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發展、功能和應用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計算機網路,即互聯網(廣域網、區域網)及單機按照一定的通訊協議組成的國際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兩台計算機或者是兩台以上的計算機終端、客戶端、服務端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手段互相聯系起來的結果,人們可以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發送郵件、共同完成一項工作、共同娛樂。互聯網是全球性的,互聯網上的每一台主機都需要有「地址」,這些主機必須按照共同的規則(協議)連接在一起。
發展:計算機網路是一項正在向縱深發展的技術,是人類進入網路文明階段或信息社會的標志。對計算機網路將來的發展給以准確的描述是十分困難的。但目前的情形使互聯網早已突破了技術的范疇,正在成為人類向信息文明邁進的紐帶和載體。 目前人們還把互聯網當成一個工具使用,用以解決通訊問題和信息查詢。試想,互聯網可以大規模收集、存儲人類的行為信息,這在一程度上有點像人的大腦。當互聯網越來越像人的大腦的時候,互聯網就會越來越聰明,可以用邏輯思維的方式幫助用戶解決問題,這或許是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功能和應用: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和應用可以概括為7個方面:
1、信息的獲取與發布
書庫、圖書館、雜志期刊、報紙,政府、公司、學校信息和各種不同的社會信息。
2.電子郵件(E-mail)
3.網上交際
聊天、交友、玩網路游戲等。
4.電子商務
網上購物、網上商品銷售、網上拍賣、網上貨幣支付等
5.網路電話
IP電話服務、視頻電話。
6.網上事務處理
辦公自動化。
7.Internet的其他應用
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遠程主機登陸、遠程文件傳輸。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採納。
Ⅱ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分類和主要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無線網。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將大量獨立的、但相互連接起來的計算機來共同完成計算機任務。
(2)計算機網路定義功能應用教案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有:
1、速率
計算機發送出的信號都是數字形式的。比特是計算機中數據量的單位,也是資訊理論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單位。英文字bit來源於binarydigit,意思是一個「二進制數字」,因此一個比特就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一個1或0。
2、帶寬
在計算機網路中,帶寬用來表示網路的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因此網路帶寬表示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這里一般說到的「帶寬」就是指這個意思。這種意義的帶寬的單位是「比特每秒」,記為bit/s。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吞吐量更經常地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
Ⅲ 計算機網路技術
第一章 計算機網路概述
1.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和發展歷史
1.1.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
計算機網路是現代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在地理上分散的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的計算機集合,這些計算機遵守共同的協議,依據協議的規定進行相互通信,實現網路各種資源的共享。
網路資源:所謂的網路資源包括硬體資源(如大容量磁碟、列印機等)、軟體資源(如工具軟體、應用軟體等)和數據資源(如資料庫文件和資料庫等)。
計算機網路也可以簡單地定義為一個互連的、自主的計算機集合。所謂互連是指相互連接在一起,所謂自主是指網路中的每台計算機都是相對獨立的,可以獨立工作。
1.1.2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
課後小結:
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
2. 網路資源的分類.
課後作業:預習P2-P8.
第二講
教學類型:理論課
教學課題:1.2~1.3
教學目標:1.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和應用;2. 了解計算機網路的系統組成
教學重點、難點: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和應用;網路的系統組成
教學方法:教師講解、演示、提問;
教學工具:多媒體幻燈片演示
1.2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和應用
1.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1)實現計算機系統的資源共享
(2)實現數據信息的快速傳遞
(3)提高可靠性
(4)提供負載均衡與分布式處理能力
(5)集中管理
(6)綜合信息服務
2.計算機網路的應用
計算機網路由於其強大的功能,已成為現代信息業的重要支柱,被廣泛地應用於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主要有:
(1)辦公自動化
(2)管理信息系統
(3)過程式控制制
(4)互聯網應用(如電子郵件、信息發布、電子商務、遠程音頻與視頻應用)
1.3計算機網路的系統組成
1.3.1 網路節點和通信鏈路
從拓撲結構看,計算機網路就是由若干網路節點和連接這些網路節點的通信鏈路構成的。計算機網路中的節點又稱網路單元,一般可分為三類:訪問節點、轉接節點和混合節點。
通信鏈路是指兩個網路節點之間承載信息和數據的線路。鏈路可用各種傳輸介質實現,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衛星、微波等。
通信鏈路又分為物理鏈路和邏輯鏈路。
1.3.2 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
從邏輯功能上可把計算機網路分為兩個子網:用戶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
資源子網包括各種計算機和相關的硬體、軟體;
通信子網是連接這些計算機資源並提供通信服務的連接線路。正是在通信子網的支持下,用戶才能利用網路上的各種資源,進行相互間的通信,實現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通信子網有兩種類型:
(1)公用型(如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
(2)專用型(如各類銀行網、證券網等)
1.3.3 網路硬體系統和網路軟體系統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由計算機網路硬體系統和網路軟體系統組成的。
