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概述圖

計算機網路概述圖

發布時間:2023-07-12 23:44:10

計算機網路

TCP/IP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自頂向下依次為: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不使用兩次握手和四次握手的原因

什麼TIME_WAIT等待的時間是2MSL
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英文的縮寫, 報文最大生存時間 ,它是任何報文在網路上存在的最長時間,超過這個時間將被丟棄。

概述

區別

區別(表形式)

概念

超時時間應該設置為多少

8、快速重傳

概念

SACK(Selective Acknowledgment 選擇性確認),這種方式需要在 TCP 頭部選項欄位里加一個 叫SACK 的東西,它可以將 緩存的地圖發送給發送方 ,這樣發送方就可以知道哪些數據收到了,哪些數據沒收到,知道了這些信息,就可以 只重傳丟失的數據

D-SACK,其主要使用了 SACK 來 告訴發送方有哪些數據被重復接收了
下面以兩個例子,來說明D-SACK的作用。

D-SACK有這么幾個好處

引入滑動窗口的原因

窗口的實現

窗口的大小

窗口應用示例

窗口的大小由哪一方決定?

TCP 利用滑動窗⼝實現流量控制。流量控制是為了控制發送方發送速率,保證接收方來得及接收(讓發送方根據接收方的實際接收能力控制發送的數據量)。 接收方發送的確認報文中的窗口欄位可以用來控制發送方窗口大小,從而影響發送方的發送速率。將窗口欄位設置為 0,則發送方不能發送數據。

HTTP協議的⻓連接和短連接,實質上是TCP協議的⻓連接和短連接。

HTTP 是⼀種不保存狀態的協議,即無狀態(stateless)協議。也就是說 HTTP 協議⾃身不對請求和響應之間的通信狀態進⾏保存。
無狀態的利弊:

對於無狀態的問題,解法方案有很多種,其中比較簡單的方式用 Cookie 技術 。Cookie的工作原理如下:
(1)瀏覽器端第一次發送請求到伺服器端
(2)伺服器端創建Cookie,該Cookie中包含用戶的信息,然後將該Cookie發送到瀏覽器端
(3)瀏覽器端再次訪問伺服器端時會攜帶伺服器端創建的Cookie
(4)伺服器端通過Cookie中攜帶的數據區分不同的用戶

此外,還有 Session 機制來解決這一問題。Session的工作原理如下:
(1)瀏覽器端第一次發送請求到伺服器端,伺服器端創建一個Session,同時會創建一個 特殊 的Cookie(name為JSESSIONID的固定值,value為session對象的ID),然後將該Cookie發送至瀏覽器端
(2)瀏覽器端發送第N(N>1)次請求到伺服器端,瀏覽器端訪問伺服器端時就會攜帶該name為JSESSIONID的Cookie對象
(3)伺服器端根據name為JSESSIONID的Cookie的value(sessionId),去查詢Session對象,從而區分不同用戶。

Cookie 和 Session都是⽤來跟蹤瀏覽器⽤戶身份的會話⽅式,但是兩者的應⽤場景不太⼀樣。

Cookie ⼀般⽤來保存⽤戶信息。比如①我們在 Cookie 中保存已經登錄過得⽤戶信息,下次訪問⽹站的時候⻚⾯可以⾃動幫你登錄的⼀些基本信息給填了;②⼀般的⽹站都會有保持登錄也就是說下次你再訪問⽹站的時候就不需要重新登錄了,這是因為⽤戶登錄的時候我們可以存放了⼀個Token 在 Cookie 中,下次登錄的時候只需要根據 Token 值來查找⽤戶即可(為了安全考慮,重新登錄⼀般要將 Token 重寫);③登錄⼀次⽹站後訪問⽹站其他⻚⾯不需要重新登錄。

Session 的主要作⽤就是通過服務端記錄⽤戶的狀態。 典型的場景是購物⻋,當你要添加商品到購物⻋的時候,系統不知道是哪個⽤戶操作的,因為 HTTP 協議是⽆狀態的。服務端給特定的⽤戶創建特定的 Session 之後就可以標識這個⽤戶並且跟蹤這個⽤戶了。

Cookie數據存儲在客戶端(瀏覽器)中,⽽Session數據保存在伺服器上,相對來說 Session 安全性更⾼。如果要在Cookie 中存儲⼀些敏感信息,不要直接寫⼊ Cookie 中,最好能將 Cookie 信息加密然後使⽤到的時候再去伺服器端解密。

