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msr

計算機網路msr

發布時間:2023-11-19 15:27:08

① 美國微軟資料

微軟公司是世界PC機軟體開發的先導,比爾·蓋茨是它的核心。微軟公司1981年為IBM-PC機開發的操作系統軟體MS-DOS曾用在數以億計的IBM-PC機及其兼容機上。但隨著微軟公司的日益壯大,Microsoft與IBM已在許多方面成為競爭對手。1991年,IBM公司和蘋果公司解除了與微軟公司的合作關系,但IBM與微軟的合作關系從未間斷過,兩個公司保持著既競爭又合作的復雜關系。微軟公司的產品包括文件系統軟體(MS-DOS和Xenix)、操作環境軟體(窗口系統Windows系列)、應用軟體MS-Office等、多媒體及計算機游戲、有關計算機的書籍以及CDROM產品。1992年,公司買進Fox公司,邁進了資料庫軟體市場。

1975年,19歲的比爾·蓋茨從哈佛大學退學,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羅·艾倫一起賣BASIC語言程序編寫本。當蓋茨還在哈佛大學讀書時,他們曾為MITS公司的Altair編制語言。後來,蓋茨和艾倫搬到阿爾伯克基,並在當地一家旅館房間里創建了微軟公司。1979年,MITS公司關閉,微軟公司以修改BASIC程序為主要業務繼續發展。

1977年,微軟公司搬到西雅圖的貝爾維尤(雷德蒙德),在那裡開發PC機編程軟體。1980年,IBM公司選中微軟公司為其新PC機編寫關鍵的操作系統軟體,這是公司發展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由於時間緊迫,程序復雜,微軟公司以5萬美元的價格從西雅圖的一位程序編制者帕特森手中買下了一個操作系統的使用權,再把它改寫為磁碟操作系統軟體(MS-DOS)。公司目前在6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辦公室,全世界雇員人數接近44,000人。

IBM-PC機的普及使MS-DO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為其他PC製造者都希望與IBM兼容。MS-DOS在很多家公司被特許使用,因此80年代,它成了PC機的標准操作系統。到1984年,微軟公司的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隨後,微軟公司繼續為IBM、蘋果公司以及無線電器材公司的計算機開發軟體,但在91年後,由於利益的沖突,IBM、蘋果公司已經與Microsoft反目。1983年,保羅·艾倫患霍奇金氏病離開微軟公司,後來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艾倫擁有微軟公司15%的股份,至今仍列席董事會。1986年,公司轉為公營。蓋茨保留公司45%的股權,這使其成為1987年PC產業中的第一位億萬富翁。1996年,他的個人資產總值已超過180億美元。1997年,則達到了340億美元,98年超過了500億大關,成為理所當然的全球首富。

微軟的拳頭產品Windows98/NT/2000/Me/XP/Server2003成功地佔有了從PC機到商用工作站甚至伺服器的廣闊市場,為微軟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公司在Internet軟體方面也是後來居上,搶佔了大量的市場份額。在IT軟體行業流傳著這樣一句告戒:「永遠不要去做微軟想做的事情」。可見,微軟的巨大潛力已經滲透到了軟體界的方方面面,簡直是無孔不入,而且是所向披靡。微軟的巨大影響已經對軟體同行構成了極大的壓力,也把自己推上了反壟斷法的被告位置。連多年來可靠的合作夥伴Intel也與之反目,對薄公堂。2001年9月,鑒於經濟低迷,美國政府有意重振美國信息產業,拒絕拆分微軟。至此,訴微軟反壟斷法案告一段落。

微軟的組織結構支持公司包括以下核心業務組:

個人服務組(PSG):由集團副總裁 Bob Muglia 領導, 致力於為個人用戶和商業用戶提供更容易的在線連接,並且為各種各樣的設備提供軟體服務。PSG 包含了微軟的個人.NET倡議、服務平台部、移 動組、MSN的互聯網訪問服務、用戶設備組以及用戶界面平台部。

