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TCP/IP的五個層是什麼
五個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應用層。
假設兩台機器AB,以A給B發信息,作為例子解釋:
【物理層】
目標:實現AB之間可以發送01信號。
意義:就是物理上實現連接,AB之間用網線連接;或者無線鏈接。
【數據鏈路層】
目標:把信息編碼成01,並找到B後發給它。
編碼:將信息封裝成一個數據包,包括頭和數據兩部分;頭裡麵包含了A和B的物理地址,世上任何兩台機器有唯一的物理地址。
發送:A以廣播的形式,發給所有A可以發送到的機器,如果自己是B則拿過來,如果不是則丟棄。
【網路層】
目標:改善數據包發送的范圍,減少網路負擔。
問題:由於A會發送給所有機器,則如果連接的機器越多負擔越重。
方案:將世界的機器分區域,一個區域內的網路通過廣播發送,區域之間則通過新協議(IP)交流。
協議:物理地址是網卡本身的地址,IP4,IP6則是人為分配的地址,可以通過子網掩碼來判斷AB是否屬於同一個區域。
【傳輸層】
目標:區分AB上不同應用程序對網路的使用。
方案:通過埠(0-65535),0-1023已經被系統使用了;埠好像進入一個大廈後,要進入房間的門牌號,埠的選擇則通過新協議(TCP/UDP)實現。
協議:TCP、UDP分別是兩種可靠性級別不同的協議。
【應用層】
目標:實現對AB不同應用程序的數據編碼。
原因:不同應用程序根據自己的需求,對數據進行A上編碼和B上解碼。
Ⅱ 計算機網路中五層協議它們分別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它們具體分別是在哪裡(從硬體層面上談)實現的
1,物理層;其主要功能是:主要負責在物理線路上傳輸原始的二進制數據。
2、數據鏈路層;其主要功能是:主要負責在通信的實體間建立數據鏈路連接。
3、網路層;其主要功能是:要負責創建邏輯鏈路,以及實現數據包的分片和重組,實現擁塞控制、網路互連等功能。
4、傳輸層;其主要功能是:負責向用戶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務,實現流量控制以及差錯控制。
5、應用層;其主要功能是:為應用程序提供了網路服務。
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是由計算機硬體(如網卡)實現的,網路層和傳輸層由操作系統軟體實現,而應用層由應用程序或用戶創建實現。
(2)計算機網路五層體系傳輸數據擴展閱讀:
應用層是體系結構中的最高層。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要。這里的進程就是指正在運行的程序。
應用層不僅要提供應用進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換
和遠地操作,而且還要作為互相作用的應用進程的用戶代理,來完成一些為進行語義上有意義的信息交換所必須的功能。應用層直接為用戶的應用進程提供服務。
傳輸層的任務就是負責主機中兩個進程之間的通信。網際網路的傳輸層可使用兩種不同協議:即面向連接的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無連接的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面向連接的服務能夠提供可靠的交付,但無連接服務則不保證提供可靠的交付,它只是「盡最大努力交付」。這兩種服務方式都很有用,備有其優缺點。在分組交換網內的各個交換結點機都沒有傳輸層。
網路層負責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信。在發送數據時,網路層將運輸層產生的報文段或用戶數據報封裝成分組或包進行傳送。
在TCP/IP體系中,分組也叫作IP數據報,或簡稱為數據報。網路層的另一個任務就是要選擇合適的路由,使源主
機運輸層所傳下來的分組能夠交付到目的主機。
Ⅲ 簡要說明TCP/IP參考模型五個層次的名稱,各層的傳輸格式和使用的設備是什麼
TCP/IP參考模型是ARPANET及其後繼的網際網路使用的參考模型。其將協議分為:網路接入層、網際互連層、傳輸層以及應用層。
1.應用層:對應OSI參考模型的上層,為用戶提供所需的各種服務,如FTP,Telnet,DNS,SMTP等。
2.傳輸層:傳輸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傳輸層,為應用層實體提供端到端通信功能,確保數據包的順序傳輸和數據的完整性。該層定義了兩個主要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TCP協議提供可靠的,面向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而UDP協議提供不可靠的無連接數據傳輸服務。
3.互聯網互聯層:互聯網互聯層對應OSI參考模型的網路層,主要解決從主機到主機的通信問題。它包含通過網路邏輯傳輸的協議設計數據包。重點是重新給主機一個IP地址來完成主機的定址,它還負責在各種網路中路由數據包。
該層有三個主要協議:Internet協議(IP),Internet組管理協議(IGMP)和Internet控制消息協議(ICMP)。 IP協議是Internetworking層中最重要的協議。它提供可靠的無連接數據報傳送服務。
4.網路接入層:網路接入層(即主機 - 網路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中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它負責監視主機和網路之間的數據交換。
