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計算機網路-網路層-路由選擇協議
互聯網採用的 路由選擇協議主要是自適應的(即動態的)、分布式路由選擇協議 。由於以下兩個原因,互聯網採用分層次的路由選擇協議:
把整個互聯網劃分為許多較小的 自治系統 (autonomous system),一般都記為AS。自治系統AS是在單一技術管理下的一組路由器,而這些路由器使用一種自治系統內部的路由選擇協議和共同的度量。一個AS對其他AS表現出的是 一個單一的和一致的路由選擇策路 。
在目前的互聯網中,一個大的ISP就是一個自治系統。這樣,互聯網就把路由選擇協議劃分為兩大類,即:
(I) 內部網關協議IGP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即在一個自治系統內部使用的路由選擇協議,而這與在互聯網中的其他自治系統選用什麼路由選擇協議無關。目前這類路由選擇協議使用得最多,如RIP和OSPF協議。
(2) 外部網關協議EGP (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若源主機和目的主機處在不同的自治系統中(這兩個自治系統可能使用不同的內部網關協議),當數據報傳到一個自治系統的邊界時,就需要使用一種協議將路由選擇信息傳遞到另一個自治系統中。這樣的協議就是外部網關協議EGP。目前使用最多的外部網關協議是BGP的版本4(BGP4)。
自治系統之間的路由選擇也叫做域間路由選擇(interdomain routing),而在自治系統內部路由選擇叫做域內路由選擇(intradomain routing)。
圖4-31是兩個自治系統互連在一起的示意圖。每個自治系統自己決定在本自治系統內部運行哪一個內部路由選擇協議(例如,可以是RIP,也可以是OSP℉)。但每個自治系統都有一個或多個路由器(圖中的路由器R1和R2)除運行本系統的內部路由選擇協議外,還要運行自治系統間的路由選擇協議(BGP4)。
『貳』 動態路由協議有哪些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根據是否在一個自治域內部使用,動態路由協議分為內部網關協議(IGP)和外部網關協議(EGP)。
這里的自治域指一個具有統一管理機構、統一路由策略的網路。
自治域內部採用的路由選擇協議稱為內部網關協議,常用的有RIP、OSPF;
外部網關協議主要用於多個自治域之間的路由選擇,常用的是BGP和BGP-4。
RIP路由協議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協議)是應用較早、使用較普通的內部網關協議,適用於小型同類網路的一個自治系統(AS)內的路由信息的傳遞。R目前RIP有四個版本,即RIPv1、RIPv2、RIPv2、RIPv4。
RIP協議最初是為Xerox網路系統的Xerox parc通用協議而設計的,是Internet中常用的路由協議。RIP採用距離向量演算法,即路由器根據距離選擇路由,所以也稱為距離向量協議。路由器收集所有可到達目的地的不同路徑,並且保存有關到達每個目的地的最少站點數的路徑信息,除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徑外,任何其它信息均予以丟棄。同時路由器也把所收集的路由信息用RIP協議通知相鄰的其它路由器。這樣,正確的路由信息逐漸擴散到了全網。
RIP使用非常廣泛,它簡單、可靠,便於配置。但是RIP只適用於小型的同構網路,因為它允許的最大站點數為15,任何超過15個站點的目的地均被標記為不可達。而且RIP每隔30s一次的路由信息廣播也是造成網路的廣播風暴的重要原因之一。
OSPF路由協議
80年代中期,RIP已不能適應大規模異構網路的互連,OSPF隨之產生。它是網間工程任務組織(IETF)的內部網關協議工作組為IP網路而開發的一種路由協議。
OSPF是一種基於鏈路狀態的路由協議,需要每個路由器向其同一管理域的所有其它路由器發送鏈路狀態廣播信息。在OSPF的鏈路狀態廣播中包括所有介面信息、所有的量度和其它一些變數。利用OSPF的路由器首先必須收集有關的鏈路狀態信息,並根據一定的演算法計算出到每個節點的最短路徑。而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協議僅向其鄰接路由器發送有關路由更新信息。
與RIP不同,OSPF將一個自治域再劃分為區,相應地即有兩種類型的路由選擇方式:當源和目的地在同一區時,採用區內路由選擇;當源和目的地在不同區時,則採用區間路由選擇。這就大大減少了網路開銷,並增加了網路的穩定性。當一個區內的路由器出了故障時並不影響自治域內其它區路由器的正常工作,這也給網路的管理、維護帶來方便。
BGP和BGP-4路由協議
