的成長故事」、「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大家談」、「與新課標同行,在新課改中成長」等主題言談。教職工及學生都可以登陸到網站上互相交流。論壇成了信息反饋的集散地。
通過靈活多樣的合作學習,教師們不但能「教」會「評」,還會「寫」,養成「學習理論——探索實踐——提高理論」的良好科研習慣。
(3)專家引領輔導
為了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城西小學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讓教師們聆聽教授、專家的新思維新觀點。近幾年,派出教師參加全國性專家學術講座8次、省級講座15次、地區及縣市講座20多次。廣西電教館原館長盧光華、廣西電教館教研部原主任潘志誠、廣西教育學院黎君教授、廣西小學教育研究中心黃亢美、李紅、湯建芬等老師先後到校講學,作了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應用模式、教師教育心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等專題講座。教師們從教授、專家面對面的輔導引領中獲得了大量新信息新知識,解決了教育教學中的許多問題和困惑,拓寬了視野,提高了理論水平。
3、四個方面檢驗學習效果。
如何檢驗教師理論學習的效果?如何評價教師的專業發展情況?我們創建了一套評價指標,這就是:
(1)收集背誦「名言警句」:就是前面所說的,要求教師閱讀名教授、名專家的名著名篇後,將自己認為值得欣賞的名言警句摘錄下來,每個月至少10段,反復熟讀背誦。
(2)積累優秀「教法集錦」:要求教師在聽優質課或閱讀教學書刊時,將別人教學的精彩片斷,或者自己上課的精彩環節記錄下來,每個片斷都加上自己的評點,每個月5例以上,其中要熟記2例。雖然是別人的東西,積累多了也會借鑒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3)加強教學反思,堅持寫「教學後記」:包括教學後記、批改後記、測驗後記、教育後記、管理後記等。要求每上完一課書,每次教育學生,都要及時進行反思,用教育理論來觀自己的教學得失,撰寫教學心得。每個月要完成5篇,文字長短不拘。通過一系列反思,使教師反思後知困,知困後思進取。
(4)堅持進行「課例評析」,強化鞏固學習效果:要求教師每月評析5個課例,可以評一課書或一堂課,要以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標准為依據,提出自己的見解,剖析有一定深度。課例評析是前三種學習、反思得來的東西的綜合運用。現在,學校每次舉行研究課、優質課、說課,參加聽課的教師都能評析得頭頭是道,並且能引用某某教授、專家的觀點,說出自己評析的依據。
學校要求教師將這四項學習研修的內容和心得放到自己的繼續教育網頁上,供大家互相交流切磋,同時作為檢驗教師理論學習和評價其專業發展情況的依據。對每一項學習內容都提出具體任務指標,各人完成任務的情況都記入繼續教育學分登記冊。經過這樣長期不斷的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就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夯實自己的理論基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實現專業發展的目標。
(二)提高了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
我校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優化教師繼續教育,雖然短短幾年,卻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取得了可喜成績。
教師們熟練地運用計算機等現代教學裝備進行教學,發揮這些先進裝備功能的優勢,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教師們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手段,以教育科研為突破口,構建了新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現在,城西小學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基本上實現了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由普通型向特長型轉變。
近幾年,學校承擔國家、省、地市級教育科研課題20項,已有2項國家級、5項省級、1項地級課題成果通過專家評審驗收。教師撰寫的教育教學科研論文有700多篇獲獎,其中20多篇在省級以上報刊書籍發表,製作的CAI課件(或網頁)有30多件獲省級以上獎勵。反映學校教師科研水平的《素質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一書已於2002年在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教師編寫的《廣西社會科學•貴港版》(小學六年級上冊)教材經自治區教材審查委員會審定後,已由廣西灕江出版社出版。
(三)培養了一批骨幹教師。
經過幾年校本培訓,教師們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一批教學尖子脫穎而出。目前,學校有全國千名中小學骨幹校長培養對象1人,省級普通話測試員2人,自治區優秀教師2人,地級骨幹教師4人,市級骨幹教師16人,縣市教師繼續教育講師團成員5人,20多人次被評為自治區教育科研先進個人。2002年至今,有30多名教師在全國、自治區、地市、縣市優質課比賽中獲獎。
(四)提升了學校的辦學水平。
教師素質的提高也提升了學校的辦學水平。幾年來,學校被評為全國「電化教育特色學校」、「信息技術人才幼苗培養基地」、「社會公認特色育人成功學校」、「中國少年科學院科普基地」,自治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創新教育研究與實驗先進學校」,貴港市「教育質量百佳學校」、「素質教育示範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先進學校」。
九、實驗研究的啟迪
學校利用計算機網路優化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做法(「一三四模式」)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當教育改革進行到一定時候,實施素質教育就成為深入推進教育改革的關鍵。近年開始的中小學課程改革,又成為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核心。課程改革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培養大批能夠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課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取決於教師。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良好的師德,而且要具備較強的能夠適應現代教育發展需要的專業技能。目前全國各地都在摸索探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我校立足於本校較好的辦學條件,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計算機網路所具有的信息量大、及時快捷、交互性強、資源共享等特點,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學習、借鑒、探索先進的教學方法,使教師的專業技能得以在較高水平上發展,從而提升了學校的辦學水平,在基礎教育中起到了引領作用。學校在探索教師專來發展道路的時間還不長,但成效是明顯的,模式還須進一步完善,並須要上級專家給予論證和指導幫助。

