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研究生專業課考綱814什麼時候出來
http://gs.xjtu.e.cn/zhaos/data/upload/fujian/2014cksm.pdf
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專業沒有公布考試大綱,只是公布了參考用書。
814 計算機基礎綜合
《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分析(C++版)(第二版)(英文版)》Clifford A.Shaffer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9 年 7 月
《數據結構(C 語言版)》 嚴蔚敏、吳偉民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9 年 2 月
《計算機組成原理. 第 2 版. 》 唐朔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計算機網路原理》(第三版) 陳妍、王志文、朱海萍、李增智編著西安交通大學出版 2008 年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操作系統概念) Abraham Silberschatz ,Peter Galvin ,Greg Gagne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七版
《Modern Operating System, Andrew S.Tanenbaum》, 陳向群等譯 機械工業出版社
《計算機操作系統》 湯子瀛等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操作系統教程》 陸麗娜、齊勇等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計算機操作系統教程》 張堯學、史美林清華大學出版社
『貳』 計算機網路——2.物理層
確定與傳輸媒體的 介面 的一些特性,解決在各種傳輸媒體上傳輸 比特流 的問題
1.機械特性 :介面的形狀尺寸大小。
2.電氣特性 :在介面電纜上的各條線的電壓范圍。
3.功能特性 :在某一條線上出現的某個電平電壓表示的意義。
4.過程特性 :對於不同功能的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
傳輸媒體主要可以分為 導引型傳輸媒體 和 非導引型傳輸媒體 :
導引型傳輸媒體 :信號沿著固體媒體(銅線或光纖,雙絞線)進行傳輸, 有線傳輸 。
非導引型傳輸媒體 :信號在自由空間傳輸,常為 無線傳輸 。
數據通信系統:包括 源系統 (發送方), 傳輸系統 (傳輸網路), 目的系統 (接收方)。
一般來說源系統發出的信號(數字比特流)不適合直接在傳輸系統上直接傳輸,需要轉化(模擬信號)。
調制 :數字比特流-模擬信號
解調 :模擬信號-數字比特流
數據 ——運送消息的實體。
信號 ——數據的電氣化或電磁化的表現。
模擬信號 ——代表消息的參數的取值是 連續 的。
數字信號 ——代表消息的參數的取值是 離散 的。
碼元 ——在使用時間域代表不同離散值的基本波形。
信道 :表示向某一個方向傳送信息的媒體。
單向通信(單工通信) :只有一個方向的通信,不能反方向。
雙向交替通信(半雙工通信) :能兩個方向通信,但是不能同時。
雙向同時通信(全雙工通信) :能同時在兩個方向進行通信。
基帶信號 :來自信源的信號(源系統發送的比特流)。
基帶調制 :對基帶信號的波形進行變換,使之適應信道。調制後的信號仍是基帶信號。基帶調制的過程叫做 編碼 。
帶通調制 :使用載波進行調制,把基帶信號的頻率調高,並轉換為模擬信號。調制後的信號是 帶通信號 。
1.歸零制 :兩個相鄰信號中間信號記錄電流要恢復到 零電平 。 正脈沖表示1,負脈沖表示0 。在歸零制中,相鄰兩個信號之間這段磁層未被磁化,因此在寫入信息之前必須去磁。
2.不歸零制 : 正電平代表1,負電平代表0 ,不用恢復到零電平。難以分辨開始和結束,連續記錄0或者1時必須要有時鍾同步,容易出現直流分量出錯。
3.曼徹斯特編碼 :在每一位中間都有一個跳變。 低->高表示0,高->低表示1 。
4.差分曼徹斯特編碼 :在每一位的中心處始終都有跳變。位開始邊界有跳變代表0,沒有跳變代表1。 位中間的跳變代表時鍾,位前跳變代表數據 。
調幅( AM ):載波的 振幅 隨著基帶數字信號而變化。
調頻( FM ):載波的 頻率 隨著基帶數字信號而變化。
調相( PM ):載波的 初始相位 隨著基帶數字信號而變化。
失真 :發送方的數據和接收方的數據並不完全一樣。
限制碼元在信道上的傳輸速率的因素:信道能夠通過的 頻率范圍 ; 信噪比 。
碼間串擾 :由於系統特性,導致前後碼元的波形畸變。
理想低通信號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為 2W ,單位是波特,W是理想低通信道的 帶寬 ,理想帶通特性信道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為W。
信噪比 :信號的平均功率與雜訊的平均功率的比值,單位是 dB , 值=10log10(S/N) 。
