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的基礎

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的基礎

發布時間:2023-05-25 05:44:33

『壹』 計算機網路技術日趨完善並走向成熟的基礎是

多媒體、網路技術與期刊編輯新變革 學術科技期刊的現狀已不能適應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讀者的多樣化需求 ,多媒體、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將引發傳統編輯手段的全面變革。學術科技期刊實現 全程電腦化的時機已逐漸趨向成熟。計算機技術的日新月異將使學術期刊編輯方法和手 段不會僅僅停留於簡單的鍵盤輸入和排版。目前,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的各種手段運 用於學術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發行,尚處於初始階段,但不久將會全面而深入地展開。 學術性期刊/編輯出版/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 一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在未來的幾年中,各種計算機相關技術都會得到飛速 發展和應用,使計算機變得更加人性化,智能化。而多媒體技術與網路技術的迅猛勢頭 對傳統學術科技期刊帶來的影響尤為深遠。 目前,學術科技期刊的現狀已不能適應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讀者的多樣化需求, 紙介學術科技期刊,以傳統的方式辦刊,不僅難以在市場經濟潮流中站穩腳跟,而且也 正受到計算機和多媒體網路技術、電子報刊和電子出版物的挑戰。學術科技期刊必須面 對社會發展的現實,轉變傳統的期刊編輯出版模式,迅速實施期刊編輯出版的計算機化 ,並逐步實現向多媒體、網路化編輯的轉變和過渡。使學術科技期刊所承載的信息更加 高速、全面、方便、准確地傳至讀者手中。 按照常規的期刊出版流程,作者的稿件經編輯加工後,由印刷廠錄入排版,打出校 樣,經過數次校對,然後製版印刷。如果利用作者的磁碟文件,在電腦上編輯加工,則 可省去排版輸入程序,編輯人員坐在計算機前改稿把關,減少了校對次數,卻又同時減 少出錯的概率,並且大大減輕由重復輸入造成的精力和時間的浪費,縮短出版周期。 值得指出的是,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蓬勃興起,越來越多的作者已不滿足 於稿件軟盤的寄遞,而是希望用電子郵件把自己的稿件發送到編輯部的電子信箱中,出 版部門只要運行電腦中設置的E —mail程序,就可在計算機顯示屏上看到作者的來稿。 在另一方面,計算機技術又始終處於高速發展的進程中。處理器速度不斷得到提高 ,硬碟的容量也正以每年60%的幅度在增長,但是價格卻在持續下降。1994年1兆位元組 的價格為1美元,到1998年1 兆位元組就只值5美分了。如果說, 以前阻滯我國學術科技 期刊電腦化進程的多為財經方面的原因,今天已經不成為太大的障礙。 問題主要在於,由於傳統期刊編輯、出版和發行的配套運作已相對成熟,整個流通 程序比較固定和規范,而採用一種新的編輯形態,就意味要有相應的人員管理及工作運 作方式的變更。有些期刊編輯出版部門因此寧願穩妥地在其固有領域及方式上保持觀望 ,而不願在這方面進行人員、資金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反映了一種認識上的誤區。 應該看到,學術期刊實現全程電腦化已逐漸趨向成熟。而且,計算機技術的日新月 異的發展趨勢還表明:學術期刊編輯方法和手段不會僅僅停留於目前較為普遍的簡單的 鍵盤輸入和排版。多媒體和網路的各種技術手段全面運用於學術期刊的編輯出版的前景 必將成為現實。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給予我們一個發揮創造力和提升人本身智慧能力 的機會。