網路硬體系統是指構成計算機網路的硬設備,包括各種計算機系統、終端及通信設備。
常見的網路硬體有:
(1)主機系統; (2)終端; (3)傳輸介質; (4)網卡;(5)集線器; (6)交換機; (7)路由器
網路軟體主要包括網路通信協議、網路操作系統和各類網路應用系統。
(1)伺服器操作系統
常見的有:Novell公司的NetWare、微軟公司的 Windows NT Server及 Unix系列。
(2)工作站操作系統
常見的有: Windows 95、Windows 98及Windows 2000等。
(3)網路通信協議
(4)設備驅動程序
(5)網路管理系統軟體
(6)網路安全軟體
(7)網路應用軟體
課後小結:
1.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和應用
2. 網路的系統組成
課後作業:預習P8-P10
第三講
教學類型:理論課
教學課題:1.4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教學目標:1.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分類;2. 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和發展;3. 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和應用;4. 了解計算機網路的系統組成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教學方法:教師講解、演示、提問;
教學工具:多媒體幻燈片演示
1.4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4.1 按計算機網路覆蓋范圍分類
由於網路覆蓋范圍和計算機之間互連距離不同,所採用的網路結構和傳輸技術也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計算機網路。
一般可以分為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三類。
1.4.2按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分類
網路拓撲是指連接的形狀,或者是網路在物理上的連通性。如果不考慮網路的的地理位置,而把連接在網路上的設備看作是一個節點,把連接計算機之間的通信線路看作一條鏈路,這樣就可以抽象出網路的拓撲結構。
按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可將網路分為:星型網、環型網、匯流排型網、樹型網、網型網。
1.4.3 按網路的所有權劃分
1.公用網
由電信部門組建,由政府和電信部門管理和控制的網路。
2.專用網
也稱私用網,一般為某一單位或某一系統組建,該網一般不允許系統外的用戶使用。
1.4.4 按照網路中計算機所處的地位劃分
(1)對等區域網
(2)基於伺服器的網路(也稱為客戶機/伺服器網路)。
課後小結:
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2.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和應用;3.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課後作業:(P10)1 、4、5、6
第四講
教學類型:理論課
教學課題:1.1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和發展
教學目標:1. 了解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2. 了解數據傳輸方式
教學重點、難點:數據傳輸方式
教學方法:教師講解、演示、提問;
教學工具:多媒體幻燈片演示
教學內容與過程
導入:由現在的網路通訊中的一些普通關鍵詞引入新課
講授新課:(多媒體幻燈片演示或板書)
第二章 數據通信基礎
2.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信息和數據
1.信息
信息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可以是對物質的形態、大小、結構、性能等全部或部分特性的描述,也可表示物質與外部的聯系。信息有各種存在形式。
2.數據
信息可以用數字的形式來表示,數字化的信息稱為數據。數據可以分成兩類:模擬數據和數字數據。
2.1.2 信道和信道容量
1.信道
信道是傳送信號的一條通道,可以分為物理信道和邏輯信道。
物理信道是指用來傳送信號或數據的物理通路,由傳輸及其附屬設備組成。
邏輯信道也是指傳輸信息的一條通路,但在信號的收、發節點之間並不一定存在與之對應的物理傳輸介質,而是在物理信道基礎上,由節點設備內部的連接來實現。
2.信道的分類
信道按使用許可權可分為專業信道和共用信道。
信道按傳輸介質可分為有線信道、無線信道和衛星信道。
信道按傳輸信號的種類可分為模擬信道和數字信道。
3.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是指信道傳輸信息的最大能力,通常用數據傳輸率來表示。即單位時間內傳送的比特數越大,則信息的傳輸能力也就越大,表示信道容量大。
2.1.3 碼元和碼字
在數字傳輸中,有時把一個數字脈沖稱為一個碼元,是構成信息編碼的最小單位。
計算機網路傳送中的每一位二進制數字稱為「碼元」或「碼位」,例如二進制數字10000001是由7個碼元組成的序列,通常稱為「碼字」。
2.1.4 數據通信系統主要技術指標
1.比特率:比特率是一種數字信號的傳輸速率,它表示單位時間內所傳送的二進制代碼的有效位(bit)數,單位用比特每秒(bps)或千比特每秒(Kbps)表示。
2.波特率:波特率是一種調制速率,也稱波形速率。在數據傳輸過程中,線路上每秒鍾傳送的波形個數就是波特率,其單位為波特(baud)。
3.誤碼率:誤碼率指信息傳輸的錯誤率,也稱誤碼率,是數據通信系統在正常工作情況下,衡量傳輸可靠性的指標。
4.吞吐量:吞吐量是單位時間內整個網路能夠處理的信息總量,單位是位元組/秒或位/秒。在單信道匯流排型網路中,吞吐量=信道容量×傳輸效率。
5.通道的傳播延遲:信號在信道中傳播,從信源端到達信宿端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個時間叫做傳播延遲(或時延)。
2.1.5 帶寬與數據傳輸率
1.信道帶寬
信道帶寬是指信道所能傳送的信號頻率寬度,它的值為信道上可傳送信號的最高頻率減去最低頻率之差。
帶寬越大,所能達到的傳輸速率就越大,所以通道的帶寬是衡量傳輸系統的一個重要指標。
2.數據傳輸率
數據傳輸率是指單位時間信道內傳輸的信息量,即比特率,單位為比特/秒。
一般來說,數據傳輸率的高低由傳輸每一位數據所佔時間決定,如果每一位所佔時間越小,則速率越高。
2.2 數據傳輸方式
2.2.1 數據通信系統模型
2.2.2 數據線路的通信方式
根據數據信息在傳輸線上的傳送方向,數據通信方式有:
單工通信
半雙工通信
雙工通信
2.2.3 數據傳輸方式
數據傳輸方式依其數據在傳輸線原樣不變地傳輸還是調制變樣後再傳輸,可分為基帶傳輸、頻帶傳輸和寬頻傳輸等方式。
1.基帶傳輸
2.頻帶傳輸
3.寬頻傳輸
課後小結:
1. 什麼是信息、數據?
2. 什麼是信道?常用的信道分類有幾種?
3. 什麼是比特率?什麼是波特率?
4. 什麼是帶寬、數據傳輸率與信道容量?
課後作業:(P20)二1、2、3、4、5、6
第五講
教學類型:理論課
教學課題:2.2~2.4
教學目標:1.理解數據交換技術;2. 理解差錯檢驗與校正技術
教學重點、難點:數據交換技術、差錯檢驗與校正技術
教學方法:教師講解、演示、提問;
教學工具:多媒體幻燈片演示
教學內容與過程:
導入:由現在的網路通訊中的一些普通關鍵詞引入新課
講授新課:(多媒體幻燈片演示或板書)
2.3 數據交換技術
通常使用四種交換技術:
電路交換
報文交換
分組交換
信元交換。
2.3.1 電路交換
電路交換(也稱線路交換)
在電路交換方式中,通過網路節點(交換設備)在工作站之間建立專用的通信通道,即在兩個工作站之間建立實際的物理連接。一旦通信線路建立,這對端點就獨占該條物理通道,直至通信線路被取消。
