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基礎教材編寫理念

計算機網路基礎教材編寫理念

發布時間:2023-07-03 05:58:20

Ⅰ 網路課程的基本組成

⑴ 網路課程有什麼劃分它有什麼特點

網路課程是通過網路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路教學支撐環境。網路課程與一般的多媒體教學軟體不同,它是學生利用網路進行遠程學習的教材,根據網上教學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完整的網路課程應由如下幾個系統構成:(1)教學內容系統:包括課程簡介、目標說明、教學計劃、知識點內容、典型實例、多媒體素材等。(2)虛擬實驗系統:包括實驗情景、交互操作、結果呈現、數據分析等。(3)學生檔案系統:包括學生密碼、個人帳號、個人特徵資料、其他相關資料等。

⑵ 全民學習網網路課程有哪些

全民學習網優創課堂上架有免費的試聽課

⑶ 電教教材和網路課程有什麼區別,分別由哪些要素組成

電教教材和網路課程
電教教材;用於電化教育的課本教材。電教教材是可以掛圖,幻燈片,光碟等形式 。電教教材在學校中的地位與作用已是人所共知的了,無論是日常教學、開展實驗研究等都離不開電教教材。學校電教教材的建設是比較具體的,不同於宏觀的電教教材建設,從全國的角度來看,要抓規劃、抓製作、抓質量、抓審定、抓出版發行、抓隊伍培訓等等,但對學校來講,特別是中小學,就不需要考慮這些,而是要擁有一定數量、能滿足學科教學需要的電教教材,並以最簡便的方式提供給師生使用,這就是抓選購,抓自製、抓管理、抓使用、抓研究。
網路課程就是通過網路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是信息時代條件下課程新的表現形式。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路教學支撐環境。其中網路教學支撐環境特指支持網路教學的軟體工具、教學資源以及在網路教學平台上實施的教學活動。網路課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協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徵。

⑷ 結合具體學科說明網路課程開發包括哪些內容

網路課程是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基礎,是網路教學的基本單元,它是通過網路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由按一定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支撐環境兩部分組成,網路教學支撐環境指支持網路教學的軟體工具、教學資源以及在網路教學平台上實施的教學活動,它在非網路教學環境中是缺位的。
網路課程開發與多媒體教學軟體開發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網路課程的開發流程也同樣包括教學設計、系統設計、腳本編寫、程序設計、評價修改等環節,但網路課程開發具有自己的特點,如,模塊化管理以增加系統的可維護性,另它還包括課程教學模塊、交流協作模塊、課程組織模塊、輔助工具模塊和測試評價模塊。
在網路課程開發過程中,由於缺少物理環境,缺少教師、同伴在現場,需要特別注重自主學習、協作學習、交流工具、內容導航、即時反饋等的設計與開發。

⑸ 網路課程有哪些內容構成,構成關系是什麼

三大構成即平面構成、色彩構成與立體構成,是現代藝術設計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 1、平面構成主要在二度空間范圍之內,以輪廓線劃分圖與地之間的界線,描繪形象。它所表現的立體空間並非實的三度空間,而僅僅是圖形對人的視覺引導作用形成的幻覺空間。 2、色彩構成是使學生掌握色彩構成的基礎知識,學會運用它的基本方法,並具有較強的構成表現能力。 3、立體構成是現代藝術設計的基礎之一,是使用各種材料將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則組成新立體的過程。立體構成的構成要素是點、線、面、體、色彩和空間諸方面。它的形成要素,仍然是形式美諸法則,如對比調和、對稱均衡、比例、節奏、韻律、多樣、統一等,重要的是通過設計創造意境

⑹ 網路基礎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概況、基本概念和計算機網路的分類以及數據通信的有關基礎知識。。主要介紹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網路基本概念、組成,數據通信基本概念、OSI、TCP/IP參考模型和區域網常用通信協議;計算機區域網的組網技術,內容主要包括區域網的構建、區域網中所使用的傳輸介質、網路設備以及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簡單介紹Inter和Intrant的基本知識及網路安全基礎。