信噪比對信道的 極限 信息傳輸速率的影響:速率 C=Wlog2(1+S/N)——香農公式 ,單位為 bit/s 。
信噪比越大,極限傳輸速率越高。實際速率比極限速率低不少。還可以用編碼的方式來提高速率(讓一個碼元攜帶更多的比特量)。
所謂 復用 就是一種將若干個彼此獨立的信號合並成一個可以在 同一信道 上同時傳輸的 復合信號 的方法。
比如,傳輸的語音信號的頻譜一般在300~3400Hz內,為了使若干個這種信號能在 同一信道(相當於共享信道,能夠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 上傳輸,可以把它們的頻譜調制到不同的頻段,合並在一起而不致相互影響,並能在接收端彼此分離開來( 分用 )。
信道復用技術就是將一個物理信道按照一定的機制劃分多個互不幹擾互不影響的邏輯信道。信道復用技術可分為以下幾種: 頻分復用,時分復用和統計時分復用,波分復用,碼分復用 。
1.頻分復用技術FDM(也叫做頻分多路復用技術): 條件是傳送的信號的帶寬是有限的,而 信道的帶寬要遠遠大於信號的帶寬 ,然後採用 不同頻率 進行調制的方法,是各個信號在信道上錯開。頻分復用的各路信號是在 時間 上重疊而在 頻譜 上不重疊的信號。將整個帶寬分為多份,用戶分配一定的帶寬後通信過程 自始至終都佔用 這個頻帶。另外,為保證各個子信道傳輸不受干擾,可以設立 隔離帶 。
2.時分復用技術TDM:採用同一物理連接的不同時段來傳輸不同的信號。 也就是在信道帶寬上劃分出幾個子信道後,A用戶在某一段時間使用子信道1,用完之後將子信道1釋放讓給用戶B使用,以此類推。將整個信道傳輸時間劃分成若干個時間片(時隙),這些時間片叫做 時分復用幀 。每一個時分用戶在每一個TDM幀中佔用 固定時序 的時隙。
4.波分復用技術WDM: 將兩種或多種不同波長的光載波信號在發送端經過 復用器匯合 在一起,並耦合到光線路的 同一根光纖 中進行傳輸,在接收端經過 分波器 將各種波長的光載波分離進行 恢復 。整個過程類似於頻分復用技術的共享信道。波分復用其實就是光的頻分復用。
1.比特時間,碼片
1比特時間就是發送 1比特 需要的時間,如數據率是10Mb/s,則100比特時間就等於10微秒。
每一個比特時間劃分為m個短的間隔,稱為碼片。每個站被指派一個唯一的m bit 的碼片序列(例如S站的8 bit 碼片序列是00011011)。
如果發送 比特1 ,則發送自己的m bit 碼片序列。如果發送 比特0 ,則發送該碼片序列的二進制反碼。
S站的碼片序列:(-1,-1,-1,+1,+1,-1,+1,+1) -1代表0,+1代表1
用戶發送的信號先受 基帶數字信號 的調試,又受 地址碼 的調試。就比如數據發送後受到基帶數字信號的調試之後變為10,然後又受到地址碼的調試後1就變為了00011011(上面的S站碼片序列),0就變成了11100100。
由於每個比特要轉換成m個比特的碼片序列,因此原本S站的數據率b bit/s要提高到mb bit/s,同時S站所佔用的頻帶寬度也提高到原本數值的m倍。這種方式是擴頻通信中的一種。
擴頻通信通常有兩大類:直接序列擴頻DSSS(上述方式);跳頻擴頻FHSS。
2.碼分多址(CDMA)
CDMA的重要特點 :每個站分配的碼片序列不僅必須 各不相同 ,並且還必須 相互正交 。在實用系統中使用的是 偽隨機碼序列 。
碼片的互相 正交 的關系:令向量S表示站S的碼片向量,令T表示其他任何站的碼片向量。兩個不同站的碼片序列正交,就是向量S和T的 規格化內積 等於0。
即S T=(S1 T1+S2 T2+......Sm Tm)/m(其實就相當於 兩個向量垂直 ,/m對結果其實也沒多大關系)
推論 : 1. 一個碼片向量和另一碼片反碼的向量的規格化內積值為0(如果ST=0,那麼ST'也=0)
2. 任何一個碼片向量和該碼片向量自己的規格化內積都是1,即S S=1
3. 一個碼片向量和該碼片向量的規格化內積值是-1,即S S'=-1
CDMA的工作原理:
用一個列子來說明,假設S站的碼片序列為(-1,-1,-1,+1,+1,-1,+1,+1),S站的擴頻信號為Sx,即若數據比特=1那麼S站發送的是碼片序列本身Sx=S,若數據比特=0那麼S站發送的是碼片序列的反碼Sx=S』。T站的碼片序列為(-1,-1,+1,-1,+1,+1,+1,-1),T站的擴頻信號為Tx。因為所有的站都使用相同的頻率,因此每一個站都能夠收到所有的站發送的擴頻信號。所有的站收到的都是疊加的信號 Sx+Tx 。
當接收站打算收S站發送的信號時,就用S站的碼片序列與收到的信號求規格化內積,即S (Sx+Tx)=S Sx+S Tx。前者等於+1或0,後者一定等於0,具體看下面(參考上面的 CDMA的工作原理 ):
當數據比特=1時,Sx=S,那麼S Sx=S S=1;同理 ,當數據比特=0時,Sx=S』,那麼S Sx=S S』=0
當數據比特=1時,Tx=S,那麼S Tx=S T=0(參考上面 碼片序列的正交關系 );同理 ,當數據比特=0時,Sx=S』,那麼S Tx=S*T』=0
『叄』 江蘇自考03137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考試大綱(高綱1784)
本大綱對應教材版本為:《計算機網路原理》, 郎大鵬、高迪、程媛主編,2018年版,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高綱1784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綱