電路交換的主要優點是實時性好,由於信道專用,通信速率較高;缺點是線路利用率低,不能連接不同類型的線路組成鏈路,通信的雙方必須同時工作。
電路交換必定是面向連接的,電話系統就是這種方式。
電路交換的三個階段:
電路建立階段
數據傳輸階段
拆除電路階段
2.3.2 報文交換
報文是一個帶有目的端信息和控制信息的數據包。報文交換採取的是「存儲—轉發」(Store-and-Forward)方式,不需要在通信的兩個節點之間建立專用的物理線路。
報文交換的主要缺點是網路的延時較長且變化比較大,因而不宜用於實時通信或互動式的應用場合。
在 20 世紀 40 年代,電報通信也採用了基於存儲轉發原理的報文交換(message switching)。
報文交換的時延較長,從幾分鍾到幾小時不等。現在,報文交換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
2.3.3 分組交換
分組交換也稱包交換,它是報文交換的一種改進,也屬於存儲-轉發交換方式,但它不是以報文為單位,而是以長度受到限制的報文分組(Packet)為單位進行傳輸交換的。分組也叫做信息包,分組交換有時也稱為包交換。
分組在網路中傳輸,還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方式:數據報和虛電路。
分組交換的優點
高效 動態分配傳輸帶寬,對通信鏈路是逐段佔用。
靈活 以分組為傳送單位和查找路由。
迅速 必先建立連接就能向其他主機發送分組;充分使用鏈路的帶寬
可靠 完善的網路協議;自適應的路由選擇協議使網路有很好的生存性
2.3.4 信元交換技術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非同步傳輸模式)
ATM是一種面向連接的交換技術,它採用小的固定長度的信息交換單元(一個53Byte的信元),話音、視頻和數據都可由信元的信息域傳輸。
它綜合吸取了分組交換高效率和電路交換高速率的優點,針對分組交換速率低的弱點,利用電路交換完全與協議處理幾乎無關的特點,通過高性能的硬體設備來提高處理速度,以實現高速化。
ATM是一種廣域網主幹線的較好選擇。
2.4 差錯檢驗與校正
數據傳輸中出現差錯有多種原因,一般分成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內部因素有噪音脈沖、脈動噪音、衰減、延遲失真等。
外部因素有電磁干擾、太陽噪音、工業噪音等。
為了確保無差錯地傳輸,必須具有檢錯和糾錯的功能。常用的校驗方式有奇偶校驗和循環冗餘碼校驗。
2.4.1 奇偶校驗
採用奇偶校驗時,若其中兩位同時發生錯誤,則會發生沒有檢測出錯誤的情況。
2.4.2 循環冗餘碼校驗。
這種編碼對隨機差錯和突發差錯均能以較低的冗餘充進行嚴格的檢查。
課後小結:
1. 數據通信的的一些基本知識
2. 三種交換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
3. 兩種差錯校驗方法:奇偶校驗和循環冗餘校驗
課後作業:(P20)二7、8、9
第六講
教學類型:復習課
教學課題:第一章與第二章
教學目標:通過復習掌握第一、二章的重點
教學重點、難點:第一、二章的重點
教學方法:教師講解、演示、提問;
教學工具:多媒體幻燈片演示
教學內容:第一、二章的內容
第七講
教學類型:測驗一
第八講
教學類型:理論課
教學課題:第三章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
教學目標:1. 掌握幾種常見網路拓撲結構的原理及其特點;2. 掌握ISO/OSI網路參考模型及各層的主要功能
教學重點、難點:1. 掌握幾種常見網路拓撲結構的原理及其特點;2. 掌握ISO/OSI網路參考模型及各層的主要功能
教學方法:教師講解、演示、學生認真學習並思考、記憶;教師講授與學生理解協調並重的教學法
教學工具:多媒體幻燈片演示
教學內容與過程
導入:提問學生對OSI的七層模型和TCP/IP四層模型的理解。
引導學生總結重要原理並認真加以研究。
教師總結歸納本章重要原理的應用,進入教學課題。
講授新課:(多媒體幻燈片演示或板書)
第三章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
3.1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3.1.1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網路拓撲是指網路連接的形狀,或者是網路在物理上的連通性。
網路拓撲結構能夠反映各類結構的基本特徵,即不考慮網路節點的具體組成,也不管它們之間通信線路的具體類型,把網路節點畫作「點」,把它們之間的通信線路畫作「線」,這樣畫出的圖形就是網路的拓撲結構圖。
不同的拓撲結構其信道訪問技術、網路性能、設備開銷等各不相同,分別適應於不同場合。它影響著整個網路的設計、功能、可靠性和通信費用等方面,是研究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環節之一。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主要是指通信子網的拓撲結構,常見的一般分為以下幾種:
1.匯流排型;2.星型;3.環型;4.樹型;5.網狀型
3.1.2 匯流排型拓撲結構
匯流排結構中,各節點通過一個或多個通信線路與公共匯流排連接。匯流排型結構簡單、擴展容易。網路中任何節點的故障都不會造成全網的故障,可靠性較高。
匯流排型結構是從多機系統的匯流排互聯結構演變而來的,又可分為單匯流排結構和多匯流排結構,常用CSMA/CD和令牌匯流排訪問控制方式。
匯流排型結構的缺點:
(1)故障診斷困難;(2)故障隔離困難;(3)中繼器等配置;(4)實時性不強
3.1.3 星型拓撲結構
星型的中心節點是主節點,它接收各分散節點的信息再轉發給相應節點,具有中繼交換和數據處理功能。星型網的結構簡單,建網容易,但可靠性差,中心節點是網路的瓶頸,一旦出現故障則全網癱瘓。
星型拓撲結構的訪問採用集中式控制策略,採用星型拓撲的交換方式有電路交換和報文交換。
星型拓撲結構的優點:
(1)方便服務;(2)每個連接只接一個設備;(3)集中控制和便於故障診斷;(4)簡單的訪問協議
星型拓撲結構的缺點:
(1)電纜長度和安裝;(2)擴展困難;(3)依賴於中央節點
3.1.4 環型拓撲結構
網路中節點計算機連成環型就成為環型網路。環路上,信息單向從一個節點傳送到另一個節點,傳送路徑固定,沒有路徑選擇問題。環型網路實現簡單,適應傳輸信息量不大的場合。任何節點的故障均導致環路不能正常工作,可靠性較差。
環型網路常使用令牌環來決定哪個節點可以訪問通信系統。
環型拓撲結構的優點:
(1)電纜長度短;(2)適用於光纖;(3)網路的實時性好
環型拓撲結構的缺點:
(1)網路擴展配置困難;(2)節點故障引起全網故障;(3)故障診斷困難;(4)拓撲結構影響訪問協議
3.1.5 其他類型拓撲結構
1.樹型拓撲結構
樹型網路是分層結構,適用於分級管理和控制系統。網路中,除葉節點及其聯機外,任一節點或聯機的故障均隻影響其所在支路網路的正常工作。
2.星型環型拓撲結構
3.1.6 拓撲結構的選擇原則
拓撲結構的選擇往往和傳輸介質的選擇和介質訪問控制方法的確定緊密相關。選擇拓撲結構時,應該考慮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
(1)服務可靠性; (2)網路可擴充性; (3)組網費用高低(或性能價格比)。
3.2 ISO/OSI網路參考模型
建立分層結構的原因和意義:
建立計算機網路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數據通信和資源共享,而通信則是實現所有網路功能的基礎和關鍵。對於網路的廣泛實施,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經過多年研究,在1983年提出了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SI/RM(Reference Model of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這是一個定義連接異種計算機的標准主體結構,給網路設計者提供了一個參考規范。
OSI參考模型的層次
