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OSI七層模型的每一層都有哪些協議謝謝!
第一層:物理層
物理層規定了激活、維持、關閉通信端點之間的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以及過程特性。該層為上層協議提供了一個傳輸數據的物理媒體。只是說明標准。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比特(bit)。
屬於物理層定義的典型規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fddi令牌環網等。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質上提供可靠的傳輸。該層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定址、數據的成幀、流量控制、數據的檢錯、重發等。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幀(frame)。數據鏈路層協議的代表包括:ARP、RARP、SDLC、HDLC、PPP、STP、幀中繼等
第三層:網路層
網路層負責對子網間的數據包進行路由選擇。網路層還可以實現擁塞控制、網際互連等功能。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數據包(packet)。網路層協議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四層:傳輸層
傳輸層是第一個端到端,即主機到主機的層次。傳輸層負責將上層數據分段並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傳輸。此外,傳輸層還要處理端到端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問題。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數據段(segment)。傳輸層協議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第五層:會話層
會話層管理主機之間的會話進程,即負責建立、管理、終止進程之間的會話。會話層還利用在數據中插入校驗點來實現數據的同步。會話層協議的代表包括:RPC、SQL、NFS 、X WINDOWS、ASP
第六層:表示層
表示層對上層數據或信息進行變換以保證一個主機應用層信息可以被另一個主機的應用程序理解。表示層的數據轉換包括數據的加密、壓縮、格式轉換等。表示層協議的代表包括:ASCII、PICT、TIFF、JPEG、 MIDI、MPEG
第七層:應用層
應用層為操作系統或網路應用程序提供訪問網路服務的介面。應用層協議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1)計算機網路會話管理擴展閱讀:
談到網路不能不談OSI參考模型,OSI參考模型(OSI/RM)的全稱是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pen System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提出的一個網路系統互連模型。雖然OSI參考模型的實際應用意義不是很大,但其的確對於理解網路協議內部的運作很有幫助,也為我們學習網路協議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
七層理解:
