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原理和技術綜述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原理和技術綜述

發布時間:2023-07-31 04:53:05

計算機網路技術主要學什麼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主要課程有組網技術與網路管理、網路操作系統、網路資料庫、網頁製作、計算機網路與應用、網路通信技術、網路應用軟體、JAVA編程基礎、伺服器配置與調試、網路硬體的配置與調試、計算機網路軟體實訓等。

(1)計算機網路與通信原理和技術綜述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技術就業方向及行業前景: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可以就職的崗位有:網路管理員、網路工程師、綜合布線工程師、網路安全工程師、網站設計師、網站開發工程師、計算機系統維護、網路管理、程序設計、網站建設、網路設備調試、網路構架工程師、網路集成工程師、網路安全工程師、數據恢復工程師、網路安全分析師等崗位。

市場經濟的發展、計算機應用的家庭化、普及化,信息產業的規模化,推動了計算機技術人才市場的發展,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後,計算機應用人才更是供不應求。

但從總體上講,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總需求量沒有明顯變化,但畢業生就業崗位分布和崗位層次將更寬泛,需求的主體由政府機關、金融單位、電信系統、國有企業轉向教育系統、非公有制經濟實體等中小用人單位,由於畢業生人數劇增,就業率與供求比例明顯走低。

⑵ 計算機網路原理與通信技術的目錄

1.1OSI參考模型
1.1.1OSI的層次結構
第7層 應用層:OSI中的最高層。為特定類型的網路應用提供了訪問OSI環境的手段。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要。應用層不僅要提供應用進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換和遠程操作,而且還要作為應用進程的用戶代理,來完成一些為進行信息交換所必需的功能。它包括:文件傳送訪問和管理FTAM、虛擬終端VT、事務處理TP、遠程資料庫訪問RDA、製造報文規范MMS、目錄服務DS等協議;
第6層 表示層:主要用於處理兩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為上層用戶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問題。它包括數據格式交換、數據加密與解密、數據壓縮與恢復等功能;
第5層 會話層:—在兩個節點之間建立端連接。為端系統的應用程序之間提供了對話控制機制。此服務包括建立連接是以全雙工還是以半雙工的方式進行設置,盡管可以在層4中處理雙工方式 ;
第4層 傳輸層:—常規數據遞送-面向連接或無連接。為會話層用戶提供一個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優化的數據傳輸服務機制。包括全雙工或半雙工、流控制和錯誤恢復服務;
第3層 網路層:—本層通過定址來建立兩個節點之間的連接,為源端的運輸層送來的分組,選擇合適的路由和交換節點,正確無誤地按照地址傳送給目的端的運輸層。它包括通過互連網路來路由和中繼數據 ;
第2層 數據鏈路層:—在此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屏蔽物理層,為網路層提供一個數據鏈路的連接,在一條有可能出差錯的物理連接上,進行幾乎無差錯的數據傳輸。本層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
第1層 物理層:處於OSI參考模型的最底層。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以便透明的傳送比特流。
數據發送時,從第七層傳到第一層,接收數據則相反。
上三層總稱應用層,用來控制軟體方面。下四層總稱數據流層,用來管理硬體。
數據在發至數據流層的時候將被拆分。
在傳輸層的數據叫段,網路層叫包,數據鏈路層叫幀,物理層叫比特流,這樣的叫法叫PDU(協議數據單元)
1.1.2OSI制定過程中的三級抽象
1.1.3OSI中服務和協議的含義
1.1.4OSI中SAP、層間介面和傳送數據單元
1.1.5OSI中的服務原語
1.1.6OSI中的服務類型
1.2IP網路層次結構
1.2.1IP網路層次結構組成
1.2.2IP網路層次結構與OSI的關系
1.2.3TCP/IP協議族
TCP/IP協議不是TCP和IP這兩個協議的合稱,而是指網際網路整個TCP/IP協議族。
從協議分層模型方面來講,TCP/IP由四個層次組成:網路介面層、網路層、傳輸層、應用層。
TCP/IP協議並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層參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是傳統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一種通信協議的7層抽象的參考模型,其中每一層執行某一特定任務。該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種硬體在相同的層次上相互通信。這7層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介面層)、網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應用層)。而TCP/IP通訊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路來完成自己的需求。由於ARPNET的設計者注重的是網路互聯,允許通信子網(網路介面層)採用已有的或是將來有的各種協議,所以這個層次中沒有提供專門的協議。實際上,TCP/IP協議可以通過網路介面層連接到任何網路上,例如X.25交換網或IEEE802區域網。