OSI參考模型共有七層,由低到高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1.OSI參考模型的特性
(1)是一種將異構系統互聯的分層結構;
(2)提供了控制互聯系統交互規則的標准骨架;
(3)定義了一種抽象結構,而並非具體實現的描述;
(4)不同系統上的相同層的實體稱為同等層實體;
(5)同等層實體之間的通信由該層的協議管理;
(6)相鄰層間的介面定義了原語操作和低層向上層提供的服務;
(7)所提供的公共服務是面向連接的或無連接的數據服務;
(8)直接的數據傳送僅在最低層實現;
(9)每層完成所定義的功能,修改本層的功能並不影響其它層。
2.有關OSI參考模型的技術術語
在OSI參考模型中,每一層的真正功能是為其上一層提供服務。在對這些功能或服務過程以及協議的描述中,經常使用如下一些技術術語:
(1)數據單元
服務數據單元SDU(Service Data Unit)
協議數據單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介面數據單元IDU(Interface Data Unit)
服務訪問點SAP(Service Access Point)
服務原語(Primitive)
(2)面向連接和無連接的服務
下層能夠向上層提供的服務有兩種基本形式:面向連接和無連接的服務。
面向連接的服務是在數據傳輸之前先建立連接,主要過程是:建立連接、進行數據傳送,拆除鏈路。面向連接的服務,又稱為虛電路服務。
無連接服務沒有建立和拆除鏈路的過程,一般也不採用可靠方式傳送。不可靠(無確認)的無連接服務又稱為數據報服務。
3.2.1 物理層
物理層是OSI模型的最低層,其任務是實現物理上互連系統間的信息傳輸。
1.物理層必須具備以下功能
(1)物理連接的建立、維持與釋放;2)物理層服務數據單元傳輸;(3)物理層管理。
2.媒體和互聯設備
物理層的媒體包括架空明線、平衡電纜、光纖、無線信道等;
通信用的互聯設備如各種插頭、插座等;區域網中的各種粗、細同軸電纜,T型接/插頭,接收器,發送器,中繼器等都屬物理層的媒體和連接器。
3.2.2 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可以粗略地理解為數據信道。數據鏈路層的任務是以物理層為基礎,為網路層提供透明的、正確的和有效的傳輸線路,通過數據鏈路協議,實施對二進制數據正確、可靠的傳輸。
數據鏈路的建立、拆除、對數據的檢錯、糾錯是數據鏈路層的基本任務。
1.鏈路層的主要功能
(1)鏈路管理;(2)幀的裝配與分解;(3)幀的同步;(4)流量控制與順序控制;(5)差錯控制;(6)使接收端能區分數據和控制信息;(7)透明傳輸;(8)定址
2.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協議
(1)ISO1745-1975;(2)ISO3309-1984;(3)ISO7776
3.鏈路層產品
獨立的鏈路產品中最常見的是網卡,網橋也是鏈路產品。
數據鏈路層將本質上不可靠的傳輸媒介變成可靠的傳輸通路提供給網路層。在IEEE802.3情況下,數據鏈路層分成兩個子層:一個是邏輯鏈路控制,另一個是媒體訪問控制。
3.2.3 網路層
網路層是通信子網與資源子網之間的介面,也是高、低層協議之間的介面層。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是路由選擇、流量控制、傳輸確認、中斷、差錯及故障的恢復等。當本地端與目的端不處於同一網路中,網路層將處理這些差異。
1.網路層的主要功能
(1)建立和拆除網路連接;
(2)分段和組塊;
(3)有序傳輸和流量控制;
(4)網路連接多路復用;
(5)路由選擇和中繼;
(6)差錯的檢測和恢復;
(7)服務選擇
2.網路層提供的服務
OSI/RM中規定,網路層中提供無連接和面向連接兩種類型的服務,也稱為數據報服務和虛電路服務。
3.路由選擇
3.2.4 傳輸層
傳輸層是資源子網與通信子網的介面和橋梁。傳輸層下面三層(屬於通信子網)面向數據通信,上面三層(屬於資源子網)面向數據處理。因此,傳輸層位於高層和低層中間,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屏蔽了通信子網中的細節,實現通信子網中端到端的透明傳輸,完成資源子網中兩節點間的邏輯通信。它是負責數據傳輸的最高一層,也是整個七層協議中最重要和最復雜的一層。
1.傳輸層的特性
(1)連接與傳輸;(2)傳輸層服務
2.傳輸層的主要功能
3.傳輸層協議
3.2.5 會話層
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一起構成OSI/RM的高層,會話層位於OSI模型面向信息處理的高三層中的最下層,它利用傳輸層提供的端到端數據傳輸服務,具體實施服務請求者與服務提供者之間的通信,屬於進程間通信的范疇。
會話層還對會話活動提供組織和同步所必須的手段,對數據傳輸提供控制和管理。
1.會話層的主要功能;
(1)提供遠程會話地址;
(2)會話建立後的管理;
(3)提供把報文分組重新組成報文的功能
2.會話層提供的服務
(1)會話連接的建立和拆除;
(2)與會話管理有關的服務;
(3)隔離;
(4)出錯和恢復控制
3.2.6 表示層
表示層為應用層服務,該服務層處理的是通信雙方之間的數據表示問題。為使通信的雙方能互相理解所傳送信息的含義,表示層就需要把發送方具有的內部格式編碼為適於傳輸的比特流,接收方再將其解碼為所需要的表示形式。
數據傳送包括語義和語法兩個方面的問題。OSI模型中,有關語義的處理由應用層負責,表示層僅完成語法的處理。
1.表示層的主要功能
(1)語法轉換;(2)傳送語法的選擇;(3)常規功能
2.表示層提供的服務
(1)數據轉換和格式轉換;
(2)語法選擇;
(3)數據加密與解密;
(4)文本壓縮
3.2.7 應用層
OSI的7層協議從功能劃分來看,下面6層主要解決支持網路服務功能所需要的通信和表示問題,應用層則提供完成特定網路功能服務所需要的各種應用協議。
應用層是OSI的最高層,直接面向用戶,是計算機網路與最終用戶的介面。負責兩個應用進程(應用程序或操作員)之間的通信,為網路用戶之間的通信提供專用程序。
課後小結:
1.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的分類
2.OSI參考模型的層次
課後作業:預習P37~P39
第九講
教學類型:理論課
教學課題:3.3~3.4
教學目標:
1. 掌握共享介質方式的CSMA/CD和令牌傳遞兩種數據傳輸控制方式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幾種常見的網路類型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數據傳輸控制方式
教學方法:教師講解、演示、提問;
教學工具:多媒體幻燈片演示
教學內容與過程
導入:提問學生對OSI的七層模型和TCP/IP四層模型的理解。
引導學生總結重要原理並認真加以研究。
教師總結歸納本章重要原理的應用,進入教學課題。
講授新課:(多媒體幻燈片演示或板書
3.3 數據傳輸控制方式
數據和信息在網路中是通過信道進行傳輸的,由於各計算機共享網路公共信道,因此如何進行信道分配,避免或解決通道爭用就成為重要的問題,就要求網路必須具備網路的訪問控制功能。介質訪問控制(MAC)方法是在區域網中對數據傳輸介質進行訪問管理的方法。
3.3.1 具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
沖突檢測/載波偵聽(CSMA/CD法)
CSMA/CD是基於IEEE802.3標準的乙太網中採用的MAC方法,也稱為「先聽後發、邊發邊聽」。它的工作方式是要傳輸數據的節點先對通道進行偵聽,以確定通道中是否有別的站在傳輸數據,若信道空閑,該節點就可以佔用通道進行傳輸,反之,該節點將按一定演算法等待一段時間後再試,並且在發送過程中進行沖突檢測,一旦有沖突立即停止發送。通常採用的演算法有三種:非堅持CSMA、1-堅持CSMA、P-堅持CSMA。
目前,常見的區域網,一般都是採用CSMA/CD訪問控制方法的邏輯匯流排型網路。用戶只要使用Ethernet網卡,就具備此種功能。
Ⅳ 計算機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計算機教案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詞語。
