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技術參考材料

計算機網路技術參考材料

發布時間:2023-05-18 13:26:48

計算機網路技術主要學的是什麼課程

計算機網路技術主要學的是:資料庫原理與SQLSERVER,Oracle資料庫管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網路安全管理與維護技術,HTML與JavaScript,網路後期維護與運營,網路規劃、設計方向:Linux系統及網路管理;

網路伺服器配置與管理、路由器交換機配置與管理、構建企業網路、網路綜合布線技術、網路測試與故障診斷、網路入侵的檢測與防範;網站設計方向:ASP動態網站建設、JAVA網路程序開發,php伺服器端腳本語言,Dreamweaver firework Flash網頁設計,div+css網頁布局。

(1)計算機網路技術參考材料擴展閱讀:

一、核心課程

組網技術與網路管理、網路操作系統、網路資料庫、網頁製作、計算機網路與應用、網路通信技術、網路應用軟體、JAVA編程基礎、伺服器配置與調試、網路硬體的配置與調試、計算機網路軟體實訓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

二、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 :計算機系統維護、網路管理、程序設計、網站建設、網路設備調試、網路構架工程師、網路集成工程師、網路安全工程師、數據恢復工程師、網路安全分析師等崗位。

② 計算機三級網路技術有什麼參考資料啊

筆試就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教程——網路技術》,把這個書看會,該記得記住就OK了,再附加的做點歷年的考試題,這樣考試就萬無一失了!機試的話買南開一百題或者未來教育的機試習題做會就沒什麼問題了!

另外,你可以在「網路文庫——文檔分享平台」里下載相關的資料直接拿著看或背就行了(我就下載過,挺好的,我的三級這次剛剛考完,感覺資料挺實用的)!至於「網路文庫——文檔分享平台」,在網路里搜一下就找到了,當然下載是要積分的,這在你注冊網路賬號的時候系統會送你一定的積分,夠你下載了!

③ 計算機網路知識

計算機網路 課程的特點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結合,從事計算機網路課程教學的教師應具備計算機網路建設、管理和研究的背景。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關於計算機網路入門知識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計算機網路知識大全

一、計算機網路基礎

對「計算機網路」這個概念的理解和定義,隨著計算機網路本身的發展,人們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

早期的計算機系統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設備安裝在單獨的大房間中,後來出現了批處理和分時系統,分時系統所連接的多個終端必須緊接著主計算機。50年代中後期,許多系統都將地理上分散的多個終端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到一台中心計算機上,這樣就出現了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

終端:一台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包括CRT控制器和鍵盤,無GPU內存。

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近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但這樣的通信系統己具備了通信的雛形。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

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了資源子網。

兩個主機間通信時對傳送信息內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種情況下的應答信號都必須遵守一個共同的約定,稱為協議。

在ARPA網中,將協議按功能分成了若干層次,如何分層,以及各層中具體採用的協議的總和,稱為網路體系結構,體系結構是個抽象的概念,其具體實現是通過特定的硬體和軟體來完成的。

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網路得到迅猛的發展。

第二代網路以通信子網為中心。這個時期,網路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循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准化的網路。

IS0在1984年頒布了0SI/RM,該模型分為七個層次,也稱為0SI七層模型,公認為新一代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基礎。為普及區域網奠定了基礎。(^60090922a^1)

70年代後,由於大規模集成電路出現,區域網由於投資少,方便靈活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迅猛的發展,與廣域網相比有共性,如分層的體系結構,又有不同的特性,如區域網為節省費用而不採用存儲轉發的方式,而是由單個的廣播信道來連結網上計算機。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從80年代末開始,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路技術,多媒體,智能網路,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計算機網路:將多個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由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的系統。

從定義中看出涉及到三個方面的問題:

(1)至少兩台計算機互聯。

(2)通信設備與線路介質。

(3)網路軟體,通信協議和NOS

二、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用於計算機網路分類的標准很多,如拓撲結構,應用協議等。但是這些標准只能反映網路某方面的特徵,最能反映網路技術本質特徵的分類標準是分布距離,按分布距離分為LAN,MAN,WAN,Internet。

1.區域網

幾米——10公里。小型機,微機大量推廣後發展起來的,配置容易,速率高,4Mbps~2GbpS。 位於一個建築物或一個單位內,不存在尋徑問題,不包括網路層。

2.都市網

10公里——100公里。對一個城市的LAN互聯,採用IEEE802.6標准,50Kbps~l00Kbps,位於一座城市中。

3.廣域網

也稱為遠程網,幾百公里——幾千公里。發展較早,租用專線,通過IMP和線路連接起來,構成網狀結構,解決循徑問題,速率為9.6Kbps~45Mbps 如:郵電部的CHINANET,CHINAPAC,和CHINADDN網。

4.互聯網

並不是一種具體的網路技術,它是將不同的物理網路技術按某種協議統一起來的一種高層技術。

三、區域網的特徵

區域網分布范圍小,投資少,配置簡單等,具有如下特徵:

(1)傳輸速率高:一般為1Mbps--20Mbps,光纖高速網可達100Mbps,1000MbpS

(2)支持傳輸介質種類多。

(3)通信處理一般由網卡完成。

(4)傳輸質量好,誤碼率低。

(5)有規則的拓撲結構。

四、區域網的組成

區域網一般由伺服器、工作站、網卡和傳輸介質四部分組成。

1.伺服器

運行網路0S,提供硬碟、文件數據及列印機共享等服務功能,是網路控制的核心。

從應用來說較高配置的普通486以上的兼容機都可以用於文件伺服器,但從提高網路的整體性能,尤其是從網路的系統穩定性來說,還是選用專用伺服器為宜。

目前常見的NOS主要有Netware,Unix和Windows NT三種。

(1)Netware:

流行版本V3.12,V4.11,V5.0,對硬體要求低,應用環境與DOS相似,技術完善,可靠,支持多種工作站和協議,適於區域網操作系統,作為文件伺服器,列印伺服器性能好。

(2)Unix:

一種典型的32位多用戶的NOS,主要應用於超級小型機,大型機上,目前常用版本有Unix SUR4.0。支持網路文件系統服務,提供數據等應用,功能強大,不易掌握,命令復雜,由AT&T和SCO公司推出。

(3)Windows NT Server 4.0:

一種面向分布式圖形應用程序的完整平台系統,界面與Win95相似,易於安裝和管理,且集成了Internet網路管理工具,前景廣闊。

伺服器分為文件伺服器,列印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在Internet網上,還有Web,FTP,E-mail等伺服器。

網路0S朝著能支持多種通信協議,多種網卡和工作站的方向發展。

2.工作站

可以有自己的0S,獨立工作;通過運行工作站網路軟體,訪問Server共享資源,常見有DOS工作站,Windows 95工作站。

3.網卡

將工作站式伺服器連到網路上,實現資源共享和相互通信,數據轉換和電信號匹配。

網卡(NTC)的分類:

(1)速率:10Mbps,100Mbps

(2)匯流排類型:ISA/PCI

(3)傳輸介質介面:

單口:BNC(細纜)或RJ-45(雙絞線)。(^60090922b^2)

4.傳輸介質

目前常用的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

(1)雙絞線(TP):

將一對以上的雙絞線封裝在一個絕緣外套中,為了降低干擾,每對相互扭繞而成。分為非屏蔽雙絞線(UTP)和屏蔽雙絞線(STP)。區域網中UTP分為3類,4類,5類和超5類四種。

以AMP公司為例:

3類:10Mbps,皮薄,皮上注「cat3」,箱上注「3類」,305米/箱,400元/箱。

4類:網路中用的不多。

5類:(超5類)100Mbps,10Mbps,皮厚,匝密,皮上注「cat5」,箱上注5類,305米/箱,600—700元/箱(每段100米,接4個中繼器,最大500米)。

接線順序:

正常: 白桔 桔 白綠 藍 白藍 綠 白棕 棕

(對應) 1 2 3 4 5 6 7 8

集聯: 白綠 綠 白桔 棕 白棕 桔 白藍 藍

(對應) 1 2 3 4 5 6 7 8

STP:內部與UTP相同,外包鋁箔,Apple,IBM公司網路產品要求使用STP雙絞線,速率高,價格貴。

(2)同軸電纜:

由一根空心的外圓柱導體和一根位於中心軸線的內導線組成,兩導體間用絕緣材料隔開。

按直徑分為粗纜和細纜。

粗纜:傳輸距離長,性能高但成本高,使用於大型區域網干線,連接時兩端需終接器。

A.粗纜與外部收發器相連。

B.收發器與網卡之間用AUI電纜相連。

C.網卡必須有AUI介面:每段500米,100個用戶,4個中繼器可達2500米,收發器之間最小2.5米,收發器電纜最大50米。

細纜:傳輸距離短,相對便宜,用T型頭,與BNC網卡相連,兩端安50歐終端電阻。

每段185米,4個中繼器,最大925米,每段30個用戶,T型頭之間最小0.5米。 按傳輸頻帶分為基帶和寬頻傳輸。

基帶:數字信號,信號占整個信道,同一時間內能傳送一種信號。

寬頻:傳送的'是不同頻率的信號。

(3)光纖:

應用光學原理,由光發送機產生光束,將電信號變為光信號,再把光信號導入光纖,在另一端由光接收機接收光纖上傳來的光信號,並把它變為電信號,經解碼後再處理。分為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絕緣保密性好。

單模光纖:由激光作光源,僅有一條光通路,傳輸距離長,2公里以上。

多模光纖:由二極體發光,低速短距離,2公里以內。

五、區域網的幾種工作模式

1.專用伺服器結構(Server-Baseb)

又稱為「工作站/文件伺服器」結構,由若乾颱微機工作站與一台或多台文件伺服器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組成工作站存取伺服器文件,共享存儲設備。

文件伺服器自然以共享磁碟文件為主要目的。 對於一般的數據傳遞來說已經夠用了,但是當資料庫系統和其他復雜而被不斷增加的用戶使用的應用系統到來的時候,伺服器已經不能承擔這樣的任務了,因為隨著用戶的增多,為每個用戶服務的程序也增多,每個程序都是獨立運行的大文件,給用戶感覺極慢,因此產生了客戶機/伺服器模式。