⑺ 簡述網路課程教學支持平台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廣義
廣義的網路教學平台包括支持網路教學的硬體設施和支持網路教學的軟體系統。
狹義
狹義的網路教學支持平台是指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之上,為網路教學提供全面支持服務的軟體系統的總稱。一個完整地支持基於Web教學的支撐平台應該由三個系統組成:網上課程開發系統、網上教學支持系統和網上教學管理系統,分別完成Web課程開發、Web教學實施和Web教學管理的功能。就宏觀層面來說,遠程教育平台的狀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水平。具體就一個遠程辦學實體來說,遠程教育平台是遠程教育教學和管理的基本活動空間,關繫到教學、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中文名網路教學平台
分 類點播式、互動式、社會化教學
組成系統課程開發系統、教學支持系統等
特 點高度模擬等

⑻ 網路課件與網路課程的區別

網路課件,也是課件的一種,但也是比較特別的一種課件,因為它是應用於網路環境的。並且往往是結合網路課程來開展網路教學的。 根據使用工具的不同課件有兩種主要形態:CBT和WBT,即puter-based training(基於計算機的培訓)和web-based training(基於網路的培訓),前者就是常說的本地版或光碟版,而後者就是常說的網路版,即網路課件。 網路課件是基於HTML設計製作的,加上JavaScript、Flash等各種流行的技術,對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實施相對完整教學,具有一定的教學功能的教學軟體。網路課件以生動、內容豐富、交互性強等優勢逐漸得到學習者的認可。一個優秀的課件,不僅能夠讓你主動地獲得生動的知識,還能讓你獲得技能、獲得實踐、獲得經驗,而後者是其他傳統教材、電子書和ppt都無法達到的。 網路課件是現代遠程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

什麼是網路課程
「網路課程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與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基於Web的課程,其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協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徵」。 應當指出的是,由於教學內容包含教學資源,所以網路課程通常應當包括教學資源在內(至少應當包括部分教學資源);只涉及教材本身的網路課程不是理想的(至少是不完整的)網路課程。但是,在實際開發過程中,為了便於開展工作(例如分工或並行運作的需要)有時也把教學資源獨立出來,甚至將它與網路課程並列——稱作「網路課程與網路資源開發」。不過,這時應當特別注意:這種區分只是開發的需要,而網路課程原本是應當把網路資源包括在內的。

網路課程的定義
第一種定義: 「網路課程是基於Web的課程,即在網際網路上通過WWW瀏覽器來學習的課程」(從學習的工具、手段來定義);
第二種定義: 「網路課程是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和現代教與學理論的課程」(從指導思想、理論基礎來定義);
第三種定義: 「網路課程是基於資源的學習,基於情境的學習,基於協作的學習」(從建構主義學習環境所涉及的三種特徵來定義);
第四種定義: 「網路課程是指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協作性和自主性等主要特徵的課程」(從學習過程的特徵來定義);

上述四種關於網路課程的定義都有各自的根據,也有其合理性,在目前都具有較大的影響和應用范圍;但是由於它們都是只考慮網路課程某一方面的特徵,所以又都還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Ⅱ 計算機文化基礎的圖書3

