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什麼概念,什麼是網路上用到的協議埠又是什麼一個計算機有多少個埠嗎請教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網路空前活躍,幾乎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
網路的基本概念
計算機網路是一種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獨立工作的計算機,通過通信電路互相連接起來,在配有相應的網路軟體的情況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換的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信息交換、資源共享和分布式處理。
計算機網路有各種各樣的分類方法,但常用的分類方法是按網路規模、距離遠近分類。通常把計算機網路分成兩大類:區域網LAN(Local Area Network),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廣域網也叫遠程網RCN(Remote Computer Network)。
區域網是指在幾百米到10公里范圍之內連成的網路。如一棟樓內、一所學校的校園網、一家公司的企業網等都是區域網。網路連接距離在10公里以上便稱為廣域網,網際網路就是最典型的廣域網。在這一節里,重點介紹區域網。
計算機區域網
區域網一般由傳輸介質及附屬設備、網路適配器、網路伺服器、用戶工作站和網路軟體等組成。
傳輸介質及附屬設備
區域網所使用的傳輸介質主要有三種:雙絞線、同軸電纜、光導纖維。
在區域網中雙絞線是用得最多的一種。100米以內的連接可用雙絞線。
同軸電纜有細纜和粗纜之分,細纜阻抗為50W,粗纜阻抗為75W,二者不能直接相連。一般,185米以內可採用細纜,大於這個距離則採用粗纜。
光導纖維俗稱光纜,與電纜有本質的區別,光纜傳輸的是光信號,電纜傳輸的是電信號。光纜由一束光導纖維組成,光纖中有一根導光的細絲,通常用硅製成。光纜是傳輸率最高的傳輸介質,一般用在主幹線上。
附屬設備隨區域網使用的傳輸介質而定。就雙絞線而言,有RJ45;就同軸電纜而言,一般包括BNC插頭、T型插頭、終端匹配器、增音器和調質解調器等。若網路採用星形結構,還需有集線器Hub。Hub分為共享式Hub和交換式Hub。Hub的功能是接收和轉發信號。
網路適配器
網路適配器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也稱網卡,通過它將用戶工作站的PC機連接到網路上。隨著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卡也經歷了頻繁的更新換代,其品種、類型日益繁多,功能也日趨復雜、完善。有支持ISA匯流排的16位網卡,有支持PCI匯流排的32位網卡;有傳輸率為10Mbps(即每秒傳送10兆位)的網卡,有傳輸率為100Mbps的網卡,也有傳輸率為10/100Mbps的自適應網卡。
網卡的主要作用是:
實現工作站PC機和區域網傳輸介質的物理連接和電信號匹配,接收和執行工作站主機送來的各種控制命令;
實現區域網數據鏈路層的功能,包括傳輸介質的送取控制、信息幀的發送和接收、差錯校驗、串並行代碼轉換等;
提供數據緩沖能力;
實現某些介面功能等。
注意:若要將計算機連接到廣域網上,必須有Modem,即數據機,而不是網卡。
網路伺服器
網路伺服器是用來管理系統中共享資源的,例如大容量的磁碟、高速列印機和數據文件等。由於網路伺服器對這些設備的管理和訪問都是按文件形式進行的,所以又稱之為文件伺服器。一個區域網可以有多個伺服器,以實現共享資源的分布配置。區域網的許多功能是通過伺服器來實現的,網路操作系統等軟體也主要駐留在伺服器上。因此,網路伺服器的性能直接影響到區域網的性能。
