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參考模型與tcp/ip模型雖然都是網路互聯模型,但是它們本質上還是有區別,具體區別如下。
一、兩者網路模型層數不同
1、OSI參考模型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雖然二者都採用了分層體系結構,將龐大而復雜的問題轉化為著干個較小且易於處理的子問題。但是OSI參考模型沒有TCP/IP模型簡化。
2、TCP/IP模型嚴格來說是一個四層的體系結構。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和數據鏈路層都包含其中,雖然它有四層網路模型層數,只是因為在TCP/IP模型中TCP模型和IP模型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稱為TCP/IP模型。它是保證網路數據信息及時、完整傳輸的兩個重要的模型。
二、兩者數據傳輸原理不同
1、TCP/IP模型當應用進程A的數據傳送到應用層時,將其組織成應用層的數據服務單元,然後向下傳輸到傳輸層。第二步,在傳輸層收到該數據單元後與本層的控制報頭構成傳輸層的數據服務單元。之後在傳輸層將報文傳送到網路層時,由於網路層數據單元的長度有限制,所以傳輸層的長度被分為若干個較短的數據段。每個數據段再加上網路層的控制報頭,就構成了網路層的數據服務單元。
網路層的分組傳送到數據鏈路層時,加上數據鏈路層的控制信息後構成數據鏈路層的數據服務單元。 數據鏈路層的幀傳送到物理層後,物理層將以比特流的方式通過傳輸介質傳輸出去。當比特流到達目的主機B時,再從物理層依層上傳,每層對其對應層的控制報頭進行處理,將用戶數據交給高層,最終將進程A的數據送給主機B的進程B,實現了數據的透明傳輸。
2、OSI參考模型中數據的傳輸和TCP/IP模型原理是一樣的,不過OSI參考模型在第二、三步驟中還要加上對表示層和會話層數據單元的封裝。都是通過數據發送方的各層相當於將各自的控制信息添加到上層傳來的數據上,然後一起打包繼續向前傳遞,而數據接收方的各層則是將接到的數據包進行解壓,去掉發送方對等層添加在數據上的控制信息,然後傳遞給上層,最終實現數據的傳輸。
三、兩者的優點不同
1、OSI參考模型
分工合作,責任明確。它把性質相似的工作劃分在同一層,性質相異的工作則劃分到不同層。把每一層所負責的工作范圍,都區分得很清楚,彼此不會重疊。
對等交談。指所處的層級相同,對等交談意指同一層找同一層談,例如:第3層找第3層談、第4層找第4層談...依此類推。所以某一方的第N層只與對方的第N層交談,是否收到、解讀自己所送出的信息即可,因此不必關心對方的第N-1層或第N+1層會如何做。
逐層處理,層層負責。OSI參考模型中,第N層收到數據後,一定先把數據進行處理,才會將數據向上傳送給第N+1層,處理無誤後才向下傳給第N-1層。任何一層收到數據時,都可以相信上一層或下一層已經做完它們該做的事,層級的多少還要考慮效率與實際操作的難易,並非層數越多越好。
2、tcp/ip模型
具有數據的時新性。TCP/IP模型的時效性則恰好具有時新性特點。它能利用高速運轉的網路技術,及時捕捉科學有效的數據信息。並且能隨著時間的變化,自動淘汰過時的無用信息,做到與時俱進。
具有數據的安全准確性。數據信息在傳輸過程中會一般會受傳輸者、接收者、傳輸渠道以及外部環境的影響。這些因素會不同程度上影響數據信息輸送的及時性。而TCP/IP模型的數據傳輸,不僅能處理好復雜的信息結構,繁多的數據信息,還能維護數據信息的安全,確保數據信息的科學准確性。
具有傳輸技術的先進易用性。它主要採用的是先進的數據壓縮技術。數據壓縮就是文本編碼的過程,以便將相同的數據信儲存在更少的位元組空間。文本佔用空間減少、傳輸速度加快。數據壓縮技術允許以最快的操作速度進行實時編碼。
②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指什麼
本教程操作環境:windows7系統、Dell G3電腦。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指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模型,它是各層的協議以及層次喚耐畝之間的埠的集合。在計算機網路中實現通信必須依靠網路通信協議,目前廣泛採用的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1997年提出的開放系統互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參考模型,習慣上稱為ISO/OSI參考模型。
簡介