MSN 和個人服務業務組:由副總裁Yusuf Mehdi 領導,負責網路程序開發、業務發展以及MSN和微軟其它服務世界范圍內的市場和銷售,包括:MSN eShop, MSN Carpoint, MSN HomeAdvisor, the MSNBC venture, Slate 和 MSNTV平台組,由集團副總裁Jim Allchin 領導,負責在各個方面不斷對Windows平台做出改進 –例如把存儲、通訊、消息通知、共享圖象及聽音樂等變為Windows經歷的自然擴展。此外,本組包括.NET企業伺服器組、開發工具部和Windows數字媒體部。

辦公和商務服務組:由集團副總裁Jeff Raikes 領導,負責開發提高生產力和商業流程的應用和服務。工作包括將功能完善且性能強大的Microsoft Office逐步演化為以服務於基礎的產品。除Office部門之外,商用工具部門,包括bCentral和Great Plains的商用應用程序部門都將屬於該部門。

全球銷售、市場和服務組:由集團副總裁Orlando Ayala 領導,集成了微軟的銷售和服務夥伴,以滿足世界范圍內微軟用戶的需要。這些用戶包括:企業用戶、中小型組織、教育機構、程序開發人員和個人用戶。此外,本組包括微軟產品支持服務、網路解決方案組、企業夥伴組、市場營銷組織和微軟全球三大地區的業務組織。

微軟研究院 (MSR):由資深副總裁Rick Rashid 領導,負責對今天或明天的計算課題提出創造性的建議和解決方案,使計算機變得更加易於使用。同時負責為下一代的硬體產品設計軟體,改進軟體設計流程和研究計算機科學的數學基礎。關於MSR更詳細的信息可參見 Microsoft Research Web page。

運營組:由總裁和首席運營官Rick Belluzzo 領導,負責管理商業運作和全部的商業計劃。包括公司的財政、行政管理、人力資源和信息技術部門。

微軟公司(NASDAQ:MSFT, HKEx: 4338) 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體提供商,總部設在華盛頓州的雷德蒙市(Redmond,大西雅圖的市郊)。公司於1975年由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成立。公司最初以「Micro-soft」的名稱(意思為「微型軟體」)發展和銷售BASIC解釋器。最初的總部是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史蒂夫·巴爾默(Steve Ballmer)是現在的首席執行官。

使得微軟如此令人矚目的原因有以下一些:

它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體公司

在經濟學,它是一個驚人的網路外部性的例子

它在操作系統和辦公軟體方面扮演著事實上的壟斷者地位

它使得它的創立者躋身於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列;特別是掌門人比爾·蓋茨多年來位居世界首富

任何公開買賣公司中,它有最大的公司市值

多年來它官司不斷,和業界其他公司的明爭暗鬥已經成為IT文化的一部分。

微軟的產品

微軟生產的軟體產品包括了很多的種類:

Windows - 稱為「視窗」的圖形操作系統;它有很多版本。目前桌上版最新版本是Windows XP,伺服器最新版本是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幾乎預裝在所有的IBM兼容的個人電腦上。請參看Microsoft Windows的歷史獲取更多詳細資料。

MS-DOS - 微軟公司的早期產品,它是一個命令行界面。早期的Windows版本要在MS-DOS下運行,但是到了Windows NT以及以後的產品已經可以脫離MS-DOS運行了,但基於用戶因軟硬體在 Windows NT 不能正常運作,微軟同時間繼續推出Windows 95, Windows 98, Windows Me 在MS-DOS下運行的過渡產品。

Microsoft Office - 它是微軟公司的辦公軟體套件,根據版本不同可能包括Word(文字處理)、Excel(試算表)、Access(桌面資料庫)、PowerPoint(幻燈片製作)、Outlook(個人郵件和日程管理)、Project(項目管理)和Publisher(電子排版)等軟體。微軟也為Apple Macintosh生產使用於蘋果電腦的版本。

Internet Explorer - 它是微軟的網頁瀏覽器。它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瀏覽器,從Windows 95開始,被設置為微軟各版本的Windows的默認瀏覽器。它在Apple Macintosh上也可以使用。微軟投資了四億美元來把這種瀏覽器預裝在蘋果機上。

Microsoft FrontPage - 它是一款所見即所得的網頁編輯軟體。

Windows Media Player - 它是一個用於播放音頻和視頻的程序。

微軟也生產一系列參考產品,例如網路全書和地圖冊,使用Encarta的名稱。

微軟還開發用於應用系統開發的集成開發環境,命名為Microsoft Visual Studio。目前已發布用於.NET環境編程的相應開發工具Visual Studio .NET。

游戲

帝國時代 (Age of Empires)

微軟模擬飛行 (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

微軟模擬火車

微軟模擬貨車

Halo(Halo)

halo2(Halo2)

注:《光環》為Microsoft旗下工作室開發.

