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的技術分為哪些階段

計算機網路的技術分為哪些階段

發布時間:2023-08-19 12:15:43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

1、早期年代,過去人們開始將彼此獨立發展的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起來,完成了數據通信與計算機通信網路的研究,為計算機網路的出現做好了技術准備,奠定了理論基礎。

2、分組交換,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國防部領導的遠景研究規劃局ARPA提出要研製一種嶄新的網路對付來自前蘇聯的核攻擊威脅。一批專家設計出了使用分組交換的新型計算機網路。分組交換是採用存儲轉發技術。把欲發送的報文分成一個個的「分組」,在網路中傳送。

3、網際網路時代,Internet的基礎結構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演進: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建立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多級結構網際網路的形成。

(1)計算機網路的技術分為哪些階段擴展閱讀

網際網路時代: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1969年美國國防部創建了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只是一個單個的分組交換網,所有想連接在它上的主機都直接與就近的結點交換機相連,它規模增長很快,到70年代中期,人們認識到僅使用一個單獨的網路無法滿足所有的通信問題。

2:建立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1985年起,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就認識到計算機網路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1986年,NSF圍繞六個大型計算機中心建設計算機網路NSFnet,它代替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要部分。

3、多級結構網際網路的形成。網際網路已經很難對其網路結構給出很精細的描述,但大致可分為五個接入級:網路接入點NAP,多個公司經營的國家主幹網,地區ISP,本地ISP,校園網、企業或家庭PC機上網用戶。

Ⅱ 1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分哪幾個階段 每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

1、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2、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階段。

3、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4、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談賀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差銷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2)計算機網路的技術分為哪些階段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可按網路拓撲結構、網路涉轄范圍和互聯距離、網路數據傳輸和網路系統的擁有者、不同的服務對象等不同標准進行種類劃分。一般按網路范圍劃分為: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

區域網的地理范圍一般在10千米以內,屬於一個部門或一組群體組建的小范圍網,例如一個學校、一個單位或一個系統等。廣域網涉轄范圍大,一般從幾十千米至幾萬千米。

例如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者洲際網路,此時用於通信的傳輸裝置和介質一般由電信部門提供,能實現較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城域網介於LAN和WAN之間,其范圍虛侍游通常覆蓋一個城市或地區,距離從幾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局部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通常簡稱為"區域網",縮寫為LAN。區域網是結構復雜程度最低的計算機網路。區域網僅是在同一地點上經網路連在一起的一組計算機。區域網通常挨得很近,它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類網路。通常將具有如下特徵的網稱為區域網。

1、網路所覆蓋的地理范圍比較小。通常不超過幾十公里,甚至只在一幢建築或一個房間內。

2、信息的傳輸速率比較高,其范圍自1Mbps 到10Mbps ,已達到100Mbps 。而廣域網運行時的傳輸率一般為2400bps 、9600bps 或者38.4kbps 、56.64kbps 。專用線路也只能達到1.544Mbps 。

3、網路的經營權和管理權屬於某個單位。

Ⅲ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經過幾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的發握晌棚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4個階段:

第一代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謹鄭絡;

第段則二代計算機通信網路;

第三代:計算機互聯網路;

第四代: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信息高速公路)。

Ⅳ 計算機網路發展的各個階段標志性的技術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

1、第一階段:計算機網路技術與理論准備階段 。
第一階段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這個階段的主要的特點與標志性成果主要表現在: (1)數據通信技術日趨成熟,為計算機網路的形成奠定了技術基礎;
(2)分組交換概念的提出為計算機網路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2、第二階段:計算機網路的形成
第二階段是從20世紀60年代ARPANET與技術分組交換開始;ARPANET是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它的研究對促進網路技術發展和理論體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並為Internet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個階段出現了三項標志性的成果: (1)ARPANET的成功運行證明了分組交換理論的正確性;
(2)TCP/IP協議的廣泛應用為更大規模的網路互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E-mail、FTP、TELNET、BBS等應用展現出網路技術廣闊的應用前景。

3、第三階段:網路體系結構的研究
第三階段大致是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這個時期,國際上各種廣域網、區域網與公用分組交換網技術發展迅速,各個計算機生產商紛紛發展自己的計算機網路,提出了個自的網路協議標准;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的標准化的研究,對更大規模的網路互聯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推動「開放系統互連(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參考模型」與網路協議標准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時它也面臨著TCP/IP協議的嚴峻挑戰;這個階段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
(1)OSI參考模型的研究對網路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以及在網路協議標准化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2)TCP/IP經受了市場和用戶的檢驗,吸引了大量的投資,推動了Internet應用的發展,成為業界標准。

