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最終目標是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最終目標是

發布時間:2023-04-26 07:33:13

『壹』 計算機網路安全與防範論文

隨著計算機 網路技術 的快速發展,其已經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計算機網路安全與防範論文,供大家參考。

計算機網路安全與防範論文篇一

淺析計算機網路安全與防範

摘要:伴隨著我國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技術也隨之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在廣度和深度上均在不斷突破。然而,計算機網路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其應用的安全性的風險也在逐漸擴大。 文章 首先分析了我國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現狀,重點闡述了計算機網路安全性的影響因素,並提出了若干應對計算機網路安全風險的防範 措施 。

關鍵詞:計算機網路;網路安全;防範措施;計算機病毒

近年來,計算機網路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人們在享受計算機網路帶來的便捷的同時,對計算機網路安全卻往往重視不夠,計算機網路安全隱患帶來的事故也時有發生。因此,研究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影響因素和防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基於此目的,筆者就計算機網路安全和防範進行了深入探討。

1我國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現狀

所謂計算機網路安全,即指利用網路管理控制和技術措施,確保數據信息在一個網路環境里的完整性、可使用性和保密性能夠受到保護。計算機網路安全主要包含如下兩個方面「』:第一,邏輯安全,即指信息的可用性、保密性和完整性等方面的安全;第二,物理安全,即指系統設備及其相關的設施能夠受到物理保護,不受破壞。當前,已進入了信息化時代,計算機網路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計算機網路安全隱患也同時出現了階梯式增長的態勢。我國計算機網路技術起步較慢,但是發展速度驚人,網路監管不力、計算機病毒入侵等原因導致了我國計算機網路安全面臨著極為嚴峻的考驗。計算機網路安全出現故障,病毒入侵個人網路之後,會導致整個計算機網路出現崩潰,個人隱私的泄露將導致個人安全出現潛在風險。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政府機關的計算機網路一旦被入侵後,國家機密文件將有可能被泄露和篡改,這給國家安全帶來了極為惡劣的安全隱患。

2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影響因素

2.1黑客入侵

黑客入侵是當前我國計算機網路安全中威脅性最大的影響因素。計算機網路黑客發現計算機網路本身存在的漏洞後,機會迅速入侵至計算機網路系統中,使得計算機網路系統的數據資料被泄露甚至篡改。通常情況下,計算機黑客均帶有較強的入侵目的性,以在不破壞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前提下竊取所需的計算機數據信息,在黑客入侵計算機網路系統時,均會對其網路漏洞進行綜合分析,並採取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手段入侵計算機資料庫。黑客入侵過程主要分為以下兩種:第一,聽過破譯計算機網路數據,非常篡改計算機相關數據,嚴重時會破壞計算機網路從而導致整個計算機網路癱瘓無法運行,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第二針對計算機網路存在的漏洞採取入侵設備或者搭線等手段,竊取所需的計算機的機密數據和文件信息。

2.2垃圾郵件

垃圾郵件是當前我國計算機網路存在安全隱患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以原始轟炸式郵件對計算機網路造成的安全影響更為明顯。相比於計算機病毒,垃圾郵件不具備其蔓延性特點,而相比於黑客入侵,則不具備其潛在性的顯著特徵。郵件具有公開性的特點,這為垃圾郵件存在的運行提供了極為便利的土壤,垃圾郵件大多是在公開郵件中摻入垃圾郵件並將其發送至目的計算機網路中。通常而言,垃圾郵件具有較大的發送量,且具有可持續發送的特點,使得計算機用戶被動接收,而當計算機用戶接收並打開這些郵件後,其計算機網路系統則迅速面臨著潛在威脅,導致計算機控制和運行受到入侵者的控制,最終導致個人機密數據和信息的泄露,給計算機使用者的個人安全和隱私帶來了嚴重威脅。

2.3病毒入侵

病毒入侵是當前我國最普通一種的計算機網路安全影響因素。其運行原理為:通過以惡意程序為入侵載體,並利用代碼表示進行迅速擴散,對整個計算機系統造成惡意破壞,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整個計算機系統出現崩潰。病毒入侵雖然表面上的威脅性較小,但是軟體安裝之後會影響計算機網路的整體程序代碼,從而給其他軟體的安全性帶來潛在威脅。計算機病毒具有非常高的潛伏性,徹底清除極難實現,黑蜘蛛就是我們熟知的計算機網路病毒的典型代表。

3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有效防範措施

為有效應對我國計算機普遍存在的安全隱患,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防範,筆者通過查閱國內外的計算機網路安全實例,可知當前網路安全的防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

3.1安裝網路防火牆

防火牆技術工作原理主要是基於計算機網路IP地址而開展的。其通過對計算機軟體和硬體系統分別進行有效設置,使得計算機可以對信息進行有效的攔截和過濾,這是計算機網路安全中的基礎保護措施。因此,為應對計算機網路安全帶來的各種潛在威脅,使用者應在安全的計算機軟體配置基礎上,安裝高級網路防火牆,減少計算機功能出現的漏洞,從而盡可能的提高計算機網路的安全可靠性,此外,為實現網路防火牆對信息的有效過濾,防火牆應對由不安全訪問導致的網路異常運行迅速進行攔截,從而確保整個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

3.2使用計算機網路加密技術

當前,計算機網路加密技術給整個計算機網路系統提供了有效的隔離屏障,使得計算機用戶的數據和信息能夠得到有效保護。網路加密技術的主要工作原理為:利用技術手段把重要的數據變為亂碼加密傳送,到達目的地後在採用一定的手段進行解密。網路加密技術針對入侵者可以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即計算機網路一旦收到被惡意入侵的信號時,網路加密系統即會迅速對這些惡意攻擊者進行驅除,從而確保計算機網路的安全。當前常用的計算機網路安全加密技術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私鑰加密,即在原有的密匙基礎上增加私人密匙,其不會受到地點等因素的限制,在計算機系統中的硬體和軟體系統中均交易實現;第二,公鑰加密,主要用於計算機網路使用較為密集的場所,運行速度相對較慢,主要包括加密密匙和解密密匙兩種。

3.3安裝防病毒軟體

計算機網路防病毒技術主要指的是針對計算機病毒的入侵,採用單機防病毒軟體或者網路防病毒軟體等形式進行計算機網路病毒的有效防護。其中,單機防病毒軟體或者網路防病毒軟體各有其側重點,前者主要是分析不處於本地工作的兩台計算機網路系統之間的信息傳送,對可能存在的病毒進行全面檢查,清楚入侵的惡意病毒,而後者主要是針對網路訪問中存在的網路自身病毒。當計算機網路處於訪問環節時,網路病毒出現後,防毒軟體一旦檢測到之後,會即刻對其進行清除。實踐 經驗 表明,通過安裝有效的防毒軟體,並和其他防範措施進行結合,可很大程度上提高計算機網路的保護效果。例如,甲和乙進行加密通信方式進行通信,甲採用加密密鑰將信息進行加密後發送至B,而為確保信息在網路傳輸中的安全性,即可採取網路加密技術,對傳輸的信息進行加密保護,使得傳統的數字簽名也能在網路傳輸中得到應用。

3.4使用正版軟體

眾所周知,正版軟體價格較為昂貴,但是相較於盜版軟體,其在使用過程中具有較高的軟體性能,對病毒的防禦能力也較高。從根本上說,盜版軟體是對正版軟體的知識產權的損害,是顯而易見的違法行為,因此,為提高計算機網路安全,計算機用戶應盡可能的使用正版軟體。

3.5建立計算機網路法制管理機制

為提高計算機網路安全,建立完善的計算機網路法制管理機制是十分必要的。通過相關網路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不斷完善,形成具有公眾監督、行業自律和行政監管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網路管理機制,不斷加強計算機網路的通信安全,規范網路信息傳播行為,盡可能的減少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信息傳播。與此同時,通過採取不同形式為計算機使用者普及網路安全的基礎知識,增強網路安全防範意識。

