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的最大特點是通過不同的通信介質把不同廠家、不同操作系統的計算機和其他相關設備(例如列印機、傳達室感器等)連接在一起,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共享軟硬體資源和進行信息傳輸。然而,如何實現不同傳輸介質上的不同軟硬體資源之間的通令共享呢?這就需要計算機與相關設備按照相同的協議,也就是通信規則的集合來進行通信。這正如人類進行通信、交談時要使用相同的語言一樣。
網路協議(Network Protcol)是計算機網路中互相通信的對等實體間交換信息時所必須遵守的規則的集合。當前的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是以TCP/IP協議為主的Internet結構。對等實體通常是指在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中處於相同層次的通信協議進程。網路協議為傳輸的信息宣言嚴格的格式(語法)和傳輸順序(文法)。而且還定義所傳輸信息的詞彙表和這些詞彙所表示的意義(語義)。
既然談到Internet網路,那我們就來看一下網路協議與Internet網路的關系:
Internet網路體系結構以TCP/IP協議為核心。其中IP協議用來給各種不同的通信子網或區域網提供一個統一的互連平台,TCP協議則用來為應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和控制功能。
事實上,Internet並不是一個實際的物理網路或獨立的計算機網路,它是世界上各種使用統一TCP/IP協議的網路的互連。TCP/IP協議分為4層(通信子網層、網路層、運輸層和應用層)
1、通信子網層(subnetwork layer)
TCP/IP協議的通信子網層與OSI協議的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以及網路層的一部分相對應。該層中所使用的協議為各通信子網本身固有的協議,例如乙太網的802.3協議、令牌環網的802.5協議有及分組交互網的X.25協議等。通信子網層的作用是傳輸經網路層處理過的消息。
2、網路層(internet layer)
網路層所使用的協議是IP協議。它把運輸層送來的消息組裝成IP數據包,並把IP數據包傳遞給通信子網層。IP協議提供統一的IP數據格式,以消除各通信子層的差異,從而為信息發送方和接收方提供透明通道。
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是:①Internet全網址的識別與管理;②IP數據包路由功能;③發送或接收時例IP數據包的長度與通信子網所允許的數據包長度相匹配,例如,乙太網所傳輸的幀長為1500位元組,而ARPA網所傳輸的數據包長1008位元組。當乙太網上的數據幀通過網路層IP協議轉達發給ARPA網時,就要進行數據幀的分解處理。
3、運輸層(transport layer)
運輸層為應用程序提供端到羰通信功能。運輸層有3個主要協議,即傳輸控制的協議(TCP)、用戶數據報協議(UDP)和互連網控制消息協議(ICMP)。
4、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為用戶提供所需要的各種服務。它提供的主要服務有:過程登錄,用戶可以使用異地主機;文件傳輸,用戶可在不同主機之間傳輸文件;電子郵件,用戶可通過主機和終羰互相發送信件;Web伺服器,發布和訪問具有超文本格式HTML的各種信息。|
『貳』 計算機網路的協議是什麼
計算機協議,也叫作網路協議,是通信計算機雙方必須共同遵從的一組約定。
為了使數據在網路上從源到達目的,網路通信的參與方必須遵循相同的規則,這套規則稱為協議,它最終體現為在網路上傳輸的數據包的格式。最常見的計算機協議是OSI/RM協議。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78年提出了「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它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通信協議劃分為七層,自下而上依次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其中第四層完成數據傳送服務,上面三層面向用戶。
(2)計算機網路系統規程是協議嗎擴展閱讀
常見的計算機協議還有:
1、IPX/SPX協議
是Novell開發的專用於NetWare網路中的協議,但是也非常常用。大部分可以聯機的游戲都支持IPX/SPX協議,比如星際爭霸,反恐精英等等。
2、ARP/RARP協議
地址解析協議,原理是主機發送信息時將包含目標IP地址的ARP請求廣播到網路上的所有主機,並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確定目標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後將該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機ARP緩存中並保留一定時間,下次請求時直接查詢ARP緩存以節約資源。