書名:計算機文化基礎(高職高專「十二五」規劃教材)
作者: 劉愛琴 劉家磊 袁建波
書號:ISBN 978-7-5058-9240-8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0.5 計算機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計算機的應用已成為各學科發展的基礎。因此,學習和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已成為人們的迫切要求,只有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巧,才能站在時代的前列,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成為一個新型的有用人才眾所周知Microsoft公司在人們信息處理上作出了巨大貢獻,自從Windows和Office的第一個版本發布後,我們見證了人們在工作、生活上發生的巨大變化。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人們的工作效率也在不斷提高,它甚至影響到人們的行為、思想和習慣。為了適應社會各階層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了解,普及計算機的基本應用,我們綜合多年來在計算機教學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理念,緊跟計算機技術的潮流,編寫了這本《計算機文化基礎》。
本書在編寫時以項目、任務為基礎,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點,使學生學有所用。本書主要分十個項目,項目一和項目二講述計算機基礎知識,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的發展、特點、應用與組成,以及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和計算機病毒的概念;項目三介紹Windows XP操作系統,通過具體的案例介紹Windows XP中的基本概念、Windows XP中文件的概念及基本操作;項目四介紹文字處理系統Word 2007,主要完成了文字的錄入和編輯、文檔格式的編排、圖文混排以及表格的編輯和處理等任務;項目五講述電子表格處理系統Excel 2007,主要完成了電子表格的創建、編排和格式的設置,使用公式或函數對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建立各種格式的圖表等任務;項目六通過一個完整的案例完成了PowerPoint 2007幻燈片的製作;項目七介紹Access 2007資料庫的使用,通過幾個任務完成了Access資料庫與表的創建、記錄的操作、查詢的設計與創建、窗體的設計;項目八講述計算機網路與Internet基礎,主要介紹了有關網路的基本概念、Internet的發展和應用、IE的使用以及電子郵件的知識;項目九介紹多媒體技術的相關知識;項目十針對前面的內容列舉了幾個綜合實訓案例。
本書考慮到初學者的特點,採用模塊化的結構,圖文並茂,重點突出,每個項目內容講解都包含了詳細的操作步驟,通俗易懂,並且每個項目後還配有相應的習題。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非計算機專業教材,也可作為應用型本科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材或參考書。
本書由劉愛琴、劉家磊和袁建波擔任主編,常國權、魏勝利、李春雨、郭建林、郭俊香、周漠彥擔任副主編,其他參編人員有朱麗華、桑書娟、蘆娜、李剛等。其中,李春雨編寫項目一和項目二,郭俊香、朱麗華、桑書娟編寫項目三和項目七,魏勝利編寫項目四,郭建林、常國權編寫項目五,劉愛琴、劉家磊編寫項目六,蘆娜、李剛編寫項目八和項目九,最後由袁建波負責全書組稿和統編工作。由於作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敬請專家與讀者批評指正。 項目一 初識計算機 1
任務一 了解計算機的發展過程及發展趨勢1
任務二 計算機的應用領域調查6
項目二 計算機基礎知識8
任務一 掌握計算機系統的組成8
任務二 微型計算機硬體組成14
任務三 了解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19
任務四 計算機病毒26
項目三 Windows XP 操作系統28
任務一 製作個性化桌面29
任務二 創建文件夾40
任務三 移動和刪除文件夾43
任務四 程序管理46
任務五 計算機管理51
項目四 Word 2007文字處理軟體57
任務一 新建一個Word 文檔58
任務二 在新建的文檔中製作一個通知67
任務三 製作個人簡歷表79
任務四 製作學生成績表85
任務五 製作個性化信箋91
任務六 製作一個明信片97
項目五 Excel 2007電子表格處理軟體105
任務一 認識Excel 2007工作界面106
任務二 Excel 2007基本操作(1)110
任務三 Excel 2007基本操作(2)115
任務四 公式和函數的使用(1)125
任務五 公式和函數的使用(2)129
任務六 公式和函數的使用(3)131
任務七 公式和函數的使用(4)134
任務八 數據分析(1)136
任務九 數據分析(2)139
任務十 數據分析(3)141
任務十一 數據分析(4)143
任務十二 圖表操作(1)146
任務十三 圖表操作(2)150
項目六 PowerPoint 2007演示文稿製作軟體155
任務一 認識PowerPoint 2007工作界面156
任務二 創建演示文稿159
任務三 編輯演示文稿166
任務四 設計演示文稿的外觀175
任務五 設置動畫效果182
任務六 添加超鏈接186
任務七 放映演示文稿187
任務八 列印演示文稿189
任務九 發布演示文稿191
項目七 Access 2007資料庫管理系統196
任務一 認識資料庫197
任務二 認識Access 2007工作界面203
任務三 創建「員工工資」資料庫205
任務四 創建「員工工資」表207
任務五 編輯「員工工資」表211
任務六 「員工工資」表的窗體設計216
任務七 「員工工資」表的報表設計221
項目八 計算機網路227
任務一 認識計算機網路228
任務二 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分類230
任務三 了解計算機網路拓撲的基本結構231
任務四 認識網路協議與體系結構234
任務五 認識網路常用硬體236
任務六 掌握Internet基礎知識239
任務七 Internet Explorer的應用244
任務八 申請並使用免費的電子郵箱250
任務九 利用Outlook收發電子郵件254
任務十 下載軟體網際快車(FlashGet) 的使用257
任務十一 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有用信息261
項目九 多媒體技術及應用265
任務一 圖像處理軟體Photoshop 7?0的安裝與卸載265
任務二 圖像文件的大小編輯與格式的轉換268
任務三 簡單Flash形狀動畫製作271
任務四 簡單音頻處理273
任務五 認識媒體與多媒體技術277
任務六 了解多媒體通信技術280
項目十 綜合實訓282
綜合實訓一282
綜合實訓二282
綜合實訓三283
綜合實訓四284
綜合實訓五285
綜合實訓六286
綜合實訓七287
綜合實訓八288