3.6強化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

為加強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應積極構建安全有效的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首先,應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制度切實可行的責任機制。其次,針對重要信息,務必做好有效的防火措施,並與計算機軟體和硬體系統相結合,建立完善的計算機網路信息管理系統,確保計算機網路的安全運行。

4結語

計算機網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范圍和深度均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然而,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帶來的安全問題也極大的困擾著計算機客戶。因此,不斷研究計算機網路安全影響因素,通過採取安裝網路防火牆、使用計算機網路加密技術、安裝防病毒軟體、使用正版軟體、建立計算機網路法制管理機制和強化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等有效措施,最大限度上確保計算機網路的安全高效運行。

計算機網路安全與防範論文篇二

計算機網路安全與防範技術

隨著網路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多地體會到了網路的便捷實用,尤其是網際網路(Internet)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信息資源最豐富的計算機網路,它所具有的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點使我們從中受益。然而,我們也越來越多地感受到網路所對我們造成的破壞,對我們的信息所造成的威脅,計算機網路安全已成為了一個嚴肅的、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使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以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因素或者惡意的攻擊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確保系統能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本文從計算機安全的概念,網路安全的現狀,以及防範的技術手段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概念

「計算機安全」在國際標准化組織(ISO)中的定義是:「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採取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和泄漏。」

這個定義包含物理安全、邏輯安全、 操作系統 安全、網路傳輸安全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物理安全是指用來保護計算機硬體和存儲介質的裝置和工作程序。物理安全包括防盜、防火、防靜電、防雷擊和防電磁泄漏等內容。邏輯安全可理解為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的保密、完整和可用。操作 系統安全 指操作系統能區分用戶,防止他們相互干擾,不允許一個用戶修改由另一個賬戶產生的數據。網路傳輸安全則指用來保護計算機和聯網資源不被非授權使用來認證數據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以及各通信的可信賴性。如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就依賴並廣泛採用通信安全服務。

二、計算機網路安全現狀

計算機網路技術所具有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使得計算機網路安全成為一個需要不斷更新、提高的課題。

1.網路安全面臨的威脅。

主要有物理威脅、系統漏洞、身份鑒別威脅、線纜連接威脅和有害程序威脅等幾類。物理威脅如偷竊、廢物搜尋、間諜行為、身份識別錯誤等;系統漏洞如不安全服務、配置被更改、初始化不一致、乘虛而入等。身份鑒別威脅如演算法考慮不周、內部泄漏口令、口令解除和口令圈套等;線纜連接威脅則有撥號進入、冒名頂替、竊聽等;有害程序則主要是病毒、特洛伊木馬、代碼炸彈、錯誤的更新或下載。

2.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

網路安全管理缺少認證,容易被其他人員濫用,人為造成網路安全隱患。

現有操作系統中設計的網路系統不規范、不合理、缺乏安全考慮,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網路漏洞,黑客很容易利用漏洞侵入系統,影響用戶。

由於技術上的可實現性、經濟上的可行性和操作上的可執行性,缺少對整個網路的安全防護性能作出科學、准確的分析評估與保障實施的安全策略。

計算機病毒會導致計算機系統癱瘓、信息嚴重破壞甚至被盜取,降低網路效率。越來越多的計算機病毒活躍在計算機網路上,給我們的正常工作造成威脅。

黑客的攻擊種類繁多,且許多攻擊是致命的,攻擊源集中,攻擊手段靈活。尤其是黑客手段和計算機病毒技術結合日漸緊密,用病毒進入黑客無法到達的私有網路空間盜取機密信息或為黑客安裝後門,攻擊後果更為嚴重。

三、計算機網路安全的防範措施

1.加強內部網路管理,提高防範意識。

在網路上管理方式是十分關鍵的,不僅關繫到網路維護管理的效率和質量,而且涉及網路的安全性。安裝好的殺毒軟體能在幾分鍾內輕松地安裝到組織里的每一個NT伺服器上,並可下載和散布到所有的目的機器上,由網路管理員集中設置和管理,它會與操作系統及 其它 安全措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成為網路安全管理的一部分,並且自動提供最佳的網路病毒防禦措施。在網路前端進行殺毒,可保證整個網路的安全暢通。

2.網路防火牆技術。

防火牆技術是一種用來加強網路之間訪問控制,防止外部網路用戶以非法手段通過外部網路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內部網路資源,保護內部網路操作環境的特殊網路互聯設備。防火牆對兩個或多個網路之間傳輸的數據包如鏈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來實施檢查,以決定網路之間的通信是否被允許,並監視網路運行狀態。防火牆是目前保護網路免遭黑客襲擊的有效手段。

將防火牆技術和數據加密傳輸技術結合使用並發展,進行多方位的掃描監控、對後門 渠道 的管理、防止受病毒感染的軟體和文件的傳輸等許多問題將得到妥善解決。未來防火牆技術會全面考慮網路的安全、操作系統的安全、應用程序的安全、用戶的安全、數據的安全五者綜合應用。在產品及其功能上,將擺脫目前 對子 網或內部網管理方式的依賴,向遠程上網集中管理方式發展,並逐漸具備強大的病毒掃除功能;適應IP加密的需求,開發新型安全協議,建立專用網();推廣單向防火牆;增強對網路攻擊的檢測和預警功能;完善安全管理工具,特別是可疑活動的日誌分析工具,這是新一代防火牆在編程技術上的革新。

3.安全加密技術。

安全加密技術由完善的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技術組成,在網路安全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對稱加密是常規的以口令為基礎的技術,加密運算與解密運算使用同樣的密鑰。

不對稱加密,即「公開密鑰密碼體制」,其中加密密鑰不同於解密密鑰,加密密鑰公之於眾,誰都可以用,稱為「公開密鑰」,解密密鑰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稱為「秘密密鑰」。

4.生物識別技術。

生物識別技術是一種集光學、感測技術、超聲波掃描和計算機技術於一身的第三代身份驗證技術,是一種更加便捷、先進的信息安全技術。

生物識別技術是依靠人體的身體特徵如指紋、聲音、面孔、視網膜、掌紋、骨架等來進行身份驗證的一種解決方案,由於人體具有不可復制的特性,這一技術的安全系數較傳統意義上的身份驗證機制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指紋識別技術憑借其無可比擬的唯一性、穩定性、再生性而發展迅速。

自動指紋識別系統(AFIS)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是一套成功的身份鑒別系統,也是未來生物識別技術的主流之一。它通過相應設備獲取指紋的數字圖像存貯到計算機系統中,再通過濾波、圖像二值化、細化手段對數字圖像提取特徵,最後使用復雜的匹配演算法對指紋特徵進行匹配。時下,有關指紋自動識別的研究已進入了成熟的階段。隨著指紋識別產品的不斷開發和生產,未來該項技術的應用將進入民用市場,服務大眾。

網路安全涉及技術、管理、使用等方方面面,不但包括信息系統本身的安全,而且有物理的和邏輯的技術措施。而且,隨著網路的發展,新的不安全威脅會不斷出現,安全的技術也因此不斷更新,只要有明晰的安全策略和完善的防範技術,必能完好、實時地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和確證性,確保網路安全。

參考文獻:

[1]顧巧論,賈春福.計算機網路安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吳詩豪.計算機網路安全性研究[J].管理觀察,2009.