03137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編(2019年)
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
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的目的與要求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在當前的國民經濟中,計算機網路通信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地位越來越重要。本課程是關於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和網路主流技術的一門課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應用、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講授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和主流技術,包括計算機網路的組成、體系結構及協議、區域網標准及主流區域網技術、廣域網、網路互聯技術、網路應用等。課程要求側重掌握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體系結構中各層次意義及其相互間關系以及網路互連等知識。《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課程為將來從事計算機網路通信領域的開發和研究、網路的使用和維護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還是實踐技能訓練中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
通過本課程的理論學習,學生能夠理解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和網路協議,掌握組建區域網和接入Internet的關鍵技術,培養學生初步具備區域網組網及網路應用能力,從而為後續網路實踐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二)本課程設置的目的
通過學習能夠使學生在已有的課程知識的基礎上,對計算機網路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熟悉網路環境、網路操作系統以及網路基本操作,能對網路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初步具備網路設計和建設能力。
學生在學習完本課程後,具有獨立組建和管理區域網、分析網路協議、查找網路安全漏洞、配置簡單網路伺服器的能力。
(三)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⑴ 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網路功能和特點;了解網路的發展狀況及趨勢,理解計算機網路演化過程;了解網路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計算機網路的組成與分類和體系結構、分層模型與介面的特點;掌握標准化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了解標准化組織與互聯網的標准與管理結構。
⑵ 掌握組網的有關概念:了解網路服務帆搭器、工作站、網路適配器、數據機、中繼器、集線器、網橋、交換機、網路傳輸介質和常見網路操作系統。
⑶ 掌握對等網路的基本概念;了解對等網路的組建於配置、網路資源共享、網路登錄、與其它網路連接。
⑷ 熟練掌握常用伺服器的基本概念、發展及應用;通過對伺服器、基本操作、賬號管理的講解,學生能夠對計算機網路有更深刻的認識,具有能熟練使用常用伺服器的技能。
⑸ 熟練掌握五層功能及協議原理,熟悉各種相關應用。
主要包含:
掌握數據鏈路層成幀、差錯控制、流量控制等功能,掌握典型的數據鏈路層協議-HDLC和網際網路的數據鏈路層協議PPP。
掌握網路層的功能、為傳輸層提供的服務、虛電路子網和數據報子網的概念,理解路由選擇策略、擁塞的概念和擁塞預防策略。
理解Internet的IP、ARP、RARP、ICMP和橡核IPv6協議,掌握IP路由、掌握DNS的原理及應用。
理解傳輸層提供給高層的服務、服務質量,掌握UDP、TCP協議的原理及其應用,掌握建立連接和釋放連接。
理解和掌握應用層的域名系統、電子郵件協議、文件傳輸協議、萬維網的原理等。
理解區域網的參考模型與協議標准,掌握相關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掌握乙太網以及無線區域網的工作原理。了解梁轎掘移動Ad Hoc網路的基本概念、特點、結構、路由協議和應用,了解與其它移動通信系統的區別點。了解區域網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
了解分組交換技術(X.25和幀中繼)、非同步傳輸模式、第三層交換技術、虛擬區域網技術、VPN、計算機網路管理與安全等實用技術的概念與基本原理。