「生態體系」

微軟公司試圖在其產品周圍建立「生態體系」,以為其產品以及品牌增值。

網路產品

1990年代中期,微軟開始將其產品線擴張到計算機網路領域。微軟在1995年8月24日推出了在線服務MSN(Microsoft Network,微軟網路)。MSN是美國在線的直接競爭對手,也是微軟其他網路產品的主打品牌。

1996年,微軟以及美國的廣播業巨擎NBC(國家廣播公司)聯合創立了MSNBC,一個綜合性的24小時新聞頻道以及在線新聞服務供應商。

1997年末,微軟收購了Hotmail,最早以及最受歡迎的webmail服務商。Hotmail被重新命名為MSN Hotmail,並成為.NET Passport,一個綜合登入服務系統的平台。

MSN Messenger是一個即時信息客戶程序,由微軟在1999年推出,是美國在線的AOL Instant Messager(AIM)及ICQ的主要競爭對手。

培訓

微軟創立了多所培訓中心,旨在訓練出一批低成本、只精通微軟產品的雇員。最著名的就是MCSE考核(全稱「微軟認證系統工程師」)。雖然MCSE確實認證對微軟產品的熟悉程度,它卻並不是一個工程師的考核。一些苛刻的評論人員將MCSE稱作「必須咨詢那些有經驗的人」(「Must Consult Someone Experienced」)。

硬體產品

雖然微軟總體上是一家軟體公司,它也生產一些電腦硬體產品,通常用來支援其特殊的軟體商品策略:

早期的一個例子是微軟滑鼠,用來鼓勵更多用戶使用微軟操作系統的圖形用戶界面(GUI)。由於使用GUI而不用到滑鼠是很罕見的,因此滑鼠的流行會幫助更多用戶使用Windows。微軟確立了IntelliMouse(中鍵帶滾輪的滑鼠)滑鼠標准,新增的滾輪方便了用戶在瀏覽網頁時上下翻頁。

微軟還售賣游戲桿等游戲硬體產品。

公司還購買了互聯網設備公司WebTV,以支援其MSN互聯網服務。

2001年公司推出的Xbox游戲機標志著公司開始進入價值上百億美元的游戲終端市場,這個市場之前一直由索尼公司(Sony)和任天堂(Nintendo)兩家公司主導。

微軟歷史

微軟公司創立於1975年,公司創立初期以銷售BASIC解譯器為主。當時的計算機愛好者也常常自行開發小型的BASIC解譯器,並免費分發。然而,由於微軟是少數幾個BASIC解譯器的商業生產商,很多家庭計算機生產商在其系統中採用微軟的BASIC解譯器。隨著微軟BASIC解譯器的快速成長,製造商開始採用微軟BASIC的語法以及其他功能以確保與現有的微軟產品兼容。正是由於這種循環,微軟BASIC逐漸成為公認的市場標准,公司也逐漸佔領了整個市場。此後,他們曾經(不太成功地)試圖以設計MSX家庭計算機標准來進入家用計算機市場。

1983年,微軟與IBM簽訂合同,為IBM PC提供BASIC解譯器,之後微軟又向IBM的機器提供操作系統。微軟之後購買了Tim Patterson的QDOS使用權,在進行部分改寫後通過IBM向市場發售,將其命名為Microsoft DOS。MS-DOS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PC硬體上運行的程序在技術上並不一定比其所取代的大型程序要好,但它有兩項無法超越的優點:它為終端用戶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而且價格更低廉。微軟的成功也是個人電腦發展的序幕。

微軟開發過多種軟體產品,包括了:

操作系統

程序設計語言的編譯器以及解譯器

文字處理器、數據表等辦公軟體

互聯網客戶程序,例如網頁瀏覽器和電郵客戶端等

這些產品中有些十分成功,有些則不太成功。從中人們發現了一個規律:雖然微軟的產品的早期版本往往漏洞百出,功能匱乏,並且要比其競爭對手的產品差,之後的版本卻會快速進步,並且廣受歡迎。今天,微軟公司的很多產品在其不同的領域主宰市場。