HTTP1.0最早在⽹⻚中使⽤是在1996年,那個時候只是使⽤⼀些較為為簡單的⽹⻚上和⽹絡請求上,⽽HTTP1.1則在1999年才開始⼴泛應⽤於現在的各⼤瀏覽器⽹絡請求中,同時HTTP1.1也是當前使⽤最為⼴泛的HTTP協議。 主要區別主要體現在:

URI的作⽤像身份證號⼀樣,URL的作⽤更像家庭住址⼀樣。URL是⼀種具體的URI,它不僅唯⼀標識資源,⽽且還提供了定位該資源的信息。

⑵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分類和主要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無線網。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將大量獨立的、但相互連接起來的計算機來共同完成計算機任務。

(2)計算機網路概述圖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有:

1、速率

計算機發送出的信號都是數字形式的。比特是計算機中數據量的單位,也是資訊理論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單位。英文字bit來源於binary digit,意思是一個「二進制數字」,因此一個比特就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一個1或0。

2、帶寬

在計算機網路中,帶寬用來表示網路的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因此網路帶寬表示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這里一般說到的「帶寬」就是指這個意思。這種意義的帶寬的單位是「比特每秒」,記為bit/s。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吞吐量更經常地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

⑶ 計算機網路概述

在前面我們已經學會了用Word編輯文章,用Excel進行統計和計算,逐步感受到了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強大能力。現在假設你在家裡的計算機上已編排好了你的漂亮而有個性的自薦書,怎樣才能把這個文件復制到你的同事或同學的計算機中呢?傳統的方法是將文件復制到磁碟(或U盤),再把磁碟(或U盤)帶到你的同學那兒,把文件從磁碟(或U盤)再復制到另一台計算機上。但是,如果你的同學和你遠隔千里,或者需要將你的文件復制給成百上千個同學,又該怎麼辦呢?通過郵寄!耗時、費力、花金錢。

計算機網路技術能夠很好地解決計算機信息傳輸與共享。

那麼,到底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它的發展過程怎樣,怎樣分類,計算機網路的功能有哪些?

一、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是將計算機與通信這兩大現代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所謂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點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連接起來,再配有相應的支撐軟體,以實現計算機間的相互通信、資源共享的系統。

隨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對「計算機網路」這個概念的定義和理解,也是在不斷變化和完善。

二、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過程大致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許多系統都將地理上分散的多個終端(一種只有鍵盤和顯示器,沒有存儲和數據處理能力的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到一台中心計算機上,這就是計算機網路的雛形,早期的計算機——終端系統,也稱聯機系統,也就是第一代計算機網路。其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訂票系統、美國半自動地面防空系統(SAGE)。在這種方式中,主機是網路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分布在各處並與主機相連,用於通過本地的終端使用遠程的主機。

2.第二代計算機網路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通信網路。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只能在終端和主機之間進行通信,子網之間無法通信。因此,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了多個主機互聯的系統,可實現計算機—計算機的通信,它由通信子網和用戶資源子網(第一代網路)構成,用戶通過終端不僅可以共享本機上的軟硬體資源,還可共享通信子網中其他主機上的軟硬體資源。但是,由於沒有成熟的網路操作系統軟體來管理網上的資源,它只能稱為網路的初級階段,因此,稱其為計算機通信網。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以通信子網為中心。典型的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

3.第三代計算機網路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Internet。這是網路互聯階段,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循國際標準的開放化和標准化。

20世紀70年代後期,區域網誕生,由於投資少,方便靈活而得到廣泛應用和迅速發展,例如,乙太網。各大公司都開發有相應於自己的系統網路體系結構。為了使不同網路體系結構的網路能相互交換信息,國際標准化組織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於1977年成立專門機構,提出了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簡稱OSI,標志著第三代計算機網路的誕生。

4.第四代計算機網路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是千兆位網路。千兆位網路也叫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信息高速公路」。

計算機網路發展的基本方向:開放、集成、高性能(高速)、智能化。

開放是指開放的體系結構,開放的介面標准,使各種異構系統便於互聯和具有高度的互操作性,歸根結底是標准化問題。

集成表現在各種服務和多種媒體應用的高度集成。

高性能表現在網路應當提供高速的傳輸,高效的協議處理和高品質的網路服務。

智能化表現在網路的傳輸和處理上能向用戶提供更為方便、友好的應用介面;在路由選擇、擁塞控制和網路管理等方面顯示出更強的主動性。

三、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對計算機網路進行分類的標准很多,按信息傳輸技術可分為廣播式和點到點網路,按傳輸介質可分為有線網和無線網等,這些標准都只能給出網路某一方面的特徵,我們採用一種能反映網路技術本質的分類標准,即按計算機網路的通信距離來分類。