3、理清課文的脈絡,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
1、導語 :同學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我們的生活中又走進了一位新朋友。他簡直是無所不能,既能給我們的生活增添無窮的樂趣,又能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給與莫大的幫助與支持。你們知道這位時代的驕子是什麼嗎?對!就是電子計算機。
2、板書課題:
3、同學們對電子計算機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們共同學習課文,深入了解它們。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反饋生字詞的預習情況。
具體要求:請一個學生或者小組匯報的形式,談談自學生字詞的收獲。
(1)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生字,說說應該注意什麼?
多媒體:
誕生:
埃尼阿克:
嗅覺:
(2)再次朗讀課文,聯系課文內容,結合字典中的解釋,理解課文中詞語的含義。
繁衍:逐漸增多或增廣。
角色:本來比喻生活中某種類型的人物,課文中把電子計算機比作人,說明計算機已經成為人類社會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為「音信,消息」;在科學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號傳送的內容,而這些內容是接收符號者事先不知道的。
傳真:通過有線電或無線電裝置把照片、圖表、書信、文件等的真跡傳送到遠方的通訊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電腦與電腦連接起來形成的電腦網路。
2、檢查學生朗讀課文的情況,指名分段朗讀,集體糾正讀音。
3、課前,同學們都閱讀查找了有關電子計算機和多媒體的有關資料。哪個同學願意舉例說一說電腦在生活中的用途呢?(組織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
三、自學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理清課文的脈絡。
1、自由讀課文。思考:預習中向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你能試著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答案嗎?(預習中給同學們提出了四個問題:什麼是多媒體?多媒體與計算機有什麼關系?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有關多媒體的哪些知識?你對電子計算機越來越「神」是怎樣理解的?)
2、學生分小組討論,試著解決問題。
(1)多媒體指的是能夠傳遞信息的物體。
(2)目前,具有多媒體功能的電腦設備已經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人們可以使用它看電視、聽廣播、打電話、發傳真、看vcd、聽cd、唱卡拉ok……還可以在家中上網。
3、指導學生分段,歸納段意。
思考: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的知識呢?
(課文的2——5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多媒體與計算機的知識。)
追問:課文的一、六自然段分別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
(第一自然段簡單地向我們介紹了計算機發展的歷史進程以及重要的地位。第六自然段講的是計算機的技術將會發展的非常迅速,而且會越來越「神」)
4、再次朗讀課文,目的在於讓學生進一步理清文章的層次。
四、作業
1、書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查找有關計算機與多媒體的資料,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准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了解計算機與多媒體的簡單知識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
2、激發學生熱愛科學、主動學習的興趣。
3、學會運用舉例說明的方法。
教 學過程 :
一、深入學習,理解課文的內容。
1、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自學課文。把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者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
2、引導學生將各組提出的問題篩選、分類,歸並成幾個大的問題,請學生寫在紙上,投影出示。
可能出現的問題:
(1)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怎樣誕生的?
(2)人們為什麼把電子計算機稱為「電腦」?
(3)多媒體是怎麼回事?有哪些功能?
(4)電腦與計算機有什麼關系呢?
(5)計算機越來越神。她會神到什麼程度呢?
3、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再次深入默讀課文,進行獨立思考。然後與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4、匯報解決以上的.問題。
思考題一
學生甲: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於1946年誕生於美國華盛頓的史密森博物館,她的名字叫「埃尼阿克」
學生乙:我想介紹我查找的一份課外資料。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發明於二戰之中。因為它是為美國海軍繪制彈道圖用的。它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裡面含有500英里的電線,是用電磁信號移動機械部件。它的運行速度很慢,3——5秒運行一次,適應性也很差,只適用於專門的領域。他只是一台普通用途的計算機。
學生丁:短短幾十年裡,計算機已經奇跡般地繁衍了四代。第一代是使用真空電子管運行的計算機。十一年以後,就出現了第二代晶體管計算器。七年後,又更新產生了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十年後,又發明了現在較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幾十年的時間,計算機有了如此大的發展,而且一次比一次先進,一次比一次用途廣泛。以至於成為現代社會的天之驕子。
思考題二
學生甲:在發明之初,計算機確實是用來進行計算的機器。用它進行比較復雜的數學計算。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如今電子計算機早已經不單純地運用在計算方面了。科學家們把計算機做成像人的大腦一樣的機器,迅速的對外界傳來的信息做出相應的判斷和處理。因此,人們把它稱之為電腦。
教師追問:通過你對電腦的了解,你能說說電子計算機可以做那些信息處理嗎?
學生丁:電子計算機可以幫助人們進行各種數據的存儲,可以進行文字處理和表格處理,還可以進行圖片、動畫……處理。
教師小結:電子計算機的功能可真多,真不愧「電腦」的稱呼呀。
思考題三
學生甲:媒體指的是能夠傳遞信息的物體。過去,媒體傳遞信息的功能比較單一。例如電話之能夠傳遞聲音,電報只能傳遞文字信息。當今人們希望有一種具有「十八般武藝」的設備,能夠傳遞多種信息。這樣的設備被稱之為多媒體。
學生乙:作者運用中國的「媒人」的作用來舉例說明了什麼叫媒體,形象生動,通俗易懂。
教師追問: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體呢?