(四)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關系
《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及相關專業的計算機網路與應用方向的一門專業課程,與計算機相關專業的許多其他課程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概論》等。
點擊下載:03137 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高綱1784)【完整版】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當地自考/成考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老師,免費獲取個人學歷提升方案:https://www.87dh.com/xl/
西安交通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學位)專業2014年考研參考書目
820計算機軟體基礎
程序設計與 C 語言(第二版)
梁力西安交大;
數據結構(第二版)
嚴慰敏清華大學。
814計算機基礎綜合(蓋計算機軟體基礎、計算機硬體基礎和計算機網路原理等)
一.操作系統
參考教材:
•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操作系統概念,第七版),Abraham Silberschatz ,Peter Galvin,Greg Gagne,高等教育出版社;
• 計算機操作系統,湯子瀛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 操作系統教程,陸麗娜、齊勇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 Modern Operating System, Andrew S.Tanenbaum,陳向群等譯,機械工業出版社;
• 計算機操作系統教程,張堯學、史美林,清華大學出版社。
二.《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參考書:
1、Clifford A.Shaffer 著,《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分析(C++版)(第二版)(英文版)》,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年7 月;
2、嚴蔚敏、吳偉民編著,《數據結構(C 語言版)》,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年2 月;
三、《計算機組成原理》參考書:
唐朔飛. 計算機組成原理. 第2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四.《計算機網路》參考書:
《計算機網路原理》(第三版)陳妍、王志文、朱海萍、李增智編著,西安交通大學出版。2008。
『伍』 計算機網路
TCP/IP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自頂向下依次為: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不使用兩次握手和四次握手的原因
為什麼TIME_WAIT等待的時間是2MSL
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英文的縮寫, 報文最大生存時間 ,它是任何報文在網路上存在的最長時間,超過這個時間將被丟棄。
概述
區別 :
區別(表形式)
概念
超時時間應該設置為多少呢
8、快速重傳
概念
SACK(Selective Acknowledgment 選擇性確認),這種方式需要在 TCP 頭部選項欄位里加一個 叫SACK 的東西,它可以將 緩存的地圖發送給發送方 ,這樣發送方就可以知道哪些數據收到了,哪些數據沒收到,知道了這些信息,就可以 只重傳丟失的數據 。
D-SACK,其主要使用了 SACK 來 告訴發送方有哪些數據被重復接收了 。
下面以兩個例子,來說明D-SACK的作用。
D-SACK有這么幾個好處 :
引入滑動窗口的原因
窗口的實現
窗口的大小
窗口應用示例
窗口的大小由哪一方決定?
TCP 利用滑動窗⼝實現流量控制。流量控制是為了控制發送方發送速率,保證接收方來得及接收(讓發送方根據接收方的實際接收能力控制發送的數據量)。 接收方發送的確認報文中的窗口欄位可以用來控制發送方窗口大小,從而影響發送方的發送速率。將窗口欄位設置為 0,則發送方不能發送數據。
HTTP協議的⻓連接和短連接,實質上是TCP協議的⻓連接和短連接。
HTTP 是⼀種不保存狀態的協議,即無狀態(stateless)協議。也就是說 HTTP 協議⾃身不對請求和響應之間的通信狀態進⾏保存。
無狀態的利弊:
對於無狀態的問題,解法方案有很多種,其中比較簡單的方式用 Cookie 技術 。Cookie的工作原理如下:
(1)瀏覽器端第一次發送請求到伺服器端
(2)伺服器端創建Cookie,該Cookie中包含用戶的信息,然後將該Cookie發送到瀏覽器端
