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淺談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發展

淺談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3-03-26 20:24:27

計算機網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網路並不新鮮。在計算機時代早期,眾所周知的巨型機時代,計算機世界被稱為分時系統的大系統所統治。分時系統允許你通過只含顯示器和鍵盤的啞終端來使用主機。啞終端很像PC,但沒有它自己的CPU、內存和硬碟。靠啞終端,成百上千的用戶可以同時訪問主機。這是如何工作的?是由於分時系統的威力,它將主機時間分成片,給用戶分配時間片。片很短,會使用戶產生錯覺,以為主機完全為他所用。 在七十年代,大的分時系統被更小的微機系統所取代。微機系統在小規模上採用了分時系統。所以說,並不是直到七十年代PC發明後,才想出了今天的網路。 遠程終端計算機系統是在分時計算機系統基礎上,通過Modem(數據機)和PSTN(公用電話網)把計算機資源向地理上分布的許多遠程終端用戶提供共享資源服務的。這雖然還不能算是真正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但它是計算機與通信系統結合的最初嘗試。遠程終端用戶似乎已經感覺到使用"計算機網路"的味道了。 在遠程終端計算機系統基礎上,人們開始研究把計算機與計算機通過PSTN等已有的通信系統互聯起來。為了使計算機之間的通信聯接可靠,建立了分層通信體系和相應的網路通信協議,於是誕生了以資源共享為主要目的的計算機網路。由於網路中計算機之間具有數據交換的能力,提供了在更大范圍內計算機之間協同工作、實現分布處理甚至並行處理的能力,聯網用戶之間直接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信息交換的通信能力也大大增強。 1969年12月, Internet的前身--美國的ARPA網投入運行,它標志著我們常稱的計算機網路的興起。這個計算機互聯的網路系統是一種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技術使計算機網路的概念、結構和網路設計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它為後來的計算機網路打下了基礎。 八十年代初,隨著PC個人微機應用的推廣,PC聯網的需求也隨之增大,各種基於PC互聯的微機區域網紛紛出台。這個時期微機區域網系統的典型結構是在共享介質通信網平台上的共享文件伺服器結構,即為所有聯網PC設置一台專用的可共享的網路文件伺服器。PC是一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計算機,每個PC機用戶的主要任務仍在自己的PC機上運行,僅在需要訪問共享磁碟文件時才通過網路訪問文件伺服器,體現了計算機網路中各計算機之間的協同工作。由於使用了較PSTN數率高得多的同軸電纜、光纖等高速傳輸介質,使PC網上訪問共享資源的數率和效率大大提高。這種基於文件伺服器微機網路對網內計算機進行了分工:PC機面向用戶,微機伺服器專用於提供共享文件資源。所以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客戶機/伺服器模式。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非常復雜的系統,計算機之間相互通信涉及到許多復雜的技術問題,為實現計算機網路通信,計算機網路採用的是分層解決網路技術問題的方法。但是,由於存在不同的分層網路系統體系結構,它們的產品之間很難實現互聯。為此,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84年正式頒布了"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國際標准,使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實現了標准化。 進入九十年代,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以及建立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基礎上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特別是1993年美國宣布建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後,全世界許多國家紛紛制定和建立本國的NII,從而極大地推動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網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目前,全球以美國為核心的高速計算機互聯網路即Internet已經形成,Internet已經成為人類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識寶庫。而美國政府又分別於1996年和1997年開始研究發展更加快速可靠的互聯網2(Internet 2)和下一代互聯網(Next Generation Internet)。可以說,網路互聯和高速計算機網路正成為最新一代的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方向。

Ⅱ 1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分哪幾個階段 每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

1、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2、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階段。

3、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4、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談賀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差銷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2)淺談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發展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可按網路拓撲結構、網路涉轄范圍和互聯距離、網路數據傳輸和網路系統的擁有者、不同的服務對象等不同標准進行種類劃分。一般按網路范圍劃分為: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

區域網的地理范圍一般在10千米以內,屬於一個部門或一組群體組建的小范圍網,例如一個學校、一個單位或一個系統等。廣域網涉轄范圍大,一般從幾十千米至幾萬千米。

例如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者洲際網路,此時用於通信的傳輸裝置和介質一般由電信部門提供,能實現較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城域網介於LAN和WAN之間,其范圍虛侍游通常覆蓋一個城市或地區,距離從幾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局部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通常簡稱為"區域網",縮寫為LAN。區域網是結構復雜程度最低的計算機網路。區域網僅是在同一地點上經網路連在一起的一組計算機。區域網通常挨得很近,它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類網路。通常將具有如下特徵的網稱為區域網。