3、TCP/IP協議
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Internet國際互聯網路的基礎,由網路層的IP協議和傳輸層的TCP協議組成。通俗而言:TCP負責發現傳輸的問題,一有問題就發出信號,要求重新傳輸,直到所有數據安全正確地傳輸到目的地。而IP是給網際網路的每一台聯網設備規定一個地址。
『叄』 在計算機網路中,什麼是協議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
開放系統互聯協議中最早的協議之一,它為連接不同操作系統和不同硬體體系結構的互聯網路提供通信支持,是一種網路通用語言。TCP/IP協議定義了在互聯網路中如何傳遞、管理信息(文件傳送、收發電子郵件、遠程登錄等),並制定了在出錯時必須遵循的規則。
IPX/SPX(Internet Packet eXchange/Sequenced Packet eXchange)互聯網信息交換包/順序信息交換包
IPX和SPX是Novell NetWare協議棧的一部分,用於網路伺服器和工作站之間傳輸數據;IPX和SPX兩層協議造就了Novell網路的特色,幾乎成了Novell網的代名詞。
NetBIOS(Network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網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網路會話層協議,管理數據交換和網路訪問。它向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應用程序介面)提供一組協調性命令,利用下一層網路服務將信息逐個節點地進行傳送,從而把應用程序與下層的網路操作系統加以隔離。
NetBEUI(NetBIOS Extended User Interface)NetBIOS用戶擴展介面
用於LAN Manager、LAN Server、Windows for Workgroups和Windows NT等的NetBIOS增強版本,它確定了傳送幀格式並增加了許多功能。
開放系統互聯(OSI)模型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1984年提出的一種標准參考模型,是一種關於由不同供應商提供的不同設備和應用軟體之間的網路通信的概念性框架結構。現在它被公認為是計算機通信和 internet 網路通信的一種基本結構模型。當今使用的大多數網路通信協議都是基於 OSI 模型結構。OSI 模型將通信處理過程定義為七層,並將網路計算機間的移動信息任務劃分為七個更小的、更易管理的任務組。各個任務或任務組被分配到 ISO 參考模型各層。各層相對獨立(self-contained),從而使得分配到各層的任務能夠獨立實現。這樣當其中一層提供的某解決方案更新時,它不會影響其它層。
ISO 定義了基於 OSI 模型的 internet 網路通信協議組,基本上由歐洲國家提出。
主要協議
應用層(Application)
--------------------------------------------------------------------------------
ACSE:關聯控制服務元素 (ACSE:Association Control Service Element)
CMIP:通用管理信息協議 (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
CMIS:通用管理信息服務 (CMIS: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CMOT:TCP/IP 上的 CMIP (CMOT:CMIP over TCP/IP)
FTAM:文件傳輸訪問和管理 (FTAM:File Transfer Access and Management)
ROSE:遠程操作服務元素 (ROSE:Remote Operation Service Element)
RTSE:可靠傳輸服務元素協議 (RTSE:Reliable Transfer Service Element Protocol)
VTP:ISO虛擬終端協議 (VTP:ISO Virtual Terminal Protocol ISO)
X.400:信息處理服務協議 (X.400:Message Handling Service Protocols)
X.500:目錄訪問服務協議 (X.500:Directory Access Service Protocol - DAP)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
ASN.1: 抽象語法標記 (ASN.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ISO-PP:ISO表示層協議 (ISO-PP:OSI Presentation Layer Protocol)