物理層:物理介面規范,傳輸比特流,網卡是工作在物理層的。
數據層:成幀,保證幀的無誤傳輸,MAC地址,形成EHTHERNET幀
網路層:路由選擇,流量控制,IP地址,形成IP包
傳輸層:埠地址,如HTTP對應80埠。TCP和UDP工作於該層,還有就是差錯校驗和流量控制。
會話層:組織兩個會話進程之間的通信,並管理數據的交換使用NETBIOS和WINSOCK協議。QQ等軟體進行通訊因該是工作在會話層的。
表示層:使得不同操作系統之間通信成為可能。
應用層:對應於各個應用軟
㈡ 璁$畻鏈虹綉緇滃師鐞嗚﹁В瀛︾敓蹇呯湅
璁$畻鏈虹綉緇滃師鐞嗚﹁В
璁$畻鏈虹綉緇滃熀紜
綰胯礬(緗戠嚎錛屽厜綰わ紝鏃犵嚎銆傘傘)
璁$畻鏈虹粓絝(鏈嶅姟鍣錛 鐢佃剳璁懼囷紝 緇堢鏈猴紝 POS鏈猴紝
ATM鏈恆傘傘)
緗戠粶璁懼(璺鐢卞櫒錛屼氦鎹㈡満錛屼腑緇у櫒錛屽厜鐢佃漿鎹㈠櫒錛岃礋
杞藉潎琛★紝闃茬伀澧欙紝涓緇у櫒銆傘傘)
杞浠跺拰鍗忚
緗戠粶閫氫俊鐨勭洰鐨勶細閫氫俊鍜岃祫婧愬叡浜
緗戠粶鐨勪竷灞傛ā鍨嬶細鐗╃悊灞傦紝鏁版嵁閾捐礬灞傦紝緗戠粶灞傦紝浼犺緭
灞傦紝浼氳瘽灞傦紝琛ㄧず灞傦紝搴旂敤灞
鐗╃悊灞
鐩鐨勶細淇濊瘉鍘熷嬫暟鎹姣旂壒嫻佺殑鏃犺浼犺緭錛
浠誨姟錛氱『瀹氫笌鐗╃悊濯掍綋鐩稿叧鐨勬満姊扮壒鎬э紝鐢墊皵鐗規с佹満姊
鐗規с佸姛鑳界壒鎬т互鍙婅勭▼鐗規
鏈烘扮壒鎬э細榪炴帴鍣ㄥ艦寮忎笌鎻掗拡鍒嗛厤鐢墊皵鐗規э細鎺ュ彛鐢墊皵淇″彿
鐗規с
鍔熻兘鐗規э細鏁版嵁浼犻掋佹帶鍒躲佸畾鏃躲佹帴鍦拌勭▼鐗規э細鎺ュ彛鐢
璺鎵浣跨敤鐨勮勭▼
鍥界墿鐞嗗眰-瀹藉甫
甯﹀界殑鍗曚綅錛歜ps(姣旂壒鐜) 錛 鍗砨its/sec
甯﹀界殑澶у皬錛屾寚鐨勬槸姣忕掕兘鍚炲悙澶氬皯涓鈥滀綅鈥(0/1)
鏂囦歡鐨勫ぇ灝忥紝鎸囩殑鏄1瀛楄妭=8浣(8涓0/1)璺濈諱笌瀹藉甫
鎴愬弽姣旓紝璺濈昏秺榪滐紝甯﹀借秺浣
渚嬪傦細灞鍩熺綉鐨勫甫瀹芥瘮騫垮煙緗戝ぇ錛
鐗╃悊灞傦細灝嗕簩榪涘埗鐨勬暟瀛椾俊鎮姣旂壒嫻佷粠涓涓鑺傜偣浼犺緭鍒
涓嬩竴涓鑺傜偣
璁懼囷細綰胯礬(緗戠嚎銆佸厜綰わ紝鏃犵嚎錛屽悓杞寸數緙嗙瓑)錛岀綉鍗★紝
鏃犵嚎(3G錛 4G錛 5G錛 钃濈墮錛 綰㈠栵紝 WiFi)
鐗╃悊灞-緗戝崱鐨勪綔鐢錛
灝嗘暟瀛椾俊鎮榪涜屼覆/騫惰漿鎹錛
鍦板潃鏍囪瘑錛
鏁版嵁甯х殑灝佽呭拰鎷嗗嵏錛
MAC鍦板潃錛氬張鍙緗戝崱鍦板潃錛 48bits(8涓瀛楄妭) 錛 0~23浣
鏄鍘傚晢浠g爜錛24~47浣嶆槸浜у晢鑷琛屽垎媧
鍙h$畻鏈哄唴閮錛欳PU錛 鍐呭瓨錛 紜鐩橈紝 閿鐩
渚嬪備唬鐮佺▼搴忥紝宸茬煡錛氬畾涔夊彉閲廰=1.b=2奼傦細X=a+b
鐨勭粨鏋溿
鍥炶$畻鏈鴻$畻鍘熺悊錛
絎涓姝ワ紝璁$畻鏈轟細鍦ㄥ唴瀛樹腑錛屽垝鍒-鍧楀尯鍩燂紝琛ㄧず涓
a錛屽ぇ灝忎負1錛岃〃紺轟負b錛屽ぇ灝忎負2錛
絎浜屾ワ紝 CPU浠庡唴瀛樹腑鍙栧埌鍒版暟鎹榪涜岃$畻錛 鍐嶆妸璁
綆楃粨鏋滃瓨鍌ㄥ埌鍐呭瓨涓錛岃〃紺轟負X錛屽ぇ灝忎負3錛
緙撳瓨錛
鐢變簬CPU錛 鍐呭瓨鍜岀‖鐩樹紶杈撴晥鐜囦笉鍚岋紝 CPU>鍐呭瓨>
紜鐩橈紝鎵浠ラ渶瑕佺紦瀛樿繘琛屾暟鎹鏆傚瓨錛岀紦瀛樺ぇ灝忎笉鍚岋紝褰
鍝嶇數鑴戞ц兘錛
鍐呭瓨鍜岀‖鐩樼殑鍖哄埆錛
鏂鐢典笅錛岀‖鐩樼殑鏁版嵁浼氫繚瀛樹笅鏉ワ紝浣嗘槸鍐呭瓨/緙撳瓨鐨
鏁版嵁浼氫涪澶憋紱
CPU錛
浣嶆暟錛氫竴浣嶆寜鐓8浣嶇殑鍊嶆暟錛32浣嶏紝64浣嶈〃紺轟竴涓鑴夊啿鍙
浠ヤ紶杈64涓猙its錛
涓婚戱細2.6GHZ錛 -縐掗挓浼犺緭2.6G錛 1k=1024KB1M=
1000K1G=1024M1G=10浜縝its 2.6GHZ鐩稿綋浜庝竴縐掗挓
64*26浜縝its
鏁版嵁閾捐礬灞
鐩鐨勶細淇濊瘉鏁版嵁鍦ㄧ墿鐞嗛摼璺涓婂疄鐜板彲闈犵殑浼犺緭
鏁版嵁鐨勫皝瑁呭拰鎷嗗嵏
鍦板潃鏍囪瘑
鏁版嵁鏍¢獙錛屽傦細1101101100錛屽湪灝鵑儴鍔犱笂鏁版嵁鍑嗙『鎬
媯鏌ワ紝濡傛灉1涓哄伓鏁板氨鏄1錛屽囨暟涓0.鎺ユ敹絝鐪嬫帴鏀跺埌鐨