(3)瀏覽器端再次訪問伺服器端時會攜帶伺服器端創建的Cookie
(4)伺服器端通過Cookie中攜帶的數據區分不同的用戶
此外,還有 Session 機制來解決這一問題。Session的工作原理如下:
(1)瀏覽器端第一次發送請求到伺服器端,伺服器端創建一個Session,同時會創建一個 特殊 的Cookie(name為JSESSIONID的固定值,value為session對象的ID),然後將該Cookie發送至瀏覽器端
(2)瀏覽器端發送第N(N>1)次請求到伺服器端,瀏覽器端訪問伺服器端時就會攜帶該name為JSESSIONID的Cookie對象
(3)伺服器端根據name為JSESSIONID的Cookie的value(sessionId),去查詢Session對象,從而區分不同用戶。
Cookie 和 Session都是⽤來跟蹤瀏覽器⽤戶身份的會話⽅式,但是兩者的應⽤場景不太⼀樣。
Cookie ⼀般⽤來保存⽤戶信息。比如①我們在 Cookie 中保存已經登錄過得⽤戶信息,下次訪問⽹站的時候⻚⾯可以⾃動幫你登錄的⼀些基本信息給填了;②⼀般的⽹站都會有保持登錄也就是說下次你再訪問⽹站的時候就不需要重新登錄了,這是因為⽤戶登錄的時候我們可以存放了⼀個Token 在 Cookie 中,下次登錄的時候只需要根據 Token 值來查找⽤戶即可(為了安全考慮,重新登錄⼀般要將 Token 重寫);③登錄⼀次⽹站後訪問⽹站其他⻚⾯不需要重新登錄。
Session 的主要作⽤就是通過服務端記錄⽤戶的狀態。 典型的場景是購物⻋,當你要添加商品到購物⻋的時候,系統不知道是哪個⽤戶操作的,因為 HTTP 協議是⽆狀態的。服務端給特定的⽤戶創建特定的 Session 之後就可以標識這個⽤戶並且跟蹤這個⽤戶了。
Cookie數據存儲在客戶端(瀏覽器)中,⽽Session數據保存在伺服器上,相對來說 Session 安全性更⾼。如果要在Cookie 中存儲⼀些敏感信息,不要直接寫⼊ Cookie 中,最好能將 Cookie 信息加密然後使⽤到的時候再去伺服器端解密。
HTTP1.0最早在⽹⻚中使⽤是在1996年,那個時候只是使⽤⼀些較為為簡單的⽹⻚上和⽹絡請求上,⽽HTTP1.1則在1999年才開始⼴泛應⽤於現在的各⼤瀏覽器⽹絡請求中,同時HTTP1.1也是當前使⽤最為⼴泛的HTTP協議。 主要區別主要體現在:
URI的作⽤像身份證號⼀樣,URL的作⽤更像家庭住址⼀樣。URL是⼀種具體的URI,它不僅唯⼀標識資源,⽽且還提供了定位該資源的信息。
『陸』 《計算機網路》課程講什麼內容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密切結合而形成的新的技術領域,是計算機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計算機網路通信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地位越來越重要。本課程作為計算機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涉及知識面較廣,理論性與實踐性都較強,是從事計算機研究和應用人員必須掌握的重要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學習和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和典型網路協議,了解常用網路設備的組成、特點和工作原理,熟練掌握網路互連和網際網路的有關概念、協議及其應用,了解網路安全方面的知識,為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以及在工作中應用和維護網路打下良好的基礎。
『柒』 關於計算機網路方面的書籍
1. 計算機網路常識書籍
計算機網路常識書籍 1.計算機網路入門需要看那些書籍
1)編碼:隱匿在計算機軟硬體背後的語言,此書從信息的編碼,數字的不同進製表示,到計算機採用的二進制機器級表示開始,到用電路構建一個簡單的加法器,觸發器,計數器,存儲器,甚至一個具有控制器,運算器,存儲器的簡易CPU,娓娓道來,真是醍醐灌頂。最後還談到了圖形界面的原理。此書作者更是被傳為聖經的《Windows程序設計》的作者Charles Petzold。讀完此書可對計算機硬體的原理與設計有一全面深入之認識,猶如身處群山之巔,一覽無余。
2)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 上一本《編碼》通俗易懂,即使沒有計算機相關知識也能懂,但缺乏一些計算機機制的介紹。此書是國外著名的介紹計算機系統方面的書,從程序員的角度帶你暢游計算機系統架構。涉及程序的機器級表示(機器碼,匯編),處理器體系結構,存儲器結構,系統IO,網路編程,並發編程,以及程序性能的優化。讀完此書可對計算機系統,程序設計有一深層次了解。
3)就C語言而言,K&R的 C程序設計語言 的無疑是最好的參考書,不過對初學者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輔以諸如 C和指針 ,C陷阱與缺陷 會有更好的效果。當然多寫程序才是王道,多寫才能發現問題,加深認識。
4)Debug Hacks 此書介紹GDB調試工具及調試技巧,本人現在主要就是使用gcc gdb啦。此書助你更好的找出臭蟲。