Ⅲ 計算機網路應用基礎的介紹

本書是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計算機網路應用的基礎教材,全書共分為7章,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Internet基本應用、信息檢索與利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網頁設計與製作和信息安全基礎。為方便講課與上機實踐,每章最後均附有單項選擇題、簡答題和上機題,書後並給出單項選擇題的答案。本書的第一大特色是按課程教學方式來組織內容,因此適合老師授課,也適合學生閱讀;第二大特色是面向應用需求,教學內容先進,力爭幫助讀者了解網路技術與應用的發展趨勢,以及最新的科學前沿內容。本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講解簡明易懂、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可作為高等院校本、專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計算機網路應用的教材,也可作為初學者、IT行業愛好者的輔助學習教材。

Ⅳ 網路技術基礎課程

網路技術課題報告與研究方案
(一)課題名稱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課程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是關於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知識的一門實訓課程,為計算機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了解數據通信的原理,熟悉計算機網路的組成與體系結構、TCP/IP模型,掌握區域網工作原理和一種流行區域網的應用,了解計算機網路管理和結構化布線的基本概念,掌握Windows 2000 Server下的用戶管理及各種網路服務的架設,並培養學生具備簡單的組網與網管能力,在體系結構上突出學生的技能訓練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當前先進和實用的網路技術,並能熟練利用Cisco、華為等網路設備(路由器和交換機)設計、構建和維護中小型的企業網路。學完本課程,學生可以通過教考分離參加一些認證考試。同時也為今後從事計算機網路的應用、設計與開發打下基礎。

(三)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用一定的理論知識點和實際操作步驟進行講解,再用實訓任務進行復習、理解和鞏固,由淺入深,使學生通過實際動手操作,逐步掌握網路的組建、管理和應用。最後寫出實訓報告。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及創新之處

編寫切合實際,注重教學內容適合本校及中等職業學校的校本教材,改進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強化教學理念—注重實踐技能的實訓教學;強化學生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實訓效果,以適應社會需求。

1、 創新了課程組織形式和指導方法

2、 創新了課程考核方法:

具體從參與課程實訓工作的態度10%、實訓紀律10%、實訓能力60%(動手、創新、解決問題、組織協調、溝通、表達等能力)、實訓效果20%(高質量完成實訓任務或項目開發)等方面進行考核。

3、創新了課程開發和保障模式。創新了一種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計算機網路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訓課程的開發模式。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以專業性和實用性為目的,編寫適合職教學生使用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實訓教材

(六)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重點難點)

重點:交換機、路由器的使用與配置、數據中心伺服器的配置,網路工程項目規劃與設計

難點:交換機的VLAN的劃分、路由器靜態路由的配置、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

解決辦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案例講授、演示與角色演練相結合,加強教師指導,採用先進的網路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教、學、做」相結合,實行啟發式、互動式、案例式、開放式、項目式、自學式、研討式以及邊講邊做邊指導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實訓現象的討論和分析,加強階段性實訓效果的評審與考核,圍繞職業技能,突出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1、9月中旬到10月底,整體規劃及收集素材