③ 網路文化對傳統文化影響

當工作、學習、生活、交往都藉助乃至通過互聯網路來實現時,就形成了網路文化。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它有自己的獨特性,在論壇、博客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1、網路論壇文化對傳統語言文字的影響

現在的年輕人不再像八十年代的人們那樣熱衷於讀書、看報、看電視,而是習慣於從網路獲得資訊,通過網路與人交流互動。網路論壇又名BBS,是一種電子信息服務系統,它提供一方平台,用戶在論壇上可以獲得各種信息資訊,可以對看到、聽到的任何信息做出評論;也可以自己發布信息,組織大家一起進行討論。

隨著網路的發展,對傳統文化產生了諸多影響,在語言文字方面的影響尤其明顯。網路出現以後,人們傳統的交流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於是產生了適應這種交流方式的網路語言。網路語言對傳統語言的影響,在中國語言文字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隨意用諧音字代替漢字,如用「美眉」代指妹妹,用「大蝦」代指大俠(網路高手),用「斑竹」代替版主(網路管理員),用「果醬」代指過獎,用「稀飯」代指喜歡,用「醬紫」代指這樣子,用「竹葉」代指主頁,用「表」代指不要,用「菌男」代指俊男等。

網路語言看似有趣,其實已經對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學生是上網族的主要群體,對新生事物特別敏感;而網路語言因其簡約、快捷和形象,受到學生們的喜歡和追捧。但頻繁使用網路語言,容易養成不規范使用語言的壞習慣。

特別是錯別字的反復使用,對原本語言還未穩固的學生來說,是災難性的。久而久之,有可能造成對漢語言的破壞,使之產生紊亂性,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

2、博客對傳統文化多元化發展的影響

「博客」是網路時代的新事物。當下, 人們對網路的依賴和迷戀程度不斷升級。博客現象正是伴隨著這股網路狂潮而出現的。2005年被稱為「博客元年」,2006和2007年被稱為「博客井噴年」,博客給普通民眾提供了一個自由的網上言論空間。

博客的前身是個人網站,由於技術門檻較高,一直屬於少數人的媒體,包括精英和部分技術愛好者。博客作為網站技術傻瓜化的產物,成為所有有條件上網的平民的個人媒體,引起了網民及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

在博客上,所有網民都可以通過網路直接向全世界發表言論和作品,它具有大眾化、平民化、個性化的特點,易於普通人接受和嘗試。在廣袤無垠的網路空間里,博客的出現掀起了網路的新文化運動,讓人們可以有一個平台展示自己獨特的人生感悟。

博客的出現滿足了人們表達自我的普遍願望。它作為網路世界中最自由的力量,表達著人們千百年來對思想禁忌的沖突。自由與民主,這就是博客的文化特徵。

推進文化多元化發展、給民眾提供自由發表言論的場所、提供不受空間限制的交流平台,這些都是博客的優點。人們通過博客傳播文化和思想,從而打破了現實中因為地理、歷史、政治和個人文化修養而造成的局域性、民族性、局限性,推動了文化多元化發展。