計算機網路結構可以從網路體系(Network Architecture)結構,網路組織和網路配置三個方面來描畝賀述。網路體系結構是從功能上來描述,指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模型和各層協議的集合;網路組織是從網路的物理結構和網路的實現兩方面來描述;網路配置是從網路應用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的布局、硬體、軟體和通信線路。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和森構是計算機網路及其部件所應該完成功能的精確定義。這些功能究竟由何種硬體或軟體完成,是遵循這種體系結構的。體系結構是抽象的,實現是具體的,是運行在計算機軟體和硬體之上的。
世界上第一個網路體系結構是美國IBM公司於1974年提出的,它取名為系統網路體系結構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凡是遵循SNA的設備就稱為SNA設備。這些SNA設備可以很方便地進行互連。此後,很多公司也紛紛建立自己的網路體系結構,這些體系結構大同小異,都採用了層次技術。
③ 計算機網路的七層模型是什麼
應用層
網路服務與最終用戶的一個介面。
協議有: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TELNET HTTPS POP3 DHCP
表示層
數據的表示、安全、壓縮。(在五層模型裡面已經合並到了應用層)
格式有,JPEG、ASCll、EBCDIC、加密格式等[2]
會話層
建立、管理、終止會話。(在五層模型裡面已經合並到了應用層)
對應主機進程,指本地主機與遠程主機正在進行的會話
傳輸層
定義傳輸數據的協議埠號,以及流控和差錯校驗。
協議有:TCP UDP,數據包一旦離開網卡即進入網路傳輸層
網路層
進行邏輯地址定址,實現不同網路之間的路徑選擇。
協議有:ICMP IGMP IP(IPV4 IPV6)
數據鏈路層
建立邏輯連接、進行硬體地址定址、差錯校驗[3] 等功能。(由底層網路定義協議)
將比特組合成位元組進而組合成幀,用MAC地址訪問介質,錯誤發現但不能糾正。
物理層
建立、維護、斷開物理連接。(由底層網路定義協議)
④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指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模型,它是各層的協議以及核戚層次之間的埠的集合。在計算機網路中實現通信必須依靠網路通信協議,目前廣泛採用的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1997年提出的開放系統互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參考模型,習慣上稱為ISO/OSI參考模型。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標准
由國際化標准組織ISO制定的網路體系結構國際標準是 OSI七層模型,但實際中應用最廣泛的是 TCP/IP體系結構。換句話說,OSI七層模型只是理論上的、官方制定的國際標准,而TCP/IP體系結構才是事實上的國際標准。這看起來是不可理喻的,但這卻是肆氏飢實際存在的,是一些歷史原因造成的,無疑這些原因又是復雜的。
OSI標準的制定者以專家、學者為主,他們缺乏實際經驗和商業驅動力,並且OSI標准自身運行效率也不怎麼好。與此同時,由於Inernet在全世界覆蓋了相當大的范裂返圍,並且佔領市場的標準是TCP/IP體系結構,因此導致OSI標准沒有市場背景,也就只是理論上的成果,並沒有過多地應用於實踐。
⑤ 在計算機網路中OSI是指什麼
OSI開放式系統互聯。 一般都叫OSI參考模型 是ISO(國際標准化組織)組織在1985年研究的網路互聯模型。
⑥ 計算機網路OSI參考模型
OSI是網路界的法律,主要目的是實現各廠商設備的兼容操作 OSI每層功能及特點
1、物理層:其作用是傳輸BIT信號,典型設備代表如HUB(集線器)。
2、數據鏈路層:包括LLC和MAC子層,LLC負責與網路層通訊,協商網路層的協議。MAC負責對物理層的控制。本層的典型設備是SWITCH(交換機)。
3、網路層:本層的作用是負責路由表的建立和維護,數據包的轉發。本層的典型設備是ROUTER(路由器)。
4、傳輸層:本層將應用數據分段,建立端到段的虛連接,提供可靠或者不可靠傳輸。
5、會話層:本層負責兩個應用之間會話的管理和維護。
6、表示層:本層解決數據的表示、轉換問題,是人機之間通訊的協調者,如進行二進制與ASCII碼的轉換。
7、應用層:本層是人機通訊的介面。典型的應用程序如FTP、HTTP等。
⑦ 計算機網路的結構有哪些參考模型說明OSI模型的組成。
計算機網路結構主要有TCP/IP和OSI參考模型。