1.3如何理解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1.4網路通信過程中的定址
1.4.1定址結構
1.4.2定址過程
習題 2.1IPv4協議
2.1.1IPv4數據報格式
2.1.2IPv4地址
2.1.3IPv4分段封裝
2.1.4IPv4功能模塊
2.1.5IPv4發送和接收流程
2.1.6IPv4路由選擇
2.2IPv6協議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縮寫,其中Internet Protocol譯為「互聯網協議」。IPv6是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設計的用於替代現行版本IP協議(IPv4)的下一代IP協議。IPv6是為了解決IPv4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而提出的,同時它還在許多方面提出了改進,例如路由方面、自動配置方面。經過一個較長的IPv4和IPv6共存的時期,IPv6最終會完全取代IPv4在互連網上占據統治地位。
2.2.1IPv6分組格式
2.2.2IPv6擴展頭部
IPv6對數據報頭作了簡化,以減少處理器開銷並節省網路帶寬。IPv6的報頭由一個基本報頭和多個擴展報頭(Extension Header)構成,基本報頭具有固定的長度(40位元組),放置所有路由器都需要處理的信息。由於Internet上的絕大部分包都只是被路由器簡單的轉發,因此固定的報頭長度有助於加快路由速度。IPv4的報頭有15個域,而IPv6的只有8個域,IPv4的報頭長度是由IHL域來指定的,而IPv6的是固定40個位元組。這就使得路由器在處理IPv6報頭時顯得更為輕松。與此同時,IPv6還定義了多種擴展報頭,這使得IPv6變得極其靈活,能提供對多種應用的強力支持,同時又為以後支持新的應用提供了可能。這些報頭被放置在IPv6報頭和上層報頭之間,每一個可以通過獨特的「下一報頭」的值來確認。除了逐個路程段選項報頭(它攜帶了在傳輸路徑上每一個節點都必須進行處理的信息)外,擴展報頭只有在它到達了在IPv6的報頭中所指定的目標節點時才會得到處理(當多點播送時,則是所規定的每一個目標節點)。在那裡,在IPv6的下一報頭域中所使用的標準的解碼方法調用相應的模塊去處理第一個擴展報頭(如果沒有擴展報頭,則處理上層報頭)。每一個擴展報頭的內容和語義決定了是否去處理下一個報頭。因此,擴展報頭必須按照它們在包中出現的次序依次處理。一個完整的IPv6的實現包括下面這些擴展報頭的實現:逐個路程段選項報頭,目的選項報頭,路由報頭,分段報頭,身份認證報頭,有效載荷安全封裝報頭,最終目的報頭。
2.2.3IPv6地址
IPv6將現有的IP地址長度擴大4倍,由當前IPv4的32位擴充到128位,以支持大規模數量的網路節點。這樣IPv6的地址總數就大約有3.4*10E38個。平均到地球表面上來說,每平方米將獲得6.5*10E23個地址。IPv6支持更多級別的地址層次,IPv6的設計者把IPv6的地址空間按照不同的地址前綴來劃分,並採用了層次化的地址結構,以利於骨幹網路由器對數據包的快速轉發。
IPv6定義了三種不同的地址類型。分別為單點傳送地址(Unicast Address),多點傳送地址(Multicast Address)和任意點傳送地址(Anycast Address)。所有類型的IPv6地址都是屬於介面(Interface)而不是節點(node)。一個IPv6單點傳送地址被賦給某一個介面,而一個介面又只能屬於某一個特定的節點,因此一個節點的任意一個介面的單點傳送地址都可以用來標示該節點。
IPv6中的單點傳送地址是連續的,以位為單位的可掩碼地址與帶有CIDR的IPv4地址很類似,一個標識符僅標識一個介面的情況。在IPv6中有多種單點傳送地址形式,包括基於全局提供者的單點傳送地址、基於地理位置的單點傳送地址、NSAP地址、IPX地址、節點本地地址、鏈路本地地址和兼容IPv4的主機地址等。
多點傳送地址是一個地址標識符對應多個介面的情況(通常屬於不同節點)。IPv6多點傳送地址用於表示一組節點。一個節點可能會屬於幾個多點傳送地址。在Internet上進行多播是在1988年隨著D類IPv4地址的出現而發展起來的。這個功能被多媒體應用程序所廣泛使用,它們需要一個節點到多個節點的
傳輸。RFC-2373對於多點傳送地址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說明,並給出了一系列預先定義的多點傳送地址。
任意點傳送地址也是一個標識符對應多個介面的情況。如果一個報文要求被傳送到一個任意點傳送地址,則它將被傳送到由該地址標識的一組介面中的最近一個(根據路由選擇協議距離度量方式決定)。任意點傳送地址是從單點傳送地址空間中劃分出來的,因此它可以使用表示單點傳送地址的任何形式。從語法上來看,它與單點傳送地址間是沒有差別的。當一個單點傳送地址被指向多於一個介面時,該地址就成為任意點傳送地址,並且被明確指明。當用戶發送一個數據包到這個任意點傳送地址時,離用戶最近的一個伺服器將響應用戶。這對於一個經常移動和變更的網路用戶大有益處。
2.3UDP
2.3.1運輸層協議概述
2.3.2UDP數據報格式
2.3.3UDP校驗和演算法
2.3.4UDP應用
2.4TCP
2.4.1TCP報文段格式
2.4.2TCP連接
2.4.3TCP流量控制
習題 3.1域名空間
3.1.1域
3.1.2域名
3.1.3區
3.2名字伺服器3.2.1名字伺服器種類
3.2.2名字伺服器樹
3.3域名解析演算法
3.3.1域名解析方式
3.3.2定位起始域名伺服器
3.4逆向域名解析
3.4.1逆向域名解析的特點
3.4.2逆向域名解析原理
3.5域名解析報文
3.5.1報文格式
3.5.2記錄類型與結構
3.5.3域名解析報文的運輸
習題 4.1路由選擇策略
4.2最短路徑法
4.2.1基本原理
4.2.2路由表的生成
4.3擴散法
4.3.1基本原理
4.3.2選擇性擴散法
4.4基於流量的路由選擇
……第5章路由協議第6章地址解析第7章區域網第8章寬頻接入網第9章傳統交換網第10章寬頻交換網ATM第11章傳統IPoverATM技術第12章新型寬頻交換網技術第13章網路服務質量第14章網路安全技術參考文獻