網路伺服器可以是高性能的微機、小型機或大型機。不管選用哪種設備,伺服器都必須具備適當的通訊處理能力、快速訪問能力和安全容錯能力。
用戶工作站
用戶通過工作站來訪問網路的共享資源。在區域網中,用戶工作站一般採用PC機。除了訪問網路資源外,工作站本身具有一定的處理能力。根據應用的需要,工作站也可以是無盤的,被稱為無盤工作站。
網路軟體
網路軟體包括網路協議軟體、通信軟體和網路操作系統等。網路軟體功能的強弱直接影響到網路的性能。
區域網的網路拓樸結構
連接在網路上的計算機、大容量磁碟、高速列印機等部件均可看作是網路上的一個節點,又稱為工作站。網路拓樸是指網路中各節點相互連接的方法或形式。在設計一個網路時,選擇合適的網路拓樸結構是非常重要的,它將直接關繫到該網路的性能。區域網拓樸結構主要有星形、環形和匯流排型三種結構(見圖4.1)。
圖4.1 匯流排 環形 星形
匯流排拓樸結構
匯流排拓樸結構是區域網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拓樸結構。在這種結構中各節點都通過相應的硬體介面直接接至傳輸介質上,各節點間的通信可通過公共的介質直接進行。該種結構的優點是當某一個結點發生故障時,不會影響網路的正常工作,且也允許新的結點順利入網而不影響網路的現行狀態。
環形拓樸結構
環形結構是一種閉合的匯流排結構。網路中各結點通過中繼器連接到閉環上。所謂中繼器是一比較簡單的設備,它具有單方向的傳輸能力,即由一條鏈路上接收數據後不加緩沖地以同樣的速率沿本身的另一條鏈路傳輸出去,因此在網路環上數據就以一定方向沿環傳輸。由於環形網上的各中繼器是相互串接的,因此任一中繼器出現故障均會導致數據傳輸的失敗。
星形拓樸結構
在星形拓樸結構的區域網中,各個結點通過點到點的線路與中央結點相連。中央結點由性能較好的計算機來實現,其餘各結點之間的通信均是由中央結點來溝通,這樣整個網路基本上不受外圍結點的入網、退網的影響,且外圍結點承擔數據處理的工作量較小,而大量的數據處理工作由中央結點來完成,因而造成這種結構的中央結點的負荷較重,易出?quot;瓶頸"現象,系統可靠性較差。
網路傳輸協議
在網路傳輸中,採用分層模式進行傳輸。分層約定使得各層所完成的功能是相互獨立的。因此,當某層要改變約定時,就不會對其他層造成影響。
在計算機網路中,將計算機網路同等層間的通信約定稱為網路協議。OSI(國際標准化組織)網路分層模型中,有七層通信協議,如圖4.2所示。
發送站 (邏輯信道)同層協議 接收站
⑦ 應用層 ⑦ 應用層
⑥ 表示層 ⑥ 表示層
⑤ 會話層 ⑤ 會話層
④ 傳輸層 ④ 傳輸層
③ 網路層 ③ 網路層
② 數據鏈路層 ② 數據鏈路層
① 物理層 ① 物理層
互連物理介質
圖4.2 區域網的七層協議
1. 物理層
主要提供與傳輸介質的介面、與物理介質相連接所涉及到的機械的、電氣的功能和規程方面的特性,最終達到物理的連接。它提供了位傳送的物理通路。該類協議有RS-232A、RS-232B、RS-232C等。
2. 數據鏈路層
通過一定格式及差錯控制、信息流控制送出數據幀,保證報文以幀為單位在鏈路上可靠的傳輸。為網路層提供介面服務。這類協議典型的例子是ISO推薦的高級鏈路控制遠程HDLC。
3. 網路層
它是用來處理路徑選擇和分組交換技術,提供報文分組從源節點至目的節點間可靠的邏輯通路,且擔負著連接的建立、維持和拆除。該類協議有IP協議。
4. 傳輸層
用於主機同主機間的連接,為主機間提供透明的傳輸通路,傳輸單位為報文。該類協議有TCP協議。
5. 會話層
它的功能是要在數據交換的各種應用進程間建立起邏輯通路,我們將兩應用進程間建立起一次聯絡稱為一次會話,而會話層就是用來維持這種聯絡。
6. 表示層
該層提供一套格式化服務。如報文壓縮、文件傳輸協議FTP。
7. 應用層
也稱為用戶層。為面向用戶的各種軟體的傳輸協議。如SMTP、POP3、Telnet等。
值得說明的是,OSI模型雖然被國際所公認,但迄今為止尚無一個區域網能全部符合上述七層協議。
2. 計算機網路原理畫圖題—高手進
我的布線書哪去了?