微軟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市場營銷以及產品開發中的可重用工程,並且試圖將其產品進一步組合,以提供用戶一貫的開發環境。

微軟也試圖將Windows這個著名品牌擴展到其他領域,例如用於PDA的Windows CE以及「支持Windows」的Smartphone產品。

公眾看法

很長一段時間內,微軟被廣泛認可為一個計算機軟體市場上的「乖小孩」,提供低廉的軟體以取代原先價格高昂的主流UNIX產品。微軟也因賺入大筆鈔票而受到欽佩。

然而,即使是在早期,微軟被指責故意將其MS-DOS與競爭對手生產的Lotus 1-2-3數據表無法兼容。到90年代,微軟是「壞小孩」的看法日益增多。主要的批評意見是他們利用在桌上電腦市場上的優勢不公平地剝削用戶。

最近幾年,有人指責微軟涉嫌一系列合法性受懷疑的商業行為。

壟斷問題

微軟的Windows產品有效地壟斷了桌面電腦操作系統市場。那些持上述看法的人指出,幾乎所有市場上出售的個人電腦都預裝有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

一些觀察家聲稱,微軟作為一個壟斷企業令其競爭對手處境窘困:

一方面,競爭對手不願意承認微軟的壟斷地位。因為在一個被壟斷的市場,只有一家產品或服務的提供商。因此對競爭對手而言,將微軟稱為壟斷者會將自己置於一個失敗者的境地:這樣作等於是否定了自己的存在,或否定了自己能夠生存、競爭的能力。

另一方面,競爭對手又希望將微軟比作壟斷企業,因為這樣做會給自己帶來好處。首先,這有可能導致市場管理者(政府)的介入。其次,被看作是「落水狗」的微軟競爭對手有可能在公共關繫上取勝,以刺激銷售。

無論微軟是否是壟斷企業,我們可以肯定的是:

在多數微型電腦軟體市場,微軟是主導企業。

這種主導引發很多的不滿。

這種不滿不僅僅只存在於競爭對手中間。

微軟壟斷地位的濫用

有人批評認為微軟試圖利用其在桌上計算機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壟斷地位來擴大其在其他市場上的市場份額,例如網頁網頁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伺服器操作系統(Windows NT),辦公軟體(Microsoft Office),多媒體播放軟體(Windows Media Player)。

在微軟將Internet Explorer與Windows操作系統捆綁銷售後,微軟在瀏覽器市場獲得了非常大的份額。正是部分由於這種行為,微軟被美國聯邦法庭裁定濫用其在美國的操作系統市場的主導優勢。(詳情參見微軟反壟斷案)。

在所有這些指控中,微軟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由為自己辯護。

也有人批評微軟的「包圍再擴展」(embrace and extend)的策略。微軟試圖在開放、已確立的標准之上加入專利功能,以最終達到利用其市場優勢來控制「擴展」的標准。有些人將這種策略稱之為「包圍、擴展再毀滅」(embrace, extend and extinguish)。

安全性

2002年,微軟的多項網路以及互聯網相關的產品在多次出現安全漏洞後被廣受討論。一些惡意的程序員不斷利用微軟軟體的安全漏洞搞破壞,例如通過互聯網創造及發布能夠消耗系統資源或破壞數據的蠕蟲、病毒以及特洛伊木馬。這些破壞行為一般的目標是微軟的Outlook以及Outlook Express電郵客戶程序,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網頁伺服器,以及SQL Server資料庫伺服器軟體。微軟辯解說由於其在互聯網軟體市場上的領導地位,自然而然的微軟的產品會遭到更多的攻擊,因為這些微軟產品被廣泛使用。而有人則反駁說這些攻擊也對准那些微軟並不佔優勢的產品,顯示微軟的產品要比其競爭對手的產品在安全性上要低一籌。

在一些案例中,微軟的產品為了讓新手更容易使用、設置往往導致了這些蠕蟲及病毒的散播。例如,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自1995年起就自動隱藏文件後綴名(檔案副檔名),這樣那些惡意攻擊者往往就能夠讓email收信人打開一些看起來普通卻十分危險的附件(最近版本的Outlook以及Outlook Express禁止接收危險的文件類型,這樣用戶便無法打開)。批評指出微軟是在用軟體的易用性交換安全性。