⑶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1.第1階段: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為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萌芽階段。

其主要特徵是:為了增加系統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共享,把小型計算機連成實驗性的網路。第一個遠程分組交換網叫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實現了由通信網路和資源網路復合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

2.第2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是區域網絡(LAN)發展的重要階段。

其主要特徵為:區域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開始進入產業部門。區域網技術是從遠程分組交換通信網路和I/O匯流排結構計算機系統派生出來的。

1976年,美國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乙太網(Ethernet),它成功地採用了夏威夷大學ALOHA無線電網路系統的基本原理,使之發展成為第一個匯流排競爭式區域網絡。

3.第3階段: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計算機區域網絡的發展時期。

其主要特徵是:區域網絡完全從硬體上實現了ISO的開放系統互連通信模式協議的能力。

計算機區域網及其互連產品的集成,使得區域網與局域互連、區域網與各類主機互連,以及區域網與廣域網互連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綜合業務數據通信網路(ISDN)和智能化網路(IN)的發展,標志著區域網絡的飛速發展。

4.第4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現在是計算機網路飛速發展的階段。

其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網路化,協同計算能力發展以及全球互連網路(Internet)的盛行。計算機的發展已經完全與網路融為一體,體現了「網路就是計算機」的口號。

拓展資料: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計算機網路向用戶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兩個,即連通性和共享。