1、網路所覆蓋的地理范圍比較小。通常不超過幾十公里,甚至只在一幢建築或一個房間內。

2、信息的傳輸速率比較高,其范圍自1Mbps 到10Mbps ,已達到100Mbps 。而廣域網運行時的傳輸率一般為2400bps 、9600bps 或者38.4kbps 、56.64kbps 。專用線路也只能達到1.544Mbps 。

3、網路的經營權和管理權屬於某個單位。

Ⅲ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階段有哪些

1、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2、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階段。

3、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4、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我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企業主要分布在華東和華南地區,其中又以廣東、江蘇、浙江三地企業分布最為集中,且是全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發展領先的地區,2010年行業銷售收入均在84億元以上。

與此同時,四川、湖北及上海地區的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2010年銷售收入增長率均在30%以上。

(3)淺談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發展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作用:

21世紀人類將全面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重要特徵就是數字化、網路化和信息化。要實現信息化就必須依靠完善的網路,因為網路可以非常迅速地傳遞信息。

因此網路現在已經成為信息社會的命脈和發展知識經濟的重要基礎。網路對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以及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已經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後,以網際網路(Internet)為代表的計算機網路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已從最初的教育科研網路逐步發展成為商業網路,並已成為僅次於全球電話網的世界第二大網路。

網際網路正在改變著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它已經給很多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並加速了全球信息革命的進程。網際網路是人類自印刷術發明以來在通信方面最大的變革。現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和交往都已離不開網際網路了。

Ⅳ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四個發展史

追溯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它的演變可概括地分成四個階段:

(1)網路雛形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構成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稱為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2)網路初級階段。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主機互聯,多個獨立的主計算機通過線路互聯構成計算機網路,無網路操作系統,只是通信網。60年代後期,ARPANET網出現,稱為第二代計算機網路。

(3)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乙太網產生,ISO制定了網路互連標准OSI,世界上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遵循國際標准化協議的計算機網路迅猛發展,這階段的計算機網路稱為第三代計算機網路。

(4)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計算機網路向綜合化高速化發展,同時出現了多媒體智能化網路,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第四代了。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就是以千兆位傳輸速率為主的多媒體智能化網路。

拓展資料: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 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也稱計算機通信網。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另外,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一個比較通用的定義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按不同的形式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及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

Ⅳ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過程是怎麼樣的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分為以下段燃四個階段:1、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信網:其特點是計算機是網路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圍繞中心計算機分布在各處,呈分層星型結構,各終端通過通信線路共享主機的硬體和軟體資源,計算機的主要任務還是進行批處理,在20世紀60年代出現分時系統後,則具有互動式處理和成批處理能力。2、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網由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組成,以通信子網為中心,不僅共享通信子網的資源,還可共享資源子網的硬體和軟體資源。網路的共享採用排隊方式,即由結點的分組交換機負責分組的存儲轉發和路由選擇,給兩個進行通信的用戶段續(或動態)握敏虛分配傳輸帶寬,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線路的利用率,非常適合突發式的拿螞計算機數據。3、形成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為了使不同體系結構的計算機網路都能互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提出了一個能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聯成網的標准框架—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4、高速計算機網路:其特點是採用高速網路技術,綜合業務數字網的實現,多媒體和智能型網路的興起。特點:第一階段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特點是由單個具有自主處理功能的計算機和多個沒有自主處理功能的終端組成網路。第二階段為計算機-計算機網路,特點是由具有自主處理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組成獨立的網路系統。第三階段為開放式標准化網路,特點是由多個計算機組成容易實現網路之間互相連接的開放式網路系統。第四階段為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與高速網路技術的發展,特點是網路系統具備高度的可靠性與完善的管理機。

Ⅵ 計算機網路發展的四個階段是如何劃分的

計算機網路發展的四個階段: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階段;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1、第一階段: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形成了初級的計算機網路模型。此階段網路應用主要目的是提供網路通信、保障網路連通。這個階段的網路嚴格說來仍然是多用戶系統的變種。

2、第二階段:在計算機通信網路的基礎上,實現了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完整的計算機網路。此階段網路應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網路通信、保障網路連通,網路數據共享和網路硬體設備共享。這個階段的里程碑是美國國防部的ARPAnet網路。

3、第三階段:計算機解決了計算機聯網與互連標准化的問題,提出了符合計算機網路國際標準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SI RM)」,從而極大地促進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此階段網路應用已經發展到為企業提供信息共享服務的信息服務時代。