學生丁:可以看電視、聽廣播、打電話、發傳真……還可以上網……現在還有許多的多媒體家庭中還沒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的。
思考題四
學生甲:作者通過人體各種器官與大腦的關系的闡述,說明了電腦與多媒體的關系正如人的大腦與各器官的關系一樣。
學生乙:作者在這里運用了比喻的說明方法。把電腦比成了「司令部」,說明了電腦與多媒體的關系,使我們了解了電腦的重要作用。
思考題五
學生甲:電子計算機發展的速度相當快,差不多每十年就產生一代新的電子計算機。計算機的發展會越來越神。
學生乙:具有多功能的電腦的用途非常廣泛。作者運用了列舉的方法,使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電腦的重要作用。
學生丁:多媒體電腦功能巨大。作者運用了一句諺語概括地說明「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這句話告訴我們只要擁有一台多媒體電腦,不用走出家門,就能夠了解天下發生的一切事情。
5、再次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內容。
二、思維拓展練習
1、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計算機發展的進程有了一定的認識與了解。那麼,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計算機能夠神到什麼程度呢?請你展開大膽的想像,設計出新型的電腦。把自己的設計方案及草圖畫在紙上。
2、朗讀課文。匯報交流。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電腦的功能越來越多了。擁有電腦的家庭也越來越多了,電腦對學生來講並不陌生。通過認真閱讀課文和交流,學生能比較輕松地了解課文中向我們介紹的有關計算機的知識。教師在第二課時用了較充裕的時間安排學生之間互相介紹自己用計算機操作方面的知識演示給大家,並展示了自己使用電腦製作的作品,這樣做,激發了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慾望,使計算機真正為我們服務。
探究活動:
召開《電腦新暢想》博覽會。會上展示未來世界的電腦新產品。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舉辦博覽會的過程:
1、設計博覽會主題及會徽,籌備博覽會組委會。
2、進行博覽會宣傳及招標。
3、各參展單位布置展台,設計實施宣傳方案。
4、徵集最佳暢想獎、最佳設計獎、最佳宣傳獎……
5、舉辦發獎儀式。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清課文寫作思路。
2.了解課文在介紹各種功用時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3.分析說明內容之間的銜接轉換及其好處。
二、重難點:
1.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介紹電子計算機的多種功能。
2.用准確、簡明、通俗、易懂的語言說明生疏、深奧的科學知識。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電腦在我們現代人的生活中越來越普及。比如我們老師現在也得學電腦,不用電腦,就不能開多媒體課。可想電腦在現代生活的重要性,電腦就是電子計算機,今天就讓我們來閱讀著名物理學家錢偉長寫的科學小品〈〈電子計算機的多種功能〉〉。
2.聽錄音,注意生字生詞,並給課文分段。
(1)給下列字注音:
汞害gong存貯zhu屏幕ping
梗概geng渥太華wo網路luo
(2)理清課文思路:
第一部分(1):引出說明對象。
第二部分(2—7):介紹電子計算機的多種功能和發展狀況。
功能:計算
計算機網路
作實驗
畫工程圖
用於教育
第三部分(8):總結全文.
3.分析課文的說明方法:
列數字:教科研人員的計算機網路。
舉例子:瑞典銀行的計算機網路。美國、西歐、日本的計算機的終端台數。
作比較:人工做實驗和計算機做實驗所需要的時間。
4.分析說明內容之間的銜接及其好處。
「計算機能用來計算。這只是它的一種功能……..七分之六的工作量作其他用途。」
「比較普通的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的另一個用途是做實驗。」
「計算機還可以畫工程圖。」
「在國外,計算機用於教育方面的也不少。」
文章用這些句子來轉換,過渡自然,行文條理十分清晰,給讀者以結構緊湊,一氣呵成之感。
5.體會課文語言的准確性。
板書:
一(1)引出說明對象
二(2—7)電子計算機:類型:通用計算機
專用計算機
計算器
功能:計算列數字
計算機網路舉例子、列數字
作實驗舉例子、作比較
畫工程圖舉例子、作比較
用於教育舉例子
三.(8)總結全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比較〈〈電子計算機的多種功能〉〉與〈〈宇宙里有些什麼〉〉。
2.課文拓展閱讀。
二、重難點:
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進一步落實學生對說明方法的感性認識。
三、教學過程:
1.復習舊課:
(1)電子計算機有哪幾種功能?
(2)幻燈片練習:改錯別字、填詞閱讀第6、7兩段
2.較對課後練習、作業本。
3.課外拓展閱讀(說明文)。
說明文
一、初中階段說明文閱讀的要求是:
1、能指明說明對象的特徵。
2、指出說明順序。
3、劃出文章段落層次。概括段落、層意。
4、.辨析主要的說明方法。
5、理解說明性語言平實、簡明、准確的特點。
二、分析說明對象的特徵的方法:
1、有些說明文或說明文語段中有直接提示說明對象特徵的中心句。劃到這些中心句,也就把握住了說明對象的特徵,如《中》。
2、有些說明文語段沒有直接提示說明對象特點的中心句。這時可以根據文段中的具體情況來歸納,一般可按以下幾個步驟:
(1)明確說明對象。
(2)理解說明內容。
(3)分析這些內容反映出說明對象的特徵。
三、說明文的順序:
說明文特別強調言之有序,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時間順序和記敘的時間相似。空間順序:要特別注意弄清空間的位置。邏輯順序: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以「事理說明文」為多。
四、判斷說明方法:
1、初中階段應掌握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舉例子、下定義、分類別、作比較、打比方、引言論、作解釋等。
2、判斷說明方法要注意與修辭方法的區別。
3、說明文中說明方法兼用或套用的情況很多、判定時不能故此失彼。
4、理解說明方法在語境中的作用:
首先我們應該領會這一說明方法的意圖,如「打比方」是為了通俗,形象地說明所介紹的內容;列數字、舉例子是為了真切地說明事物;作比較可以增強說明事物的效果。
五、說明文的語言:
說明文的語言特點主要體現在平實、簡明、准確上。常見的設題形式有對詞語的增刪、替換、移位等進行比較辨析的;有對文句中的限制、修飾成分進行分析,理解其表達上的積極作用;有分析「大約」、「可能」等成分看似模糊的詞語;有理解重要代詞所指代的具體內容等。
回答這類題目時,一定要結合上下文,聯系段(篇)的內容進行理解,同時還要注意從正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能把話講絕,以防答題偏頗。
第一章計 算機基礎知識
1.1計算機概述
1.2計算機系統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計算機系統的概念教學重點1.了解計算機系統的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掌握鍵盤的使用,學會標准指法操作教學難點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建議學時理論:2上機:2教學教具多媒體教學系統教學方法理論:使用多媒體教學方法講授(.PPT);上機:指導上機實驗演示設計
板書設計1.1計算機概述
1.2計算機系統教學過程課程導入
主要內容介紹什麼是計算機,計算機的特點,計算機的應用與發展:
什麼是計算機;
計算機的發展;
計算機的分類;
計算機的主要應用;
計算機硬體系統:
結合具體實例進行講解;
計算機軟體系統:
舉例說明計算機的軟體系統,使學生對這一抽象概念有較深刻的印象。
詳細內容及要求一、教學內容:1、了解計算機的發展;
2、了解計算機系統的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3、掌握鍵盤的使用,熟練掌握標准指法操作;
4、了解計算機中數據的表示編碼。
二、教學基本要求