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⑷ 求數字通信技術論文

數據通信技術的研究
論文關鍵詞:數據通信;原理;分類

論文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普及與計算機遠程信息處理應用的發展,數據通信應運而生,它實現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計算機與終端之間的傳遞。由於不同業務需求的變化及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數據通信經過了不同的發展歷程。


數據通信是以「數據」為業務的通信系統,數據是預先約定好的具有某種含義的數字、字母或符號以及它們的組合。數據通信是20世紀5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滲透與結合而興起的一種新的通信方式,它是計算機和通信相結合的產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普及與計算機遠程信息處理應用的發展,數據通信應運而生,它實現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計算機與終端之間的傳遞。由於不同業務需求的變化及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數據通信經過了不同的發展歷程。

1通信系統傳輸手段

電纜通信:雙絞線、同軸電纜等。市話和長途通信。調制方式:SSB/FDM。基於同軸的PCM時分多路數字基帶傳輸技術。光纖將逐漸取代同軸。
微波中繼通信:比較同軸,易架設、投資小、周期短。模擬電話微波通信主要採用SSB/FM/FDM調制,通信容量6000路/頻道。數字微波採用BPSK、QPSK及QAM調制技術。採用64QAM、256QAM等多電平調制技術提高微波通信容量,可在40M頻道內傳送1920~7680路PCM數字電話。
光纖通信:光纖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纖中長距離傳輸的特性進行的,具有通信容量大、通信距離長及抗干擾性強的特點。目前用於本地、長途、干線傳輸,並逐漸發展用戶光纖通信網。目前基於長波激光器和單模光纖,每路光纖通話路數超過萬門,光纖本身的通信纖力非常巨大。幾十年來,光纖通信技術發展迅速,並有各種設備應用,接入設備、光電轉換設備、傳輸設備、交換設備、網路設備等。光纖通信設備有光電轉換單元和數字信號處理單元兩部分組成。
衛星通信:通信距離遠、傳輸容量大、覆蓋面積大、不受地域限制及高可靠性。目前,成熟技術使用模擬調制、頻分多路及頻分多址。數字衛星通信採用數字調制、時分多路及時分多址。
移動通信:GSM、CDMA。數字移動通信關鍵技術:調制技術、糾錯編碼和數字話音編碼。

2 數據通信的構成原理

數據終端(DTE)有分組型終端(PT)和非分組型終端(NPT)兩大類。分組型終端有計算機、數字傳真機、智能用戶電報終端(TeLetex)、用戶分組裝拆設備(PAD)、用戶分組交換機、專用電話交換機(PABX)、可視圖文接入設備(VAP)、區域網(LAN)等各種專用終端設備;非分組型終端有個人計算機終端、可視圖文終端、用戶電報終端等各種專用終端。數據電路由傳輸信道和數據電路終端設備(DCE)組成,如果傳輸信道為模擬信道,DCE通常就是數據機(MODEM),它的作用是進行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的轉換;如果傳輸信道為數字信道,DCE的作用是實現信號碼型與電平的轉換,以及線路接續控制等。傳輸信道除有模擬和數字的區分外,還有有線信道與無線信道、專用線路與交換網線路之分。交換網線路要通過呼叫過程建立連接,通信結束後再拆除;專線連接由於是固定連接就無需上述的呼叫建立與拆線過程。計算機系統中的通信控制器用於管理與數據終端相連接的所有通信線路。中央處理器用來處理由數據終端設備輸入的數據。