按照通信距離,計算機網路通常分為: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城域網(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互聯網(Internetwork)。它們所具有的特徵參數如表6-1。

表6-1 計算機網路特徵參數表

1.區域網

區域網是指連接近距離的計算機組成的網路。規模相對較小,區域網的分布范圍一般在幾千米以內,最大距離不超過10千米。這種網路是小型機、微型機大量推廣後發展起來的,具有組網成本低,配置容易,速率高,組網方便、靈活、應用廣等特點。常見於一個房間、一幢大樓、一個學校、一個工廠或一個企業內。

目前,許多學校都建了區域網,如聯網的微機教室等。

2.廣域網

廣域網也稱遠程網,是相對於區域網而言的,它涉及范圍較大,通常可以達幾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它把分布在若干城市、地區甚至國家中的計算機連接在一起而組成網路。因為傳輸距離較遠,所以傳輸速率低於區域網,誤碼率高於區域網。在廣域網中為了保證網路的可靠性,採用比較復雜的控制機制。

許多全國性的計算機網路就屬於這種網路,例如,中國的CHINANET網等。

3.城域網

城域網是介於區域網和廣域網之間的一種較大范圍內的高速網路。隨著區域網功效的日益顯現,人們逐漸要求擴大區域網的范圍,或者將各個區域網連接起來,以便在更大范圍內進行信息傳輸和共享。城域網正好能滿足這種需求,其覆蓋范圍一般是在一個城市內。

目前,我國的各大城市都建有城域網。

4.互聯網

互聯網技術其實並不是一種具體的物理網路技術,而是將跨地區和國家的若干網路按照某種協議統一起來,實現WAN和WAN、WAN和LAN、LAN和LAN之間互聯的技術。

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快、也是最熱門的互聯網就是Internet網,即網際網路。關於網際網路的具體內容將在本章第三節介紹。

四、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1.資源共享

充分利用計算機系統軟硬體資源是計算機網路最主要的功能。網路的用戶可以共享分布在任何地理位置的資源,包括軟體、硬體(如硬碟、列印機等)、尤其是數據,這種資源共享功能方便了用戶,節約了投資。

2.遠程通信

計算機與計算機、計算機與終端之間快速可靠地相互傳送信息,這是計算機網路最基本的功能。通過網路,兩個或多個相隔千里之遙的人可以一起寫報告、編教材,你可以直接和感興趣的作者交換意見,或者商討合作事宜,遠隔千里,卻「不再遙遠」。當某人修改了聯機文檔的某處時,其他人員可以立即看到變更,而不必花幾天的時間等待信件。利用這種方式大大提高了效率、節約了費用(這種通信手段比電話、信件便宜得多)。

有著「第四媒體」之稱的Internet網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信息傳播速度很快,幾乎達到頃刻就能傳遍全球的地步。網路通信具有傳播的實時性、交互性,內容豐富性,聲音、圖像、多媒體並舉等優勢。春節聯歡晚會、奧運會等大型事件的現場直播都採用了互聯網作為直接的傳播渠道,充分展示了網路超強的通信能力。

3.集中管理和分布管理

由於計算機網路具有資源共享能力,使得在一台或多台伺服器上管理其他計算機上的資源成為可能,這一功能在某些部門顯得尤為重要,例如銀行系統通過計算機網路,可以將分布於各地的計算機上的財務信息傳到伺服器上實現集中管理。

在計算機網路中,把一項復雜的任務(或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劃分成若干個子任務(或子問題),由網路上各計算機分別承擔一部分任務,同時運作,共同完成,從而使整個系統的效率和功能加強。

例如,從1988年開始實施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是由美國倡導,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的,整個研究過程依託了高性能超大容量的網路伺服器和網路,對龐大的基因資料庫進行分布式管理,利用稱之為「網路計算」(網路把分布在各地的計算機連接起來,用戶分享網上資源,感覺如同個人使用一台超級計算機一樣)的方式來解決破解基因代碼中數據量極大的科學工程計算。