信息技術正在潛移默化地改造我們的聽覺、視覺、嗅覺、觸覺,改變著人類傳 統的時空觀念,社會運動方式,倫理道德觀念和法律環境。這場席捲全球的革命剛剛從 改變我們的行知模式開始,正以堅定的步伐深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側面,改造行業社會 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更改造著人們認識生活,思考世界的觀點、方法。 二 多媒體技術是指用計算機對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影像等多媒體信息進行綜合 數字化處理的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主要應用於多媒體個人計算機、多媒體信息管理 系統、多媒體通信、多媒體電子出版物等,近期以來,運用多媒體手段來對學術科技期 刊進行編輯加工、行政管理和發行宣傳,也成為一種顯著的趨向。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 引發傳統編輯手段的全面變革。傳統編輯方法與手段同多媒體技術結合後,將給未來學 術科技期刊的編輯工作帶來全新的變化。 多媒體技術與計算機、網路技術、通信技術、數字技術的結合,使期刊出版工作過 程和學術科研信息傳播不受時間、地點、國界、環境等影響,這將有利於提高世界信息 的流通速度,促進遠隔重洋的各民族文化科技的及時交流。 多媒體綜合了報紙、廣播、電視等功能,將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要素結合起 來,這一結合也成為學術期刊編輯、發行的一種全新形式,給受眾以全方位的、多維的 信息,光纖通道將電視網、電話網、計算機網三網合一,使三大傳統媒介開始走向高度 的綜合。 充分利用多媒體文、圖、聲、像的優勢,有利於全面提高學術期刊編輯工作效率和 刊物質量,促進電腦多媒體編輯技術的有的放矢地發展,並為今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 繁榮打下良好基礎。 多媒體編輯要處理大量的3D圖形、 數字音頻和視頻信息, 還有從Web網路傳來的 高帶寬信息。加速圖形埠(AGP)即將大量投入應用,這是一種用來連接CPU和圖形加 速器、比PCI更快的匯流排,AGP 同時還提供圖形適配器與系統內存之間的連接,有了這 種連接,在3D應用程序中就可以將大量的紋理貼圖保存在系統內存中。到2000年,所有 的圖形都將是3維, 使用字處理或者電子表格軟體的人將不會覺察到有什麼不同。 近期出版的一些專業電子排版系統,已集文字處理與圖形圖像處理功能於一身。不 僅大大降低了此前許多排版軟體在文稿中植入特定圖像時的繁瑣操作和不便,而且可以 利用軟體提供的多種繪圖、制圖功能,使非美工專業人員也能方便地製作出具有專業水 準的圖形圖像,並通過手寫板或掃描儀順利實現圖文混排。使數學、化學、物理等科學 公式的排版簡便規范,同時提供各種流程圖、電子電路以及各類圖庫。 近日,IBM公司分別推出中、英文語音識別系統的語音錄入軟體,它們以聲音接收 裝置為媒介,將閱讀文稿的語音直接轉化成計算機上文本的版面,盡管目前此類軟體在 配置、環境、程序設計等方面有不少尚待完善之處,但隨著新的優化軟體的不斷問世, 它必將極大地提高文字輸入的速度,從而最大限度地改變期刊計算機排版採用鍵盤輸入 的格局。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真的可以與計算機進行交談,正如一些科幻電影 中描述的一樣,計算機可以聽懂我們話語,並按我們所說的去做。 多媒體技術的發明,終於使人和機器從原來的對立中擺脫出來,人性化的局面、虛 擬現實的出現,直到人工智慧的進步,語音的輸入使我們剎時感到PC已不再冰冷,晶元 上已能出現人的情感,而且是高智能的集成。 隨著計算機網路以及電子郵件中可視圖像和活動聲像傳輸的成為現實,將進一步產 生期刊在稿件傳遞、審稿閱稿、修改校對、聯系溝通、裝幀質量、出刊速度全方位的突 破。