2.客戶機/伺服器模式(client/server)

其中一台或幾台較大的計算機集中進行共享資料庫的管理和存取,稱為伺服器,而將其他的應用處理工作分散到網路中其他微機上去做,構成分布式的處理系統,伺服器控制管理數據的能力己由文件管理方式上升為資料庫管理方式,因此,C/S由的伺服器也稱為資料庫伺服器,注重於數據定義及存取安全後備及還原,並發控制及事務管理,執行諸如選擇檢索和索引排序等資料庫管理功能,它有足夠的能力做到把通過其處理後用戶所需的那一部分數據而不是整個文件通過網路傳送到客戶機去,減輕了網路的傳輸負荷。C/S結構是資料庫技術的發展和普遍應用與區域網技術發展相結合的結果。

3.對等式網路(Peer-to-Peer)

在拓撲結構上與專用Server與C/S相同。在對等式網路結構中,沒有專用伺服器 每一個工作站既可以起客戶機作用也可以起伺服器作用。

④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常識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最初的計算機價格很貴,體積很龐大,只能放置在專門的機房,在需要用到計算機時到機房去及計算。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很多時候是空閑的,這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因此當時利用電話線路和數據機連接到計算機上,另一端連到不同的辦公室的終端設備上,是大家利用終端來共享一台主機,提高主機的利用率。這是第一代計算機網路,又稱為面向終端的網路。

隨著網路中的主機越來越多,每台主機連接的終端不同,存儲的數據資料也不同,那麼可不可以將多個主機互聯,是終端可以訪問任意的主機中的資源呢?這就是第二代網路,多個主機之間互聯。又稱為面向通信子網的網路

隨著計算機和網路的發展,計算機生產商越來越多,每個設備廠商都有自己的生產標准,這樣就導致了不同的廠商生產的設備之間不能互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OSI組織制定了計算機聯網的標准,即OSI參考模型。網路發展到了第三代。又稱為標准化網路。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是隨著TCP/IP協議的興起,Internet網路的時代。
Internet的起源於1969年美國國防部建立ARPNET,這是一個用於軍事用途的網路,隨著網路的發展,在1992年被拆分為軍用和民用兩部分,民用部分就是我們今天正在使用的互聯網---Internet

⑤ 關於計算機網路方面的參考文獻

呵呵,你的要求有點多的,我只知道一點,不夠15本,不好意思
1、計算機網路 清華大學出版社
2、TCP/IP協議族第三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
3、CCNA學院第一學期 郵電出版社
4、區域網組網大全 郵電出版社
這些都是我看過的,沒看過的我就不說了。
如果你是自己看的話,我覺得這些足夠你看一段時間了,只要你不是走馬觀花。如果你是采購教材的話,希望你繼續尋找,我所知道的就幫不了你了。
祝你好運。

⑥ 要組成計算機網路必須具備的三要素

計算機網路組成的三要素為:

1、計算機及輔助設備(HUB集線器);

2、通信介質(導線、無線);

3、網路軟體(Windows NT、Novell)。

拓展資料: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可以從網路體系結構、網路組織、網路配置三個方面來描述,網路組織是從網路的物理結構和網路的實現兩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網路配置是從網路應用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的布局,硬體、軟體和通信線路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網路體系結構是從功能上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結構。

網路協議是計算機網路必不可少的,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網路需要有一套復雜的協議集合,組織復雜的計算機網路協議的最好方式就是層次模型。而將計算機網路層次模型和各層協議的集合定義為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Network Architecture)。

計算機網路由多個互連的結點組成,結點之間要不斷地交換數據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條不紊地交換數據,每個結點就必須遵守一整套合理而嚴謹的結構化管理體系·計算機網路就是按照高度結構化設計方法採用功能分層原理來實現的,即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內容。

組成結構

一、計算機系統和終端

計算機系統和終端提供網路服務界面。地域集中的多個獨立終端可通過一個終端控制器連入網路。

二、通信處理機

通信處理機也叫通信控制器或前端處理機,是計算機網路中完成通信控制的專用計算機,通常由小型機、微機或帶有CPU的專用設備充當。在廣域網中,採用專門的計算機充當通信處理機:在區域網中,由於通信控制功能比較簡單,所以沒有專門的通信處理機,而是在計算機中插入一個網路適配器(網卡)來控制通信。

三、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

通信線路是連接各計算機系統終端的物理通路。通信設備的採用與線路類型有很大關系:如果是模擬線路,在線中兩端使用Modem(數據機);如果是有線介質,在計算機和介質之間就必須使用相應的介質連接部件。

四、操作系統

計算機連入網路後,還需要安裝操作系統軟體才能實現資源共享和管理網路資源。如: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等。

五、網路協議

網路協議是規定在網路中進行相互通信時需遵守的規則,只有遵守這些規則才能實現網路通信。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

⑦ 求浙江省計算機三級網路技術復習資料!謝謝!