會話層(Session Layer)
--------------------------------------------------------------------------------
ISO-SP:ISO會話層協議 (ISO-SP:OSI Session Layer Protocol)
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
--------------------------------------------------------------------------------
ISO-TP:OSI傳輸層協議 - TP0、TP1、TP2、TP3、TP4 (ISO-TP:OSI Transport Protocols - TP0、TP1、TP2、TP3、TP4)
網路層 (Network Layer)
--------------------------------------------------------------------------------
CONP:面向連接網路協議 (CONP:Connection-Oriented Network Protocol)
ES-IS:終端系統和中間系統路由交換協議 (ES-IS:End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Routing Exchange protocol)
IDRP:域間路由選擇協議 (IDRP:Inter-Domain Routing Protocol)
IS-IS:中間系統到中間系統協議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ISO-IP CLNP:無連接網路協議 (ISO-IP CLNP: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
數據鏈路層 (Data Link)
--------------------------------------------------------------------------------
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議 (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rotocol)
LAPB:平衡鏈路訪問過程 (LAPB:Link Access Procere Balanced for X.25平衡鏈路訪問過程)
『肆』 計算機網路協議指的是什麼
意思為:網路之間互連的協議。網路之間互連的協議也就是為計算機網路相互連接進行通信而設計的協議。
在網際網路中,它是能使連接到網上的所有計算機網路實現相互通信的一套規則,規定了計算機在網際網路上進行通信時應當遵守的規則。
網路地址是網際網路協會的ICANN分配的,下有負責北美地區的InterNIC、負責歐洲地區的RIPENIC和負責亞太地區的APNIC 目的是為了保證網路地址的全球唯一性。主機地址是由各個網路的系統管理員分配。因此,網路地址的唯一性與網路內主機地址的唯一性確保了IP地址的全球唯一性。
根據用途和安全性級別的不同,IP地址還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公共地址和私有地址。公用地址在Internet中使用,可以在Internet中隨意訪問。私有地址只能在內部網路中使用,只有通過代理伺服器才能與Internet通信。
『伍』 何謂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與網路協議
計算機協議及體系結構網路協議與層次結構
1.2.1網路體系結構
1.網路協議
通過通信信道和網路設備互聯起來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個計算機系統,要使其能協同工作實現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它們之間必須具有共同的語言。交流什麼、怎樣交流及何時交流,都必須遵循某種互相都能接受的規則。
網路協議(Protocol)是為進行計算機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
合。准確地說,它是對同等實體之間通信而制定的有關規則和約定的集合;
網路協議的三個要素: 、
l)語義(Semarlties)涉及用於協調與差錯處理的控制信息。
2)語法(Syntax)涉及數據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編碼及信號電平等。
3)定時(Timing)涉及速度匹配和定序等。
2.網路的體系結構及其劃分所遵循的原則計算機網路系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將一個復雜系統分解為若干個容