2、11月初到12月初,整理素材並開始編寫

3、12月底完成教材的編寫

(八)課題研究主要實驗內容

1、網路線纜製作

2、對等網的配置

3、繪制區域網拓撲結構圖(visio)

4、Internet的接入

5、星型網路的組建

6、主從網路的配置

7、用戶管理

8、文件共享和安全性

9、網路列印機安裝與管理

10、IE瀏覽

11、電子郵件收發(foxmail)

12、FTP下載和管理

13、搜索引擎的使用

14、網路安全(防火牆)

15、網路安全(殺毒軟體)

16、DHCP的配置

17、DNS的配置

18、FTP服務的配置與使用

19、WWW服務的配置與使用

20、搭建小型區域網

(九)課題研究的方法

文獻法、教學實驗法

(十)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校本教材

(十一)參考文獻

1、《計算機網路技術》 施曉秋主編 中國科學出版社 2003年版

2、《計算機網路實驗與實踐指導》 施曉秋主編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3年版

3、《思科網路技術學院教程》(上冊)CiscoSystem主編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2年版

4、《計算機網路》Andrew S. Tanenbaum .清華大學出版社

5、《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 高傳善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追問:
DHCP的配置,DNS的配置,FTP服務的配置與使用,WWW服務的配置與使用,這些的實訓小結怎麼寫?
回答:
你自己查看書本知識啊!給你的是實訓報告基本框架,當然如果你的字數比較多或者嫌麻煩的話可以稍微少寫幾點!
追問:
我想自己動手的話我就不上問問了!!!!!
回答:
DHCP的配置: DHCP 是 動態主機分配協議縮寫,它的前身是 BOOTP。BOOTP 原本是用於無磁碟主機連接的網路上面的:網路主機使用 BOOT ROM 而不是磁碟起動並連接上網路,BOOTP 則可以自動地為那些主機設定 TCP/IP 環境。 DHCP 可以說是 BOOTP 的增強版本,它分為兩個部份:一個是伺服器端,而另一個是客戶端。所有的 IP 網路設定數據都由 DHCP 伺服器集中管理,並負責處理客戶端的 DHCP 要求;而客戶端則會使用從伺服器分配下來的IP環境數據。它提供三種 IP 定位方式: 網路管理員為某些少數特定的Host綁定固定IP地址,且地址不會過期 自動分配,其情形是:一旦 DHCP 客戶端第一次成功的從 DHCP 伺服器端租用到 IP 地址之後,就永遠使用這個地址。 動態分配,當 DHCP 第一次從 DHCP 伺服器端租用到 IP 地址之後,並非永久的使用該地址,只要租約到期,客戶端就得釋放(release)這個 IP 地址,以給其它工作站使用。當然,客戶端可以比其它主機更優先的更新(renew)租約,或是租用其它的 IP 地址。 動態分配顯然比自動分配更加靈活,尤其是當您的實際 IP 地址不足的時候,
補充:
DNS的配置: DNS 是域名系統 的縮寫,該系統用於命名組織到域層次結構中的計算機和網路服務。在Internet上域名與IP地址之間是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域名雖然便於人們記憶,但機器之間只能互相認識IP地址,它們之間的轉換工作稱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專門的域名解析伺服器來完成,DNS就是進行域名解析的伺服器。 DNS 命名用於 Internet 等 TCP/IP 網路中,通過用戶友好的名稱查找計算機和服務。當用戶在應用程序中輸入 DNS 名稱時,DNS 服務可以將此名稱解析為與之相關的其他信息,如 IP 地址。因為,你在上網時輸入的網址,是通過域名解析系統解析找到了相對應的IP地址,這樣才能上網。其實,域名的最終指向是IP。 