浙江省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
計算機網路應用技術復習資料

(一)計算機網路基礎
1.算機網路基本概念:計算機網路的產生、發展、定義和分類,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及應用;
計算機網路形成與發展大致分為如下4個階段:
1 第一個階段可以追述到20世紀50年代。
2 第二個階段以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APPANET與分組交換技術為重要標志。
3 第三個階段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20世紀70年代中期國際上各種廣域網、區域網與公用分組交換網發展十分迅速,各個計算機生產商紛紛發展各自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但隨之而來的是網路體系結構與網路協議的國際標准化問題。
4 第四個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 20世紀90年代網路技術最富有挑戰性的話題是Internet與非同步傳輸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技術。
計算機網路發展經歷3個階段:
面向終端的單級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對計算機網路和開放式標准化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定義:
資源共享觀點將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的方式互連起來的自治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1)資源共享觀點的定義符合目前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特徵,這主要表現在:
計算機網路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計算機資源的共享。計算機資源主要指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數據。網路用戶可以使用本地計算機資源,可以通過網路訪問聯網的遠程計算機資源,也可以調用網中幾台不同的計算機共同完成某項任務。
(2)互聯的計算機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獨立的「自治計算機」(autonomouscomˉputer),它們之間可以沒有明確的主從關系,每台計算機可以聯網工作,也可以脫網獨立工作,連網計算機可以為本地用戶提供服務,也可以為遠程網路用戶提供服務。
(3)聯網計算機必須遵循全網統一的網路協議。資源共享的信息系統。
按傳輸技術分為:
1。廣播式網路。2。點--點式網路。
採用分組存儲轉發與路由選擇是點-點式網路與廣播網路的重要區別之一。
按規模分類:
按拓撲結構可分:星型網、匯流排網、環型網、樹型網、混合網等。
匯流排型::結構是用一條共用的網線(一般採用細纜線)來連接所有的計算機。它的優點是成本低廉,布線簡單,但有一個致命的缺點便是整個網路任何一個節點發生故障,整個網路將癱瘓。這種拓撲結構逐漸被淘汰。10台以下計算機比較適合匯流排型組網,10台以上便維護麻煩,且易出故障。
星型網:是所有計算機都接到一個集線器(或是交換機、路由器等),通過集線器在各計算機之間傳遞信號。它的優點便是網路局部線路故障只會影響局部區域,不會導致整個網路癱瘓,維護方便。缺點便是成本較高(相對而言)。從上述內容大家可以看出,匯流排型不用集線器,而星形則至少要有一個集線器,才能使網路運轉,從而增加了這部分的開支。星型組網比較流行,它適合任意台計算機組網。
環型網:結構只有IBM公司採用,目前用的比較少,筆者認為也不是將來的趨勢。
樹型網:星型拓撲的擴展。節點按層次進行鏈接,信息交換主要在上、下節點之間進行,相鄰及同層節點之間一般不進行數據交換或數據交換量小。它適用於匯集信息的應用要求。
混合網:各種拓撲結構的綜合應用,現在用得最廣,最有效的一種方式。

按使用范圍分:公用網、專用網
公用網:在國內用得最多的163、169、169均屬公用網
專用網:軍網、校園網
按覆蓋面積分:區域網lan、城域網man和廣域網wan(不過現在這種概念越來越淡化)
區域網:用於將有限范圍內的各種計算機、終端或者外部設備互連成網。區域網是城域網和廣域的基礎。
城域網:實際上就是一個城市地區的網路, 它是介於廣域網與區域網之間的一種高速網路。可以實現大量用戶之間的數據、語音、圖形和與視頻等多種信息的傳輸功能。我們現在用的寬頻(以太接入方式)便屬城域網。
廣域網:覆蓋范圍從幾十公里到幾千公里,跨洲、國、地區,形成國際性的遠程網。現在用的internet便屬於廣域網。
按操作系統分:Novell、NT、UNIX、LINUX
按傳輸介質分:同軸網、雙絞線網、光纖網、有線網、無線網等