計算機網路安全與防範論文篇三

試論計算機網路安全與防範

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網路的普及,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中比較重要的產品,計算機在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網路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網路安全問題日趨嚴峻,如網路數據竊密、病毒攻擊、黑客侵襲等網路安全隱患影響著人們安全使用電腦,因此,加強網路安全防範,完善安全防護策略,已經成為計算機網路信息管理者與使用者都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本文簡要介紹了加強網路安全的重要性,同時分析了網路安全面臨的一些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防範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網路 網路安全 防範措施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1-0164-01

計算機網路不僅方便了人們的工作和學習,也豐富了人們的業餘生活,隨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以及網路體系日漸強大,計算機已經影響著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來自互聯網的網路安全威脅也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不安全因素,不管是在廣域網中還是在區域網中,網路的安全問題都必須高度重視,諸多的安全因素威脅著人們的網路,網路犯罪、黑客攻擊、病毒侵襲等自然和人為的影響因素近年來迅速增長,網路安全問題日趨嚴峻。所以,加強安全防範,確保網路安全是必須重視和解決的一個問題。

1 網路安全的重要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路已的經被廣泛應用,但是,網路安全問題日趨嚴峻,計算機用戶上網不同程度的攻擊和破壞計算機數據問題經常發生,現如今,我國許多的金融機構也經常遇到網路安全問題,由於網路安全問題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數億元,網路安全問題也威脅著許多的企業和個人的經濟利益,造成企業重要數據的丟失和重要文件的丟失,給企業或者個人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因此,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必須高度重視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要採取有效地安全防範措施,以確保網路信息安全。

2 網路安全面臨的一些問題

2.1 病毒的侵襲

計算機病毒是指病毒編制者在計算機程序中人為編制並插入破壞計算機功能的破壞數據,導致計算機受病毒感染後,影響其使用功能,並造成網路癱瘓計算機病毒具有隱蔽性、傳染性、寄生性、潛伏性、破壞性的特點。同時,計算機病毒又像生物病毒一樣有獨特的復制能力,病毒危害計算機的現象最為普遍,它是網路安全的頭號大敵。它傳播速度快,危害性大,並且計算機病毒種類繁多,特別是網路傳播的病毒,對計算機網路破壞性更強,計算機病毒在網路上傳播後,不但會直接導致計算機使用者網路癱瘓,而且可以破壞計算機主板、硬碟、 顯示器 等,是計算機使用者面臨最頭痛的問題之一,所以,提高對計算機病毒的防範,確保網路安全刻不容緩。

2.2 網路黑客攻擊

網路黑客攻擊主要是指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攻擊者通過Internet網路,運用特殊技術非法訪問計算機用戶,登錄到他人的網路伺服器,破壞和攻擊用戶網路,在網路上,黑客的攻擊動機決定其危害性;黑客的攻擊手段有許多種,其中包括在Cookie中 種植 病毒、夾雜黑客代碼、隱藏指令、製造緩沖區溢出、取得網站的控制權等,其中,黑客最常用的攻擊手段是特洛伊木馬程序技術。有些黑客攻擊計算機用戶只是出於好奇,目的是窺探用戶的秘密,對計算機用戶系統不進行破壞,有些黑客非法侵入計算機用戶之後,惡意纂改用戶目標網頁和內容,想法設法攻擊、報復計算機用戶,迫使計算機用戶網路癱瘓。還有一些黑客攻擊計算機用戶主要是為了竊取計算機系統中重要數據,或者毀壞、刪除、纂改用戶數據。這種黑客直接威脅到國家、集體以及個人的計算機數據安全,損害集體和個人利益,如竊取國家機密、企業重要經濟數據以及個人重要的信息,從事惡意攻擊和破壞,進行網路勒索和詐騙,非法盜用他人銀行賬號密碼,進而將他人網上銀行存款提取。由此可見,網路黑客攻擊破壞後果嚴重,會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

3 防範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有效措施

3.1 加強病毒防護以及移動存儲介質的安全管理

計算病毒傳播速度快,危害性大,可以說無孔不入,預防計算機病毒是首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首先:計算機使用單位中心機房伺服器要部署全方位、多層次的防毒、殺毒軟體,並且要做好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動在線升級,以避免計算機網路受病毒的侵襲;訪問內、外網客戶端要嚴格區分,做好機房設備的檢查以及網路維護工作,對於各項重要數據要定期做好備份以及異地儲存工作。在接受網路傳輸、郵件附件以及其他文件的時候,要在接受之前進行病毒掃描,掃描病毒可以使用常見的殺毒軟體如:卡巴斯基,瑞星殺毒、360殺毒等。其次,加強移動存儲介質的管理,企事業單位要制定嚴格的《移動存儲介質管理制度》,登記所有的移動存儲介質,嚴格控制外來病毒的入侵以及內部利用網路發生泄密事件。計算機要設置密碼長度不得少於8位的開機密碼,並加強密碼保護和管理。

3.2 防黑客技術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網路黑客攻擊案例越來越多,黑客的攻擊給國家、企業和個人帶來了不同程度上危害和損失,其影響極其惡劣。因此,為了有效的預防黑客的攻擊,人們採取了不同的預防措施和 方法 。首先,採用防火牆技術,控制網路的訪問許可權,通過限制訪問和對網路隔離有效避免黑客的攻擊。其次,還可以採用數據加密技術,加密系統中所有數據,使之成為密文,結合許可權管理,採用智能卡、生物特徵識別認證技術、智能密碼鑰匙等,只有被授權者才能夠了解其內容,即使攻擊者截獲數據,數據的內容也無法了解,這樣可以有效保證系統信息資源的安全。防範信息被竊取,數據加密技術作用非常重大。還有,要注意對電腦進行全方位的漏洞掃描及修復,定期檢查系統是否有漏洞,否則黑客藉助於電腦漏洞就可能遠程式控制制電腦,漏洞掃描對於計算機網路安全,抵禦外部網路黑客入侵也是非常必要的。

4 結語

綜上所述,網路安全與防範是一個系統化工程,我們要根據系統的安全需求制定有效的安全防範措施,要結合各種安全技術解決這些安全問題,定期對網路系統進行維護,經常查殺病毒,嚴防黑客侵入計算機網路,以保障網路安全有效運行。

參考文獻

[1]魯立,龔濤.計算機網路安全.ISBN:9787111335054,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4.1.

[2]張煒,許研.計算機網路技術.(高職高專「十二五」規劃教材)ISBN:9787505893054,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5.

[3]滿昌勇,計算機網路基礎.ISBN:9787302216834,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02月.

有關計算機網路安全與防範論文推薦:

1. 計算機網路安全隱患及防範的論文

2. 計算機網路安全防範的論文

3. 關於計算機網路安全與防範論文摘要

4. 關於計算機網路安全與防範論文

5. 計算機網路安全畢業論文範文

6. 淺談基於計算機網路安全及防範策略

7. 計算機網路安全畢業論文範文

『貳』 計算機網路的目標是實現

計算機網路目標是資源共享和信息傳輸。一般認為,計算機網路是一個將分散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路由等)與線路(光纖等)連接起來,由功能完善的軟體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計算機網路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編程的硬體互連而成的,而這些硬體並非專門用來實現某一特定目的(例如,傳送數據或視頻信號)。這些可編程的硬體能夠用來傳送多種不同類型的數據,並能支持廣泛的和日益增長的應用。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網路主要由硬體、軟體和協議三大部分組成,缺一不可。硬體主要由主機(也稱端系統),通信鏈路(如雙絞線、光纖)、交換設備(如路由、交換機等)和通信處理機(如網卡)等組成。

軟體主要包括各種實現資源共享的軟體和方便用戶使用的各種工具軟體(如網路操作系統、郵件收發程序、FTP程序、聊天程序等)。協議是計算機網路的核心,協議規定了網路傳輸數據時所遵循的規范。就如同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法律一樣,網路世界也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

『叄』 網路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網路信息安全包括以下方面:

1、網路安全模型

通信雙方在網路上傳輸信息,需要先在發收之間建立一條邏輯通道。這就要先確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路由,再選擇該路由上使用的通信協議,如TCP/IP。

2、信息安全框架

網路信息安全可看成是多個安全單元的集合。其中,每個單元都是一個整體,包含了多個特性。一般,人們從三個主要特性——安全特性、安全層次和系統單元去理解網路信息安全。

3、安全拓展

網路信息安全往往是根據系統及計算機方面做安全部署,很容易遺忘人才是這個網路信息安全中的脆弱點,而社會工程學攻擊則是這種脆弱點的擊破方法。社會工程學是一種利用人性脆弱點、貪婪等等的心理表現進行攻擊,是防不勝防的。


(3)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最終目標是擴展閱讀:

網路信息安全的主要特徵:

1、完整性

指信息在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過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壞和非丟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樣性,使信息能正確生成、存儲、傳輸,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徵。

2、保密性

指信息按給定要求不泄漏給非授權的個人、實體或過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絕有用信息泄漏給非授權個人或實體,強調有用信息只被授權對象使用的特徵。

3、可用性

指網路信息可被授權實體正確訪問,並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況下能恢復使用的特徵,即在系統運行時能正確存取所需信息,當系統遭受攻擊或破壞時,能迅速恢復並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網路信息系統面向用戶的一種安全性能。

4、不可否認性

指通信雙方在信息交互過程中,確信參與者本身,以及參與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實同一性,即所有參與者都不可能否認或抵賴本人的真實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樣性和完成的操作與承諾。

5、可控性

指對流通在網路系統中的信息傳播及具體內容能夠實現有效控制的特性,即網路系統中的任何信息要在一定傳輸范圍和存放空間內可控。除了採用常規的傳播站點和傳播內容監控這種形式外,最典型的如密碼的託管政策,當加密演算法交由第三方管理時,必須嚴格按規定可控執行。

『肆』 談談對網路安全的認識

分類: 電腦/網路 >> 互聯網
解析:

談對網路安全的認識

近幾年來,網路越來越深入人心,它是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便捷工具和豐富資源。但是,我們不得不注意到,網路雖然功能強大,也有其脆弱易受到攻擊的一面。據美國FBI統計,美國每年因網路安全問題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75億美元,而全球平均每20秒鍾就發生一起Inter 計算機侵入事件。在我核鍵國,每年因黑客入侵、計算機病毒的破壞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人們在利用網路的優越性的同時,對網路安全問題也決不能忽視。作為學校,如何建立比較安全的校園網路體系,值得我們關注研究。

建立校園網路安全體系,主要依賴三個方面:一是威嚴的法律;二是先進的技術;三是嚴格的管理。

從技術角度看,目前常用的安全手段有內外網隔離技術、加密技術、身份認證、訪問控制、安全路由、網路防病毒等,這些技術對防止非法入侵系統起到了一定的防禦作用。代理及防火牆作為一種將內外網隔離的技術,普遍運用於校園網安全建設中。

網路現狀

我校是一所市一級中學,目前有兩所網路教室、200多台教學辦公電腦,校園網一期工程為全校教教學教研建立了計算機信息網路,實現了校園內計算機聯網,信息資源共享並通過中國公用Inter網(CHINANET)與Inter互連,校園網結構是:校園內建築物之間的連接選用多模光纖,以網管中心為中心,輻射向其他建築物,樓內水平線纜採用超五類非屏雙絞線纜。3Com 4900交換機作為核心交換機;二級交換機為3Com 3300。

安全隱患

當時,校園網路存在的安全隱患和漏洞有:

1、校園網通過CHINANET與Inter相連,在享受Inter方便快捷的同時,改橘巧也面臨著遭遇攻擊的風險。

2、校園網內部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由於內部用戶對網路的結構和應用模式都比較了解,因此來自內部的安全威脅更大一些。現在,黑客攻擊工具在網上泛濫成災,而個別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其利用這些工具進行攻擊的可能性。

3、目前使用的操作系統存在安全漏洞,對網路安全構伍賣成了威脅。我校的網路伺服器安裝的操作系統有Windows2000 Server,其普遍性和可操作性使得它也是最不安全的系統:本身系統的漏洞、瀏覽器的漏洞、IIS的漏洞,這些都對原有網路安全構成威脅。

4、隨著校園內計算機應用的大范圍普及,接入校園網節點日漸增多,而這些節點大部分都沒有採取一定的防護措施,隨時有可能造成病毒泛濫、信息丟失、數據損壞、網路被攻擊、系統癱瘓等嚴重後果。

由此可見,構築具有必要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建立一套有效的網路安全機制顯得尤其重要。

措施及解決方案

根據我校校園網的結構特點及面臨的安全隱患,我們決定採用下面一些安全方案和措施。

一、安全代理部署

在Inter與校園網內網之間部署一台安全代理(ISA),並具防火牆等功能,形成內外網之間的安全屏障。其中WWW、MAIL、FTP、DNS對外伺服器連接在安全代理,與內、外網間進行隔離。那麼,通過Inter進來的公眾用戶只能訪問到對外公開的一些服務(如WWW、MAIL、FTP、DNS等),既保護內網資源不被外部非授權用戶非法訪問或破壞,也可以阻止內部用戶對外部不良資源的濫用,並能夠對發生在網路中的安全事件進行跟蹤和審計。在安全代理設置上可以按照以下原則配置來提高網路安全性:

1、據校園網安全策略和安全目標,規劃設置正確的安全過濾規則,規則審核IP數據包的內容包括:協議、埠、源地址、目的地址、流向等項目,嚴格禁止來自公網對校園內部網不必要的、非法的訪問。總體上遵從「關閉一切,只開有用」的原則。

2、安全代理配置成過濾掉以內部網路地址進入Inter的IP包,這樣可以防範源地址假冒和源路由類型的攻擊;過濾掉以非法IP地址離開內部網路的IP包,防止內部網路發起的對外攻擊。

3、安全代理上建立內網計算機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對應表,防止IP地址被盜用。

4、定期查看安全代理訪問日誌,及時發現攻擊行為和不良上網記錄,並保留日誌90天。

5、允許通過配置網卡對安全代理設置,提高安全代理管理安全性。

二、入侵檢測系統部署

入侵檢測能力是衡量一個防禦體系是否完整有效的重要因素,強大完整的入侵檢測體系可以彌補防火牆相對靜態防禦的不足。對來自外部網和校園網內部的各種行為進行實時檢測,及時發現各種可能的攻擊企圖,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具體來講,就是將入侵檢測引擎接入中心交換機上。入侵檢測系統集入侵檢測、網路管理和網路監視功能於一身,能實時捕獲內外網之間傳輸的所有數據,利用內置的攻擊特徵庫,使用模式匹配和智能分析的方法,檢測網路上發生的入侵行為和異常現象,並在資料庫中記錄有關事件,作為網路管理員事後分析的依據;如果情況嚴重,系統可以發出實時報警,使得學校管理員能夠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三、漏洞掃描系統

採用目前最先進的漏洞掃描系統定期對工作站、伺服器、交換機等進行安全檢查,並根據檢查結果向系統管理員提供詳細可靠的安全性分析報告,為提高網路安全整體水平產生重要依據。

四、諾頓網路版殺毒產品部署

在該網路防病毒方案中,我們最終要達到一個目的就是:要在整個區域網內杜絕病毒的感染、傳播和發作,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們應該在整個網路內可能感染和傳播病毒的地方採取相應的防病毒手段。同時為了有效、快捷地實施和管理整個網路的防病毒體系,應能實現遠程安裝、智能升級、遠程報警、集中管理、分布查殺等多種功能。