實際上,TCP / IP本身並沒有定義該層的協議,但參與互連的每個網路都使用自己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協議,然後與TCP / IP的網路接入層連接。地址解析協議(ARP)在此層(OSI參考模型的數據鏈路層)上工作。
(3)計算機網路五層體系傳輸數據擴展閱讀: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異同點:
1. OSI參考模型和TCP / IP參考模型都使用分層結構,但OSI使用的七層模型和TCP / IP是四層結構。
2. TCP / IP參考模型的網路介面層實際上沒有真正的定義,但是是概念性描述。 OSI參考模型不僅分為兩層,而且每層的功能都非常詳細。即使在數據鏈路層,也分離媒體訪問子層以解決區域網中共享媒體的問題。
3. TCP / IP的網路互連層等同於OSI參考模型的網路層中的無連接網路服務。
4. OSI參考模型基本上類似於TCP / IP參考模型的傳輸層功能。它負責為用戶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通信服務,並且還從高層屏蔽底層網路的實現細節。
不同之處在於TCP / IP參考模型的傳輸層基於網路互連層,網路互連層僅提供無連接網路服務,因此面向連接的功能完全在TCP協議中實現,當然, TCP / IP的傳輸層還提供UDP等無連接服務;
相反,OSI參考模型的傳輸層基於網路層,它提供面向連接和無連接的服務,但傳輸層僅提供面向連接的服務。
5.在TCP / IP參考模型中,沒有會話層和表示層。事實證明,這兩層的功能可以完全包含在應用層中。
6. OSI參考模型具有高抽象能力,適用於描述各種網路。 TCP / IP是首先開發TCP / IP模型的協議。
7. OSI參考模型的概念明顯不同,但它過於復雜;雖然TCP / IP參考模型在服務,介面和協議之間的區別中不清楚,但功能描述和實現細節是混合的。
8. TCP / IP參考模型的網路介面層不是真實層; OSI參考模型的缺點是層數太多,劃分意義不大但增加了復雜性。
9.盡管OSI參考模型是樂觀的,但由於缺乏時間安排,該技術尚不成熟且難以實施;相反,雖然TCP / IP參考模型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但它非常成功。
Ⅳ 五層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要點。
五層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各層的結構要點如下:
1、物理層:
物理層的任務就是透明地傳送比特流,確定連接電纜插頭的定義及連接法。
2、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的任務是在兩個相鄰結點間的線路上無差錯地傳送以幀(frame)為單位的數據。每一幀包括數據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3、網路層:
網路層的任務就是要選擇合適的路由,使發送站的運輸層所傳下來的分組能夠正確無誤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並交付給目的站的運輸層。
4運輸層:
運輸層的任務是向上一層的進行通信的兩個進程之間提供一個可靠的端到端服務,使它們看不見運輸層以下的數據通信的細節。
5、應用層:
應用層直接為用戶的應用進程提供服務。
網路協議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例如,網路中一個微機用戶和一個大型主機的操作員進行通信,由於這兩個數據終端所用字元集不同,因此操作員所輸入的命令彼此不認識。
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
Ⅳ 五層網路體系結構包括
五層網路體系結構包括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應用層是網路結構中的最高層,在互歷知聯網中,我們最先接觸的就是各種應用程序,如web,app等等,它們就是處於網路最高層的存在,所以應用層的實體就是這些應用程序。應用層的協議包括http,ftp,smtp,pop等,這些協議規定了應用程序接收的數據格式。
傳輸層就是要解決端到端的傳輸問題,比如對方的主機地址是多少、埠號是多少、對方是否是否在線並處於可傳散斗輸數據的狀態等等,這些都是傳輸層要解決的問題。而傳輸層協議就能解決這些問題,它規定了到達埠時數沖爛磨據的格式,這里的數據在應用層數據的基礎上添加了一些新的數據,這些新的數據就包含了主機地址、埠號、傳輸是否成功等信息。
結構簡述
每一層之間都有不同的形態和構成機制,比如最底層的實體層是光纜、雙絞線這些硬體,最上層的應用層卻是瀏覽器、郵箱等各種軟體,所以如果想實現不同層之間的聯系,必須遵守不同層之間的規則。這些規則統稱為互聯網協議,它們是互聯網的核心。
傳輸層建立的是埠到埠之間的通信,相比之下網路層建立的是主機到主機之間的通信。主機加埠,叫做套接字,有了它就能進行網路程序間的通信。需要注意的是,在傳輸層我們還要在IP數據包的基礎上加上埠信息,這時就需要用到新的協議,這種協議通常分為UDP和TCP兩種。UDP協議新增了發出埠和接收埠的信息,TCP協議比較復雜。
網路的層級劃分保證了數據傳輸的過程解耦,提升網路系統的穩定性,而各層級的服務及協議的穩定性,仍需分別在各層級中部署相應的設備或系統。應用層是互聯網實現其功能性的最終層級,也是面臨網路攻擊最頻繁的互聯網層。
Ⅵ 試述具有五層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的要點,包括各層的主要功能
分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網際層)、運輸層和應用層。