『貳』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經過哪幾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形成了初級的計算機網路模型。此階段網路應用主要目的是提供網路通信、保障網路連通。這個階段的網路嚴格說來仍然是多用戶系統的變種。美國在1963年投入使用的飛機定票系統SABBRE-1就是這類系統的代表。

第二階段:在計算機通信網路的基礎上,實現了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完整的計算機網路。此階段網路應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網路通信、保障網路連通,網路數據共享和網路硬體設備共享。這個階段的里程碑是美國國防部的ARPAnet網路。目前,人們通常認為它就是網路的起源,同時也是Internet的起源

第三階段:計算機解決了計算機聯網與互連標准化的問題,提出了符合計算機網路國際標準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SI RM)」,從而極大地促進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此階段網路應用已經發展到為企業提供信息共享服務的信息服務時代。具有代表性的系統是198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NSFnet。

第四階段:計算機網路向互連、高速、智能化和全球化發展,並且迅速得到普及,實現了全球化的廣泛應用。代表作是Internet。

(2)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的基礎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也稱計算機通信網。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

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另外,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和攔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慎坦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寬棚桐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一個比較通用的定義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按不同的形式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及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

這個新型網路必須滿足一些基本要求:

1:不是為了打電話,而是用於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送。

2:能連接不同類型的計算機。

3:所有的網路節點都同等重要,這就大大提高了網路的生存性。

4:計算機在通信時,必須有迂迴路由。當鏈路或結點被破壞時,迂迴路由能使正在進行的通信自動地找到合適的路由。

5:網路結構要盡可能地簡單,但要非常可靠地傳送數據。

根據這些要求,一批專家設計出了使用分組交換的新型計算機網路。而且,用電路交換來傳送計算機數據,其線路的傳輸速率往往很低。

因為計算機數據是突發式地出現在傳輸線路上的,比如,當用戶閱讀終端屏幕上的信息或用鍵盤輸入和編輯一份文件時或計算機正在進行處理而結果尚未返回時,寶貴的通信線路資源就被浪費了。

『叄』 計算機網路產生的基礎是什麼

實現電腦相互間信息的互相交換,並可共享電腦資源的系統,就是計算機網路。

『肆』 計算機網路入門知識

計算機網路 課程的特點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結合,從事計算機網路課程教學的教師應具備計算機網路建設、管理和研究的背景。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關於計算機網路入門知識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計算機網路入門知識大全

一、計算機網路基礎

對「計算機網路」這個概念的理解和定義,隨著計算機網路本身的發展,人們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

早期的計算機系統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設備安裝在單獨的大房間中,後來出現了批處理和分時系統,分時系統所連接的多個終端必須緊接著主計算機。50年代中後期,許多系統都將地理上分散的多個終端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到一台中心計算機上,這樣就出現了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

終端:一台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包括CRT控制器和鍵盤,無GPU內存。

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近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但這樣的通信系統己具備了通信的雛形。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

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了資源子網。

兩個主機間通信時對傳送信息內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種情況下的應答信號都必須遵守一個共同的約定,稱為協議。

在ARPA網中,將協議按功能分成了若干層次,如何分層,以及各層中具體採用的協議的總和,稱為網路體系結構,體系結構是個抽象的概念,其具體實現是通過特定的硬體和軟體來完成的。

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網路得到迅猛的發展。

第二代網路以通信子網為中心。這個時期,網路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循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准化的網路。

IS0在1984年頒布了0SI/RM,該模型分為七個層次,也稱為0SI七層模型,公認為新一代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基礎。為普及區域網奠定了基礎。(^60090922a^1)

70年代後,由於大規模集成電路出現,區域網由於投資少,方便靈活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迅猛的發展,與廣域網相比有共性,如分層的體系結構,又有不同的特性,如區域網為節省費用而不採用存儲轉發的方式,而是由單個的廣播信道來連結網上計算機。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從80年代末開始,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路技術,多媒體,智能網路,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計算機網路:將多個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由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的系統。

從定義中看出涉及到三個方面的問題:

(1)至少兩台計算機互聯。

(2)通信設備與線路介質。

(3)網路軟體,通信協議和NOS

二、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用於計算機網路分類的標准很多,如拓撲結構,應用協議等。但是這些標准只能反映網路某方面的特徵,最能反映網路技術本質特徵的分類標準是分布距離,按分布距離分為LAN,MAN,WAN,Internet。