1、在學校網路中心配置一台高效的Windows2000伺服器安裝一個諾頓軟體網路版的系統中心,負責管理200多個主機網點的計算機。

2、在各行政、教學單位等200多台主機上分別安裝諾頓殺毒軟體網路版的客戶端。

3、安裝完諾頓殺毒軟體網路版後,在管理員控制台對網路中所有客戶端進行定時查殺毒的設置,保證所有客戶端即使在沒有聯網的時候也能夠定時進行對本機的查殺毒。

4、網管中心負責整個校園網的升級工作。為了安全和管理的方便起見,由網路中心的系統中心定期地、自動地到諾頓網站上獲取最新的升級文件(包括病毒定義碼、掃描引擎、程序文件等),然後自動將最新的升級文件分發到其它200多個主機網點的客戶端與伺服器端,並自動對諾頓殺毒軟體網路版進行更新,使全校的防毒病毒庫始終處於最新的狀態。

五、劃分內部虛擬專網(VLAN),針對內部有效VLAN設置合法地址池,針對不同VLAN開放相應埠,阻止廣播風暴發生。

六、實時升級Windows2000 Server、IE等各軟體補丁,減少漏洞;實行個人辦公電腦實名制。

七、安全管理

常言說:「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安全管理是保證網路安全的基礎,安全技術是配合安全管理的輔助措施。我們建立了一套校園網路安全管理模式,制定詳細的安全管理制度,如機房管理制度、病毒防範制度、上網規定等,同時要注意物理安全,防止設備器材的暴力損壞,防火、防雷、防潮、防塵、防盜等,並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證制度的執行。

近幾年,通過對以上措施的逐步實施,我校校園網路能鴝安全正常運行,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輔助,並漸入佳境。

『伍』 計算機信息安全的目標是什麼

1、真實性:對信息的來源進行判斷,能對偽造來源的信息予以鑒別。

2、保密性:保證機密信息不被竊聽,或竊聽者不能了解信息的真實含義。

3、完整性:保證數據的一致性,防止數據被非法用戶篡改。

4、可用性:保證合法用戶對信息和資源的使用不會被不正當地拒絕。

5、不可抵賴性:建立有效的責任機制,防止用戶否認其行為,這一點在電子商務中是極其重要的。

6、可控制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5)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最終目標是擴展閱讀

對計算機信息構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人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發的因素。其中,人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計算機網路存在的漏洞,或者潛入計算機房,盜用計算機系統資源,非法獲取重要數據、篡改系統數據、破壞硬體設備、編制計算機病毒。

計算機網路本身存在一些固有的弱點(脆弱性),非授權用戶利用這些脆弱性可對網路系統進行非法訪問,這種非法訪問會使系統內數據的完整性受到威脅,也可能使信息遭到破壞而不能繼續使用,更為嚴重的是有價值的信息被竊取而不留任何痕跡。

『陸』 網路大蝦們幫個忙

最熱門的話題是INTERNET與非同步傳輸模式ATM技術。
信息技術與網路的應用已經成為衡量21世界國力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准。
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計劃,NII被稱為信息高速公路。
Internet,Intranet與Extranet和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企業網研究與應用的熱點。
計算機網路建立的主要目標是實現計算機資源的共享。計算機資源主要是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數據。
我們判斷計算機是或互連成計算機網路,主要是看它們是不是獨立的「自治計算機」。
分布式操作系統是以全局方式管理系統資源,它能自動為用戶任務調度網路資源。
分布式系統與計算機網路的主要是區別不在他們的物理結構,而是在高層軟體上。
按傳輸技術分為:1。廣播式網路。2。點--點式網路。
採用分組存儲轉發與路由選擇是點-點式網路與廣播網路的重要區別之一。
按規模分類:區域網,城域網與廣域網。
廣域網(遠程網)以下特點:
1 適應大容量與突發性通信的要求。
2 適應綜合業務服務的要求。
3 開放的設備介面與規范化的協議。
4 完善的通信服務與網路管理。
X.25網是一種典型的公用分組交換網,也是早期廣域網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通信子網。
變化主要是以下3個方面:
1 傳輸介質由原來的電纜走向光纖。
2 多個區域網之間告訴互連的要求越來越強烈。
3 用戶設備大大提高。
在數據傳輸率高,誤碼率低的光纖上,使用簡單的協議,以減少網路的延遲,而必要的差錯控制功能將由用戶設備來完成。這就是幀中續FR,Frame Relay技術產生的背景。
決定區域網特性的主要技術要素為網路拓撲,傳輸介質與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從區域網介質控制方法的角度,區域網分為共享式區域網與交換式區域網。
城域網MAN介於廣域網與區域網之間的一種高速網路。
FDDI是一種以光纖作為傳輸介質的高速主幹網,它可以用來互連區域網與計算機。
各種城域網建設方案有幾個相同點:傳輸介質採用光纖,交換接點採用基於IP交換的高速路由交換機或ATM交換機,在體系結構上採用核心交換層,業務匯聚層與接入層三層模式。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主要是通信子網的拓撲構型。
網路拓撲可以根據通信子網中通信信道類型分為:
4 點-點線路通信子網的拓撲。星型,環型,樹型,網狀型。
5 廣播式通信子網的拓撲。匯流排型,樹型,環型,無線通信與衛星通信型。

傳輸介質是網路中連接收發雙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實際傳送信息的載體。
常用的傳輸介質為: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電纜和無線通信與衛星通信信道。

雙絞線由按規則螺旋結構排列的兩根,四根或八根絕緣導線組成。
屏蔽雙絞線STP和非屏蔽雙絞線UTP。
屏蔽雙絞線由外部保護層,屏蔽層與多對雙絞線組成。
非屏蔽雙絞線由外部保護層,多對雙絞線組成。
三類線,四類線,五類線。
雙絞線用做遠程中續線,最大距離可達15公里;用於100Mbps區域網時,與集線器最大距離為100米。

同軸電纜由內導體,外屏蔽層,絕緣層,外部保護層。
分為:基帶同軸電纜和寬頻同軸電纜。
單信道寬頻:寬頻同軸電纜也可以只用於一條通信信道的高速數字通信。

光纖電纜簡稱為光纜。
由光纖芯,光層與外部保護層組成。
在光纖發射端,主要是採用兩種光源:發光二極體LED與注入型激光二極體ILD。
光纖傳輸分為單模和多模。區別在與光釺軸成的角度是或分單與多光線傳播。
單模光纖優與多模光纖。

電磁波的傳播有兩種方式:1。是在空間自由傳播,既通過無線方式。
2。在有限的空間,既有線方式傳播。
移動通信:移動與固定,移動與移動物體之間的通信。
移動通信手段:
1 無線通信系統。
2 微波通信系統。
頻率在100MHz-10GHz的信號叫做微波信號,它們對應的信號波長為3m-3cm。
3 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多址接入方法主要是有:頻分多址接入FDMA,時分多址接入TDMA與碼分多址接入CDMA。
4 衛星移動通信系統。
商用通信衛星一般是被發射在赤道上方35900km的同步軌道上

描述數據通信的基本技術參數有兩個:數據傳輸率與誤碼率。
數據傳輸率是描述數據傳輸系統的重要指標之一。S=1/T。
對於二進制信號的最大數據傳輸率Rmax與通信信道帶寬B(B=f,單位是Hz)的關系可以寫為: Rmax=2*f(bps)
在有隨機熱雜訊的信道上傳輸數據信號時,數據傳輸率Rmax與信道帶寬B,信噪比S/N關系為: Rmax=B*LOG⒉(1+S/N)
誤碼率是二進制碼元在數據傳輸系統中被傳錯的概率,它在數值上近似等於:
Pe=Ne/N(傳錯的除以總的)
對於實際數據傳輸系統,如果傳輸的不是二進制碼元,要摺合為二進制碼元來計算。