BGP是為TCP/IP互聯網設計的外部網關協議,用於多個自治域之間。它既不是基於純粹的鏈路狀態演算法,也不是基於純粹的距離向量演算法。它的主要功能是與其它自治域的BGP交換網路可達信息。各個自治域可以運行不同的內部網關協議。BGP更新信息包括網路號/自治域路徑的成對信息。自治域路徑包括到達某個特定網路須經過的自治域串,這些更新信息通過TCP傳送出去,以保證傳輸的可靠性。
為了滿足Internet日益擴大的需要,BGP還在不斷地發展。在最新的BGp4中,還可以將相似路由合並為一條路由。
『叄』 計算機網路-4-6-互聯網的路由選擇協議
路由選擇協議的核心是 路由演算法 。即 需要一種演算法來獲取路表中的各項 ,一個比較好的路由選擇演算法應該有以下特點[BELL86]:
一個實際的路由選擇演算法,應該盡可能的接近於理想的演算法,在不同的應用條件下,可以對上面提出的六個方面有不同的側重。
倘若從路由演算法能否隨網路的通信量或拓撲自適應的進行調整變化來劃分,則只有兩大類: 靜態路由選擇策略 和 動態路由選擇策略 。靜態路由選擇策略也叫做 非自適應路由選擇 ,其特點是簡單和開銷較小,但不能即使適應網路狀態的變化。對於很簡單的小網路,完全可以採用靜態路由選擇,用人工配置每一條路由。動態路由選擇也叫做 自適應路由選擇 ,其特點是能夠較好的適應網路狀態的變化,但實現起來較為復雜,開銷也比較大,因此動態路由選擇適用於較復雜的大網路。
互聯網採用的路由選擇協議主要是自適應的(動態的),分布式路由選擇協議。由於以下兩種原因,互聯網採用分層次的路由選擇協議:
為此,可以把整個互聯網劃分為許多較小的 自治系統AS(autonomous system) ,自治系統AS是在單一技術管理下的一組路由器,而這些路由器使用一種自治系統內部的路由選擇協議和共同的度量,一個AS對其他AS表現的出是 一個單一的和一致的路由選擇策略 。
在目前的互聯網中,一個大的ISP就是一個自治系統。這樣,互聯網就把路由選擇協議劃分為兩大類:
自治系統之間的路由選擇協議也叫做 域間路由選擇(interdomain routing) ,而在自治系統內部的路由選擇叫做 域內路由選擇(intradomain routing) 。如圖4-31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內部網關協議IGP中最先得到廣泛使用的協議[RFC1058],也叫 路由信息協議 ,RIP是一種分布式的 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協議 。最大的優點就是簡單。
RIP協議要求網路中的每一個路由器都要維護從它自己到其他每一個目的網路的距離記錄(因此這是一組距離,叫做距離向量),RIP將距離定義如下:
從一路由器到直接連接的網路的距離為1,從路由器到非之間的網路的距離定義為所經過的路由器數+1。
RIP協議的距離也稱之為 跳數 ,但是一條跳數最多隻能包含15個路由器,因此,當距離=16時,就相當於不可達。因此RIP只能適用於小型互聯網。
注意的是,到直接連接的網路也定義為0(採用這種定義的理由是:路由器在和直接連接在該網路上的主機進行通信並不需要經過另外的路由器,既然經過每一個路由器都要將距離增加1,那麼不經過路由器就不需要+1,就是0)。
RIP不能在兩個網路之間同時使用多條路由。RIP選擇一條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最短路由),哪怕還存在另一條高速低延時的但是路由器較多的路由。
路由器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其內部路由表是空的。然後路由器就可以和直接相連的幾個網路的距離(這些距離為1),接著,每個路由器和與自己相連的路由器不斷交換路由表信息,經過若干次更新後,所有的路由器最終就可以知道本自治系統中任何一個網路地址和最短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
路由器最主要的信息是:到某個網路的距離(最短距離),以及下一跳的地址,路由表更新的原則是找出到每個網路的 最短距離 ,這種演算法又稱之為 距離向量演算法 。
對 每一個相鄰的路由器 發送過來的RIP報文,進行以下步驟:
演算法描述:其實就是求一個路由器到另一個路由器的最短距離。
例題:
已知路由器R6有表4-9(a)所表示的路由表,現在收到相鄰路由器路由表R4發過來的路由更新信息,如圖4-9(b)所示。試更新路由器R6的路由表。
解:首先把R4發過來的路由表中的距離都+1:
把這個表和R6的路由表進行比較:
RIP協議讓每一個自治系統中的所有路由都和自己的相鄰路由器定期交換路由表信息,並不斷更新路由表,使得每從 每一個路由器到每一個目的網路的路由都是最短距離(也就是跳數最小)。
現在比較新的RIP協議報文格式是1998年提出的RIP2。
RIP協議使用運輸層的用戶數據報(UDP埠為520)進行傳輸。
RIP報文由首部和路由部分組成。
RIP首部佔4個位元組,其中的命令欄位指出報文的意義。