4、第四階段:Internet應用、無線網路與網路安全技術研究的發展
第四階段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個階段最富有挑戰性的話題是Internet應用技術、無線網路技術、對等網路技術與網路安全技術;這個階段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1)Internet作為全球性的國際網與大型信息系統,在當今政治、經濟、文化、科研、教育與社會生活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Internet大規模接入推動了接入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計算機網路、電信通行網與有限電視網的「三網融合」;
(3)對等(Peer-to-Peer,P2P)網路技術的研究,使得「即時通信」等新的網路應用不斷涌現,進一步豐富了人與人之間信息交互與共享的方式;
(4)無線個人區域網、無線區域網與無線城域網技術日益成熟,並已進入應用階段;無線自組網、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研究與應用受到了高度重視;
(5)Internet應用中數據採集與錄入從人工方式逐步擴展到自動方式,通過射頻標簽RFID。各種類型的感測器與感測器網路(Sense Network),以及光學視頻感知與攝錄設備,能過方便、自動地採集各種物品與環境信息,拓寬了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更為廣泛的信息交互,促進了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技術的形成與發展; (6)隨著網路應用的快遞增長,社會對網路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強烈的社會需求推動了網路安全技術的快速發展。

Ⅳ 計算機網路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經歷三個階段,具體詳情如下:
1、第一階段(6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計算機通信網路,特徵是計算機與終端互聯,實現遠程訪問。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有主機—通信線路─終端組成,只可算是計算機網路的雛形。
第一階段計算機網路具有遠程通信功能的單機系統解決了多個用戶共享主機資源的問題。終端為啞終端,沒有自己的CPU、內存和硬碟,沒有處能力。存在問題:主機負擔重,通信費用高。還具有遠程通信功能的多機系統,解決了主機負擔重、通信費用昂貴的問題。存在問題:多個用戶只能共享一台主機資源。
2、第二階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採用分組交換技術實現計算機―計算機之間的通信,使計算機網路的結構、概念都發生了變化,形成了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的網路結構。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階段;美國的ARPA網就是第二代網路的代表,主要問題:網路對用戶不是透明的。
3、第三階段(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現代計算機網路互連階段,特徵是網路體系結構的形成和網路協議的標准化。
在計算機通信系統的基礎之上,重視網路體系結構和協議標准化的研究,建立全網統一的通信規則,用通信協議軟體來實現網路內部及網路與網路之間的通信,通過網路操作系統,對網路資源進行管理,極大的簡化了用戶的使用,使計算機網路對用戶提供透明服務。

Ⅵ 計算機網路發展可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

答: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4個階段:

以主機為中心的聯機系統,由一台主機(host)多台終端(terminal)組成。

以通信子網為中心的主機互聯分組交換網路,以通信子網為中心,多主機多終端。

開放式標准化網路階段,制定了標準的網路體系模型OSI/RM。

高速、智能的計算機網路階段,計算機網路從體系結構到實用技術已逐步走向系統化、科學化和工程化。

Ⅶ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劃分為哪幾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分組交換計算機網路,互聯網。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中的計算機是整個網路的控制中心,各終端共享中心計算機的軟硬體資源,中心計算機的主要任務是對數據進行成批處理。
分組交換網是以通信子網為中心,主機和終端都處在網路的邊緣。這些主機和終端構成了用戶資源子網,用戶不僅共享通信子網的資源,而且還共享用戶資源子網的許多硬體和資源。
互聯網實現了異地計算機網路的互聯。

Ⅷ 計算機網路分為幾個階段,代表產物是什麼

1、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系統;

2、計算機-計算機網路;

3、體系結構標准化網路;

4、Internet時代。

計算機網路從產生到發展,總體來說可以分成4個階段。

第1階段: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為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萌芽階段。其主要特徵是:為了增加系統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共享,把小型計算機連成實驗性的網路。第一個遠程分組交換網叫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成的。

第一次實現了由通信網路和資源網路復合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標志計算機網路的真正產生ARPANET是這一階段的典型代表.。

第2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是區域網絡(LAN)發展的重要階段,其主要特徵為:區域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開始進入產業部門。區域網技術是從遠程分組交換通信網路和I/O匯流排結構計算機系統派生出來的。

1976年,美國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乙太網(Ethernet),它成功地採用了夏威夷大學ALOHA無線電網路系統的基本原理,使之發展成為第一個匯流排競爭式區域網絡。1974年,英國劍橋大學計算機研究所開發了著名的劍橋環區域網(Cambridge Ring)。

這些網路的成功實現,一方面標志著區域網絡的產生,另一方面,它們形成的乙太網及環網對以後區域網絡的發展起到導航的作用。

第3階段: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計算機區域網絡的發展時期。其主要特徵是:區域網絡完全從硬體上實現了ISO的開放系統互連通信模式協議的能力。計算機區域網及其互連產品的集成,使得區域網與局域互連、區域網與各類主機互連,以及區域網與廣域網互連的技術越來越成熟。

綜合業務數據通信網路(ISDN)和智能化網路(IN)的發展,標志著區域網絡的飛速發展。1980年2月,IEEE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下屬的802區域網絡標准委員會宣告成立,並相繼提出IEEE801.5~802.6等區域網絡標准草案,其中的絕大部分內容已被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正式認可。