鏁版嵁涓1鏄涓嶆槸涓哄伓鏁幫紝鏄鍒欒〃紺烘暟鎹鎺ユ敹鏄瀵圭殑錛屽瓨寰涓
鐐歸庨櫓955
緗戠粶灞
緗戠粶灞傛暟鎹浼犺緭鍗曚綅(鍖)錛屽叾浣滅敤鏈夛細
璺鐢遍夋嫨錛
瀹炵幇鏁版嵁璺ㄧ綉緇滅殑閾炬帴錛
IP鍗忚
緗戠粶灞傚寘鍚錛氱増鏈鍙鳳紝澶撮儴闀垮害錛屾湇鍔″櫒綾誨瀷錛屾暟鎹鍖呮
闀垮害錛岀敓瀛樻湡錛屾簮鍦板潃錛岀洰鏍囧湴鍧絳
IP鍗忚--鍦板潃
IPV 4鍦板潃鐢32浣嶄簩榪涘埗鏁板瓧緇勬垚錛 姣8浣嶄負涓孌碉紝 鍏
鍒嗕負4孌碉紝孌甸棿鐢"."闅斿紑錛屼負浜嗕究浜庨槄璇伙紝姣忎竴孌佃〃紺轟負
鍏跺瑰簲鐨勫嶮榪涘埗鏁板瓧錛岀О涓衡滅偣鍒嗗嶮榪涘埗鈥濊〃紺哄艦寮忥紱
IPV 4鍦板潃鐢辯被鍨嬶紝 緗戠粶鍙峰拰涓繪満鍙蜂笁涓閮ㄥ垎緇勬垚錛
璺鐢卞誨潃鏃訛紝棣栧厛鏍規嵁鍦拌川鐨勭綉緇滃彿鍒拌揪緗戠粶錛岀劧鍚庡埄
鐢ㄤ富鏈哄彿杈懼埌涓繪満錛
IPV 4鍦板潃鍒嗕負5綾伙紝 涓嶅悓鐨勭被鍨嬮傜敤浜庝笉鍚岃勬ā鐨勭綉緇
IP鍦板潃鍦0~255涔嬮棿錛255涓哄箍鎾鍦板潃錛0琛ㄧず緗戞
緗戠粶鍙鳳細IP鍦板潃鍜屽瓙緗戞帺鐮佽繘琛岄昏緫涓庤$畻鐨勭粨鏋
渚嬪傦細IP錛10.102.129.158瀛愮綉鎺╃爜錛255.255.255.0
鍗佽繘鍒惰漿鎹㈡垚浜岃繘鍒訛細闄や簩鍙栦綑鏁幫紝涓浣嶆暟涓嶅熸椂錛岃ˉ0
浼犺緭灞
鐗╃悊灞+鏁版嵁閾捐礬灞+緗戠粶灞傦細瀹炵幇鏁版嵁浠庡師涓繪満鐨勭綉鍗¢
鍒扮洰鏍囦富鏈虹殑緗戝崱涓錛
鐗╃悊灞+鏁版嵁閾捐礬灞+緗戠粶灞+浼犺緭灞傦細瀹炵幇鏁版嵁浠庢簮涓繪満
鐨勮繘紼嬮佸埌鐩鏍囦富鏈虹殑搴旂敤紼嬪簭榪涚▼(絝鍙e彿)
浼犺緭鐨勭洰鐨勶細
瀹炵幇鏁版嵁浠庢簮榪涚▼鍒扮洰鏍囪繘紼嬬殑浼犺緭錛
鏂鐐圭畫浼狅紱
鎷ュ炴帶鍒
浼犺緭灞傜殑涓や釜鍗忚錛歎DP鍗忚錛 TCP鍗忚錛 涓や釜鍗忚鍖哄埆
濡備笅錛
UDP鏃犺繛鎺ュ崗璁錛 TCP鏄闈㈠悜榪炴帴鐨勫崗璁錛
TCP姣擴DP鏇村彲闈狅紱
UDP姣擳CP瑕佸崰鐢ㄧ殑緗戝紑閿灝忓緢澶
絝鍙e彿鐨勬傚康錛
瀵逛簬TCP鎴朥DP鐨勫簲鐢ㄧ▼搴忥紝 閮芥湁鏍囪瘑璇ュ簲鐢ㄧ▼搴
鐨勭鍙e彿錛屽嵆絝鍙e彿鐢ㄤ簬鍖哄垎鍚勭嶅簲鐢錛
絝鍙e彿鐨勯暱搴︽槸16浣嶏紝鍙鎻愪緵65536(2鐨16嬈℃柟)涓
涓嶅悓鐨勭鍙e彿錛
絝鍙e彿1-255鏄鍏鍏辯鍙e彿錛 256-1024鏄鐢ㄤ簬Unix
鏈嶅姟錛
絝鍙e彿鐨勫彟涓縐嶅垎閰嶆柟娉曞彨鏈鍦板垎閰嶏紝浣跨敤1024浠
涓婄殑絝鍙e彿錛屾湰鍦板垎閰嶆柟寮忎笉鍙楃綉緇滆勬ā闄愬埗錛屼絾鏄閫
淇″弻鏂硅侀勫厛鐭ラ亾銆
緗戠粶榪炴帴鐨勪笁嬈℃彙鎵嬪拰鍥涙℃柇寮錛屼緥濡侫鍜孊鐨勮繘琛岄
淇★紝涓夋℃彙鎵嬪洓嬈¢噴鏀捐繃紼嬪備笅錛
涓夋℃彙鎵嬶細
1.A鍙戣鋒眰緇橞(甯屾湜瀵規柟鍙浠ヤ竴璧峰悆楗錛 SYN錛 seq=0)
2.B鍥炲岮(鍙浠ヤ竴璧峰悆楗錛 錛 SYN錛 seq=0錛孉CK ACK
number=1)
3.A紜璁ゆ敹鍒癇鐨勭『璁ゆ秷鎮(ACK ACK number=1)
鍥涙℃柇寮錛
1.A鍛婅瘔B錛 鏁版嵁鍙戦佸畬浜(搴忓彿n錛 FIN=1)
2.B鍛婅瘔A錛 鏀跺埌鏈鍚庝竴涓娑堟伅浜(ACK number=n+1錛
ACK flag=1)
3.B鐨勬暟鎹鍙戦佸畬浜嗗悗錛孊鍛婅瘔A錛屾暟鎹鍙戦佸畬浜(搴忓彿m錛
FIN=1)
4.A鍛婅瘔B錛 鏀跺埌浜嗘渶鍚庝竴涓娑堟伅(ACK number=m+1錛
ACK flag=1)
搴旂敤灞
搴旂敤灞傦紝紜瀹氭暟鎹鏍煎紡錛屾暟鎹鍔犲瘑錛屾暟鎹鍘嬬緝絳夛紱
搴旂敤灞傚父鐢ㄧ殑鍗忚錛
HTTP鍗忚錛欻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瓚呮枃鏈浼犺緭
鍗忚錛屾槸搴旂敤灞傚崗璁錛岃鋒眰鍜屽搷搴斿簲鏈夊滻瀹氱殑鏍煎紡錛
璇鋒眰鐢卞洓閮ㄥ垎緇勬垚錛氳鋒眰琛岋紝璇鋒眰澶達紝絀鴻岋紝璇鋒眰浣擄紱
鍝嶅簲涔熸槸鏈夊洓閮ㄥ垎緇勬垚錛氬搷搴旇岋紝鍝嶅簲澶達紝絀鴻岋紝璇鋒眰浣擄紱