1.區域網

幾米——10公里。小型機,微機大量推廣後發展起來的,配置容易,速率高,4Mbps~2GbpS。 位於一個建築物或一個單位內,不存在尋徑問題,不包括網路層。

2.都市網

10公里——100公里。對一個城市的LAN互聯,採用IEEE802.6標准,50Kbps~l00Kbps,位於一座城市中。

3.廣域網

也稱為遠程網,幾百公里——幾千公里。發展較早,租用專線,通過IMP和線路連接起來,構成網狀結構,解決循徑問題,速率為9.6Kbps~45Mbps 如:郵電部的CHINANET,CHINAPAC,和CHINADDN網。

4.互聯網

並不是一種具體的網路技術,它是將不同的物理網路技術按某種協議統一起來的一種高層技術。

三、區域網的特徵

區域網分布范圍小,投資少,配置簡單等,具有如下特徵:

(1)傳輸速率高:一般為1Mbps--20Mbps,光纖高速網可達100Mbps,1000MbpS

(2)支持傳輸介質種類多。

(3)通信處理一般由網卡完成。

(4)傳輸質量好,誤碼率低。

(5)有規則的拓撲結構。

四、區域網的組成

區域網一般由伺服器、工作站、網卡和傳輸介質四部分組成。

1.伺服器

運行網路0S,提供硬碟、文件數據及列印機共享等服務功能,是網路控制的核心。

從應用來說較高配置的普通486以上的兼容機都可以用於文件伺服器,但從提高網路的整體性能,尤其是從網路的系統穩定性來說,還是選用專用伺服器為宜。

目前常見的NOS主要有Netware,Unix和Windows NT三種。

(1)Netware:

流行版本V3.12,V4.11,V5.0,對硬體要求低,應用環境與DOS相似,技術完善,可靠,支持多種工作站和協議,適於區域網操作系統,作為文件伺服器,列印伺服器性能好。

(2)Unix:

一種典型的32位多用戶的NOS,主要應用於超級小型機,大型機上,目前常用版本有Unix SUR4.0。支持網路文件系統服務,提供數據等應用,功能強大,不易掌握,命令復雜,由AT&T和SCO公司推出。

(3)Windows NT Server 4.0:

一種面向分布式圖形應用程序的完整平台系統,界面與Win95相似,易於安裝和管理,且集成了Internet網路管理工具,前景廣闊。

伺服器分為文件伺服器,列印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在Internet網上,還有Web,FTP,E-mail等伺服器。

網路0S朝著能支持多種通信協議,多種網卡和工作站的方向發展。

2.工作站

可以有自己的0S,獨立工作;通過運行工作站網路軟體,訪問Server共享資源,常見有DOS工作站,Windows 95工作站。

3.網卡

將工作站式伺服器連到網路上,實現資源共享和相互通信,數據轉換和電信號匹配。

網卡(NTC)的分類:

(1)速率:10Mbps,100Mbps

(2)匯流排類型:ISA/PCI

(3)傳輸介質介面:

單口:BNC(細纜)或RJ-45(雙絞線)。(^60090922b^2)

4.傳輸介質

目前常用的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

(1)雙絞線(TP):

將一對以上的雙絞線封裝在一個絕緣外套中,為了降低干擾,每對相互扭繞而成。分為非屏蔽雙絞線(UTP)和屏蔽雙絞線(STP)。區域網中UTP分為3類,4類,5類和超5類四種。

以AMP公司為例:

3類:10Mbps,皮薄,皮上注「cat3」,箱上注「3類」,305米/箱,400元/箱。

4類:網路中用的不多。

5類:(超5類)100Mbps,10Mbps,皮厚,匝密,皮上注「cat5」,箱上注5類,305米/箱,600—700元/箱(每段100米,接4個中繼器,最大500米)。

接線順序:

正常: 白桔 桔 白綠 藍 白藍 綠 白棕 棕

(對應) 1 2 3 4 5 6 7 8

集聯: 白綠 綠 白桔 棕 白棕 桔 白藍 藍

(對應) 1 2 3 4 5 6 7 8

STP:內部與UTP相同,外包鋁箔,Apple,IBM公司網路產品要求使用STP雙絞線,速率高,價格貴。

(2)同軸電纜:

由一根空心的外圓柱導體和一根位於中心軸線的內導線組成,兩導體間用絕緣材料隔開。

按直徑分為粗纜和細纜。

粗纜:傳輸距離長,性能高但成本高,使用於大型區域網干線,連接時兩端需終接器。

A.粗纜與外部收發器相連。

B.收發器與網卡之間用AUI電纜相連。

C.網卡必須有AUI介面:每段500米,100個用戶,4個中繼器可達2500米,收發器之間最小2.5米,收發器電纜最大50米。

細纜:傳輸距離短,相對便宜,用T型頭,與BNC網卡相連,兩端安50歐終端電阻。

每段185米,4個中繼器,最大925米,每段30個用戶,T型頭之間最小0.5米。 按傳輸頻帶分為基帶和寬頻傳輸。

基帶:數字信號,信號占整個信道,同一時間內能傳送一種信號。

寬頻:傳送的是不同頻率的信號。

(3)光纖:

應用光學原理,由光發送機產生光束,將電信號變為光信號,再把光信號導入光纖,在另一端由光接收機接收光纖上傳來的光信號,並把它變為電信號,經解碼後再處理。分為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絕緣保密性好。

單模光纖:由激光作光源,僅有一條光通路,傳輸距離長,2公里以上。

多模光纖:由二極體發光,低速短距離,2公里以內。

五、區域網的幾種工作模式

1.專用伺服器結構(Server-Baseb)

又稱為「工作站/文件伺服器」結構,由若乾颱微機工作站與一台或多台文件伺服器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組成工作站存取伺服器文件,共享存儲設備。

文件伺服器自然以共享磁碟文件為主要目的。 對於一般的數據傳遞來說已經夠用了,但是當資料庫系統和其他復雜而被不斷增加的用戶使用的應用系統到來的時候,伺服器已經不能承擔這樣的任務了,因為隨著用戶的增多,為每個用戶服務的程序也增多,每個程序都是獨立運行的大文件,給用戶感覺極慢,因此產生了客戶機/伺服器模式。

2.客戶機/伺服器模式(client/server)

其中一台或幾台較大的計算機集中進行共享資料庫的管理和存取,稱為伺服器,而將其他的應用處理工作分散到網路中其他微機上去做,構成分布式的處理系統,伺服器控制管理數據的能力己由文件管理方式上升為資料庫管理方式,因此,C/S由的伺服器也稱為資料庫伺服器,注重於數據定義及存取安全後備及還原,並發控制及事務管理,執行諸如選擇檢索和索引排序等資料庫管理功能,它有足夠的能力做到把通過其處理後用戶所需的那一部分數據而不是整個文件通過網路傳送到客戶機去,減輕了網路的傳輸負荷。C/S結構是資料庫技術的發展和普遍應用與區域網技術發展相結合的結果。

『伍』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常識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最初的計算機價格很貴,體積很龐大,只能放置在專門的機房,在需要用到計算機時到機房去及計算。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很多時候是沖姿空閑的,這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因此當時利用電話線路和數據機連接到計算機上,另一端連到不同的辦公室的終端設備上,是大家利用終端來共享一台主機,提高主機的利用率。這是第一代計算機網路,又稱為面向終端的網路。

隨著網路中的主機越來越多,每台主機連接的終端不同,存儲的數據資料也不同,那麼可不可以將多個主機互聯,是終端可以訪問任意的主機中的資源呢?這就是第二代網路,多個主機之間互聯。又稱為面向通信子網的網路