蓋茨在2002年1月啟動了可信賴計算計劃(Trustworthy Computing Initiative)。他將其形容為一個長期的、全公司性的計劃,以尋找並修正微軟產品中的安全以及泄漏隱私方面的漏洞。在該計劃下,公司會重新評估和設計原先的一些規范及過程,也延遲了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的上市時間。對可信賴計算計劃的反應各不相同,有觀察家表揚微軟對安全問題的重視,但也提醒公司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微軟的政治影響力

微軟對這些法律威脅以及公眾看法的反應就是緊湊的政治游說活動以及撒入上百萬美元的政治捐款。根據政治反應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 opensecrets.org)網站的數據,微軟在上一次的美國聯邦選舉的政治捐款中,43%給了民主黨,57%給了共和黨。

微軟產品的優點

微軟產品的主要優點是它的普遍性,讓用戶從所謂的網路效應中得益。例如,Microsoft Office的廣泛使用使得微軟Office文件成為文檔處理格式的標准,這樣幾乎所有的商業用戶都離不開Microsoft Office。

微軟的軟體也被設計成容易設置,允許企業僱傭低廉、水準並不太高的系統管理員。微軟的支持者認為這樣做的結果是下降了的「擁有總成本」。

微軟的軟體對IT經理們在采購軟體系統時也代表了「安全」的選擇,因為微軟軟體的普遍性讓他們能夠說他們跟隨的是被廣泛接受的選擇。這對那些專業知識不足的IT經理來說是一個特別吸引人的好處。

微軟產品的缺點

微軟的產品十分倚賴軟體的重用。雖然這樣做對快速軟體開發是十分有效的,它卻導致了不同軟體包之間的復雜倚賴關系。這可能導致的後果是,舉個例子,當微軟的瀏覽器程序崩潰時,會導致操作系統的GUI同樣崩潰。

同樣的倚賴關系也意味著大多數微軟軟體的資源能夠在其他微軟的產品上使用。也就是說,大多數程序可以運行其他程序,即使是在不應當發生類似情況時也是如此。例如,嵌入在電子郵件的文檔和HTML中的宏可以運行程序,允許攻擊者控制用戶的電腦。微軟在安全問題上的立場就是「不是禁止就是允許」(permitted unless forbidden)。

這些問題從專門攻擊微軟程序的蠕蟲以及病毒的泛濫中就可見一二。

上面所提到的關於允許僱傭廉價卻未有良好訓練的系統管理員的優點有可能導致以下問題:

更大的不可靠性,意味著你需要僱傭更多的這類管理員;

有可能導致安全漏洞,因為不管使用什麼操作系統,只有受良好訓練的系統管理員才可能提升系統安全性。

微軟的批評者指出運行微軟的產品需要花費更大代價,因為微軟軟體的用戶事實上並不擁有他們所使用的軟體:這對微軟的商業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微軟與自由軟體的關系

微軟將自由軟體看作是它可能的主要競爭對手,特別是Linux。從萬聖節文件(Halloween documents)中我們可以看到,微軟已經對自由軟體以及開放源代碼軟體採取了「包圍、擴展、毀滅」的策略。

為了在桌上電腦市場上建立其領導地位,微軟冒著失去低廉價格以及更多自由度——這正是個人電腦快速發展以及微軟自身成功的重要因素——風險。單就價格層面而言,微軟很難與自由軟體相抗衡。很多相信微軟並沒有賦予他們選擇自由的用戶已經從自由軟體那裡找到了他們所渴望的自由已經開放標准。

傳統的微軟策略,例如購買競爭對手,或者FUD策略,對於自由軟體而言毫無作用。因為自由軟體無法被收購或控制,自由軟體即使失去了創造它的公司也依然能夠生存。

微軟首席行政執行官史蒂夫·巴爾默已經將Linux稱作一個「堅強的競爭力量……它是非傳統的,自由的,而且很便宜。我們必須告訴人們,為什麼他們所付(給我們的)其實物超所值。我們的產品曾經都很便宜。我們要比Novell,甲骨文都要便宜。但這次我們不能這樣辦。」(CRN.com報道,2002年6月17日)