3、微博傳遞對傳統文化傳播的影響

博客方興未艾,微博又進入了生活。相比論壇和博客,微博的使用更為方便,傳播性更強。開始習慣每天打開電腦看微博,看看朋友們有沒有遇到什麼新鮮事,討論熱門話題,也會在微博上寫寫自己喜事樂事煩心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微博的影響也逐漸滲透到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全國各地政府部門都開了微博,以興化市公安局為例,該局的官方藍V微博每天都會發幾個微博,內容有防盜防騙知識、單位的辦事程序等等,還不時回復網友的評論,評論。



加強網路文化管理

加強網路文化管理,就是要充分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積極實施網路文化管理的監督職能、引導職能、規范職能、懲戒職能,加快建立法律規范、行政監督、行業自律、技術保障相結合的網格文化管理體制和機制,推動網路文化健康發展。

要健全法律法規,提高依法管理水平。推進網路文化法制化進程,首先要提高立法質量,把網路管理的立法工作納入到國家整個法制建設的框架中思考設計;其次要跟蹤網路文化的最新動態,加快立法進程,使網路文化建設盡可能做到有法可依。

④ 分析互聯網的發展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產生了那些影響

人與網路的相對運動
見多識廣,不錯的,古代聖賢多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得以累計豐富的人生閱歷,擁有廣博的文化積累,培養出堅定不移、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以及縝密、嚴謹的思維能力。 在為我們所熟知的文化名人中,那些博聞強識,見識非凡的,總是比一般人先知天下事。他們喜歡四處游歷,廣交朋友,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見得,閱讀與游學都是獲取信息的過程。知己知彼,快速而精準的取得大量信息,方能洞察先機。因此我們才回關心信息的獲取是否通暢與及時,這正是國際互聯網為我們帶來的好處。互聯網作為一種現代傳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國別、等界限,大大縮短了人們之間相互交往聯系的距離。它的出現,對人么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也為人們通過上網實踐、發展自己的思想認識提供了可能。時間決定認識,認識也知道實踐,只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互聯網對人們思想觀念的影響也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增強了人們思想的主體性、平等性、開放性、選擇性;但與此同時,他也產生和放大了人們思想的隨意性、盲從性等。前者是正確的思想認識,它會促進互聯網世界更好的發展,並進而促進人們的正確認識,如此良性循環;後者是錯誤的思想認識,她會阻礙互互聯網的良性發展,甚至導致惡性循環。
對待互聯網的雙重效應,我們應該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加以正確分析,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從社會整體看,人類發明了計算機。基於資源共享,信息通訊的目的,順便創造了互聯網。於是網路成為了一個信息陳列與運輸的平台。人類通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積累提升產生智慧。隨著人類文明對世界的認識的增長,計算機這種快速的信息儲存工具應運而生。它也不是沒有其他的要求就順理成章的出現,還是通過漫長的實踐與認識的過程,才建立與健全與計算機的產生有關的技術體系。比如,構造計算機所必需的電學,數字邏輯學等等學科基礎;對製造計算機硬體所需的特殊材料的認識,設計計算機外部結果要用的專業的物理學等等。計算機的出現,使互聯網才有了存在的物質基礎。在創造互聯網的過程中,人類作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在互聯網上載入了自己的產物,互聯網是現今最廣泛,最自由和難以管理的信息傳播工具。它的快速,便捷,豐富與復雜導致它的兩面性對立明顯。人的思想的產物有好的方面也有糟粕,當它肆無忌憚的傳播時,勢必不僅將好的一面散播開來,還要影響到一類人的心理健康。另一種損害是由於他的復雜性,致使人痴迷於它所構造的無限的虛擬空間,上網成癮,無法自拔。造成對心理和身體上的傷害。此時,互聯網反客為主,無論積極或是不積極,通通反作用於人類自身。因此促進網路的發展,發揮它的傳播積極健康內容的作用,摒棄其危害社會的一面。正確認識並改造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的不良想像,需要藉助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與實踐的辯證觀點來對待。在評判互聯網的利與弊進行管理時,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能憑主觀臆斷和某一階層的見解作為總的行動指南及指導方針。從人類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企圖一步到位和以某個群體的意志來掌控整體的思想動態只會招來廣泛的不滿。對待那些偏激的,有失公正的言論及思想,要能從整個社會環境進行反思,提高社會的公平與公正度,不讓網民有怨言,做到敢說話,會說話,說真話,自覺的去對自己的言論負責,這樣才能起到溫和疏導的作用。而不是一味的封鎖和打壓。就像防洪水那樣,讓人民緘口不言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思想也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變化。人們解放了幾千年來被束縛住的思想,開始獨立思考,產生個性化的簡介。因此,思想沖突是在所難免的,表現在網路上的便是各種各樣的爭論。網路的透明,對公民人身安全的保障必須落實下來,才能從根本上促成互聯網的言論自由,人人有言而敢發,有怨而敢申。言由其衷,言由其主,網路才能得凈化。在現今,這無疑又是一個巨大的任務與挑戰。
從個人方面來講,我們對待互聯網的發展,認定的將要在互聯網上獲得的價值,不能僅憑個人興趣,受互聯網中負面因素的影響,或者任由人本性中惰性發展遭到它的毒害。而