6)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分析 介紹演算法和數據結構的書籍很多,但本人就是用這本書學習的,所以推薦。此書的前3章和第7章就介紹了題主要求的一些數據結構和演算法,後面幾張介紹樹,排序,圖論演算法,及一些高級數據結構。讀完此書將助你設計更優美的程序。
2.計算機網路經典書籍
《tcpip詳解》分三卷,國外經典計算機教材,有中文譯版,不過不適合你的。
《計算機網路》也分很多種,如果你要考網工的話或者你想學習網路推薦你看以下的書籍:
網路工程教程(第二版) 雷震甲 主遍 清華大學出版 (這本太深了,不過內容全)網工指定教材
網路工程必讀系列 王達 這套書我看了兩遍,實在不錯。。。
計算機網路第五版 謝希仁 主遍 謝希仁同時還出了很多書都關於TCP/IP的書籍,具體書名我忘記,我覺得他講解得思路清晰,易理解,適合基礎差的。
計算機網路第四版,這是國外經典計算機網路經典教程,作者都是英文名字(具體我忘記了) ,我以前我學時很喜歡看這本。
3.計算機網路方面有哪些書籍值得推薦
計算機網路第五版,謝希仁的,個人感覺是國內最好的初級書籍。
如果想對網路有個清晰、全面的認識,可以閱讀下面三本書籍: 第一本就是潘愛民翻譯的Andrew S.Tanenbaum的《計算機網路》,此書講明白了網路之道,即計算機網路通信的主要原理; 第二本是W.Richard Stevens的《TCP/IP詳解卷一:協議》,此書講明白了網路之術,即TCP/IP協議簇的工作過程; 第三本是Douglas E.er的《計算機網路與網際網路》,此書嘗試在更廣泛意義上解答「計算機網路和網際網路是如何工作的」這一基本問題,解釋了協議是如何使用硬體和應用是如何使用協議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4.有關計算機編程,網路基礎知識的書籍
建議你從C語言開始學,學好了它以後學其他語言會很容易上手
推薦你先看譚浩強的《C語言程序設計》先,這是一部非常好的C語言書籍,慢慢來學習程序設計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不要著急,一本書多看兩遍三遍,學會交叉學習法,在學習C的過程中,可以看看數據結構,編譯原理,操作系統等書籍,對編成都是很有幫助的。最開始學習的時候,先不要編一些比較大的程序,多編一些小程序,比如數組運算,字元組合等等,指針是C語言的精華,是比較復雜的部分。如果指針這部分都可以熟練的應用,那麼C語言里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我相信你,你一定能學習好C語言的。
可以按照C——C++——JAVA的順序學習,C++的學習是很有難度的,類,標准庫,多態,繼承等等比較抽象難道懂的概念,雖然他秉承了C語言的風格,但是有很多很多是C語言不具備的,要多看書,上機實踐也是必不可少的。《C++編程思想》,《C++標准庫》,這些書都非常好,內容也很全面,常式書籍也是必不可少的,多看源代碼對編程是很有幫助的,也會少走很多彎路。總之,C++的學習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大概需要兩年的時間,這只是底限,如果想學通,學精,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我向你推薦一些C++經典書籍:
c++程序設計教程
c++編程思想
c++大學教程
c++程序設計語言
數據結構演算法與應用c++語言描述
c++標准模板庫------自修教程與參考手冊
泛型編程與STL
深度探索c++對象模型
設計模式---可復用面向對象軟體的基礎
重構---改善既有代碼的設計
Essential c++
Effective c++
More Effctive c++
C++ primer
前五本應該屬於入門書籍,後面的屬於學習難度比較大的,想提高C++的編程能力,看看這些書籍有好處。建議你把編程思想這本書多看看。多做練習題,對提高編程水平的幫助是很大的。
其實語言是相通的,一門語言學會了,學習其他語言就比較容易了。
業界有這樣一種說法,因為JAVA這門語言包含了C++的一些特性,掌握了C++,就等於掌握了JAVA的80%,
在掌握了C++之後(我說的掌握指的是,可以熟練用C++編程序了,並沒有要求你完全掌握C++的所有部分,沒有人能達到這一點,因為C++太龐大了,如果能堅持不懈的學習C++兩年到三年的時間了,你就可以學習其他的語言了)可以試著學習一些其他的語言,如JAVA,VC++等等比較復雜的語言.
這時候可以說你已經對程序設計語言有個大體的認識了,可以明確自己學習的方向,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而定,是學習一些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語言啊(從興趣出發),還是為了找工作啊,開始進行更深入的學習.比如學習windows下的框架編程和編程等等比較復雜的語言.
如果是為了找工作的話你一定學好C,C++,JAVA三門語言.
在我國目前的軟體開發行業中,C,C++,JAVA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好了,說了這么多,可以參考一下,為自己做個學習計劃,要對自己有信心,最後祝你在學習編程的道路上走的更好更遠,祝你學有所成!!