巴爾默在一個微軟夥伴的會議上說:「我們曾經十分自豪,自己提供最便宜的產品——我們的價格最低,提供的內容卻最多,不論是Novell,Lotus還是其他任何人都比不過我們。但現在我們面臨的,是一個獨特的競爭對手,Linux。對我們這樣的公司而言,這實在是一種新的思考方式。」(VARbusiness 2002年7月15日報道)

對於那些預裝Linux的低廉個人電腦,微軟的反應是他們不會降低Windows的銷售價格。一些觀察家指出,這種拒絕進行價格戰的行為正是壟斷企業的特點。

微軟亞洲研究院

1998年11月5日,微軟公司在北京成立微軟中國研究院, 並於2001年11月1日將其正式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是微軟公司在海外開設的第二家基礎科研機構,也是亞洲地區唯一的基礎研究機構。

② 什麼是融合型網路設備

簡單地說,融合型網路設備就是以一台設備,集成所有的網路應用。包括路由交換、話音承載、網路安全等,就是所謂的All in One產品。像華為3com前段時間推出的MSR 「多業務開放路由器」,就可以說是基於融合理念的設備。
但MSR 仍然不是真正的融合型網路設備,真正的融合型設備必須滿足一條標准,那就是必須可以從應用上,取代位於網路核心層的所有設備——包括路由器、防火牆、IDS/IPS檢測、防垃圾郵件產品等。
就我所見,目前市場上的融合型設備,只有三星一家,具體產品是 ubigate ibg系列網路平台。以下是我手頭可供參考的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原文鏈接: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06/1027/A20061027273355.shtml
七層整合應用!三星打造未來網路設備標准

OSI模型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劃分為七層,在這個模型中,每一層各司其職、環環相扣,從而保證信息的正常傳輸。在一個典型的企業網路系統中,各種設備也是按照OSI的標准,對某一層或某幾層起作用——交換機實現2層交換功能,路由器負責3層網間定址,防火牆針對2~4層進行防護,諸如此類。

技術人員對這種網路設備體系的不滿由來已久。他們指出,當交換機、路由器、語音網關及一系列安全產品各自來自不同的廠商(事實上,絕大多數企業都很難確保所有設備使用相同品牌),一系列問題就會接踵而至。首先,安全產品之間無法進行信息交換,形成許多安全上的孤島和盲區;再者,每個設備都存在自己的性能瓶頸,牽一發而動全身;另外,高昂的設備價格、復雜的管理、密如蛛網的機房布線、頻繁升級帶來的損失,同樣不可忽視。因此,企業用戶需要的是一種全新的、融合型的網路設備,即以一台設備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可以提供所有網路應用功能,包括數據、語音、視頻、網路安全等。

三星電子的Ubigate iBG網路整合平台就是這樣的產品。它整合了OSI模型中1層—7層的主要功能,將各個層面上的應用融合到同一設備之中。

除了數據鏈路層及網路層中的高速交換與快速轉發路由功能之外,Ubigate iBG同時擁有VoIP語音模塊及防火牆、防病毒、防垃圾郵件等一系列完整的安全、語音功能,給企業級網路產品帶來了概念上的革命。

(圖1)三星Ubigate iBG網路整合平台

——物理層中,Ubigate iBG平台採取模塊化插卡式設計,通過大量的插卡和模塊來實現企業級網路的各類應用。以語音為例,除了為模擬語音提供FXS、FXO、E&M介面,用戶更可以通過RJ-45、RJ-11、V.35等埠實現VoIP。

——數據鏈路層及網路層中,以三星Ubigate iBG 3026為例,它支持2個 T3/E3,6個 T1/E1 廣域網鏈接,或者以線速率支持最多14個 T1/E1鏈接,擁有530KPPS的路由轉發速率和高達21Gbps的交換吞吐量,遠超同級別的路由交換設備。

——同時,平台利用傳輸層、表示層以及會話層來進行對企業客戶整體的安全防護。

——iBG-DM(Integration Business Gateway Device Manager)則作用在應用層,以友好親和的GUI圖像界面系統取代了傳統的CLI命令行設備配置方式,大大節省了耗費在設備管理上的時間成本。同時,通過iBG-DM強大的圖形化監控系統,網路管理人員可以隨時對整個網路運行情況瞭若指掌。