網路的拓撲結構是拋開網路物理連接來討論網路系統的連接形式,網路中各站點相互連接的方法和形式稱為網路拓撲。拓撲圖給出網路伺服器、工作站的網路配置和相互間的連接,它的結構主要有星型結構、匯流排結構、樹型結構、網狀結構、蜂窩狀結構、分布式結構等。
星型結構
星型結構是指各工作站以星型方式連接成網。網路有中央節點,其他節點(工作站、伺服器)都與中央節點直接相連,這種結構以中央節點為中心,因此又稱為集中式網路。它具有如下特點:結構簡單,便於管理;控制簡單,便於建網;網路延遲時間較小,傳輸誤差較低。但缺點也是明顯的:成本高、可靠性較低、資源共享能力也較差。
環型結構
環型結構由網路中若干節點通過點到點的鏈路首尾相連形成一個閉合的環,這種結構使公共傳輸電纜組成環型連接,數據在環路中沿著一個方向在各個節點間傳輸,信息從一個節點傳到另一個節點。
環型結構具有如下特點:信息流在網中是沿著固定方向流動的,兩個節點僅有一條道路,故簡化了路徑選擇的控制;環路上各節點都是自舉控制,故控制軟體簡單;由於信息源在環路中是串列地穿過各個節點,當環中節點過多時,勢必影響信息傳輸速率,使網路的響應時間延長;環路是封閉的,不便於擴充;可靠性低,一個節點故障,將會造成全網癱瘓;維護難,對分支節點故障定位較難。
匯流排型結構
匯流排結構是指各工作站和伺服器均掛在一條匯流排上,各工作站地位平等,無中心節點控制,公用匯流排上的信息多以基帶形式串列傳遞,其傳遞方向總是從發送信息的節點開始向兩端擴散,如同廣播電台發射的信息一樣,因此又稱廣播式計算機網路。各節點在接受信息時都進行地址檢查,看是否與自己的工作站地址相符,相符則接收網上的信息。
匯流排型結構的網路特點如下:結構簡單,可擴充性好。當需要增加節點時,只需要在匯流排上增加一個分支介面便可與分支節點相連,當匯流排負載不允許時還可以擴充匯流排;使用的電纜少,且安裝容易;使用的設備相對簡單,可靠性高;維護難,分支節點故障查找難。
分布式結構
分布式結構的網路是將分布在不同地點的計算機通過線路互連起來的一種網路形式,分布式結構的網路具有如下特點:由於採用分散控制,即使整個網路中的某個局部出現故障,也不會影響全網的操作,因而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網中的路徑選擇最短路徑演算法,故網上延遲時間少,傳輸速率高,但控制復雜;各個節點間均可以直接建立數據鏈路,信息流程最短;便於全網范圍內的資源共享。缺點為連接線路用電纜長,造價高;網路管理軟體復雜;報文分組交換、路徑選擇、流向控制復雜;在一般區域網中不採用這種結構。
樹型結構
樹型結構是分級的集中控制式網路,與星型相比,它的通信線路總長度短,成本較低,節點易於擴充,尋找路徑比較方便,但除了葉節點及其相連的線路外,任一節點或其相連的線路故障都會使系統受到影響。
網狀拓撲結構
在網狀拓撲結構中,網路的每台設備之間均有點到點的鏈路連接,這種連接不經濟,只有每個站點都要頻繁發送信息時才使用這種方法。它的安裝也復雜,但系統可靠性高,容錯能力強。有時也稱為分布式結構。
蜂窩拓撲結構
蜂窩拓撲結構是無線區域網中常用的結構。它以無線傳輸介質(微波、衛星、紅外等)點到點和多點傳輸為特徵,是一種無線網,適用於城市網、校園網、企業網。
在計算機網路中還有其他類型的拓撲結構,如匯流排型與星型混合。匯流排型與環型混合連接的網路。在區域網中,使用最多的是匯流排型和星型結構。
OSI七層模型介紹
OSI是一個開放性的通行系統互連參考模型,他是一個定義的非常好的協議規范。OSI模型有7層結構,每層都可以有幾個子層。下面我簡單的介紹一下這7層及其功能。
OSI的7層從上到下分別是
7 應用層
6 表示層
5 會話層
4 傳輸層
3 網路層
2 數據鏈路層
1 物理層
其中高層,既7、6、5、4層定義了應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層,既3、2、1層主要面向通過網路的端到端的數據流。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7層的功能:
(1)應用層:與其他計算機進行通訊的一個應用,它是對應應用程序的通信服務的。例如,一個沒有通信功能的字處理程序就不能執行通信的代碼,從事字處理工作的程序員也不關心OSI的第7層。但是,如果添加了一個傳輸文件的選項,那麼字處理器的程序員就需要實現OSI的第7層。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層:這一層的主要功能是定義數據格式及加密。例如,FTP允許你選擇以二進制或ASII格式傳輸。如果選擇二進制,那麼發送方和接收方不改變文件的內容。如果選擇ASII格式,發送方將把文本從發送方的字元集轉換成標準的ASII後發送數據。在接收方將標準的ASII轉換成接收方計算機的字元集。示例:加密,ASII等。