4、第四階段:計算機網路向互連、高速、智能化和全球化發展,並且迅速得到普及,實現了全球化的廣泛應用。代表作是Internet。

(6)淺談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發展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類型:

1、區域網

(Local Area Network;LAN) 通常我們常見的「LAN」就是指區域網,這是我們最常見、應用最廣的一種網路。區域網隨著整個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提高得到充分的應用和普及,幾乎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區域網,有的甚至家庭中都有自己的小型區域網。

2、城域網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這種網路一般來說是在一個城市,但不在同一地理小區范圍內的計算機互聯。城域網多採用ATM技術做骨幹網。ATM是一個用於數據、語音、視頻以及多媒體應用程序的高速網路傳輸方法。

3、廣域網

(Wide Area Network;WAN) 這種網路也稱為遠程網,所覆蓋的范圍比城域網(MAN)更廣,它一般是在不同城市之間的LAN或者MAN網路互聯,地理范圍可從幾百公里到幾千公里。

4、互聯網

互聯網,英文是internet,又稱國際網路,屬於傳媒領域。指的是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互聯網始於1969年美國的阿帕網。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聯網,而Internet則特指網際網路。

Ⅶ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共四個階段分為:

第1階段: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為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萌芽階段。
第2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是區域網絡(LAN)發展的重要階段
第3階段: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計算機區域網絡的發展時期。
第4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現在是計算機網路飛速發展的階段。

Ⅷ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發展趨勢

1、門戶化:包括職級門戶,如集團——公司——部門三級辦公門戶,各辦公門戶的入口統一但相對獨立,需要協作的信息和流程也可以互聯互通。還包括內外部門戶統一,如OA(內部門戶)和網站(外部門戶)信息的整合。

2、平台化:提供一個易用、開放的協同應用平台,客戶自己可以便捷的搭建個性化的功能模塊,並輕松實現系統內部和外部流程、數據、人員、許可權的整合,而無需編碼,或只需極少量編碼。

3、移動化:未來的OA系統在PC上操作的時間將越來越少,人們將更多的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來操作OA,包括收發消息、審批文件、上傳下載、安排日程等,OA系統在手機上的兼容性正在不斷成熟。

4、業務化:OA系統將不再是一個純粹用於行政辦公的通用性軟體,而是越來越多的和客戶的業務管理相結合,結合的載體在於流程管理和任務管理,但OA不會像ERP那樣管理具體的業務數據,還是側重於業務協作過程管理。