3 數據通信的分類

3.1 有線數據通信
數字數據網(DDN)。數字數據網由用戶環路、DDN節點、數字信道和網路控制管理中心組成。DDN是利用光纖或數字微波、衛星等數字信道和數字交叉復用設備組成的數字數據傳輸網。也可以說DDN是把數據通信技術、數字通信技術、光遷通信技術以及數字交叉連接技術結合在一起的數字通信網路。數字信道應包括用戶到網路的連接線路,即用戶環路的傳輸也應該是數字的,但實際上也有普通電纜和雙絞線,但傳輸質量不如前。
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網(PSPDN)是以CCITTX.25建議為基礎的,所以又稱為X.25網。它是採用存儲——轉發方式,將用戶送來的報文分成具用一定長度的數據段,並在每個數據段上加上控制信息,構成一個帶有地址的分組組合群體,在網上傳輸。分組交換網最突出的優點是在一條電路上同時可開放多條虛通路,為多個用戶同時使用,網路具有動態路由選擇功能和先進的誤碼檢錯功能,但網路性能較差。
幀中繼網。幀中繼網路通常由幀中繼存取設備、幀中繼交換設備和公共幀中繼服務網3部分組成。幀中繼網是從分組交換技術發展起來的。幀中繼技術是把不同長度的用戶數據組均包封在較大的幀中繼幀內,加上定址和控制信息後在網上傳輸。
3.2 無線數據通信
無線數據通信也稱移動數據通信,它是在有線數據通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線數據通信依賴於有線傳輸,因此只適合於固定終端與計算機或計算機之間的通信。而移動數據通信是通過無線電波的傳播來傳送數據的,因而有可能實現移動狀態下的移動通信。狹義地說,移動數據通信就是計算機間或計算機與人之間的無線通信。它通過與有線數據網互聯,把有線數據網路的應用擴展到移動和便攜用戶4網路及其協議

4.1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ComputerNetwork),就是通過光纜、雙絞電話線或有、無線信道將兩台以上計算機互聯的集合。通過網路各用戶可實現網路資源共享,如文檔、程序、列印機和數據機等。計算機網路按地理位置劃分,可分為網際網、廣域網、城域網、和區域網四種。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網際網;廣域網一般指連接一個國家內各個地區的網路。廣域網一般分布距離在100-1000公里之間;城域網又稱為都市網,它的覆蓋范圍一般為一個城市,方圓不超過10-100公里;區域網的地理分布則相對較小,如一棟建築物,或一個單位、一所學校,甚至一個大房間等。
區域網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計算機網路,一個單位可使用多個區域網,如財務部門使用區域網來管理財務帳目,勞動人事部門使用區域網來管理人事檔案、各種人才信息等等。
4.2網路協議
網路協議是兩台計算機之間進行網路對話所使用的語言,網路協議很多,有面向字元的協議、面向比特的協議,還有面向位元組計數的協議,但最常用的是TCP/IP協議。它適用於由許多LAN組成的大型網路和不需要路由選擇的小型網路。TCP/IP協議的特點是具有開放體系結構,並且非常容易管理。
TCP/IP實際上是一種標准網路協議,是有關協議的集合,它包括傳輸控制協議(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和網際網路協議(InternetProtocol)。TCP協議用於在應用程序之間傳送數據,IP協議用於在程序與主機之間傳送數據。由於TCP/IP具有跨平台性,現已成為Internet的標准連接協議。網路協議分為如下四層:網路介面層:負責接收和發送物理幀;網路層:負責相鄰節點之間的通信;傳輸層:負責起點到終端的通信;應用層:提供諸如文件傳輸、電子郵件等應用程序要把數據以TCP/IP協議方式從一台計算機傳送到另一台計算機,數據需經過上述四層通信軟體的處理才能在物理網路中傳輸。
目前的IP協議是由32位二進制數組成的,如202.0.96.133就表示連接到網際網路上的計算機使用的IP地址,在整個網際網路上IP地址是唯一的。

5 結語

總之,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通信技術將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數據通信的新技術、新設備不斷涌現的今天,學習、了解和掌握數據通信技術顯得尤為重要。

⑸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學干什麼的呀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的就業方向有:計算機系統維護、網路管理、程序設計、網站建設、網路設備調試等。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指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知識,培養具有一定計算機網路基本理論和開發技術,具備從事程序設計、Web的軟體開發、計算機網路的組建、網路設備配置、網路管理和安全維護能力的網路高技術應用型人才。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的核心能力要求具備計算機網路系統構建能力以及網路操作系統管理能力等。就業方向包括計算機系統維護、網路管理、程序設計、網站建設、網路設備調試、網路構架工程師、網路集成工程師、網路安全工程師、數據恢復工程師、安卓開發工程師、網路運維工程師、網路安全分析師等崗位。