歷史老照片不能說的秘密慈禧軍閥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應該把個人的價值追求同汲取科學知識、積極精神和藝術熏陶等先進文化與觀念結合起來,以實現個人價值,堅持真理標准為前提,堅持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一觀,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積極作用而避開其負面影響,通過互聯網,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學人文素質。
人們經常會因為一點點暫時的誘惑而忘掉自己的初衷。現今的互聯網就是這樣一個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誘惑空間。在接觸互聯網之時,首先至少要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對腐朽、墮落思想習慣的免疫力。要明確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把握好自己的目標。知道了在互聯網對於自己的責任和任務,或者是明白什麼長遠永恆的,自己真正需要的,規避那些暫時的,虛幻的。通過不斷的反省,認識,以達到掌握在互聯網中行進探索的正確方向。觀測一個人的成長,對人生努力方向和本心的堅守,要依靠的是堅定的信念和理想。實踐的過程當中,往往對理想堅持的越持久,其所取得的成就也越大。憑借把握目標的精準,在互聯網上,那些堅定的人會對與自己進步沒有關系的信息視而不見,從而很好的把握住時間。
另外,苛刻的要求一個人無時不刻的為最主要的理想而探索是一種不人道的想法。在認識與實踐的過程當中,自然還發現了,人的努力也應該像彈簧那樣,張弛有度,勞逸結合。只是不要隨著惰性的牽引走向不能自拔的深淵,做好把握好度與量。
大學生是社會的有生力量,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發展。為了更好的體現一個人的價值,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大學生應當修習的目標。依據認識源於實踐的遠離,當代大學生在實踐中經常接觸互聯網中先進的文化與觀念,能激發自己積極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科學人文精神;如果經常性接觸其中的文化垃圾,則會對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帶來若干不良影響。
互聯網不斷地發展,帶給人們各種積極與消極的影響。但無論如何,堅持實踐與認識的統一,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一步一步深化和提高,辯證地看待問題,人們的認識必然越來越理智,思想觀念也逐漸趨於成熟,將互聯網的消極影響控制在最低水平,而最大的利用互聯網為人類的生活帶來的便捷功能,使之繼續為社會的和諧發展服務。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技術與人文精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蘋果的網路通話 瀏覽:171
大學生網路安全簡報內容 瀏覽:860
紅旗linux網路ip設置 瀏覽:200
32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 瀏覽:768
換聯通網路後小米路由器怎麼換網 瀏覽:178
黃石移動網路維修 瀏覽:219
oppo如何通話保持網路 瀏覽:488
華為路由器電腦查不到網路信號 瀏覽:284
網路歌曲作品是如何盈利的 瀏覽:461
請網路歌手唱歌要付多少錢 瀏覽:105
手機酷狗網路怎麼收藏 瀏覽:478
在線網路製作軟體 瀏覽:256
連著wifi打電話有網路嗎 瀏覽:562
無線網網路不穩定怎麼切換成數據 瀏覽:914
南傳網路機頂盒輸出解析度設置 瀏覽:88
華為怎麼開網路測速 瀏覽:705
為什麼沒有網路也可以打開微信 瀏覽:588
移動網路登不了wow官網嗎 瀏覽:546
華為手機網路虛標 瀏覽:242
網路電視帶wifi么 瀏覽:50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