鎺ュ彛璇鋒眰鐨勬柟寮忔湁錛欸E鑾瘋仈璧勬簮) 錛 POS PE浼犻佹暟鎹)
㈢ 電腦+會話管理器系統進程中的未處理異常意外終止+該怎麼辦
車輛狀況:2020款領克06,半年行駛7000公里,無事故、無大修。
故障描述:車機系統連接不上網路。
車機網路異常,可能是這些原因造成的:1,網路信號不好;2,數據流量關閉;3,車機程序故障;4,廠商伺服器不穩定。
故障原因1:網路信號不好。
如果車子在地下停車場或者學校、高壓線等網路信號不好或者被屏蔽的地方,會穗陸造成車機系統出現無法聯網的情況。
解決方案1:車主把車子駛出上述區域即可,無需特別處理。
故障原因2:數據流量關閉。
車主可自行查看車機系統中的數據流是否處於關閉狀態。如果數據流關閉,車機系統是無法聯網的。
解決方案2:車主可自行打開數據流量,無需費用。
故障原因3:車機程序故障。
維修技師可用汽車診斷電腦讀取車機系統的數據流,分析車機程序是否存在故障以及版本過低的情況,即可確認該故障。如果車機程序存在故障,會造成車機無法正常工作虛哪,進而出現網路異常的情況。
解決方案3:升級車機程序。質保期內4S店免費升級,值得注意的是首任車主享受終身質保政策。如果不在車子的質保范圍內,4S店的原廠升級費用在200-300元左右。
故障原因4:廠商伺服器不穩定。
如果車機程序和數據流量都正常的話,可能是廠商伺服器不穩定導致的網路異常,車機網路服務需要通過網路與廠商伺服器連接。如果廠商伺服器不穩定,可能會造成車機網路信號異常。
解決方案4:車差族碼主可向4S店進行反饋,等待解決。
總結:經檢測,案例中的車子是由於車機程序故障導致的網路異常,具體處理方法可參考解決方案3。對此,我們建議車主:定期保養車子,及時清理中控屏幕雜物,不要用濕毛巾擦拭屏幕。
㈣ 計算機網路中的七層協議是什麼謝謝
OSI是一個開放性的通行系統互連參考模型,他是一個定義的非常好的協議規范。OSI模型有7層結構,每層都可以有幾個子層。下面我簡單的介紹一下這7層及其功能。
OSI的7層從上到下分別是
7 應用層
6 表示層
5 會話層
4 傳輸層
3 網路層
2 數據鏈路層
1 物理層
其中高層,既7、6、5、4層定義了應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層,既3、2、1層主要面向通過網路的端到端的數據流。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7層的功能:
(1)應用層:與其他計算機進行通訊的一個應用,它是對應應用程序的通信服務的。例如,一個沒有通信功能的字處理程序就不能執行通信的代碼,從事字處理工作的程序員也不關心OSI的第7層。但是,如果添加了一個傳輸文件的選項,那麼字處理器的程序員就需要實現OSI的第7層。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層:這一層的主要功能是定義數據格式及加密。例如,FTP允許你選擇以二進制或ASII格式傳輸。如果選擇二進制,那麼發送方和接收方不改變文件的內容。如果選擇ASII格式,發送方將把文本從發送方的字元集轉換成標準的ASII後發送數據。在接收方將標準的ASII轉換成接收方計算機的字元集。示例:加密,ASII等。
(3)會話層:他定義了如何開始、控制和結束一個會話,包括對多個雙向小時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連續消息的一部分時可以通知應用,從而使表示層看到的數據是連續的,在某些情況下,如果表示層收到了所有的數據,則用數據代表表示層。示例:RPC,SQL等。
(4)傳輸層:這層的功能包括是否選擇差錯恢復協議還是無差錯恢復協議,及在同一主機上對不同應用的數據流的輸入進行復用,還包括對收到的順序不對的數據包的重新排序功能。示例:TCP,UDP,SPX。