易處理的子系統。分層就是系統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在圖1-4所示的一般分層結構中,n層是n-l層的用戶,又是n+l層的服務提供者。n+1層雖然只直接使用了n層提供的服務,實際上它通過n層還間接地使用了n-1層以及以下所有各層的服務。、
層次結構的好處在於使每一層實現一種相對獨立的功能。分層結構還有利於交流、理解和標准化。
所謂網路的層次模型就是計算機網路各層次及其協議的 集合。層次結構一般以垂直分層模型來表示, 層次結構的要點:
1)除了在物理媒體上進行的是實通信之外,其餘各 對等實體間進行的都是虛通信。
2)對等層的虛通信必須遵循該層的協議。
3)n層的虛通信是通過n/n-l層間介面處n-l層提供的服務以及n-1層的通信(通常也
是虛通信)來實現的。
1.2.2網路體系結構
網路體系結構最常用的分為兩種:
OSI七層結構和TCP/IP(Tramfer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四層結構。TCP/IP協議是Internet的核心協議。
1.OSI/RM基本參考模型
開放系統互聯(OpenSystemIntercomectim)基本參考模型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
制定的標准化開放式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模型,又稱ISO/OSI參考模型。"開放"這個詞表示能使任何兩個遵守參考模型和有關標準的系統可以進行互聯。
OSI/RM包括了體系結構、服務定義和協議規范三級抽象。OSI的體系結構定義了一個七層模型,用以進行進程間的通信,並作為一個框架來協調各層標準的制定gOSI的服務定義描述了各層所提供的服務,以及層與層之間的抽象介面和交互用的服務原語:OSI各層的協議規范,精確地定義了應當發送何種控制信息及何種過程來解釋該控制信息。
OSI/RM的七層參考模型結構包括:從下至上分別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
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2.Internet層次模型
Internet網路結構以TCP/IP協議層次模型為核心,
共分四層結構:應用層、傳輸層、網際層和網路介面層。TCP/IP的體系結構與ISO的OSI七層參考模型的對應關系如圖1-6所示。TCP/IP是Internet的核心,利用TCP/IP協議可以方便地實現各種網路的平滑、無縫連接。在TCP/IP四層模型中,作為最高層的應用層相當於OSI的5~7層,該層中包括了所有的高層協議,如常見的文件傳輸協議FTP(文件傳輸協議)、電子郵件SMTP,(簡單郵件傳送協議)、域名系統DNS(域名服務)、網路管理協議SNMP、訪問WWW的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遠程終端訪問協議TELNET等。
TCP/IP的次高層為傳輸層,相當於OSI的傳輸層,該層負責在源主機和目的主機之間提供端到端的數據傳輸服務。這一層上主要定義了兩個協議:面向連接的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無連接的用戶數據報協議UDP(UserDatagramProtocol)。
TCP/IP的第二層相當於OSI的網路層,該層負責將報文(數據包)獨立地從信源傳送到信宿,主要解決路由選擇、阻塞控制級網際互聯問題。這一層上定義了網際協議(InternetProtocol,IP協議)、地址轉換協議ARP(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反向地址轉換協議RARP(ReverseARP)和網際控制報文協議ICMP()等協議。
TCP/IP的最低層為網路介面層,該層負責將IP分組封裝成適合在物理網路上傳輸的幀格式並發送出去,或將從物理網路接收到的幀卸裝並遞交給高層。這一層與物理網路的具體實現有關,自身並無專用的協議。事實上,任何能傳輸IP報文的協議都可以運行。雖然該層一般不需要專門的TCP/IP協議,各物理網路可使用自己的數據鏈路層協議和物理層協議。
3.Internet主要協議
TCP/IP協議集的各層協議的總和亦稱作協議枝。給出了TCP/IP協議集與OSI參
考模型的對應關系。其中每一層都有著多種協議。一般來說,TCP提供傳輸層服務,而IP提供網路層服務。
(l)TCP/IP的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不是TCP/IP協議的一部分,但它是TCP/IP與各種通信網之間的介面。這些通信網包括多種廣域網和各種區域網。
一般情況下,各物理網路可以使用自己的數據鏈路層協議和物理層協議,不需要在數據鏈路層上設置專門的TCP/IP協議。但是,當使用串列線路連接主機與網路,或連接網路與網路時,例如用戶使用電話線接入網路肘,則需要在數據鏈路層運行專門的SLIP(SerialLineIP)協議的PPP(PointtoPointProtocol)協議。
(2)TCP/IP網路層