3. 名詞解釋 網路拓撲結構
計算機網路拓撲是指由計算機組成的網路之間設備的分布情況以及連接狀態,把它兩畫在圖上就成了拓撲圖。一般在圖上要標明設備所處的位置,設備的名稱類型,以及設備間的連接介質類型。計算機網路拓撲分為物理拓撲和邏輯拓撲兩種。
網路拓撲結構的組成:
1、結點。又稱為網路單元,它是網路系統中的各種數據處理設備、數據通信控制設備和數據終端設備。常見的結點有伺服器、工作站、集線路和交換機等設備。
2、鏈路。兩個結點間的連線,可分為物理鏈路和邏輯鏈路兩種,前者指實際存在發通信線路,後者指在邏輯上起作用的網路通路。
3、通路。是指從發出信息的結點到接受信息的結點之間的一串結點和鏈路,即一系列穿越通信網路而建立起的結點到結點的鏈。
4. 計算機組成原理思維導圖
計算機組成原理重點講授計算機系統的硬體組成,及其主要功能子系統的基本原理和邏輯設計;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系統概述,數據的表示、運算與校驗,CPU子系統,存儲子系統,匯流排與I/O子系統,I/O設備及介面等。
計算機組成原理是本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科基礎課、也是計算機指清悄專業的一門必修的學科基礎課,其內容安排遵照本科教學大綱,兼顧碩士生入學專業課考試,有助於培養學習者計算機硬體系統的分析和設計能力。
5. 智能建築的計算機網路系統設計
計算機網路能夠將相應地理范圍之內的計算機經通訊線路相互連接,對應通訊協議及網路系統軟體支持其彼此之間相互通訊和各類資源共享的系統。21世紀的人們對建築環境有著更高的要求,採用網路信息技術構建新型建築則就是智能建築,智能建築的優點是安全舒適、便利便捷等,並且實現通訊及資源共享均依賴於計算機網路。因此智能建築計算機網路設計分析對國內建築行業有著極大現實意義。
1智能建築概述
人們基於傳統建築把計算機和通訊及辦公自動化,加上保安監控及防火等功能都和建築充分結合,形成了智能建築。智能建築目前並未有較為嚴格和統一定義,通常是說智能建築構成有三大基本要素,樓宇及通訊自動化系統與辦公自動化系統這三個方面。這也就是常說的3A,智能化的實現則必須構建適應的網路平台,這里的網路平台往往是兩個系統,高速主幹計算機網路系統和功能不一的計算機子網路系統。現如今構建網路平台需要最為理想的物理基礎,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則被認為是智能建築弱電平台,網路平台物理基礎可以提供高質量物理通訊媒介給智能化系統。因此計算機網路系統和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可謂是智能建築最關鍵的兩大標志,先進技術則是衡量智能建築高低的主要因素。
2計算機網路系統
2.1設計方案
根據需要設計的單位所提出的具體情況和要求,決定設計系統的設備且納進需要設計的自動化系統,按照系統發展及規模確定監控中心應用面積和位置。設計依據的持續深化通常依據主要是招投標文件和過程中對應大文件,電水等各類設計務必是專業所設計,弱電系統管線預埋和預留品面設計圖紙也非常關鍵,建築總體平面設計圖。各項設計工作的深化則大都是經過招投標文件和答疑文件,務必掌握其間對應內容及要求,按照水電等方面專業設計圖紙列出各個子系統所需設備清單,並且此清單內容務必包括設備類型及位置和配電箱位置及編號。
按照受控設備清單調節投標點表,進行調節時務必根據樓層,設備位置健全游標點報表,再根據分盤和核對設備等各方面要求。按照調節及健全之後的投標點表合理設計智能化系統平面設計圖,設計圖紙上務必標明盤箱設置位置,嚴格明確各個線路線形及規格和監控內容,最終明確線路走向。繪制設計系統圖紙務必依據樓層來明確各DDC箱體連接結構,要明確盤內設備及監控內容和盤箱編號等,嚴格明確中控室設備接地結構,繪制出各個子系統原理設計圖及設備裝設圖。
2.2綜合布線系系統
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首兄猛大都是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水平的提升而涌現出的,是利用星形結構模塊化設計把智能建築的弱電布線平台分成基本子系統,這很好的處理了智能建築中語音及數據和圖像與視頻等各類信息傳送布線不兼容問題,同時也使得各個弱電系統對通訊線路各類要求有效實現。通常子系統是分為工作區子系統、水平布線子系統、管理區子系統、垂直主幹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建築群接入子系統這六個方面。可以說此六個子系統於智能建築中存在是相對獨立的,其具備良好的兼容性及開發性和靈活性,且運行可靠經濟,使得設計和施工與維護均十分便捷。