(5)網路層:這層對端到端的包傳輸進行定義,他定義了能夠標識所有結點的邏輯地址,還定義了路由實現的方式和學習的方式。為了適應最大傳輸單元長度小於包長度的傳輸介質,網路層還定義了如何將一個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示例:IP,IPX等。
(6)數據鏈路層:他定義了在單個鏈路上如何傳輸數據。這些協議與被討論的歌種介質有關。示例:ATM,FDDI等。
(7)物理層:OSI的物理層規范是有關傳輸介質的特性標准,這些規范通常也參考了其他組織制定的標准。連接頭、針、針的使用、電流、電流、編碼及光調制等都屬於各種物理層規范中的內容。物理層常用多個規范完成對所有細節的定義。示例:Rj45,802.3等。
OSI分層的優點:
(1)人們可以很容易的討論和學習協議的規范細節。
(2)層間的標准介面方便了工程模塊化。
(3)創建了一個更好的互連環境。
(4)降低了復雜度,使程序更容易修改,產品開發的速度更快。
(5)每層利用緊鄰的下層服務,更容易記住個層的功能。
大多數的計算機網路都採用層次式結構,即將一個計算機網路分為若干層次,處在高層次的系統僅是利用較低層次的系統提供的介面和功能,不需了解低層實現該功能所採用的演算法和協議;較低層次也僅是使用從高層系統傳送來的參數,這就是層次間的無關性。因為有了這種無關性,層次間的每個模塊可以用一個新的模塊取代,只要新的模塊與舊的模塊具有相同的功能和介面,即使它們使用的演算法和協議都不一樣。
網路中的計算機與終端間要想正確的傳送信息和數據,必須在數據傳輸的順序、數據的格式及內容等方面有一個約定或規則,這種約定或規則稱做協議。網路協議主要有三個組成部分:
1、語義:
是對協議元素的含義進行解釋,不同類型的協議元素所規定的語義是不同的。例如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及得到的響應等。
2、語法:
將若干個協議元素和數據組合在一起用來表達一個完整的內容所應遵循的格式,也就是對信息的數據結構做一種規定。例如用戶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與格式等。
3、時序:
對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例如在雙方進行通信時,發送點發出一個數據報文,如果目標點正確收到,則回答源點接收正確;若接收到錯誤的信息,則要求源點重發一次。
70年代以來,國外一些主要計算機生產廠家先後推出了各自的網路體系結構,但它們都屬於專用的。
為使不同計算機廠家的計算機能夠互相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圍內建立計算機網路,有必要建立一個國際范圍的網路體系結構標准。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 於1981年正式推薦了一個網路系統結構----七層參考模型,叫做開放系統互連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由於這個標准模型的建立,使得各種計算機網路向它靠攏, 大大推動了網路通信的發展。
OSI 參考模型將整個網路通信的功能劃分為七個層次,見圖1。它們由低到高分別是物理層(PH)、鏈路層(DL)、網路層(N)、傳輸層(T)、會議層(S)、表示層(P)、應用層(A)。每層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層都直接為其上層提供服務,並且所有層次都互相支持。第四層到第七層主要負責互操作性,而一層到三層則用於創造兩個網路設備間的物理連接.