(5)計算機網路與通信原理和技術綜述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主要課程有組網技術與網路管理、網路操作系統、網路資料庫、網頁製作、計算機網路與應用、網路通信技術、網路應用軟體、JAVA編程基礎、伺服器配置與調試、網路硬體的配置與調試、計算機網路軟體實訓等。

計算機網路技術課程:

主幹學科:

微機原理、數據結構。

主要課程:

微機原理、數據結構、網路基礎、網路操作系統、可視化程序設計。

專科課程:

電路基礎、微機原理、數據結構、網路基礎、網路操作系統、可視化程序設計、網路管理、網路資料庫、網路工程、網路安全、綜合布線、電子商務、英語等。

⑹ 計算機網路專業和通信技術專業的區別

1、定義不同

計算機網路專業: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路是按照網路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

連接介質可以是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載波或通信衛星。計算機網路具有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功能,具有對共享數據資源集中處理及管理和維護的能力。

通信技術專業:通信技術專業培養的是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畢業生是掌握通信工程中的基本理論和技術的應用型、具有通信系統的運行維護與管理能力,

通信設備的安裝、調試和故障排除能力,通信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能力的第一線的技術應用性人才。能熟練掌握通信設備及相關設備的維護應用、安裝、調試和維修人員。

2、培養目標不同

計算機網路專業:培養掌握計算機網路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計算機網路硬體組網與調試,網路系統安裝與維護,以及網路編程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通信技術專業:培養掌握通信技術的基礎理論,具有通信系統的安裝、調試能力以及通信設備生產、技術支持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3、就業方向不同

計算機網路專業:就業方向:計算機系統維護、網路管理、程序設計、網站建設、網路設備調試、網路構架工程師、網路集成工程師、網路安全工程師、數據恢復工程師、網路安全分析師等崗位。

通信技術專業:主要面向通信和電子、信息等行業的運營商、生產型企業從事通信設備、電子設備、系統和網路的研究、設計、開發、運營和技術管理以及通信設備的營銷、裝配、調試、維修和檢驗等技術工作。

⑺ 計算機網路原理與通信技術的介紹

本書的主題是介紹計算機網路中的通信網路。計算機網路是由通信網路和資源網路組成的。通信負責數據的發送和接收。根據在計算機網路中的分布位置和功能的不同,通信網路分成用戶網(區域網)、接入網、骨幹網(交換網和傳輸網)。本書重點介紹各類網作用,物理結構,邏輯結構,通信協議和技術要點。

⑻ 計算機網路中,多層通信的原理(越詳細越好,有點例子說明下最好)

我們現在使用的網路是基於TCP/IP的,可以分為四層,網路介面層,網際層,傳輸層,應用層。
網路介面層對應這OSI中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包括著物理設備和基於物理設備的真正的數據傳輸。
網際層管理離散的計算機間的數據傳輸,完成數據包的路由選擇,把數據包發往目標網路或主機,很重要的是IP協議。
傳輸層是使源端主機和目標端主機上的對等實體可以進行會話。主要的協議是TCP和UDP。
應用層是應用程序間溝通的層,為操作系統或網路應用程序提供訪問網路服務的介面。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與通信原理和技術綜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網路延遲50ms 瀏覽:207
家裡網路怎麼連電視機 瀏覽:122
聯通gta5多少網路能玩 瀏覽:730
網路萌萌葯是什麼 瀏覽:359
如何追蹤網路掉包現象 瀏覽:571
無線POE網路接線方式 瀏覽:337
網路優化加速軟體 瀏覽:760
手機信息里選哪個網路 瀏覽:993
fit網路怎麼設置 瀏覽:386
網路連接不上了密碼是對的 瀏覽:268
華為如何給軟體網路加速 瀏覽:678
河北網路題庫有哪些 瀏覽:365
網路營銷cpc怎麼計算 瀏覽:136
網路硬碟哪個品牌好用 瀏覽:471
網路信號滿格卻顯示網路拒絕接入 瀏覽:124
b類網路ip主機號有多少位 瀏覽:368
三門峽百度網路推廣多少錢 瀏覽:41
20m聯通網路怎麼樣 瀏覽:70
安卓usb共享網路在哪裡 瀏覽:715
購物網路平台哪個好 瀏覽:68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