隨著綜合布線系統不斷發展則對應產品及線纜和測試與設計等方面均形成了相應標准及規范。對於設計綜合布線系統務必從實際出發,不可以盲目追求更高標准,從而充分避免因為技術滯後問題所導致的資源浪費。應著眼於長遠需求,利用總體規劃且分步達標,系統水平盡可能保持均衡的設計原則,主幹系統往往是布置於智能建築配線之間及豎井裡,產品極易升級及擴展,水平系統更換受到室內裝修問題的制約,設計水平系統時則務必選擇高檔次線纜及連接硬體產品。
2.3智能建築的計算機網路系統設計實現
智能建築中計算機網路系統設計務必先進行智能建築准確定位,分析研究且考慮建築物體成形之後的功能及檔次和用戶構成與業主意圖等方面問題,對各項信息要求及類型和數據流量,還有對建築物未來發展進行總體規劃,從而做出科學合理的計算機網路系統構成,其間拓撲結構及協議體系結構等關鍵要塵陵素務必高效合理。通常功能及結構方面,智能建築內部區域網絡需有效分為高速主幹網路及中低速子網路與廣域網介面這三個部分。圖2為智能中達咨詢絡總體結構簡視圖。
圖2智能中達咨詢絡總體結構簡視圖高速主幹網路主要是溝通建築群體間和建築物體各個樓層及樓層子網等方面的通訊聯系,還可應用於虛擬網路技術經過高速主幹網路規劃功能者橋子系統,使得對智能建築中子網路施以科學合理的規劃。子網路大都是掛於主幹網路的子網路,能夠於一層樓內及若干層樓中構成,一層樓內也可以存在若乾子網路且利用虛擬網路技術靈活的構建邏輯子網路。計算機網路廣域連接屬於對智能建築各項功能的有效擴展。
3結語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依靠某類通訊介質將不同地理位置諸多台計算機有效連接,以便使各類網路資源能夠通訊和共享。計算機網路系統是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融合而生的高級產物,計算機網路系統具備眾多特徵,最關鍵的是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換。網路系統通常分為諸多網路及有城域網路和廣域網路與區域網絡。隨著現代化網路技術水平的提升,各種網路之間的差別也不斷變小。
智能建築往往由區域網絡構成。網路中節點數據傳送務必依靠物理媒介,有線傳送及無線傳送則是主要的兩個物理傳送媒介。計算機網路體系均是分層結構,為了交換計算機網路系統間通訊及資源,因此各層面均有統一標准協議。本文就智能建築計算機網路設計進行了分析,提出實用性設計策略以提升國內建築行業智能化水平。
以上智能建築的計算機網路系統設計由中達咨詢搜集整理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6. 網路系統的工作模式有哪幾種它們有什麼特點
號稱網路硬體三劍客的集線器(Hub)、交換機(Switch)與路由器(Router)一直都是網路界的活躍分子,但讓很多初入網路之門的菜鳥惱火的是,它們三者不僅外觀相似,而且經常呆在一起,要想分清誰是誰,感覺有點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吧!
三劍客的工作原理
一、集線器
1.什麼是集線器
在認識集線器之前,必須先了解一下中繼器。在我們接觸到的網路中,最簡單的就是兩台電腦通過兩塊網卡構成「雙機互連」,兩塊網卡之間一般是由非屏蔽雙絞線來充當信號線的。由於雙絞線在傳輸信號時信號功率會逐漸衰減,當信號衰減到一定程度時將造成信號失真,因此在保證信號質量的前提下,雙絞線的最大傳輸距離為100米。當兩台電腦之間的距離超過100米時,為了實現雙機互連,人們便在這兩台電腦之間安裝一個「中繼器」,它的作用就是將已經衰減得不完整的信號經過整理,重新產生出完整的信號再繼續傳送。
中繼器就是普通集線器的前身,集線器實際就是一種多埠的中繼器。集線器一般有4、8、16、24、32等數量的RJ45介面,通過這些介面,集線器便能為相應數量的電腦完成「中繼」功能。由於它在網路中處於一種「中心」位置,因此集線器也叫做「Hub」。
2.集線器的工作原理