了解計算機的特點、發展史(包括微型計算機的發展史)、類型、應用領域及前景;(教案 ) 掌握計算機軟體系統及硬體系統構成,了解微機的硬體系統,包括掌握微機系統硬體組成及主要性能指標。了解微機的軟體系統,包括掌握機器指令與計算機語言(機器語言,匯編語言,高級語言)的概念、系統軟體與應用軟體的概念;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及編碼,包括了解二進制數概念、計算機內採用二進制數的優點。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計算機的發展史和應用領域,計算機軟體系統及硬體系統構成,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及編碼
難點: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及編碼。
四、課時分配:講授4學時、實驗2學時
五、教學方法:講授(ppt)
六、教學過程:
第一講、計算機概述(1學時)
1、什麼是計算機(概念)
2、計算機發展過程階段年份物理器件軟體特徵應用范圍第一代46-57電子管機器語言、匯編語言科學計算第二代58-64晶體管高級語言科學計算、數據處理、工業控制第三代65-70小規模集成電路操作系統科學計算、數據處理、工業控制、文字處理、圖形處理第四代70至今大規模集成電路資料庫網路等各個領域3、計算機技術發展的趨勢巨型化、高性能、開放式、多媒體化、智能化、網路化
4、計算機的分類:
1)、根據規模大小分類:巨型機、大型機、中型機、小型機、微機、
2)、根據用途分類: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
5、計算機的主要應用
科學計算、數據處理、計算機控制、計算機輔助系統、人工智慧、辦公自動化系統中的應用
註:記住一些專用名字的縮寫
一、導入
小朋友們,通過我們前面的學習,計算機的功能確實非常強大,你一定很想知道計算機是由什麼組成的,又是靠什麼來進行工作的吧?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計算機的組成。
二、新授
1、認識計算機
從外表上看,一台比較完整的計算機由主機、顯示器、鍵盤、滑鼠及音箱、列印機組成。
一般的計算機有了主機、顯示器、鍵盤、滑鼠就可以進行工作了。
請學生分別認識以上設備,並能記住它們的名字。然後教師提問,對學生掌握情況進行檢查。
2、計算機的硬體系統
(1)理解什麼是硬體系統
計算機由很多部件組成,每個部件完成不同的工作。各個部件協同工作,相互配合,計算機才能完成各種工作,顯示出強大的功能。這些組成計算機的各個部件,我們就稱為「硬體」。
(2)部分計算機硬體及功能列舉
主機:主機是計算機的「司令部」,人的各種指令輸放計算機後,主機負責整理、分析、處理,然後輸出。
拆開主機箱,讓學生認識
對硬碟、光碟、優盤、軟盤進行比較講解。
三、總結
Ⅳ 計算機網路有哪些功能和應用
計算機的功能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信息交換、資源共享、分布式處理。
⑴信息交換
這是計算機網路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計算機網路中各個節點之間的系統通信。用戶可以在網上傳送電子郵件、發布新聞消息、進行電子購物、電子貿易、遠程電子教育等。
⑵資源共享
所謂的資源是指構成系統的所有要素,包括軟、硬體資源,如:計算處理能力、大容量磁碟、高速列印機、繪圖儀、通信線路、資料庫、文件和其他計算機上的有關信息。由於受經濟和其他因素的制約,這些資源並非(也不可能)所有用戶都能獨立擁有,所以網路上的計算機不僅可以使用自身的資源,也可以共享網路上的資源。因而增強了網路上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提高了計算機軟硬體的利用率。
⑶分布式處理
一項復雜的任務可以劃分成許多部分,由網路內各計算機分別協作並行完成有關部分,使整個系統的性能大為增強。
Ⅵ 計算機網路技術在教育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計算機網路技術在教育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摘 要] 本文著重介紹了計算機網路技術在教育教學7r面的應用及特點。通過對網路技術的講解價紹了這一實用技術在教育教學方面的優勢,指出了尚需改進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 網路技術;教育教學;教學管理
在人類邁入21世紀的今天.計算機網路已經成為一切唐息系統的基礎,是人們13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區域網到風靡全世界的國際互聯網計算機網路給人們帶來的好處.足以證明網路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筆者主要從教育教學方面的應用角度。分析計算機網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發展起到的重要促進作用。
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與功能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它出現的歷史雖然不長.發展卻非常迅速。所謂計算機網路是指將一群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通過通信設備及傳輸媒體互聯起來,在通信軟體的支持下.實現計算機間資源共享、信息交換的系統。計算機網路具有數據通信、實現分布式的信息處理、共享資源、提高計算機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等功能。
2 計算機網路教學的特點
計算機網路教學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是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計算機網路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2.1 教學過程的實時交互性
這是網路教學的最大特點 所謂實時交互性是指在網路上的各個終端可以即時實施回答 交互的方式可以在教師和學生之問、學生之間完成。師生之間的交互可以獲得教師的指導,學生之間的交互可以進行協作學習 通過教學課件還可以有效地獲得圖文並茂的學習信息。
2.2 教育資源的共享性
學生通過網路可以共享資源.其中包括硬體的共享和軟體的共享,核心是軟體的共享。通過資源共享,學生們可以 :教師的指導下獲取多方面的學習信息 計算機網路融超媒體和超文本於一體,集圖形、圖像、圖表、聲音、文字於一體。有利於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認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從而拓寬了學生自)知識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利於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2.3 提高教學方式的先進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前面教.學生在下面學.教咖i灌輸的知識理論能否有效地傳達給學生並不能得到學生及 f的反饋。網路教學模式中.教學不再是滿堂灌,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 遇到不懂的問題還可以與教師或同學通過網路平台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這大大提高丁學生的學習效率及主觀能動性 同時.教師的作用也由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主導作用變為組織、調控作用,實現了由教學到引導的轉變。
2.4 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課堂教學提供的是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環境.從課堂教學中學生學到的是純理論,而在網路教學課堂.學生們則可以利用計算機把從課堂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通過自己動手實踐檢驗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例如,在電子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們必須首先掌握電工和電子線路的基礎知識.然後自己動手做電子實驗.並能夠藉助於計算機網路進行電子線路的設計、電子模擬實驗等。如此一來.網路教學加深了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理論認知程度.為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提供了很好的'實踐教學環境。
3 結構和模式