這些為網路數據傳遞交換而指定的規則,約定與標准被稱為網路協議。
協議分為三部分:語法。語義。時序。
將計算機網路層次模型和各層協議的集合定義為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計算機網路中採用層次結構,可以有以下好處:
1 各層之間相互獨立。
2 靈活性好。
3 各層都可以採用最合適的技術來實現,各層實現技術的改變不影響其他各層。
4 易於實現和維護。
5 有利於促進標准化。

該體系結構標準定義了網路互連的七層框架,既ISO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在這一框架中進一步詳細規定了每一層的功能,以實現開放系統環境中的互連性,互操作性與應用的可移植性。
OSI 標准制定過程中採用的方法是將整個龐大而復雜的問題劃分為若干個容易處理的小問題,這就是分層的體系結構辦法。在OSI中,採用了三級抽象,既體系結構,服務定義,協議規格說明。
OSI七層:
2 物理層:主要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以便透明的傳遞比特流。
3 數據鏈路層。在通信實體之間建立數據鏈路連接,傳送以幀為單位的數據,採用差錯控制,流量控制方法。
4 網路層:通過路由演算法,為分組通過通信子網選擇最適當的路徑。
5 傳輸層:是向用戶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務,透明的傳送報文。
6 會話層:組織兩個會話進程之間的通信,並管理數據的交換。
7 表示層:處理在兩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
8 應用層:應用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最高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要。

TCP/IP參考模型可以分為:應用層,傳輸層,互連層,主機-網路層。
互連層主要是負責將源主機的報文分組發送到目的主機,源主機與目的主機可以在一個網上,也可以不在一個網上。
傳輸層主要功能是負責應用進程之間的端到端的通信。
TCP/IP參考模型的傳輸層定義了兩種協議,既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TCP協議是面向連接的可靠的協議。UDP協議是無連接的不可靠協議。
主機-網路層負責通過網路發送和接受IP數據報。
按照層次結構思想,對計算機網路模塊化的研究結果是形成了一組從上到下單向依賴關系的協議棧,也叫協議族。
應用層協議分為:
1。一類依賴於面向連接的TCP。
2.一類是依賴於面向連接的UDP協議。
10 另一類既依賴於TCP協議,也可以依賴於UDP協議。

NSFNET採用的是一種層次結構,可以分為主幹網,地區網與校園網。
作為信息高速公路主要技術基礎的數據通信網具有以下特點:
1 適應大容量與突發性通信的要求。
2 適應綜合業務服務的要求。
3 開放的設備介面與規范化的協議。
4 完善的通信服務與網路管理。
人們將採用X。25建議所規定的DTE與DCE介面標準的公用分組交換網叫做X。25網。
幀中繼是一種減少接點處理時間的技術。

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
B-ISDN與N-ISDN的區別主要在:
2 N是以目前正在使用的公用電話交換網為基礎,而B是以光纖作為干線和用戶環路傳輸介質。
3 N採用同步時分多路復用技術,B採用非同步傳輸模式ATM技術。
4 N各通路速率是預定的,B使用通路概念,速率不預定。

非同步傳輸模式ATM是新一代的數據傳輸與分組交換技術,是當前網路技術研究與應用的熱點問題。
ATM技術的主要特點是:
3 ATM是一種面向連接的技術,採用小的,固定長度的數據傳輸單元。
4 各類信息均採用信元為單位進行傳送,ATM能夠支持多媒體通信。
5 ATM以統計時分多路復用方式動態的分配網路,網路傳輸延遲小,適應實時通信的要求。
6 ATM沒有鏈路對鏈路的糾錯與流量控制,協議簡單,數據交換率高。
7 ATM的數據傳輸率在155Mbps-2。4Gbps。
促進ATM發展的要素:
2 人們對網路帶寬要求的不斷增長。
3 用戶對寬頻智能使用靈活性的要求。
4 用戶對實時應用的需求。
5 網路的設計與組建進一步走向標准化的需求。

一個國家的信息高速路分為:國家寬頻主幹網,地區寬頻主幹網與連接最終用戶的接入網。
解決接入問題的技術叫做接入技術。
可以作為用戶接入網三類:郵電通信網,計算機網路(最有前途),廣播電視網。
網路管理包括五個功能: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計費管理和安全管理。
代理位於被管理的設備內部,它把來自管理者的命令或信息請求轉換為本設備特有的指令,完成管理者的指示,或返回它所在設備的信息。
管理者和代理之間的信息交換可以分為兩種:從管理者到代理的管理操作;從代理到管理者的事件通知。
配置管理的目標是掌握和控制網路和系統的配置信息以及網路各設備的狀態和連接管理。現代網路設備由硬體和設備驅動組成。
配置管理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增強網路管理者對網路配置的控制,它是通過對設備的配置數據提供快速的訪問來實現的。
故障就是出現大量或嚴重錯誤需要修復的異常情況。故障管理是對計算機網路中的問題或故障進行定位的過程。
故障管理最主要的作用是通過提供網路管理者快速的檢查問題並啟動恢復過程的工具,使網路的可靠性得到增強。故障標簽就是一個監視網路問題的前端進程。
性能管理的目標是衡量和呈現網路特性的各個方面,使網路的性能維持在一個可以接受的水平上。
性能管理包括監視和調整兩大功能。
記費管理的目標是跟蹤個人和團體用戶對網路資源的使用情況,對其收取合理的費用。
記費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網路管理者能測量和報告基於個人或團體用戶的記費信息,分配資源並計算用戶通過網路傳輸數據的費用,然後給用戶開出帳單。
安全管理的目標是按照一定的方法控制對網路的訪問,以保證網路不被侵害,並保證重要的信息不被未授權用戶訪問。
安全管理是對網路資源以及重要信息訪問進行約束和控制。
在網路管理模型中,網路管理者和代理之間需要交換大量的管理信息,這一過程必須遵循統一的通信規范,我們把這個通信規范稱為網路管理協議。
網路管理協議是高層網路應用協議,它建立在具體物理網路及其基礎通信協議基礎上,為網路管理平台服務。
目前使用的標准網路管理協議包括: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NMP,公共管理信息服務/協議CMIS/CMIP,和區域網個人管理協議LMMP等。
SNMP採用輪循監控方式。代理/管理站模式。
管理節點一般是面向工程應用的工作站級計算機,擁有很強的處理能力。代理節點可以是網路上任何類型的節點。SNMP是一個應用層協議 ,在TCP/IP網路中,它應用傳輸層和網路層的服務向其對等層傳輸信息。
CMIP的優點是安全性高,功能強大,不僅可用於傳輸管理數據,還可以執行一定的任務。
信息安全包括5個基本要素: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與可審查性。
3 D1級。D1級計算機系統標准規定對用戶沒有驗證。例如DOS。WINDOS3。X及WINDOW 95(不在工作組方式中)。Apple的System7。X。
4 C1級提供自主式安全保護,它通過將用戶和數據分離,滿足自主需求。
C1級又稱為選擇安全保護系統,它描述了一種典型的用在Unix系統上的安全級別。
C1級要求硬體有一定的安全級別,用戶在使用前必須登陸到系統。
C1級的防護的不足之處在與用戶直接訪問操作系統的根。
9 C2級提供比C1級系統更細微的自主式訪問控制。為處理敏感信息所需要的最底安全級別。C2級別還包含有受控訪問環境,該環境具有進一步限制用戶執行一些命令或訪問某些文件的許可權,而且還加入了身份驗證級別。例如UNIX系統。XENIX。Novell 3。0或更高版本。WINDOWS NT。
10 B1級稱為標記安全防護,B1級支持多級安全。標記是指網上的一個對象在安全保護計劃中是可識別且受保護的。B1級是第一種需要大量訪問控制支持的級別。安全級別存在保密,絕密級別。
11 B2又稱為結構化保護,他要求計算機系統中的所有對象都要加上標簽,而且給設備分配安全級別。B2級系統的關鍵安全硬體/軟體部件必須建立在一個形式的安全方法模式上。
12 B3級又叫安全域,要求用戶工作站或終端通過可信任途徑連接到網路系統。而且這一級採用硬體來保護安全系統的存儲區。
B3級系統的關鍵安全部件必須理解所有客體到主體的訪問,必須是防竄擾的,而且必須足夠小以便分析與測試。
30 A1 最高安全級別,表明系統提供了最全面的安全,又叫做驗證設計。所有來自構成系統的部件來源必須有安全保證,以此保證系統的完善和安全,安全措施還必須擔保在銷售過程中,系統部件不受傷害。