在IPV4中IP是由32位二進制數組成的,將這32位二進制數分成4組每組8個二進制數,將這8個二進制數轉化成十進制數,就是我們看到的IP地址,其范圍是在0~255之間。因為,8個二進制數轉化為十進制數的最大范圍就是0~255。現在已開始試運行、將來必將代替IPv4的IPV6中,將以128位二進制數表示一個IP地址。 DNS域名伺服器 域名雖然便於人們記憶,但網路中的計算機之間只能互相認識IP地址,它們之間的轉換工作稱為域名解析(如上面的www.sina.com.cn 與 218.30.66.101 之間的轉換),域名解析需要由專門的域名解析伺服器來完成,DNS就是進行域名解析的伺服器。
補充:
FTP服務的配置與使用: (1) 啟動FTP服務 (2) 配置FTP服務屬性 右擊目錄樹中「默認FTP站點」,從快捷菜單中選擇「屬性」,打開默認FTP站點屬性對話框,然後選擇「FTP站點」選項卡,在該選項卡的「IP地址」下拉框中輸入與邦定的IP地址,在MS-DOS方式下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伺服器的IP地址並輸入該框。在「TCP埠」中輸入網站邦定的埠號,默認是21。還可以配置最大連接數目、連接超時時間、及安全日誌設定等項目。 (3) 配置安全帳號 在「默認FTP站點屬性對話框」中,選擇「安全帳號」選項卡。「允許匿名連接」表示用戶可以以匿名方式訪問該FTP站點,如果不選擇復選框,則站點會要求用戶提供伺服器活動目錄中存在的用戶名和密碼。「用戶名」文本框表示匿名用戶將以什麼用戶身份登錄站點,推薦使用「IUSR_伺服器名」這一內置帳號。復選「只允許匿名連接」將使用戶只能以匿名用戶身份登錄站點。 (4)配置FTP服務的主目錄 在「默認FTP站點屬性」對話框中,選擇「主目錄」選項卡。主目錄是通過FTP方式連接到伺服器上時的根目錄。它可以使伺服器上的本地目錄,也可以使其它計算機的共享目錄,可以分別通過選擇「此計算機上的目錄」和「另一計算機上的共享位置」這兩個單選框來設定,一般使用本地目錄。 關於下載和上傳許可權,系統提供了兩種不同的選項,即「主目錄」選項卡中位於FTP本地路徑下的「讀取」和「寫入」兩個復選框。復選「讀取」則允許下載,否則禁止下載;復選「寫入」則允許上傳,否則禁止上傳。 (5)建立FTP下載文件 打開Windows資源管理器,將要用於FTP的文件和文件加復制到主目錄定義的本地目錄中去,這時可以從客戶端通過FTP方式下載這些文件。為了方便與進行實驗測試,建議同學們在主目錄下]建立兩個文件夾「test1」和「test2」,並在「test1」文件夾中提供一個名為「file.txt」的文本文件。
追問:
小結,心得體會!!!!!謝謝!!
回答:
WWW服務的配置與使用 首先要實現WWW服務,現以在RedHat系統的完全安裝中為例,這里系統已經為大家安裝好了目前在Internet上使用得最多的HTTP伺服器Apache,你只需要使用「setup」命令選擇該服務,或者直接運行「httpd」即可。它的安裝根目錄是在/home/httpd/目錄下的,只要使用瀏覽器按照「IP地址」訪問你的Web server,就能夠看到Apache的說明文檔。假如你要發行自己的主頁,只需要將這些文檔放在/home/httpd/Html/下即可,或者是將httpd.conf中的文檔根目錄修改為你的Windows系統下的目錄,這樣既可以享受Linux的效率,也可享受Windows的頁面製作工具的便利。但是我們要留意在Linux環境中要區分大小寫,所以頁面中的文件名最好同一使用大小寫。在Windows環境中的頁面文件一般是.htm後綴,而預設的Linux系統的瀏覽器Netscap或lyxn解釋的頁面文件是以.html為後綴的,你只需要在/etc/mime.types中增加如下一行即可:text/html html htm。同樣,你也可以按照注釋修改以下配置文件: /etc/httpd/conf/httpd.conf /etc/httpd/conf/Access.conf /etc/httpd/conf/srm.conf 以建立更加強大而靈活的WEB伺服器。
補充:
最後希望滿意!
補充:
不給分嗎?
追問:
暈倒!!要的是在做這些實驗時候的心得體會!!