⑷ 計算機網路——概論-網路邊緣·接入網·網路核心

計算機網路系列博文——目錄

  接入網際網路的各種端系統

將端系統連接到其邊緣路由器的物理鏈路。
邊緣路由器 端系統到任何其他遠程端系統的路徑上的第一台路由器。

鋪設新線路成本高昂(鋪設成本高,線路本身的成本很低),故往往考慮復用已有線路網路,如電話網和有線電視網。

利用本地電話公司現有的本地電話基礎設施。
住戶通常從提供本地電話接入的本地電話公司處獲得DSL接入。本地電話公司作為用戶的ISP。
藉助用戶側的DSL數據機,分頻器,本地電話公司側的數字用戶線接入復用器,將家庭電話線分作三個頻段:

利用有線電視公司現有的有線電視基礎設施。
住戶從有線電視公司獲得電纜網際網路接入。有線電視公司作為用戶ISP。

用戶側的電纜數據機,電視公司側的電纜調制解調端接系統將通信鏈路分為上行和下行兩個信道。下行信道速率通常更高。

特徵 共享廣播媒體。

混合光纖同軸 光纜連接有線電視公司和地區樞紐,同軸電纜連接地區樞紐和住戶。
光纖到戶 提供從本地中心局直接到家庭的光纖路徑。

使用傳統電話線,類似DSL,但傳輸速率更慢。

區域網接入技術。
用戶通過雙絞銅線與乙太網交換機相連,乙太網交換機(網路)與網際網路相連。

基於IEEE802.11技術的無線區域網接入。

3G,4G等無線技術,復用行動電話基礎設施,通過蜂窩網提供商運營的基站轉發分組。

網路核心是分組交換機(路由器)以及連接交換機的網路

端系統通過ISP接入網際網路。
ISP為用戶,內容提供者提供接入。

ISP大致是分層級的,但沒有正式的,公認的標准。(在國內,行政命令規定了ISP的層級,如工信部規定,中國電信的ChinaNet骨幹網、CN2骨幹網與中國聯通的骨幹網,以及中國教育網在國內屬於第一級網路,之間互聯不收取費用。)
全球性的頂層ISP大致有 Level 3 通信,AT&T,Sprint,NTT等。

國內ISP情況可參考博文 https://www.cnblogs.com/onepixel/p/10238221.html

端系統與接入ISP相連。接入ISP間必須互聯。

以ISP為頂點,網際網路結構可視為圖。
圖的主體大致是森林。即ISP大致上是分層的。
可不嚴格地分為頂層ISP,區域ISP,接入網ISP等。
高層ISP為低層ISP提供服務,並依據流量收取費用。
頂層ISP間必須互聯以實現全球聯網。
網際網路不是嚴格的樹結構,有時沒有嚴格的層級,即存在橫邊。

存在點(Point of Presence,PoP) 供應商網路中數台路由器組成的群組,客戶ISP可以連接到提供商ISP的存在點。即存在點是高層ISP對底層ISP的連入介面。
多宿 底層ISP可選擇與多個高層ISP連接。
對等 大致同層次的ISP間可以對等,即將它們的網路直接連接,通常不結算流量費用,以減少經過高層ISP的流量。
網際網路交換點(Internet Exchange Point,IXP) 網際網路鏈路匯合點,多個ISP可在IXP處共同對等。

內容提供商網路 內容提供商在全球部署數據中心,通過專用線路連接,其主體獨立於公共網際網路,專用網路上僅承載內容提供商自身的流量。
內容提供商網路依據需要,與公共網際網路中各層級的ISP互聯。

⑸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和基本功能

概述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功能計算機網路的功能主要表現在硬體資源共享、軟體資源共享和用戶間信息交換三個方面。
(1)硬體資源共享。可以在全網范圍內提供對處理資源、存儲資源、輸入輸出資源等昂貴設備的共享,使用戶節省投資,也便於集中管理和均衡分擔負荷。
(2)軟體資源共享。允許互聯網上的用戶遠程訪問各類大弄資料庫,可以得到網路文件傳送服務、遠地進程管理服務和遠程文件訪問服務,從而避免軟體研製上的重復勞動以及數據資源的重復存貯,也便於集中管理。
(3)用戶間信息交換。計算機網路為分布在各地的用戶提供了強有力的通信手段。用戶可以通過計算機網路傳送電子郵件、發布新聞消息和進行電子商務活動。