網路安全從本質上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凡是涉及到網路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
安全策約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里,為保證提供一定級別的安全保護所必須遵守的規則。安全策約模型包括了建立安全環境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威嚴的法律,先進的技術和嚴格的管理。
網路安全是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以及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會由於偶然或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能連續,可靠和正常的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保證安全性的所有機制包括以下兩部分:
1 對被傳送的信息進行與安全相關的轉換。
2 兩個主體共享不希望對手得知的保密信息。
安全威脅是某個人,物,事或概念對某個資源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性所造成的危害。某種攻擊就是某種威脅的具體實現。
安全威脅分為故意的和偶然的兩類。故意威脅又可以分為被動和主動兩類。
中斷是系統資源遭到破壞或變的不能使用。這是對可用性的攻擊。
截取是未授權的實體得到了資源的訪問權。這是對保密性的攻擊。
修改是未授權的實體不僅得到了訪問權,而且還篡改了資源。這是對完整性的攻擊。
捏造是未授權的實體向系統中插入偽造的對象。這是對真實性的攻擊。
被動攻擊的特點是偷聽或監視傳送。其目的是獲得正在傳送的信息。被動攻擊有:泄露信息內容和通信量分析等。
主動攻擊涉及修改數據流或創建錯誤的數據流,它包括假冒,重放,修改信息和拒絕服務等。
假冒是一個實體假裝成另一個實體。假冒攻擊通常包括一種其他形式的主動攻擊。 重放涉及被動捕獲數據單元以及後來的重新發送,以產生未經授權的效果。
修改消息意味著改變了真實消息的部分內容,或將消息延遲或重新排序,導致未授權的操作。
拒絕服務的禁止對通信工具的正常使用或管理。這種攻擊擁有特定的目標。另一種拒絕服務的形式是整個網路的中斷,這可以通過使網路失效而實現,或通過消息過載使網路性能降低。
防止主動攻擊的做法是對攻擊進行檢測,並從它引起的中斷或延遲中恢復過來。
從網路高層協議角度看,攻擊方法可以概括為:服務攻擊與非服務攻擊。
服務攻擊是針對某種特定網路服務的攻擊。
非服務攻擊不針對某項具體應用服務,而是基於網路層等低層協議進行的。
非服務攻擊利用協議或操作系統實現協議時的漏洞來達到攻擊的目的,是一種更有效的攻擊手段。
網路安全的基本目標是實現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合法性。
主要的可實現威脅:
3 滲入威脅:假冒,旁路控制,授權侵犯。
4 植入威脅:特洛伊木馬,陷門。
病毒是能夠通過修改其他程序而感染它們的一種程序,修改後的程序裡麵包含了病毒程序的一個副本,這樣它們就能繼續感染其他程序。
網路反病毒技術包括預防病毒,檢測病毒和消毒三種技術。
1 預防病毒技術。
它通過自身長駐系統內存,優先獲得系統的控制權,監視和判斷系統中是或有病毒存在,進而阻止計算機病毒進入計算機系統對系統進行破壞。這類技術有:加密可執行程序,引導區保護,系統監控與讀寫控制。
2.檢測病毒技術。
通過對計算機病毒的特徵來進行判斷的技術。如自身效驗,關鍵字,文件長度的變化等。
3.消毒技術。
通過對計算機病毒的分析,開發出具有刪除病毒程序並恢復原元件的軟體。
網路反病毒技術的具體實現方法包括對網路伺服器中的文件進行頻繁地掃描和檢測,在工作站上用防病毒晶元和對網路目錄以及文件設置訪問許可權等。
網路信息系統安全管理三個原則:
1 多人負責原則。
2 任期有限原則。
3 職責分離原則。

保密學是研究密碼系統或通信安全的科學,它包含兩個分支:密碼學和密碼分析學。
需要隱藏的消息叫做明文。明文被變換成另一種隱藏形式被稱為密文。這種變換叫做加密。加密的逆過程叫組解密。對明文進行加密所採用的一組規則稱為加密演算法。對密文解密時採用的一組規則稱為解密演算法。加密演算法和解密演算法通常是在一組密鑰控制下進行的,加密演算法所採用的密鑰成為加密密鑰,解密演算法所使用的密鑰叫做解密密鑰。
密碼系統通常從3個獨立的方面進行分類:
1 按將明文轉化為密文的操作類型分為:置換密碼和易位密碼。
所有加密演算法都是建立在兩個通用原則之上:置換和易位。
2 按明文的處理方法可分為:分組密碼(塊密碼)和序列密碼(流密碼)。
3 按密鑰的使用個數分為:對稱密碼體制和非對稱密碼體制。
如果發送方使用的加密密鑰和接受方使用的解密密鑰相同,或從其中一個密鑰易於的出另一個密鑰,這樣的系統叫做對稱的,但密鑰或常規加密系統。如果發送放使用的加密密鑰和接受方使用的解密密鑰不相同,從其中一個密鑰難以推出另一個密鑰,這樣的系統就叫做不對稱的,雙密鑰或公鑰加密系統。
分組密碼的加密方式是首先將明文序列以固定長度進行分組,每一組明文用相同的密鑰和加密函數進行運算。
分組密碼設計的核心上構造既具有可逆性又有很強的線性的演算法。
序列密碼的加密過程是將報文,話音,圖象,數據等原始信息轉化成明文數據序列,然後將它同密鑰序列進行異或運算。生成密文序列發送給接受者。
數據加密技術可以分為3類:對稱型加密,不對稱型加密和不可逆加密。
對稱加密使用單個密鑰對數據進行加密或解密。
不對稱加密演算法也稱為公開加密演算法,其特點是有兩個密鑰,只有兩者搭配使用才能完成加密和解密的全過程。
不對稱加密的另一用法稱為「數字簽名」,既數據源使用其私有密鑰對數據的效驗和或其他與數據內容有關的變數進行加密,而數據接受方則用相應的公用密鑰解讀「數字簽名」,並將解讀結果用於對數據完整性的檢驗。
不可逆加密演算法的特徵是加密過程不需要密鑰,並且經過加密的數據無法被解密,只有同樣輸入的輸入數據經過同樣的不可逆演算法才能得到同樣的加密數據。
加密技術應用於網路安全通常有兩種形式,既面向網路和面向應用程序服務。
面向網路服務的加密技術通常工作在網路層或傳輸層,使用經過加密的數據包傳送,認證網路路由及其其他網路協議所需的信息,從而保證網路的連通性和可用性不受侵害。
面向網路應用程序服務的加密技術使用則是目前較為流行的加密技術的使用方法。
從通信網路的傳輸方面,數據加密技術可以分為3類:鏈路加密方式,節點到節點方式和端到端方式。
鏈路加密方式是一般網路通信安全主要採用的方式。
節點到節點加密方式是為了解決在節點中數據是明文的缺點,在中間節點里裝有加,解密的保護裝置,由這個裝置來完成一個密鑰向另一個密鑰的變換。
在端到端機密方式中,由發送方加密的數據在沒有到達最終目的節點之前是不被解密的。
試圖發現明文或密鑰的過程叫做密碼分析。
演算法實際進行的置換和轉換由保密密鑰決定。
密文由保密密鑰和明文決定。
對稱加密有兩個安全要求:
1 需要強大的加密演算法。
2 發送方和接受方必須用安全的方式來獲得保密密鑰的副本。
常規機密的安全性取決於密鑰的保密性,而不是演算法的保密性。
IDEA演算法被認為是當今最好最安全的分組密碼演算法。
公開密鑰加密又叫做非對稱加密。
公鑰密碼體制有兩個基本的模型,一種是加密模型,一種是認證模型。
通常公鑰加密時候使用一個密鑰,在解密時使用不同但相關的密鑰。
常規加密使用的密鑰叫做保密密鑰。公鑰加密使用的密鑰對叫做公鑰或私鑰。
RSA體制被認為是現在理論上最為成熟完善的一種公鑰密碼體制。
密鑰的生存周期是指授權使用該密鑰的周期。
在實際中,存儲密鑰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將其放在物理上安全的地方。
密鑰登記包括將產生的密鑰與特定的應用綁定在一起。
密鑰管理的重要內容就是解決密鑰的分發問題。
密鑰銷毀包括清除一個密鑰的所有蹤跡。
密鑰分發技術是將密鑰發送到數據交換的兩方,而其他人無法看到的地方。
數字證書是一條數字簽名的消息,它通常用與證明某個實體的公鑰的有效性。數字證書是一個數字結構,具有一種公共的格式,它將某一個成員的識別符和一個公鑰值綁定在一起。人們採用數字證書來分發公鑰。
序列號:由證書頒發者分配的本證書的唯一標示符。