Ⅸ 計算機網路發展趨勢分析

1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發展趨勢
1.1分布式網路管理
基於傳統集中式網路管理模式下,其利用SNMP對網路設備進行操控,並將設備集為一體,實施有效管理。但隨著網路用戶的逐漸增長,傳統的集中式網路管理形式在音頻、視頻等數據傳輸過程中凸顯出效率低等問題影響到了網路環境的整體服務水平。因而在信息化發展背景下,應逐步貫穿QOS思想,且將交互問題視為網路管理的核心問題,繼而以分布式系統構建形式優化CORBA平台,並依據網路環境,設立多個域對網路設備進行管理,最終以此來為跨平台用戶提供良好的信息交互環境,且就此滿足其信息傳遞需求。此外,在分布式網路管理模式下其對網路環境的協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此基礎上應深入探究CORBA技術,且賦予網路系統數據採集、集中管理、分發代碼等功能,以此來營造靈敏度較高的網路空間。
1.2綜合化網路管理
綜合化網路管理是基於多種級制的支撐下實現的,同時在綜合化網路管理環境下應依據網路空間設置總操作台,從而透過操作台實現對子網業務、故障定位、故障排除的全面掌控,且以互連的多個網路管理形式來實現高效率的網路環境管理狀態。例如,IP網路、SDH網路均為綜合化網路管理形式的體現。此外,當代網路電視在系統監控、管理過程中即結合網路互聯的特點,對數字干線傳輸、HFC綜合接入網、分前端機供電方供電等多個網管系統實施互聯的管理形式,最終由此緩解了網路設備復雜性問題,且就此滿足了當代群眾網路環境需求。另外,在綜合化網路管理模式下要求相關技術人員應針對已經存在的子網管理系統進行深入分析,繼而由此構建綜合網路管理系統,實施高效率網路管理模式。
2可拓展視角下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技術
2.1分布式失效檢測技術
2.1.1輪詢方法
基於可拓展視角下為了保障網路管理系統的安全性,逐漸將輪詢失效檢測方法應用於網路管理環境下,即由檢測者定期發送查詢請求,同時以被檢測對象接收信息後「回」或者「不回」的行為對其「活動」、「實效」狀態進行判斷。此外,基於輪詢檢測方法應用的基礎上,要求檢測者應在一輪查詢完成後,針對「活動」檢測對象展開新一輪的檢測行為,最終由此實現對網路管理系統的有效管理。另外,由於在「輪詢」過程中檢測者承擔著主要職能,因而在檢測對象選擇過程中應確保其合理性,同時賦予檢測設備ICMPEcho發送功能,繼而通過檢測數據的發送判斷IP層端ICMPEchoReply信息接收情況,即其設備數據傳輸功能的有效性。另外,輪詢檢測方法亦可應用於客戶服務情況檢測過程中,即以客戶訪問模擬形式要求Ping發送查詢請求,從而透過服務速度來判斷分布式失效情況,並對其展開行之有效的處理[2]。
2.1.2心跳檢測法
心跳檢測法的簡稱為HB,HB檢測即通過定期發送預約消息的形式來對分布式失效情況進行判斷。在心跳檢測法中,檢測者處於被動的地位,即其需根據被檢測者的「心跳信息」反饋數據對檢測對象「活動」、「失效」狀況進行識別。如,基於檢測者、被檢測者分別為c、d的條件下,c會在△t時間內發送hi個HB消息,同時d在第i個消息接收後會對消息進行相應的反饋,而如若第i+1個消息發送時,d仍無反應,則表示計算網路管理系統分布式失效。同時,在心跳檢測過程中應注重用T0(預約超時時間)+Ti來表示Ti+1,繼而由此來簡化檢測過程。從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HB檢測法中對被檢測對象HB消息接收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對此方法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應著重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例如,LinuxHA系統在實施網路管理環節的過程中即對HB檢測方法進行了合理的運用,繼而由此滿足了人們網路服務需求,且為其營造安全、可靠的網路空間[3]。
2.2Web伺服器技術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網路管理系統為了實現高效率的信息傳遞、發送目標,以LAN、WAN分布於多台Web伺服器的形式滿足了受眾網路應用需求,同時通過組織調度規劃實現對用戶Web請求的協調處理,最終由此提升整體網路服務質量。在Web伺服器應用過程中CARD方法的應用得到了較大的成效,即以前端機設置的形式處理用戶流量請求,同時通過IP映像的設計,便於各站點在主機請求轉發信息接收後對請求信息進行處理,達到高質量信息處理狀態。另外,在CARD處理模式下,要求計算機主機應先對用戶請求信息內容進行深入分析,繼而在此基礎上通過HTTP協議將信息發送至適宜的站點,即具體的Web伺服器,最終基於TCP連接的基礎上滿足用戶網路應用需求[4]。
3結語
綜上可知,當前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在運行過程中逐漸凸顯出效率低等問題影響到了人們對網路資源的有效利用,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營造良好的網路空間,要求相關技術人員在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開發過程中應著重強調對Web伺服器技術、心跳檢測法、輪詢方法等的運用,繼而由此來應對傳統集中式網路管理模式下凸顯出的相應問題,且提升整體網路管理系統規劃水平,避免不規范管理行為的凸顯影響到網路環境的安全性。

閱讀全文

與淺談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保險網路大學考試在哪裡考 瀏覽:469
下載百度網路連接 瀏覽:98
網路鏈接電腦顯示斷網 瀏覽:289
手機進水後網路變慢是什麼原因 瀏覽:574
手機網路不讓訪問怎麼辦 瀏覽:621
無線可以用電腦沒網路 瀏覽:628
路由器有線網路ip沖突 瀏覽:532
玩游戲網路卡下載哪個軟體 瀏覽:131
湖北稅務app提示網路異常 瀏覽:891
應用軟體網路許可權華為 瀏覽:428
網路產品攝影服務哪裡好 瀏覽:648
網路捐款去哪裡 瀏覽:431
無線網路突然卡頓怎麼回事 瀏覽:93
水星網路硬碟錄像機初始密碼 瀏覽:209
無線網路電視不能投屏怎麼辦 瀏覽:992
方便麵網路營銷策劃案 瀏覽:812
移動網路寬頻安裝繳費方式 瀏覽:208
雙代號時標網路計劃如何判斷延誤 瀏覽:679
手機連接家裡的wifi怎麼沒網路 瀏覽:194
網路信號燈維護 瀏覽:81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