集線器的工作原理很簡單,以圖2為例,圖中是一個具備8個埠的集線器,共連接了8台電腦。集線器處於網路的「中心」,通過集線器對信號進行轉發,8台電腦之間可以互連互通。具體通信過程是這樣的:假如計算機1要將一條信息發送給計算機8,當計算機1的網卡將信息通過雙絞線送到集線器上時,集線器並不會直接將信息送給計算機8,它會將信息進行「廣播」--將信息同時發送給8個埠,當8個埠上的計算機接收到這條廣播信息時,會對信息進行檢查,如果發現該信息是發給自己的,則接收,否則不予理睬。由於該信息是計算機1發給計算機8的,因此最終計算機8會接收該信息,而其它7台電腦看完信息後,會因為信息不是自己的而不接收該信息。
3.集線器的特點
1)共享帶寬
集線器的帶寬是指它通信時能夠達到的最大速度。目前市面上用於中小型區域網的集線器主要有10Mbps、100Mbps和10/100Mbps自適應三種。
10Mb帶寬的集線器的傳輸速度最大為10Mbps,即使與它連接的計算機使用的是100Mbps網卡,在傳輸數據時速度仍然只有10Mbps。10/100Mbps自適應集線器能夠根據與埠相連的網卡速度自動調整帶寬,當與10Mbps的網卡相連時,其帶寬為10Mb;與100Mbps的網卡相連時,其帶寬為100Mb,因此這種集線器也叫做「雙速集線器」。
集線器是一種「共享」設備,集線器本身不能識別目的地址,當同一區域網內的A主機給B主機傳輸數據時,數據包在以集線器為架構的網路上是以廣播方式傳輸的,由每一台終端通過驗證數據包頭的地址信息來確定是否接收。
由於集線器在一個時鍾周期中只能傳輸一組信息,如果一台集線器連接的機器數目較多,並且多台機器經常需要同時通信時,將導致集線器的工作效率很差,如發生信息堵塞、碰撞等。
為什麼會這樣呢?打給比方,以圖2為例,當計算機1正在通過集線器發信息給計算機8時,如果此時計算機2也想通過集線器將信息發給計算機7,當它試圖與集線器聯系時,卻發現集線器正在忙計算機1的事情,於是計算機2便會「帶」著數據站在集線器的面前等待,並時時要求集線器停下計算機1的活來幫自己干。如果計算機2成功地將集線器「搶」過來了(由於集線器是「共享」的,因此很容易搶到手),此時正處於傳輸狀態的計算機1的數據便會停止,於是計算機1也會去「搶」集線器……
可見,集線器上每個埠的真實速度除了與集線器的帶寬有關外,與同時工作的設備數量也有關。比如說一個帶寬為10Mb的集線器上連接了8台計算機,當這8台計算機同時工作時,則每台計算機真正所擁有的帶寬是10/8=1.25Mb!
2 半雙工
先說說全雙工:兩台設備在發送和接收數據時,通信雙方都能在同一時刻進行發送或接收操作,這樣的傳送方式就是全雙工。而處於半雙工傳送方式的設備,當其中一台設備在發送數據時,另一台只能接收,而不能同時將自己的數據發送出去。
由於集線器採取的是「廣播」傳輸信息的方式,因此集線器傳送數據時只能工作在半雙工狀態下,比如說計算機1與計算機8需要相互傳送一些數據,當計算機1在發送數據時,計算機8隻能接收計算機1發過來的數據,只有等計算機1停止發送並做好了接收准備,它才能將自己的信息發送給計算機1或其它計算機。
二、交換機
1.什麼是交換機
交換機也叫交換式集線器,它通過對信息進行重新生成,並經過內部處理後轉發至指定埠,具備自動定址能力和交換作用,由於交換機根據所傳遞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將每一信息包獨立地從源埠送至目的埠,避免了和其他埠發生碰撞。廣義的交換機就是一種在通信系統中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的設備。
2.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交換機是針對共享工作模式的弱點而推出的。集線器是採用共享工作模式的代表,如果把集線器比作一個郵遞員,那麼這個郵遞員是個不認識字的「傻瓜」--要他去送信,他不知道直接根據信件上的地址將信件送給收信人,只會拿著信分發給所有的人,然後讓接收的人根據地址信息來判斷是不是自己的!而交換機則是一個「聰明」的郵遞員--交換機擁有一條高帶寬的背部匯流排和內部交換矩陣。交換機的所有的埠都掛接在這條背部匯流排上,當控制電路收到數據包以後,處理埠會查找內存中的地址對照表以確定目的MAC(網卡的硬體地址)的NIC(網卡)掛接在哪個埠上,通過內部交換矩陣迅速將數據包傳送到目的埠。目的MAC若不存在,交換機才廣播到所有的埠,接收埠回應後交換機會「學習」新的地址,並把它添加入內部地址表中。
可見,交換機在收到某個網卡發過來的「信件」時,會根據上面的地址信息,以及自己掌握的「常住居民戶口簿」快速將信件送到收信人的手中。萬一收信人的地址不在「戶口簿」上,交換機才會像集線器一樣將信分發給所有的人,然後從中找到收信人。而找到收信人之後,交換機會立刻將這個人的信息登記到「戶口簿」上,這樣以後再為該客戶服務時,就可以迅速將信件送達了。