1、掘衡臘物理層的主要任務描述為確定與傳輸媒體的介面的一些特性,透明地傳送比特流。
2、數據鏈路層,主要負責建立、維持和釋放一個網路內的數據鏈路的連接,負責信息從源傳向宿,並為無差錯的、以幀為單位的傳送而服務,它支持的數據連接技術很多,可以在幾乎任何一種物理網路上運行。
3、網路層(網際層),它主要負責完善數據分組(形成數據報),為源站點和目標站點的數據傳輸服務,在數據傳送的過程中能夠選擇合適的路由和節點。
4、運輸層,它主要是把要傳送的數據信息進行分組,它由兩個協議組成:TCP提供一種面向連接的、可靠的傳輸服務;UDP提供一種無連接的、不可靠的傳輸服務。
5、應用層主要為用判滑戶進程提供服務、管理和網路資源分配等。
網路體系結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網路性能:網路體系結構可以有效地提高網路性能,通過對網路中各個層次和組件的優化設計,使其可以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例如,分層的網路體系結構可以降低網路通信延遲,提高數據傳輸效率。
2、便於管理和維護:網路體系結構可以將網路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和區域,使得網路管理和維護更加簡單和可控。例如,在分層的體系結構中,各個層次之間有明確的職責劃分,可以根據需要對網路進行調整和優化。
3、提高網路安全性:網路體系結構可以通過安全隔離和訪問控制等手段提高網路安全性,防攔碰止未經授權的信息訪問和攻擊行為。例如,在三層交換機體系結構中,可以通過虛擬區域網(VLAN)技術實現網路安全隔離,保證不同用戶之間的信息不會相互干擾或泄露。
5、促進技術創新:網路體系結構可以促進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網路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基礎支撐。例如,在軟體定義網路(SDN)的體系結構中,可以通過集中式控制器實現網路資源的動態配置和管理,為網路功能的創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Ⅶ 試述具有五層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要點,包括
五層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應用層、運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互聯網概述:
互聯網(internet)又稱網際網路,即廣域網、城域網、區域網及單機按照一定的通訊協議組成的國際計算機網路。互聯網是指將兩台計算機或者是兩台以上的計算機終端、客戶端、服務端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手段互相聯系起來的結果,人們可以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發送郵件、共同完成一項工作、共同娛樂。
同時拆斗,互聯網還是物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的定義,物聯網是當下幾乎所有技術與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結合,讓信息更快更准得收集、傳遞、處理並執行。
Ⅷ 試述五層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的要點,包括各層的主要功能
1.應用層
應用層的任務是通過應用進程間的交互來完成特定網路應用。應用層協議定義的是應用進程間通信和交互的規則。
不同的網路應用需要不同的協議,如萬維網應用的HTTP協議,支持電子郵件的SMTP協議,支持文件傳送的FTP協議等
2.運輸層
運輸層的任務是負責為兩個主機中進程之間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數據傳輸服務。應用進程利用該服務傳送應用層 報文。
所謂通用,是指並不針對某個特定網路的應用。而是多種應用可以使用同一個運輸層服務。
運輸層主要使用以下兩種協議:
傳輸控制協議TCP (提供面向連接的,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數據傳輸的單位是報文段)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提供無連接的,盡最大努力交付,其數據傳輸的單位是用戶數據報)
3.網路層
網路層為分組交換網上不同主機提供通信服務。網路層將運輸層產生的報文段或用戶數據報封裝成分組和包進行傳送。
4.數據鏈路層
兩台主機間的數據傳輸,總是一段一段在數據鏈路上傳送的,這就需要使用專門的鏈路層協議。在兩個相鄰節點間的鏈路上傳送幀,每一幀包括數據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錯控制等)
三個基本問題:封裝成幀,透明傳輸,差錯檢測
5.物理層
在物理層上所傳數據單位是比特。
(8)計算機網路五層體系傳輸數據擴展閱讀:網路體系結構是指通信系統的整體設計,它為網路硬體、軟體、協議、存取控制和拓撲提供標准。它廣泛採用的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79年提出的開放系統互連(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參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