網路層最重要的協議是IP,它將多個網路聯成一個互聯網,可以把高層的數據以多個數據報的形式通過互聯網分發出去。
網路層的功能主要由IP來提供。除了提供端到端的報文分發功能外,IP還提供了很多擴充功能。例如:為了克服數據鏈路層對幀大小的限制,網路層提供了數據分塊和重組功能,這使得很大的IP數據報能以較小的報文在網上傳輸。
網路層的另一個重要服務是在互相獨立的區域網上建立互聯網路,即網際網。網間的報文來往根據它的目的IP地址通過路由器傳到另一網路。
IP的基本任務是通過互聯網傳送數據報,各個IP數據報之間是相互獨立的。主機上的IP層向傳輸層提供服務。IP從源傳輸實體取得數據,通過它的數據鏈路層服務傳給目的主機的IP層。IP不保證服務的可靠性,在主機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它可能丟棄某些數據報,同時IP也不檢查被數據鏈路層丟棄的報文。
在傳送時,高層協議將數據傳給IP層,IP層再將數據封裝為互聯網數據報,並交給數據鏈路層協議通過區域網傳送。若目的主機直接連在本區域網中,IP可直接通過網路將數據報傳給
目的主機;若目的主機在其他網路中,則IP路由器傳送數據報,而路由器則依次通過下一網路將數據報傳送到目的主機或再下一個路由器。即IP數據報是通過互聯網路逐步傳遞,直到終點 為止。
(3)TCP/IP傳輸層
TCP/IP在這一層提供了兩個主要的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戶數據協議(UDP)。TCP提供的是一種可靠的數據流服務。當傳送有差錯數據,或網路故障,或網路負荷太
重不能正常工作時,就需要通過其他協議來保證通信的可靠。TCP就是這樣的協議,它對應於OSI模型的傳輸層,它在IP協議的基礎上,提供端到端的面向連接的可靠傳輸。
TCP採用"帶重傳的肯定確認"技術來實現傳輸的可靠性。簡單的"帶重傳的肯定確認"是指與發送方通信的接收者,每接收一次數據,就送回一個確認報文J發送者對每個發出去的
報文都留一份記錄,等到收到確認之後再發出下一報文。發送者發出報文時,啟動計時器,若計時器計數完畢,確認還未到達,則發送者重新發送該報文。
TCP通信建立在面向連接的基礎上,實現了一種"虛電路"的概念。雙方通信之前,先建立一條連接,然後雙方就可以在其上發送數據流。這種數據交換方式能提高效率,但事先建立連接和事後拆除連接需要開銷。
4.TCP/IP協議族中的其他協議
TCP/IP是網路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協議,是一系列協議和服務的總集。雖然從名字上看
τCP/IP包括兩個協議一一…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網際協議(IP),但TCP/IP實際上是一組協議,包括了上百個各種功能的協議,如:遠程登錄、文件傳輸和電子郵件(PPP,ICMP,ARP/
RARP,UDP,FTP,HTTP,SMTP,SNMP,RIP,OSPF)等協議,而TCP協議和IP協議是保證數據完整傳輸的兩個最基本的重要協議。通常說TCP/IP是指TCP/IP協議族,而不單單是TCP和IP。TCP/IP依靠TCP和IP這兩個主要協議提供的服務,加上高層應用層的服務,共同實現了TCP/IP協議族的功能。
TCP/IP的最高層與OSI參考模型的上三層有較大區別,也沒有非常明確的層次劃分。其中FTP,TELNET,SMTP,DNS是幾種廣泛應用的協議,TCP/IP中還定義了許多別的高層協議。
(l)文件傳輸協議FTP
FTP(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傳輸協議,允許用戶將遠程主機上的文件拷貝到自
己的計算機上。
文件傳輸協議是用於訪問遠程機器的專門協議,它使用戶可以在本地機與遠程機之間進行有關文件的操作。FTP工作時建立兩條TCP連接,條用於傳送文件,另一條用於傳送控制。
FTP採用客戶/伺服器模式,它包含FTP客戶端和FTP伺服器。客戶啟動傳送過程,而服 務器對其做出應答。客戶FTP大多有互動式界面,使客戶可以方便地上傳或下載文件。
(2)遠程終端訪問TELNET
Telnet(RemoteLogin):提供遠程登錄功能,用戶可以登錄到遠程的另一台計算機土,如同在遠程主機上直接操作一樣。
設備或終端進程交互的方訟,支持終端到終端的連接及進程到進程分布式計算的通信。
(3)域名服務DNS
DNS是一個域名服務的協議,提供域名到IP地址的轉換,允許對域名資源進行分散管理。(4)簡單郵件傳送協議SMTP
SMTP(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簡單郵件傳輸協議),用於傳輸電子郵件。
互聯網標准中的電子郵件是基於文件的協議,用於可靠、有效的數據傳輸。SMTP作為應用層的服務,並不關心它下面採用的是何種傳輸服務,它可通過網路在TCP連接上傳送郵件, 或者簡單地在同一機器的進程之間通過進程通信的通道來傳送郵件。
郵件發送之前必須協商好發送者、接收者。SMTP服務進程同意為接收方發送郵件時,它將郵件直接交給接收方用戶或將郵件經過若干段網路傳輸,直到郵件交給接收方用戶。在郵件傳輸過程中,所經過的路由被記錄下來。這樣,當郵件不能正常傳輸時可按原路由找到發送者。