RIP2報文中的路由部分有若幹路由信息組成,每個路由信息需要用20位元組。 地址標識符(又稱地址列別) 欄位用來標識所用的地址協議。如果採用IP地址就為2。 路由標記填入自治系統號ASN(Autonomous System Number) ,這是考慮使用RIP有可能收到本自治系統以外的路由選擇信息,再後面指出某個 網路地址 , 下一跳路由器地址 以及 到此網路的距離 ,一個RIP報文最多可以包含25個路由,因而RIP報文的最大長度是4+20x25=504位元組。如果超過,則必然再使用以惡搞RIP報文來傳送。
RIP還具有簡單的鑒別功能,若使用鑒別功能,則將原來寫入第一個路由信息(20位元組)的位置用作鑒別,這時應該將地址標識符置為全1(0xFFFF),而路由標記寫入鑒別類別,剩下的16位元組作為鑒別數據,在鑒別數據之後才能寫入路由信息,但這時只能寫入24個路由信息。
RIP存在的一個問題是 當網路出現故障的時候,要經過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將信息傳送到所有的路由器 ,RIP協議的這一特點是: 好消息傳播的很快,而壞消息傳播的很慢 ,網路出現故障的傳播時間往往需要經過較長時間,這是RIP協議的一個主要缺點。
為了使壞消息傳播的更快些,可以採用多種措施,例如,讓路由器記錄收到某特定路由信息的介面,而不是讓同一個路由信息再通過此介面反方向傳送。
總之,RIP協議最大的優點是 實現簡單,開銷較小 ,但RIP協議缺點也很明顯,首先 限制了網路規模,因為路由器最大的跳數是15跳,一般中大型網路規模RIP協議就不適用了 。其次就是 路由器之間交換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完整的路由表,因而隨著網路規模變大,開銷也就增加 。最後就是 好消息傳播的很快,壞消息傳播的很慢 。
『肆』 常用的網路協議有哪些,分別是什麼含義
常用的網路協議有TCP/IP協議、HTTP協議、FTP協議、Telnet協議、FTP協議、SMTP協議、NFS協議、UDP協議等。
『伍』 那位給發一下計算機網路(謝希仁,第四版)第六章,28題:簡述RIP,OSPF,和BGP路由選擇協議的特點
1、RIP現在基本不用,就算是小型網路,也可執行OSPF,如果網路太小,比如幾台路由器,可用靜態路由;
2、OSPF適合中大型網路,一般路由器在1000台以下的都行,只要規劃合理;
3、BGP自治系統外部路由,目前唯一使用的EGP路由。
RIP協議工作在網路層,ospf也會也是工作在網路層,但是BGP就不是,工作在傳輸層,利用TCP的179埠,因為BGP主要用在運營商,概念和RIP,ospf完全不同,是距離矢量但又有鏈路狀態的特性的混合協議。因為他是AS by AS的傳遞路由信息。比其他協議更穩定,而且安全的以後總協議。
(5)計算機網路各個路由協議的區別擴展閱讀:
RIP很早就被用在Internet上,主要傳遞路由信息,通過每隔30秒廣播一次路由表,維護相鄰路由器的位置關系,同時根據收到的路由表信息計算自己的路由表信息。
最大跳數為15跳,超過15跳的網路則認為目標網路不可達。此協議通常用在網路架構較為簡單的小型網路環境。分為RIPv1和RIPv2兩個版本,後者支持VLSM技術以及一系列技術上的改進。RIP的收斂速度較慢。
路由協議主要運行於路由器上,路由協議是用來確定到達路徑的,它包括RIP,IGRP(Cisco私有協議),EIGRP(Cisco私有協議),OSPF,IS-IS,BGP。起到一個地圖導航,負責找路的作用。它工作在網路層。路由選擇協議主要是運行在路由器上的協議,主要用來進行路徑選擇。
『陸』 常見的網路協議有哪幾種,分別是如何定義的
常見的網路協議有TCP/IP協議、NetBEUI、IPX/SPX協議。
1、TCP/IP協議,是這三大協議中最重要的一個,是互聯網的基礎協議,任何和互聯網有關的操作都離不開TCP/IP協議。但TCP/IP協議在區域網中的通信效率不高,使用它在瀏覽「網上鄰居」中的計算機時,會出現不能正常瀏覽的現象。
2、NetBEUI,即NetBios增強用戶介面。它是NetBIOS協議的增強版本,曾被許多操作系統採用。NETBEUI協議在許多情形下很有用,是WINDOWS98之前的操作系統的預設協議。NetBEUI協議是一種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廣播型協議。
3,、IPX/SPX協議,是Novell開發的專用於NetWare網路中的協議,但大部分可以聯機的游戲都支持IPX/SPX協議。雖然這些游戲通過TCP/IP協議也能聯機,但顯然還是通過IPX/SPX協議更省事,因為根本不需要任何設置。
(6)計算機網路各個路由協議的區別擴展閱讀:
由於網路節點之間聯系的復雜性,在制定協議時,通常把復雜成分分解成一些簡單成分,然後再將它們復合起來。網路協議的層次結構如下:
1、結構中的每一層都規定有明確的服務及介面標准。
2、把用戶的應用程序作為最高層
3、除了最高層外,中間的每一層都向上一層提供服務,同時又是下一層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