1.物理層
物理層是OSI的第一層,它雖然處於最底層,卻是整個開放系統的基礎。物理層為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互連設備,為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
1.1媒體和互連設備
物理層的媒體包括架空明線、平衡電纜、光纖、無線信道等。通信用的互連設備指DTE和DCE間的互連設備。DTE既數據終端設備,又稱物理設備,如計算機、終端等都包括在內。而DCE則是數據通信設備或電路連接設備,如數據機等。數據傳輸通常是經過DTE——DCE,再經過DCE——DTE的路徑。互連設備指將DTE、DCE連接起來的裝置,如各種插頭、插座。LAN中的各種粗、細同軸電纜、T型接、插頭,接收器,發送器,中繼器等都屬物理層的媒體和連接器。
1.2物理層的主要功能
1.2.1為數據端設備提供傳送數據的通路,數據通路可以是一個物理媒體,也可以是多個物理媒體連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數據傳輸,包括激活物理連接,傳送數據,終止物理連接.所謂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體參與,都要在通信的兩個數據終端設備間連接起來,形成一條通路.
1.2.2傳輸數據.物理層要形成適合數據傳輸需要的實體,為數據傳送服務.一是要保證數據能在其上正確通過,二是要提供足夠的帶寬(帶寬是指每秒鍾內能通過的比特(BIT)數),以減少信道上的擁塞.傳輸數據的方式能滿足點到點,一點到多點,串列或並行,半雙工或全雙工,同步或非同步傳輸的需要.
1.3物理層的一些重要標准
物理層的一些標准和協議早在OSI/TC97/C16 分技術委員會成立之前就已制定並在應用了,OSI也制定了一些標准並採用了一些已有的成果.下面將一些重要的標准列出,以便讀者查閱.ISO2110:稱為"數據通信----25芯DTE/DCE介面連接器和插針分配".它與EIA(美國電子工
業協會)的"RS-232-C"基本兼容。ISO2593:稱為"數據通信----34芯DTE/DCE----介面連接器和插針分配"。ISO4092:稱為"數據通信----37芯DTE/DEC----介面連接器和插針分配".與EIARS-449兼容。CCITT V.24:稱為"數據終端設備(DTE)和數據電路終接設備之間的介面電路定義表".其功能與EIARS-232-C及RS-449兼容於100序列線上.
2.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可以粗略地理解為數據通道。物理層要為終端設備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其連接.媒體是長期的,連接是有生存期的.在連接生存期內,收發兩端可以進行不等的一次或多次數據通信.每次通信都要經過建立通信聯絡和拆除通信聯絡兩過程.這種建立起來的數據收發關系就叫作數據鏈路.而在物理媒體上傳輸的數據難免受到各種不可靠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差錯,為了彌補物理層上的不足,為上層提供無差錯的數據傳輸,就要能對數據進行檢錯和糾錯.數據鏈路的建立,拆除,對數據的檢錯,糾錯是數據鏈路層的基本任務。
2.1鏈路層的主要功能
鏈路層是為網路層提供數據傳送服務的,這種服務要依靠本層具備的功能來實現。鏈路層應具備如下功能:
2.1.1鏈路連接的建立,拆除,分離。
2.1.2幀定界和幀同步。鏈路層的數據傳輸單元是幀,協議不同,幀的長短和界面也有差別,但無論如何必須對幀進行定界。
2.1.3順序控制,指對幀的收發順序的控制。
2.1.4差錯檢測和恢復。還有鏈路標識,流量控制等等.差錯檢測多用方陣碼校驗和循環碼校驗來檢測信道上數據的誤碼,而幀丟失等用序號檢測.各種錯誤的恢復則常靠反饋重發技術來完成。
2.2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協議
數據鏈路層協議是為發對等實體間保持一致而制定的,也為了順利完成對網路層的服務。主要協議如下:
2.2.1ISO1745--1975:"數據通信系統的基本型控制規程".這是一種面向字元的標准,利用10個控制字元完成鏈路的建立,拆除及數據交換.對幀的收發情況及差錯恢復也是靠這些字元來完成.ISO1155, ISO1177, ISO2626, ISO2629等標準的配合使用可形成多種鏈路控制和數據傳輸方式.
2.2.2ISO3309--1984:稱為"HDLC 幀結構".ISO4335--1984:稱為"HDLC 規程要素 ".ISO7809--1984:稱為"HDLC 規程類型匯編".這3個標准都是為面向比特的數據傳輸控制而制定的.有人習慣上把這3個標准組合稱為高級鏈路控制規程.