作為區域網絡的國際標准,它標志著區域網協議及其標准化的確定,為區域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4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現在是計算機網路飛速發展的階段,其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網路化,協同計算能力發展以及全球互連網路(Internet)的盛行。計算機的發展已經完全與網路融為一體,體現了「網路就是計算機」的口號。

目前,計算機網路已經真正進入社會各行各業,為社會各行各業所採用。另外,虛擬網路FDDI及ATM技術的應用,使網路技術蓬勃發展並迅速走向市場,走進平民百姓的生活。

(8)計算機網路的技術分為哪些階段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

要想讓兩台計算機進行通信,必須使它們採用相同的信息交換規則。我們把在計算機網路中用於規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發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規則稱為網路協議或通信協議。

為了減少網路協議設計的復雜性,網路設計者並不是設計一個單一、巨大的協議來為所有形式的通信規定完整的細節,而是採用把通信問題劃分為許多個小問題,然後為每個小問題設計一個單獨的協議的方法。

這樣做使得每個協議的設計、分析、編碼和測試都比較容易。分層模型(是一種用於開發網路協議的設計方法。本質上,分層模型描述了把通信問題分為幾個小問題(稱為層次)的方法,每個小問題對應於一層。

在計算機網路中要做到有條不紊地交換數據,就必須遵守一些事先約定好的規則。這些規則明確規定了所交換的數據格式以及有關的同步問題。

這里所說的同步不是狹義的(即同頻或同頻同相)而是廣義的,即在一定的條件下應當發生什麼事件(如發送一個應答信息),因而同步含有時序的意思。這些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稱為網路協議,網路協議也可簡稱為協議。網路協議主要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

① 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② 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③ 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網路協議是計算機網路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協議通常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使用便於人來閱讀和理解的文字描述,另一種是使用計算機能夠理解的程序代碼。

對於非常復雜的計算機網路協議,其結構應該是層次式的。分層可以帶來許多好處。

① 各層之間是獨立的。某一層並不需要知道它的下一層是如何實現的,而僅僅需要知道該層通過層間的介面(即界面)所提供的服務。由於每一層只實現一種相對獨立的功能,因而可將一個難以處理的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個較容易處理的更小一些的問題。這樣,整個問題的復雜程度就下降了。

② 靈活性好。當任何一層發生變化時(例如由於技術的變化),只要層間介面關系保持不變,則在這層以上或以下各層均不受影響。此外,對某一層提供的服務還可進行修改。當某層提供的服務不再需要時,甚至可以將這層取消。

③ 結構上可分割開。各層都可以採用最合適的技術來實現。

④ 易於實現和維護。這種結構使得實現和調試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系統變得易於處理,因為整個的系統已被分解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

⑤ 能促進標准化工作。因為每一層的功能及其所提供的服務都已有了精確的說明。

分層時應注意使每一層的功能非常明確。若層數太少,就會使每一層的協議太復雜。但層數太多又會在描述和綜合各層功能的系統工程任務時遇到較多的困難。

我們把計算機網路的各層及其協議的集合,稱為網路的體系結構。換種說法,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就是這個計算機網路及其構件所應完成的功能的精確定義。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功能究竟是用何種硬體或軟體完成的,則是一個遵循這種體系結構的實現的問題。

體系結構的英文名詞architecture的原意是建築學或建築的設計和風格。但是它和一個具體的建築物的概念很不相同。我們也不能把一個具體的計算機網路說成是一個抽象的網路體系結構。總之,體系結構是抽象的,而實現則是具體的,是真正在運行的計算機硬體和軟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的技術分為哪些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卡用不了網路是什麼原因 瀏覽:863
蘋果54g卡能用3g網路嗎 瀏覽:291
怎麼設置網路列印機的地址 瀏覽:484
windows7無法連接網路 瀏覽:623
手抄報網路安全五年級圖片 瀏覽:346
網路辦公室歸屬哪個部門 瀏覽:937
內蒙古廣電網路怎麼連 瀏覽:793
銅陵白姜網路營銷有哪些 瀏覽:745
如何引導網路作業 瀏覽:142
無線網路賬戶信息會被盜用嗎 瀏覽:499
網路營銷被封號 瀏覽:526
哪個大學設有網路和新媒體專業 瀏覽:653
索尼z2設置網路接入點 瀏覽:12
沒有路由器如何設置乙太網絡 瀏覽:535
徐正溪周潔瓊電視重置無線網路適配器 瀏覽:68
台式電腦wifi網路延遲怎麼辦 瀏覽:490
無網路地區能安裝wifi嗎 瀏覽:180
宿舍沒有電腦怎麼裝無線網路 瀏覽:380
雷克無線網卡插上沒有網路 瀏覽:972
密雲區網路安全保衛總隊 瀏覽:123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