網路的主要功能
數據傳輸:是網路的最基本功能,也是當初建網的目的。
資源共享:指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數據共享,網路用戶可以使用本地資源,同時也可通過網路訪問遠程資源。
分布計算:網路上的計算機協作完成各種大型任務,在黑客攻擊和進行大型數據處理中用得比較廣泛。
提供可靠性、可用性:網路上的設備相互備用,均衡負載。
2.計算機網路的組成: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OSI/RM),通信子網與資源子網,拓撲結構、傳輸介質;
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OSI/RM):
該體系結構標準定義了網路互連的七層框架,既ISO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在這一框架中進一步詳細規定了每一層的功能,以實現開放系統環境中的互連性,互操作性與應用的可移植性。
OSI 標准制定過程中採用的方法是將整個龐大而復雜的問題劃分為若干個容易處理的小問題,這就是分層的體系結構辦法。在OSI中,採用了三級抽象,既體系結構,服務定義,協議規格說明。
OSI七層:
1 物理層:主要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以便透明的傳遞比特流。
2 數據鏈路層。在通信實體之間建立數據鏈路連接,傳送以幀為單位的數據,採用差錯控制,流量控制方法。3 網路層:通過路由演算法,為分組通過通信子網選擇最適當的路徑。
4 傳輸層:是向用戶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務,透明的傳送報文。
5 會話層:組織兩個會話進程之間的通信,並管理數據的交換。
6 表示層:處理在兩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
7 應用層:應用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最高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要。
TCP/IP參考模型可以分為:應用層,傳輸層,互連層,主機-網路層。
NSFNET採用的是一種層次結構,可以分為主幹網,地區網與校園網。
通信子網:包括交換部分的結點交換機和傳輸部分的高速通信線路,提供網路通信功能。
資源子網:包括擁有資源的用戶主機、請求資源的用戶終端、通信子網的介面設備和軟體,提供訪問網路和處理數據的能力。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主要是通信子網的拓撲構型。
網路拓撲可以根據通信子網中通信信道類型分為:
點-點線路通信子網的拓撲。星型,環型,樹型,網狀型。
廣播式通信子網的拓撲。匯流排型,樹型,環型,無線通信與衛星通信型。
常用的傳輸介質為:
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電纜和無線通信與衛星通信信道。
傳輸介質是網路中連接收發雙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實際傳送信息的載體。