隨著計算機和網路的發展,計算機生產商越來越多,每個設備廠商都有自己的生產標准,這樣就導致了不同的廠商生產的設備之間不能互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OSI組織制定了計算機聯網的標准,即OSI參考模型。網路發展到了第三代。又稱為標准化網路。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是隨著TCP/旁轎IP協議的興起,Internet網路的時代。
Internet的起源於1969年美國國防部建立ARPNET,這是一個用於軍事用途的網路,隨散啟絕著網路的發展,在1992年被拆分為軍用和民用兩部分,民用部分就是我們今天正在使用的互聯網---Internet

『陸』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分哪四個階段,特點

四個階段是:

1、以單機算計為中心的多終端聯機系統:20世紀50~60年代,計算機網路進入到面向終端的階段,以主機為中心,通過計算機實現與遠程終端的數據通信。

特點:主機不僅負責數據處理還負責通信處理的工作,終端只負責接收顯示數據或者為主機提供數據。便於維護和管理,數據一致性號,但主機負荷大,可靠性差,數據傳輸速率低。

2、分組交換網的誕生: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由若乾颱計算機相互連接成一個系統,即利用通信線路將多台計算機連接起來,實現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通信。這是計算機網路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是以分組交換網為中心的網路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有兩個標志性成果:提出分組交換技術形成TCP/IP協議雛形這個時期,主機只負責數據處理,而數據通信的部分由分組交換網完成。

3、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化:20世紀70年代末至20世紀80年代初,微型計算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為了適應辦公自動化的需要,迫切要求將自己擁有的為數眾多的微型計算機、工作站、小型計算機等連接起來,以達到資源共享和相互傳遞信息的目的。

但是,這一時期計算機之間的組網是有條件的,在相同網路中只能存在同一廠家生產的計算機,其他廠家生產的計算機無法接人。這個情況就阻礙了網路的互聯發展,促使了網路標准化的產生。1984年ISO公布了OSI/RM-開發系統互聯參考模型,ARPANET為基礎,形成了TCP/IP網路體系結構,風靡全球。

4、面向全球互連的高速計算機網路: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數字通信的出現,計算機網路進入到第4個發展階其主要特徵是綜合化、高速化、智能化和全球化。

(6)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的基礎擴展閱讀:

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允許多人共用一台計算機的計算機系統,多個終端同時連接同一台計算機。分時系統能夠令人產生「一人一機」的錯覺,當時的PC計算機還沒有普及。分時系統的特點包括:及時性、獨占性、交互性、多路性。

1、及時性:沒有及時性,就沒法讓多用戶產生「一人一機」的錯覺了。

2、獨占性:分時系統本身最重要的特點。題外話,操作系統對進程的抽象就是讓每個進程在某個CPU時間片有「獨占性」,好像此時此刻只有一個進程佔用計算機的硬體資源。

3、交互性:人機交互,不必多說。還有不支持交互的系統或者計算機?那它有何用?計算機的作用就是要為人類提供服務。

4、多路性:這樣才能連接過多個終端。

『柒』 計算機與網路技術基礎有哪些

1.在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系統中,(通信子網)專門負責通信工作,從而實現數據處理與通信控制的分工。
2. 60年代中期,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的Davies提出了( 分組(Packer))的概念,1969年美國的(分組交換網ARPA)網投入運行,從而使計算機網路通信方式由終端與計算機之間的通信,發展到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直接通信。
3.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著旅衫手制定開放系統互聯的一系列標准,旨在將(interconnection)計算機方便互聯,構成網路,該委員會制定了(interconnection /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縮寫為ISO/OSI。
4.計算機網路系統包括(MAN /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子網和(WAN / Wide Area Network)子網。
5.計算機網路按距離劃分分為:(Local Area Network;L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和(Wide Area Network;WAN)。
6.計算機網路按數據交換方式劃分分為:(虛線路傳輸分組交換)、(報文交換)、(幀中繼交換)
1.計算機網路與終端分時系統都有哪些特點?
答:網路是計算機有自己的操作系統,例如微機連接成的網路。
終端是使用telnet方式登錄到伺服器。例如UNIX或linux上達到系統輸入數據的墓地。終端的操作系統非常小,一般銀行使用後種模式。
2.匯流排型結構的網路特點有哪些?
答:匯流排型結構的網路特點如下:結構簡單,可擴充性好。當需要增加節點時,只需要在匯流排上增加一個分支介面便可與分支節點相連,當匯流排負載不允許時還可以擴充匯流排;使用的電纜少,且安裝容大清易;使用的設備相對簡單,可靠性高;維護難,分支節點故障查找難。拆仿腔