⑹ 計算機網路原理的目錄

第1篇計算機網路組成
第1章計算機網路概述
1.1 計算機網路及其分類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
另外,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它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有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一個比較通用的定義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按不同的形式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及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計算機網路就是由大量獨立的、但相互連接起來的計算機來共同完成計算機任務。這些系統稱為計算機網路(computer networks)
1.1.1計算機網路及其功能
1.1.2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1.3通信與計算機網路相關標准化組織
1.2 計算機網路組成
1.2.1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1.2.2鏈路
所謂鏈路就是從一個節點到相鄰節點的一段物理線路,而中間沒有任何其他的交換節點。
補充:在進行數據通信時,兩個計算機之間的通信路徑往往要經過許多段這樣的鏈路。可見鏈路只是一條路徑的組成部分。
1.2.3網路節點
節點是指一台電腦或其他設備與一個有獨立地址和具有傳送或接收數據功能的網路相連。節點可以是工作站、客戶、網路用戶或個人計算機,還可以是伺服器、列印機和其他網路連接的設備。每一個工作站﹑伺服器、終端設備、網路設備,即擁有自己唯一網路地址的設備都是網路節點。整個網路就是由這許許多多的網路節點組成的,把許多的網路節點用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形成一定的幾何關系,這就是計算機網路拓撲。
各個網路節點通過網卡那裡獲得唯一的地址。每一張網卡在出廠的時候都會被廠家固化一個全球唯一的媒體介質訪問層(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使用者是不可能變更此地址的。這樣的地址安排就如我們日常的家庭地址一樣﹐是用來區分各自的身份的。您的網路必須有能力去區別這一個地址有別於其它的地址。在網路裡面﹐有很多資料封包會由一個網路節點傳送到另一個網路節點﹐同時要確定封包會被正確的傳達目的地﹐而這個目的地就必須依靠這個網卡地址來認定了。
1.2.4協議
網路協議,也可簡稱協議,由三要素組成:
(1)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3)時序,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計算機通信網是由許多具有信息交換和處理能力的節點互連而成的。要使整個網路有條不紊地工作, 就要求每個節點必須遵守一些事先約定好的有關數據格式及時序等的規則。 這些為實現網路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約定或標准就稱為網路協議。 協議是通信雙方為了實現通信而設計的約定或通話規則。
協議總是指某一層的協議。准確地說,它是在同等層之間的實體通信時,有關通信規則和約定的集合就是該層協議,例如物理層協議、傳輸層協議、應用層協議。 是一系列的步驟: 它包括兩方或多方,設計它的目的是要完成一項任務!
是對數據格式和計算機之間交換數據時必須遵守的規則的正式描述。簡單的說,網路中的計算機要能夠互相順利的通信,就必須講同樣的語言,語言就相當於協議,它分為Ethernet、NetBEUI、IPX/SPX以及TCP/IP協議。 協議還有其他的特點:
1) 協議中的每個人都必須了解協議,並且預先知道所要完成的所有的步驟。
2) 協議中的每個人都必須同意並遵循它。
3) 協議必須是清楚的,每一步必須明確定義,並且不會引起誤解。
在計算機網路中用於規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發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規則稱為網路協議或通信協議
協議也可以這樣說,就是連入網路的計算機都要遵循的一定的技術規范,關於硬體、軟體和埠等的技術規范。
網路是一個信息交換的場所,所有接入網路的計算機都可以通過彼此之間的物理連設備進行信息交換,這種物理設備包括最常見的電纜、光纜、無線WAP和微波等,但是單純擁有這些物理設備並不能實現信息的交換,這就好像人類的身體不能缺少大腦的支配一樣,信息交換還要具備軟體環境,這種「軟體環境」是人類事先規定好的一些規則,被稱作「協議」,有了協議,不同的電腦可以遵照相同的協議使用物理設備,並且不會造成相互之間的「不理解」。