Ⅳ 計算機網路哪本教材最好呀

1、《計算機網路基礎》,作者是滿昌勇,簡介:該書共行粗分8個模塊,面向的是計算機網路的初學者,讀者只要具備基本的咐帶銷計算機文化基礎知識就可以隨著《計算機網路基礎》的任務指導,掌握相關知識與應用。同時,《計算機網路基礎》將任務驅動與理論學習相結合,由淺人深,循序漸進,也適合大中專院校的教師將其作為授課教材。

2、《計算機網路》,作者是謝希仁,簡介:書中許多內容是隨著計算機網路世界的不斷變化而更新的。特色內容有無線網路、智能手機使用的3G網路、RFID和感測器網路、使用CDN的內容分發等。

3、《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作者是庫羅斯,簡介:作者獨創的自頂向下方法講授計算機網路的原理及其協議,從應用層協議開始沿協議棧向下講解,讓讀者從實現、應用的角度明白各層的意義,強調應用層範例和應用編程介面,使讀者盡快進入每天衡游使用的應用程序環境之中進行學習和創造。

Ⅵ 計算機網路早期應用

《計算機網路及應用》一書,是一本計算機網路的基礎教材。該書共分為10章,內容包括:計算機網路的概論、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網路通信技術、計算機網路設備、計算機網路互連、網路操作系統、Internet、計算機網路安全與管理、計算機網路系統集成等。該書可作為培訓教材或高等學校的教材,同時也可以滿足從事計算機網路建設與應用的各類人員學習網路應用與Internet技術的需要。
早期年代
那時人們開始將彼此獨立發展的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起來,完成了數據通信與計算機通信網路的研究,為計算機網路的出現做好了技術准備,奠定了理論基礎。