3.數據通信基本概念:數據、信息和信號,數據通信的主要技術指標;
數據:在計算機系統中,各種字母、數字元號的組合、語音、圖形、圖像等統稱為數據,數據經過加工後就成為信息。
信息:信息是事物運動的狀態和狀態變化的方式。如果引入必要的約束條件,則可形成信息的概念體系。信息有許多獨特的性質與功能,也可以進行測度。
信號:信號是信息的載體
數據通信的主要技術指標:
1.數據傳輸速率
1)數據傳輸速率--每秒傳輸二進制信息的位數,單位為位/秒,記作bps或b/s。
計算公式: S=1/T log2N(bps) ⑴
式中 T為一個數字脈沖信號的寬度(全寬碼)或重復周期(歸零碼)單位為秒;
N為一個碼元所取的離散值個數。
通常 N=2K,K為二進制信息的位數,K=log2N。
N=2時,S=1/T,表示數據傳輸速率等於碼元脈沖的重復頻率。
2)信號傳輸速率--單位時間內通過信道傳輸的碼元數,單位為波特,記作Baud。
計算公式: B=1/T (Baud) ⑵
式中 T為信號碼元的寬度,單位為秒.
信號傳輸速率,也稱碼元速率、調制速率或波特率。
由⑴、⑵式得: S=B log2N (bps) ⑶
或 B=S/log2N (Baud) ⑷
2.信道容量
1)信道容量表示一個信道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單位:位/秒(bps)
信道容量與數據傳輸速率的區別是,前者表示信道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是信道傳輸數據能力的極限,而後者是實際的數據傳輸速率。像公路上的最大限速與汽車實際速度的關系一樣。
2)離散的信道容量
奈奎斯特(Nyquist)無雜訊下的碼元速率極限值B與信道帶寬H的關系:
B=2 H (Baud) ⑸
奈奎斯特公式--無噪信道傳輸能力公式:
C=2 H log2N (bps) ⑹
式中 H為信道的帶寬,即信道傳輸上、下限頻率的差值,單位為Hz;
N為一個碼元所取的離散值個數。
3)連續的信道容量
香農公式--帶噪信道容量公式:
C=H log2(1+S/N) (bps) ⑺
式中 S為信號功率,
N為雜訊功率,
S/N為信噪比,通常把信噪比表示成10lg(S/N)分貝(dB)。
3.誤碼率--二進制數據位傳輸時出錯的概率。
它是衡量數據通信系統在正常工作情況下的傳輸可靠性的指標。在計算機網路中,一般要求誤碼率低 於 10-6,若誤碼率達不到這個指標,可通過差錯控制方法檢錯和糾錯。
誤碼率公式:
Pe=Ne/N ⑻
式中 Ne為其中出錯的位數;
N 為傳輸的數據總數。
4.網路操作系統:網路操作系統的概念,網路操作系統的功能,常見網路操作系統。
網路操作系統:
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是向網路計算機提供網路通信和網路資源共享功能的操作系統,它除了具有一般桌面操作系統的全面功能外,還應該滿足用戶使用網路的需要,尤其要提供數據在網上的安全傳輸,管理網路中的共享資源,實現用戶通信以及方便用戶使用網路,由於網路操作系統是運行在伺服器之上的,所以有時也把它稱之為伺服器操作系統。
根據共享資源的方式不同,網路操作系統可以有兩種不同的分類。如果網路操作系統的軟體相等地分布在網路上的所有節點,這種情況下稱其為對等式網路操作系統;而如果只是網路操作系統的主要部分駐留在中心節點, 則稱其為集中式網路操作系統(即平常所說的伺服器/客戶端模式),並把這種分類下的中心節點稱為伺服器,使用由中心節點所管理資源的應用稱為客戶機。
此外,網路操作系統應具備的特性包括:支持多種文件系統、32/64位操作系統、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容錯性以及可移植性等。
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
(1)區域網的基本構成
①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 NT Server操作系統。②Novell公司的Netware操作系統。③IBM公司的LAN Server操作系統。④UNIX操作系統。⑤Linux操作系統。
(2)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
盡管不同的網路操作系統具有不同的特點,但它們提供的網路服務功能有很多相同點。一般來說,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都有以下幾種:①文件服務(File Service);②列印服務(Print Service);
③資料庫服務(Database Service);
④通信服務(Communication Service);
⑤信息服務(Message Service);
⑥分布式服務(Distributed Service);
⑦網路管理服務(Network Management Service);
⑧Internet/Intranet服務(Internet/Intranet Service)。
二.網路操作系統分類
網路操作系統是為了讓共享數據資源、軟體應用以及共享列印機等網路特性服務達到最佳為目的,它主要有以下兩種分類。
1.Windows類
這類網路操作系統為微軟公司(Microsoft)開發,微軟藉助其開發的個人操作系統在計算機用戶群里的高 普及率,使其網路操作系統同樣具有最大的適用性。最成功的例子莫過於其Windows NT4.0+Windows 9 5的無盤網路時代,Windows NT4.0成為當時無盤網路的「國際標准」網路操作系統;雖然它比後來的Win dows 2000/2003 Server來說在功能上要遜色不少,但由於它對伺服器的硬體配置要求低的特點,使其風靡 一時。
微軟後來推出的網路操作系統,一般只用在中低檔伺服器中。依據版本的高低及面市時間,微軟的網路 操作系統依次為:Windows NT 4.0 Serve、Windows 2000 Server/Advance Server,以及最新的Windows 2003 Server/ Advance Server等。
2.Linux類
目前它主要應用於中、高檔伺服器中。這是一種新型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國外軟
件愛好者開發而成,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開放源代碼,可以免費得到許多應用程序以及自由修改操作系統內核 程序。中文版的Linux如RedHat(紅帽子)、紅旗Linux等在國內使用較多,得到了用戶充分的肯定。另外 安全性和穩定性方面,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3.Unix類
典型的有SCO 、Solaris、FreeBSD等系統。
4.NetWare類
NetWare操作系統對網路硬體的要求較低,受到一些設備比較落後的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學校的青睞。兼容DOS命令,其應用環境與DOS相似常用的版本有3.11、3.12、4.10、V4.11和V5.0等中英文版本。
一、區域網及應用
1.區域網的基本概念:區域網的定義、特點,區域網的分類,區域網的標准-IEEE802;
區域網(LAN-Local Area Network)是將分散在有限地理范圍內(如一棟大樓,一個部門)的多台計算機通過傳輸媒體連接起來的通信網路,通過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計算機之間的相互通信和共享資源。
區域網的特點
• 網路覆蓋范圍小(25公里以內)
• 選用較高特性的傳輸媒體:高的傳輸速率和低的傳輸誤碼率
• 硬軟體設施及協議方面有所簡化
• 媒體訪問控制方法相對簡單
• 採用廣播方式傳輸數據信號,一個結點發出的信號可被網上所有的結點接收,不考慮路由選擇的問題,甚至可以忽略OSI網路層的存在。
區域網的拓撲結構:匯流排型、環型、星型、樹型等。主要使用的拓撲結構是匯流排型、星型和環型。
2.區域網介質訪問控制方法: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令牌匯流排,令牌環;
乙太網工作原理:乙太網是一種採用了帶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控制方法(CSMA/CD)且具有匯流排型拓撲結構的區域網。其具體的工作方法為:每個要發送信息數據的節點先接收匯流排上的信號,如果匯流排上有信號,則說明有別的節點在發送數據(匯流排忙),要等別的節點發送完畢後,本節點才能開始發送數據;如果匯流排上沒有信號,則要發送數據的節點先發出一串信號,在發送的同時也接收匯流排上的信號,如果接收的信號與發送的信號完全一致,說明沒有和其它站點發生沖突,可以繼續發送信號。如果接收的信號和發送信號不一致,說明匯流排上信號產生了「疊加」,表明此時其它節點也開始發送信號,產生了沖突。則暫時停止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是隨機的),再進行下一次試探。
令牌匯流排網的工作原理:令牌匯流排網是一種採用了令牌介質訪問控制方法(Token)且具有匯流排型拓撲結構的區域網。它的工作原理為:具有發送信息要求的節點必須持有令牌,(令牌是一個特殊結構的幀),當令牌傳到某一個節點後,如果該節點沒有要發送的信息,就把令牌按順序傳到下一個節點,如果該節點需要發送信息,可以在令牌持有的最大時間內發送自己的一個幀或多個數據幀,信息發送完畢或者到達持有令牌最大時間時,節點都必須交出令牌,把令牌傳送到下一個節點。令牌匯流排網在物理拓撲上是匯流排型的,在令牌傳遞上是環型的。在令牌匯流排網中,每個節點都要有本節點的地址(TS),以便接收其它站點傳來的令牌,同時,每個節點必須知道它的上一個節點(PS)和下一個節點的地址(NS),以便令牌的傳遞能夠形成一個邏輯環型。
令牌環網:令牌環網在拓撲結構上是環型的,在令牌傳遞邏輯上也是環型的,在網路正常工作時,令牌按某一方向沿著環路經過環路中的各個節點單方向傳遞。握有令牌的站點具有發送數據的權力,當它發送完所有數據或者持有令牌到達最大時間時,就要交就令牌。
3.區域網組網技術:區域網的常用設備,區域網的組建;
區域網組網所需的傳輸介質:組成一個區域網的傳輸介質可以是同軸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或無線電波。
區域網組網時所需的設備包括:網卡、集線器、中繼器、區域網交換機等。
區域網的組建
1. 同軸電纜的組網方法之一,10Base-5標准:該標准使用波阻抗為50Ω的寬頻同軸電纜組成標準的乙太網,其中10表示數據傳輸速度、Base表示基帶傳輸、5表示一個網段的最大長度為500米。如果要擴大網路規模,則可以使用中繼器,但中繼器的個數不能超過四個。因此,10Base-5的最大傳輸距離應為2.5km。粗纜所用的連接器是AUI介面。
2. 同軸電纜的組網方法之二,10Base-2標准:該標准使用波阻抗為50Ω的細同軸電纜組成標準的乙太網,其中10表示數據傳輸速度、Base表示基帶傳輸、2表示一個網段的最大長度為185米。細纜所用的連接器為BNC介面。
3. 雙絞線組網方法:符合IEEE802.3 10MB/s基帶雙絞線的標准區域網稱為10BASE-T,T表示傳輸介質類型為雙絞線。在這種聯網方式中,最大的特點是以集線器為連接核心,計算機通過安裝具有RJ45插座的乙太網卡與集線器連接,聯網的雙絞線長度(計算機到集線器、集線器到集線器)不能大於100米。
4 交換式區域網組網:與集線器方法基本類似,但網路連接中心是交換機而不再是集線器。
區域網的體系結構-IEEE802參考模型
自1980年以來,許多國家和國際標准化機構都在積極進行區域網的標准化工作,其中最有影響力的
是IEEE制定的區域網的802標准,包括CSMA/CD、令牌匯流排和令牌環等,它被ANSI接受為美國國家標准,
被ISO作為國際標准(稱為ISO8802標准)。這些標准在物理層和MAC子層上有所不同,但在數據鏈路層
上是兼容的。
IEEE 802的LAN標准遵循OSI參考模型的分層原則,描述最低兩層--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功能以及
與網路層的介面服務,其中數據鏈路層又分成兩個子層:介質訪問控制子層(MAC)和邏輯鏈路控制子
層(LLC)。