這種協議很類似於「摩爾斯電碼」,簡單的一點一橫,經過排列可以有萬般變化,但是假如沒有「對照表」,誰也無法理解一新產生的協議也大多是在基層協議基礎上建立的,因而協議相對來說具有較高的安全機制,黑客很難發現協議中存在的安全問題直接入手進行網路攻擊。但是對於某些新型協議,因為出現時間短、考慮欠周到,也可能會因安全問題而被黑客利用。
對於網路協議的討論,更多人則認為:現今使用的基層協議在設計之初就存在安全隱患,因而無論網路進行什麼樣的改動,只要現今這種網路體系不進行根本變革,就一定無法消除其潛在的危險性。
數據在IP互聯網中傳送時會被封裝為報文或封包。IP協議的獨特之處在於:在報文交換網路中主機在傳輸數據之前,無須與先前未曾通信過的目的主機預先建立好一條特定的「通路」。互聯網協議提供了一種「不可靠的」數據包傳輸機制(也被稱作「盡力而為」);也就是說,它不保證數據能准確的傳輸。數據包在到達的時候可能已經損壞,順序錯亂(與其它一起傳送的封包相比),產生冗餘包,或者全部丟失。如果 應用需要保證可靠性,一般需要採取其他的方法,例如利用IP的上層協議控制。
網路協議通常由語法,語義和定時關系3部分組成。網路傳輸協議或簡稱為傳送協議(Communications Protocol),是指計算機通信的共同語言。現在最普及的計算機通信為網路通信,所以「傳送協議」一般都指計算機通信的傳送協議,如:TCP/IP、NetBEUI等。然而,傳送協議也存在於計算機的其他形式通信,例如:面向對象編程裡面對象之間的通信;操作系統內不同程序之間的消息,都需要有一個傳送協議,以確保傳信雙方能夠溝通無間。
其他含義
協商:雙方協議提高價格 對共同達到統一目的 可制定協議。
通俗概念:協議是做某些事情之前共同協商,共同達到統一目的,對統一達成問題作為書面形式共同約束。
協商好了就點仁義、仗義。協議要是用上了,那就是沒意義了,也就是證明即將要結束協議。
定義
協議(protocol)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實體為了開展某項活動,經過協商後達成的一致意見。協議總是指某一層的協議。准確地說,它是在同等層之間的實體通信時,有關通信規則和約定的集合就是該層協議,例如物理層協議、傳輸層協議、應用層協議。
1.3課外實踐參考——構建一個簡單的區域網絡
1.3.1雙絞線
雙絞線(Twisted Pair)是由兩條相互絕緣的導線按照一定的規格互相纏繞(一般以逆時針纏繞)在一起而製成的一種通用配線,屬於信息通信網路傳輸介質。雙絞線過去主要是用來傳輸模擬信號的,但現在同樣適用於數字信號的傳輸。
雙絞線是綜合布線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種傳輸介質。
雙絞線是由一對相互絕緣的金屬導線絞合而成。採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抵禦一部分來自外界的電磁波干擾,而且可以降低自身信號的對外干擾。把兩根絕緣的銅導線按一定密度互相絞在一起,一根導線在傳輸中輻射的電波會被另一根線上發出的電波抵消。「雙絞線」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
雙絞線一般由兩根22-26號絕緣銅導線相互纏繞而成,實際使用時,雙絞線是由多對雙絞線一起包在一個絕緣電纜套管里的。典型的雙絞線有四對的,也有更多對雙絞線放在一個電纜套管里的。這些我們稱之為雙絞線電纜。在雙絞線電纜(也稱雙扭線電纜)內,不同線對具有不同的扭絞長度,一般地說,扭絞長度在3.81cm至14cm內,按逆時針方向扭絞。相鄰線對的扭絞長度在1.27cm以上,一般扭線的越密其抗干擾能力就越強,與其他傳輸介質相比,雙絞線在傳輸距離,信道寬度和數據傳輸速率等方面均受到一定限制,但價格較為低廉。
1.3.2集線器
1.3.3 網卡
習題
第2章 中間節點上的通信技術
2.1交換技術的演變
2.1.1 電路交換
2.1.2存儲-轉發交換
2.1.3分組交換網路中的最佳幀長度
2.2虛電路與數據報
2.2.1分組交換的虛電路服務
2.2.2分組交換的數據報服務
2.2.3電路交換、虛電路與數據報的比較
2.3交換機
2.3.1交換機的功能
2.3.2交換單元分類
2.4路由節點上的通信
2.4.1路由器與路由表
2.4.2路由器的組成
2.4.3路由器技術的演進
習題
第3章鏈路上的數據傳送技術
3.1基本通信方式
3.1.1通信工作模式
3.1.2並行傳輸與串列傳輸
3.1.3串列通信中的同步控制
3.2數據信號分析與信道特性
3.2.1信息、數據與信號
3.2.2數據信號分析
3.2.3信道的頻率特性
3.3基帶傳輸、頻帶傳輸與數據信號變換
3.3.1基帶傳輸與頻帶傳輸
3.3.2數字信號的模擬調制
3.3.3模擬信號的數字編碼——PCM技術
3.3.4數字編碼
3.4信道的多路復用技術
3.4.1頻分多路復用技術
3.4.2時分多路復用技術
3.4.3碼分多路復用技術
3.4.4波分多路復用技術
3.5數據的可靠傳輸
3.5.1差錯產生的原因與基本對策
3.5.2差錯檢測