『捌』 計算機網路產生的基礎是什麼

網路並不新鮮。在計算機時代早期,眾所周知的巨型機時代,計算機世界被稱為分時系統的大系統所統治。分時系統允許你通過只含顯示器和鍵盤的啞終端來使用主機。啞終端很像PC,但沒有它自己的CPU、內存和硬碟。靠啞終端,成百上千的用戶可以同時訪問主機。這是如何工作的?是由於分時系統的威力,它將主機時間分成片,給用戶分配時間片。片很短,會使用戶產生錯覺,以為主機完全為他所用。

在七十年代,大的分時系統被更小的微機系統所取代。微機系統在小規模上採用了分時系統。所以說,並不是直到七十年代PC發明後,才想出了今天的網路。

遠程終端計算機系統是在分時計算機系統基礎上,通過Modem(數據機)和PSTN(公用電話網)把計算機資源向地理上分布的許多遠程終端用戶提供共享資源服務的。這雖然還不能算是真正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但它是計算機與通信系統結合的最初嘗試。遠程終端用戶似乎已經感覺到使用"計算機網路"的味道了。

在遠程終端計算機系統基礎上,人們開始研究把計算機與計算機通過PSTN等已有的通信系統互聯起來。為了使計算機之間的通信聯接可靠,建立了分層通信體系和相應的網路通信協議,於是誕生了以資源共享為主要目的的計算機網路。由於網路中計算機之間具有數據交換的能力,提供了在更大范圍內計算機之間協同工作、實現分布處理甚至並行處理的能力,聯網用戶之間直接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信息交換的通信能力也大大增強。

1969年12月, Internet的前身--美國的ARPA網投入運行,它標志著我們常稱的計算機網路的興起。這個計算機互聯的網路系統是一種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技術使計算機網路的概念、結構和網路設計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它為後來的計算機網路打下了基礎。

八十年代初,隨著PC個人微機應用的推廣,PC聯網的需求也隨之增大,各種基於PC互聯的微機區域網紛紛出台。這個時期微機區域網系統的典型結構是在共享介質通信網平台上的共享文件伺服器結構,即為所有聯網PC設置一台專用的可共享的網路文件伺服器。PC是一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計算機,每個PC機用戶的主要任務仍在自己的PC機上運行,僅在需要訪問共享磁碟文件時才通過網路訪問文件伺服器,體現了計算機網路中各計算機之間的協同工作。由於使用了較PSTN數率高得多的同軸電纜、光纖等高速傳輸介質,使PC網上訪問共享資源的數率和效率大大提高。這種基於文件伺服器微機網路對網內計算機進行了分工:PC機面向用戶,微機伺服器專用於提供共享文件資源。所以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客戶機/伺服器模式。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非常復雜的系統,計算機之間相互通信涉及到許多復雜的技術問題,為實現計算機網路通信,計算機網路採用的是分層解決網路技術問題的方法。但是,由於存在不同的分層網路系統體系結構,它們的產品之間很難實現互聯。為此,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84年正式頒布了"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國際標准,使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實現了標准化。