2.2.3ISO7776:稱為"DTE數據鏈路層規程".與CCITT X.25LAB"平衡型鏈路訪問規程"相兼容.
2.3鏈路層產品
獨立的鏈路產品中最常見的當屬網卡,網橋也是鏈路產品。MODEM的某些功能有人認為屬於鏈路層,對些還有爭議.數據鏈路層將本質上不可靠的傳輸媒體變成可靠的傳輸通路提供給網路層。在IEEE802.3情況下,數據鏈路層分成了兩個子層,一個是邏輯鏈路控制,另一個是媒體訪問控制。下圖所示為IEEE802.3LAN體系結構。
AUI=連接單元介面 PMA=物理媒體連接
MAU=媒體連接單元 PLS=物理信令
MDI=媒體相關介面
3.網路層
網路層的產生也是網路發展的結果.在聯機系統和線路交換的環境中,網路層的功能沒有太大意義.當數據終端增多時.它們之間有中繼設備相連.此時會出現一台終端要求不只是與唯一的一台而是能和多台終端通信的情況,這就是產生了把任意兩台數據終端設備的數據鏈接起來的問題,也就是路由或者叫尋徑.另外,當一條物理信道建立之後,被一對用戶使用,往往有許多空閑時間被浪費掉.人們自然會希望讓多對用戶共用一條鏈路,為解決這一問題就出現了邏輯信道技術和虛擬電路技術.
3.1網路層主要功能
網路層為建立網路連接和為上層提供服務,應具備以下主要功能:
3.1.1路由選擇和中繼.
3.1.2激活,終止網路連接.
3.1.3在一條數據鏈路上復用多條網路連接,多採取分時復用技術 .
3.1.4差錯檢測與恢復.
3.1.5排序,流量控制.
3.1.6服務選擇.
3.1.7網路管理.
3.2網路層標准簡介
網路層的一些主要標准如下:
3.2.1 ISO.DIS8208:稱為"DTE用的X.25分組級協議"
3.2.2 ISO.DIS8348:稱為"CO 網路服務定義"(面向連接)
3.2.3 ISO.DIS8349:稱為"CL 網路服務定義"(面向無連接)
3.2.4 ISO.DIS8473:稱為"CL 網路協議"
3.2.5 ISO.DIS8348:稱為"網路層定址"
3.2.6 除上述標准外,還有許多標准。這些標准都只是解決網路層的部分功能,所以往往需要在網路層中同時使用幾個標准才能完成整個網路層的功能.由於面對的網路不同,網路層將會採用不同的標准組合.
在具有開放特性的網路中的數據終端設備,都要配置網路層的功能.現在市場上銷售的網路硬設備主要有網關和路由器.
4.傳輸層
傳輸層是兩台計算機經過網路進行數據通信時,第一個端到端的層次,具有緩沖作用。當網路層服務質量不能滿足要求時,它將服務加以提高,以滿足高層的要求;當網路層服務質量較好時,它只用很少的工作。傳輸層還可進行復用,即在一個網路連接上創建多個邏輯連接。 傳輸層也稱為運輸層.傳輸層只存在於端開放系統中,是介於低3層通信子網系統和高3層之間的一層,但是很重要的一層.因為它是源端到目的端對數據傳送進行控制從低到高的最後一層.
有一個既存事實,即世界上各種通信子網在性能上存在著很大差異.例如電話交換網,分組交換網,公用數據交換網,區域網等通信子網都可互連,但它們提供的吞吐量,傳輸速率,數據延遲通信費用各不相同.對於會話層來說,卻要求有一性能恆定的界面.傳輸層就承擔了這一功能.它採用分流/合流,復用/介復用技術來調節上述通信子網的差異,使會話層感受不到.
此外傳輸層還要具備差錯恢復,流量控制等功能,以此對會話層屏蔽通信子網在這些方面的細節與差異.傳輸層面對的數據對象已不是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而是和會話層的界面埠.上述功能的最終目的是為會話提供可靠的,無誤的數據傳輸.傳輸層的服務一般要經歷傳輸連接建立階段,數據傳送階段,傳輸連接釋放階段3個階段才算完成一個完整的服務過程.而在數據傳送階段又分為一般數據傳送和加速數據傳送兩種。傳輸層服務分成5種類型.基本可以滿足對傳送質量,傳送速度,傳送費用的各種不同需要.傳輸層的協議標准有以下幾種:
4.1 ISO8072:稱為"面向連接的傳輸服務定義"
4.2 ISO8072:稱為"面向連接的傳輸協議規范"
5.會話層
會話層提供的服務可使應用建立和維持會話,並能使會話獲得同步。會話層使用校驗點可使通信會話在通信失效時從校驗點繼續恢復通信。這種能力對於傳送大的文件極為重要。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構成開放系統的高3層,面對應用進程提供分布處理,對話管理,信息表示,恢復最後的差錯等.