——不僅如此,三星Ubigate iBG系列以獨立的ISM(集成安全模塊)作用於2—7層,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性。ISM整合了防火牆、入侵檢測、漏洞掃描、安全審計、防病毒、流量監控等一系列安全產品的全部功能,並在整合性設備的框架下,搭建起一個更為合理的安全體系。這個安全體系在網路邊界設置防火牆或安全VPN,同時加強了針對網路病毒和垃圾郵件等應用層攻擊的防護措施,以多層次、立體式、全方位的保護網,徹底將攻擊隔絕於網路之外,保障了網路的可用性。

與傳統企業網路設備系統相比,三星Ubigate iBG整合平台有著明顯、全面的優越性:

首先,七層整合應用的安全策略,使Ubigate iBG能提供最高級別的安全保障。一系列安全檢測和防範都由獨立的ISM(集成安全模塊)完成——包括IDS/IPS簽名檢測、病毒檢測、通訊異常檢測、URL 篩選等。有別於其它安全產品,ISM的防護功能是基於硬體的。以病毒檢測為例,病毒不會等到已經感染用戶文件的程度才會被清除,而是在傳輸的過程中即將其隔離,從底層保證了網路系統的安全性。另外,ISM擁有獨立的處理晶元,用戶在獲得網路安全保障的同時,無須以降低網路性能為代價。

語音更為靈活且成本更低。三星Ubigate iBG提供帶有IP電話PoE或WLAN接入點的交換模塊、模擬語音介面,支持SIP/H.323協議,並通過廣泛實施QoS,使企業語音和數據業務真正整合,同時支持模擬、數字和IP電話。這一點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通過在廣域網上拓展IP電話業務,企業業務在溝通效率上將達到一個新的層次;而另一方面,繞過PSTN通信網路和IP運營商的設備支持,使企業的通信成本支出大大降低(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通話)。

在價格上,與一整套網路設備相比,Ubigate iBG更為低廉。更重要的是,由於Ubigate iBG採用集約型模塊化設計,加上IPv6、Metro Ethernet和MPLS的先進功能,避免了設備頻繁短期升級帶來的重復投資。用戶可以通過更換個別功能模塊,輕松簡便地給平台升級。

設備管理得到了簡化,這是網路管理人員的福音。通常,配置像 VoIP 和網路安全這樣的服務都比較復雜,只有高級的專業管理員才能夠找出優化網路運營的最佳方案。而在三星Ubigate iBG平台中,所有設備的管理均可通過「基於 Web 的設備管理器」完成。除了用圖形化的GUI用戶界面取代 CLI外,設備管理器還提供各種「向導」來引導管理員一步步完成復雜的配置工作。必須指出的是,若非所有功能模塊均出自同一生產商,不存在技術和標准上的溝壑,一體化的設備配置、管理是難以實現的。

企業級網路設備一體化和網路融合化雖是技術的大勢所趨,但直到三星Ubigate iBG的出現,業界才有了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企業級整合型網路設備。業內人士認為,Ubigate iBG系列將在架構上為未來的網路產品提供一個標准,而它的性能和價格也會成為衡量此類產品的標桿。同時,Ubigate iBG代表了網路設備「低維護成本、高整合應用」的發展方向。正如三星網路的廣告語所言,身為這一領域的先驅者和領導者,三星正在讓我們「體驗融合的力量」。

另外一篇資料,也是和該產品有關的:

http://news.ccidnet.com/art/1032/20061228/989293_1.html
三星啟動渠道「123」計劃 引領整合網路應用

近日,三星電子及其網路產品大中華區總代理商匯通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了全新的渠道政策——「123」計劃。這是三星電子網路產品繼今年6月份正式進入中國市場,11月份大中華區首次網路技術研討會後,在中國市場的又一次大的市場動作。
該計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三星-匯通以自己優秀的網路工程師團隊,直接幫助SI為企業客戶設計解決方案,並在整個方案實施過程中提供技術指導;二是三星將為SI免費提供價值超過4000元的網路技術培訓;三是SI將有可能成為三星電子網路產品的長期合作夥伴。三星-匯通希望通過該計劃在07年1月前發展100個SI作為合作夥伴,給200名網路技術人員提供認證培訓,為300個企業用戶設計網路方案。匯通網路董事長陳偉鋼表示,之所以經過短短半年時間三星-匯通就對其渠道進行升級,並樹立如此大的目標,是有著三星-匯通之前在市場上的良好表現做基礎。