認證是防止主動攻擊的重要技術,它對於開放環境中的各種信息系統的安全有重要作用。
認證是驗證一個最終用戶或設備的聲明身份的過程。
主要目的為:
4 驗證信息的發送者是真正的,而不是冒充的,這稱為信源識別。
5 驗證信息的完整性,保證信息在傳送過程中未被竄改,重放或延遲等。
認證過程通常涉及加密和密鑰交換。
帳戶名和口令認證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種認證方式。
授權是把訪問權授予某一個用戶,用戶組或指定系統的過程。
訪問控制是限制系統中的信息只能流到網路中的授權個人或系統。
有關認證使用的技術主要有:消息認證,身份認證和數字簽名。
消息認證的內容包括為:
1 證實消息的信源和信宿。
2 消息內容是或曾受到偶然或有意的篡改。
3 消息的序號和時間性。
消息認證的一般方法為:產生一個附件。
身份認證大致分為3類:
1 個人知道的某種事物。
2 個人持證
3 個人特徵。
口令或個人識別碼機制是被廣泛研究和使用的一種身份驗證方法,也是最實用的認證系統所依賴的一種機制。
為了使口令更加安全,可以通過加密口令或修改加密方法來提供更強健的方法,這就是一次性口令方案,常見的有S/KEY和令牌口令認證方案。
持證為個人持有物。
數字簽名的兩種格式:
2 經過密碼變換的被簽名信息整體。
3 附加在被簽消息之後或某個特定位置上的一段簽名圖樣。
對與一個連接來說,維持認證的唯一辦法是同時使用連接完整性服務。
防火牆總體上分為包過濾,應用級網關和代理服務等幾大類型。
數據包過濾技術是在網路層對數據包進行選擇。
應用級網關是在網路應用層上建立協議過濾和轉發功能。
代理服務也稱鏈路級網關或TCP通道,也有人將它歸於應用級網關一類。
防火牆是設置在不同網路或網路安全域之間的一系列不見的組合。它可以通過檢測,限制,更改跨越防火牆的數據流,盡可能的對外部屏蔽網路內部的消息,結構和運行情況,以此來實現網路的安全保護。
防火牆的設計目標是:
1 進出內部網的通信量必須通過防火牆。
2 只有那些在內部網安全策約中定義了的合法的通信量才能進出防火牆。
3 防火牆自身應該防止滲透。
防火牆能有效的防止外來的入侵,它在網路系統中的作用是:
1 控制進出網路的信息流向和信息包。
2 提供使用和流量的日誌和審記。
3 隱藏內部IP以及網路結構細節。
4 提供虛擬專用網功能。
通常有兩種設計策約:允許所有服務除非被明確禁止;禁止所有服務除非被明確允許。
防火牆實現站點安全策約的技術:
3 服務控制。確定在圍牆外面和裡面可以訪問的INTERNET服務類型。
4 方向控制。啟動特定的服務請求並允許它通過防火牆,這些操作具有方向性。
5 用戶控制。根據請求訪問的用戶來確定是或提供該服務。
6 行為控制。控制如何使用某種特定的服務。
影響防火牆系統設計,安裝和使用的網路策約可以分為兩級:
高級的網路策約定義允許和禁止的服務以及如何使用服務。
低級的網路策約描述了防火牆如何限制和過濾在高級策約中定義的服務。

『柒』 網路安全教育

一、充分認識開展網路安全與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青少年學習知識、獲取信息、交流思想、開發潛能和休閑娛樂的重要平台。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大量不良信息內容也在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危害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特別是網路犯罪、網路欺詐、網路成隱等,已成為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在廣大中小學生中開展網路安全和道德教育十分必要,舉辦讀書徵文大賽是開展教育的一種形式,旨在通過讀書學習活動,促進中小學生自覺樹立網路安全與道德意識、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利用網路學習文化知識和加強自我保護的能力,創建文明健康的網路風氣。
二、加強組織和指導

『捌』 網路安全主要學什麼

計算機網路安全(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簡稱網路安全是指利用計算機網路管理控制和技術措施,保證網路系統及數據的保密性、完整性、網路服務可用性和可審查性受到保護。即保證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系統中的數據資源得到完整、准確、連續運行與服務不受干擾破壞和非授權使用。狹義上,網路安全是指計算機及其網路系統資源和信息資源不受有害因素的威脅和危害。廣義上,凡是涉及到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屬性特徵(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審查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實際上,網路安全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網路的系統安全,二是網路的信息安全,而網路安全的最終目標和關鍵是保護網路的信息安全。
計算機網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信息安全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數學、密碼技術和資訊理論等多學科的綜合性交叉學科,是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近20年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統機焦點需要綜合信息安全、網路技術與管理、分布式計算、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知識和研究成果,其概念、理論和技術正在不斷發展完善之中。通常,網路安全的內容包括:網路安全技術、網路安全管理、網路安全運作,如操作系統安全、資料庫安全、網路站點安全、病毒與防護、訪問控制、密碼及加密、網路安全檢測與防禦、安全審計、網路安全准則與標准等方面。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最終目標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計算機網路用途特點 瀏覽:390
小米使用電腦網路上網 瀏覽:532
網路帽紅燈怎麼回事 瀏覽:778
98版電腦網路對打檯球游戲 瀏覽:900
網路游戲對現實生活的影響主要有哪些 瀏覽:17
美團眾包怎麼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670
中國移動網路恢復指令 瀏覽:524
火影忍者網路科技如何解決 瀏覽:844
移動網路為何會掉一會網 瀏覽:829
wifi網路發明人 瀏覽:736
手機網路是紅燈怎麼回事 瀏覽:503
萊可網路機頂盒怎麼開機 瀏覽:124
軟卧無線網路密碼 瀏覽:269
計算機網路技術學不學前端後端啊 瀏覽:8
哪裡里網路 瀏覽:408
網路安全法是多少屆人大通過 瀏覽:755
投影儀有無線網路 瀏覽:242
能夠提高網路速度的軟體 瀏覽:704
移動網路老卡原因 瀏覽:932
網路帳號有問題是怎麼回事 瀏覽:399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