IEEE802.1標准規定區域網的低三層的功能如下:
•物理層:
與OSI/RM的物理層相對應,但所採用的具體協議標準的內容直接與傳輸介質有關。
•介質訪問控制(MAC)層:
具體管理通信實體接入信道而建立數據鏈路的控制過程。
•邏輯鏈路控制(LLC)層:
提供一個或多個服務訪問點,以復用的形式建立多點--多點之間的數據通信連接,並包括定址、
差錯控制、順序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功能。這些功能基本上與HDLC規程一致。此外,在LLC層還提供本屬於OSI/RM中網路層提供的兩項服務,即無連接的數據報服務和面向連接的虛電路服務。
由圖可見,MAC子層和LLC子層合並在一起,近似等效於OSI參考模型中的數據鏈路層。LLC子層協議
與區域網的拓撲形式和傳輸介質的類型無關,它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區域網都是適用的。然而,MAC子層
協議卻與網路的拓撲形式及傳輸介質的類型直接相關,其主要作用是介質訪問控制和對信道資源的分配。
例如,匯流排型區域網主要採用競爭式的隨機訪問控制協議,最典型的是CSMA/CD,還有令牌匯流排、令牌環
等標准。
目前IEEE已經制定區域網標准有10多個,主要的標准如下:
•IEEE 802.1A:區域網體系結構,並定義介面原語;
•IEEE 802.1B:定址、網間互連和網路管理;
•IEEE 802.2:描述邏輯鏈路控制(LLC)協議,提供OSI數據鏈路層的上部子層功能,以及介質
接入控制(MAC)子層與LLC子層協議間的一致介面;
•IEEE 802.3:描述CSMA/CD介質接入控制方法和物理層技術規范;
•IEEE 802.4:描述令牌匯流排網標准;
•IEEE 802.5:描述令牌環網標准;
•IEEE 802.6:描述城域網DQDB標准;
•IEEE 802.7:描述寬頻區域網技術;
•IEEE 802.8:描述光纖區域網技術;
•IEEE 802.9:描述綜合話音/數據區域網(IVD LAN)標准;
•IEEE 802.10:描述可互操作區域網安全標准(SILS),定義提供區域網互連的安全機制;
•IEEE 802.11:描述無線區域網標准;
•IEEE 802.12:描述交換式區域網標准,定義100Mb/s高速乙太網按需優先的介質接入控制
協議100VG-ANYLAN。
•IEEE802.14:描述互動式電視網(包括cable modem)
標准之間的相互關系如圖所示。目前ISO的國際標准ISO8802-1至8802-6承認IEEE802.1至IEEE802.6。