3.交換機的性能特點
1)獨享帶寬
由於交換機能夠智能化地根據地址信息將數據快速送到目的地,因此它不會像集線器那樣在傳輸數據時「打擾」那些非收信人。這樣一來,交換機在同一時刻可進行多個埠組之間的數據傳輸。並且每個埠都可視為是獨立的網段,相互通信的雙方獨自享有全部的帶寬,無須同其他設備競爭使用。比如說,當A主機向D主機發送數據時,B主機可同時向C主機發送數據,而且這兩個傳輸都享有網路的全部帶寬--假設此時它們使用的是10Mb的交換機,那麼該交換機此時的總流通量就等於2×10Mb=20Mb。
2)全雙工
當交換機上的兩個埠在通信時,由於它們之間的通道是相對獨立的,因此它們可以實現全雙工通信。
三、集線器與交換機的區別
從兩者的工作原理來看,交換機和集線器是有很大差別的。首先,從OSI體系結構來看,集線器屬於OSI的第一層物理層設備,而交換機屬於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設備。
其次,從工作方式來看,集線器採用一種「廣播」模式,因此很容易產生「廣播風暴」,當網路規模較大時性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當交換機工作的時候,只有發出請求的埠和目的埠之間相互響應而不影響其他埠,因此交換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隔離沖突域和有效抑制「廣播風暴」的產生。
另外,從帶寬來看,集線器不管有多少個埠,所有埠都是共享一條帶寬,在同一時刻只能有兩個埠傳送數據,其他埠只能等待,同時集線器只能工作在半雙工模式下;而對於交換機而言,每個埠都有一條獨占的帶寬,當兩個埠工作時並不影響其他埠的工作,同時交換機不但可以工作在半雙工模式下而且可以工作在全雙工模式下。
如果用最簡單的語言敘述交換機與集線器的區別,那就應該是智能與非智能的區別。集線器說白了只是連接多個計算機的網路設備,它只能起到信號放大和傳輸的作用,不能對信號中的碎片進行處理,所以在傳輸過程中容易出錯。而交換機則可以看作為是一種智能型的集線器,它除了擁有集線器的所有特性外,還具有自動定址、交換、處理的功能。並且在數據傳遞過程中,發送端與接受端獨立工作,不與其它埠發生關系,從而達到防止數據丟失和提高吞吐量的目的。
7. 計算機網路硬體由哪些部件組成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由計算機系統、數據通信和網路系統軟體組成的,從硬體來看主要有下列組成部分:
(1)終端:用戶進入網路所用的設備,如電傳打字機、鍵盤顯示器、計算機等。在區域網中,終端一般由微機擔任,叫工作站,用戶通過工作站共享網上資源。
(2)主機:有於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和網路控制的計算機系統,其中包括外部設備、操作系統及其它軟體。在區域網中,主機一般由較高檔的計算機(如486和586機)擔任,叫伺服器,它應具有豐富的資源,如大容量硬碟、足夠的內存和各種軟體等。
(3)通信處理機:在接有終端的通信線路和主機之間設置的通信控制處理機器,分擔數據交換和各種通信的控制和管理。在區域網中,一般不設通訊處理機,直接由主機承擔通信的控制和管理任務。
(4)本地線路:指把終端與節點蔌主機連接起來的線路,其中包括集中器或多路器等。它是一種低速線路,費用和效率均較低。
也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它們是資源子網、通信子網和通信協議。所謂通信子網就是計算機網路中負責數據通信的部分;資源子網是計算機網路中面向用戶的部分,負責全網路面向應用的數據處理工作;而通信雙方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和約定就稱為通信協議,它的存在與否是計算機網路與一般計算機互連系統的根本區別。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們應該更能明白計算機網路為什麼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發展的產物了謝謝,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