3.5.3差錯控制
3.6流量控制
3.6.1流量控制及其基本策略
3.6.2滑動窗口協議
習題
第2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第4章ISO/OSI參考模型
4.1概述
4.1.1計算機網路的層次結構
4.1.2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中各層的基本功能
4.1.3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的多樣性
4.1.4 ISO/OSI參考模型框架
4.2 ISO/OSI參考模型分層介紹
4.2.1物理層
4.2.2數據鏈路層
4.2.3網路層
4.2.4運輸層
4.2.5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4.3 ISO/OSI參考模型的進一步分析
4.3.1 OSI參考模型各層中的數據流動
4.3.2網路實體——服務與協議
4.3.3 ISO/OSl服務原語
習題
第5章區域網與IEEE 802模型
5.1區域網的技術特點與體系結構
5.1.1區域網概述
5.1.2區域網的MAC技術
5.1.3 IEEE 802模型
5.2乙太網技術
5.2.1 CSMA/CD協議
5.2.2 IEEE 802.3與10 Mbps乙太網
5.3無線區域網
5.3.1無線區域網的特點
5.:3.2 IEEE 802.11
5.3.3 CSMA/CA
5.3.4 Wi-Fi
5.4交換式區域網
5.4.1 網橋
5.4.2交換式乙太網
5.4.3交換機工作機理
5.4.4虛擬區域網
5.4.5課外實踐參考——交換機配置
5.5 i島速乙太網
5.5.1高速乙太網的發展及特點
5.5.2 100 Base-T乙太網
5.5.3千兆乙太網
5.5.4萬兆乙太網
習題
第6章Internet與TCP/IP體系結構
6.1 概述
6.1.1 Internet
6.1.2 TCP/IP協議棧
6.1.3 TCP/IP與OSI參考模型的比較
6.2 IP協議
6.2.1有分類的IP地址結構
6.2.2 IP地址的無分類編址CIDR
6.2.3 IPv4分組格式
6.2.4課外實踐參考——網路的TCP/IP參數設置
6.3網路介面層相關協議
6.3.1點對點協議PPP
6.3.2 IP地址解析協議
6.4網際控制消息協議ICMP
6.4.1 ICMP提供的服務
6.4.2 ICMP分組
6.4.3基於ICMP的應用
6.4.4課外實踐參考——常用網路測試命令
6.5 IP路由
6.5.1路由器工作概述
6.5.2路由信息協議RIP
6.5.3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協議OSPF
6.5.4邊界網關協議BGP
6.5.5課外實踐參考——路由器的配置
6.5.6第三層交換
6.6 IPV6
6.6.1 IPv6及其目標
6.6.2 IPv6分組結構
6.6.3 IPv6地址
6.6.4從IPv4向IPv6的過渡
6.7 TCP/UDP協議
6.7.1 TCP服務的特徵
6.7.2 TCP連接的可靠建立與釋放
6.7.3 TcP傳輸的滑動窗口規則
6.7.4 TCP報文格式
6.7.5 UDP協議
6.7.6 TCP/UDP埠號的分配方法
習題
第3篇計算機網路應用及其開發
第7章應用層實體及其工作模式
7.1客戶-伺服器工作模式
7.1.1客戶-伺服器模式概述
7.1.2客戶-伺服器的應用方式
7.1.3中間件
7.2客戶-伺服器模式應用舉例
7.2.1遠程登錄
7.2.2文件傳輸協議
7.2.3電子郵件傳送協議
7.2.4簡單網路管理協議
7.2.5超文本傳輸協議
習題
第8章計算機網路應用程序設計
8.1套介面API的有關概念
8.1.1 網路應用編程介面
8.1.2 socket編程模型及其類型
8.1.3 socket地址——應用進程的標識
8.1.4通信進程的阻塞與非阻塞方式
8.2基本socket函數
8.2.1初始化套介面——服務綁定socket()
8.2.2本地地址綁定bind()
8.2.3建立套介面連接——綁定遠地伺服器地址connect()
8.2.4套介面被動轉換listen()
8.2.5從被動套介面的完成隊列中接受一個連接請求accept()
8.2.6基本套介面I/O函數
8.2.7關閉套介面通道與撤銷套介面
8.3基於TCP的socket程序設計
8.3.1 TCP有限狀態機
8.3.2 TCP的C/s模型時序圖
8.3.3一個簡單的TCP網路通信程序
8.3.4阻塞模式下的TCP輸入輸出與超時控制
8.3.5非阻塞模式下的TcP輸入輸出
8.4基於UDP的socket程序設計
8.4.1 uDP編程模式
8.4.2一個簡單的UDP客戶一伺服器程序
8.4.3非阻塞模式下的UDP客戶一伺服器程序
8.5輸入輸出多路復用
8.5.1輸入輸出多路復用的基本原理
8.5.2 select()函數及其應用
8.6並發伺服器程序設計
8.6.1多進程並發伺服器程序設計
8.6.2多線程並發伺服器程序設計
習題
附錄英文縮略語詞彙表
參考文獻