進入九十年代,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以及建立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基礎上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特別是1993年美國宣布建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後,全世界許多國家紛紛制定和建立本國的NII,從而極大地推動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網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目前,全球以美國為核心的高速計算機互聯網路即Internet已經形成,Internet已經成為人類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識寶庫。而美國政府又分別於1996年和1997年開始研究發展更加快速可靠的互聯網2(Internet 2)和下一代互聯網(Next Generation Internet)。可以說,網路互聯和高速計算機網路正成為最新一代的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方向。

『玖』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經過哪幾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信網:其特點是計算機是網路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圍繞中心計算機分布在各處,呈分層星型結構,各終端通過通信線路共享主機的硬體和軟體資源,計算機的主要任務還是進行批處理,在20世紀60年代出現分時系統後,則具有互動式處理和成批處理能力。

(2)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網由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組成,以通信子網為中心,不僅共享通信子網的資源,還可共享資源子網的硬體和軟體資源。網路的共享採用排隊方式,即由結點的分組交換機負責分組的存儲轉發和路由選擇,給兩個進行通信的用戶段續(或動態)分配傳輸帶寬,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線路的利用率,非常適合突發式的計算機數據。

(3)形成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為了使不同體系結構的計算機網路都能互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提出了一個能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聯成網的標准框架—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這樣,只要遵循OSI標准,一個系統就可以和位於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標準的其他任何系統進行通信。

(4)高速計算機網路:其特點是採用高速網路技術,綜合業務數字網的實現,多媒體和智能型網路的興起。

(9)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的基礎擴展閱讀: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階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時延是指數據(一個報文或分組,甚至比特)從網路(或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時延是個很重要的性能指標,它有時也稱為延遲或遲延。網路中的時延是由以下幾個不同的部分組成的。

① 發送時延。

發送時延是主機或路由器發送數據幀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的時間。

因此發送時延也叫做傳輸時延。發送時延的計算公式是:

發送時延=數據幀長度(bit/s)/信道帶寬(bit/s)

由此可見,對於一定的網路,發送時延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與發送的幀長(單位是比特)成正比,與信道帶寬成反比。

② 傳播時延。

傳播時延是電磁波在信道中傳播一定的距離需要花費的時間。傳播時延的計算公式是:

傳播時延=信道長度(m)/電磁波在信道上的傳播速率(m/s)

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傳播速率是光速,即3.0×10km/s。電磁波在網路傳輸媒體中的傳播速率比在自由空間要略低一些。

③ 處理時延。

主機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組時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處理,例如分析分組的首部,從分組中提取數據部分,進行差錯檢驗或查找適當的路由等,這就產生了處理時延。

④ 排隊時延。

分組在經過網路傳輸時,要經過許多的路由器。但分組在進入路由器後要先在輸入隊列中排隊等待處理。在路由器確定了轉發介面後,還要在輸出隊列中排隊等待轉發。這就產生了排隊時延。

這樣,數據在網路中經歷的總時延就是以上四種時延之和:

總時延=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排隊時延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的基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聯想電腦網路符號一直轉圈 瀏覽:973
移動網路繳費後還能退嗎 瀏覽:634
農夫山泉的網路營銷策略 瀏覽:70
網路安全所指的是什麼 瀏覽:864
電視連接無線還是沒有網路 瀏覽:92
簡述無線感測器網路拓撲控制定義 瀏覽:227
電腦網可以用但是網路狀態未連接 瀏覽:370
康佳智能電視如何打開網路 瀏覽:505
在哪裡查網路有沒有被限速 瀏覽:617
紅米4a切換移動網路 瀏覽:265
網路上領的好幾千的手機券 瀏覽:234
到哪裡可以找到網路 瀏覽:685
電腦顯示網路已連接但是登不了qq 瀏覽:675
帶wifi網路機頂盒 瀏覽:63
百度貼吧不支持移動網路 瀏覽:887
不用網路的小游戲有哪些女生愛玩 瀏覽:526
百度愛采購哪個平台網路好 瀏覽:1000
iphone的網路如何強 瀏覽:467
ipone與mac共享網路 瀏覽:502
手機投屏開啟無線顯示無網路 瀏覽:31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