網路教學的結構是以點帶面.充分發揮計算機網路的多種優勢。把教師要傳授的課堂知識形成層次清晰、內容全面的立體知識體系.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所學理論.並通過網路平台溝通學習體會.實踐教學內容,加深理論理解。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准備手寫教案.講課的時候在黑板書寫粉筆板書:學生上課聽講的時候准備筆記記錄教學內容。如今,現代化的網路教學模式是,教師准備電子教案,講課的時候通過多媒體設備教授學習內容:學生也通過多媒體設備接收教師的講課內容.並可以通過計算機及計算機網路操作實踐所學內容。教學模式的改變不僅僅代表著形式的變化.更代表著教育理念及學習觀念的轉變 這就要求學生由外部信息的被動接收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體系的主動建構者,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體系的引導者、促進者。以此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化網路教學模式。
4 問題與改進措施
如今.多媒體計算機網路已漸漸成為學校各學科開展教研活動,設計製作所需教學軟體的有力工具,成為學生主動探索.積極學習的實踐工具.很多學校建立了校園網.設立了多媒體網路教室.但是網路教學的先進性,校園網和網路教室的教學功能在教學上還沒有被真正地發揮出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4.1 多媒體素材庫、教材庫信息貧乏
隨著網路教學的不斷深入.各學科資源庫的貧乏已不能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 多媒體信息資源系統,包括多媒體素材庫、教材庫、多媒體課件庫的建設與發展格外重要。構建適應教學需求,內容豐富.方便快捷。分布交互性強的多媒體信息資源系統,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應廣泛通過各種科技手段,並結合實際教學過程中總結的教學方法與積累的教學經驗.不斷開發出滿足現代化教學應用的多媒體教學軟體。
4.2 網路教學系統的後期維護力度不夠
網路教學系統的維護力度不夠.表現在許多許多學校的網路教學系統在開發期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網路教學系統,但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後期維護,使網路教學不能正常進行,網路教學系統軟體內容陳舊或者粗淺.不能很好地適應現代化教育 為此.網路教學系統開發完成後,應設立專職系統維護人員,對系統的使用情況進行跟蹤服務,並及時地將最新、最好的教學軟體下載到校園網的伺服器中.以充實校園網的教學資源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解放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多媒體計算機網路教學無疑是給學校教育插上了一雙有力的翅膀.為學生提供了開放性的自主學習環境和資源.培養了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成為教師進行教學模式變革的有效手段.使學校變成了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學習場所。就目前發展趨勢來看.大力發展計算機網路教學勢在必行。
主要參考文獻:
[1]曾利.關於高校多媒體教室網路信息化管理的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21).
[2]楊戈.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科教導刊,2013(7).
;Ⅶ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分類和主要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無線網。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將大量獨立的、但相互連接起來的計算機來共同完成計算機任務。
(7)計算機網路定義功能應用教案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有:
1、速率
計算機發送出的信號都是數字形式的。比特是計算機中數據量的單位,也是資訊理論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單位。英文字bit來源於binary digit,意思是一個「二進制數字」,因此一個比特就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一個1或0。
2、帶寬
在計算機網路中,帶寬用來表示網路的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因此網路帶寬表示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這里一般說到的「帶寬」就是指這個意思。這種意義的帶寬的單位是「比特每秒」,記為bit/s。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吞吐量更經常地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
Ⅷ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分類和主要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
計算機網路是一種地理上分散、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通過軟、硬體設備互連,以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換的系統。三要素如下:
1 n 兩台或兩台以上獨立的計算機互連接起來才能構成網路,達到資源共享目的。
2 n 計算機之間要用通信設備和傳輸介質連接起來。
3 n 計算機之間要交換信息,彼此就需要一個統一的規則,這個規則成為「網路協議」(Protocol TCP/IP)。網路中的計算機必須有網路協議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和主要功能
1 數據通信是計算機網路最基本的功能。計算機網路為文字信件、新聞消息、咨詢信息、圖片資料、報紙版面等信息提供快速在計算機與終端、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進行傳遞的渠道。
利用這一特點,可實現將分散在各個地區單位或部門的信息用計算機網路聯系起來,進行統一的調配、控制和管理。
2 資源共享。「資源」指的是網路中所有的軟體、硬體和數據資源。「共享」指的是網路中的用戶都能夠部分或全部地享受這些資源。在信息時代資源共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利用網路用戶可以共享分布在不同計算機上的信息,增大了信息量的攝入,同時又節省了資金。
3 分布處理與均衡負載。當某台計算機負擔過重時,或該計算機正在處理某項工作時,網路可將新任務轉交給空閑的其他計算機來完成,這樣處理能均衡各計算機的負載,提高處理問題的實時性。
對大型綜合性問題,可將問題各部分交給不同的計算機分頭處理,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擴大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即增強實用性。對解決復雜問題來講,多台計算機聯合使用並構成高性能的計算機體系,這種協同工作、並行處理要比單獨購置高性能的大型計算機便宜得多。
(8)計算機網路定義功能應用教案擴展閱讀:
網路中的每台計算機都可通過網路相互成為後備機。一旦某台計算機出現故障,它的任務就可由其他的計算機代為完成,這樣可以避免在單機情況下,一台計算機發生故障引起整個系統癱瘓的現象,從而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而當網路中的某台計算機負擔過重時,網路又可以將新的任務交給較空閑的計算機完成,均衡負載,從而提高了每台計算機的可用性。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要學習網路,首先就要了解主要網路類型,分清哪些是我們初級學者 必須掌握的,哪些是的主流網路類型。
雖然網路類型的劃分標准各種各樣,但是從地理范圍劃分是一種大家都認可的通用網路劃分標准。按這種標准可以把各種網路類型劃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四種。
區域網一般來說只能是一個較小區域內,城域網是不同地區的網路互聯,不過在此要說明的一點就是這里的網路劃分並沒有嚴格意義上地理范圍的區分,只能是一個定性的概念。下面簡要介紹這幾種計算機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