分組交換
20世紀6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國防部領導的遠景研究規劃局ARPA提出要研製一種嶄新的網路對付來自前蘇聯的核攻擊威脅。因為當時,傳統的電路交換的電信網雖已經四通八達,但戰爭期間,一旦正在通信的電路有一個交換機或鏈路被炸,則整個通信電路就要中斷,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迴電路,還必須重新撥號建立連接,這將要延誤一些時間。這個新型網路必須滿足一些基本要求:
1:不是為了打電話,而是用於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送。
2:能連接不同類型的計算機。
3:所有的網路節點都同等重要,這就大大提高了網路的生存性。
4:計算機在通信時,必須有迂迴路由。當鏈路或結點被破壞時,迂迴路由能使正在進行的通信自動地找到合適的路由。
5:網路結構要盡可能地簡單,但要非常可靠地傳送數據。
根據這些要求,一批專家設計出了使用分組交換的新型計算機網路。而且,用電路交換來傳送計算機數據,其線路的傳輸速率往往很低。因為計算機數據是突發式地出現在傳輸線路上的,比如,當用戶閱讀終端屏幕上的信息或用鍵盤輸入和編輯一份文件時或計算機正在進行處理而結果尚未返回時,寶貴的通信線路資源就被浪費了。
分組交換是採用存儲轉發技術。把欲發送的報文分成一個個的「分組」,在網路中傳送。分組的首部是重要的控制信息,因此分組交換的特徵是基於標記的。分組交換網由若干個結點交換機和連接這些交換機的鏈路組成。從概念上講,一個結點交換機就是一個小型的計算機,但主機是為用戶進行信息處理的,結點交換機是進行分組交換的。每個結點交換機都有兩組埠,一組是與計算機相連,鏈路的速率較低。一組是與高速鏈路和網路中的其他結點交換機相連。注意,既然結點交換機是計算機,那輸入和輸出埠之間是沒有直接連線的,它的處理過程是:將收到的分組先放入緩存,結點交換機暫存的是短分組,而不是整個長報文,短分組暫存在交換機的存儲器(即內存)中而不是存儲在磁碟中,這就保證了較高的交換速率。再查找轉發表,找出到某個目的地址應從那個埠轉發,然後由交換機構將該分組遞給適當的埠轉發出去。各結點交換機之間也要經常交換路由信息,但這是為了進行路由選擇,當某段鏈路的通信量太大或中斷時,結點交換機中運行的路由選擇協議能自動找到其他路徑轉發分組。通訊線路資源利用率提高:當分組在某鏈路時,其他段的通信鏈路並不被通信的雙方所佔用,即使是這段鏈路,只有當分組在此鏈路傳送時才被佔用,在各分組傳送之間的空閑時間,該鏈路仍可為其他主機發送分組。可見採用存儲轉發的分組交換的實質上是採用了在數據通信的過程中動態分配傳輸帶寬的策略。
1.1.1計算機網路的歷史
1.1.2現代網路結構的特點
1.1.3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趨勢
1.2計算機網路概念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一種計算機操作系統的構成方法。
它是根據信息的類型、級別、優先順序等一組特定的規則排列的一群硬體或軟體項目。
這種結構的最大特點就是將一個大型復雜的系統分解成若干單向依賴的層次,從而確保程序的可靠性和易讀性,也便於人們對系統進行局部修改。
在面向對象編程中,hierarchy映射為父類和子類之間的關系。
UNIX操作系統就是採用層次結構實現結構設計
2.1.2網路協議
網路協議的定義: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例如,網路中一個微機用戶和一個大型主機的操作員進行通信,由於這兩個數據終端所用字元集不同,因此操作員所輸入的命令彼此不認識。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當然,對於不相容終端,除了需變換字元集字元外。其他特性,如顯示格式、行長、行數、屏幕滾動方式等也需作相應的變換。

Ⅶ 計算機網路原理的主要內容

《計算機網路原理》是一本採用全新體系結構的計算機網路基礎教材。全書共分為3篇,分別從3個角度觀察計算機網路,理解計算機網路的工作原理:第1篇是在平面上觀察計算機網路,把計算機網路看做由節點、鏈路和協議三個元素組成的系統,並介紹了鏈路和節點上的基本通信技術;第2篇是立體地觀察計算機網路,認識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介紹了ISO/OSI參考模型和IEEE 802、TCP/IP兩種計算機網路主流體系結構;第3篇介紹計算機網路應用程序的C/S工作模式和基於C/S模式的計算機網路應用程序的開發方法。這3篇將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分解成相對獨立的3個層次。每完成一個層次內容的學習,對計算機網路工作原理的認識就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並最後歸結到計算機網路應用層的實現上來。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基礎教材編寫理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州網路貨運業務多少錢 瀏覽:211
蘋果平板玩香腸派對網路卡怎麼辦 瀏覽:84
假的無線路由器有信號無網路 瀏覽:393
潮州電子商務網路營銷專員 瀏覽:4
中衛網路營銷網路推廣哪個好 瀏覽:341
十堰哪裡有網路推廣電話 瀏覽:385
登錄到電信網路手機沒信號 瀏覽:442
手機虛擬卡的網路不好 瀏覽:827
商丘移動網路太差 瀏覽:438
計算機網路的拓普集團股票 瀏覽:780
斷掉網路電腦還會不會更新 瀏覽:719
安卓手機網路哪裡有一個感嘆號 瀏覽:769
無法修改無線網路設置 瀏覽:234
網路上有多少未成年 瀏覽:937
網路掙錢最新軟體 瀏覽:868
網路查詢號碼是多少 瀏覽:668
網路從哪裡檢查 瀏覽:361
無線網路突然斷掉了 瀏覽:908
W7系統損壞不能連接網路了嗎 瀏覽:817
貓換網路需要重新設置嗎 瀏覽:11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