⑺ 請說明什麼叫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並畫出常見的三種網路拓撲結構圖。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是引用拓撲學中研究與大小,形狀無關的點,線關系的方法。
一般有匯流排形,星形,環形,樹形和網狀五種。
常用的是匯流排形、星形,環形。
畫的話就不畫了,我給你描述下,應該可以理解的。
匯流排形:
橫向中間一根粗線,就是匯流排,然後兩邊分出些許細線,畫上計算機圖標。
星形:中間一個總的節點,周圍分出若干細線,畫上計算機圖標
環形:中間一個環,周圍分出若干細線,畫上計算機圖標

⑻ 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有哪些啊

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有:

1、網狀拓撲結構:網狀拓撲結構,這種拓撲結構主要指各節點通過傳輸線互聯連接起來,並且每一個節點至少與其他兩個節點相連·網狀拓撲結構具有較高的可靠性,但其結構復雜,實現起來費用較高,不易管理和維護,不常用於區域網。

2、混合型拓撲結構:混合型拓撲結構是將兩種單一拓撲結構混合起來,取兩者的優點構成的拓撲。一種是星型拓撲和環型拓撲混合而成的"星-環"拓撲,另一種是星型拓撲和匯流排型拓撲混合而成的"星-總"拓撲。

3、星型拓撲:在星型拓撲結構中,網路中的各節點通過點到點的方式連接到一個中央節點(又稱中央轉接站,一般是集線器或交換機)上,由該中央節點向目的節點傳送信息。中央節點執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因此中央節點相當復雜,負擔比各節點重得多。在星型網中任何兩個節點要進行通信都必須經過中央節點控制。

4、樹型拓撲:樹型拓撲(tree topology):一種類似於匯流排拓撲的區域網拓撲。樹型網路可以包含分支,每個分支又可包含多個結點。

5、環形拓撲:環形拓撲結構是一個像環一樣的閉合鏈路,它是由許多中繼器和通過中繼器連接到鏈路上的節點連接而成。在環形網中,所有的通信共享一條物理通道,即連接了網中所有節點的點到點鏈路。概述圖所示為環形拓撲結構。

⑼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圖

拓撲結構圖是指由網路節點設備和通信介質構成的網路結構圖。

網路拓撲定義了各種計算機、列印機、網路設備和其他設備的連接方式。換句話說,網路拓撲描述了線纜和網路設備的布局以及數據傳輸時所採用的路徑。網路拓撲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網路如何工作。

網路拓撲包括物理拓撲和邏輯拓撲。物理拓撲是指物理結構上各種設備和傳輸介質的布局。物理拓撲通常有匯流排型、星型、環型、樹型、網狀型等幾種。

附:拓撲結構示意圖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概述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准入控制系統哪個好 瀏覽:944
收音機信號網路轉換器 瀏覽:223
網路營銷名稱解析 瀏覽:444
移動網路會自動關閉嗎 瀏覽:184
查重網路資料庫包含哪些 瀏覽:635
藍牙和熱點分享網路哪個更耗電 瀏覽:337
蘭州手機網路哪個最快 瀏覽:635
演算法崗和空間網路安全 瀏覽:9
海明碼在計算機網路哪一章講的 瀏覽:795
永州經開區網路安全委員會 瀏覽:89
真我q35g網路在哪裡開啟 瀏覽:160
網路安卓電視軟體 瀏覽:296
國家網路安全的基礎性 瀏覽:112
多台路由器網路一直掉 瀏覽:96
路由器網路斷開了怎麼回事 瀏覽:711
tp無線網路受限 瀏覽:900
濟南手機網路電話辦理 瀏覽:446
連不上wifi如何修改網路設置 瀏覽:204
其他軟體佔用網路 瀏覽:77
華為榮耀青春版usb共享網路 瀏覽:25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