4.高速區域網基本分類:光纖分布數字介面(FDDI),快速乙太網,千兆乙太網,交換式區域網,虛擬區域網VLAN。
光纖分布數字介面(FDDI)
FDDI的研究起始於1982年10月,經過近10年的努力,標准化工作取得成果,1993年,FDDI的系列標准被ISO採納,對應的國際標准號為:ISO 9314。FDDI採用了IEEE 802.5令牌環技術。
FDDI的特點
1)FDDI的拓撲結構
FDDI採用環形結構(類似令牌環網),利用光纖將多個結點環接起來,環上的結點依次獲得對環路的訪問權利。為了提高可靠性和獲得較高的數據傳輸速率,FDDI採用了雙環結構,兩個環路可同時工作,互為備份,逆向傳輸信息(即一個順時針方向,一個逆時針方向)。實用中,常對兩個環路進行不同的分工,例如:利用一個環路支持正常工作時的數據傳輸任務(稱為主環),另一個環路作為一種冗餘設施(稱為副環),保證在主環故障或者結點故障時可以形成新的環路支持正常地工作。

http://wenku..com/view/63c2b20d6c85ec3a87c2c5f6.html

⑧ 計算機網路技術主要學哪些課程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主要課程有:
資料庫原理與SQLSERVER,Oracle資料庫管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網路安全管理與維護技術,HTML與JavaScript,網路後期維護與運營。


網路規劃、設計方向:Linux系統及網路管理、網路伺服器配置與管理、路由器交換機配置與管理、構建企業網路、網路綜合布線技術、網路測試與故障診斷、網路入侵的檢測與防範。


網站設計方向:ASP動態網站建設、JAVA網路程序開發,php伺服器端腳本語言。Dreamwearver firework Flash網頁設計,div+css網頁布局。


計算機網路技術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知識,具備良好的個人、人際交往能力, 具備計算機網路系統設計、實施、運維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⑨ 計算機網路技術學什麼

主要課程

資料庫原理與SQLSERVER,Oracle資料庫管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網路安全管理與維護技術,HTML與JavaScript,網路後期維護與運營,網路規劃、設計方向:Linux系統及網路管理、網路伺服器配置與管理、路由器交換機配置與管理、構建企業網路、網路綜合布線技術;

網路測試與故障診斷、網路入侵的檢測與防範;網站設計方向:ASP動態網站建設、JAVA網路程序開發,php伺服器端腳本語言,Dreamwearver firework Flash網頁設計,div+css網頁布局。

(9)計算機網路技術參考材料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指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知識,培養具有一定計算機網路基本理論和開發技術,具備從事程序設計、Web的軟體開發、計算機網路的組建、網路設備配置、網路管理和安全維護能力的網路高技術應用型人才。

相關院校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唐山市對外經濟貿易學校、太原計算機學校、廣東工業學校、海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大學、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山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⑩ 計算機網路技術主要學什麼課程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需要學習的內容包括資料庫原理與SQLSERVER,Oracle資料庫管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網路安全管理與維護技術,HTML與JavaScript,網路後期維護與運營等。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培養的學生在掌握網路的相關理論知識基礎上,具有從事計算機網路與信息系統集成、網路設備配置、網路管理和安全維護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於Web的軟體開發等方面的初步能力。

(10)計算機網路技術參考材料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傳統的區域網採用廣播模式,可以理解共享媒體訪問控制,可以理解乙太網的沖突域,集線器組網的性能較差,並逐步被淘汰。人們理解乙太網交換機對區域網發展的重要性,因為廣播模式屬於傳統區域網,交換網路是交換區域網,是乙太網,分水嶺發展的里程碑。

另外在MAC層或IP協議中,經常強調廣播,因為廣播方法簡單並且適合於分發諸如多媒體廣播,會議電視信息分發等信息。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技術參考材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計算機網路ppt的知識點 瀏覽:681
手機鏈接無線網網路差 瀏覽:325
網路肖像侵權有哪些方面 瀏覽:589
中控屏網路是哪裡的 瀏覽:949
網路如何增加信號強度 瀏覽:32
易考通安裝測試網路連接報錯 瀏覽:86
十四五提升網路安全能力 瀏覽:665
增強歪網路WIFI信號 瀏覽:37
中國移動網路差到離譜 瀏覽:957
網路鄰居訪問用戶名和密碼在哪裡 瀏覽:1003
浙江醫療行業網路安全建設情況 瀏覽:807
杭州網路營銷大全 瀏覽:431
蘋果傳輸數據加入網路 瀏覽:914
連上有網路的wifi上不了網 瀏覽:971
劉耀文玩什麼網路游戲 瀏覽:26
怎麼查詢小區網路信號 瀏覽:496
小米怎麼設置共享網路 瀏覽:820
啟明網路安全學院 瀏覽:786
中國移動網路壞了應該打什麼電話 瀏覽:119
m是什麼意思網路語言 瀏覽:639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