把握契機 進入中國市場
隨著網路及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單一的網路設備已難以滿足企業級用戶的復雜需求,構建一個高性能、多業務、可靠的網路平台已成為網路界的必然趨勢。三星電子很早就預測到了這一趨勢,而直到今年上半年,國內企業網路界對這一趨勢還察覺不夠,更沒有採取任何市場行動。因此這給三星電子進入國內的網路市場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今年6月份,三星電子宣布進入中國的IP無限融合網路市場,並推出Ubigate iBG系列產品。該系列平台在設備整體架構、功能模塊化設計理念、友好GUI圖形界面操作、整合安全模塊、性價比等方面均為客戶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網路解決方案,為企業構建出低維護成本、高整合應用的健康網路環境。

半年時間,三星-匯通成績斐然
三星Ubigate iBG系列產品從一開始推出,很多企業級客戶就對之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經過市場的驗證,目前已成為國內不少企業級客戶解決網路通信問題的首要選擇,這也讓三星網路的市場份額在短短半年時間里增長速度驚人,市場份額不斷增大。11月下旬,在「倡導融合一體化,將用戶成本降到最低」的設計理念下,三星匯通又推出了基於整合型網路平台Ubigate iBG的VoIP方案,其不但可兼容PSTN傳統模擬電話網及新一代IP網路,還能使網路能夠平滑地向IP NGN過渡。該系列設備受到了企業級用戶的廣泛關注,並已開始在企業機關單位、教育、電力等行業內使用。

啟動渠道計劃,力推整合型網路應用
目前三星匯通正在企業級網路市場中大力推廣整合型網路設備——三星Ubigate iBG系列平台。而「123」計劃正是其為了進一步開發企業級網路市場和力推整合型網路應用而採取的渠道措施。這項計劃最重要的目的在於,提高渠道夥伴的技術實力,全面提升三星網路渠道綜合競爭力,以期更好的推動整合型網路的應用。在這項計劃中,SI不僅將能獲得三星匯通雄厚實力的支持,瞬間提升自身的技術力量,得到為客戶設計、構建網路解決方案的能力,而且SI還將能掌握融合型網路設備在網路中的應用。詳情可登錄http://www.sunnylink.com.cn/或撥打電話400-678-6186。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三星高調發布「123」渠道計劃,不僅將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渠道的整體實力,激勵更多的系統集成商加盟三星網路渠道,而且將進一步鞏固三星作為整合型網路領域先驅者及領導者的地位。

③ 1,為什麼已經有了電信網路,還要再發明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相對於電信網路的優點有哪些

電信網路是可靠傳輸,成本較高,通信的終端不具備計算的能力;計算機網路是不可靠傳輸傳輸可靠性由計算機來保證。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msr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移動超級賬號網路設置 瀏覽:297
長沙網路營銷外包有哪些 瀏覽:559
網路小說龍頭有哪些 瀏覽:280
廣電網路的愛奇藝怎麼取消登錄 瀏覽:289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專業 瀏覽:173
川也什麼意思網路用語 瀏覽:134
網路科學競賽怎麼換姓名 瀏覽:157
手機網路代理怎麼換 瀏覽:632
羊一礦移動網路電話 瀏覽:579
手機首選網路設置方法 瀏覽:3
08年出的網路游戲有哪些 瀏覽:187
查看遠程伺服器網路信號 瀏覽:999
熱門綜藝節目運用了哪些熱門的網路營銷方式 瀏覽:993
暢捷設置網路 瀏覽:709
聯想手機移動網路連接不上 瀏覽:394
移動網路軟體哪個好用 瀏覽:344
筆記本如何搜隱藏的網路 瀏覽:858
手機網路一下卡頓一下流暢 瀏覽:163
網路電影如何計算利潤 瀏覽:15
新網路交換機怎麼連接設置 瀏覽:15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