5.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推薦書籍
如果想對網路有個清晰、全面的認識,可以閱讀三本書籍:
第一本就是潘愛民翻譯的Andrew S.Tanenbaum的《計算機網路》,此書講明白了網路之道,即計算機網路通信的主要原理;
第二本是W.Richard Stevens的《TCP/IP詳解卷一:協議》,此書講明白了網路之術,即TCP/IP協議簇的工作過程;
第三本是Douglas E.er的《計算機網路與網際網路》,此書嘗試在更廣泛意義上解答「計算機網路和網際網路是如何工作的」這一基本問題,解釋了協議是如何使用硬體和應用是如何使用協議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6.推薦計算機基礎知識學習的書籍
1、《計算機基礎(第二版)》——姜岩、王秀玲
本書介紹了信息與計算機的基礎知識、Windows XP操作系統的基本操作和基本使用知識、Word
2003文字處理軟體的基本知識、Excel 2003電子表格處理軟體的基本知識和PowerPoint 2003文檔
演示軟體等知識做了簡單的介紹。
2、《計算機應用基礎》 ——劉錫軒、丁恆、侯曉音
本書是為非計算機專業類學生提供計算機一般應用所必需的基礎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課程。本書滿
足普通高等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宗旨,內容豐富,與時俱進,實用性強。
3、《計算機應用基礎》——楊飛宇,孫海波
本書主要介紹了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計算機網路技術、電子文檔製作、電子報表製作和演示文稿制
作。
4、《計算機應用基礎》——張 明、王 翠、張和偉
本書採用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編寫,內容強調操作性和實用性。全書涵蓋計算機基礎知識、
Windows XP操作系統、Word 2003文字處理軟體、Excel 2003電子表格處理軟體和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製作軟體等內容。
5、《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布賴恩特
本書主要介紹了計算機系統的基本概念,包括最底層的內存中的數據表示、流水線指令的構成、虛
擬存儲器、編譯系統、動態載入庫,以及用戶應用等。書中提供了大量實際操作,可以幫助讀者更
好地理解程序執行的方式,改進程序的執行效率。
6、《計算機應用基礎》——武馬群
本書主要介紹了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Windows XP、網際網路(Inter)應用、文字處理軟體
Word 2003應用、電子表格處理軟體Excel 2003應用、多媒體軟體應用、演示文稿軟PowerPoint
2003應用等內容。
『捌』 計算機網路的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 1
1.1.1 計算機網路的形成 1
1.1.2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2
1.2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及分類 3
1.2.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 3
1.2.2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3
1.2.3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4
1.3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5
1.4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 5
1.5 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和標准化組織 9
1.5.1 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9
1.5.2 標准化組織與管理機構 12
1.6 計算機網路參考模型 14
1.6.1 OSI參考模型 14
1.6.2 TCP/IP參考模型 16
1.6.3 具有5層協議的體系結構 18
習題一 19
第2章 物理層 21
2.1 物理層的基本概念 21
2.1.1 物理層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務 21
2.1.2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24
2.2 物理層下的傳輸媒體 30
2.2.1 雙絞線 31
2.2.2 同軸電纜 31
2.2.3 光纜 32
2.2.4 地面微波傳輸 33
2.2.5 衛星通信 33
2.3 信道復用技術 34
2.3.1 頻分復用 34
2.3.2 波分復用 34
2.3.3 時分復用 35
2.3.4 碼分復用 36
2.4 數字傳輸技術 38
2.4.1 數據編碼技術 38
2.4.2 數據傳輸技術 43
2.4.3 數據交換技術 44
2.5 寬頻接入技術 49
2.6 物理層網路設備 51
習題二 51
第3章 數據鏈路層 53
3.1 數據鏈路層概述 53
3.1.1 數據鏈路層的基本概念 53
3.1.2 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功能 54
3.1.3 數據鏈路層提供的服務 55
3.1.4 數據幀 56
3.2 數據鏈路層的幾種技術 58
3.2.1 差錯控制技術 58
3.2.2 差錯控制的應用 64
3.2.3 流量控制技術 64
3.3 數據鏈路層協議 65
3.3.1 停止等待協議 65
3.3.2 滑動窗口協議 67
3.4 數據鏈路層設備 70
3.4.1 網橋 70
3.4.2 二層交換機 72
習題三 74
第4章 區域網與廣域網 76
4.1 區域網 76
4.1.1 區域網概述 76
4.1.2 區域網體系結構 82
4.2 乙太網 87