13網路互聯基礎
1.3.1IP地址
IP地址和域名是Internet使用的、符合TCP/IP協議規定的地址方案。這種地址方案與日常生活中涉及的電話號碼和通信地址相似,涉及到Internet服務的每一環節。IP協議要求所有Internet的網路節點要有統一規定格式的地址,簡稱IP地址。IP地址是運行TCP/IP協議的唯一標識符。TCP/IP協議是上層協議,無論下層是何種拓撲結構的網路,均應統一在上層IP地址上。任何網路接入Internet,均應使用IP地址。
IP地址是唯一的、全球識別的InterIEt網路地址,採用32位二進制(即4位元組)的格式。
在Internet上,每台計算機或網路設備都被分配一個IP地址,這個IP地址在整個InterIIet網路中是唯一的,保證了Internet成為全球開放互聯的網路系統。
1.3.2IP地址的格式和分類
IP地址可表達為二進制格式和十進制格式。二進制的IP地址為32位,分為4個8位二進制數。為書寫方便起見,常將每個位元組作為一段並以十進制數來表示,每段間用"."分隔,每段取值為0~255,。例如:135.111.5.27(二進制格式:10000111.01101111.00000101.00011011)就是合怯的IP地址。
IP地址由網路標識和主機標識兩部分組成。常用的IP地址有ATB,C三類,每類均規定
了網路標識和主機標識在32位中所佔的位數。這三類IP地址的格式表示範圍分別為:
A類地址:0.0.0.O~127.255.255.255
B類地址:128.0.0.O~191.255.255.255
C類地址:192.0.0.O~233.255.255.255
A類IP地址一般用於主機數多達160餘萬台的大型網路,前8位代表網路號,後3個8
位代表主機號。32位的最高位為Og十進制的第一組數值范圍為000~127。IP地址范圍為:001.x.y.z~126.x.y.z。
B類IP地址一般用於中等規模的各地區網管中心,前兩個8位二進制代表網路號,後兩個8位代表主機號。32位的最高兩位為10;十進制的第一組數值范圍為128~191。IP地址范圍為:128.x.y.Z~191.x.y.z。
C類地址一般用於規模較小的本地網路,如校園網、企業網、政府機構網等。前三個8位代表網路號,最後8位代表主機號。32位的最高3位為110,十進制第一組數值范圍為192~223。IP地址范圍為:192.x.y.z~223.x.y.z。一個C類地址可連接256個主機。
A類地址一般分配給具有大量主機的網路使用,B類地址通常分配給規模中等的網路使用,C類地址通常分配給小型區域網使用。為了確保唯→性,IP地址由世界各大地區的權威機構InterNIC()管理和分配。
1.3.3子網的劃分與掩碼
在Internet中,如果每個物理網路就要佔用一個網路號,是不夠用的。另外,如果每個單位增添新的物理網路(例如新建樓房或新部門中新建的網路)就要向Internet的NIC申請新網路號,也太麻煩,並且不便於IP地址的分配管理。
,
在IP地址的某個網路標識中,可以包含大量的主機(如A類地址的主機標識域為24位,B類地址的主機標識域為16位),而在實際應用中不可能將這么多的主機連接到單一的網路中, 這將給網路定址和管理帶來不便。為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在網路中引入"子網"的概念。
注意:這里的子網與前面所說的通信子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將主機標識域進一步劃分為子網標識和子網主機標識,通過靈活定義子網標識域的位數,可以控制每個子網的規模。將一個大型網路劃分為若干個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子網後,網路內部各子網便可獨立定址和管理,各子網間通過跨子網的路由器連接,這樣也提高了網路的安全性。
利用子網掩碼可以判斷兩台主機是否在同一子網中。子網掩碼與IP地址一樣也是32位二進制數,不同的是它的子網主機標識部分為全"。"。若兩台主機的IP地址分別與它們的子網掩碼相"與"後的結果相同,則說明這兩台主機在同一網中。
1.子網劃分
為使多個物理網路共用一個IP地址,可以採取把IP地址中主機號部分進一步劃分為子網號和主機號兩部分。例如:一個B類IP地址,可以把第三個位元組作為子網號,第四個位元組作為子網(物理網路)上主機號。
2.子網掩碼
IP路由選擇演算法是根據IP數據報報頭中目的地址的網路號,查找它的路由表,找到一個表項的目的網路號能與它匹配,然後用匹配上表項的中繼IP地址作為發送該數據報到達目的主機的下一個路由器地址。IP數據報報頭中目的地址的網路號是根據該地址最高位值來決定它是哪一類IP地址,網路號應佔用多少位。
劃分了子網後,就不能從地址的最高位值來判斷網路號佔用的位數了,用戶可以自行決定子網號佔用的位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使用子網掩碼(mask)子網掩碼是一個32位的數,其中取值為1的位,對應網路號或子&網號:取值為0的位,對應主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