會話層同樣要擔負應用進程服務要求,而運輸層不能完成的那部分工作,給運輸層功能差距以彌補.主要的功能是對話管理,數據流同步和重新同步。要完成這些功能,需要由大量的服務單元功能組合,已經制定的功能單元已有幾十種.現將會話層主要功能介紹如下.
5.1為會話實體間建立連接。為給兩個對等會話服務用戶建立一個會話連接,應該做如下幾項工作:
5.1.1將會話地址映射為運輸地址
5.1.2選擇需要的運輸服務質量參數(QOS)
5.1.3對會話參數進行協商
5.1.3識別各個會話連接
5.1.4傳送有限的透明用戶數據
5.2數據傳輸階段
這個階段是在兩個會話用戶之間實現有組織的,同步的數據傳輸.用戶數據單元為SSDU,而協議數據單元為SPDU.會話用戶之間的數據傳送過程是將SSDU轉變成SPDU進行的.
5.3連接釋放
連接釋放是通過"有序釋放","廢棄","有限量透明用戶數據傳送"等功能單元來釋放會話連接的.會話層標准為了使會話連接建立階段能進行功能協商,也為了便於其它國際標准參考和引用,定義了12種功能單元.各個系統可根據自身情況和需要,以核心功能服務單元為基礎,選配其他功能單元組成合理的會話服務子集.會話層的主要標准有"DIS8236:會話服務定義"和"DIS8237:會話協議規范".
6.表示層
表示層的作用之一是為異種機通信提供一種公共語言,以便能進行互操作。這種類型的服務之所以需要,是因為不同的計算機體系結構使用的數據表示法不同。例如,IBM主機使用EBCDIC編碼,而大部分PC機使用的是ASCII碼。在這種情況下,便需要會話層來完成這種轉換。
通過前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會話層以下5層完成了端到端的數據傳送,並且是可靠,無差錯的傳送.但是數據傳送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終是要實現對數據的使用.由於各種系統對數據的定義並不完全相同,最易明白的例子是鍵盤,其上的某些鍵的含義在許多系統中都有差異.這自然給利用其它系統的數據造成了障礙.表示層和應用層就擔負了消除這種障礙的任務.
對於用戶數據來說,可以從兩個側面來分析,一個是數據含義被稱為語義,另一個是數據的表示形式,稱做語法.像文字,圖形,聲音,文種,壓縮,加密等都屬於語法范疇.表示層設計了3類15種功能單位,其中上下文管理功能單位就是溝通用戶間的數據編碼規則,以便雙方有一致的數據形式,能夠互相認識.ISO表示層為服務,協議,文本通信符制定了DP8822,DP8823,DIS6937/2等一系列標准.
7.應用層
應用層向應用程序提供服務,這些服務按其向應用程序提供的特性分成組,並稱為服務元素。有些可為多種應用程序共同使用,有些則為較少的一類應用程序使用。應用層是開放系統的最高層,是直接為應用進程提供服務的。其作用是在實現多個系統應用進程相互通信的同時,完成一系列業務處理所需的服務.其服務元素分為兩類:公共應用服務元素CASE和特定應用服務元素SASE.CASE提供最基本的服務,它成為應用層中任何用戶和任何服務元素的用戶,主要為應用進程通信,分布系統實現提供基本的控制機制.特定服務SASE則要滿足一些特定服務,如文卷傳送,訪問管理,作業傳送,銀行事務,訂單輸入等.
這些將涉及到虛擬終端,作業傳送與操作,文卷傳送及訪問管理,遠程資料庫訪問,圖形核心系統,開放系統互連管理等等.應用層的標准有DP8649"公共應用服務元素",DP8650"公共應用服務元素用協議",文件傳送,訪問和管理服務及協議.
討論:OSI七層模型是一個理論模型,實際應用則千變萬化,因此更多把它作為分析、評判各種網路技術的依據;對大多數應用來說,只將它的協議族(即協議堆棧)與七層模型作大致的對應,看看實際用到的特定協議是屬於七層中某個子層,還是包括了上下多層的功能。
這樣分層的好處有:
1.使人們容易探討和理解協議的許多細節。
2.在各層間標准化介面,允許不同的產品只提供各層功能的一部分,(如路由器在一到三層),或者只提供協議功能的一部分。(如Win95中的Microsoft TCP/IP)
3. 創建更好集成的環境。
4. 減少復雜性,允許更容易編程改變或快速評估。
5. 用各層的headers和trailers排錯。
6.較低的層為較高的層提供服務。
7. 把復雜的網路劃分成為更容易管理的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