(3)會話層:他定義了如何開始、控制和結束一個會話,包括對多個雙向小時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連續消息的一部分時可以通知應用,從而使表示層看到的數據是連續的,在某些情況下,如果表示層收到了所有的數據,則用數據代表表示層。示例:RPC,SQL等。
(4)傳輸層:這層的功能包括是否選擇差錯恢復協議還是無差錯恢復協議,及在同一主機上對不同應用的數據流的輸入進行復用,還包括對收到的順序不對的數據包的重新排序功能。示例:TCP,UDP,SPX。
(5)網路層:這層對端到端的包傳輸進行定義,他定義了能夠標識所有結點的邏輯地址,還定義了路由實現的方式和學習的方式。為了適應最大傳輸單元長度小於包長度的傳輸介質,網路層還定義了如何將一個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示例:IP,IPX等。
(6)數據鏈路層:他定義了在單個鏈路上如何傳輸數據。這些協議與被討論的歌種介質有關。示例:ATM,FDDI等。
(7)物理層:OSI的物理層規范是有關傳輸介質的特性標准,這些規范通常也參考了其他組織制定的標准。連接頭、針、針的使用、電流、電流、編碼及光調制等都屬於各種物理層規范中的內容。物理層常用多個規范完成對所有細節的定義。示例:Rj45,802.3等。
⑧ 計算機網路的參考模型有幾層
OSI(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七個層次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OSI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architecture)劃分為以下七層:
物理層:將數據轉換為可通過物理介質傳送的電子信號相當於郵局中的搬運工人。
數據鏈路層:決定訪問網路介質的方式。在此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本層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相當於郵局中的裝拆箱工人。哪滲
網路層:使用權數據路由經過大型網路 相當於郵局中的排序工人。
傳輸層:提供終端到終端的可靠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跑郵局的送信職員。
會話層:允許用戶使用簡單易記的名稱建立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收寄信、寫信封與拆信封的秘書。
表示層:協商數據交換格式,相當公司中簡報老闆、替老闆寫信的助理。
應用層:用戶的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介面。
(8)計算機網路是什麼模型擴展閱讀
OSI參考模型的優點
1、分工合作,責任明確
性質相似的工作劃分在同一層,性質相異的工作則劃分到不同層。如此一來,每一層所負責的工作范圍,都區分李緩譽得很清楚,彼此不會重疊。萬一出了問題,很容易判斷是哪一層沒做好,就應該先改善該層的工作,不至於無從著手。
2、對等交談
對等是指所處的層級相同,對等交談意指同一層找同一層談,例如:第3層找第3層談、第4層找第4層談,依此類推。所以某一方的第N層只與對方的第N層交談,是否收到、解讀自己所送出的信息即可,完全不必關心對方的第N-1層或第N+1層會如何做,因為那是由一方的第N-1層與第N+1層來處理。
其實,雙方以對等身份交談是常用的規則,這樣的最大好處是簡化了各層所負責的事情。因此,通信協議是對等個體通信時的一切約定。
3、逐層處理,層層負責
既然層次分得很清楚,處理事情時當然應該按部就班,逐層處理,決不允許越過上一層,或是越過下一層。因此,第N層收到數據後,一定先把數據進行處理,才會將數據向上傳送給第N+1層,如果收到第N+1層傳下來的數據,也是處理無誤後才向下傳給第N-1層。
任何一層收到數據時,都可以相信上一層或下一層已經做完它們該做的事,層級的多少還要考慮效率與實際操作的難易,並非層數越多越好。
⑨ 什麼是網路模型
【概念】
計算機網路是指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各個部件之間以何種規則進行通信,就是網路模型研究的問題。網路模型一般是指OSI七層參考模型和TCP/IP四層參考模型。這兩個模型在網路中應用最為廣泛。
【要素】
一是表徵系統組成元素的節點。
二是體現各組成元素之間關系的箭線(有時是邊)。
三是在網路中流動的流量,它一方面反映了元素間的量化關系,同時也決定著網路模型優化的目標與方向。
【分類】
1.以物質為流量的網路模型
2.以信息為流量的網路模型
3.以能量為流量的網路模型
4.以時間、費用、距離等為流量的網路模型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814233.htm