4.3 虛擬區域網 91
4.4 高速乙太網 94
4.5 廣域網 100
4.5.1 廣域網的標准協議介紹 101
4.5.2 HDLC協議 101
4.5.3 點對點協議 105
4.5.4 X.25協議的數據鏈路層 107
4.5.5 幀中繼的數據鏈路層 108
4.5.6 ATM的數據鏈路層 110
習題四 113
第5章 網路層 115
5.1 網路層的基本概念 115
5.1.1 網路層需要解決的問題 115
5.1.2 網路層的地位與功能 116
5.1.3 網路層提供的兩種服務 116
5.1.4 網路互連的基本概念 118
5.2 網際協議 118
5.2.1 IPv4 119
5.2.2 IP地址 119
5.2.3 ARP與RARP 125
5.2.4 劃分子網和構造超網 130
5.2.5 無分類域間路由選擇(CIDR)技術 138
5.2.6 網路地址轉換NAT技術 141
5.2.7 IP數據報與報頭格式 145
5.2.8 IP數據報的分片和重組 148
5.3 網際控制報文協議(ICMP) 151
5.3.1 ICMP的功能 152
5.3.2 ICMP報文的封裝 152
5.3.3 ICMP報文的類型 152
5.3.4 ICMP報文 155
5.4 路由技術基礎 159
5.4.1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159
5.4.2 路由器的結構 163
5.4.3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64
5.4.4 路由選擇策略 165
5.4.5 自治系統和層次路由選擇協議 167
5.4.6 內部網關協議RIP和OSPF 167
5.4.7 外部網關協議(BGP) 176
5.5 IP多播與IGMP 179
5.5.1 IP多播的基本概念 179
5.5.2 在區域網實現多播 181
5.5.3 IGMP和多播路由選擇協議 181
習題五 184
第6章 傳輸層 187
6.1 傳輸層概述 187
6.1.1 傳輸層的幾個概念 187
6.1.2 傳輸層的基本功能 191
6.1.3 TCP/IP體系結構中的傳輸層 194
6.2 傳輸控制協議(TCP) 195
6.2.1 TCP概述 195
6.2.2 TCP的連接 195
6.2.3 TCP的功能和特點 196
6.2.4 TCP報文 197
6.2.5 可靠傳輸的工作原理 200
6.2.6 TCP的連接與釋放 203
6.2.7 TCP的傳輸控制 206
6.2.8 TCP的流量控制 210
6.2.9 TCP的擁塞控制 211
6.3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216
6.3.1 UDP概述 216
6.3.2 UDP報文格式 217
6.4 運輸層的典型應用 219
6.4.1 幾個常用的TCP/IP命令 219
6.4.2 網路編程介面 221
習題六 232
第7章 應用層 234
7.1 應用層概述 234
7.1.1 應用層簡介 234
7.1.2 客戶/伺服器模型 235
7.1.3 TCP/IP應用層協議 236
7.2 域名系統 236
7.2.1 域名系統概述 236
7.2.2 網際網路的域名結構 237
7.2.3 域名伺服器和域名解析 238
7.3 萬維網(WWW) 245
7.3.1 WWW概述 245
7.3.2 統一資源定位地址(URL) 246
7.3.3 超文本傳送協議(HTTP) 247
7.3.4 通過Cookie實現用戶與伺服器的交互 255
7.3.5 Web代理伺服器和條件GET方法 256
7.3.6 HTML與網站設計 257
7.4 文件傳送協議(FTP) 260
7.4.1 FTP概述 260
7.4.2 FTP的工作過程 260
7.4.3 簡單文件傳送協議(TFTP) 264
7.5 遠程登錄協議(Telnet) 266
7.6 電子郵件(E-mail) 268
7.6.1 E-mail概述 268
7.6.2 E-mail的工作過程 269
7.6.3 簡單郵件傳送協議(SMTP) 270
7.6.4 郵件讀取協議POP3和IMAP 273
7.6.5 郵件報文格式 276
7.6.6 基於萬維網的電子郵件 278
7.7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 279
7.7.1 DHCP概述 279
7.7.2 DHCP的工作過程 280
7.7.3 DHCP的報文格式 281
習題七 284
第8章 網路管理 286
8.1 網路管理概述 286
8.1.1 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 286
8.1.2 網路管理的功能 287
8.2 網路管理模型 288
8.3 網際網路標準的管理框架 290
8.4 管理信息結構 291
8.5 管理信息庫 295
8.6 SNMP的協議數據單元與SNMP報文格式 297
習題八 302
第9章 網路安全 304
9.1 網路安全概述 304
9.2 密碼技術 309
9.3 認證 313
9.4 網路訪問控制 316
9.4.1 訪問控制技術 316
9.4.2 防火牆技術 317
9.4.3 防火牆配置案例分析 318
9.5 網路安全檢測 320
9.6 網際網路的層次安全技術 321
9.6.1 網際層安全協議 322
9.6.2 傳輸層安全協議SSL/TLS 323
9.6.3 應用層安全協議 325
習題九 327
第10章 網路新技術 329
10.1 無線網路 329
10.1.1 概述 330
10.1.2 無線區域網 332
10.1.3 無線個域網 336
10.1.4 無線城域網 337
10.2 多媒體網路 338
10.2.1 概述 338
10.2.2 流式存儲音頻/視頻 340
10.2.3 實時流協議 342
10.2.4 互動式音頻/視頻 344
10.3 下一代網際網路 351
10.3.1 創建IPv6的原因 351
10.3.2 IPv6的地址空間 353
10.3.3 IPv6分組的格式 356
10.3.4 網際報文控制協議(ICMPv6) 361
10.3.5 IPv4向IPv6過渡技術概述 364
10.3.6 IPv6的應用現狀 365
習題十 366
附錄A 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368
參考文獻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